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破億 超跑杰克一圓明星夢

台語新人「超跑杰克」出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語新人「超跑杰克」出道曲〈西施寶貝〉2日正式問世,18歲就考取歌星證的他,一年平均可賣出50部千萬左右的跑車,年營業額破億,不小心秀場「票戲」竟縱橫全場。 「超跑杰克」在昔日同事的鼓吹下,近年至秀場小試身手,沒想到意外大獲歡迎,被粉絲一試成主顧,而被歌廳三顧茅廬網羅,至今只要「超跑杰克」一登台,都能締造50-60桌大爆滿局面,歌迷更是瘋狂猛塞紅包,也讓他被星探一眼相中,一圓年輕時的音樂夢,推出台語歌曲〈西施寶貝〉,正式闖蕩歌壇。 「超跑杰克」出身彰化,從小對歌舞有天份,因為身懷出國演出的美夢,他18歲就負笈北上考取歌星證,一次就考上,然而,考取歌星證後,還沒來得及接到出國宣慰僑胞的通告,反而先收到兵單,役畢後因緣際會賣起了汽車,而且業績長紅,事業一帆風順,當時他覺得就此與出道絕緣。 沒想到在有趣的人生轉折下,老天為「超跑杰克」開了另一扇窗,順利出道發片,新歌〈西施寶貝〉融合了台語流行音樂與現代舞曲元素,展現出輕快且富有節奏感的風格。

Read More

Energy代言凍感十足 放送新單曲

Energy二度為超商代言,為拍廣告戲精上身,揣摩全身凍到「冷吱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Energy二度為全家代言,為拍廣告戲精上身,揣摩全身凍到「冷吱吱」,手腳、牙齒都有戲,另也曝光新歌〈High 5〉為今夏帶來全新動感又「凍」感。 Energy再度迎來連續第2年的代言邀約成為全家代言人,近日釋出第一波國際冰品系列,並同步在各店舖換上嶄新的冰品海報,讓許多粉絲在門市巧遇偶像時驚喜不已!隨著氣溫節節上升,不少粉絲更是照著海報火速掃貨,一口氣買下5支冰棒,用實際行動力挺Energy! 在廣告拍攝現場,Energy為了呈現被冰塊凍住的效果,5位團員紛紛「戲精上身」,各自展現最「冷」的一面,不只手腳發抖、連牙齒都配合的冷到發出聲音,將凍到骨子裡的感覺詮釋得搞笑又到位。趣味十足又充滿專業態度的拍攝過程,也讓這支廣告充滿看點,為炎炎夏日帶來一股清涼「凍」流! 更令人驚喜的是,Energy這次全家廣告也特別再獻上另一首新單曲〈High 5〉,將新歌與全新舞步首次曝光於廣告中,除了讓歌迷大飽耳福期待不已,更是替新專輯暖身造勢。

Read More

誤用鼻噴劑 下鼻甲肥厚導致鼻塞

謝先生術後一覺到天亮非常開心。(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47歲謝先生長期飽受鼻塞與打呼困擾,白天精神不濟,使用市售鼻噴劑卻無明顯改善。就診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後,張家豪醫師發現,謝先生的主因是下鼻甲肥厚,而他長期使用的鼻噴劑竟是惡化鼻塞的元兇之一。 張醫師說明,下鼻甲是位於鼻腔內結構,具加濕與過濾空氣功能,但若受到過度刺激,如過敏原、氣候變化或情緒壓力,可能導致黏膜腫脹、鼻塞。坊間常見的鼻噴劑多含血管收縮劑,雖能短暫緩解鼻塞,但長期使用會造成藥物性鼻炎,使鼻腔黏膜反覆腫脹,形成惡性循環。針對謝先生的情況,張醫師使用低溫射頻技術,縮小肥厚的下鼻甲,手術過程僅需局部麻醉、無明顯傷口,術後3天內即見明顯改善,打呼與鼻塞皆獲緩解。 張醫師提醒,長期鼻塞不應輕忽,常見原因除了下鼻甲肥厚,也可能是鼻中膈彎曲、鼻竇炎或鼻腔腫瘤。建議鼻塞患者應尋求專科診斷,避免延誤治療。

