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小姑水泥封屍判無期 釋憲駁回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女子張芳馨不滿小姑愛告狀,以啞鈴擊昏小姑拖進浴室,將小姑強壓入水窒息死亡,再以水泥封屍。最高法院判處張芳馨無期徒刑定讞。張芳馨聲請憲法審查,憲法法庭裁定不受理。 一、二審均認定張芳馨在命案曝光前坦承犯案,符合自首要件,判處無期徒刑。最高法院於一0八年間駁回上訴,全案定讞。 張芳馨認為,最高法院判她無期徒刑所適用的刑事訴訟法第二八八條第四項、刑法第五十七條、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二條等規定,有牴觸憲法第七條、第八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及第二十三條等規定疑義,聲請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認為,張芳馨沒有具體敘明法條有何牴觸憲法之處,聲請不符憲法訴訟法規定,不受理。

Read More

今年首例 90歲嫗流感重症亡

尚未接種疫苗 呼吸不順送醫當天病逝 採檢感染A型H3N2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10月進入流感季,疫情指揮中心14日公布今年首例流感重症死亡個案,為1名有慢性病史的90多歲女性、尚未接種疫苗,10日因身體不適送醫,不幸於當天過世,經採檢確認感染A型H3N2流感病毒。 本土COVID-19疫情未歇,且逢秋冬流感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本流感季(2022年10月起)首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個案為有慢性病史的90多歲女性長照機構住民,尚未接種流感疫苗,於10月10日出現呼吸不順、體溫低症狀,隨即送醫並通報後,仍不幸於當天病逝。個案COVID-19快篩陰性,於10月12日檢驗確認感染A型H3N2流感病毒,研判為流感併發重症。 疾管署表示,流感高風險群一旦感染流感病程演變相當快速,常見危險徵兆包括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如有出現前述症狀請務必儘速就醫,以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10月13日接種數約184萬劑,較去年同期121萬劑為高,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26.7%。依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社區流感病毒活動度上升,檢出以A型H3N2為主,未達流行閾值,另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亦呈上升,且高於2020年及2021年同期,反映類流感及COVID-19疫情共同效應,目前流感併發重症通報尚處低點,上個流感季(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則無確定病例。 接種疫苗為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公費流感疫苗第1階段已於10月1日開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以及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風險群。疾管署呼籲,符合資格者儘速接種。

Read More

殺害馬國女大生 凶嫌淡定離去

不像臨時起意犯案 警疑感情糾紛預謀行凶 陳姓凶嫌殺害馬國交換學生蔡姓女子後,被監視器拍下神情冷靜的離開被害人租屋處。   (記者周閩生翻攝) 記者周閩生、王誌成∕台北報導 銘傳大學馬來西亞籍蔡姓女大生在北市士林大東路租屋處,慘遭三十歲無業陳姓犯嫌殺害一案,再次震驚社會,被害人家屬預計在十四日晚間搭機來台,協助處理後續事宜,檢警則是在早上已完成初步相驗,將待家屬來台取得同意後,做進一步的解剖驗屍以查明死亡時間、確切死因等,檢警也將在陳姓凶嫌完全清醒後進行偵訊,以查清陳嫌犯案動機及作案手法等疑點。 消息傳出讓銘傳大學全校上下十分悲痛,已聯繫蔡姓女學生家屬來台處理後事,學校也將全力協助,並在緊急啟動輔導機制,聯繫女大生同學,提供心理支持管道。 警方調查,現無業家住新北市的陳姓男子是在十三日下午於住處吞服大量藥物輕生,在服藥前陳男曾打電話告知父母有輕生念頭,於是陳的父母趕緊打電話向警、消求援,警消由陳母帶領趕至鶯歌陳男住處救人,當警、消進入屋時,陳男已陷入昏迷的狀態。 消防救護員也立即施以初步急救,並將他送上救護車載往醫院急救,陳男在車上一度意識模糊的告訴救護人員,他在士林大東路殺了女友,警消不敢大意立即通報轄區士林分局,分局員警獲報後,立即派員至陳男所說地址會同房東查看,打開出租雅房門後,發現一名女子躺臥在床上,已顯無生命跡象,經警方初步檢視,死者脖子有瘀青傷痕。 警方追查被害人身分為馬來西亞籍的二十四歲蔡姓女大生,她是經由銘傳大學交換來台就讀廣告行銷系,目前延畢正修習二門學科學分,由於,其外型靚麗,在台期間,從事模特兒與直播主的工作。女大生與陳嫌是透過通訊軟體IG認識,但時間不超過一星期。 警方調閱案發地點附近監視畫面發現,陳嫌是在十三日中午十二點左右,從蔡女大東路租屋處離開,離去時神情冷靜的前往車輛停放處,不像是臨時起意犯案,因此,警方懷疑陳嫌可能是因感情糾紛預謀犯案。 (珍惜生命,自殺防治專線請打一九九五。)

