桃市表揚公益宗教團體 張善政市長感謝凝聚城市善念與溫暖

桃市表揚公益宗教團體,張善政市長感謝凝聚城市善念與溫暖。(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十六日出席「一一四年桃園市政府推動優質宗教文化座談會」。張善政表示,宗教團體撫慰市民心靈,在面對社會需求時,更主動投入救災濟困、捐助物資與海外援助,展現信仰的善念與行動力。感謝桃園各宗教團體長期投入公益、關懷弱勢,市府將持續攜手各宗教團體,一同共創和諧、友善的城市。 民政局指出,今(一一四)年全國共有一百六十六家宗教團體獲內政部績優表揚,其中桃園有九家入選,顯示桃園市宗教正向發展蓬勃。其中八德三元宮與誠聖宮首次獲獎,中壢仁海宮更已連續十二年榮獲宗教公益獎,並獲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肯定;桃園慈護宮、龍德宮、圓光寺及蓮座山觀音寺等亦曾獲此殊榮,顯示宗教公益已逐步成桃園宮廟的願景共識。 (新聞處提供) 民政局補充,十六日宗教文化座談會共表揚七十五家宗教團體,包含桃園市績優公益宗教團體表揚十六家、桃園市第五屆公益宗教團體認證二十家、環保減量認證十三家、捐助聯合奠祭宗教團體二十六家。市府將持續推動宗教信仰與環保永續並行,落實「善與永續共榮」的宗教發展願景。 包括市議員暨八德三元宮主任委員呂林小鳳、市府民政局長劉思遠、八德區長蔡豊展及各得獎宗教團體代表等均一同出席。

Read More

雲林土庫農場少東染毒  海巡緝毒驚見子彈

雲林縣土庫某農場少東染毒癮,海巡緝毒時驚見子彈,全案日前偵結起訴。(雲林查緝隊提供)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海巡署偵防分署雲林查緝隊今年三月間,會同警察機關執行聯合查緝行動,於雲林縣土庫鎮一處民宅破獲毒品案件,現場查獲安非他命、依托咪酯煙彈、電子煙主機及子彈一顆,全案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移送雲林地方檢察署偵辦,於日前偵結起訴。 副隊長許裕宗指出,查緝人員於清晨五時執行專案行動,搜索土庫鎮一處民宅發現王男與一名女性身處房內,並於二人床上發現兩包重量約一點四公克的二級毒品安非他命,以及十二顆含有二級毒品「依托咪酯」的煙彈與三支電子煙主機。 許裕宗說,查緝人員進一步翻開床架,在床下驚見一顆手槍子彈,由於王男出身某農場產銷合作社家族,家境殷實,出現子彈情節相當不尋常,全案將王嫌及相關證物移送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偵辦後,已於日前偵結起訴。 海巡署將持續秉持三安「國安、治安、平安」及「溯源斷根」精神,加強毒品掃盪追查毒品幕後集團,持續結合警政單位與地方政府加強查緝合作,對各類毒品及非法槍彈案件,將秉持「零容忍」嚴正執法,展現政府維護治安與守護民眾安全之決心;另國人若發現海上不法活動或走私偷渡線索及通報外國、中國軍艦、公務船及二十噸以下異常目標等,可撥打海巡一一八免費報案專線,有機會獲得豐厚獎金,冀盼全民齊心,共同為維護社會治安盡份心力。

