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首創綠色職探 攜手中央大學發展永續職探課程

參觀節能減碳的智慧能源屋,展示綠能科技的應用。(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職業試探教育再升級,攜手國立中央大學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進行交流跨域,發展永續綠能課程。透過跨縣市及跨領域的學習平台規劃,不僅拓展新北學子職業試探視野,更為各職探中心帶來全新的課程發展,真正普及深化職探教育的品質。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已連續七年積極推動職探教育,建置全國最多且職業種類最豐富的十六所職探中心,因應二0二四全球產業發展趨勢,透過定期舉辦各中心聯繫會議、新興議題的專家講座及產業參訪等方式,更因為整合觀光工廠等資源打造多元生涯探索,榮獲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獎。此次新北各職探中心與中央大學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許樹坤院長簽訂合作意向,目的是將永續發展的概念融入未來職探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從自我職涯探索到具備永續發展的素養。 本次跨縣市交流活動特別安排跨三大領域分享新興綠能科技及能源議題,由中央大學永續領導力學程主任沈建文教授、永續去碳科技學程主任洪緯璿教授及永續綠能科技學程主任廖益弘副教授,分批帶領各中心行政團隊參觀節能減碳的智慧能源屋,並實地展示綠能科技的應用。透過雙方深入的交流,對於未來合作前景充滿信心,並達成多項共識:包括增加新北教師參訪機會、開發永續綠能科技的師資協作課程及擴大國中小職業試探合作的量能等,為培育新一代綠能人才奠定基礎。 教育局補充,新北職探中心的體驗課程,每年逾一萬八千國中小學生人次參與。為優化職業試探系統以培育新世代人才,逐步加入未來產業議題課程,內容包含AI、半導體及永續綠能。近期即將公布最新的「綠AI」產業職業試探活動,將整合AI應用、永續綠能及半導體試探等新穎主題,預計十一月開放報名。

Read More

長照送暖讓愛流傳宜縣 表揚績優長照人員

宜蘭衛生局在縣府大廳表場長照績優人員。(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縣績優長照人員表揚典禮二十八日於宜蘭縣政府縣民大廳舉行,由林姿妙縣長表揚縣內四十三名表現傑出績優長照人員,也感謝大家攜手為宜蘭長照網絡付出所的辛勞與努力。 根據宜蘭縣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年七月止,宜蘭縣內老年人口比率約百分之十九,預估長照需求者共有一萬九千多人,而目前縣內長照服務涵蓋率已高達百分之一零一,憑藉著每位長照人員的全心投入己早達成在地老化的目標。 獲得宜蘭縣最佳長照績優獎的得主的廖雪芳任職於社區式長照機構,該機構提供小規模多機能的服務,白天可以到機構使用日間照顧服務,夜間有臨時住宿的需求也能交由機構照顧,一位雪芳照顧的爺爺,除了患有失智症,更伴有多重障礙,為了提供個別化需求的服務,白天雪芳會在機構內進行認知訓練,或者爺爺夜間臨時需要住宿機構時,雪芳也能夠在夜間協助與陪伴爺爺,也能在家中協助沐浴,只要爺爺能夠平安開心,身體無大礙,就是她的期待。 宜蘭縣政府表示,透過表揚活動,除感謝不同類型服務機構的專業長照人員對於宜蘭長照服務的投入,也期盼有更多長照人才的加入,提供從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的連續服務。

