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端午 何啟聖勉學子體會屈原的忠貞志節

何啟聖要同學們知道,端午我們所紀念是屈原,但又何止是屈原?我們紀念的是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不滅的信仰,不朽的靈魂。(取自何啟聖臉書) 即時新聞小組報導 剛過完端午連假,但端午對於中國人的意義為何呢?致理科技大學教授何啟聖表示,端午是紀念屈原,又何止屈原呢?回顧屈原他七十二年由貶謫流放貫穿的滄楚悲命,端午所要紀念的是因著屈原讓我們體會到融鑄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忠貞志節與堅挺脊樑。 曾任TVBS新聞主播的何啟聖,現已轉職在致理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管理系擔任專任教授。他不拘泥於教科書上的理論,而以他資深新聞人的特質,結合時事授課,受到學生們的喜愛。他在臉書以「中國詩人成百千  為何獨悼楚屈原」為題,紀錄了他結束了端節連假,返校教授的第一堂課,他以屈原為例,講述了「個人品牌管理」。 他先讓學生思考一下,中國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為什麼獨獨端午是紀念「人」的日子,而且長達二千三百多年之久呢?這不正說明了,屈原將「個人品牌」形塑的十分成功嗎? 何啟聖是這樣向同學介紹屈原,在二千三百多年前,戰國時代楚國一名翩翩少年,他出身貴族,身形澟澟、相貌俊俏、學識淵博、才華洋溢。他原本大可好好享受富二代公子哥兒的舒適安逸的日子,但偏偏愛國心的驅使,讓他步入仕途,廿三歲的盛年,即被楚懷王欽點位極人臣,由大夫躍升為「左徒」,也就是楚王首席幕僚,官銜僅次宰相。 何啟聖說,屈原他銳意推動改革變法,舉賢才以富國,削弱貴族權利,深受人民愛戴。他與朝中媚秦派對立,力主聯齊抗秦,未料,卻遭讒臣靳尚及楚王寵姬的私生子子蘭構陷,變法三年後遭到撤職。 何啟聖指出,楚懷王兩度拒絕屈原勸諫,最終在武關遭擄,一國之君成為秦國階下之囚,三年後客死異鄉。憂悶抑鬰寫下千古傳頌的<離騷>,「抑志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道盡心中酸楚與悲慟。他說,如果不是對朝廷的滿心失望;如果不是對腳下的故土愛得深沉,屈原他又怎麼會寫出如此慷慨決絕的悲歌。 新君楚頃襄王繼立,率爾再與齊國斷交。 同時,相邀楚懷王至秦國商談土地歸還一事。屈原又一次對楚懷王說之以理、甚至以死相逼,楚懷王硬心前往,在武關一處被擄,一國之君成了階下之囚,三年後,客死異鄉。 悲痛莫名的屈原因此寫下了傳世千年的絕唱<離騷>,發抒內心滄涼哀怨的悲憤。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衆芳之蕪穢。懷朕情而不發兮,餘焉能忍而與此終古?楚頃襄王繼位,屈原仍決志輔佐,希望再興大楚,重現榮光。誰知,新君亦受小人環伺,屈原有志難伸。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國大將白起,攻陷都城,楚頃襄王倉皇走避他方,楚國覆滅,屈原國破家亡。 五月初五,屈原站在汨羅江畔,想起悲滄的一生,留下了這句「舉世皆濁唯我獨清,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警世名句。此時的屈原,哀痛莫名,萬念俱灰,唯有一死,方可明志,遂抱石投江。百姓得知,駕舟遍尋未著,投食以保全大體不受毀損。 何啟聖表示,屈原死了,濤濤江水沒有忘記他,江畔的百姓沒有忘記他,二千年的歲月沒有忘記他。他的詩意浪漫,他的赤子之心,他的忠貞氣節,他的持守正道,早已融鑄於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之中。 在課程結束之前,何啟聖問同學,一個讓人們紀念了超過二千年的人,我們從他的他的「個人品牌形塑」中,學到了什麼?何啟聖要同學們知道,端午我們所紀念是屈原,但又何止是屈原?我們紀念的是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不滅的信仰,不朽的靈魂。我們紀念的是中國人善執一念的寵辱不驚,面對威逼的剛強意志,承受擊打的堅挺脊樑。這才是屈原教會我們的事。