Read More

〈中華文薈〉羅思容「多一個」台灣女性詩人音樂專輯Q與A

Q:楊爽(女性詩歌研究者) A:羅思容文字作覆   1.妳為什麼在《多一個》詩歌專輯選了這些(11位)女詩人?然後把阿芒的那首當成了唱片的標題?   每個生命來到世界是多一個,每一個創作於世界也是多一個。 我們是七十億人口裡的多一個如此渺小,我們也是無盡作品的多一個,如此細微。 每個人、每個作品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每個多一個的自我如何確立主體的存在價值? 女性在父權建構的歷史和文明中,一直也是多一個,不過只是父系文化的生產工具。但是,女性的子宮可以裝載多一個、多兩個……。女人和詩創作交互誕生彼此。 女人和女人之間,女人和萬物之間相互誕生。歌與詩也相互誕生。 北山彈唱 所以多一個的題義,我想更具多元的想像與測量,猶如詩歌的存在,祂們不是詩人或歌者的表達工具罷了,面對詩歌、面對女人、面對創作,希望開創多一個視野和可能性。所以選用阿芒的「多一個」作為標題。 當初選的這十二位女詩人(包含我自己),是因為台灣多元多樣的語言文化生態,我希望透過詩歌的光譜,照見來自不同世代、不同地域、族群、語言、議題、音樂型態的女性詩歌。 事實上,女性詩歌文本的話語世界,一直是多元複調,流動而且多義,呈顯出眾聲喧嘩的世界風貌。   2.我覺得這些詩描述的世界很有特點,依我看,它們給我女人創造桃花源的感覺:這個世界上有大自然、動物、女人和孩子、男人也會出現,但是他們主要角色是當女人愛情或慾望的對象。這個世界,我覺得,有點烏托邦似的。但是有兩首詩完全不一樣,跟接近所謂protest song(反抗資本主意消費社會),就是隱匿和顏艾琳的兩首。我想知道當時策劃專輯時妳是怎麼想的,這個專輯的narrative以妳來看是什麼樣子的?   我曾說過和女性詩人(或男性詩人)的相識,皆來自詩的召喚,如同花召喚著蝶,蝶吸食著蜜。《多一個》專輯的十二位女詩人,來自不同世代(最年長的是1927年出生的杜潘芳格)、不同地域、三種語言。自來女性的生活、生命、現實、記憶、傳統、世界有著女性獨特的理解,一張專輯十二首詩歌如何能涵容女性、家園、當代、台灣的意象和印記?其實挑選的過程也包含詩人對我的信任。   蔡宛璇的〈小島〉,如一顆原真的心,和自然交談對話,在詩的神性中,萬物有靈。 零雨的〈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探問著人類的永恆母題──「何為故鄉」?全詩彷彿一幅平淡深邃的山水畫軸:家園隱匿於山水之間,歲月洗淨鉛華之美。 阿翁的〈暮曲〉,詩人以滴垂的露珠、靚美的女郎、靈動的蛇、初生嬰兒的意象、歡愉地對著暮色發出生命的禮讚。 阿芒〈多一個〉,當一個女人的身體裝載另一座身體時,是向未知的存有探問,詩人是擁有子宮的物種,或許懷胎二十個小時、二十個月、二十年,什麼也生不下來。 杜潘芳格說:人生是荒海,而常聽詩和春天和溫柔的心,似盛開的花,那麼美麗而優雅,可是如此從心靈深處思慕著你,憧憬著你,這又好像是第一次;她的〈含笑花〉也盛開著甜美的愛情與女性自我的芬芳之花! 利玉芳的〈濛紗煙〉關注傳統客家女性,遺落生命的主體性,在被工具化的女性內心,依然渴望著自己的生命可以成為火星、或天上的星星一樣發光發熱。 陳育虹的〈我告訴過你〉,刻骨銘心的愛戀,整個身體感官、靈魂都在不停地燃燒,即便骨銷魂融,依然想念、依然捨不得。愛的極致是包含更大的虛空吧。 顏艾琳的〈超級販賣機〉,現代文明像一隻巨大的科技怪獸,嚙咬著靈魂、嚙咬著慾望,而人類最終會被自己創造的現代文明異化,到底是誰販賣了誰呢?答案不證自明。 張芳慈的〈月華〉,書寫的是月亮宛如大地永恆的母親,守護土地、家園,在月光中我聽到母親溫柔的歌聲,也聽到女性情慾流蕩的聲音。 隱匿的〈南無撿破爛菩薩〉,菩薩聞聲救苦,慈航渡人,撿破爛菩薩專門撿拾人間的殘缺、垃圾以及不公不義不幸,諧謔中充滿悲憫之情。 馮青的〈天河的水聲〉,寫著孩子們以童真為我們編織一夜的繁星,建構另一個創世紀。 羅思容的〈流〉,女性生命反覆流蕩的是什麼?是喜悅?是悲傷?當一個生命獨然於天地間,她將懂得莊嚴與自由的奧義。   這張專輯內容包含大地與家園、族群生活與印記、女性獨特視域與表達。 顏艾琳的〈超級販賣機〉確實是最具現代性議題,現代人仰賴工業文明及資本社會帶來的便捷,殊不知人類也悄悄地被異化著。到底是誰販賣了誰?音樂形式是採取重黑金屬的搖滾樂呈現。 隱匿的〈南無撿破爛菩薩〉散發出屬於台灣生活土壤的草根氣息,和庶民日常生活樣貌,因此,音樂形式以台灣早期的傳統唸歌和佛經頌唱的音樂形式相應。   