Read More

九二八教師節 中道學子創意敬師 

九二八教師節中道學生以卡片在小點心謝謝老師。(中道中學是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九二八教師節,中道中學特別在校舉辦「敬師暨迎新活動」,國高中全體同學參加。活動當中充分突顯「尊師中道」的精神與特色,規劃了隆重且溫馨的「我對老師最好」活動,讓教師們在學生各種創意「對待」下,度過一個難忘的教師節。 中道中學以娛樂的方式表達教師節謝意。(中道中學提供) 這場有趣的教師節敬師儀典,重頭戲是「我對老師最好」創意進場活動。在同學們的精心設計下,各種敬師方法紛紛出動,有的班級讓導師坐高轎,像神民般由同學們抬出場;也有班級將導師打扮成超級巨星,由全班同學為其伴舞;更有班級幫導師「圓夢」,讓老師長出了茂密的秀髮。由於各班對老師最好的創意方法太令人驚奇,所以整場敬師儀典掌聲及尖叫聲不斷。接著,學校安排了傳統的敬師儀式,師長們上台接受學生獻束脩及奉茶拜師禮,學生們宣讀敬師詞,並親手向師長獻上親手撰寫的卡片,場面溫馨感人。 敬師儀典在全體高唱校歌之後結束,隨即一系列的團體動力競賽、烤肉活動也隨後進行,校長李偉敬特別叮嚀,「中道大會烤」不是要考出好成績,是要烤到讓老師們放心,良好的秩序、衛生的要求、場地的復原都不要讓老師操煩。

Read More

孔子2574年誕辰宜蘭教師節祭孔發送千份智慧糕 

宜蘭教師節祭孔學午表演六佾舞。(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縣各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二五七四年誕辰典禮」,二十八日上午六十二十分於宜蘭縣孔廟舉行,是日在國立宜蘭高商國樂社悠揚古樂與力行國小唱生及六佾舞中,依照古禮進行。 宜蘭縣長林姿妙發送一千多份智慧糕給在場民眾。(記者張正量攝) 典禮由縣長林姿妙擔任正獻官、教育處簡處長信斌擔任糾儀官、宜蘭縣議會張議長勝德、宜蘭縣後備指揮部排長高浩瀛中尉及士、農、工、商等各界代表擔任分獻官,今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孫孔令範先生將蒞臨祭典活動,屆時歡迎縣民踴躍參與。林姿妙表示,九月二十八日為孔子誕辰紀念日,同時也是教師節;老師們平日效法孔子「有教無類」精神,用心指導學生、諄諄教誨,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未來都能成為社會服務貢獻的人,亦希望透過祭孔典禮舉辦,喚起學生感謝老師的心,衷心祝福全縣所有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今年祭孔典禮中節孝祠之主祭官由剛榮獲今年全國孝行獎楷模之楊琇慧小姐擔任,以表示對其事親至孝品德之感佩。另今年首次特別準備限量版「筆記本」送力行國小與宜蘭高商學生,期勉學子們秉持孝親精神,勤奮學習,立志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棟樑之才。「智慧糕」於典禮結束後發送給現場觀禮民眾,讓所有參與者與民眾都可以得到神明的祝福增長智慧及福份。

Read More

全社會防衛韌性典範 竹縣橫山警分局民防編組綜合訓練有素並籲青年參加

橫山警分局鼓勵有為青年依據自身喜好、專業等,加入民防及義勇警察的行列,除了能強化全社會民力防衛韌性,更能為家鄉的治安、交通盡一份心力。(橫山警分局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配合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竹縣橫山警分局日前辦理所轄民防中隊、交通義勇警察中隊、義警中隊及尖石鄉義勇警察隊等民防編組綜合訓練回應。 橫山警分局表示,此次訓練共計八小時,除民防組訓法令、全民國防教育、精神病患認知及辨識等學科,另有交通事故處理與協勤要領、精神病患戒護與協助就醫及緊急救護實作訓練等術科課程,完全貼近「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以聚焦民力訓練運用、社福醫療及避難整備等全社會防衛主軸。 橫山警分局說,此次訓練係依行政院全民國防政策,邀請新竹後備指揮部教官向民防編組人員講授全民國防教育工作,讓民防編組在平時能夠支援更種災害防救工作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戰時有效支援軍事勤務。同時配合新竹縣衛生局講授精神病患認知與辨識技巧,結合新竹縣政府消防局教官,現場教授精神疾病患安輔與戒護,及使用SKED擔架送醫的實警演練,不僅保障協勤民力的安全,更使精神疾病患者,於送醫過程中不會遭受到其他傷害。 橫山警分局鼓勵有為青年依據自身喜好、專業等,加入民防及義勇警察的行列,除了能強化全社會民力防衛韌性,更能為家鄉的治安、交通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腰痠痛到大腿 才500m就走不動

