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心之旱期

■林郁青 喜悅的雨水收乾後 經年,緊繃的腦乾涸欲裂。 陽光侵略的笑意銳利 鮮豔穿刺,異常畏光的心緒。 闃寂幽閉中憑弔 爛漫發祥的舊日 血液內曾停駐的潤澤 神話遺跡般迢遙…… 沒入記憶底層密林 海馬迴暗房反覆沖洗 扭曲塌陷的時空段 黑洞溘然吞噬的曾經。 漸沉重的快樂,機械轉錄 轉譯增生,暗調濾鏡 飽和灰階,尋常得不用適應。 墜落失重的心,疏鬆著 密度掏空的精神秩序…… 生之麻木,存活的消長疲憊裡 倦於頻繁眺望,邊地 過於崎嶇、滯礙的光明。 荒蕪中,殘存幾株枯萎的盼望 企圖尋找,走失的開心。 沙漠化夢土,承載不住 往日浩蕩歡欣。害怕 期待、興奮的涓滴 在漸窄前路,萎縮成 靜默蒸發的殘影…… 已然睡去、失明的心,至暗裡 閉關。以不可見、遙遠的信念 蜷曲等待,祈禱旱期 褪去。靈魂永夜過後 久違,甦醒的雨季 終將降臨……。 *附註:WHO統計截至2020年,憂鬱症為致失能疾病之首,造成社會經濟負擔第二名。全臺憂鬱人口估逾百萬,症狀含無價值感、懊悔、失眠、記憶減退等,常伴隨自殺念頭,心血管疾病風險增近2倍。

Read More

熱消融術除肺結節 保住肺活量

醫師蘇英傑強調,熱消融手術雖然是一種新興並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仍有其風險與侷限性,需經過醫護專業判斷,才能保障治療效果。(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年近6旬的王姓男子前因右上肺葉及右中肺葉低密度肺結節,110年接受腔鏡切除手術,其餘顆微小肺結節持續門診追蹤中,不料去年發現一個位於右下肺葉的低密度結節逐漸變大,如再次手術恐影響肺功能,醫療團隊經手術風險與效益考量決定採用肺結節熱消融手術治療,王男經治療後恢復良好,肺活量良好。 奇美醫胸腔外科主任蘇英傑表示,臨床上發現多發性肺結節及雙側肺結節的情況相當普遍,平均每10位病人中就有1人存在多發性肺結節。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現肺癌的早期發現及手術率大幅提升,特別是多發性早期肺癌的診斷數量隨之顯著增加。 LDCT篩檢主要針對50至74歲具肺癌家族史的男性、45至74歲女性,及有每年30包吸菸史且戒菸未滿15年的重度吸菸者。然而透過手術切除所有肺結節有時並不實際,臨床治療多發性肺結節需考量結節的位置及手術所需犧牲的肺活量,而熱消融手術是兼顧腫瘤治療與肺功能保存的重要選擇。 蘇英傑強調,熱消融手術雖然是一種新興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仍有其侷限性,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取得術後腫瘤檢體,因此也無法確定腫瘤的性質。另外熱消融手術仍有可能發生氣胸、咳血或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需要專科醫師判斷,精準打擊才是成功治療關鍵。

Read More

中年男喘吁吁 心臟腫如文旦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50歲中年男子長期出現明顯水腫與氣喘吁吁的症狀,後期甚至無法躺平睡覺,緊急就醫後安排X光檢測,才發現本該拳頭大小的心臟已腫大到像一顆文旦,檢測心臟超音波時射出分率(EF)竟僅10%。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供給器官,一旦罹患心衰竭,宛如失去核心馬達的機器人般,無法正常運作。然而心臟功能衰退或疼痛的感覺,往往容易與胸痛或其他器官不適混淆,使多數民眾難以察覺而延誤就醫。 衛福部資料指出,台灣心衰竭5年死亡率高達5成,可說是我國最危險的疾病之一!研究預估,2050年時台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屆時將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生產力。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趙書平提醒,心衰竭不僅會造成頭暈目眩、認知功能失調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且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危險性不容小覷。 數據指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證實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3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顯見「共病共管」成為當今心衰竭治療重點。 適逢9月29日世界心臟日,趙書平提醒,近年心衰竭已有多種治療藥物問世、更有能兼顧心糖腎的藥物加入治療行列,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患者仍有機會穩定症狀、逆轉心臟功能。民眾除了應認識心衰竭基本症狀,最重要的是要搭配定期健檢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測自身心臟功能是否正常,並同時管理心、糖、腎風險,遠離心衰竭危機。

