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坤宇2度當選明星賽人氣王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中華職棒明星賽將於7月19、20日舉行,中信兄弟游擊手江坤宇球迷票選數破66萬、二度當選明星賽人氣王,而即將引退的大師兄林智勝2025年將再度參與全壘打大賽。 中華職棒明星賽將於7月19、20日在台北大巨蛋登場,由總教練平野惠一領軍的TEAM STAR與曾豪駒領軍的TEAM TAIWAN上演巔峰對決,2025年明星賽跨界合作攜手日本任天堂,共同打造今夏最強棒球盛事,期盼吸引更多球迷進場同樂,明星賽門票將於25日中午12時在ibon全面開賣。 TEAM STAR與TEAM TAIWAN頂尖陣容亮相,明星隊由球迷(60%)及專業人員(40%)票選,而台灣隊則是由遴選方式產生,若明星隊先發選手被挑選進台灣隊,優先代表台灣隊出賽,但在紀錄認定上,依然是明星賽票選先發。 中職表示,2025年投票數再創新高,網路投票突破2000萬票,雜誌投票達19萬4322票,通訊投票為4萬1355票,總投票數高達2146萬8829票,創下歷屆明星賽票選新紀錄。 中信兄弟江坤宇自首週起便在網路票選中遙遙領先,直至投票最後一天仍獲得眾多球迷支持,展現「小可愛」無可抵擋的人氣與魅力,最終他以網路票數66萬385票高居榜首。 全壘打大賽參賽名單同步揭曉,參賽選手由全網路票選產生,最終票選最高的前8名球員獲得參賽資格,依票數高低分別為魔鷹、林安可、吉力吉撈.鞏冠、張育成、林智勝、許基宏、張志豪與曾頌恩。

Read More

張清芳攜帥兒上節目 溫馨互動曝光

張清芳偕大兒子Nathan首登《看板人物》。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張清芳偕大兒子Nathan首登《看板人物》,談起先前重返舞台的經驗,演唱會上粉絲的熱烈回應也讓她當場真情落淚,感動直呼:「原來我都還在你們(粉絲)的生活裡!好像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TVBS看板人物》日前邀請「歌壇東方不敗」張清芳,及大兒子Nathan一同接受主持人方念華專訪,張清芳回憶起歌唱之路感性地表示,當初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女孩,一路到變成家喻戶曉的歌手,「這一路我得到的太多了,太多掌聲、太多注意、太多讚美」。 談起大兒子Nathan,張清芳笑稱他是「從小就讓我最愛,然後最氣的那一個」,但隨即驕傲補充「現在也長得最高、最帥!」當主持人方念華問起Nathan最喜歡媽媽的哪首歌時,他一時想不起歌名,只笑著說:「就是她每次演唱會結束會唱的那首歌。」張清芳立刻在一旁接唱〈燃燒一瞬間〉,Nathan點頭笑說:「對!就是這首!」他回憶每次演唱會尾聲,看到金色彩帶從空中灑落的那一刻,總讓他感到震撼不已,「那畫面真的很漂亮」。 Nathan認為,張清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始終保持真誠不做作,無論是接受訪問還是站在舞台上,這也是為什麼她的粉絲喜歡她的原因」,讓張清芳不禁既感動又開心笑回:「你怎麼平常不跟我講這些呢?」溫馨又逗趣的母子互動花絮,也在社群上搶先曝光,花絮影片上線不到一週,觀看次數便突破45萬,足見張清芳與兒子的超高人氣與話題熱度。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6月29日晚間11點,TVBS 56頻道《看板人物》。

