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朝野是否能夠關注跨國資安通報

張競 美國聯邦調查局與英國及韓國情治與資安機關聯手,針對北韓資訊諜報活動發佈資訊安全通報 North Korea Cyber Group Conducts Global Espionage Campaign to Advance Regime’s Military and Nuclear Programs https://www.ic3.gov/Media/News/2024/240725.pdf 美國聯邦調查局與英國及韓國情治與資安機關聯手,針對北韓資訊諜報活動發佈資訊安全通報;這份以「北朝鮮資訊編組進行全球性諜報行動以便推進該政權軍事與核武計畫」(North Korea Cyber Group Conducts Global Espionage Campaign to Advance Regime’s Military and Nuclear Programs)為題,詳細說明全案偵辦經過與相關技術性跡證,並且附上各項建議應對措施。 假若思考日前微軟因其資安合作契約商CrowdStrike軟體更新錯誤,造成全球多處大當機事件後,我國國家安全體系與行政院所轄數位發展部,是否能夠適當回應社會關切與資訊安全疑慮,確實存在考量空間。 此份資訊安全通報是否受到國家安全體系重視?軍事資訊作戰部隊與資訊安全防護單位是否掌握狀況,數位發展部能否理解評估其中內容,行政院所轄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業管機關能否從中獲得有用資訊,台灣鄉親有理由請政府相關部會與機關,為民眾說明前述關切議題。 其實依據這份通報所指稱北朝鮮資訊作業編組所展現行為樣態,我國治安與犯罪偵防體系,再加上從事國際匯兌業務金融作業機關與業者,亦應關切其中內容。 這份長達30頁之資訊安全通報,再加上其所提供各項聯結網址所涵蓋資訊內容,份量確實相當可觀,但技術含量究竟到何種程度,對我國政府遂行目前資安防護以及策訂未來防護政策,究竟有無幫助?其實立法院諸多委員都值得繼續追查下去。 最後還是要指出,從這份資訊安全通報,吾人必須理解到由於資訊網路本身就具有跨越國界涵蓋全球特性,因此透過國際合作是必要途徑,吾人是否應當藉此呼籲政府主管機關,讓全民理解我國與國際社會其他國家,共同合作維護資訊安全之具體狀況呢? 蔡政府時期將數位發展部,透過造神運動裝神弄鬼,但整個疫情期間內,要靠著在健保卡上去貼上貼紙,來識別是否注射過疫苗,這真是台灣自詡為資訊社會,卻無法讓資料透過健保卡註記,實在是永遠揮之不去恥辱標記!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

