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和科大開設長者健康服務課程

美和科大在屏東縣衛生局的委託下開設長者健康服務課程,長輩們參與情況十分踴躍。(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長照是近年政府關心的重要議題,國民健康署為預防及延緩失能,將服務的觸角擴大至健康、高功能的長輩,使其能及早預防,健康自主,建構一個幸福、健康的安養環境,屏縣衛生局特別委託美和科大開設長者健康服務課程。  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配合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計畫「一0八年預防及延緩失能長輩健康自主」,結合專業師資講授,讓長者清楚身體的覺察及健康自主的責任,養成自主無傷害的運動習慣。另外在社團課程中讓長輩能從生活中做中學,並培養手工藝藝術涵養,還能透過社團活動,結交一群能陪伴、終老的好夥伴。該計畫服務的範疇有美和樂齡大學、內埔三間屋社區關懷據點及妙智學堂。  美和科大老師許玉容表示,為履行社會責任及課程研發,在十二週的課程結束後,結合師生人力,開展一跨年齡、跨世代及跨文化的平台,讓同學與長輩同台表演、同樂學習。包含有青年學子與長輩的健康操互動、客家民謠、長者打擊樂表演,還有長輩、志工及個案管理師敘說自己在這個計畫中的成長及學習故事,是難得及罕見的生命饗宴。  屏東縣衛生局長施丞貴指出,屏東擁有豐富的物資、天氣和溫暖的陽光,是很適合長輩居住的好地方,因此長照在南台灣炙手可熱,有很大的發展潛能,也期待在這塊土地上讓長輩一同快樂終老。

Read More

發掘台北市的第二水源

規劃中將於2020年興建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示意圖。(北市工務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衛工處廿四日表示,規劃二0二0年起興建「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將為台北市「第二水源─再生水」譜出序曲。  衛工處指出,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除可穩定提升台北市污水處理量外,也將致力於「污水洗白」技術,使原本髒、黑、臭的污水,透過沉澱、生物處理及薄膜過濾程序,產出乾淨、透徹、無味的再生水;同時以「管網鋪設、供水到戶」概念,將「第二水源」推廣到民眾日常生活之中,以「台北市省一滴水,台灣就多一滴水」的信念落實循環經濟理想。  台北市雖因地理環境優勢,得自翡翠水庫取水而免於缺水之苦,然為達成全台灣水源調度及循環經濟之理想,衛工處因此著手發掘「第二水源」,從生活習慣紮根,讓惜水、愛水之概念於市民心中萌芽。  衛工處強調,初期將以「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為核心,並以鄰近的民生社區為示範區,透過「管網鋪設、供水到戶」多元供水模式,新建環狀供水管網,將城市的「第二水源」-再生水,推廣於市民日常生活之中並鼓勵主動取用。同時嘗試導入Youbike電子無人自動化管理站概念,未來民眾只需提著水桶及帶著悠遊卡,至住家附近的再生水取用站,即可免費取用再生水,不管是沖洗浴廁或澆灌花木等,藉由親民的再生水取用模式,共同落實水資源再生利用的理念,建構與民眾共榮發展的新世代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

Read More

宮廟文化交流 花蓮苗栗媽祖同行遶境

花蓮港天宮與苗栗拱天宮將辦理兩位媽祖雙女神同行繞境活動,花蓮縣長徐榛蔚邀請民眾共襄盛舉。(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港天宮天上聖母建廟安座三十六週年恭迎白沙屯拱天宮三媽祖花蓮巡安祈福繞境,即將在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盛大登場,花蓮港天宮昨日召開記者會,花蓮縣長徐榛蔚、港天宮董事長賴榮文及多位貴賓共同舉行啟動儀式,邀請民眾踴躍參與這場別開生面的媽祖繞境活動。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港天宮與苗栗拱天宮透過宮廟文化交流,辦理兩位媽祖雙女神同行繞境的盛舉,能增進地方祥和,也是安定社會的穩定力量。花蓮縣政府每年辦理各宗教花蓮祭天祈福暨遶境活動,感恩諸佛菩薩庇佑花蓮鄉親,護佑地方鄉土,人民安居樂業、闔家康泰。 她指出,花蓮年底活動精采可期,包括十一月二日太魯閣馬拉松即將開跑,太平洋溫泉花車嘉年華在十一月二時三日盛大舉行,日本盛岡山車也跨海來花蓮表演,花蓮幸福聖誕城將在十二月登場,各項大型活動接連辦理,帶動地方產業經濟,也讓世界看見花蓮之美。 港天宮董事長賴榮文表示,花蓮港天宮及白沙屯拱天宮遶境活動將依傳統舉行獻敬禮儀,分別有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與安座等主要典禮,都須按既定程式、地點及時間進行,港天宮全體董監事將徒步祈福,祈求上蒼庇佑花蓮,並繞行至0二0六地震最嚴重的災區,為往生者祈福。 媽祖繞境活動是台灣年度重大的宗教文化慶典,花蓮港天宮三十六週年宮慶三天二夜繞境進香活動將於十一月二十二日晚間展開,將繞行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鎮等多處宮廟,預計吸引數萬名信眾跟隨,今年特別邀請白沙屯三媽祖雙女神同行遶境活動,成為今年活動一大亮點。