Read More

假警加好友助操股 8旬婦遭詐698萬

假冒公務員詐騙案近來層出不窮,刑事局呼籲民眾提醒家中長者小心。(記者周閩生翻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八十歲從教職退休的陳姓婦人在八月間,手機通訊軟體LINE接獲自稱中部警察局偵查隊陳姓隊長主動邀約加好友並致電問候,陳婦不疑有他加為好友,在假隊長的溫情攻勢下,將自己的網銀帳密全部告知,最後慘遭詐騙賴以維生的退休金六百九十八萬元,。 刑事局指出,一名年約八旬陳姓婦人教職退休後,靠退休金過生活,八月底時收到手機通訊軟體LINE自稱中部警察局偵查隊陳姓隊長主動邀約加好友並來電問候,並向陳女詢問是否投資股票,假陳姓隊長平常都是LINE傳送文字及貼圖表示關心,但凡提及股票投資跟匯款相關的內容均透過LINE語音通話,更以公務身分聲稱股市下跌,提議陳女將手上持股賣掉或協助操作。 後續再要求陳女至陽信銀行開立新帳戶及設定網路銀行,並將網銀帳號密碼提供給他操作,陳女誤信為公務單位未加查證即按對方指示操作,更另外提供名下元大證券帳戶網銀帳號密碼給他。假陳姓隊長前後從陳女陽信網銀帳戶轉帳十二筆計新台幣五百四十八萬元至其他帳戶,又從陳女元大網銀帳戶轉帳一百五十萬至其他帳戶,更向銀行自稱為陳女兒子,欲幫母親轉帳,待陳女恰好至銀行證券找行員時才得知此事,驚覺遇上詐騙,共計遭詐騙六百九十八萬元。  

Read More

BF.7將成新主流? 尚待觀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仍處高原期,對於外界擔憂變異株Omicron BF.7將成未來主流病毒株,指揮中心14日表示,雖然陸續檢測出零星的其他變異株,但哪一種會成為下一波主流還要再觀察。 BF.7屬Omicron的BA.5變異株衍生的第3代亞型,有專家認為,相對於BA.4或BA.5,BF.7的蔓延速度快、傳染力強、時間更短,極易造成大面積擴散。 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日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對此表示,根據英國10月初公布的監測跟風險評估,英國跟歐洲當地比較擔心的有BQ變異株、BA.2.75及BF.7,各占5%至20%,目前來看BQ變異株較BF.7來得強。 然而,若以東南亞來看,新加坡則是另一種變異株比較有優勢,因此不同區域有不同的主流株。羅一鈞說,台灣開國門後還要觀察各區域的消長,還有民眾去哪些國家帶回來的變異株,才能當作國內流行的參考,因此會持續執行境外移入病例監測。 他表示,目前國內有零星檢測出BA.5以外的變異株,但以比例來看仍以BA.5為大多數,哪一個會成為下一波流行的主流株還有待觀察。 羅一鈞也強調,不論是哪一種變異株,都是Omicron的一種,症狀上還是以咳嗽,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為主,少數個案有味覺異常,但沒有因為不同命名的變異株就有症狀變化,因此不用特別當不同感染情形的狀況看待。