全球新藥研究與發展趨勢研討會 為國內產官學立新標竿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中華藥學研究基金會與台灣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會25日齊聚菁英舉辦「2024全球新藥研究與發展趨勢論壇」,為國內產官學立新標竿,也為促進國內生醫藥研究及產業發展,及國際學術與法規交流邁出一大步。 左起:中華民國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系友總會會長邱明善、前生技中心副執行長白壽雄、美國審查專家Dr. Yuchinh Yang、中央研究院客座講座胡幼圃、行政院食藥署署長莊聲宏、前TFDA署長葉明功、前全國防醫學院校長查岱龍、台灣醫院協會榮譽理事長楊漢湶、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會副理事長彭瓊芳、中華藥學研究基金會執行長李偉泉。(圖/中華藥學研究基金會提供) 無畏凱米颱風來襲,2024 全球新藥研究與發展趨勢研討會在台北市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本次論壇邀請到多位產官學重量級來賓擔任演講者與主持人,包括中央研究院胡幼圃教授、前國防醫學院校長查岱龍教授、前TFDA署長葉明功博士、前財團法人生技中心副執行長白壽雄教授、台灣醫院協會榮譽理事長楊漢湶教授等來賓。 甫從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轉任,專業領域為新藥開發、抗癌、基因治療等的行政院食藥署署長莊聲宏,開場致詞表示:「首先恭喜中華藥學基金會成立五十周年,藉由本次研討會的機會,食藥署以政府看待新藥開發的立場,絕對是抱持全力支持的態度,如特別成立早收清單小組,輔導產業界在向政府提出相關申請的過程可以減少更多行政程序方面的困擾。因為生技新藥在台灣無論是經濟面或國安上,都是重要的一環,擁有非常大的機會及潛力,成為台灣未來的第二座護國神山,保障全民的健康。」 中華藥學基金會執行長李偉泉指出:「基金會今年正逢創會五十週年,此刻舉辦這場醫藥產官學界極高規格的論壇,意義重大。透過本次活動,希望廣邀產業界共同努力,克服各種挑戰,共同為推動台灣新藥開發與成長盡一點心力。」 台灣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會副理事長彭瓊芳表示:「要推動生技產業,打造出媲美台積電的護國神山,關鍵在於如何把上下游價值鏈串聯起來,今次論壇的舉辦就是一個機會跟契機。」她強調,現況未滿足需求最重要的是失智與癌症新藥研發,另,除化學藥研發外,植物藥是值得發展的重點。 論壇邀請了國內各衛生機關、研究機構、教學醫院、醫學系所、醫藥生技業、投資公司、生技醫藥產業公學協會,以及美國食藥審查專家等百餘位蒞臨會場研討。 彭瓊芳強調:「論壇由具備豐富經驗的國際一流專家與與國內產官學各界,就全球與我國新藥研發的趨勢、風險管理及法規認識等議題深入交流外,透過整合與會人員的力量,連結上下游價值鏈,進而從台灣影響世界,看到台灣的優勢與新藥發展的茁壯成果,成為生醫藥界的年度重量級會議。」主辦單位並在會中特別安排為每位主講者頒贈感謝狀,為本次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Read More

TKB台灣知識庫素養叢書 深獲大馬華教肯定