Read More

黃埔百年前夕 八位陸官校長簽署「志節、氣節、黃埔魂」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訊 黃埔建校建軍百年紀念之前夕,陸軍軍官學校「校友基金會」 發布「黃埔軍魂」乙文,並由各界崇敬的許歷農、黃幸強、馬登鶴、丁渝洲、張岳衡、楊國強、陳良沛、全子瑞等八位陸軍官校校長共同署名,藉以發皇國軍一貫之愛國軍魂,彰顯黃埔為民前鋒之百年功業,該文如下: 八位陸官校長共同署名,為黃百百年立言紀述。(陸官校長基金會提供) 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教人忘卻生死,什麼樣的情義可以讓人慷慨犧牲! 一百一十三年前,黃花崗烈士林覺民在《與妻訣別書》中千古絕筆:「吾至愛汝…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其愛國情懷動人心弦。就是此等胸懷救國大義、從容赴死的青年志士前仆後繼、九死不悔,終於肇建我中華民國,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然而內亂外患紛至沓來,國運多舛。十三年後,當時國内的知識青年百中一二,一群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同一世代的熱血青年,抱持黃花崗烈士同樣的愛國赤忱,為響應孫中山先生「打倒軍閥,統一中國」的號召,滿懷愛國情操和革命精神,不辭艱辛,分途秘密考進設於廣州黃埔島上的「陸軍軍官學校」。「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是孫中山先生為此校書寫的大門對聯,道出革命軍人的崇高志向與奉献精神。 由是而起,黃埔不惟是一處軍官養成所,更是會聚愛國情操的知識殿堂;黃埔軍魂正氣浩然,日月同昭,於此動盪的關鍵年代,開啟了驚天動地的輝煌史頁,天人共鑑!開創黃埔歷史之第一期畢業生 645 位當中,近70%具高職以上,17%曾任教職,並有多位已具社會地位和身分的菁英。民國八方風雨之際,黃埔挺步昂首中原;以 500 枝步槍慘淡建軍,所憑藉者乃「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百姓」的救國赤忱,深知係「為中華民國救亡而戰、為生民百姓福祉而戰」,自覺當承擔引領歷史巨流,並以驚濤拍岸之勢,帶動衛國征戰而前仆後繼:東征、北伐,一往無前;剿共、抗戰,犧牲拼鬥;戡亂、衛台,共赴國難。 這部紀錄在斑黃史冊中的血淚歷史,是一幕幕拋頭顱、灑熱血而為國犧牲的故事。黃埔先烈、前賢憑藉救國之赤膽忠心,內以掃蕩軍閥、統一全國,外則抵抗侵略、盡復失地而彪炳青史。建軍建校至今二十六萬的黃埔子弟,無不以氣節陶煉之血肉長城,護國衛民,有十餘萬人或犧牲疆場、或身負重傷;其愛國精神足以垂昭於天壤,其犧牲志節更炳煥於日星,從而磨鑄「黃埔」的剛毅堅强名號。一部黃埔校史不僅代表了國軍的建軍史,也呈現出中華民國立國以來的奮鬥歷程。中外歷史上何曾有一所軍校貢獻如此,此乃黃埔先烈先賢們以鮮血換取的光輝,以生命昇華的榮耀,黃埔亦因此而偉大。「英雄」是他們的寫照,「軍魂」由是長存。 「自古英雄造時勢」,揆諸黃花崗及黃埔先烈的事蹟,均源自特定的「歷史情境」,散發出悲天憫人的「愛國情操」,而構化為可歌可泣,寧死不屈的「悲壯情懷」,始能開創歷史,拯生民於塗炭。此等英雄氣概誠乃 ─ 源於愛國志節,愛我中華民國。 ─ 成於民族氣節,保我中華民國。 ─ 定於精誠團結,護我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軍建軍轉瞬百年,陸軍軍官學校固源於「黃埔時期」,隨國運多舛而接連戰陣之浴血情境,皆成之於黃埔先賢奔赴戰場、迎向戰鬥而自然流露之「護國情懷」,真英雄也! 「黃埔」曾經慘澹創校,開啟轉折歷史的序幕;自此,黃埔的命運即與國脈民命血氣相連。黃埔人憑藉一身傲骨正氣,一肩擔起國祚絕續的重責大任,一往無前,共赴國難;黃埔因此成就了偉大。如今黃埔位在鳳山,「黃埔精神」仍是國軍一貫效法先烈、前賢之碧血丹心,懷抱頂天立地之高鼎豪情,護衛中華民國國家發展之軍魂所繫。前路多艱,惟志是賴;征途悠遠,惟勤能達。吾輩後學自當踵武英烈,傳承愛國志節,以「黃埔軍魂」護守兩岸和平,彰顯保國衛民之榮耀,譜寫英雄的樂章。