Read More

蔣萬安訪走訪南市古廟 閉口不談黨主席選舉

台北市長蔣萬安和臺灣祀典武廟主委林培火等人與府城四大名匾《大丈夫》合影留念。(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在立委謝龍介陪同下,十六日參訪祀典大天后宮、臺灣祀典武廟及廣安宮,體驗台南宗教民俗及在地美食,對於國民黨主席選舉一事,避而不談。謝龍介表示,國民黨主席六名候選人都很優秀,黨內同志會理性判斷,選出最好的人選。 台北市長蔣萬安為了「生生喝鮮奶」政策,前往台南酪農產區進行考察,之後參訪祀典大天后宮、臺灣祀典武廟及廣安宮。蔣萬安的高魅力人氣,吸引不少粉絲搶拍合照。 蔣萬安向祀典大天后宮天上聖母行三獻禮,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市政順利、政通人和。祀典大天后宮主委張文輝代表廟方致贈蔣市長一座象徵長壽吉祥的「蟠桃」紀念品。 祀典大天后宮主委張文輝代表廟方致贈台北市長蔣萬安一座象徵長壽吉祥的「蟠桃」紀念品。(記者陳治交攝) 臺灣祀典武廟主委林培火向蔣市長介紹臺灣祀典武廟的清咸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匾額,蔣萬安也說到府城四大名匾《大丈夫》,此匾由清代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題,以《孟子》「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為意涵,讚譽關聖帝君的忠義精神。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十月十八日投票。蔣萬安面對媒體追問此事,避而不談。謝龍介說明,台北市政府推出「生生喝鮮奶」政策,特地邀約蔣市長南下參訪台南酪農產區,至於大眾關心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六名候選人都很優秀,黨內同志會理性判斷,選出最好的人選。

Read More

新竹縣青委走訪彰化 交流產業發展及青年事務經驗

新竹縣青委走訪彰化 ,交流產業發展及青年事務經驗,創造屬於世代共好的政策新格局。(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十六日辦理今年第一場外縣市青年交流活動,由教育局長楊郡慈率領青年諮詢委員們走訪彰化縣青年基地及二0二五台灣設計展,雙方攜手搭建青年公共事務交流平台,尋找合作契機。 楊郡慈表示,此次是第三屆委員首度的外縣市交流,期待透過政策對話與實地參訪,深化兩縣市青年事務經驗分享,為未來區域合作開啟新契機。 教育局說,交流首站安排參訪「N型未來學院」,為彰化縣政府活化歷史建築轉型再利用空間,榮獲「二0二四年金點設計獎」及日本二0二四 Good Design Award雙獎肯定,創造青年共同學習、工作、創作的共聚基地,透過基地導覽讓竹縣青年更深入了解公部門打造品牌及輔助青年之歷程,同時兩縣市青年亦以「提升青年公共參與」為主軸,彼此分享在政策推動執行等不同做法,現場互動熱烈。 下午參訪「二0二五台灣設計展」兩大展區,包括中興莊眷村文創園區與彰化縣立美術館,實地感受彰化青年創意能量,展現青年以創新思維結合地方文化、加速產業升級與推廣永續價值,也期望將相關經驗帶回新竹縣,推動青年創意與跨域合作。 教育局指出,本次交流不僅增進兩地青年委員的情誼,也為未來更多跨縣市合作奠下基礎,縣府將持續攜手青年,創造屬於世代共好的政策新格局。    

Read More

竹縣關西鎮公所舉辦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講習

柯宜君主任指出,「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是我國首部專注於保護揭弊者法律,以確保揭弊者在舉報過程中不受到不當對待。(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強化基層公務人員廉能意識與法治觀念,新竹縣關西鎮公所日前舉辦「廉政法紀教育」系列講習公益揭弊者保護法,邀請林保署新竹分署政風室主任柯宜君擔任授課講座,柯宜君深入淺出的說明,讓與會人員受益匪淺。 鎮長陳光彩表示,本次說明會目的在協助同仁充分理解「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新法內容,以掌握揭弊案件實務操作流程,並確保揭弊者權益獲得保障。 柯宜君指出,「公益揭弊者保護法」今年七月廿二日施行,是我國首部專注於保護揭弊者法律,該部法律提供「三保一減一金」等保障措施,包括工作權保障、身分保密、人身安全保護及責任減免;程序保障則包含舉證責任倒置及揭弊抗辯優先調查,以確保揭弊者在舉報過程中不受到不當對待。 關西鎮公所政風室主任蘇羿綸表示,透過此次宣導說明,期讓機關同仁在辦理案件時減少爭議與誤解,同時持續推動揭弊友善文化,進一步強化機關廉能治理與依法行政之實務素養,彰顯法令保護制度。 本次參與人員包含新竹縣關西鎮公所各單位主管與同仁五十人,講習過程搭配有獎徵答活動,以即時互動對話方式強化同仁對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深入理解,參與人員互動熱絡,深感獲益良多。