即時新聞小組報導 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日前率領國立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國立台南大學校長陳惠萍、國立嘉義大學副校長陳瑞祥、國立台東大學副校長胡焯淳、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楊裕貿,及TKB台灣知識庫董事長邱昌其、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秘書長黃淳亮等一行人,於7月14日至7月20日前往馬來西亞,除進行高教聯合招生活動外,並在雪蘭莪州巴生舉辦「適性揚才:素養教育下學校特色發展論壇」,協助當地學校發展素養教學。 本次論壇共有來自當地58所國民型華文中學及獨中校長、教師們共百餘人參與,旨在促進台馬在素養導向教育交流,提升馬來西亞華文獨中與國民型華文中學的教育品質。 台馬教育界人士在雪蘭莪州巴生舉辦「適性揚才:素養教育下學校特色發展論壇」。(主辦單位提供) 在論壇中,台灣向雪蘭莪州的華文獨立中學和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及教師分享了台灣素養導向教育的成果,包括ERIC素養平台和素養出版品。首先,論壇由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秘書長黃淳亮博士分享「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與評量整合模式」,說明教師是學習經驗設計者,要講預期學習成果(intended outcome)透過學習活動(learning activities)和評量(assessment),提供孩子能自主探索過程中建構核心素養能力的機會。 其次,學會副秘書長范欣華博士以「台灣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經驗」主題,介紹台灣學校在新課綱的校訂必(選)修課中,設計出整合知識、技能與運用真實生活情境的連結課程,例如科技領域AI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特色課程外,亦說明課程設計Why-How-What黃金圈在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概念。 最後,由國立台東大學胡焯淳副校長分享高等教育透過USR,攜手當地高(國)中與小學共同建構課程以及師資培力,讓台灣教育從義務教育以至於高等教育一貫化銜接,落實教育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之目標。本次論壇深獲當地校長和教師深獲的共同肯定,認為台灣教育經驗是未來馬來西亞中等教育發展改革所需要學習的課題。 會中,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課督馬惜群指出,「台灣在PISA表現出色,得益於其優良的師資和與時俱進的課程。」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表示,「人才是世界共有的資產,培育有競爭力的下一代,我們教育人員責無旁貸。台灣的科技與經濟成就源於豐沛且優質的人力資源,台灣願意為馬來西亞的孩子提供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TKB台灣知識庫董事長邱昌其致辭。(主辦單位提供) TKB台灣知識庫董事長邱昌其說明,「素養導向教育推動關鍵係原以教師為本位,改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變革,其次才是課程、評量的導入。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TKB台灣知識庫願與馬來西亞華語學校共同攜手為下一代孩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模式。」另外,本次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提供的素養系列叢書深獲華文學校教師好評,希望能取得相關資源作為教學教案使用。