Read More

周興哲30歲生日報喜 9月攻蛋

  周興哲宣布9月攻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周興哲(Eric)好事頻頻,所屬「星空飛騰」23日官宣9月攻蛋,以周興哲《台新銀行周興哲Odyssey旅程巡迴演唱會 台北返場》重返起點台北,於台北小巨蛋返場演出,重磅消息一出,為華語樂壇再添「興」光! 周興哲22日長尾巴,在眾親友祝福下,正裝切下30歲生日蛋糕,坦言非常感動!壽星也不忘最愛的小興星,在社群貼出梗圖,圖上身著西裝的他正深情歌唱,而字樣出現「September2025」、「香港&台北」,讓小興星們欣喜若狂。 《台新銀行周興哲Odyssey旅程巡迴演唱會 台北返場》是周興哲自2022年首度挑戰360度四面台後,睽違3年再度唱進小巨蛋。此刻的Eric,不只是站上同一座舞台,而是帶著更強大的歷練與榮耀回歸。從台北啟程、走遍世界,如今他以30之姿,再次回到最初的起點,繼續書寫屬於他的英雄旅程。 在家人和好友的慶生之後,周興哲神清氣爽說,正式開展30歲生活的第1天,對他來說很有紀念意義,因為也是女兒迎來人生第1天入學。他親自牽著女兒小手去教室上課,透露在等待下課的過程中,獨自到附近的咖啡廳喝咖啡、吃早餐。周興哲打趣說:「心情有一點複雜,腰也有一點痛。」 周興哲也對即將到來的9月充滿期待,除了相隔3年,將返場台北小巨蛋,所主演、主唱的台版「梨泰院」-《來!金來號》也將上檔,周興哲感性說:「這兩件事對我來說都很新鮮,也很像30歲該做的事,去嘗試、去表達,也去接受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Read More

田馥甄高雄開唱 數千樂迷聽漏

田馥甄「田調」巡演到高雄。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華語樂壇天后田馥甄「田調」Live in Life野地小巡演,第3站來到高雄衛武營戶外劇場續唱,吸引數千名樂迷聚集聽漏音成奇景。 田馥甄「田調」野地小巡演,第3站高雄站以衛武營建築物作為設計,把原本戶外劇場觀眾席的階梯作為舞台、階梯層次加上唯美燈光,設計不同光影為每一首歌打造獨特的視覺饗宴,結合建築與城市之美,落實一場非典型的演出。 這靈感來自田馥甄參訪了許多美術館,被漂亮建築物深深打動,心裡種下要在這類型場地開唱種子,如今圓夢解鎖,她讚嘆:「除了大自然,台灣也有漂亮建築之美!」 好姐妹Selina、Ella選在22日帶著家人們前來聆聽支持,田馥甄當場在台上告白:「感謝上天的恩賜,我們從一路懵懵懂懂,到現在感情越來越濃烈、越來越相愛、謝謝妳們、謝謝老天爺。」 演唱會尾聲唱到田調主題曲〈一二三〉時,田馥甄帶領著全場大聲唱和,更把氣氛炒到最高,邀約場外的漏音仔也同樂合唱,形成了場內、場外大PK的有趣橋段,她甜言放送,「不管是場內或外面,你們都在我的心裡面。」下站將移師屏東恆春聯福磚窯繼續田調行程。

Read More

染腸病毒媽咪 應停餵母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又急又猛,疾管署20日表示,已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提出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的醫療處置和防治策略建議,呼籲孕產婦及新生兒盡量避免與他人接觸及落實相關防護措施,如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餵母乳。 為因應近期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於6月18日及19日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相關會議結論指出,經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比對,今年國內流行的伊科病毒11型之基因序列與2018年國內流行株已有明顯差異,但與2022-2023年歐洲、2024年日本流行株的基因序列相近,顯示國內疫情是由歐洲、日本等國際疫情擴散而來。 此流行株具突變和基因重組導致毒力增加,在歐洲、日本均有造成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導致重症、死亡,尤需提醒民眾和醫療端注意防治,呼籲流行期間孕產婦和新生兒儘可能減少外界接觸、降低遭傳染的機會,並注意自身和家人症狀,有症狀儘速就醫以利醫師早期警覺診治介入。 重症病例討論會議結論則建議,產房落實詢問產婦接觸史,加強注意病嬰家庭成員或照護者有無相關症狀。如新生兒無法排除為腸病毒感染,建議發病1-3天內儘早給予免疫球蛋白。加強監測新生兒發病早期症狀及肝指數,凝血功能等,並將電解質失衡和腎上腺出血納入臨床處置建議。 此外,針對母親感染腸病毒時的母乳哺餵建議,經專家會議廣泛討論後決議,依據兒科醫學會和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建議,除了母子間的親密接觸可能傳染腸病毒之外,母奶更曾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建議嬰兒未滿3個月時,授乳母親若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餵母乳,過程中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 疾管署再度呼籲,如家中有新生兒,建議儘量謝絕訪客,也儘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儘量避免讓新生兒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

