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雲台會8月昆明登場 聚焦青年創業與產業對接

第13屆雲台會新聞發布會30日於雲南昆明舉行,吸引兩岸眾多媒體出席採訪。(記者張翔翻攝) 雲南省台辦主任鄧恒源於雲台會新聞發布會上,並就媒體關注議題回答提問,展現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積極態度。(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綜合報導 第13屆雲台會新聞發布會30日在雲南海埂會堂舉行,本屆雲台會將以「共享RCEP新機遇,推動雲台融合新發展」為主題,預定於8月6日在昆明盛大開幕,活動總規模預計達850人,其中台灣嘉賓約550人,充分展現兩地持續深化交流與合作的高度熱情與期盼。 本屆雲台會將聚焦雲南優勢資源與台灣特色產業,安排台商、台企與台胞深入雲南各地參訪,親身體驗當地發展成果,並透過系列活動釋出投資合作訊號,邀請台灣企業深耕雲南市場。 雲台會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代表毛宗晦出席並參與說明會議內容,展現官方對促進雲台融合發展的重視與支持。(記者張翔翻攝) 活動採「1+7+N」模式展開,涵蓋三大板塊:「1」場主題活動、「7」場專項對接活動及「N」場拓展活動。主題活動部分,將於8月6日上午舉行開幕式,並同步啟用昆明台灣青年創業園;當日下午則舉行雲台產業融合發展研討會,促進兩地經貿深度對話。 7場專項活動將於8月5日至9日展開,涵蓋雲台青年企業家春城沙龍、昆明台商產業園考察、綠色製造業、高原特色農業、旅居生活、生物醫藥產業以及昆明台北街暨夜間經濟投資等主題,深入對接兩地產業發展需求。 「N」場拓展活動亦持續推進,至今已成功舉辦5場,未來仍將推出台商台企磨憨行、兩岸花植設計嘉年華等活動,擴大雙方在經貿與文化領域的交流版圖。 雲台會自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12屆,致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兩岸交流平台,並有效推動雲台產業融合發展。據統計,截至2024年12月,雲南累計批准台資企業達1247家,實際使用台資21.76億美元,雙邊貿易總額達124.17億美元。 作為雲南與台灣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動,雲台會近年來積極加強與台灣少數民族、青年、同鄉會及基層民眾的聯繫,並舉辦第六屆中華民族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第五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昆明站)等大型活動,接待47個台灣團體、共計1800人來滇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岸同胞情感融合與互信合作。

Read More

智英科技創業40周年 慨捐110萬助弱勢兒少

智英科技公司總經理何榮煌(左)代表捐贈50萬元 由朱惕之副市長代收(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由林宴臨先生一手創辦的智英科技公司,於日前舉辦創業40周年慶,會中持續響應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的號召,結合公司和個人共捐贈110萬元給新北市社會局,要做為弱勢兒少的學習及才藝支持之用。捐贈儀式由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代表受贈,他強調,林宴臨董事長重情重義不忘本,每年捐贈2輛復康巴士給新北市,累計已捐贈16輛。朱惕之也盛讚智英科技立足台灣、佈局全球,且善待員工,員工在公司結婚生子,以廠為家,是個幸福企業。 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右5)代表侯友宜市長參加智英科技40周年慶 感謝林宴臨董事長(右4)和公司長期支持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社會局指出,智英科技1985年創立,位於蘆洲區國道路,以生產電腦網路通訊產品為主,外銷歐、美等國。2000年到大陸東莞設廠,2019年更前進泰國,設立泰智英科技公司,為當地創造許多就業機會。董事長林宴臨夫婦待員工如家人,許多員工在智英工作認識,進而結成連理,成家立業。 朱惕之副市長代表侯友宜市長回贈感謝牌給林宴臨董事長夫婦 左1為社會局長李美珍(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社會局提到,林宴臨在2017年8月首度以紀念母親「林闕嬌女士」名義捐贈第1輛復康巴士,由時任副市長的侯友宜代表受贈,他鼓勵侯參選市長,並說侯若當選市長,他一年要捐贈2輛復康巴士,以造福身心障礙者和行動不便的長者。隨後一路力挺,令侯友宜相當感動,也成為侯友宜的民間友人;2023年6月更在侯友宜的媒合下捐車到基隆市,由謝國樑市長代表受贈。 在智英科技創業40周年慶中,首先由總經理何榮煌代表公司捐贈50萬元,林振南代表公司股東捐贈10萬元,林宴臨董事長則以個人名義捐出50萬元,合計110萬元,指定要做為社會局弱勢兒少的學習及才藝支持之用。另外,還捐贈一輛災情勘查車給花蓮縣消防局,由花蓮縣消防局長吳兆遠代表受贈。 新北市副市長朱惕之、社會局長李美珍等代表侯友宜市長到場受贈。朱惕之表示,林宴臨為人豪爽,熱心公益,待員工如家人,對客戶講誠信;深耕通訊,精進製程,立足台灣,佈局全球,成為業界的好夥伴。期待下一個40年,更加卓越成長。

