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喊團結 蔣萬安籲槍口不對內

城鎮韌性演習十七日下午登場,總統賴清德(右)與台北市長蔣萬安(左)視導戰時急救站及災民收容救濟站開設演練,兩人握手致意。(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北台灣二0二五年城鎮韌性演習十七日下午舉行,總統賴清德、台北市長蔣萬安共同視導。蔣萬安致詞時強調,「我們都是一家人,槍口絕對不對內」,呼籲朝野團結、以民為念;賴清德則神情嚴肅,隨後也高分貝提到,團結非口號,而是要有共同信念與具體行動,所謂共同信念就是「反共、反併吞」。 蔣萬安指出,台灣正面臨地緣政治與軍事風險,中央與地方必須協力防災備戰。他強調,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全民不分顏色、同島一命,應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真正的團結來自於一致對外,蒼生為念,理性務實的決策者絕不會讓台灣變成熱點、讓戰災變成現實」。 蔣萬安並呼籲,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反情報、諜報與資訊安全防護,打造具集體信任意志的城市韌性,「真正的韌性,不只是制度與裝備,更是人民能信任彼此、同心協力」。 賴清德隨後在致詞中意有指地回應表示,面對地緣風險與災害威脅,團結非口號,而是要有共同信念與具體行動。所謂共同信念就是「反共、反併吞」,「讓中華民國派反共、讓台派守護台灣,反共護台成為守護台灣必要、真實具體行動」。

Read More

10000元飛了?普發現金 政院哭窮

行政院長卓榮泰十七日召開記者會強調,歲計賸餘不足,若普發現金一萬元,需舉債一千零一十四億元,「是不是該舉債來普發現金,我們現在陷入這樣一個思考」。(翻攝自行政院網站)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明定普發現金一萬元。行政院長卓榮泰十七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普發現金違反《憲法》與《預算法》相關規定,且歲計賸餘不足,若普發現金需舉債一千零一十四億元。 卓榮泰指出,二0二一至二0二四年課稅收入實徵數超出預算數達一兆八千多億元;其中,二千八百多億元撥給地方政府,近二千億元依法撥入金融監督管理基金、健康福利捐撥入給基金、依房地合一稅撥入基金等三項特種基金。 卓榮泰指出,中央政府可支應的一兆三千九百多億元中,應優先用於還債及減少當年舉債,四年間共增加債務還本一千八百多億元、減少融資調度七千多億元;扣除新式戰機特別預算一百五十億元、疫後特別預算三千七百多億元等新增支出,再加計非稅課收入、歲出差異數約三千三百億元後,累計目前尚可運用餘額約四千四百三十六億元。 卓榮泰指出,立法院刪除撥補台電一千億元,卻增加普發現金一萬元,特別預算規模達五千四百五十億元,屆時將舉債一千零一十四億元,「我正在考慮,這在道德上過不過得去?國家財政應不應該這麼做,是不是該舉債來普發現金?」 他並以去年七月《禁伐補償條例》為例指出,依法增加政府支出時應徵詢行政院意見並找出財源,但在野黨控制的立法院從未履行合法合憲途徑。 立法院擬延會至八月三十一日,卓榮泰公開呼籲立法院排定議程,讓行政院前往說明國家財政實際狀況,盼與立委共同討論「什麼叫做合法合憲」的審查預算;若立院不能用合法合憲的精神審查預算,國家財政紀律將蕩然無存。

Read More

藍委:卓向民意宣戰

立委柯志恩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談及普發現金批評在野黨「法盲」,但真正法盲、心也盲的恐怕正是他自己。(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王誌成、吳文欽、陳柏翰∕綜合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指普發現金將讓政府舉債千億元。國民黨立委回嗆,卓榮泰不覆議卻開記者會,不但違反憲政體制,強硬蠻幹更是公然與多數民意宣戰。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則指出,卓榮泰連權力分立都搞不清楚,現在還想要染指立法院的議程。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在野提案三讀通過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政策,行政院若有意見,可移請立法院覆議;但卓榮泰卻開記者會直接否決,不惜違反憲政體制,根本是為了保護賴清德。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批評,一一0至一一三年課稅超收一點八兆元,拿其中二千三百五十億元給全民,不論是應急、刺激消費或活絡經濟,皆有正當性與政策效益,如此作法何錯之有?又有何不道德之處? 柯志恩指出,卓榮泰此種說法好像「有人欠我錢,現在他手上有錢要他還,他說手上的錢已規劃好怎麼用,如果還了他就還要再借錢,罵我不道德,希望我能聽他的」。 柯志恩說,普發現金並非財政做不到,而是執政黨不作為;卓榮泰真正的「內心交戰」是政治利益,而不是舉債與否。希望卓榮泰放下成見與算計,想想那筆一萬元對多數庶民而言是多麼實際、珍貴的一筆收入。 黃國昌表示,對於人民如何使用普發現金,卓榮泰與其整天指手劃腳,或是連權力分立都搞不清楚;現在還想要染指立法院的議程,真正該做的是加速颱風豪雨後的災後重建、協助災民家園清理,而不是整天躲在冷氣房裡「講幹話」。