Read More

內生性幹細胞療法 助中風患行走

醫師盧炳昇為民眾進行內生性幹細胞療程,施打顆粒性白血球增生素(G-CSF)。(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一名曾因急性腦中風就醫急診的患者,雖及時透過取栓手術搶通血管,術後卻留下右側肢體無力的後遺症,連穿衣、行走都需家屬協助。歷經傳統治療與復健仍未見明顯改善,後導入內生性幹細胞輔助療法,歷經1期6次約半年的時間,患者從需要家屬攙扶進步到能自主行走,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聯新國際醫院功能與再生醫學中心醫師盧炳昇20日說明,這種療法最大特色是「不需體外培養」,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是透過注射顆粒性白血球增生素(G-CSF)喚醒體內既有的周邊血幹細胞,讓這些「沉睡的修理工」透過血液流向受損組織(如腦部、神經系統、心臟),啟動人體自我修復功能,將人體自我修復能力提升3-5倍,修復神經與血管結構,強化康復進程,因此成為輔助常規治療的方案之一。體外培養幹細胞因須抽細胞進行培養後再移植體內,除了費用高昂外也須謹慎挑選協助培養的業者避免感染或是細胞癌化的風險,內生性幹細胞更顯安全又實惠。 由於內生性幹細胞療法主要是「強化自我修復」,因此盧炳昇提醒,此療法並非人人適用,患者在進行前必須經完整評估。內生性幹細胞療程會分3天進行,確保安全與降低過早代謝機率:第1天施打1次G-CSF以及營養點滴,提升體力與修復力。第2、3天每天施打1次G-CSF,持續刺激幹細胞動員,達到最佳的療效。注射部位可選擇手臂、臀部或腹部,同時會搭配營養點滴,以幫助患者幫助改善腦膜滲透壓與血液循環,提升幹細胞抵達腦部進行修復的效率。 療程後常見副作用為輕微發燒、骨頭痠痛或類似感冒症狀,但嚴重反應極少見,整體安全性高。盧炳昇更建議除了內生性幹細胞療法之外,再搭配整合性治療,可幫助治療效果最大化:包括飲食管理、營養素補給、持續運動、中醫針炙,以提升整體康復成效。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畫像

■蔡恩祈 我置身公廁的鏡子前,諦視深邃的眼眸,試圖透過廁所微弱的燈光,在瞳孔中捕捉一絲眸光,彷彿是日本二次元動畫中,角色眼中閃耀的神祕光芒。我自譽為半個藝術家,深諳光芒對於角色形塑的重要性。光芒不僅左右著角色在讀者心中的第一印象,更能夠牽動情緒,勾勒獨特個性。然而,無論我如何努力,眼瞳中卻始終尋不到那絲微光,取而代之的是,眼眶下因疲倦積累的宛如沾水的瓶蓋,在紙下印上一環水漬般的黑眼圈。側光映照瘦削的臉頰,額頭、鼻梁、嘴唇和下巴,在光影交錯間呈現出斑駁的層次感。 舞象之年,同桌贈我一面鏡子。我常用它觀察同桌,畢業後我拿它檢視自己。不知何時開始,鏡子裡的我鬍鬚雜亂,眼神黯淡。我明白,自己與十八歲的青春,隔著一層時光的薄紗,不斷拉遠的距離。若即若離,但我能明確地清晰地,鏡中仍存在著一個她。她的毛衣在陽光下依舊散發出心暖的光彩,肩胛骨伴隨微笑,展現出美麗的曲線。再過幾日,立春將至,她低喃往事如茵,鏡像前的景象漸漸地,結滿纍纍果實,包裹住時光的縫隙。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口袋

■蘇家立 在噴水池旁等待已久的年輕人,瞇起游刃有餘的精明,從口袋中掏出老舊的懷表:懷表中有一對未斟滿的酒杯,其中一只會在六點時斟滿,另一只會在十二時盛滿。他感覺自己像一條有回聲的小徑,任憑噴水在耳邊窸窣;任由濺出的水花濡濕背膀。 左手遲遲不肯從口袋伸出,並非天色晦暗、一陣陣寒風如鋒刃襲來,手中握著一個精美的盒子,盒子裡有個發亮的石環,相傳這石環能先將兩條靈魂疊合,再輕輕地像剝棉絮一般,把融合後的靈魂依比例重新分配所有喜怒哀樂──大多數人都對此魔法(一說是儀式)深信不疑。 小雨冷冷地墜落,青年默默地等候,全身都快要濕透,而那隻手卻握得更緊。 他有些醉意,望著懷表而其中一只快要斟滿。霎時,有雙輕快的腳步向他趨近,他等到了想等的人,良久,不知道他聽見了什麼,雙手宛似槁木頹垂,噴水池依然唱著不朽的歌,他將口袋的物品用力拋遠,一顆黑色的石頭默默躺落路面,張開嘴吃掉離去的人的影子。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秋寄懷