Read More

高雄桃源山區驚傳一家五口墜谷 今天上午找到兩具遺體

  高雄市消防局30日晚間接獲民眾報案,指桃源區草水檢查哨附近疑因路基掏空,有人駕車滑落邊坡,連夜展開搜救行動,。(記者鐘敏綺/ 翻攝)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7/31094600/02e4a2a8-35e1-4cca-8d91-86cbc8ada049.mp4 記者鐘敏綺/高雄報導 高雄市桃源區草水檢查哨附近,疑因路基掏空,30日晚間驚傳疑似一家五口駕車滑落邊坡墜谷意外,搜救人員於(31)日上午8時許找到兩具遺體 高雄市消防局119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於昨(30)晚間9時25分接獲民眾報案,指有車輛行駛在桃源區草水檢查哨附近,疑因道路路基消失,車子掉落150米深的山谷,車上有5人受困。 高雄市消防局獲報後,派遣第六大隊16車31人趕往現場搶救,現場架起探照燈,並將消防同仁吊掛下去進行搜索,因現場豪雨轟炸,荖濃溪暴漲,南橫公路部分山路消失。 高雄消防局搜救人員於晚間9時25分接獲報案,連夜展開搜救行動,由於當地持續豪大雨、視線極差,今(31)日上午配合空拍機協助搜索,終於找到兩具遺體,其中一具研判是開車的父親。

Read More

出門忘記帶傘 男子順手牽羊下場慘了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7/31092935/775115248.231289.mp4 嫌疑人未拿傘畫面(中正第二警分局提供)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7/31093025/775551724.268574.mp4 竊傘畫面(中正第二警分局提供)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7/31093849/775550681.8756.mp4 思源街派出所副所長姜鈞耀說明畫面(中正第二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臺北市一名洪姓女子於捷運臺電大樓站周邊的商家工作,日前將自己的白色長柄傘放在店外的傘架上,當天午後臺北市下起了滂沱大雨,正當洪姓女子想要使用時,卻發現傘不翼而飛,沒想到雨傘放在自己工作地外的傘架上卻遭他人順手牽羊,害得洪姓女子無傘可撐,立即報案並請警方協助調閱監視器。 臺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思源街派出所接獲報案,立即調閱案發地點周邊監視器,經過濾案發前、後多支監視器影像畫面,並比對報案人提供之雨傘顏色、款式及放置位置,鎖定一名頭戴白色鴨舌帽、身穿淺色條紋上衣之聶姓犯嫌,並通知渠到案說明,當日聶嫌至臺北市公館商圈一帶辦事,抵達時見外頭下著大雨且出門時忘記帶傘,即從店家擺放的傘架上,隨意拿取一把雨傘,警詢後依竊盜罪函送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偵辦。 中正第二警分局呼籲,正值雨季來臨,建議民眾外出至商場、百貨公司及電影院等公共場合時,應隨手將雨傘攜帶於身邊,店家也應注意傘架擺放之位置是否為監視器死角,同時呼籲民眾切勿貪圖一時方便,而擅自拿取他人財物,一旦以身試法,警方必依法嚴辦。 (中正第二警分局提供)