Read More

滿臉紅疹癢難耐 中醫化濕導滯消退

新竹一名35歲女性因頑固濕疹,透過中西醫師蔡宗璟以中藥進行調理後,女患者已明顯獲得改善。(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台灣氣候潮濕,濕疹患者常年都受疾病困擾,往往西醫治療後仍反覆發作。新竹一名35歲女性、因嚴重濕疹前往中醫診所治療,希望藉由中醫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新竹市中醫師蔡宗璟表示,該名患者初次就診時、兩側臉頰有嚴重的濕疹,臉部整個長滿紅色的濕疹且搔癢無比,搔癢的情形也影響到睡眠品質,先前因病情嚴重,除了外用類固醇藥膏外、亦口服類固醇治療,導致患者有月亮臉身體浮腫。患者就診時、也感覺容易口乾舌燥且易浮腫,下腹部容易脹氣也容易排氣,舌質暗紅苔黃白膩,脈象滑數,經診斷該患者是典型的溼熱證兼飲食積滯。 中醫師蔡宗璟開立水煎藥處方,為患者化濕導滯、理氣降氣。(記者曾芳蘭攝) 蔡宗璟表示、由於濕疹是長在臉部較會影響外觀,患者也期待能迅速改善,要改善並不困難,但要持之以恆才能根治。因此他開立1週的水煎藥處方來治療患者,處方中用陳皮、厚朴、莪朮苦溫燥濕,麥芽、神麴、山楂化濕導滯,枳實、大腹皮、萊菔子理氣降氣,患者1週後回診時,臉部濕疹已明顯改善,紅腫已經逐漸消退,搔癢感也明顯減輕。 蔡宗璟說、這位患者陸續回診,由於臉部濕疹已大為改善,先前服用類固醇先減量再停用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左手前臂也偶爾有濕疹發作,除了開立水煎藥外、也再搭配消導類的科學中藥併服,持續治療後、除了臉部濕疹完全治癒,身上也幾乎未再發作,頑固濕疹得到徹底的治療。 蔡宗璟表示、濕疹是指皮膚慢性發炎,會有皮膚紅、腫、癢的情形甚至有分泌物,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都屬於濕疹,多數是免疫失調造成。臨床上濕疹容易反覆發生,西醫治療外用以類固醇製劑,口服藥以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為主,因為疾病為免疫失調造成,所以西醫難以根治,濕疹治療是中醫治療強項,應找尋擅長皮膚疾病的中醫師治療,是可以治好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是新聞的「新聞」