Read More

<開講>掌握二十屆「三中全會」後須精讀文件

張競 中共從7月15日至7月18日於北京召開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本次會議主要議程將包括總書記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向全體中央委員會提出報告,並且針對繼續落實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大陸現代化進程之會議核心主軸,審議相關政治文件。 對於研究中國大陸政治脈動與社會發展之專業社群人士來說,如何能夠掌握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議程運作軌跡與會議議題議事內容,顯然必須從詳讀二十屆「三中全會」相關政治決策與會議文件,以便勾勒出本次「三中全會」進行中共中央決策過程全貌,並理解重要政策核心關鍵內涵,以便掌握中國大陸未來政治發展動向。 基本上,就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來說,將有下列四項政治文件與會議文書值得深入研讀;首先當然就是總書記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預計在會中向中央委員會全體委員與候補委員,所將提出之工作報告。 此份由習近平所宣讀報告,原則上是中央政治局集體決策與集體領導體制下之產物,其所代表並非習近平個人政治意志與企圖,而是統合中央政治局所有成員所分管黨政體系下各個政務面向,回顧檢討既有政策,並前瞻未來政務規劃構想之總結報告;整個報告內容對掌握理解當前與未來近期政策取向至關緊要。 習近平在三中全會所宣讀報告,原則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決策與集體領導體制下之產物,其所代表並非習近平個人政治意志與企圖。(路透,資料照) 其次就是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核心議程所要審議,並且業已透過6月27日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初步審議之《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本次為期4日之「三中全會」議程中,此項文件必須透過全體會議宣讀全案草稿,並經分組討論研究,最後再完成內容修訂與文字修潤後,再藉由全體會議完成審查議決程序。 會後完成決議之文件全稿,將再經中央書記處既定簽呈核定行政程序後,透過新華社新聞通稿發佈全文,然後再依公文文書處理程序,令頒下屬黨政機關,以利其辦理集體學習活動,期能統一思想共同落實決議指導。 再者就要提到搭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草案,將在全會中針對此項文件草案同時提出之說明稿。儘管此份說明稿在「三中全會」中,不須再經過任何審議程序,會後亦不被列入正式政治文件清單;但是由於此項說明稿將會詳細說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草案彙編過程。因此對於掌握理解中共製備政策文件流程而言,其中資訊極度關鍵。 此外由於「三中全會」所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係屬中共黨內決議文件,後續諸多政務事項與結構性體制改革,仍須由國家政務體系付諸實現。因此透過此項說明稿,理解掌握在中共以黨領政政治體制下,黨政機關如何相互應對配合運作,更是解讀中國大陸黨政運作最重要竅門所在,因此該說明稿不但會在會後對外公佈,甚至有時還能找到其外文譯稿,從此就可理解其參考價值相當之高。 當然二十屆「三中全會」核心議程既然是專注於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草案,自然就必須理解中國大陸深化改革整個發展脈絡,儘管深化改革可遠溯至十一屆「三中全會」所決議之改革開放政策,但在習近平主政時期內之深化改革全貌,還是要依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來進行比對,如此才能充分解讀整個深化改革在習近平主政時期之發展脈絡與關鍵重點。 二十屆「三中全會」會後必然會透過新華社,以新聞通稿規格發佈會議公報;會議公報是中國大陸黨政體制下所有正式政治集會必備之會議文件,更是撰述黨政歷史記錄必須援引之正式文件。儘管有許多專業社群人士將此等黨政會議公報,貶抑為流水帳風格之記錄文件,但所有認真嚴肅研究中國大陸政經情勢之學者專家,無不強調中國大陸黨政集會會議公報是研究作業必讀文件。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原刊登於《中共研究雜誌社》https://iccs.org.tw/NewsContent/210)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開講>正確定位 掌握脈動—解讀中共二十屆三中