Read More

<開講>打出來的國會改革法案

蔡文斌 2024年5月28日,立法院三讀完成《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修法。立法過程,衝突不斷,堪稱「打出來的國會改革法案」。 2024年5月28日,立法院長韓國瑜敲下議事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份條文三讀修法完成。(中央社) 30年前,幾次修正憲法增修條文,在陽明山中山樓一再演出「山中傳奇」。朝野對抗,相當嚴重,不下今日。當年幾次修憲,成就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當時「打出來的憲法」,惡法亦法,施行迄今。 1993年12月30日,立法院打群架。在野黨霸占主席台,挾制會議主席(王金平),搶奪文件,破壞表決及擴音系統等設備,甚至將垃圾桶套在會議主席的頭上。但主席忍辱負重,完成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安全局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三組織法之立法,咨請總統公布,以免三機關淪為黑機關。 不滿上述立法,朝野立委提出三件釋憲聲請書。司法院大法官於1994年4月8日作成釋字第342號解釋,基於議事自律,且立法程序未達到重大明顯瑕疵,祇諭知補正,未宣告違憲。 楊建華大法官提出唯一的一份不同意見書指出,當日議場狀況,平面及電子媒體都有報導,國人有目共睹,根本沒有會議,更沒有讀會,怎能說是已完成立法。 現任立法院韓國瑜院長與現任立法院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在上揭不同版本釋憲聲請書,曾分別參加連署。 取法美國的總統發表國情咨文,30年前國民大會以憲法增修條文,明文增訂國情報告與國是建言。當年國民大會議事規則及運作實務,是統問統答。如今,立法院藍白合作修正通過的版本,要求即問即答。 矯枉何需過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雖然修正,要求總統即問即答。但民進黨黨團已揚言聲請釋憲。民進黨黨團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未必會受理,受理也未必會宣告違憲。 而且,即使修正施行,總統不到立法院,或到立法院但不接受即問即答。國會一定繼續亂下去。 (作者為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開講>解讀兩強海洋事務對話

張競 5月24日北京與華盛頓舉行第二輪海洋事務磋商,會後美國國務院發佈新聞聲明(Media Note): https://www.state.gov/china-coordinator-mark-b-lamberts-virtual-meeting-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irector-general-for-boundary-and-ocean-affairs-hong-liang/ 新華社發佈新聞通稿: 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world/20240528/621f010887b146b39c3c1dcbc0fd6bcc/c.html 相較於2023年11月3日雙方首度舉辦海洋事務磋商,當時美國國務院亦是發佈新聞聲明(Media Note): https://www.state.gov/china-coordinator-mark-b-lamberts-meeting-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irector-general-for-boundary-and-ocean-affairs-hong-liang/ 但是北京則是透過外交部官方網站《業務動態》欄位,發佈雙方會晤磋商訊息: https://www.mfa.gov.cn/wjdt_674879/sjxw_674887/202311/t20231104_11174045.shtml 依據前述兩次海洋事務新聞公開資訊,對照當前實際國際與兩岸情勢,吾人可歸結下述解讀要點,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此次北京方面相當明確升高新聞處理規格,從外交部官方網站《業務動態》欄位公布訊息,提升至由新華社發布新聞通稿,希望擴大傳播效應姿態明顯,顯然希望獲得各方認真其所希望傳送訊息。 其次是此等工作主管層級磋商,會前必然經過幕僚協調,並且在正式對話前,相互交換會議資料,期程自然就是事先預訂。因此此項磋商視訊會議日期與議程,應當在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前就已確定。儘管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引發北京強烈反應,但顯然並未讓此項磋商會談為之流產。 在此必須提醒,北京時間5月24日(華盛頓時間為5月23日)雙方透過視訊進行磋商時,解放軍在臺海周邊演習並未結束,由此顯然讓吾人能夠確知,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後,中國大陸在臺海周邊舉行軍事演習,並未影響雙方繼續執行原定議程;而演習期間共軍機艦各項活動,亦未讓雙方中斷對話磋商議程。 同時更要指出,多位政治觀察家不斷置疑,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內容,華盛頓方面是否在事前掌握,甚或是否默許其中論述。但就北京與華盛頓依舊繼續舉辦此等視訊磋商來看,不論當前綠營高層與華盛頓相互間有何暗盤,顯然賴清德所表達政策立場與論述,已經無法干擾或是阻礙北京與華盛頓雙方互動議程。 同樣亦要點破,同樣當北京透過解放軍在臺海周邊實施軍事演習表達立場,華盛頓亦必須維持繼續與北京對話,並無任何跡象顯示,華盛頓會因為臺海軍事情勢與共軍動態,取消其與北京所預定之外交磋商與對話議程。 不過在新聞處理上,顯然雙方存在默契,並未立即在會後就對外公開此項視訊磋商;更是明顯拖到演習結束並跨越周末後,才以同步方式分別對外發布新聞。同時北京方面刻意升高新聞處理規格,應該算是以正面態度評價本次對話溝通。 儘管雙方新聞稿內容必然是各說各話,各自強調其所希望表述觀點與立場,但是從北京與華盛頓在管制新聞發布之步調與時機節點觀察,雙方都能理解到在共軍演習時,確實不宜立即公開此項議程,亦顯然對暫緩發布視訊磋商新聞必要性具有共識,對此吾人必須嚴肅重視。 最後是對比兩次華盛頓新聞聲明內容,顯然第一次海洋事務對話時,美方明確提出2023年10月22日北京在仁愛礁攔阻菲國船隻,再加上2023年10月24日攔截美方軍機兩項事件,所關注海域直指東海與南海,但卻隻字未提臺海。 但第二次對話時,華盛頓就重申維持臺海穩定和平,並關切共軍在臺灣海峽以及臺灣周邊軍事演習狀況;但卻未曾具體提及任何在南海與東海發生之爭議事件。但此時共軍「聯合利劍-2024A」演習尚未落幕,華盛頓會後未曾立即發布新聞稿,其中玄機令人玩味。 國際社會各國各自應對其交涉對象,但是當臺北變成北京與華盛頓對話議題時,吾人必須要問,國安高層事先是否知悉?事後能否獲得簡報與說明?臺灣社會疑美論能夠獲得市場,很重要因素是源自被人蒙在鼓裡所產生負面感受,假若國安高層是在北京與華盛頓公布新聞聲明後,才能掌握狀況,這就真正讓人感覺大事不妙囉!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

