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以上 皮蛇上身 1年內中風風險升131%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發作痛不欲生,醫師提醒,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罹病風險倍增,且可能陷入慢性病加劇、重複感染的惡性循環,嚴重衝擊日常生活。(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據疾管署統計,台灣民眾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機率約為32.2%。其中,年過50歲與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民眾,罹患皮蛇風險平均高出1.5至2倍。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1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帶狀疱疹會誘發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一旦血栓阻塞冠狀動脈或腦血管,恐引發心肌梗塞、中風。 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1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即使過了1年,長期追蹤也發現,12年內發生心血管重大事件的風險提高3成。 同時,台灣約有超過250萬人受到慢性腎臟病(CKD)的影響,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說明,研究指出,腎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比無腎病者高出1.4倍,若合併其他共病則風險疊加,而曾經過腎臟移植的患者,感染風險更高達9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近年有明顯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盛行率持續上升,這些年輕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伴隨免疫力下降,可能提早面臨帶狀疱疹的威脅。 研究顯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蛇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感染帶狀疱疹後,病況往往更複雜,容易因疼痛劇烈、併發症增加或血糖波動大而需住院治療,導致住院率約為非糖尿病者的3倍,平均住院時間也多出約3日,進一步增加醫療負擔。 面對這樣多重風險,「預防」才是最佳防線。 李貽恒建議50歲以上民眾,以及糖尿病、心血管與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優先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研究顯示,配合生活作息調整、壓力管理等綜合防護,施打疫苗可降低超過9成的發病風險,並有效減少疱疹後神經痛。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抹春味薺菜香

■趙春燕 每到春天,我喜歡尋找一抹春味,總去挖薺菜。然而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採挖地點,每每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越是挖不到薺菜,越是惦念它。 這不迎春花剛開,我的心就蠢蠢欲動,總覺滿地薺菜在向我招手。週六匆匆吃過早飯,我就催促愛人啟動車子載我趕往郊外,尋覓薺菜的蹤跡。車子一路疾行,沿途地邊沒見到薺菜,我們一直開到山上一個景區的門口。車停穩,我們從後備箱裡拿出一個大塑膠袋以及兩個小鏟子,準備到附近的空地上大幹一場滿載而歸。 希望有多滿,失望就有多深。周圍長草和不長草的地上,綠色植物很少,而且根本看不見薺菜的蹤影。短暫失望之後,我覺得東方不亮有西方,決定轉戰到別的地方。又換了一個地方,依然是踏破鐵鞋難覓薺菜影。我非常失望,唉,又要空手而歸了。 返途中,車子彷彿知道了我們的心情,速度也慢了很多。後來它索性拋錨在一個岔路口。無奈之下,我和愛人只得下車等待救援。等待的時光總是非常漫長,無聊之下我們沿著河邊的一條小道蹓躂。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舊房基旁。老屋已坍塌,徒留屋基。我素來知道舊基土質的好,就往地上一瞥。殊不知這一瞥,竟給我帶來了驚喜:地上一簇簇的薺菜。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我歡呼著拿出鏟子與袋子,喊愛人一起蹲在地上開挖。 薺菜扎煞著黑褐色齒狀的葉子向我揮手,它們頭頂的白色小花格外招惹人。我彎腰揮鏟,原本以為小小薺菜輕輕鏟一下就可以輕鬆拿捏。實則不然,它們身板雖小,但不易挖取。長在荒郊野外的薺菜缺水少肥的,它們要想生存就要深鑽土裡,根須很深。這樣以來,挖取時就要使點勁了。我挖了一小會就覺得胳膊有點疼,腰也不舒服。看來是久居室內,四體不勤了。好在我們兩個人努力了一番,最終挖取了半袋子薺菜,足夠包一頓餃子了。看著這些我近幾年來挖的最多的薺菜,我的心裡頗有成就感。想想,有時候真是不能著急,只有不急不躁慢下來,才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驚喜,才能收穫你想要的東西。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職業。作為一名老師,剛入職時總是很急躁,考慮到的東西太多。每次都是催促著學生學習,這樣以來他們的逆反心理就很強,常常收穫不到好的結果。我也因此焦慮了很多年。最近這幾年我的心態變了,突然意識到教育教學是個長期的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要會學放慢腳步,靜待花開。所以我不僅限於課上講解知識,課下也會反思,再把所思所悟所得與學生們交流。我不給自己壓力,也不給學生任務,只單純的把自己想說的說給他們,這樣以來反倒收穫了很好的成效。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急挖不到薺菜,心急更不能收穫孩子們的成長。放慢腳步,放平心態,少點功利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才能柳成蔭啊。不說了,回家包薺菜餃子去。 等到薺菜經過水浸、淘洗、切碎之後,它與肉沫沫在各種調料的撮合之下緊密融合在一起。手擀麵皮,細心捏製。一個個元寶形的餃子整齊排列在眼前。沸水下鍋,涼水過三遍,兩盤餃子端上餐桌。夾起一個餃子,蘸上辣椒油汁水,薺菜與肉沫在嘴裡爆漿,一股幸福生活的味道瀰漫在春天裡。就要這樣做,慢下腳步去感受生活的點滴快樂。在春天裡,用勤勞的雙手營造詩意的生活。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日綺夢——《紅樓夢》中的春光掠影