Read More

越學越精彩、越國際! 新北學童參與越南樂樂島夏令營 開啟跨文化探索旅程

學生分組進行越南桌遊「心早越南」,卡牌互動中認識越南飲食文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攜手明志科技大學與臺灣新二代暨東協青年發展協會於7月9日至11日共同舉辦「越南樂樂島文化夏令營」,邀請36位國小學童展開3天越南文化深度探索之旅。營隊由新住民第二代青年擔任講師,結合語言學習、藝術創作與文化體驗課程,透過越南語桌遊、水上木偶彩繪與斗笠手作,引導孩子從「玩中學」,在文化中看見世界。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自112年起與明志科技大學合作「新住民USR樂學聯盟」計畫,發展在地化、多元化的國際教育課程。今年夏令營首次由新二代青年親自設計與授課,充分展現新北市跨世代共學、跨文化共融的教育實踐。課程設計涵蓋越式法國麵包製作、傳統服飾「奧黛」介紹、越南童謠演唱等,讓學生從生活出發,體驗越南文化的多元與魅力。 新二代青年講師教導越南米畫拼貼展現創作之美(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營隊最後一天開放家長參與結業典禮,見證孩子在文化探索旅程中的成長與轉變。現場學生們分享學習成果與自製作品,包括斗笠彩繪、米畫拼貼、越南角色繪本等,並以越南語童謠表演展現所學。明志科大USR辦公室蒲彥光主任表示,看到新二代的大孩子重返小學現場鼓勵年幼的學童建立自我認同感,散播多元文化的新力量,令人感動!透過大學結合地方教育資源,打造新住民文化傳承場域,正是落實社會責任的最佳展現。 新二代青年講師引導學生學習越南食材詞彙,課堂氣氛活潑熱烈(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文德國小五年級學童蘇鈺翔表示,第一次學越南語,發現很多單字跟英文很像!分組搶答越南單字比賽和臺越生活文化知識問答都很有趣。此外,鈺翔覺得夏令營準備的越南餐點都非常美味,其中搭配越式法國麵包餡料的午餐是他的最愛。如果明年有續辦夏令營活動,他一定還會再參加!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蒲彥光主任致詞(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中信國小五年級邱微茜同學對米畫創作印象深刻,她分享指出,用米拼出越南國旗真的很有成就感,原來米不只是食物,也能成為藝術!她才知道原來越南人很早以前就開始用米來創作,因為米對越南來說不只是食物,還可以變成生活中的藝術,她享受自己動手拼貼作品並耐心完成圖案後帶來的成就感及樂趣。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持續推動多元文化教育政策,透過政府、大學與民間資源協力,打造豐富多元的學習場域,讓孩子從小就有跨文化學習機會,未來將擴大新住民文化課程及國際交流規模,讓更多孩子在探索文化的路上,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