Read More

去年國人均壽80.86歲 惡性腫瘤減壽

惡性腫瘤連續40年居10大死因首位 排除後可提高3.84歲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內政部14日公布「110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民國110年民眾一般平均壽命為80.86歲,如排除居國內十大死因之首的惡性腫瘤,平均壽命將可提高3.84歲,顯示惡性腫瘤對平均壽命影響仍明顯。 內政部指出,為了解各類死因對民眾平均壽命的影響程度,因此運用衛福部統計的110年國人前十大死因死亡人數,編算台灣各特定死因除外的民眾平均壽命,並比較與一般民眾平均壽命的差距;兩者間壽命差距愈大,代表因該類死因減損壽命愈嚴重,明顯影響民眾平均壽命。 內政部並表示,惡性腫瘤已連續40年居十大死因首位,據統計,110年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5萬1656人,占全體死亡人數比率27%以上;另外,若將心臟疾病及肺炎的死因排除,平均壽命也可分別提高1.56歲及0.91歲。 不過,內政部也發現,經排除死因為惡性腫瘤的平均壽命與一般平均壽命差距,從100年的4.01歲緩步降至110年的3.84歲,顯示惡性腫瘤對平均壽命的影響有所下降。 若從性別觀察,內政部指出,各特定死因除外平均壽命與一般平均壽命的差距,男性高於女性的死因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此外,女性高於男性的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與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Read More

子女訂月子餐 嫗補過頭上火失眠

台中慈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左)幫病患把脈。 (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一名年逾8旬的林氏阿媽備受失眠困擾,中醫師看診發現,原來是孝順的子女擔心獨居母親營養不足,訂月子餐幫媽媽補元氣,愈吃愈上火導致難以入眠。 慈濟三義中醫醫院啟用在即,硬體尚未落成,醫療團隊的關懷行動接續展開。台中慈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與年輕醫師往診首站是一對年逾8旬的林氏姊妹。其中,姊姊長期服用降血壓藥,年前動過膝蓋手術後,怕痛不太想動,造成體力虛弱到必須常臥床。黃主任診斷後建議,即使躺床也應讓膝蓋彎曲活動,適度自行按摩加上「腳背上提下壓」做類似踩油門的動作,可以幫助改善。 妹妹在去年跌倒後突然變得十分虛弱,出現失眠問題。黃仲諄仔細把脈並詢問相關的身體狀況與飲食。這才發現,子女擔心獨居的母親營養不足,訂月子餐給媽媽補元氣,黃主任判斷脈象認為,食補做法適得其反,會愈吃愈上火以致難以入眠。 黃仲諄建議長輩,放寬心不要太過焦慮,改請素食店搭配多色素食送餐,改善睡眠也能得到足夠適當的營養。看診完成,姊姊主動拿出紅包「感恩醫師到家裡來看診」,黃主任堅持「不能壞了修行」,婉拒了盛情厚意。 行程安排關懷感恩戶,74歲溫先生心臟裝有支架,最近發現罹患初期攝護腺癌,心中滿懷惶恐,他最擔心的是年過40多歲多重重度障礙的兒子,太太已往生,捨不得讓兒子住進安養院,心情十分糾結。 黃仲諄提醒,如果要採取中西醫合治,就醫時要記得跟醫師說明已經裝了心臟支架。另外就是不要食用補腎的相關補品,也不要進行需特別運勁施力的動作。黃仲諄建議,身心障礙兒子的照顧可考慮部分讓他人或機構協助,減輕自己體力負擔。