■梅園後人 春天,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季節。在《紅樓夢》裡,曹雪芹以其細膩入微的筆觸,賦予了春天無盡的詩意與哀愁。 春天,是大觀園中最為熱鬧的季節。桃花、杏花、梨花、海棠……競相綻放,將整個園子裝點得如同仙境一般。而在這繁花似錦之中,桃花尤為引人注目。它不僅是大觀園春天的象徵,更是寶黛愛情悲劇的預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寶玉與黛玉初次相遇,便是在這桃花盛開的時節。那日,寶玉因見黛玉「眉尖若蹙」,便送她一個「顰顰」的字型大小,從此,二人的命運便緊緊相連。春日裡,他們一同賞花、吟詩、嬉戲,桃花見證了他們的歡笑與淚水,也預示了他們情感的波折與坎坷。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的〈葬花吟〉,是對春天易逝的哀悼,更是對自己命運的悲歎。在那桃花紛飛的日子裡,她葬花、吟詩,將自己比作那即將凋零的春花,預示著青春與美麗的短暫與無常。 春天,是大觀園詩人們靈感迸發的季節。寶玉、黛玉、寶釵、探春等人,常聚在一起賞花作詩,享受著春風拂面的愜意與詩意。 「海棠社」的成立,便是春日裡的一次雅集。寶玉提議以海棠為題,眾人各展才情,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佳作。黛玉的〈詠白海棠〉清新脫俗,寶釵的則穩重典雅,展現了她們不同的性格與才情。而寶玉的〈海棠詩〉,雖不及姐妹們工整,卻充滿了真摯的情感與對生活的熱愛。 除了海棠社,大觀園中還常有即興賦詩的場景。春日裡,寶玉與姐妹們一同放風箏,看著風箏在藍天白雲間翱翔,他即興賦詩一首,表達了對自由與美好的嚮往。而黛玉則常常獨自一人在花下吟詩,將內心的情感寄託於文字之中,讓春風將她的思緒吹向遠方。 春天,是大觀園中溫情與哀愁交織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既有寶玉與黛玉之間純真無瑕的愛情,也有賈府上下對春天的熱愛與珍惜。 春日裡,賈母常帶著眾孫女們在園中游玩,賞花、品茶、聽戲,享受著天倫之樂。寶玉與黛玉也常在這樣的日子裡,偷偷溜出房門,到園中的桃花林裡散步,享受著屬於他們的二人世界。那些日子裡,他們的愛情如同春日裡的桃花一般絢爛而短暫,讓人既羡慕又惋惜。 然而,春天的美好總是短暫的。隨著賈府的衰敗,大觀園中的春日景象也逐漸黯淡。寶玉與黛玉的愛情,也如同那即將凋零的春花一般,面臨著無法逃避的悲劇。在那個風雨交加的春日夜晚,黛玉含恨而終,寶玉則心如死灰,整個大觀園彷彿一夜之間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紅樓夢》中的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與哀愁的季節。它不僅是一個季節的象徵,更是一種生命哲學的體現。《紅樓夢》中的春天,見證了寶黛愛情的悲歡離合,也映照出賈府上下的興衰榮辱。在這個季節裡,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絢爛與短暫,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大觀園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這種生命哲學。而那些關於春天的描寫,則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世界,讓我們在品味與感悟中,領略到了《紅樓夢》的獨特魅力。 如今,當我們再次翻開這部巨著,那些關於春天的描寫依然鮮活如初。它們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春天的氣息與韻味,更讓我們在品味與感悟中,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與價值。