Read More

〈中華文薈〉夢境之貘與詩的召喚——詩人陳威宏專訪

■許微微 在春夏交替、氣候多變的時節,詩人陳威宏帶來了他的新作《夢之貘對我說》。在臺大公館的咖啡館一隅,落地窗外綠意搖曳,為這場訪談增添幾分詩意的氛圍。這是他第五本個人詩集,延續一貫的創作核心,「夢境」始終是他最深層的關懷與想像來源。 「人生如夢,乍聽之下好像只是幾個簡單的字。」威宏說,人生之所以殘酷而美好,在於「遺忘」的必然。記憶未必需要太久時間,便會開始模糊不清;當我們重溫回憶時,每個人彷彿是用腦在「寫詩」,一次次美化,主觀地重述那些真假難辨的情節。反而是詩人用筆寫下的詩,有時還更接近真實。 從神獸到詩意象的召喚 《夢之貘對我說》中的「貘」,原本是中華文化中的神獸,後來傳入日本變成了能吞噬噩夢的「食夢貘」。巧合的是,詩人的生日正是「世界貘日」(World Tapir Day),這個有趣的諧音,促使他將詩集命名為《夢之貘對我說》,別無他選。 那麼,貘究竟在夢中在詩裡,對詩人說了什麼?威宏分享了一段記憶:某次帶學生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校外教學時,他看到了活生生的馬來貘。「牠其實長得四不像,像豬又像牛,只有黑白分明的兩種色塊,遠看又有點像熊貓。」他不禁感嘆,貘曾經是亞洲常見的動物,卻因為人類開發及地球生態改變,如今在中國絕跡,「貘」變成全球需要保護的瀕危物種。   詩人也是瀕危物種 當今詩人的命運,或許跟貘有點相像,也屬於瀕危物種。「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歐洲中古的吟遊詩人時代,詩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吧。至少在RPG遊戲裡一定要有,雖然戰力低微,但能躲在後方幫隊友恢復生命值。」他笑說,詩人之所以存在,正是用詩歌為人類帶來療癒之力。 詩集《夢之貘對我說》收錄五十餘首詩作,有根植於現實的感想,也有許多虛構的美學展演,展現詩人豐富的詩意光譜。陳威宏相信,「詩的隱藏就是一種顯露」,那些未完成的回憶與遺憾,可以透過詩的形構而變得完整。「每一個人讀詩,不是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從中找到自己的幻影。」 在這本詩集中,陳威宏特別鍾愛其中一首〈在夕陽下行動〉。他說,詩人的本質就是永遠的「在野黨」,質疑既定的權威、關懷邊緣,要有不願意被收編,一直說實話的骨氣。他所欣賞的詩人,即便風格再抒情,也總藏著對現實的黑色幽默,認真嚴肅地搞笑。那不僅是詩人的童心未泯,那也是未竟的淑世理想。   生活的瓶頸與突破 距離前作《搖籃曲和雨的包裹》已逾兩年多,今年春天發表新作《夢之貘對我說》,威宏坦言,自己的心境已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後的世界,讓現代人重新意識到身體的脆弱與物質性的限制。「我們的身體,其實比想像中更不堪一擊。末日預感與無常的現實,使人可能轉向享樂主義,或作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因此,詩人在現實中轉換跑道,從導師帶班改為辦公室工作,開始體驗行政菜鳥的職場生涯。 「其實第一時間聽算命老師說,我適合從事行政工作時,還覺得莫名其妙,從沒想過自己會走上這條路。」結果,算完命之後不到一個月,陳威宏就受到主任的邀約,因而就任研究處推廣組。這一年多以來,詩人彷彿化身學校小編及公關,體驗編輯、寫稿、企劃人員與接待外賓的各種「雜活」,過得有趣而精彩。 「原以為還能有時間寫詩,結果工作忙不完,回家還要連線電腦,繼續趕工才能完成。」這樣新鮮忙碌的行政生活,不免對創作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詩人說:「那一陣子幾乎寫不出詩來,因為無法讓自己待在寫詩狀態裡,他坦言《夢之貘對我說》或許會是他最後一本詩集。 