Read More

拖板車煞車失靈撞6車 衝進檳榔攤

拖板車最後撞及檳榔攤,檳榔攤也幾乎被撞碎,拖板車車頭嚴重變形。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沙鹿區向上路六段因長下坡路段,常常發生重大車禍,十四日下午又發生一輛大型的拖板車,行經下坡路段疑似煞車失靈車輛失控,撞上二輛轎車及四輛機車,再撞擊號誌桿、標示桿、公車站牌後,又撞進路邊一家檳榔攤。整輛車卡在檳榔攤前,加上拖板上車斗載有重型機具,駕駛眼看煞不住直接跳離受傷送醫,檳榔攤也幾乎被撞碎,拖板車車頭嚴重變形,詳細事故原因有待調查釐清。 警方調查,昨日下午三時二十八分拖板車二十五歲鄧姓司機駕車行駛向上路六段下坡路段,疑似煞車失靈,失控撞上江姓及鄭姓駕駛轎車及四輛機車,再撞擊號誌桿、路旁人行道公車站牌、電信桿,最後撞及檳榔攤,所幸當時顧店的老闆娘聽到聲響,趕緊逃出攤位,逃過一劫,她仍驚魂未定,直呼好可怕。拖板車橫停在連鎖鍋貼店門口,轟然巨響,讓店員嚇了一大跳。 一輛載著怪手重機具的拖板車,昨日行經向上路七段疑煞車失靈,連撞二輛轎車、四輛機車,並撞斷標示桿。(記者陳金龍翻攝) 警方表示,聯結車駕駛因跳車受傷已由救護車送往沙鹿區光田醫院,該交通事故未影響路段之車流。

Read More

器官移植病人染疫 口服藥出現交互作用

中慈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關心染疫器官移植病人身體狀況。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6歲肝臟移植病人何先生術後恢復良好,維持穩定,最近確診新冠肺炎,服用抗病毒藥物後出現嚴重頭痛等症狀。台中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提醒病友,器官移植病人服用的抗排斥藥物與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交互作用,可能危及性命,移植病人染疫務必主動告知原來的醫療團隊,調整藥物劑量並密切追蹤血液濃度與臨床狀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至10月初,全國有約690萬確診案例。衛福部提醒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與多種藥物存在交互作用,禁忌使用的10大類藥物,需密切追蹤藥物濃度的35類用藥。 何先生規則服用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9月底快篩確診新冠肺炎,服用診所醫師開立5天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後,出現持續頭痛、輾轉難眠、食慾不振等症狀。強忍病痛直到居隔期滿,前往慈濟醫院肝臟移植門診就醫,評估檢查發現免疫抑制劑藥物濃度,超過正常值上限的10倍。 鄭紹彬主任說,常用免疫抑制劑與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在人體的代謝酵素相同,同時服用會導致免疫抑制劑藥物代謝減少,增加免疫抑制劑的血漿濃度。藥物濃度超標可能引起腎臟功能受損、血壓上升、失眠、頭痛、手抖及感覺異常等神經學症狀,甚至可能因為過度免疫抑制而引發次發性感染,嚴重可能致命。 「之前多位肝移植手術病人確診,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前,都事先與團隊醫師聯繫,諮詢免疫抑制劑劑量調整,並配合抽血追蹤血漿藥物濃度。」鄭紹彬表示,何先生以為已告知診所醫師,自己是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病人,但未與移植團隊聯繫,陰錯陽差發生嚴重藥物交互作用,萬幸儘速就醫未造成生命危險。 鄭紹彬說明,為保障器官移植病人用藥安全,在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期間,建議暫停免疫抑制劑,第7日解隔後,檢測血漿藥物濃度,再評估何時恢復用藥。

Read More

食道癌年死逾2千人 9成是男性

醫:尚無有效篩檢工具 避免過燙及含亞硝胺食物、戒菸酒預防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健署14日指出,據統計,食道癌去年奪走2030條人命,其中9成以上為男性。目前尚無有效篩檢工具,提醒民眾避免過燙及含亞硝胺食物、並且戒菸酒,若有異狀應盡快就醫。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8年有2833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好發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目前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 國健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因此民眾將食物送進口中時,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或是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 在飲食方面,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食物,有助「離」癌遠一點。另,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呼籲有接觸菸檳酒習慣的民眾儘速戒除,以避免癌症找上門。 國健署也說,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輕忽,若出現上述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