張競 中國共產黨將於15日至18日於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基於中國大陸所堅持「以黨領政」政治體制,因此中國共產黨各項政治集會,自然就會成為全球各方觀察中國大陸政治脈動與社會發展關鍵節點。 中國共產黨將於15日至18日於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工作報告。(路透,資料照) 假若對比歷年來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共產黨政治集會程度,顯然依據媒體報導、學者評論與專家分析之力度與密度來看,北京政局發展確實是逐漸成為全球關注不容忽視之焦點。誠然中國大陸國力崛起是最基本因素,但在近年來北京對於國際事務不再是消極應對,而是轉趨立場堅定積極表態,甚至在處理切身利益時,更會密切主導有所作為;因此更讓其他國家更加重視中國共產黨各項關鍵政治集會。 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正式召開之前,就已經成為多個媒體報導評論,並且推估此項政治集會所研議政策方針,將會對國際社會與特定區域或是國家,產生何種衝擊與影響?甚至還有繼續延伸此等臆測,提出如何因應北京政策之應對方案建議。 不過由於國際社會知識界對於中國大陸黨政體制與政治文化,普遍缺乏具體認識,因此針對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所發表之相關媒體報導評論與智庫研析報告,經常是在投射本身主觀期待與渴望,而非依據客觀證據按步就班提出合理研判。 正因如此,國際社會普遍認定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勢必將會分析當前經濟形勢,處理各項發展問題與困境;甚至無視新華社新聞通稿所強調,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還是堅持會議重點將是經濟,而非置重點於深化改革議題。 誠然深化改革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兩者涵蓋範圍與針對重點,其實落差甚大並不相同。特別是中國大陸黨政決策機制與政治運作上受政治文化所左右之潛規則來說,中央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最高權力機構,其所作決策必然影響經濟發展,特別是體制性改革方案,更對經濟發展會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但將其集會議事格局窄化成專門處理經濟問題,此乃見樹不見林之誤解與偏見。 筆者已經多次公開呼籲,本次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會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改革、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決定》草案,而此項政治文件則是應對十八大三中全會所決議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發展與政策變化有其脈絡可循,不去理解整個前世今生發展變化歷史軌跡,自然就難以提出合理推論。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此次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改革、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決定》草案,最後是否將會影響對台戰略方針與外交政策?基本上從以往涉及深化改革政策作為,多半是指向內部體制來看,著墨應當相當有限。所以狹義來說,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應當不致於讓北京處理兩岸關係與對外政策,產生讓人訝異變化與調整。 但就廣義來說,中國大陸與國際社會密切接軌,兩岸互動儘管受到台北主政者強力約制,但雙方民間與商貿密切往來勢頭很難輕易扭轉。因此大陸各項體制改革是否將影響全球並衝擊台灣社會,仍然值得戒慎恐懼密切關注,絕對不能光從表面涉台文字不多或是甚少論及國際規範,就認為中國大陸內部體制改革,其將不會具備重大影響之外部效應。 台灣各界專業社群若要精準解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首先必須擺脫成見正確定位,方能無誤掌握北京政壇政治脈動。兩岸互動往來如此相依,政局判斷與政策解析仍是公私部門不可迴避之重要功課! 