<開講>談談拜登西點畢業講話提到台海

張競 5月25日美國拜登總統於西點軍校畢業典禮講話全文網址如下: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4/05/25/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commencement-address-to-the-united-states-military-academy-at-west-point-west-point-ny/ 拜登表示支持台海和平穩定。(路透,資料照) 當台灣媒體依據講稿其中一句話:We’re standing up for peace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而起舞,開始報導此事時,媒體來電詢問我的看法,我回答如下: 美國是否會涉入干預台海衝突,在台灣社會已經成為宗教性信念問題,不是事實上會不會,而是人們信不信;廟內求籤卜卦算命,就看信徒態度而非神明有無,也是同樣道理。 所有被人深信之美國對台安全承諾,其實完全沒有強制性法理依據;但是美國是否要干預衝突,不僅是因為客觀實力強弱,更要看政治意志高低。美國是否夠近,上帝是否太遠,或是反過來認為美國太近,而上帝太遠,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法,只有兩岸實際衝突時,才會謎底揭曉見真章。 ⋯⋯⋯⋯⋯⋯⋯⋯ 當然我認為媒體編輯大概不會欣賞我如此回應,果不其然,媒體沒有刊出我的觀點。不過,針對拜登講稿將台灣海峽視為複數,使用Taiwan Straits而不是Taiwan Strait,這並不是錯誤,因為台灣海峽水域本來就有很多不同海峽與水道,假若大家去查閱一下,中國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曾發表各項涉台之政府白皮書內,台灣海峽都是用複數。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政府在針對台灣海峽發表聲明或是文稿時,多半都是使用單數,確實很少使用複數。這個沒有任何政治意涵,大家也不必對此做文章。 只是想到當全球媒體報導拜登西點演講時,都將重點放在烏克蘭與加薩戰事,台海並非新聞報導焦點所在,我們是否應該覺得no news is good news呢? 「聯合利劍—2024A」演習已經落幕,回想5月20日各方對於賴清德就職演說紛紛提出即時評論,而我當時卻認為不能遽下定論,反而應當等待北京與華盛頓兩方面,具有政策實權者,提出正式回應後再下定論。我確實認為在當前戰略環境兩強對立,相互擠壓愈來愈嚴重前提下,並未留給台北太大空間。 到目前為止,賴清德未來整個政治前景,是否還處在蔡英文遺留陰影之下?值得大家思考;由於蔡政府高度配合美國政策,自然華盛頓希望賴清德繼續維持既有政策,所以才會產生國安高層人士多位留任,同時不斷公開露骨表態,希望賴清德能夠遵循蔡英文路線。 而許多政治觀察家確實認為,賴清德正如賭客上桌接手政治牌局,但卻只能將桌面老牌匆匆洗牌,就要開始下注;因此不論現在如何叫牌,從北京眼中看來,恐怕是很難會受到重視,要翻轉政局更新氣象,開創新局讓兩岸另起風雲,機率目前看來相當有限。 不過美軍並未對「聯合利劍—2024A」演習,透過兵力部署調動表態回應,各項壓力當然還是靠國軍承擔。究竟是否因為華盛頓事先獲得北京通報,雙方對此存在默契,咱們就靜待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董軍與奧斯汀會不會見面來當指標吧!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