■麥清 暮色四合,夕陽已向山後墜落,只從黝黑的山峰上透出幾縷金黃色的微光。皎皎雲間月,腳踩一季秋黃拾階微響。廣大的草地勝地彷彿一幅悠遠的畫卷,豁然開朗,鋪展綠意在明媚樹林底中央。又可以從林隙中窺見茫茫的湖水,原來已漸近湖濱,波光蕩漾,那獨特的靜謐之境正向他伸展著精神富足的懷抱。 每當秋天的帷幕緩緩地飄落而下,新鮮靈動的青春朝氣悄然消逝不返,淒冷的秋夜足以使多感的人潸然淚下,但毫不足以撼動內心深處那早已沉寂的弦音。舉目四望遼闊無涯;已擺脫幽暗的森林而高踞山頂了。而往昔豐盈飽滿的面容,如今卻被灰黑交織的縐紋覆蓋,鐫刻出生命的流逝。 山道不是直線的,因為便於登臨的緣故,築成有規劃的曲線。他俯瞰著無垠壯麗的天地,月光搖曳於樹梢間,為夜幕添上一絲柔暖的餘韻,幾片濃紫色的浮雲如濃墨般橫亙於昏黃的半空,輕描淡寫地掠過。沿著石砌小埠,他又緩步踏上大道,在秋冬交替的光線中,蔭蓊的樹林如列隊般巍然佇立兩旁。巍峨的山峰障立面前,他覺得腳步漸漸上移。好像一枚擊碎歡欣果實的冷硬頑石,那是蒼茫的暮色中他晦敗的面容。 他的影子竟如久違的脫韁之馬,似乎被狹長的窄路緊緊簇擁推著向前。青年底回憶在他枯乾的腦袋裡抽芽出來,如同荒原上萌生的嫩芽,悄然吐露著明朗與生機。雖滿懷猶夷,且自以為清醒,可隨時轉身回望。然而,湖畔夜色中忽然躍動起一抹灼紅的光芒,如火焰般熾烈地映照在發燙而昏聵的後腦勺上,喚醒了深埋的熱情與渴望。 凝聚於塵封的線裝古籍間,過往際遇縱然千差萬別,世情的深廣愈顯文道宏深。細數蠹孔與灰塵的痕跡,彷彿拷貝了生命中一瞬的錯愛與迷失。坐在森林的路旁石椅上,映襯的無聲暗流如過度的孤獨,而白雲蒼狗似是平常心的浮沉,終將激起心理的波濤。 宋蘇軾詞《南歌子》:細草軟沙溪路。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門外月華如水。不知鐘鼓報天明。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 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目前除了一派蕭瑟的籟聲,唯獨林間湖濱仍略有一點晦光,壟罩著他與影子。 當洶湧的衝擊逐漸化解,就如同經霜的老葉,選擇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與時光相遇,一條通往和諧的嶄新道路便隨之顯現。許多人因為生活的重擔,逐漸浸染著活成了曾經最為厭惡的自己;經不起寒風的凌夷,最終無力堅守初衷,而離開曾經栖息的枝頭,飄落於大地並且淹沒於無盡的沉默之中。 他又滿懷著情感高唱:「人寰事,至喜在何端?萬騎如雲千武士?輕舟泛海水搖天?仍數意纏綿!」簡單的直覺很懂人,一勺一碗的溫暖,就彷彿是涓涓細流回饋生活中的美好基調,取得革新的進化力 ,撫慰著他曾經有待申說的稀微。 校景拾牋,下課鈴聲清響,那些剛剛摘擷的杭菊、桂蕊、薔薇與玫瑰,輕搖在枝椏間,化作茶盞底的幽香,為久候的苦茶賦予溫潤芳韻。流光的回憶還靜潤著文學院:拔足汲汲、疏遠照面,陌生後熟悉如浩渺萬頃。心性如同鏡面般反觀內修,瞅視窗天,意識的細微波動紛然散逸如雨滴。 他的思緒即如畫葉般飄零,太性靈不務實,太物質顯無情,如何去平衡呢?如安德里亞.吉布森所言:「人們必須去創造。這是唯一能超越破壞的巨大動靜。」從情緒的羈絆中跳脫出來,讀書潛德仍是人間至喜,復歸純真的性靈、一身快意以博片刻莞爾一粲。於是從學術的光輝滑入戰國的冷冽,帶來歷史與當下迴旋交織的思索。那一刻講座間一聲輕轉離席,背影伴著餘韻迴旋。正激昂播放的錄音機音律猶如浪潮鼓舞人心,卻瞬間被按下了停止鍵,傾注情思於墨子小我與大我之境,靜默中更貼近遙遠的航向。 牽引著尋覓得真我主體的意識,從而打破禁錮。為此做出應有的努力,這是活在當下的前提。背倚著小天地,此時的他伸出手指輕點滑鼠,屏息地開啟一段絢麗的縮時影像。每一秒的流逝都攜帶著淡淡的愁,短暫的瞬間如晨露般稍縱即逝而不可逆轉。 太陽已然高高舉於天際;指尖游移,裸露的臂腿輕觸著略顯生疏的鍵盤,在日常與虛擬之間去追求某種未曾觸及的聯繫。這或許是他揮之不去的心底殘痕:若不隨時更新,就難逃被時代演算法拋棄的命運。 書案上,朱熹《觀書有感》的詩句熠熠生輝:「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僅映射著詩人對自然的感悟,更闡明讀書的深遠意義:它帶來源源不斷的思想活泉,滋養心靈。 驀然間,他早已乾涸的眼眶迸發出一縷垂滅的微光,猶如餘燼重燃;久經枯萎的心田也漸漸泛起潤澤的波紋。一些懷著真誠感激的作品如同一道道豐盈的春泉,就不會太過貧瘠單薄而令人沮喪。它們以真摯的生命力,照亮原本黯淡的半個世界。 在家鄉,穿梭於壽夭窮通的忙碌之中,不斷地試圖去觸摸文學療癒的鋒芒,追問:究竟有什麼能治癒靈魂的審美?信息爆炸、焦慮氾濫的時代,如何安置面對自己的內心?台南本地作家許地山筆下的落花生一文,平凡卻深具意義,物質的極簡主義依然穩穩地佔據著心靈與胃腑中,一隅平實而有用的美學天地。 當秋天的帷幕徐徐落下,下一個景點就是冬季的寧靜與純粹。花有花期,枯瘦的影子被拉得更加纖細悠長,彷若被無形的力量輕輕拍擊,催促著他向前奔行。然後呼嘯的秋風與心中狂野之節奏共舞,追繞身影奔馳,似乎急於逃離宿命。一俟黑夜尾隨這場追逐的終結而沉靜,為新一季的篇章灑滿晨光。