歡迎批評指教!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0412)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甲午風雲研討會 抗日家族鮮活還原血淚史實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不只是史蹟回顧,更要讓全球華人都深刻記下,台灣自1895年至1945年間,這段抗日斑斑血淚的人與事! 6/28上午,由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與中華戰略學會在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攜手主辦了一場極具深遠史實意義的「甲午風雲—台灣抗日50年紀事2」研討會,會中述及多位抗日英雄,為捍衛台灣主權及無畏外敵壓迫奮起抵抗、犧牲奉獻,主辦單位強調,以史鑑今,國人更要珍惜現在的民主自由。 「甲午風雲-台灣抗日50年研討會」近二百位貴賓雲集,迴響熱烈。(主辦單位提供) 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李本京致詞表示,抗日是大家的事情,與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共同舉辦此次研討會,是最光榮、最有意義的,目的是為了連接大家的記憶,了解當時台灣人民如何抗日的英勇史實。 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李本京表示,共同主辦此次研討會非常榮耀。(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榮譽理事長丘秀芷指出,台灣抗日50年,從1895年乙未割台至1945年台灣光復,先民抗日無私無我;但近30餘年來台灣政黨更迭,甚至有些領導人開始竄改歷史、歌頌日據統治;2006年該協進會為還原歷史真相,逐步編寫著作,期許新一代接下星火,薪火相傳。 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榮譽理事長丘秀芷致詞期許,新一代要接下星火,薪火相傳。(主辦單位提供) 丘家後裔代表丘昌其進一步說明,對於丘逢甲號召全台士紳如霧峰林朝棟家族、屏東六堆蕭光明家族等,與學生姜少祖、邱國霖、胡嘉猷、吳湯興、徐驤等組義軍捍衛台灣抗日,堪稱有史以來為守護台灣流血犧牲最大的戰役,繼而影響在日本殖民的50年中如瑞芳李建興、苗栗的羅福星、噍吧哖事件、二林事件、太魯閣事件、霧社事件等繼績抗日。丘昌其強調,歷史可以原諒,不能忘記,更不能被扭曲,冀望國人莫忘先賢先烈的護台精神,也感恩祖國八年艱辛抗戰取得勝利,翻轉台灣再回到祖國的懷抱。 丘昌其說,莫忘先賢護台精神,感恩祖國八年抗戰勝利光復台灣。(主辦單位提供) 退役上將季麟連在會場展示抗戰勝利的日本降書,引起全場熱烈掌聲。在各家族講述之前,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引言指出,鑑古知今,當時丘逢甲創辦學校,帶領義勇軍抗日,各地志士紛紛揭竿起義、拋頭顱、灑熱血、捐財產,浩然之氣,令人感佩。如今年輕人因意識形態而混淆視聽,歷史教訓應謹記。 季麟連上將(左)在會場展示日本降書,贏得全場熱烈掌聲。(主辦單位提供) 吳清基強調,歷史教訓應謹記,「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主辦單位提供) 此次研討會先後由台北瑞芳李正倫、新竹北埔姜文滉、苗栗羅秋昭三位抗日家族代表,分別陳述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割讓台灣,各姓先輩如何勇敢地抵抗外來統治的事蹟,藉由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段段史料文件,鮮活的還原歷史洪流下的血淚故事,了解每一位抗日英雄,為捍衛台灣主權貢獻自己的力量,及無畏強權壓迫的精神。 台灣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曾被外媒列為最容易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區,霧峰林家代表林光輝在總結時指出,藉由本次研討會的分享讓我們銘記歷史的教訓,緬懷先人的情操,這些珍貴的紀錄不應該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被逐漸淡忘。以史鑑今,更能明白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的民主自由,開創嶄新不同的未來。