Read More

2025台灣文學創作獎 9人獲獎

和順國中暑輔帶學生參觀博物館。(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二0二五台灣文學創作獎得主公布,共有九位具身後文學實力得主獲獎。台灣文學館表示,今年徵件數量創歷年新高,共有一八0件作品參賽,展現台灣文學創作動能蓬勃及多元精彩的母語書寫動能。 獎項包括劇本創作獎、台語文學創作獎、客語文學創作獎及原住民華語文學創作獎。評審團指出,愈來愈多創作者選擇劇本為表述形式,以更具批判性對話來回應台灣的歷史創傷,首獎由陳巧蓉《千年之癢》奪得,以寄生於人類肌膚隱密處的「疥蟲家族」為主敘者,以故事接力,揭開土地記憶,語言型態甚至跨及古文、粵、英、韓、印尼語與馬來文。 台語文學創作獎是所有獎項中競爭最激烈一項。評審說,台語書寫主題漸趨多元,過去的禁忌,如今成為核心議題。小說獎由陳龍廷拔得頭籌,文章除展現作者厚實的台語文基礎,也運用多變文體和簡潔手法。散文首獎〈啞口新娘家己嫁〉,作者吳品瑜細膩寫出受傳統父權觀念傷害的女性 ;台語新詩則有〈「有伊的」歌──紀念瑪麗斯‧孔黛,兼寫予台灣〉,作者李長青對應台灣本身命運。 台文館公布2025台灣文學創作獎得主,展現台灣文學創作動能蓬勃及多元精彩的母語書寫動能。(台文館提供) 客語散文獎由〈籠仔肚个光〉勝出,作者何志明連續三年勝出。新詩首獎由十八歲文學新星蕭宥的〈夜光島──刻入潮聲肚个天光日〉拿下,而客語小說則首獎從缺。 原住民華語文學創作獎小說首獎由魯亮‧諾命的〈蚤〉獲得。散文首獎〈母親結〉得主麗度兒‧瓦歷斯同樣也是去年的散文得獎者。新詩首獎為徐邱宜婕的〈Mali〉。 鼓勵更多人投入母語文學與劇本創作,台文館今年規劃「母語‧返家:說媽媽的話,寫島嶼的事」講座暨母語主題日推廣活動,另將舉辦「部落文學力」及客語、台灣台語寫作工作坊。

Read More

台南拾味設計展 承載文化記憶

南應大商設系以「台南甜」為主軸,創作「粿粿香氛」。(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商品設計系團隊走訪台南府城巷弄,以「台南甜」主軸創作,將台南美食的色香味轉譯為視、觸與嗅覺之燈具、生活小物等多元感官作品,在台南市藍晒圖文創園區室內空間進行「台南拾味」二0二五吃的聯想設計聯展,展期至廿日止,歡迎參觀。 台南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以其多樣且富含情感記憶的在地美食聞名。這些料理不僅滿足味蕾,更蘊藏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家鄉的溫度與生活的細節。 此次展覽以「台南甜」為主軸,南應大商設系十五位學生從台南代表性美食中汲取靈感,結合地方店家的文化故事,嘗試將食物的色香味轉譯為視覺、觸覺與嗅覺等多感官體驗,進一步延伸為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生活物件。 台南拾味設計聯展,從克林台包的八寶肉包,衍生出溫潤蒸氣香薰機、包子造型燈與情感相框,象徵家庭間的溫暖與聚焦;以同記安平豆花為題,轉化為柔軟舒適的沙發凳與枕頭、富含秩序感的收納盒與擴香設計,映照日常生活中的溫柔;還有周氏蝦捲、阿蘭碗粿、福來鱔魚意麵、安平小舖蝦餅等街頭料理,則透過造型、材質與氣味的創意表達,重新詮釋傳統小吃承載的文化與記憶。 參展作品涵蓋燈具、傢俱、收納、香氛、生活小物等多元類型,展現創作者將地方美食文化與設計語彙融合的多樣可能。這不僅是對食物本質的再詮釋,更是一次關於情感、記憶與生活美學的深度對話。期望觀者能在設計物件中,重新體會「味道」如何跨越舌尖?進入我們的生活日常,成為情感傳遞的重要媒介。