<開講>國民黨不出席總統就職典禮,沒風度?

何啟聖 520總統就職典禮是否出席,朝野比小學生還不如的又藉機「撻嘴鼓」了。還有名嘴翻出之前的紀錄,指國民黨選上總統,民進黨也未出席就職典禮,現在又搞雙標,指國民黨不出席就是沒風度。 國民黨立院黨團決議不出席520總統就職典禮,但強調不代表杯葛。(本報資料照) 其實,看待這個問題只要回歸到「人」的角度,就不難找到處理的原則。 如果,你隔壁鄰居,一天到晚往你家門上潑糞,待有一天,他家娶媳婦,還往你家送帖子,請問,你會唾面自乾的去喝喜酒嗎? 再換個例子,一個一天到晚要滅你族的痞子,有一天要請你參加他的六十大壽,你應該巴不得他早日升天,詛咒他去死吧,怎可能排開行程,去參加壽宴呢? 做為一個人,都不難清楚分辨哪些喜慶宴會該不該出席,要不要參加520總統就職大典,就不致發生選擇障礙了。 這跟風度一點關係都沒有,這跟邀請你的那個人平常是如何對待你的,而你是否還要虛以委蛇的笑臉迎上,有關係。你是要風度,還是要做為一個人應該有的品、格。 尊重與禮貌是針對講究此兩者的人應有的應對作為,但坦白說,對於有些人「不需要」、「不必要」、「不值得」!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開講>解析習近平訪歐必讀資料

張競 5月5日至10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團以最高級別國事訪問規格,分別出訪歐洲法國、塞爾維亞以及匈牙利三國。許多研究中國大陸情勢學者專家,事後紛紛提出評論分析,期能解讀習近平出訪歐洲前述三國,所能獲得具體成果。 5月5日至10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團出訪法國、塞爾維亞以及匈牙利三國。圖為法國總統馬克宏會見習近平。(路透) 但前述諸多評析所論述觀點,卻顯然未能參證比對中國大陸對於習近平本次出訪期間,與前述三國所簽訂共同聲明與相關協議文件,其中不僅包括雙方政府不同部會與機關間相互合作交流協議、備忘錄與意向書,甚至還涵蓋到達條約層級之外交關係文件。此等文件內容將有助於勾勒與顯現雙方互動實質關係,亦可深入理解掌握中國大陸與其外交對象國具體往來所涉範圍。 依據中國大陸對外公開資訊,習近平本次訪法分別針對中東局勢、海洋合作、人工智能以及農業交流等不同課題,共計簽署4項聯合聲明,同時還簽署18項合作協議文件。並與塞爾維亞針對雙方深化和提升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與構建新時代命運共同體簽署聯合聲明,同時亦簽署包括兩項條約與多份行政協議、備忘錄以及合作意向書在內,共計28份加強雙方外交關係文件。出訪匈牙利時則是簽署建立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聯合聲明,同時再加上18項合作協議。所有前述聯合聲明與協議文件,都應列為深入解讀北京近期對外關係發展狀況重要基本資料。 此外就判讀中國大陸如何看待習近平本次出訪所獲成果與政治意涵來說,則應透過3份新華社新聞通稿加以掌握;其中包括5月11日以「傳承友誼、促進團結、開闢未來的成功之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談習近平主席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國事訪問」為題,首先對外發布初步定位本次習近平出訪成果之新聞通稿,再加上5月13日新華社分別以「歷史長河中的又一次『中法相遇』—習近平主席對法國第3次國事訪問紀實」以及「相向而行的力量—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紀實」為題,所發布代表官方總結本次習近平出訪政治評價之新聞通稿。 這3份新聞通稿雖然會被某些觀察中國大陸政治外交情勢者,斥為喉舌媒體對外放送之官樣文章與宣傳資料;但對於法國、匈牙利與塞爾維亞駐北京大使館來說,此將為其積極轉譯並以外交電報回報上級,提供專業研析人員解讀研判中國大陸官方如何評價本次出訪重要基礎資訊。 儘管在前述新聞通稿中,並未直接點名台灣,但在論及出訪塞爾維亞過程時,毫不含糊地引述塞爾維亞武契奇總統所述:「我們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每次有人問起相關問題,我們都說那是中國的內政。」並且在提到習近平與馬克宏對話時重申:「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綿5000多年而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正因如此,中國人有著很強的家國理念,尤其重視和珍視國家統一。」而馬克宏則是以「對中國在重要問題上的立場認識加深」,予以正面回應。 同時王毅亦在前述專訪新聞通稿中轉述匈牙利政府高層,其中包括舒尤克總統和歐爾班總理在內,曾經向中國大陸訪團表示,匈方過去、現在、將來都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其實就可以看出,台灣問題是中國大陸處理對外關係時,絕對要再三確認關鍵重點。不過就此三國能夠以國事訪問最高規格接待習近平來訪,其實就已經證明絕對不會去挑弄北京最敏感神經,否則豈不讓增進雙方關係所有努力白費心血落空呢? 總而言之,源自中國大陸官方媒體與網頁,針對習近平出訪所提供資訊,儘管因為價值取向與政治立場,確實能夠不予採信或是另作詮釋,但卻不能完全漠視,否則就是畫地自限,放棄理解中國大陸官方基本立場,並能掌握其對相關事件所持觀點與政治評價最可靠資訊基礎。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轉刊自《中共研究》https://iccs.org.tw/NewsContent/177)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正視貧富差距擴大問題