3.按照大陸批評家用的說法,這些詩都顯示「女性意識」,就是顯示女人特殊的世界觀或跟直接地說都它們都屬於女性主義詩歌。妳對女性詩學有什麼看法?妳會贊成「女性主義詩歌」這個概念?   於我而言,詩人與詩共命,詩與萬物共生,每一首詩即是一個世界,每位詩人的語境、語感、音色也自成一個世界,作為譜唱者如何進入詩作中?打比方說,我像一個懷孕的女人,胚胎的生命和母親固然連成一體,可是母親和孩子卻也是各自獨立的生命個體。歌既不服務於詩,歌與詩交互誕生。一首詩的靈魂(內容)與身體(承載的形式)一旦合一,誕生和繁衍的力量汨汨不絕。 我不贊成「女性主義詩歌」這個概念,因為容易被汙名化成為頡抗(或相對)男性詩歌的文本符號,我更喜歡用女性詩學;畢竟女性身體、女性經驗、女性意識、女性思維、女性情感……,才是呈顯女性詩學的文本主體,才能展露女性詩學多元話語的存在內涵。   4.我對妳的詩歌寫作也很感興趣。很可惜,我網絡上沒找到妳的詩集,圖書館也沒有。請問,妳發表過嗎?我在哪裡能找到?   我確實還沒有出版過詩集,多年來詩作曾發表于《現代詩》、《臺灣文學季刊》、《笠詩刊》、《創世紀》、《雙子星》詩刊、香港《呼吸詩刊》、中國《翼》詩刊、人間副刊等。中時晚報、幼獅文藝專欄寫作。 歌詩音樂專輯《每日》、《攬花去》、《多一個》、《落腳》、《今本日係馬》等五張作品,曾榮獲金曲獎、金音獎、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5.創作的時候妳是從文本還是從音樂出發?妳好像除了《多一個》之外,一般都自己寫歌詞,是嗎?   所謂「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意。」以詩入樂,讓詩與歌樂具天然結合之妙。情感、語言、歌聲、意境涵融了每一首歌詩,而每一首歌詩就像宇宙的種子,不同的胚胎孕育不同形貌、本質的詩歌,而每一首歌詩從自我開始,經過生命情感和文化的洗禮以及大自然的滋養,作品才能飽含生命力並且承載文化特質。 至於音樂風格民謠或藍調或搖滾或爵士或戲曲,我從不界定,而是與詩素顏相向之際,詩和歌和心靈俱在剝裂。 我的歌詩作品有兩個部分,其一是以自己的詩入歌,另一部分是普唱其他詩人的詩作。讓詩文本可以透過歌樂,更立體地被閱聽。(摘選) 羅思容簡介 寫詩、畫畫、唱作歌詩。從獨特的語境尋找富於文學性與音樂性的創作語彙。她的音樂以客家山歌為基調,並吸取北管、地方戲曲、原住民音樂等元素,植根傳統並吸納藍調、爵士等世界音樂的曲風,帶來多層次的交流對話和想像空間。 歌詩作品《每日》、《攬花去》、《多一個》、《落腳》、《今本日係馬》並參與26張合輯,曾榮獲金曲獎、金音獎、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等。詩文作品發表於《現代詩》、《臺灣文學季刊》、《笠詩刊》、香港《呼吸詩刊》、人間副刊等。中時晚報、幼獅文藝專欄寫作。十餘年來,持續譜唱台灣詩人作品,包含吳濁流、賴和、跨越語言一代詩人、周夢蝶、商禽、零雨……等五十餘家,並於流浪之歌音樂節、金鼎獎、總統文化獎頒獎典禮、台北詩歌節、台灣文學館、鍾肇政文學園區等重要典禮演出。   電影《期末考》主題曲、《乘著光影旅行》配樂 紀錄片《樹說新語》、《稻浪時光》主題曲   2021 傳藝中心策展《山之歌,海之戀》音樂會 2015、2017、2019 當代客家音樂展演計畫製作人 2019 澳門台灣週音樂節演出團隊 2018 馬來西亞年味節‧天穿日:客家音樂祭演出團隊 2017 台北詩歌節「心鏡,跨越語言的詩歌風景」製作演出 2017 民視台灣文學地景「一粒星仔」拍攝 2015 日台交流協會「台灣週」演出團隊 2015 策畫國立臺灣文學館「多一個,在詩的前後左右」台灣女性詩人對話 2014 北投溫泉博物館館慶,策畫邀請五位女詩人,以文字、影像、剪紙和歌詩的方式表達對北投的頌讚。 2007 台北市文化局《2007年台北詩歌節》詩歌CD專輯製作統籌。 2006 主持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於台灣大學、交通大學、政治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靜宜大學、龍華科大。南台科技應用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台北大學舉行講座。 商業周刊、城市畫報、高鐵雜誌、幼獅文藝、張老師月刊、光華雜誌、財新周刊、文創達人誌……等國內外專文專書介紹。