Read More

攜手護海洋 國小學童、在地居民百餘人參與遠雄海洋公園淨灘

北濱國小學童參與遠雄海洋公園淨灘活動,小朋友們展示淨灘成果。(記者林有清攝)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遠雄海洋公園繼今年三月舉辦春季「百人淨灘拒絕垃圾」淨灘活動後,昨日再度舉辦淨灘活動,號召花蓮在地民眾、國小學童及園區同仁超過百人共同參與,清理完約一百五十公尺海岸線,其中包括寶特瓶、寶特瓶蓋及許多廢棄的保麗龍、拖鞋等海洋垃圾約三百七十一公斤。  活動依據ICC 國際淨灘行動守則進行,由北濱國小師生六十人、花蓮同鄉會成員九十人,另加上遠雄海洋公園員工三十五人,總計約一百八十五人參與;參與淨灘志工均遵循使用國際通用的淨灘紀錄表格,將清除的廢棄物依來源分類並紀錄種類、數量,昨日總共清理約三百七十一公斤的海洋廢棄物。與春季淨灘相較,此次淨灘,可明顯感受出生活垃圾及漁業行為相關的垃報增加,如寶特瓶 / 蓋,較特別的還有成藥瓶罐; 因受颱風影響,垃圾隨浪被打上岸,進而導致垃圾量增加。  參加淨灘的北濱國小小朋友是四到六年級的學童,在校時就參與過多次淨灘活動,期盼透過這樣親身參與的機會,能夠深刻瞭解海洋生態健康的重要性,同時學習如何保護海洋。  遠雄海洋公園表示,自二0一三年主辦「海洋教育元年」啟航後,就多次舉辦地方淨灘、規劃生態解說活動。去年即執行十八場海洋環境教育課程,參與課程人數超過一千六百位。希望以教育為本,深入中小學與大專院校,透過具體行動愛護海洋、保護地球,藉由多元化知識學習,帶動國人能夠以各種不同角度觀察海洋多樣化的生態,進而認同保育工作,從生活開始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新北敬軍慰問獨居榮民 協助清潔致贈生活物品

 新北市府民政局替代役男關懷獨居榮民,致贈生活必需品還協助進行居家清潔理讓老榮民有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 (新北市府民政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九月「敬軍愛師月」系列活動最後一週,民政局替代役男廿四日偕新北市榮民服務處志工前往中和、永和區關懷獨居榮民,協助進行居家清潔並致贈生活必需品;有醫療背景的役男們並提供生活保健宣導,陪伴獨居榮民伯伯溫馨話家常,用實際行動向榮民老英雄們致敬。  新北市榮民服務處林火土處長表示,為加強照顧榮民,依不同身體狀況的獨居榮民,安排每三天或十四天進行定期訪視關懷,充分掌握榮民身心理狀況;這次與市府合作,透過役男的居家清潔服務與保健宣導,用實際行動關懷與鼓勵,讓勞苦功高的榮民伯伯們倍感溫暖。  這次訪視永和的劉忠正伯伯與中和的趙良珽伯伯,高齡九十四歲祖籍浙江的劉伯伯是退役的少尉,平時生活雖可自理,但因家中物品經年累月不捨丟棄,器物堆積影響生活品質,房屋內外環境經過清理、打掃、消毒後,他開心的直道謝,讓他能有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  九十三歲獨趙伯伯則是退役的中校,役男們在趙伯伯的同意下捲起袖子,從客廳、廚房開始打掃,清除了不少囤積已久的廢棄物品,讓他感受到煥然一新的居家氛圍,眼淚還在眼眶打轉,感動地差點落淚。