Read More

南市兒科館童玩挑戰日 6館集章抽獎

兒童科學館「童玩全能挑戰日」將有吊酒瓶的遊戲。(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兒童科學館將於十九日舉辦「童玩全能挑戰日」年度親子盛會,現場規劃有兩大挑戰區,設有丟沙包、竹筷槍、吊酒瓶等經典遊戲,歡迎親子一同參與,從遊戲中找回童年回憶。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兒童科學館長期致力推動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這次活動透過傳統童玩的創意轉化,不僅能引導孩子訓練手眼協調與觀察力,更能在輕鬆氛圍中激發學習動機。活動開放所有年齡層參與,從小朋友到大朋友都能玩得開心,讓學習自然發生,在遊戲中深化親子交流與文化認同。 童玩全能挑戰日特別規劃兩大遊戲區域,二館三樓設有「丟沙包」、「竹筷槍」等經典遊戲,免費開放參加,完成挑戰即可獲得童趣小禮物;一館四樓則推出「吊酒瓶」關卡,需購票入場,挑戰成功同樣可兌換專屬贈品。 兒童科學館表示,「童玩全能挑戰日」同時也是六館聯合舉辦的暑期系列活動─「時空探險王:六館集章大挑戰」系列主題日,歡迎造訪台南市立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南瀛天文館及兒童科學館等六大場館,集章完成任務即可參加抽獎。

Read More

南市圖推閱讀小達人 挑戰2大任務

市圖首推「小小閱讀達人」活動,邀請小朋友透過閱讀和創作,享受書香樂趣。(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讓閱讀陪伴孩子快樂度暑假!台南市立圖書館首度舉辦「小小閱讀達人」活動,邀請十二歲以下小讀者挑戰「我愛借書閱讀」與「我愛分享閱讀」兩大任務,透過閱讀與創作,享受書香樂趣。 市圖表示,一一三年度0至十一歲小讀者借閱冊數達二八一萬一八一四冊,占全市借閱總量近四分之一,顯示台南推廣閱讀向下扎根已見成效。為進一步深化閱讀風氣,市圖透過舉辦主題書展、親子共讀、說故事與講座等多元活動推動閱讀,今年更以「小小閱讀達人」鼓勵親子共同參與,藉由創作與分享,培養孩子主動思考與表達力,打造家庭閱讀美好時光。 市圖紙本館藏超過四七0萬冊,為提升借閱便利性與推廣效益,持續推動「樂讀書箱」服務,主動配送至校園、社區與兒少據點,並與戶所及學校合作舉辦新生兒閱讀起步走與校園閱讀教育,讓閱讀成為市民生活中的自然習慣。 「我愛借書閱讀」為事先報名制,只要至年底,累計借閱書籍達三六0冊以上即可參與,借閱冊數前十名小讀者,頒發小達人、小專家與小書蟲等獎項,並贈送圖書禮券,嘉勉小朋友持之以恆的閱讀熱情;「我愛分享閱讀」則鼓勵孩子以文字或圖畫創作閱讀心得,將選出數件優秀作品,可獲得市圖專屬「蛙寶文具組」,作品將舉辦展覽,讓孩子的創意與閱讀感動,被更多人看見。歡迎小朋友一起成為小小閱讀達人,報名詳洽官網。