民進黨政府處理財富分配問題上的不作為和延誤,早已引起社會關注和批評。圖為民間濟助低收入戶活動。(本報資料照) 李貴敏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2021年底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統計,並指出台灣的家庭財富吉尼係數為0.606,平均每個家庭的財富高達1,638萬元,但中位數僅有894萬元。換言之,約七成家庭的財富未達平均水準;此也驗證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此外,前20%富有的家庭平均財富更高達5,133萬元,約是最貧窮的20%家庭的66.9倍,顯示台灣的貧富差距已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可見在過去八年執政期間,祗知政治掛帥,祗會抗中保台、話術治國的民進黨政府和官員們顯然沒把貧富差距當回事,也因而導致如今貧富差距擴大和年輕世代無法期待未來而祗能躺平的嚴重問題。 令人訝異的是,主計長朱澤民竟然不知檢討改進,反而聲稱貧富再分配偏向共產主義要慎重?眾所周知,貧富差距低的國家,都不是共產國家吧?掌控國家行政資源的高官們竟然連這麼嚴重的警訊都不能正視?還要找藉口噴口水,也難怪貧富差距、居住不正義和物價高漲等林林種種讓年輕世代躺平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其實,貧富差距擴大造成的問題之所以不容忽視,就是因為這些問題除加劇社會不平等感外,也導致社會凝聚力降低,更會引發社會的動盪和不安。尤其,當富人和窮人間的鴻溝拉大時,除加深社會上、下層交流的困難度外,更會加劇社會階級的對立。遑論,貧富差距擴大還影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均等性,使得弱勢群體難以享受平等的福利,也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的鴻溝。 眾所周知,民進黨政府處理財富分配問題上的不作為和延誤,早已引起社會關注和批評。祗是,高官們總是託詞貧富差距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任由其持續擴大;也就是這種漠視和不作為的官僚作風,如今讓台灣社會付出沈重的代價。 在賴清德準總統即將上任之際,期冀新內閣別再重蹈覆轍,也請務必拋棄原有的意識形態,把重心放在解決貧富差距上,好好改善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好確保社會的公平正義。畢竟,貧富差距絕非無解,均貧也非國人所期待。總是拿「超過50%年輕人及弱勢族群免繳綜所稅」自我陶醉,真的無濟於事,而祗會讓大多數家庭越來越貧窮! 此外,也拜託別再搖旗吶喊「企業社會責任」或ESG來規避公部門理應善盡的責任。畢竟,促進收入分配公平,以及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原本就是政府的責任;而教育、就業和醫療等投入來提高弱勢族群或低收入戶的生活水平,根本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更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職責。 總括而言,台灣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問題必須立即解決。期冀新內閣認真對待並制定能夠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務實政策,以協助台灣走向美好。至於政治掛帥和口號治國就適可而止吧! (作者為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建請制定五月九日為府城紀念日