■敖古仁 一直以為,「新聞」是個和製的漢詞,源自英文單字news的翻譯,對中文來說是個新詞,但是重讀「紅樓夢」以後才發覺,這實在是一項誤解。 「紅樓夢」首回,賈雨村見了甄士隱即連忙陪笑說:「老先生倚門佇望,敢街市上有甚新聞麼?」同回中的元宵夜,甄士隱的幼女,甄英蓮,也就是後來的香菱,讓拐子偷了去,「當下哄動街坊,眾人當作一件新聞傳說。」新聞乙詞又出現了一次。不只第一回,後來的第二、三十六、三十九、四十八、五十七、七十八、八十及百十七回等回目中也都能見到「新聞」這個詞彙,其義可以望文生義,均為說者自認新奇,而聽者還不知曉的新消息,和現今比較偏向由官方或商業新聞媒體發佈的新聞有所不同。所以我是少見多怪,錯把不是新聞的「新聞」當成新聞了。果然,後來閱讀其他的明清章回小說時,不時又見「新聞」這個似新實舊的漢詞。 究竟為什麼會有這個誤解?一回想,才發覺可回溯自大二時必選修的第二外國語,日文。在日語教課書裡就有「新聞」這個日文漢詞,其義為報紙。當時,我就有些好奇這個日詞的意思怎麼和英文的news,以及中文那麼相像,而發音又類似閩南語,心想其間必然存在某種關聯,不過因為當時已經有太多的選課和課外活動,這個小疑問也就輕輕擱下了。如今得空,因緣俱足,正好細究這個冷「新聞」的出身。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司馬遷自言,他審視漢朝開國功臣們受封侯位,而又失掉爵位的原因後,不禁感歎:「異哉新聞!」對我來說,真地是新聞,原來「新聞」乙詞早在兩千一百年前的西漢時期,已經是一個流行的普通名詞,不僅通行於當代,綿延傳世,以迄明清時期,其義千年不異。 唐代起,一種通稱為「邸報」的古代報紙開始出現,是為現代報紙的濫觴,並且不斷發展,直到清朝滅亡。南宋趙升在「朝野類要」乙書中記載:「邊報,系沿邊州郡,列日具幹事人探報平安事宜,實封申尚書省樞密院;朝報,日出事宜也,每日門下後省編定,請給事判報,方行下都進奏院,報行天下。其有所謂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皆衷私小報,率有漏泄之禁,故隱而號之曰新聞。」由此得知,宋代發行的邸報,時稱朝報,已經商品化;當時商鋪上出售的朝報是以老百姓為讀者,並且為了防止擅自增加不應抄傳的內容,還命令各地各級官員充當發行朝報的「保頭人」,於是由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的「情報販子」提供新聞來源,以營利為目的小報新聞於焉興起。自此,「新聞」乙詞除了新知逸聞的通行義外,還可另指有別於官方新聞的小道消息。清乾隆年間,清廷委託北京的民營報房定期印刷發行「京報」,算是最接近現代報紙型式的大眾傳播媒體,不過因為仍缺「記者」自由採訪、評論的新聞,只能算是粗具現代報紙的雛型。直到1815年8月5日,漢名為米憐(William Milne)的英國傳教士在馬六甲創辦一份名為「察世俗每月統紀傳」的中文月刊,作為他對華傳教的主要工具,因此開啟近代的中文新聞事業;1821年4月9日,「察世俗每月統紀傳」刊出一幀名為「事痘娘娘懸人環運圖」的插圖,是為新聞搭配圖片發行的開始。 所以,綜合言之,「新聞」乙詞其實包括以下涵義:一是新近聽到的消息或是社會上發生的事件。也可用來指稱新知識,如蘇東坡在「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中的詩句:「新聞妙無多,舊學閒可束。」或是如前所述,有別於官方朝報的小報。現今則通指報紙、廣播、電視及通訊社報導的訊息。 但是,就我對「聞」字的了解,那個字不是嗅覺方面的字義嗎,怎麼又轉變成「聽」的意義?原來我又誤解了。 在甲骨文中,「聞」字象人以手掩口,豎起耳朵靜聽之形,所以「聞」字本來就是「聽」的意思。到了金文,「聞」字轉為形聲字,從「耳」、「昏」聲,或是「門」、「耳」聲,就此定形,沿用至今。「說文解字」說:「聞,知聞也。」 「聞」字古音讀如「問」字,「聞」、「問」字同源,欲聞則問,既問得聞,清代訓詁學者王念孫說:「『聞』即『問』字也,言不問,則所知之事少也」又像是毛公鼎的金文中,「聞」字也可假借為昏庸的「昏」。 戰國末年,「韓非子‧十過」篇中記載:「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由此推測,「聞」字在戰國時期已經有了嗅覺的意思。直到宋、元時期,表示感知狀態的「聞」與表示動作的「嗅」字呈現共存的態勢。以降,「聞」逐漸取代「嗅」字,成為嗅覺動詞的核心詞。不過,「聞」字表示感知狀態的用例仍比表示具體動作的用例要多。到了明、清時期,「聞」字已經普遍用來表示嗅覺,表示聽覺本義的「聞」字已經很少出現。 然而,顯然「新聞」乙詞中的「聞」字仍保留他的本義。或許吧,不問不聞,即昏。 小時,我總有個錯覺,以為報紙、廣播、電視上報導的新聞都是真實不虛,因此深信不疑,直到報禁解除,有線電視興起,社會越來越多元以後,我才漸漸明白,如果自己不夠積極,做個主動選擇新聞來源,判斷新聞真偽的閱聽者,我很容易失去辦識環境的主導權,成為新聞媒體宣傳下的盲從者。 唐時的孫處玄嘗言;「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前世紀末,網路興起後,現代人的難題已經不是無書,沒有新聞,而是來自東(east)、西(west)、南(south)、北(north)四面八方的新聞(news)氾濫,得在浩如星海的新聞裡淘寶,篩選出自己感興趣或有需要的新聞。更有甚者,自媒體(self-media或we media)大興後,而AI(人工智慧)及Deep Fake(深偽技術)的仿真又越來越精進,我們更面臨各類假新聞威脅的窘境。眼見不為真,耳聞可能假;有圖沒真相,影音疑偽造。於是,如同多數的閱聽大眾,我對網路新聞多是閱讀標題,只有少數才會細究內容,寧願掛一漏萬,也不要在容量不大的腦袋裡塞進一大堆,見過就忘,不是新聞的新聞。 有時會想,如果沒有手機和各色的監視器,是否電視新聞就沒有值得播報的素材了?以往當實體報紙還是一份八版還是十六版的時候,好像我們會比較仔細閱讀新聞中的一字一句,如今不論是網路或是實體版的新聞,我都只是走馬看花,匆匆點過。反而是閱讀紙本書如「紅樓夢」,我會先品味其中的情節和詩詞,等到要搜集相關資料時才進到網路版的電子書,利用關鍵字篩選出我需要的隻字片句。 事實上,通本「紅樓夢」中除了一個讓我誤解的「新聞」外,還有首回「時尚」之學中的仕途、文章「經濟」(第五、三十二、百十五回,經),要之,讀書人志「不在黃道『黑道』(首回,吉日凶日之義),總以事理為要」,如能當上「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第二回,或可類比為現今的國史館館長)」,由此晉昇更高的官位更佳,至不濟也該在「月臺」(第十八、五十三、五十四、六十二、七十五回,指正房中間連著前階的方臺)上總理家務,或是賞月遊憩才是。 以上通篇所言,可能亦屬不是新聞的「新聞」,但願不,淪為斷爛朝報才好。