Read More

籌備2025漫月美行動特展 文化局辦理燈籠彩繪工作坊

籌備2025漫月美行動特展,南市文化局辦理燈籠彩繪工作坊,吸引親子參與創作。(文化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鹽水月之美術館以鹽水街區巷弄為主場的「漫月美行動」特展,預計在十二月二十日登場,王爺廟巷彩繪燈籠充滿地方節慶元素,歷年來都廣獲好評,今年吸引不少親子家庭參加燈籠彩繪創作,預計彩繪五百顆燈籠,持續點亮溫暖王爺廟巷。 文化局說,今年彩繪燈籠藝術行動已陸續展開,由執行團隊禹禹藝術與周邊各國中小學、高中、大專校院及地方社團合作,舉辦多場次工作坊,吸引親子家庭參與創作,預計彩繪五百顆燈籠,在燈籠上匯集各自的創意與祝福,在點亮燈籠時刻,也為王爺廟巷帶來溫暖的風景。 不少參加王爺廟巷彩繪燈籠工作坊的民眾說,這已成為每年家族活動之一,家中的小朋友從國小參與到國中;過年期間,會帶著親友來王爺廟巷分享自己的創作,成為家族凝聚情感的美好回憶。 文化局表示,王爺廟巷燈籠彩繪,將廟宇以燈籠吊掛範圍標示出所管轄的「境」,並保佑境內平安的習俗,和月之美術館的築光計畫藝術共創行動,串連並延續辦理至今已第五年,歷年計畫的關鍵字包括二0二一年的「點亮·平安」、二0二二年「點亮·我們」、二0二三年「點亮·愛呀」、二0二四年「點亮·時光」,今年二0二五年則為「點亮·有天」。 2025年鹽水王爺廟巷彩繪燈籠,關鍵字「有天」,像是未說完的句子,透過自己創造與想像,召喚每個人心中獨一無二的日子。(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說明,關鍵字「有天」,像是未說完的句子,透過自己創造與想像,召喚每個人心中獨一無二的日子。 文化局說,王爺廟巷的燈籠藝術共創行動,儼然成為地方共同記憶,也是地方行動、共榮的展現,想要參與月之美術館藝術共創體驗的團體、學校可私訊「月之美術館」fb粉絲專頁,一起創造美好記憶。

Read More

男子心情不佳情緒失控 怒砸飯糰攤車遭警函送法辦

十五日早一名男子購買早餐時因心情不佳,怒砸飯糰攤車遭警函送法辦 (記者林怡孜翻攝)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十五日早上一名男子南市北區公園路一間早餐飯糰店購買飯糰,疑似因心情不佳在現場與業者發生口角後情緒失控,竟口出穢言且當街怒砸攤車,導致攤車前一塊壓克力板毀損,引起路人圍觀與拍攝,影片迅速在網路上流傳。 五分局表示,後續接獲店家報案,但表示不對該名男子提出告訴。警方事後調閱監視器畫面,並通知當事人到案說明,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1項第2款「藉端滋擾公司行號」進行處理,可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 實踐派出所所長歐存峰也特別錄影說明整起事件處理進度,呼籲民眾理性消費,避免因一時情緒失控觸法,警方也將持續強化社區巡邏與治安維護,確保市民日常安全與商圈秩序。

Read More

崑大啟動人才培育 越南台灣國際人才循環基地揭牌

台灣越南國際人才循環基地副召學校崑山科大,與台灣科大等五所夥伴學校代表出席越南台灣基地揭牌儀式,見證台越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灣越南國際人才循環基地副召學校崑山科大,與總召學校台灣科大及明新與龍華科大等五校攜手合作,在越南肯特大學舉辦「台灣國際人才循環基地」揭牌儀式,扮演兩國教育與產業交流的重要橋梁,為台越雙邊高教揭開新篇章。 此基地揭牌主要配合國發會「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及教育部推動「促進國際生來台及留台實施計畫」。越南肯特大學為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培訓、研究與技術轉移中心,同時也是重點大學之一。多年來與台灣多所大學簽署MOU,在教育、研究與文化交流等領域建立緊密夥伴關係,為台越兩國友誼與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揭幕儀式由金甌省教育廳副廳長Dang Tri Thu率團出席,南六省共八所大學及高專學校代表與會。我國則由崑大校長李天祥與台灣、明新、龍華、景文及台鋼科大等五所夥伴學校代表出席,見證台越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教育部常務次長朱俊彰透過視訊介紹國際產業人才培育新型專班(INTENSE Program)之特色,說明國發基金每年提供最高十萬元、最長兩年的獎學金,並補助來台機票及行政費用;合作企業亦提供每人每月至少一萬元生活津貼。透過基地提供免費華語先修課程,想要修讀華語或來台就學的學生均可向基地諮詢相關資訊。 崑大校長李天祥感謝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前教育組長陳和賢的大力協助,使肯特據點得以順利設立。他指出,該辦公室的成立除象徵台越雙邊教育合作的深化,更代表雙方攜手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專業實踐能力的人才,為兩國社會與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Read More