詹伯望 今年二0二四台南市政府力推「台南四百」,正如火如荼。明年二0二五年則是台灣府建城三百周年,民間的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去年開始就籌劃,協同台南其他市民團體與學界,將在明年的五月九日號召萬人,沿著當年城牆的路線,手牽手,以「五九圍城」行動,重現府城的輪廓。 巨大紅燈籠掛在兌悅門內,照亮每個遊子回家的路。(詹伯望攝) 為何要訂在五月九日?因為三百年前、一七二五年的這天,亦是雍正三年(歲次乙巳)的三月二十七日,台灣府城就是在這天興工的。 清代雍正年間派來台灣的滿籍御史禪濟布,在三月十六日上了一份奏摺稟報皇帝,裡面說,「郡治…生聚日繁…而背山面海,一望曠遙,既為四方雜處之區,乃無一尺藩籬之衛,姦良來往,不易稽防…臣再四思維…籌酌樹以木柵。其基三面環山,周經一千八百丈,每丈木植、釘鐵、灰土、人工料估用銀四兩。木長一丈六尺,下栽四尺,用石灰沙泥填築,木杪上頂釘以鉤釘,用木板上、中、下橫三道釘固,每隔四十丈蓋小望樓一座,上安砲位,撥兵支守,於要衝之處開闢四門,各築門樓,安設砲位;木柵之西,兩頭俱抵海邊,各設砲位,千把總輪值以司啟閉,以固屏障。」 登城迎一府,城門上吟唱讚頌。(詹伯望攝) 「…又據台灣縣知縣周鍾瑄詳同前由,士民皆歡欣踴躍,自一二尺起,以至一二丈不等,樂願捐輸,並無抑派。今據台廈道吳昌祚擬於本月二十七日興工,仍經報明督撫,轉委台灣縣知縣周鍾瑄親董其事、所有建築木柵情由,理合繕摺奏聞。」 這份奏摺透露了兩點訊息,府城最初是由民眾「樂願捐輸」,可見就算不是由下而上,也可見民意所向,樂觀其成;而興工日期,訂在三月二十七日,換算陽曆,是五月九日。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聯合台南新芽、城緣學校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日前選在台南唯一仍在使用的城門─兌悅門下廣場,舉辦茶席,發起倡議,期待明年五月九日可訂為「府城紀念日」,能夠號召一萬大小市民,沿著府城曾經有過的城牆路線,手牽手,重現當年的府城輪廓,後續並將舉辦走讀、出版、展覽、市民論壇,以及學術研討會等,希望不要像一場煙火秀那樣,事過境遷,一切歸於原點。 古都基金會去年就設置「一府.IF」建城三百籌備小組,推由成大助理副校長吳秉聲擔任主席,展開籌劃。倡議當天指出,事實上,經過多年的努力,整個府城去年已獲得文化部審議委員會通過,升格為國定古蹟,稱為「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明年再舉辦建城三百年慶祝活動,更能理直氣壯。 台灣府城是清代台灣規模最大的城池,且擁有唯一的東、西外城防禦設施。大南門甕城為台灣現存的孤例,兌悅門與巽方砲台也是台灣僅存的外城遺構,而小東門段、南門段、東門段的城垣殘蹟,則是台灣現存最早期的清代三合土版築城垣,在在都構成台灣府城的特殊性。即以倡議地點兌悅門來說,當地人都稱為「甕城腳」,和大南門的「甕城」迥不相類,這是因為道光年間所興修的西城外護,是從小北門向南,一路延伸到小西門,綿延二公里以上,猶如整個外護都是甕城的概念。 再說,兌悅門同時運用了硓咕石、花崗石與磚頭砌築,呈現清代多元豐富的築城建材與營造技術。甚至在失去防止外患的功能之後,依然忠實扮演了內外交通的的角色,成為台南唯一仍在通行的城門。 兌悅門用了三種不同建材,硓咕石、花崗石與磚頭。(詹伯望攝) 建城三百年可以玩的方式很多,除了萬人圍城之外,連日也有不少人激盪出另類思考,例如沿著城牆舊跡辦理慢跑,甚至畫上標線,讓市民知道哪裡有城牆,建立舊城區的歷史記憶,再把古代的街名如打石街、草花街、抽籤巷等逐一標上,成為未來子孫的珍貴資產。 (作者是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尋找湯德章》觀影有感(下)