Read More

無家族史 基因檢測揪腸癌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50多歲的女性CEO,平時保養得宜,但因有血癌家族病史,透過全基因體定序(WGS)檢查,結果並未顯現血癌相關基因突變,但卻具有較高的大腸癌風險基因,回顧她過往健檢紀錄,發現腸息肉檢出率的確明顯偏高,需格外留意腸癌風險。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醫師顏佐樺表示,現今個人化醫療已經進入精準健康管理的新時代,民眾對於基因檢測的概念不應只停留在發現疾病,更應往前推進以降低風險、預防管理為核心,強調前瞻性的預防醫學。 全基因體定序技術的突破,更能全面解讀整個基因組,包括約30億個DNA序列。這不僅涵蓋對多基因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精神疾病)的風險評估,也包括單基因遺傳疾病(如地中海型貧血、血友病、威爾森氏症、苯酮尿症)的分析。 不僅如此,WGS亦可協助更了解自身對於藥物和營養素的反應。如臨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保栓通」在台灣有超過3成的民眾可能對其產生抗藥性,因擁有CYP2C19基因的變異,使得這類藥物無法被肝臟代謝成有效形式,從而降低預期該有的療效。若事前已知悉自身的基因狀態,更能協助醫師制定更為妥善的醫療計畫。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已知的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約1800多種,平均每個人身上帶有2個隱性遺傳疾病的帶因基因,若父母都是無症狀帶因者,有1/4機會生下患病孩子。 WGS全基因檢測可以一次完整檢查相關基因,協助降低隱性遺傳疾病的風險,且無論任何年齡都可以接受檢測,終身僅需測一次WGS全基因即可。顏佐樺指出,目前醫療的進步,基因檢測已經從早期的NGS特定區域篩檢,發展到如今的全基因體定序(WGS),亦已能比對出500多種疾病。

Read More

氣喘童耳膜充血 併急性中耳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歲幼童有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本月回診拿藥時,發現喘鳴聲加重,鼻涕也變多,醫師告知可能有合併上呼吸道感染,幾天後孩童因發燒和嚴重咳嗽回診。檢查發現其雙側耳膜充血、光反射消失,家長想起近日孩子有提到耳朵不舒服,且三不五時就抓耳朵;經臨床診斷為中耳炎合併氣喘急性發作。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蘇軏表示,急性中耳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好發於3歲以下兒童,中耳與鼻咽部之間透過耳咽管連通,當鼻過敏或感冒時,耳咽管可能發生阻塞、功能失調,使得細菌容易進入中耳造成感染,臨床上常見兒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後1到7天左右併發中耳感染。 根據統計,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罹患中耳炎機率是一般兒童的2到4倍,80%在3歲以前至少得過一次中耳炎,而3歲以下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時,約有30%會併發中耳炎。 蘇軏說,過敏性鼻炎、氣喘患者受到過敏原刺激時容易有鼻黏膜、呼吸道黏膜發炎、水腫的變化,而影響耳咽管功能,分泌物也會增加,當分泌物過多,就會需要常常擤鼻涕,而擤鼻涕時產生的壓力,也容易讓含有病毒、細菌的分泌物逆流進入耳咽管,使得病菌容易在中耳孳生,引起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發生在較小的幼兒時,除了發燒、偶爾抓耳朵外,通常沒有特定症狀;較大的兒童,臨床表現可能會有耳朵痛、耳鳴、聽力受損、暈眩等症狀。在耳鏡檢查時可能會發現耳膜充血、光反射消失、不透明、膨出甚至穿孔等變化。 蘇軏指出,急性中耳炎治療以抗生素為主,會依照兒童的年齡、疾病嚴重程度以及病史、過敏史等選擇適當的抗生素及療程,針對合併發燒或耳朵疼痛症狀的患者,會搭配消炎止痛藥來緩解不適。中耳炎如果未經適當治療可能影響聽力,也可能出現內耳炎、乳突炎、中樞神經感染等併發症。 他提醒,1週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倘出現新的發燒或耳朵疼痛等疑似中耳炎的症狀,應盡快就診評估是否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