Read More

〈中華副刊〉春柳

■蘇閱涵 記得初讀俞平伯先生的〈春〉,便為那篇章裡描寫的春柳所打動。那般婀娜多姿的柳條,裹挾著春天的氣息,在文字間舒展開來,彷彿能聞到沾著露水的清香。今日漫步河畔,看著迎風輕擺的柳枝,不由得也生出幾分寫意的心緒來。 春柳總是最早醒來的。料峭的春寒裡,當梅花尚未綻放,楊樹的嫩芽還在猶豫,柳樹已經悄然吐出了細細的新綠。起初是一抹淡得幾不可見的黃綠色,像是畫家輕輕涮過的一筆,又像是晨曦中未散盡的霧氣。漸漸地,這抹色彩愈發濃郁起來,柔嫩的枝條舒展開來,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如同少女散開的長髮,又似綠色的瀑布懸垂而下。 樹的姿態總是那樣柔美。它不像松柏般挺拔剛勁,也不似梧桐那般端莊肅穆,而是帶著一份與生俱來的靈動與柔韌。春風拂過,柳枝便輕輕擺動,像是在和風兒共舞。陽光透過枝條灑下來,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影,斑駁流動,宛如一首無聲的詩。每一根柳條都是那樣纖細,卻又韌性十足,任憑春風如何肆意,也不曾折斷一枝。 最令人喜愛的是那一串串柳絮。春深時節,柳絮紛飛,如同雪花般輕盈,又似棉絮般柔軟。它們乘著風兒,在空中輕輕飄蕩,有的落在青草上,有的飄在水面,有的則隨風遠去,不知要去向何方。這飄飄灑灑的柳絮,妝點了整個春天,給春日增添了一份詩意與浪漫。童年時,常常伸手去接飄落的柳絮,那輕盈的觸感,至今仍印在記憶深處。 春柳不僅美在形態,更美在氣韻。它像一位優雅的舞者,以最柔美的姿態詮釋著春天的韻律。清晨,露珠懸在柳條上,晶瑩剔透,隨著晨風輕輕搖晃;午後,陽光穿過柳條,在地上織就一片綠色的光網;傍晚,夕陽的餘暉染紅了柳梢,為這婀娜的身姿又添了一層柔美的色彩。 春雨來時,柳樹更顯嫵媚。細雨打在柳條上,水珠順著枝條滑落,像是翡翠串成的珠簾。雨後的柳樹愈發青翠,在濕潤的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時候站在柳樹下,能聽到雨滴滑落的聲音,細碎而清脆,彷彿是大自然最動人的樂章。 柳樹的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寒冬過後,它總是最早甦醒;酷暑來臨,它依然保持著盎然的生機;即便是折斷了枝條,也能很快發出新芽。這種生命的韌性,常常讓我想起那句「柳營斜部伍,抽條幾度青」的詩句。在它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自然的美,更有生命的頑強與希望。 最難得的是春柳的氣質。它不像牡丹那般富貴,不似菊花那般高潔,而是帶著一份平和而溫柔的氣息。它不爭春,卻總是春天最早的使者;它不炫耀,卻用最柔美的姿態裝點著春天的景色。這種氣質,正如俞平伯先生筆下所描繪的那般,既有水鄉的溫婉,又有文人墨客的雅致。 在我看來,春柳就像是大自然的詩人,用最優美的姿態訴說著關於春天的故事。它溫柔卻不軟弱,柔美而不媚俗,以其獨特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每當春天來臨,看著那一株株抽出新綠的柳樹,我的心中總會湧起一股暖意,彷彿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永恆。 如今,站在這春光中看柳,更能體會到前人筆下「楊柳依依」的意境。那輕柔的柳條,不正是春天最好的注腳嗎?它們搖曳生姿,低垂如織,將整個春天裝扮得婀娜多姿。而我,也願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細細品味這春天裡最美的風景。