Read More

議題式閱讀寫作課程成果顯著 學生獲佳績

台灣師大榮譽教授吳清基博士(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知識庫創辦人邱長其博士與得獎學生、家長合照。(主辦單位提供)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雙北國小語文輔導團師資們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素養,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8樓,舉辦由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出版的「議題式閱讀寫作」課程成果發表會。本次參與課程學生更在「誠實」主題作文的競賽中表現傑出,雙北共21件成為學會入選作品,其中一件更榮獲全國名次。 本課程由台灣知識庫千碩創新教育事業群推動至社會教育(補習)機構。參與課程補習機構在學生閱讀與寫作素養的培養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增強學習效果。尤其課程設計強調閱讀策略與寫作表達,這已成為素養表現的重要關鍵,從國中會考、高中學測等均可發現,這些能力是孩子進入理想學校的關鍵。 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博士在會中表示,掌握閱讀策略是AI時代成功的基石,並在演講中說明母語、外語和程式語言對未來職場競爭力至關重要。台灣知識庫邱昌其博士也指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應共同合作,打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他強調,學校教育只能帶領孩子進入素養的殿堂,但素養表現良窳是建立在更多時間的淬鍊和多方面的努力。 此次榮獲全國殊榮的新北市興福國小周同學表示,「議題式閱讀寫作課不是作文課,更是教會我深刻理解和應用閱讀理解策略。」受獎學生的家長認為,「議題式閱讀寫作」提升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加深了孩子對閱讀的理解與熱愛。 六都多家社教補習機構推動議題式閱讀寫作教育,並在今年暑假合辦以閱讀寫作作為核心的營隊,例如AI溝通師、小小網紅營隊等。深耕寫作的多元形式(作文、日記、報告、腳本),以及寫作背後的閱讀架構和思考能力,如分析能力、提出觀點、論證觀點和情感的表達,為孩子在奠基學習歷程檔案的陳述更具競爭力。

Read More

屢獲空間設計國際大獎 宏畝建構舒適宜居空間

2024年宏畝新作品一口氣榮獲美國泰坦金獎、美國繆思銀獎、法國設計獎等國際大獎。(圖/宏畝公司提供)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自2021年以來,宏畝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已陸續拿下包含法國NDA創新大獎(NOVUM DESIGN AWARD)銀獎、美國紐約設計大獎(NEW YORK DESIGN AWARDS)銀獎,以及美國繆思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金獎,今年(2024)再以新作品榮獲美國泰坦(Titan Award)金獎、美國繆思銀獎、法國設計獎(French Design Awards)銀獎等國際設計獎項。創辦人潘怡瑄總監強調:「宏畝的寓意就是『Home』,Logo是承載家人的椅子形象;我們的目標就是運用設計專業,為客戶的居家住宅發揮出最大的空間效益。」 先前獲得繆思設計金獎的案例,原為大約20多坪、三房兩廳的傳統格局,因為客戶要求深木紋色的牆面,在幾經評估後,選擇了相比傳統實木貼皮,更實惠且快速的壁布材料,塑造自然典雅的感受,但為了搭配客戶要求的淺米色的地板,於是運用了銀色線板化解了頭重腳輕的疑慮,讓整體營造出低調奢華的環境氛圍。同時,考量到居家生活的需求,以及客戶迫切入住的時間壓力,前後僅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件抱回國際金獎的大作。 多項服務優勢,量身訂做客戶的家 以居家設計服務為主要服務項目的宏畝室內裝修工程,從公司成立以來,潘怡瑄總監逐步建立了三大服務優勢,包括:凡事親力親為、充分掌握客戶空間需求,以及建構囊括現在與未來的居住舒適感。她談到:「因此無論是承接案件、服務客戶,我始終堅持重質不重量,只專注服務體驗與服務品質。」從洽談、設計、監工到驗收,無一不是全程參與,她苦笑說,「常常為了施工品質的要求,不得不跪在地上逐一檢視細節,雖然辛苦,但只要看到客戶滿意的笑容,一切都是值得。」 此外,透過細心的溝通,潘總監亦能逐步梳理客戶的想法,進而掌握對方真正的需求,「很多客人其實不一定了解自己為什麼要這個東西,但身為設計師則需要進一步思考,對方提出這項需求背後的理由。因此會從生活習慣、家庭成員等條件,以更貼近日常的層面與細節,為客戶規劃出最適合的設計圖。」 舉例來說,飼養貓咪的家庭愈來愈多,宏畝在滿足客戶的居住與收納、生活等空間規劃後,還能再利用人們使用不到的死角、瑣碎空間,規劃符合寵物需求的活動空間,又能兼顧清潔打掃,實現人貓共居的目的。潘總監提到:「類似這種多重功能、特殊需求的居家設計,也包含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針對長輩生活起居,提出符合需求的銀髮住宅,這會是接下來公司服務的重點項目之一。」 「宏畝的理念,就是幫助業主將家裡的空間使用感受放到最大!」潘怡瑄總監分享,如何讓客戶住得舒適、住得開心,輕鬆打理環境,就要從一開始的設計規劃、建材選擇,到居住之後未來延伸性需求進行評估。「設計裝修並非一次做好做滿,仍要為客戶保留空間,等對方入住後,慢慢添加喜愛的風格或需求物品,所以我會特地預留電源、開關等,甚至將來可能出現維修狀況事先做好檢修口,替客戶全面妥善規劃未來。」 長達20年的業界經歷,對潘總監而言,最開心的莫過於在完工之後,可以看到客戶心滿意足的笑臉,這也是支撐她持續耕耘業界的最大動力泉源與成就感。隨著今年又以新作品得獎,談起接下來的發展願景,她說:「公司並不會追求過度成長,仍會秉持穩紮穩打、重質不重量的服務態度,妥善完成每一筆設計案。畢竟唯有讓客戶真正的滿意,才是宏畝最重要的關鍵價值!」