Read More

放寬用藥 無基因突變肺癌患福音

專家指出,健保署自今年6月1日起,正式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給付,推估每年約有1600人受惠。(公關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肺癌已蟬聯數十年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為提升我國肺癌治療水平,健保署自今年6月1日起,正式啟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給付。推估每年約有1600人受惠,預計每年有望省下超過200萬元之藥費。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免疫療法為當今國際主流治療,據2025年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指引,此次納入給付的藥物屬最高證據等級,能補足無基因突變患者的治療缺口。 肺癌中有9成是非小細胞肺癌,其中EGFR突變者最多,其他如ALK、MET、ROS1與RET等突變機率偏低,都落在5%內。陳育民說,能檢出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多有對應標靶;但對於3至4成無突變病人治療選擇有限,屬相對弱勢。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內科部部長王金洲指出,由於癌細胞會躲避人體免疫T細胞的攻擊,會模仿正常細胞表現出PD-L1,並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欺騙T細胞,讓其以為是正常細胞而不攻擊。 然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能把PD-1與PD-L1之間的結合阻斷,喚醒T細胞再度認出癌細胞,重新發動攻擊消滅腫瘤;若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可發揮更佳效果。王金洲說,因為抗血管新生標靶抑制腫瘤不正常血管生成,改善腫瘤周邊為環境,讓化療跟免疫藥物發揮療效。 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治醫師廖唯昱表示,一線治療組合採用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上與PD-L1免疫抑制劑時,有效控制腫瘤的機率高達約6成,同時疾病惡化風險減少約4成,有機會為患者爭取整體存活期達19.8個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