醫師徐少克說,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是經由2個1公分的小傷口,將內視鏡與手術器械分別置入,精準並完整地將脊椎內增生的組織結構移除,讓神經不再受到壓迫。(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3歲張姓男子是一名上市公司老闆,原本每天可以走10公里,可是近半年來發現腰部出現痠痛症狀,且痛感漸漸延伸到臀部及左右2大腿後側,甚至有時連小腿都出現不舒服,造成行走不到500公尺就必須停下休息,還要揉捏、按摩或敲打臀部才能再走幾百公尺,經醫師進行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後,重拾健康生活。 張姓男子發現腰椎第3、4節脊椎狹窄,造成神經受到壓迫導致不能正常行走,每天都要吃止痛藥,後來到童綜合醫院由微創中心診療,醫師徐少克建議進行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完全不需要打鋼釘和裝支架,只有2個1公分小傷口,手術過程十分順利,當天就可下床,住院3天即返家休養。出院後2週已經可以行走走半小時,1個月後就完全恢復昔日健康行走功能,3個月後就打了3場高爾夫球,還可以到處旅遊無虞。 筆指處即為張姓男子腰椎第3、4節脊椎狹窄患處,行走疼痛難耐,經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重拾健康生活。(記者陳金龍攝) 徐少克表示,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是經由2個1公分的小傷口,將內視鏡與手術器械分別置入,精準並完整地將脊椎內增生的組織結構移除,讓神經不再受到壓迫。目前一般民眾都誤以為脊椎微創手術就是較小的手術傷口,但正確脊椎微創手術應該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脊椎手術的併發症及後遺症、減少出血量和正常組織受傷,促使患者能儘早下床及重拾健康。傷口大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用脊椎微創的技術達到手術治療的目的。 徐少克指出,年紀大的患者接受手術都沒有太大問題,依目前手術經驗統計,80歲以上患者約有30%、超過90歲患者則有5%。另外,近幾年超音波導引注射及增生療法慢慢普及,一般疼痛如果不是嚴重的神經壓迫,建議可以先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療法,大約有2至4成病人可以無需再進行手術治療。 徐少克呼籲,如果可以不用手術就可以解決病人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微創。畢竟脊椎手術只有一次機會,第2次再手術不但風險大大提升,且手術成功率也會打對折,因此事前的諮詢與了解就相對非常重要。

Read More

礦醫院長黎慶福猝逝 醫界致敬

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傳出不幸驟逝消息,醫院全體員工深感不捨及哀悼。 (礦工醫院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將代表基隆參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的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傳出不幸驟逝的消息,他在救治病人之後,疑因急性心肌梗塞倒地不起。ICU醫生陳志金在臉書發文悼念,「院長在加護病房搶救病人,卻不幸倒在自己最熱愛的「戰場」上,令人惋惜!」 礦工醫院表示,26日下午兩點半,黎慶福至加護病房搶救患者插管後,因頭暈躺在加護病房空床休息,下午3點15分左右發生抽搐,院方立即通知急診室醫師搶救,但仍在下午5點20分宣告不治。 黎慶福享年70歲,民國69年從台大醫院至礦工醫院服務,至今已44年。家人都在澳洲,常常以醫院為家,醫院有時半夜需要他幫忙時,也會立即從新店返回院內,搶救無數生命。日前黎慶福榮獲基隆市好人好事代表,並要代表基隆參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活動,如今發生此事,礦工醫院全體員工深感不捨及哀悼。 日前黎慶福院長榮獲基隆市好人好事代表,並要代表基隆參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活動,如今發生此事,令許多人感到震驚與不捨。(礦工醫院提供) 黎慶福突離世,網路及各社群有許多人發文悼念,基隆市衛生局發文表示,全體同仁感念緬懷視病猶親的礦工醫院黎慶福,並協助院方相關醫務行政事項。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難過說到,院長從小看著他長大,看病都是找院。稱院長為「黎爸」的基隆市議員吳驊珈震驚表示,3年多前,騎車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昏倒,差點毀容的臉就是院長靠救回,非常謝謝院長一直以來的照顧,好不捨。 ICU醫生陳志金發文表示,黎慶福是自己的大學長,來自東帝汶,和自己一樣是僑生,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對學弟妹非常的照顧。院長是資深的管理階層,本來就不用再輪班或值急診,但他仍然大多數時間都在急診室最前線。院長在加護病房搶救病人,卻不幸倒在自己最熱愛的「戰場」上,令人惋惜!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藍晶中昇華的純潔靈魂∣∣讀阮囊的詩〈扇面〉