Read More

美籍男捐18萬美元 造福成人聽損者

美籍Ben D. Harvey(左)捐贈18萬美元造福台灣成人聽損者。(國泰醫院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灣約有13萬人患有聽力障礙,其中重度以上者約5萬人,多數為成年人,由於成人植入人工電子耳,要價不菲是沉重負擔,國泰醫院17日披露,一段良好的醫病關係,促使美籍人士捐贈18萬美元,可望嘉惠10位成人聽損者有機會重新聽見聲音、重拾生活的尊嚴與希望。 國泰醫院表示,據2024年統計,台灣約有13萬人患有聽力障礙,其中重度以上者約5萬人,多數為成年人,由於成人植入人工電子耳,要價不菲,對多數家庭而言是沉重負擔。 國泰醫院副院長王拔群披露,居住台灣的美籍捐贈者Ben D. Harvey先生,為表達他對台灣生活的感激之情,及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長年來對他本人及社會大眾提供的專業醫療服務,特別捐贈18萬美元,用以支持成人人工電子耳植入計畫,名為樂聆專案,可望嘉惠約10位成人聽損者。 Harvey先生表示,他感念台灣社會的溫暖與關懷,特別是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團隊所展現出的高度專業與醫療服務,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回饋台灣社會,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國泰醫院簡志誠院長表示,衷心感謝Harvey先生對台灣的深厚情誼,與對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療服務的肯定。

Read More

女性心臟衰竭死亡率 高男性1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在台灣,平均每23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女性心臟衰竭死亡率更高男性1成,「疲憊、失眠、吃不下」竟可能是警訊。 「只是最近比較累、吃不下、睡不好」,這些可能是心臟在求救。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藝耀指出,女性心臟衰竭容易以疲憊、失眠、活動力下降、腹脹、腸胃不適等,看似「日常的疲勞感」的症狀出現,而這也使女性患者比男性更難被正確診斷,直到病情惡化時,才驚覺危機已逼近。 對此,亞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芫宏也說明,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停經後,女性可能因停經後雌激素減少或妊娠相關疾病,如:產後心肌症、妊娠糖尿病等,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導致其罹病風險大幅上升。 除了診斷與症狀的差異外,女性患者也可能因缺乏體力或因罹患心衰對心理造成的影響,承受更多的身體及社會的限制,導致他們延誤就醫。臨床研究也顯示,心臟衰竭女性患者在確診後的5年內死亡率高於男性達11%,反映出誤診與診斷延遲的嚴重後果。 面對心臟衰竭的威脅,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日新提出「黃金3原則」,盼藉此幫助高風險族群對自身狀況有所警覺: 原則1、1年有2次或2次以上因心臟衰竭而住院。 原則2、口服利尿劑6個月內增加一半以上的劑量。 原則3、對藥物的耐受性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服藥後仍有症狀出現。 若3項條件皆符合,則應該考慮心臟進階治療。 黃日新指出,常見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以心臟移植與左心室輔助器為主,雖然臨床中女性心臟移植成功率較高,然而,平均每位患者等待心臟時長約500天,且至今仍有350位患者正在等待心臟移植。 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心臟衰竭的治療已有不同選擇,新一代的左心室輔助器體積小,更適合女性使用,研究發現,接受左心室輔助器的男性和女性在生存率、心臟移植發生率、功能狀態或患者報告的生活品質方面並沒有比較低。目前統計至2024年,已有71例患者使用左心室輔助器來延續生命。