全國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習營 聖功女中登場

「2025天主教教育聯合會議」全國逾百位天主教學校代表齊聚一堂。(聖功女中提供)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二0二五年度全國天主教學校經營領導研習營暨常年大會,於十月十三日至十四日假台南聖功女中盛大舉行,來自全台近五十所天主教中小學及大專校院代表共襄盛舉。台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崑源代表市府出席開幕儀式,場面溫馨熱絡,展現天主教教育體系凝聚共識與傳承使命的精神。 開幕祈福禮由台南教區主教黃敏正主禮,黃主教以「芥菜子與酵母」作為信仰與教育的象徵,勉勵教育領導者們堅持初衷,以微小行動影響深遠教育未來。他更巧妙以「魚」為譬喻,引導在場人員思索教育的意義與希望:「年年有餘」象徵知識富足、「如魚得水」代表信仰中的滋養、「魚躍龍門」則象徵蛻變與突破。 此次研習邀請陳珮英教授以「希望的朝聖者—以素養為本,AI為橋,SEL為心的未來學習」為題線上授課,深入探討AI與SEL(社會情緒學習)在教育現場的應用,獲得與會者熱烈迴響。分組討論環節針對少子化因應策略、教育品牌形塑、教育初心巡禮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等四大主題,與會者踴躍分享經驗與挑戰,彼此激盪出豐碩思維火花。 市長黃偉哲於晚宴驚喜現身,引來現場熱烈歡呼。次日安排安平巷弄導覽,教育同仁在歷史建築與廟宇文化中體驗在地人文風采,為兩天一夜的研習活動畫下圓滿句點。此次活動不僅強化天主教學校間的連結,也再度彰顯教育傳愛的核心價值。

Read More

安南大戲《洄流.歸潮》揭幕 週六台江文化中心展演

安南區公所推出「與海共創台江大戲—《洄流.歸潮》」。(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為深化地方藝文推廣,彰顯台江獨特的人文風貌與海洋記憶,安南區公所、中華海洋觀光與農業特色振興協會共同籌辦「與海共創台江大戲—《洄流.歸潮》」,並獲得海洋委員會「一一四年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資源挹注,將於十月十八日下午二點三十分在台江文化中心隆重演出。 《洄流.歸潮》分為「浪上之人」、「借海為田」、「島岸遷徙」、「海上神明」、「相放伴.望海天」、「潮起之聲」等六大篇章,述說著二百年來台江的拓墾歷史與現狀,呈現台江人與大海之間的互動、信仰與深厚情感。 《洄流.歸潮》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台江大戲《洄.家》劇碼,重新詮釋土地的故事。(記者陳治交攝) 三十位全素人演員陣容中,最年長者為八十三歲的吳美珠阿嬤,平均年齡逾六十歲。自今年六月起,演員們透過口述歷史、文獻蒐集、劇本撰寫到排練,親身參與屬於自己、與土地及海洋的文化建構。「浪上之人」劇碼的竹籠茨由現年八十三的台南市定傳統工藝保存者李養親手打造,更顯珍貴。 安南區長魏文貴表示,《洄流.歸潮》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台江大戲《洄.家》劇碼,以台江的人文歷史與海洋記憶為創作核心,透過戲劇形式重新詮釋土地的故事,誠摯邀請社會大眾蒞臨觀戲,一同見證這場屬於台江的海洋藝文饗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