Read More

黃偉哲穿丹寧 宣誓護兒權

市長黃偉哲特別穿上牛仔外套,與市府團隊共同宣示「不打小孩」、「穿丹寧、反性侵」。(市府提供) 記者施春瑛、陳治交∕綜合報導 每年四月卅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另每年四月最後一個週三為「丹寧日」。市長黃偉哲在大港國小與師生共同宣誓保障兒童權利;同日還穿上牛仔外套,手持防治兒虐標語牌,呼籲市民一起拒絕暴力。 台南市教育局昨天在大港國小舉辦「保護童聲四要件.守護未來無極限」活動,市長黃偉哲與在場的親師生共同宣誓「維護兒童最佳利益」、「不使兒童受到任何歧視」、「確保兒童參與及表達意見」及「保障兒童生存及發展權」,用行動展現保障兒童權利的決心。 黃偉哲表示,市府積極落實友善的兒童照顧環境,持續設置親子悠遊館與特色公園;另外更積極推動防治家庭暴力、兒童保護、提倡性別平等與防止數位性剝削與校園防治霸凌等各項工作。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教育局每年都會積極辦理兒童權利公約的宣導工作,並透過教師研習及教材研發,藉此提升教師知能。 台南市長黃偉哲與親師生宣誓守護兒童人權。(記者施春瑛攝) 昨天,黃偉哲與市府團隊穿上丹寧服裝,傳遞「不打小孩」、「穿丹寧、反性侵」,呼籲市民朋友若發現疑似兒少受虐或性暴力案件,請即時撥打113全國保護專線或至「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網站通報。 市府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社會局近年推動「親職賦能計畫」、「親職減壓服務計畫」,並透過社區倡議與民間協力強化在地兒少保護網絡。另外,一0五年起結合司法、警政及醫療單位共同推動「性侵害被人一站式服務」,減少被害人於警察局、醫院或地檢署往返奔波及重複陳述案情而受到二次傷害。 社會局說明,「國際不打小孩日」起源於一九九八年美國民間組織發起的「Spank Out Day」,主張體罰並非有效教育方式,倡導以愛與理解取代打罵教育。 「國際丹寧日」緣於一九九二年義大利一名法官認為少女應是主動脫下緊身牛仔褲而宣判加害者無罪,全球遂發起每年四月最後一個星期三穿上丹寧行動,強調「Only YES Means YES」理念。