詩人不想悲觀的認定如此,然而,每一次寫作都是獨特珍貴的經驗,也必須要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決心去寫才行。不過陳威宏也說:「我不會後悔踏入行政。因為成長與體驗,往往來自於踏出舒適圈的那一步。」正因這樣的心情,他一度推遲詩集的出版期程。   迎向AI浪潮中的詩意堅持 任教於臺北市中正區一所明星小學,十多年來陳威宏見證了數位載具與AI技術對教育現場的劇烈衝擊,也觀察到文學面臨的轉變。「目前AI寫出來的詩,還太過樣板不知所云。」詩的語言跳躍,短期內暫且難被超越。不過AI會越來越聰明,如果人類惰於思考,那麼詩歌的存在必要性也會受到質疑。他提醒年輕寫作者,「寫詩還是得回到最基本的事:認真生活、閱讀,與持續地書寫。」畢竟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沉澱自己。   下一站,流浪在萊姆街 談及未來計畫,陳威宏透露,他正在醞釀一部詩集《流浪天使在萊姆街》。他虛構出一位流浪天使,一方面嚴肅反思人類行為,另一方面又享樂主義的姿態迎向末世感。 對天使而言,「助人」的舉動並非道德驅使,而是想要獲得體驗而已;若不介入,他就與事件毫無關聯。他想問:「人類如何思考?怎樣生活?為什麼人類如此多的缺陷,卻仍然深受上帝的寵愛?」他覺得寫詩也像這樣,詩人未必真正的同情共感,但仍要試圖以天使無瑕的眼光,探索人間意義的種種可能。 除了詩歌之外,陳威宏也在進行言情小說、諷刺劇本、改寫童話、翻譯詩選等計畫。希望轉換文類創作的跑道,盡量讓自己保持寫作的新鮮感。「詩以外的文類我不擅長,也未必會選擇發表;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問世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懷抱初心的詩人,再次走上新的寬廣道路。 在《夢之貘對我說》之前,陳威宏已出版四本詩集,這些作品展現出詩人對夢境、人生與寫作的探索,一步步用筆築修行之路,深刻凝視人生的軌跡:《夢遊幻境:我的隱形花園》(2017):這是詩人在文壇的初啼試聲,詩是一種自我不可缺少的印記,在現實情境中恣意揮灑青春,享受美好的愛情。在超越十年的Zing精選創作集子中,我們可以看見詩人對各種生活題材的紀錄與發想。 《我愛憂美的睡眠》(2018):詩人的第二本詩集,寫內心如同夜月的孤獨感,形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執著寫作之心彷彿著魔,詩歌在不知不覺中已變成了生命的枷鎖,家庭責任的罪惡感。當時,詩人無法欣然接受這樣的自己,可是若回顧其創作歷程,這也是最黑暗的,最毫無保留的用心之作。 《獨角的誕生》(2020):走出人生病痛的谷底後,詩人以藥以詩歌創作重新續命,緩步構築理想的天地,以更冷靜自省的筆調,拉開與現實的距離。除了是在閱讀中與古人相遇,也是更認真地思考信仰與天命所在。 《搖籃曲和雨的包裹》(2022):世界籠罩在新冠疫情的恐懼裡,詩人只能透過微型、不完整的生活敘述來鼓舞自己。肉身侷限種種,透露出不可避免的「無常」,也是將「苦難」視為人生轉變的重要契機,靈魂可以因此醒覺。 陳威宏的詩 暗紫的夢諭我輕撫著它 語辭的毫刺讓它點了火 拿來刻紋,我向格子窗探出頭去 街市依然是刑虐的眼光 一條條漫血的巷路。不停的燃燒 闇黑的夢啊:那僅存的曲折小徑 繫在我雪蒼色的後背上 風吹時草低,碎紙燼紛飛 夢諭透出血瘀的暗紫 頭緒我輕撫著它,可我不能究竟 只能選擇遷就。祕密。我前進,前進—— 欣羨自己以一個不被假迫的日子 去追尋另一種不存在的安寧 ——刊於《秋水詩刊》第一八七期,第九十七頁 沉睡之後的事 想必你知道 流動的陽光與禁錮相等的死亡 都是你沉睡之後的事了 冬日的臉龐還在窗邊聚集 堆著蒼,疊著白,口齒不清的它 試圖解釋群眾瑣碎的疑惑 我們可以離開彼此嗎? 像不管事的琉璃蛺蝶 學會各自燦爛,時而展翅 穿著寶藍或墨色的裙紗 在碎裂的暮霞鋪滿露臺之前 我們要為彼此折翼 原諒時間,但我們不願被歸納成 善良。明白這一切不過是 刻意之舉,叩問聲啄啄: 一顆孤獨自由的心 可否迎向未知的大夢? ——刊於《乾坤詩刊》第九十九期,第三十五頁