Read More

婦骨頭壞死 髖關節骨盆重建 恢復逐步行走

寶建醫院院長李炫昇成功完成徐小姐的髖關節骨盆重建手術。(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市寶建醫院日前為一名40歲的女子,成功完成一場耗時且複雜的髖關節骨盆重建手術;該院骨科院長李炫昇形容這是一項「無中生有」的挑戰,必須在幾乎沒有骨頭的情況下進行重建。 李炫昇表示,這名40歲的徐小姐初次到診間時,因疼痛難耐,只能以輪椅代步。她年輕時罹患紅斑性狼瘡,需長期服用類固醇,加上本身先天骨質較差,導致骨頭壞死,因此過去曾接受過人工關節手術治療。 這次檢查發現,她早期植入的人工關節已嚴重磨損,金屬與塑膠碎片長期累積在骨盆腔中,引起嚴重發炎,整個骨盆區域幾乎已無正常的骨骼結構。 李炫昇形容這是一項「無中生有」的挑戰,必須在幾乎沒有骨頭的情況下進行重建;手術持續了數小時,最終成功為徐小姐重建了髖關節,術後徐小姐恢復良好,已能逐步行走。 徐小姐回憶說,她在工作時,突然發現腳開始出現疼痛,行走變得困難。沒想到短短幾天內情況迅速惡化到寸步難行,只能辭去工作,也無法再為家人準備三餐,全家生活頓時陷入混亂,感謝寶建醫療團隊與病房護理人員的專業照護,讓她能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Read More

台灣心義工團進駐七股修屋

台灣心義工團的義工具有各項專業技能,光是覆蓋帆布就不容易。(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眼看著薇帕颱風追隨在後,社團法人台灣心義工團十六日起進駐重災區七股,協助受災戶屋頂覆蓋帆布,義工團監事楊海西表示,協助受災戶的計畫會持續到二十日下午。 楊海西指出,台灣心義工團的義工來自全台各地,具有水電、房屋修繕等專業背景,因應這次風災關懷受災戶的活動,這兩天約十二至十六位義工到災區幫忙,週六、日將有六十多位志工,初步將會做到二十日下午。 「出來就是要做事」,楊海西說,看到這麼多房屋受損,心情真的很難過,只能盡量幫忙,主要是協助災民覆蓋帆布,暫時可以擋風、遮雨,由於每戶的受損程度不一,所以需要時間也不一定,嚴重需花費四小時。 具有專業修繕經驗的楊海西表示,最近傳出有人修繕屋頂不慎摔傷,其實覆蓋帆布不是易事,志工都相當小心,尤其受損房屋皆為多年老屋,屋頂房梁結構相當脆弱,修繕時也會視大家的專業能力,不會強迫志工爬上屋頂。 義工團在立委郭國文媒介,來到重災區七股協助災民,不僅提供專業修繕服務,還會募集物資、乾糧送往災區,解決災民所需。 將軍小吃「秀里蚵嗲」宴請台電人員吃蚵嗲等美食。(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將軍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將軍區,包括在地企業大豐棉廠董事長徐忠祿、高雄承翔鴿舍董事長薛承翔攜手製作二千五百顆枕頭,送給受災戶;青鯤鯓秀里蚵嗲則是宴請台電人員用餐,感謝其辛勞。 徐忠祿表示,颱風過後沿海滿目瘡痍,十四日復工後,就加緊腳步製作枕頭,選用柔軟親膚材質,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不僅實用更承載滿滿的溫暖與祝福。徐忠祿與吳敬香、薛承翔與林佩瑤夫婦,十七日將首批三百顆枕頭送往廣山里活動中心,在里長吳泰源與區長許博森陪同下發送,每戶限領兩顆,民眾大排長龍,感謝聲不絕於耳。 將軍區在地企業大豐棉廠董事長徐忠祿(左四)贈送枕頭給受災民眾,由將軍區長許博森(左三)陪同發送。(記者盧萍珊攝) 台電永康配電中心十七日投入十七位人員,在將軍區青鯤鯓進行電力修復,中午前往「秀里蚵嗲」用餐,老闆娘周嘉卿與丈夫黃清平見到身穿制服的台電人員,深感敬佩與不捨,主動免費招待招牌蚵仔麵線、酥脆蚵嗲、海鮮與冰涼紅茶,讓大家補充體力,也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台電班長郭展有說,頂著烈日、冒著風雨搶修,是責任也是使命。沒想到遇到在地小吃熱情款待,真的打從心底感謝。