Read More

關懷傷退國軍 袍澤情深座談餐敘

市長黃偉哲參加「役路相伴─南區縣市袍澤情深座談暨餐敘活動」,懷服役期間因公受傷義務役退伍人員。(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府與內政部三十日於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舉辦「役路相伴─南區縣市袍澤情深座談暨餐敘活動」,市長黃偉哲關懷服役期間因公受傷義務役退伍(役)人員,並與內政部役政司長沈哲芳共同致贈慰問金及慰問品。 黃偉哲表示,藉由每年分區舉辦「役路相伴─袍澤情深座談活動」,邀請台南、高雄、屏東、嘉義縣及嘉義市等南區五縣市受傷弟兄及家屬、弱勢團體代表、役政人員及替代役役男等約二百五十人共襄盛舉,為受傷弟兄提供一個擴展人際網絡的交流平台,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以正向積極態度面對生活。 黃偉哲強調,他代表全市一百八十六萬市民朋友對軍人展現最高敬意,感謝他們為國家的奉獻,同時也推薦台南的好山好水給國軍朋友們,在餐敘結束後或未來有時間,可以到安平港、漁光島等等景點走走逛逛,轉換心情,感受台南的魅力。 民政局表示,活動中安排下營區公所替代役役男,分享他陪伴因中樞神經損傷無法站立林姓袍澤弟兄的服務經驗,役男平時除協助家務提升林大哥居家生活品質也改善其居家環境,過程中學會將心比心,對於林大哥樂觀的生活態度,激勵其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與挑戰,退役後若有機會,也會再參加公益活動,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社會弱勢者。 座談活動民政局安排替代役公益大使團及在地樂團表演,另有摸彩活動,局長姜淋煌特別囑咐家屬及袍澤若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市府協助的地方,隨時聯絡民政局或區公所民政課,以提供即時協助與服務。

Read More

行政優良 胸腔病院兩員工獲獎

胸腔病院蔡朝琴科員榮獲衛生福利部頒發「優良獎」。(胸腔病院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衛生福利部舉辦「第三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行政人員頒獎典禮」,胸腔病院總務室科員蔡朝琴榮獲「優良獎」、辦事員游安祈榮獲「閃亮新人獎」。 院方指出,蔡朝琴科員平時除了負責財產管理、採購等工作,更以積極態度參與院內多項建設與管理計畫。一0八年配合國家政策,與醫院團隊共同成功爭取「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公共化資源計畫」,並主責「新市長照機構新建工程」,為長照服務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胸腔病院游安祈辦事員榮獲衛生福利部頒發「閃亮新人獎」。(胸腔病院提供) 游安祈辦事員於胸腔病院服務二年七個月,從環境維護到文書檔案管理,始終展現高度責任感與團隊精神。她分享在負責清潔業務管理時與清潔同仁密切合作,分工協調、互相支援,更私下相約聚餐,建立深厚情誼,在忙碌中凝聚溫暖人心的職場氛圍。她觀察到部分同仁對文書檔案保存觀念模糊,便主動推動宣導與實務指導,讓檔案管理不只是行政責任,更是提升醫院品質的關鍵一環。 胸腔病院院長黃紹宗表示,在當前醫療環境中,行政同仁的角色日益重要,他們不僅在各自職責上展現專長,更包括協調各科室間的合作、溝通以及建立完善的制度。對外,病人從預約診療到出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行政同仁確保就醫流程,這些工作保障臨床人員能夠專注於提供最佳的病人照護,同時也提升整體的醫療品質。

Read More

捐血績優表揚 父子兄弟檔傳愛

  柯鈞鐘、柯柏丞兄弟自幼見證父母定期捐血助人,長大全家投入捐血行列,成為傳承最佳典範。(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高雄捐血中心卅日在成功大學舉辦捐血績優表揚大會,表揚嘉南地區捐血績優學校、捐血逾千袋以上機關社團六十九單位,績優國軍部隊及熱心推動捐血活動,和八百位捐血達百次以上分離術捐血人,還有二千三百多位捐血達百次以上全血捐血人,感謝他們多年來對捐血運動支持奉獻,使得血液能源源不斷,救助傷病友寶貴的生命。 受表揚的捐血人當中,柯鈞鐘(分離術捐血三百五十次)與柯柏丞(分離術捐血五百五十次)兩兄弟,自幼耳濡目染,見證父母定期捐血的身影,他們滿十七歲後也滿懷期待地投入捐血行列至今,成為傳承最佳典範。另外,有一對父子檔林石城(全血捐血一百五十次)與林敬欣(分離術捐血兩百次)父子檔,也是展現愛心傳承的典範。林石城在成功大學擔任駐衛警,利用下班空檔至成大捐血點捐血,卅六年來堅持不懈,默默奉獻;四十一歲的兒子林敬欣自小陪伴父親捐血,深受影響,十七歲參與人生首次捐血作為成年禮,他的太太是護理師,工作中常面對搶救生命的場景,使他更加體悟生命的可貴與捐血的意義。林敬欣說:「因為我健康、我擁有,所以希望將這份愛心分享給需要的人。」他期望透過捐血,讓更多病患得到及時幫助。