Read More

景文中學「教師節禮盒開箱文」 學生手作香皂親手送給老師

景文中學學生教師節禮盒開箱,送給老師滿滿有意義的禮物。(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趕上時髦,景文中學學生教師節禮盒開箱,送給老師滿滿有意義的禮物。  禮盒裡面有教師節的慶祝卡片,有學生親手做給老師的手工皂,今年連老天爺都幫忙,老師終於可以放假一天,還有台北市教育局及家長會經費讓老師們在教師節前夕,到「吃到飽」餐廳,好好品嘗美食紓壓一下。  結合新課綱,讓學生在化學課實作手工皂,授課老師李怡慧帶領著學生做出兩百五十個手工皂,學生十分投入,從製作到包裝都由學生動手完成;學生們用木柵有名的麻油、並將鐵觀音茶葉磨成粉,作成木柵在地特色且獨一無二的手工皂。  這次也是高中部和高職部一起跨域合作,由設計科利用「3D列印機」製作精美的「教師節快樂」和「景文」皂章,再由學生一個個印到手工皂上,最後完成手繪包裝,希望送給老師最完美的作品。  學生們說,在教師節當天,希望老師都能開箱愉快,直到晚上的「敬師餐會」,要陪老師度過快樂的教師節。

Read More

大寮區「民、政、軍」三方協力展開鳳凰山淨山 掃蕩登革熱孳生源

 大寮區鳳凰山展開淨山,軍方也派員支援掃蕩登革熱孳生源。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大寮區公所24日進行「登革熱聯合大掃蕩」防疫動員,集結5位里長、里鄰志工等2百餘人,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亦同步動員108人,針對登革熱感染高風險的鳳凰山進行淨山活動。  負責領軍的市府秘書長陳鴻益指出,因應日前大寮區會社里出現登革熱第二型疫情,該個案每日清晨會至鳳凰山運動,研判個案於居住地或活動地(鳳凰山)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為此,除派員前往鳳凰山大寮區光武里復興南路入口及步道周邊環境巡檢及噴藥消毒。  經持續3天進行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及緊急防治工作,總計清除152處積水容器、查獲6處積水已孳生病媒蚊、並透過高效能捕蚊燈捕獲5隻成蚊,並於鳳凰山之登山步道入口周邊掃獲29隻白線斑蚊成蚊,及查獲46處已孳生病媒蚊的天然與人工積水容器。  衛生局指出,鳳凰山入口步道自23日至10月6日佈設登革熱防治警戒旗,並由軍方偕同衛生單位設置管理站,並執行人員進出管理、提供防蚊液及相關登革熱衛教健康管理資訊,山區環境需要管理單位費心維護,更需仰賴市民朋友發揮公德心不任意棄置瓶罐垃圾,才能持續維持低病媒密度,降低疫病傳播風險。

Read More

<彩繪人生>議員穎艾達利做圖卡 分享職災權益

市議員Ingay Tali認真參與各委員會議,以深入了解市政預算編列與執行。(記者張淑娟攝) 在法律具專業的市議員Ingay Tali 穎艾達利為民服務有一套,特別與團隊透過臉書對民眾最在意的事做服務。Ingay Tali表示,日常經辦的案件中較常發生的正是多數人需要了解的,所以特別做成簡單的說明圖卡分享大家,首件就是以「勞保職災醫療給付」問題,讓勞工們更了解如何確保權益。  平常喜愛潛水的Ingay Tali,以往住北部時還常有時間到東北角去潛水,或者趁著休閒到墾丁享受潛水的樂趣,如今回台南故鄉服務,在台南卻難有可潛水的水域,Ingay Tali說,雖然找不到可潛水的場域,不過倒覺得台南海岸線長,應該可以有適合的水上運動可推,尤其台南有豐富的生態,很值得發展水域觀光。  Ingay Tali是相當認真的市議員,除了自己參與的法規委員會外,各委員會召開審議他也場場報到,關心相關的市政建設,深入了解各項的預算編列和執行。此外,更在自己的臉書上為民眾解答各項法律上的問題,其中勞保職災醫療給付常常讓發生職災的勞工未能依合法程序完成手續,因此為該項醫療給付,特別製作完整的流程圖卡,讓勞工們懂得確保自身權益。 (記者張淑娟)