Read More

< 開講>臺灣正在被塑造成下個珍珠港嗎?

張競 金融時報揭露北京認為美國在設計戰略陷阱,誘使中國大陸入侵臺灣;昨晚一位美國朋友對我抱怨,聲稱中南海此種荒誕想法不知道從何而來?我回答這位朋友,美國如此設局早有先例不足為奇,其實早在四年前,我就曾經在北京國觀智庫,以「美國在導演下次珍珠港嗎?—論戰略持久」為題,撰稿分析過此種狀況。 https://grandviewcn.com/shishipinglun/424.html 在該稿中舉處數個史例,說明華盛頓如此設局,誘使假想敵手動手反擊,然後以受害者姿態進行社會動員,早就是有前科在案。如今觀察北京與華盛頓關係發展狀況,看來真是如此。但是吾人要問,當前主政者是不是希望讓臺灣成為下個珍珠港嗎?各位可從昨日賴清德總統主持黃埔百年校慶講話字裡行間,去解讀其言外之意。假若存心要把政治矛盾曲解成國族對立,並且將文化與民族認同污衊成政治效忠,這都是在切割歷史挑動鬥爭與流血。 讓本身淪為誘餌,配合強權戰略佈局,將臺灣端上戰火祭壇作為牲禮,請問這是臺灣鄉親所期待之未來命運嗎?還是臺灣社會所樂意接受之政治願景?將黃埔嚴肅百載慶典,原應頌揚世紀風華,細數先賢貢獻,勉勵後人繼志承烈,但卻變成流彈四射之政治攻訐平臺。原本是個能夠促進全民團結向心之政治舞臺,卻被丑角級政治演員搞成讓人喟嘆之荒謬戲碼。 請容我再引述四年前稿件內容:「人類歷史長河中,強權利用特定偽造假戲惡意設局,作為找機會動用武力口實,確實是不乏先例。回顧中國近代史上最明顯案例,就是蘆溝橋事變前,日本軍閥存心找碴,聲稱在演習時有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索檢查未果,就開始發動攻擊當地駐軍,最後就點燃全面抗日戰爭導火線。 就美國歷史來說,1898年2月15日夜間,成為美西日後開戰主因之美國海軍軍艦緬因號哈瓦那港爆炸事件,到今天還是個導致戰爭之無頭公案。該艦爆炸產生眾多傷亡,引起美國社會譁然;雖然當年並無任何斬釘截鐵證據,但美國國內輿論矛頭依然指向西班牙,聲稱係受其陰謀所害。 儘管當年4月美國對西班牙宣戰時,帳目上所列開戰理由並未明述緬因艦爆炸案,但能夠讓美國民眾接受政府政策,順利完成宣戰所需社會動員,亦讓國會同意向西班牙開戰,其實完全就是靠此意外所致,儘管到今天為止,仍然還是項歷史懸案。 此外誠然在歷史學家論證中,一直存在著珍珠港陰謀論說法,認為當初美國存心透過經濟封鎖與鋼鐵石油禁運,逼著日本必須拼命一搏,並且亦理解到聯合艦隊將進襲珍珠港,而不是歷史表面上所講的那麼單純,完全就是日本希望在珍珠港擊潰美國艦隊,逼迫美國循著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歷史軌跡,與其達成城下之盟接受屈辱結局;整個偷襲珍珠港發展過程,其實是華盛頓戰略家精心安排設計。 但不論如何,東京總是在整體戰略佈局層面上,循著華盛頓所操弄安排之軌跡,逐步走向開啟戰端不歸路,將雙方衝突擺在檯面,最後讓美國能夠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爆發後,找到足夠理由動員美國社會,展開對日全面戰爭。 所以究竟是華盛頓高明到能夠左右著東京決心開戰意念,抑或是東京本身雖有自主意志,但仍在華盛頓佈局下走向全面戰爭,讓美國獲得全面宰制太平洋契機,純然只是歷史巧合呢?恐怕在歷史上還有很大辯論空間。」 最後讓我再重申前文中最重要警語:「此時面對華盛頓不斷透過點名叫陣,北京是否想通美國不無可能在導演下次珍珠港事變戲碼,希望獲得在全球圍堵北京口實,透過布局讓本身扮演受害者,以便獲得展開報復行動之道德制高點。此種說法從表面上看起來顯得離奇,但若是回顧美國處理對外關係歷史經驗,就會發現此種佈局挑釁,其實是隱含以強凌弱盤算,能夠順利師出有名,確實不是憑空想像杞人憂天。」 這位美國朋友被我講到難以應對,最後默然不語結束通話。但吾人要問臺灣鄉親,您是否已經準備好要讓臺灣變成下個珍珠港呢?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中華健行登山會籲尊重山林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理事長黃一元呼籲社會大眾和山友尊重山林。(主辦單位提供)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15日舉行成立55週年慶祝大會,理事長黃一元鑑於近年山林開放衍生事故件數成長、登山遺留垃圾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等問題,呼籲山友尊重山林珍貴資源。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成立於民國58年,成立以來在推行登山健行活動同時,也結合運動健身實施淨山環保與生態保育等公益宣導,以該會既有之資源能充分貢獻社會,造福人群。 監察院去年11月對於行政院宣示的開放山林、向山致敬政策提出六大缺失與建議,包括開放山林政策提出四年多以來事故件數仍呈成長趨勢、尊重原住民族地區應加強溝通、登山團業者良莠不齊、登山人潮遺留之垃圾與排遺日漸增加、越野汽機車駛入山林無法可管、部份業者不當行為破壞山林生態等問題,黃一元理事長表示,站在山友身份,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以理性的態度與行政單位共同解決問題,請外界拭目以待!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55週年慶祝大會受到國際山友重視,包括來自於南韓的亞洲山岳聯盟會長李仁禎、日本山岳協會代表神崎忠男、山岳聯盟副會長裴京美等國際登山界重量級人士都到場祝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