Read More

府城女兒黃修芬捐百萬做公益

遠嫁瑞士的府城女兒黃修芬(左)捐一百萬元給郭綜合醫院榕華會基金會做公益,院長鄭雅敏回贈感謝狀。(郭綜合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遠嫁瑞士的府城女兒黃修芬回國治療腫瘤,由郭綜合醫院院長鄭雅敏協助開刀治療,術後相當成功順利,感動之餘,捐出一百萬元給郭醫榕華會基金會做公益,幫助弱勢;院方也回贈感謝狀給她。 府城出身的黃修芬到國外留學,後來嫁到瑞士,黃二0二一年發現肚子長腫瘤,回國到郭綜合醫院就醫,由院長鄭雅敏診療評估、分析病況,最後建議開刀治療。 黃修芬盛讚鄭雅敏仁心仁術,尤其對病友細心照護,且關懷備至,視病猶親,使她身心靈感受特別深,感動之餘透露想捐助濟弱勢的願望。鄭雅敏得悉黃修芬熱心公益的心願,幫黃引介捐助榕華基金會做公益。 郭綜合醫院說,榕華慈善基金會於一九七六年成立,當時有一群離開郭綜合的醫師和員工每年都會回院聚會,聊談在外創業的甘苦及退休生活點滴,就像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一樣。創辦人郭國銓夫婦就把這個聚會持續下去,並取名「榕華會」期望由郭綜合「分枝」出去的這些人,能像榕樹般地茂盛,根葉代代傳,萬年長青。 後來為了擴大榕華會的社會公益功能,申請成立「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榕華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現由總裁郭宗正擔任董事長,推動關懷五大弱勢族群以及協助社會救助等工作。  

Read More

剴剴虐死案 惡保母痛哭認罪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地院國民法庭審理保母劉彩萱、劉若琳涉嫌凌虐男童「剴剴」致死案,歷經多天審理,主要照顧者劉彩萱於三十日下午突然改口,並痛哭對檢方起訴的「凌虐兒童致身心發展致死」、「凌虐兒童妨害自由致死」與「傷害兒童致死」等三項罪名均表示認罪,但堅決否認有性虐待指控。 台北地方法院自全案開庭審理以來,檢方陸續傳喚兩名醫師鑑定人、前任保母及菲籍看護Mira作證,指出剴剴身上有逾四十二處瘀青,並懷疑下體新舊傷勢,質疑涉性虐待。主要照顧者劉彩萱起初僅承認一般體罰,三十日隨著檢方證據足以成立,她改口全面認罪,並透過辯護律師調整辯護策略,向法庭表達配合起訴、放棄抗辯。 劉彩萱坦承,多次以尼龍網套住剴剴頭部、以布條將其手腳「木乃伊式」包裹,並以湯匙敲打牙齒逼其張口;冬日強迫洗冷水澡時,孩子的尖叫聲也曾令她心生不安。她供稱綁縛行為原意在「避免剴剴坐餐椅時向後倒地或撞到頭」,但醫師證實多處傷痕並非自撞所致。 在庭上律師交互詰問環節,律師針對「妨害自由、體罰、罰站致腳底水腫、營養不良、未即時就醫等行為是否認罪?」一一列舉後,劉彩萱情緒崩潰,痛哭念出「對不起」,並明確表示願承擔檢方所提三項罪名責任;對於性虐待、餵食鍋粑等指控,她則強調從未實施,並描述鍋粑係丟入水溝、並非餵食給剴剴。 全案下一階段將進入辯論及量刑程序,法官將綜合被告認罪態度、犯罪動機及傷害程度,評估是否減輕刑責。此案引發社會對保母業訓練及監督機制的檢討,外界呼籲加強托育環境監管,以防類似悲劇重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