鄭邦鎮 鄭邦鎮近照。(楊淑芬攝) 參加了《尋找湯德章》電影紀錄片試映會,細細觀看之後,我心頭的確深有感觸。首先,當我看到電影導演就是《灣生回家》的同一導演時,期待已自動升高。當我理解全片重點不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屠殺場景,而是「尋找,湯德章」(In Search of a Mixed Identity)時,我意識到影片的縱深和廣度,也就是人物所涉及的時代、制度、文化衝突和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大題目了。 尋找湯德章紀錄片正在上映中。(希望影視提供) 然而,我十分同意黑格爾所謂「存在即合理」,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喚醒「面對現實」和「聖人處此,更有何道」的大智慧、大覺悟。沒有新覺悟,就沒有新發明。因此,影片促使我更關注的是: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怎樣。 聖經說,黑暗怕光,光一進來,黑暗就消失。佛經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耗時五年完成,片長九十三分鐘的《 尋找湯德章 》,就像一道光,勇敢掀開亂世英雄人權律師湯德章的悲劇,是歷來最有價值、最成功的台灣慘史紀錄片。那已是我們的過去,但還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尋找湯德章宣傳活動。(希望影視提供) 如果犧牲的真象和代價沒有被認清,沒有換來覺醒,那就難怪二二八雖已是國定假日,對青年人來說,就只樂得放假、旅遊、購物和慶祝了。了解這段史實、看懂這部電影的人,已表達的深度覺悟和行動。 影片中還有一些新開眼的片中即景;首先是片中的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他身邊長期聚集著一群對台南文史長期研究的民間學者。他們蓄積相當深厚,可以說是「台南州廳文化園區」或民間社團、讀書社群現成生猛的師資或薪傳師大本營。 其次是對這部電影的攝製,全程牽引訪尋踏勘的資深媒體人楊淑芬女士。她正是最早起步的湯德章生命史研究先驅之一。記得她多年前曾說等她的專著完成時,希望我為她作序,我答應了。她已先推出一本小冊子,算是入門引子,全書大作尚未問世,相信是值得期待的大器晚成之作。 再來就是博學多聞的黃建龍博士。他留學西班牙,正是張燦鍙市長果毅完成湯德章紀念公園命名的推手;是最早從事湯德章田野調查研究的先驅;目前更是湯德章紀念協會理事長,致力於湯德章故居的保存。他最近還出版了《 看見湯德章 》圖像集。 當台灣島上不義遺址的轉型正義已經啟動;當南投草屯已經建構起台灣英靈聖山;當「五一九白色恐怖記憶日」運動正在展開連署;當北美台灣婦女會已經實踐二二八佩戴白色台灣百合的胸徽別針行動等等已經展現在我們生活中,我覺得這些更能在影片觀賞之外,隨時隨地發揮振聾啟瞶的效應。 最後,我和台文館館員、教育局專委、南美館副館長,也是二二八受難遺屬的陳偉隆兄,有過一番未曾公開的深層構思,也許值得藉此表露,以供各界關注指教。那就是:座落永華市政中心旁建平路上的二二八紀念廣場及相關設施,其實有遷移到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必要。 2024 年313追思活動中,眾人在湯德章雕像前留影。(希望影視提供) 因為這個紀念碑和廣場的設置,好像每兩年才使用一次,每次時間大約半天,人數不過數百。「如果前述台文館與湯德章紀念公園的Omega 歐美佳設計實現,那麼二二八紀念碑,正可遷移到湯德章紀念公園來。」當陳偉隆兄透露出這番思考時,我立刻感應到,那應是眾多二二八受難家屬的盼望和靈糧吧! 湯德章紀念公園是日治時期的大正公園,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石像」所在,是最繁榮的七條通圓環,是國民黨統治下所標榜為最尊貴的中山路、中正路交口,尤其是不義政權發動二二八大屠殺中,肆意殘殺且暴屍台灣人權律師湯德章志士的罪惡現場! 位於鄰近台南市政府永華市政中心二二八紀念公園的二二八紀念碑。(台南市府提供) 這裡,每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車水馬龍,四時人文薈萃,四百年來一直都是國際矚目的台灣場景!這裡,才是歷史反省和人文涵化功能的常態大眾教育場所啊! 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或者「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撚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不都正是此時此題最好的比喻?如果營建好這樣的228 Omega,今後可能就自然守護著,涵化著,而不必到處「尋找」湯德章了! (作者為前台文館館長,現任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理事長、王明哲音樂國際協會理事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