文/向明 圖/盧博瑛 詩意 阮囊是藍星詩社於一九五四年在公論報副刊初創《藍星詩週刊》上即發表作品的一員。他自金門以上尉官階退役後,即回台隱逸於台東,不求聞達於世間,更不浪跡於文壇,連將作品彙整出一本詩集的慾望都迴異於常人,一直始終拒絕。直到他於2018年以九十高齡過世後,始由文訊雜誌社結合我等友人將他藏諸於世的詩作一百四十五首及論述四篇,徵得他獨生女兒阮詠芳女士的首肯為他編輯成《蜉蝣如是說》阮囊詩文集一書問世。我曾以〈哲人的沉潛,詩人的風範〉一文陳述我對這位老友詩人所具的獨特性和精神面。我曾說:我們當年這些半吊子知識青年多半頂多只讀到初中旋即被抗日戰火趕離家鄉流浪在外,每個人都有不是承平時代人所能想像得出的遭遇和言說難盡的痛苦!因之寫出來的作品和表現的言行多半都會不自覺的有當時現代主義後期轉向存在主義的那種在虛無中苟安求存的思維在。讀阮囊這麼多有內涵,且充滿哲思的詩必須先有這種求真知的心裡準備,否則可能只見詩中無盡且多義的意象置換轉折,絕難深入到他心底所欲宣說的鬱結! 最近在翻讀他詩集中的〈扇面〉一詩、總被他詩中實象與抽象思維的交相運用,一直覺得其驅使語言的手法既靈動又深切,必須多加體會始得窺其堂奧,詩如下: 門與窗都轉動著,美麗的半徑們轉動   著 一些象徵的扇面便裝飾了這世界 我們在扇面組合成的圖案上思想 我們在扇面組合成的圖案上散步 每推動一扇窗,便聯想到旭日的光輝每  推動一扇門,便聯想到虹的顯現 便聯想到這兩幅大扇面也裝飾了藍晶晶  的虛無 往往我自我的窗口伸出我的手,探進虛  無的窗口 感覺它的溫暖 往往我自我的門檻伸出我的足,探進虛  無的拱門 感覺它的靜穆 往往我肅立於扇面組合圖案上閉目沉思 讓純靜的靈魂在藍晶晶的虛無中昇華 ——文星雜誌第三卷第三期1959/1 按照這首詩發表的年代(民國48年),台灣尚是從古老的以農立國的時期走入準備從靠香蕉稻米出口外銷到逐漸進入輕工業代工製造的現代社會。民間原本尚是在保守的過著團扇消夏暑,商家仍在過著傍晚上板子關店休息的老習慣,後來慢慢歐風東漸,西方一切現代化的電氣化的產品都隨著經濟復甦的慢慢富有在台灣各大都市和家庭漸次出現。敏感的現代詩人,尤其如阮囊這樣一個在虛無中求生存熬過來的丘八詩人,是不免會抓住這蛻變中的各種從未見過的各種意象,譬如從電動旋轉門想到扇面,從旋轉門的來回轉動,永遠只能限制在一個圓周的半徑內來回,這些門窗的方便變化轉動,也使他豐富了許多對外在的聯想和暇思,而且讓他純淨的靈魂在藍晶晶中得到昇華。 為了對這首意象繁複組合成的詩的深層了解,深知我的觀點不足以透視解釋,乃求知於我的老師覃子豪先生因我知道在他所著《詩創作論》一書中,曾對〈扇面〉一詩有著獨特的短論:他認為有一種詩是以智慧為其構思的動力,是玄想惑於抽象的真誠,突入超絕與抽象的世界之中,提示人生與宇宙的奧秘。阮囊在〈扇面〉一詩中所表現的,便是在抽象超絕的世界中所穫得「直覺的智慧」。他認為這首詩,不是現實世界的反映,而是真實世界的一種昇華,直達於形而上學的理念世界,純粹美的世界,它是精神的組合和心靈的感應,超越了喜怒之上!靜穆得像一片「藍晶晶」的虛無,接近了西洋文學的所謂「純詩」。