Read More

台商總30年會 與帛琉簽觀光聲明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暨卅週年大會在高雄登場。(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二0二四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暨卅週年紀念大會在高雄登場,來自世界各國的台灣商會代表與企業領袖齊聚,總統賴清德感謝全球各地的台商在世界各地打拚與努力,也希望透過商會擴展高雄的投資機會,將高雄推向世界舞台。 年會暨週年紀念大會,廿六日起至廿八日在高雄萬豪酒店登場,超過一千三百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台灣商會代表與企業領袖齊聚,帛琉總統惠恕仁遠道而來共襄盛會,與會的還有外交部長林佳龍、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暨卅週年大會在高雄登場。(記者許正雄翻攝) 賴清德在開幕典禮上指出,台商對於提升台灣全球地位有著重要貢獻,台商們在世界各地架起通往台灣的橋梁,隨著近年全球市場不斷變遷,許多台商逐漸將投資重心移回台灣,為經濟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暨卅週年大會在高雄登場。(記者許正雄翻攝) 台商總會總會長李天柒在賴清德與惠恕仁見證下,與帛琉共和國代表簽署促進觀光聯合聲明,並呼籲台商能多到帛琉投資。李天柒表示,今年是卅週年別具意義的紀念大會,選擇在高雄舉行,高雄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強大後盾及科技城市,讓來自全球的台商看見港都的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 惠恕仁表示,帛琉與台灣已有廿五年的友好關係,很榮幸在高雄見證帛琉共和國與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簽署聯合聲明,這一重要里程碑象徵著兩地在經濟與文化交流上的新篇章,希望大家把帛琉當作第二個家。 高雄市長陳其邁歡迎世界各國的台商與企業選擇高雄、投資高雄;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長廖泰翔,在會中向各國台商介紹高雄近年城市發展、各項硬體建設及招商措施。

Read More

AI需求旺 8月景氣重返紅燈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家發展委員會二十七日發布八月景氣燈號,受惠於人工智慧(AI)需求暢旺及國際品牌新機備貨效應,綜合判斷分數大幅跳升至三十九分,較七月大增四分,為二0二一年十一月以來、近三年高點,燈號重返熱絡紅燈,顯示國內景氣持續成長。 景氣燈號的九項構成項目中,海關出口值由綠燈轉呈紅燈,分數增加二分;工業生產指數、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均由黃紅燈轉呈紅燈,分數各增加一分;其餘六項燈號維持不變。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說明,八月景氣燈號重返熱絡紅燈,主要有四大因素,包括AI應用需求熱絡、國際品牌新機備貨效應挹注,以及七月下旬颱風凱米襲台,部分出貨遞延至八月,加上傳統產業表現逐步轉好,基本金屬、機械、塑膠等都有顯著回升。此外,觀察景氣領先及同時指標,也續呈上升,顯示國內景氣持續成長。 至於美國聯準會九月降息二碼,外界關注台美經貿關係日益密切,若美國經濟衰退,是否波及台灣後續出口動能。邱秋瑩說明,對於聯準會降息二碼的決策,市場有兩種不同方向解讀。一部分認為降息幅度超乎預期,凸顯美國經濟有更大危機;也有人解讀這顯示聯準會穩定經濟的決心,但從結果論來看,近一週國際金融市場表現正面,反映投資人或主要機構認為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機率較高。 邱秋瑩指出,如果美國經濟穩定,有助於全球經貿穩定成長,台灣也可以受益;此外,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加上消費性電子新品上市帶動相關供應鏈出貨,有助維繫台灣出口表現。

Read More

迎E500上線 台鐵推套卡 紀念商品

台鐵27日表示,配合最新E500電力機車30日上線營運,台鐵將同步推出「新世代列車盛典紀念套卡」及周邊商品。(圖文/台鐵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