Read More

〈社論〉川習可望再會,美國將向大陸傾斜?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白宮接見到訪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時,透露習近平邀請他訪問中國大陸。(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接連透露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他訪問中國大陸,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與大陸官員在瑞典完成第三輪經貿談判;但就在此際,卻傳出賴清德總統因為無法過境美國而取消訪問中南美洲友邦行程。從這些進展來看,川普似乎有意軟化美陸對抗,其兩岸政策調性恐怕也面臨調整,尤須注意是否向大陸傾斜。 事實上,川普年初重返白宮時,最熱門話題除了關稅及其交易性格外,各國更關心他如何處理美陸雙邊關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羅斯因俄烏戰爭與美歐明顯交惡後,川普又將如何與威權領導人習近平及蒲亭交手?川普政府的兩岸政策晦暗不明,不僅各國極為關心,深受影響的台灣也試圖了解其真正動向。全球對未來局勢演變戰戰兢兢,動向繫於川普的一念之間。 川普的兩岸政策,目前仍處於戰鷹派與務實派的角力階段,很難找到一刀切的明確立場,也迥異於川普第一任期的對抗基調。國防政策主導者是鷹派的政策次長柯伯吉,他長年主張中共是美國未來數十年的最主要威脅,而北京的目標不僅要以經濟和軍事力量擊敗美國,更將挑戰現行國際秩序,試圖將自身意志強加於國際社會,所以美國應儘速強化自身軍事力量和全球戰略部署,以免失去霸主地位。 反之,美國主管亞太事務的亞太助卿至今尚未被提名,各國仍難窺探當前川普的印太政策全貌。再者,國務卿盧比歐雖以「反中親台」著稱,上任後也多次提出針對性政策以對抗中共的挑戰與威脅。不過,隨著雙方貿易談判的熱絡,這種強硬立場在華府決策圈也逐漸被期待緩和雙邊關係的鴿派聲音所取代。近期美媒評論就傳出,財長貝森特似乎已凌駕國務卿之上,成了川普管控美陸關係的最重要幕僚。 平心而論,從目前的局勢看來,川普應有意減少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衝突,至少會先全心全意完成貿易談判,畢竟這有利於他有效推進「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但若說川普就此放棄與中共對抗,卻又違背現實政治環境。換言之,現在的妥協不代表未來美陸關係就一定會順風順水。 全球許多觀察家都認為,中共當局持續密切關注俄烏戰爭對其用兵、尤其是台海衝突的影響,特別是北約正面回應俄羅斯的戰爭行為,並且強硬、不妥協地支援烏克蘭,都讓北京反覆思量:倘若對台動武,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南韓、甚至俄羅斯等國家將如何反應?各方也沒想到的是,北京相當在意川普應對蒲亭的態度。台灣媒體注意到川普向習近平警告「若犯台,將轟炸北京」,卻忽略美國從未與核武大國開戰。 誠如盧比歐及柯伯吉所言,台灣攸關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大利益,但他們沒有公開承諾會協防台灣,依然維持美國一貫的戰略模糊立場。川普政府確實有意遏制中國大陸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企圖,也不斷施壓盟邦或民主夥伴要求提高軍事支出,但目前的趨向看似尋求與北京和解。 川普讓輝達恢復對大陸出口H20晶片,習近平解禁稀土銷往美國,是近年難得的和緩氛圍。雖說川習可望再會,川普未必會順從習近平希望美國壓制台灣的要求,但任何讓步或妥協都可能對台灣造成衝擊。賴清德總統不能以「美陸鬥爭有利於台灣」的舊思維看待新局勢,應靈活應對大國博弈,才能找到最符合國家利益的出路。