Read More

次世代基因定序 揭童過敏密碼

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幫助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江孟翰(右2)、陳姵伶(左)、郭捷妮(左2)在研究主持人、長庚兒童胸腔內科醫師邱志勇(右)率領下進行研究。(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有助未來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兒童的免疫T細胞接受體表面的特定幾種基因,在接觸塵蟎或食物的過敏原後表現異常,進而導致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症狀。 主持這項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內科教授邱志勇表示,過敏性疾病是全球兒童共通的重要健康問題,對個人和醫療系統都帶來重大的經濟負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20-30%的兒童受過敏性疾病影響。其中,台灣兒童氣喘的發生率大約是5-7%,而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甚至高達到10-15%。 邱志勇說,臨床上,氣喘主要影響呼吸系統,導致呼吸困難、喘鳴和咳嗽,而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影響皮膚,引起搔癢、皮疹和皮膚炎症。這兩種疾病都涉及免疫系統引起的過敏反應,並且都是藉由免疫T細胞表面上的接受體在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食物、花粉、寵物皮屑)後,引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進而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病癥。 邱志勇說明,研究團隊率先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從次世代定序所建立的免疫T細胞資料庫中78位兒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當過敏兒童免疫T細胞接受體接觸到塵蟎過敏原時,會啟動接受體上基因TRAV4和TRAV13-1的表現增加,後續與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都有相關;若接觸的是食物過敏原,則會啟動接受體上基因TRAV8-3表現增加,後續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比較有關。 邱志勇表示,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可望逐步揭開兒童過敏反應的基因密碼,讓醫師未來可依據個別孩子特定的過敏情況進行個人化的標靶治療,達到更精準有效的治療目的。

Read More

久臥不動、肥胖 增肺栓塞機率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日前江蕙自曝封麥不是去享受人生,而是和癌症奮戰。抗癌期間承受可能失去金嗓,陷入生命交關並且經歷肺栓塞,引發外界對其癌症類型的猜測。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頭頸癌治療中心召集人侯思任表示,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江蕙罹患的是哪一種癌症,但從她反覆開刀、化療,並出現肺栓塞的情況來看,臨床上包括婦科癌症、乳癌治療、肺部腫瘤和頭頸部腫瘤等患者進行化療時較易發生。 侯思任說,所有化療藥物都可能導致血管受傷、凝血功能改變,再加上癌症本身影響血液凝結,因而增加肺栓塞風險。此外,久臥不動、肥胖等因素也會提高罹患肺栓塞的機率。 侯思任建議,接受癌症治療患者在身體狀況允許下,應適度下床走動。睡覺時可適當抬高腳步,促進血液循環。大多數醫師在為病人進行化療前,都會評估其身體狀況,檢測凝血功能等指標,以預防併發症。侯思任指出,大部分癌症在早期幾無明顯症狀,若出現異常體重減輕、疲累,要當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