Read More

加速校園復原 南都汽車捐百萬

南都汽車總經理陳宗豪(中)代表該公司捐款一百萬元作為災後校園復原經費。(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協助南市校園加速復原工作,南都汽車慷慨捐贈一百萬元,作為學校受丹娜絲颱風災損後的修復經費。教育局長鄭新輝十七日代表市長黃偉哲頒贈感謝狀,感謝南都汽車拋磚引玉的善舉。 市長黃偉哲感謝南都汽車提供即時且實質的挹注,對災後重建大有助益;目前災後受影響學校已全面復電,後續將加速搶修進度。 教育局局長鄭新輝指出,這筆善款將專款專用,全數作為校園搶修、環境清理與設施設備修繕費用,協助學校儘速恢復正常教學與活動空間。此次風災以樹木倒塌最為嚴重,截至十六日全市已有一百七十一校完成樹幹裁切,八十八校完成清運,其餘學校也預定七月底前全數完成。此外,教育局已授權各校依實際狀況滾動式調整暑假團隊訓練、學習扶助、社團活動及課後收托服務等開課期程,確保學生暑期學習不中斷。 南都汽車總經理陳宗豪表示,教育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得知學校因颱風受損,深感責無旁貸,盼藉由此次捐款協助學校度過難關,重建優質的教學環境。南都汽車長期投入在地公益與教育支持,未來也將持續關注校園需求,與市府共同為學子打造安全、安心的學習場域。

Read More

七股龍山里危屋難修 尋求幫助

七股龍山里這棟風災受損的民宅明顯傾斜,有安全疑慮。(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七股區龍山里在丹娜絲颱風受創嚴重,里內的老房子被強風吹毀屋頂不勝其數,其中有棟三樓鐵皮加蓋的民宅,鐵皮被吹走卡在與鄰居相隔的牆壁隙縫,另一邊裸露的混凝土牆壁龜裂,房子已明顯傾斜,隨時有塌陷可能。龍山里長王文財表示,屋主是一對弱勢母子,找了多個團體現勘皆無法處理,希望有善心人士幫忙,讓母子有個安全的家。 王文財指出,龍山里因有外海防水閘門阻隔,免於海水倒灌之苦,但丹娜絲在沿海吹起十四、十五級強風,里內的老舊防子不敵強風,多數的屋頂都被吹毀,受災十分嚴重。 七股區龍山里有棟丹娜絲風災受損的民宅,不僅鐵皮卡在與鄰居的隙縫,整棟房屋傾斜有倒塌之虞,修復不易。(記者盧萍珊攝) 里內有棟三樓鐵皮加蓋的民宅,屋主是一對弱勢母子,兩人須靠洗腎維生,兒子目前還住院開刀,丹娜絲颱風將三樓鐵皮加蓋吹走,卡在與鄰居相隔的縫隙,讓鄰居也害怕,另一邊的混凝土牆壁龜裂,加上鹽化腐蝕,隨時有倒塌之虞,傾斜的房屋也令附近民眾擔心受怕。 王文財說,因為屋主是弱勢民眾,尋求多個相關團體現勘,是否能協助修繕?大家都覺得修繕不是件容易的事,遲遲沒有下文。眼看著颱風接連而來,為了里內民眾的安全,王文財希望專業的技術團體可以提供協助,讓母子有個遮風避雨的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