Read More

<中華學園>二十年後的同學會

 台南市慈濟高中3年和氣班  ◎朱俊能  時針一直倒數著我們的青春,吹拂過的薰風也將為高中生涯劃下休止符。在分道揚鑣的前一刻,大家一同道出了熱血抱負,用最青澀的口吻許下願望,願二十年後的自己還保有擇善固執的初衷。  然告別了溫暖的保護傘,在殘酷的社會裡歷練,我們成為了必須破浪的小舟,在茫茫人海中載浮載沉,人情冷暖是一道道無情的波瀾,一點一滴地打磨著最初的堅持。漸漸地,和同學們的約定蒙上了一層灰,向現實低頭的我們滿是無奈,青春的靈魂被禁錮在麻木的軀殼,此時前方迎來一道曙光,給這些魂魄重新凝聚的契機,我們暫時放下一身沉重的包袱,將內心的布料重新染白,誓言在相隔二十年的同學會上,找回當年的初衷。  起初,見面當下竟是握手寒喧,會場瀰漫著歲月洗禮留下的世俗味,難以抹滅。開幕式被大家輝煌事蹟照耀著,事業、收入、家庭無不成了炫耀話題,風光表面下透露了空虛寂寞,持續到散會前,我終於按奈不住地拋下一句:「當年的你們都去哪了?」氣氛頓時凝結,同學們也終於放下身段,吐露真心,原來當年行俠仗義的律師,成了大財團的門神;懸壺濟世的仁醫,成了醫美產業的能手。面對社會的現實只是一味地妥協,達到大眾期盼的功成名就,闃寂的曲調卻苦無知音。離開學校二十年,當年的初衷已遭遺棄在某個角落。  落幕前,時光悄悄往前回溯,使我們又再重溫當年的青澀,赤子之心再度照亮了沉寂已久的內心,再度以開闢清明的雙眼望向前方,也再度燃起火炬,邁步向前。

Read More

教部教學卓越獎 南市2金2銀

西門實驗小學教學團隊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獲得金質獎。 (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出爐台南市公園國小附幼、西門實小、東區大同國小、中山國中獲獎。其中公園國小附幼及西門實小勇奪金質獎,另兩所學校獲得銀質獎,表現亮眼。  公園國小附設幼兒園緊鄰台南公園,運用豐富的植物生態,以行動教室理念,探尋台南公園的自然與歷史。在行動課程中,以時間為軸線,讓學生探索公園生態樣貌,並發想公園未來新樣貌。校長吳淑芬表示,透過課程希望喚起社區民眾重視,為百年公園注入新活力,讓孩子成為未來公園文化再造的推手。 公園國小附幼教學團隊,勇奪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的金質獎。 (教育局提供) 西門實驗小學以「沉浸式英語全台首學西門協槓世界」方案獲獎。校長呂翠鈴指出,西門實小以沉浸式英語教學,整合鄉土與海洋教育,打造全台首學英語學習方案。團隊名稱「西門協槓世界」,意喻透過在地文化美學及雙語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具國際跨域素養的世界公民。  東區大同國小以深耕土地、放眼未來、人文科技、行動實踐理念,帶領學生探索鐵道歷史脈絡,見證南站轉變。用人文加乘新興科技與創意,為老建築爭取重生的契機。透過創客雲湧、百年南站等課程實踐, 翻轉教育軸線。培養自主學習、問題解決、資訊科技、人際合作、國際理解、美感創新、公民意識等七大核心素養的未來公民。  中山國中以「鳳凰城上人文、科藝為翅中山游」作為師生未來共同圖像。教學團隊以理解學生需求為起點,以在地文化優勢為基底,開展跨領域特色課程。從人文底蘊、科技創造、美學新力著手,建構觀察力、感知力、創造力、統整力、恆毅力等五大關鍵能力。  市府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有此亮眼成績,學校勤於深耕在地特色,展現精緻的校本課程,功不可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