Read More

中市普發4萬? 傅崐萁批綠側翼造謠

  針對網傳「台中市普發四萬元」圖卡,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中)卅日開記者會表示,當國家面對重大天災時,竟還有綠營側翼散播謠言,民進黨如果持續用側翼謠言治國,國家何其不幸。(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近日網路傳出「台中市普發四萬元」的圖卡,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三十日表示,如果民進黨持續用側翼謠言治國,國家何其不幸。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現在可以看出藍營的雙標,如何嚴以待人、寬以待己。 近日網傳「台中市普發四萬元」的圖卡,台中市府查證為假訊息,已向警局報案;民進黨花蓮縣議員胡仁順也提案,花蓮縣政府去年超徵稅收,應普發縣民每人新台幣五萬多元。 傅崐萁三十日表示,當國家面對重大天災時,竟然還有綠營側翼散播謠言,如果民進黨持續用側翼謠言治國,國家何其不幸。 傅崐萁指出,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稱財劃法一定要修正,要落實地方自治,讓地方有足夠的財源落實建設、福利。中央超徵稅收還稅於民,這是行之多年,包括馬政府及蔡政府任內都有實施。 傅崐說,超徵稅收是還錢於民,財劃法修正是讓地方可以完成基礎建設,要當民進黨側翼也要讀點書,應了解財劃法與稅收超徵的分別,不要用這種荒唐的方式,顯示出自己的水準。 吳思瑤表示,這個迴力鏢來的又急又快,過去立法院討論普發現金一萬元時,民進黨團就多次說明,包括歲計賸餘如何使用等法規規定,但藍白不聽就是不聽,用粗暴、罷免買票的思維來強推,現在有公民朋友提出倡議,希望地方政府要跟進,這就是「用你的魔法對付你」。

Read More

中常會決議 藍黨主席黨代表選舉10/18投票

記者王超群、康子仁∕台北報導 國民黨三十日召開中常會,會中通過「一一四年黨主席暨第二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相關規章,決議黨主席與黨代表改選在十月十八日投開票,並規劃於十一月一日開第二十二屆全代會就任。外界看好台中市長盧秀燕有可能出馬角逐,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先表態支持。 中央組發會主委許宇甄表示,現階段國民黨全力投入八月二十三日的「反惡罷」行動,七位面臨罷免的立委亟需全黨動員支援,此為黨內當前最優先任務。因此,儘管黨主席改選時程已預擬完成,仍以完成反惡罷為先。 針對此次選舉時程的考量,許宇甄進一步說明,由於海外黨員投票作業約需五週時間,加上九月與十月間有多個國定連假,包括中秋節、教師節、雙十節及光復節,綜合各項因素後,十月十八日為最適合辦理黨內選舉之日期,因此經中常會審議後正式拍板。 根據中常會決議內容,相關選舉公告將於七月三十一日對外公布,並依規章啟動黨主席與全代會代表的選舉程序。屆時當選的新任黨主席將於十一月一日全代會中正式就任,進行交接作業。 外界關注是否有重量級人選要角逐黨主席,許宇甄表示,一切將依照規定公告後辦理,目前以反罷免行動為當前主軸,不宜過早揣測選情走向。 王金平三十日出席一項活動,被問到國民黨主席選舉是否看好盧秀燕,他回應,自己沒有鼓勵盧秀燕選,也沒有問她要不要選,但如果她選的話,「我是支持她的」。

Read More

加熱菸轉彎過關 吳昭軍否認圖利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健署廿九日公布首波兩家業者、十四品項加熱菸品「有條件」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遭民團怒轟署長卸任前夕突然政策大轉彎,有圖利菸商之嫌,國健署長吳昭軍卅日回應,強調一切依法行政,更否認圖利,他「減菸減害」立場始終一致。 《菸害防制法》規定,加熱菸須經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才能上市。國健署二十九日宣布「有條件」通過二家加熱菸業者、共十四品項,若業者未定期提交監測報告等資料,最重可廢止核定。民團批評政府一面標榜「健康台灣」,一面犧牲年輕人健康。 吳昭軍強調,過程皆經過專家審查,衛福部秉持科學實證、專業及保護公眾健康之最高目標,聘請毒理學、臨床藥理、成癮、公共衛生等領域專家,組成審查會,審慎逐一品項申請案審查且歷時兩年多,這項公告並未悖離「健康台灣」宗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