Read More

崑大視傳攜韓舞社跨域展演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韓國流行舞蹈社「INHERIT」年度成果發表,由視覺傳達設計系老師透過「設計師演習」課程指導三年級學生組成設計團隊,與韓舞社展開跨越表演與視覺的跨域合作,從主視覺設計延伸至整體宣傳與現場統籌,打造一場視覺與節奏交織盛會。 主題INHERIT聚焦「傳承」之意,象徵技藝與精神的延續與流動。由崑大視傳系老師鄭中義指導三年級學生陳彥宇、李韋辰、邱永翰組成的設計團隊,透過「設計師演習」課程,巧妙引用經典遊戲指令「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設計主視覺,轉譯為象徵舞步節奏與默契記憶的視覺符號。 設計團隊從韓舞社的練習歷程與團隊精神出發,透過設計思維轉化舞蹈中的動態節奏、集體默契與社群文化,形塑鮮明而具象的視覺語彙。從主視覺構想到社群素材與宣傳影片製作,讓設計成為串連舞者與觀眾間的感知橋樑,引導情感共鳴與觀演互動。 學生陳彥宇分享,團隊從舞者的肢體記憶與練習節奏中尋找靈感,這組指令不只是節拍的符號,更是集體記憶的傳承隱喻。韓舞社長吳孟哲也表示,這次合作讓大家看到新的呈現方式,視覺設計讓團隊的精神更完整傳達,感覺彼此真的在同一個節奏上。 為深化互動性,設計團隊亦為七位韓舞社幹部創作專屬虛擬角色「寵物雞」,除展現成員個人風格外,更兼具趣味與辨識度。

Read More

嘉義市長盃跆拳 永信奪36獎

114年嘉義市長盃全國跆拳道賽,永信國小學童抱回6金、13銀、17銅,共計36個獎項,表現優異。(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永信國小學童課餘勤練跆拳道技術,代表學校參加一一四年嘉義市長盃全國跆拳道錦標賽,抱回六金、十三銀、十七銅共計卅六個獎項。校長吳博明、家長會副會長楊宗洲、顧問與康銳美學牙醫診所執行長洪嘉浚,共同頒獎表揚團隊優異表現。 永信國小對跆拳道有興趣學童除參加學校社團,也利用每週一至五課後及週休假日上下午時段,參加群龍跆拳道館對打、品勢、拳技、足技、擊破、體適能、柔軟度、平衡感等訓練,及品德、武德之修養。由世界跆拳道聯盟九段師聖張紹榮帶領教練李旺璋指導。 學童們在賽前均密集訓練,甚至犧牲假日休息玩樂時間繼續加強,過程中部分學童遇到挫折,但在教練和家長支持、鼓勵下,最後選擇不放棄且繼續挑戰訓練。 此次代表學校參加嘉義市長盃全國跆拳道比賽學生,包括沈岫妍、許庭瑄、林家安、張正揚、簡帷晴、陳沅鋒、廖軒禾、曾梓豪、任宥建、杜楷荃、林梓軒、林咨見、鄭名軒等共計十三人。 此次比賽多位學生是第一次參加,教練勉勵學生們盡自己所能,志在參加不在得獎。比賽中個個展現所學,共計奪得卅六個獎項,包括六金、十三銀、十七銅。其中小一加人學校跆拳道社團及道館訓練的三年級學童沈岫妍,去年嘉義市長盃獲得擊破銅牌,今年則拿下品勢金牌、擊破銅牌。

Read More

交通部人事異動公布 陳文瑞接任高公局長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交通部十七日宣布,高速公路局長將由公路局長陳文瑞調任,公路局長由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司長林福山陞任,運輸研究所所長由交通科技及資訊司司長黃新薰調陞。  交通部表示,高速公路局前局長趙興華及運輸研究所前所長林繼國分別於日前退休,行政院核定高速公路局長由公路局長陳文瑞調任,陳文瑞現年五十八歲,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組碩士,歷任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副局長、公路總局主任秘書、路政司司長及公路局長等職務。  公路局長由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司長林福山調陞,林福山現年五十六歲,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歷任交部部科長、簡任技正、原公路總局組長、副總工程司、主任秘書、路政司司長及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司長等職務。  運輸研究所長由交通科技及資訊司長黃新薰調陞,黃新薰現年五十九歲,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博士,歷任運輸研究所組長、主任秘書、副所長及本部交通科技及資訊司司長等職務。  另外,交通部秘書處長黃定環將於八月四日屆齡退休,其遺缺將由交通部專門委員李武強調陞,李武強現年五十八歲,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學系畢業,歷任公路總局科長、主任工程司、公路人員訓練所副所長、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副處長及交通部專門委員等職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