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藉大分化搞大罷免,誰是中共同路人?

賴清德「綠能你不能」的雙標、揚言「打掉雜質」,還好意思說「團結」?(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日前展開他的「團結國家十講」,首談「國家」、接著講「團結」,還引用台灣抗日先賢蔣渭水「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名言,強調全民與朝野團結一致的重要性。然而,他言談中並不是以國家元首的高度訴求全民支持,反而不經意地暴露出民進黨「非我族類」的排他性格,甚至脫口而出「打掉雜質」的失格用語,顯然所謂的全台巡講並非真為了凝聚共識,而是為大罷免加溫點火。 賴清德表示,「台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的交集,就是台灣人民主體」,並期盼「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團結反共,守護民主台灣,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略併吞,讓團結成為國家最堅實的防線」;他還提到「認同台灣者護台、認同中華民國者反共,不反共的不是真的『中華民國派』,不護台的不是真的『台灣派』,團結力量大,自然能推動國家進步」。 推動朝野和全民團結本來就是執政者的責任,賴清德在民進黨狂推大罷免的此時反覆強調這點,很難令人相信沒有政治意圖。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在這種本該是向全民宣講的場合,重提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和《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還扭曲蔣渭水當年成立台灣民眾黨、向日本殖民政府爭取台灣自治的本意,以偷換概念的作法偷渡台獨主張,有失其國家元首的高度。賴清德並非以總統之尊訴求團結,而是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向綠營基本盤喊話支持大罷免。 眾所皆知,民進黨於一九九九年及二00四年分別通過這兩個決議文的用意,並非真心服膺於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而是企圖打著中華民國招牌為掩護,遂行其台獨建國之「春秋大夢」。 當賴清德說「打掉雜質」的時候,其實凸顯他根本不理解民主政治本質與民主精神內涵,甚至還抱持著「逆我者亡」的獨裁心態!民主政治絕非僅有選舉、罷免,而是整體社會群眾對如何維護制度運作與權力制衡的共同信仰與實踐,其中精髓就是對不同意見的尊重與包容。顯然,賴清德內心還是嚮往威權專制,希望能像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一樣對老百姓呼風喚雨。 對於台灣應如何處理兩岸事務,朝野政黨本來就有不同路線與步調,這在民主國家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政策分歧。但如今民進黨嚴重干擾兩岸民間正常互動,大幅限縮言論尺度,將所有主張兩岸應對等交流的異議者都抹紅成中共的「在地協力者」,導致朝野在這一年多來無法進行理性討論。更甚者,賴政府以行政權扭曲法律,逼迫合法入境、有大陸背景的人士自我審查,使得台灣已失去民主政治應有的基本包容力。 諷刺的是,民進黨以國安為由,一方面擴張政府對兩岸關係不合理掌控的公權力,另一方面又鼓勵綠營側翼網軍恣意炒作兩岸對抗、升高敵意,這種手法與中共壓制自己人民聲音的方式毫無二致。以鬥爭手段來看,民進黨根本就是師承中共,莫非民進黨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所有兩岸交流都是統戰」,指控在野黨的主張是為虎作倀,卻被揭穿其父親賺大陸錢,綠委郭昱晴亦以相同伎倆為名,卻遭披露其夫婿在大陸經商。這種「綠能你不能」的雙標,賴清德還好意思說「團結」?賴清德一邊將台灣民眾貶為「雜質」、揚言「打掉雜質」,一邊又高喊「團結」,這該如何團結?

Read More

綠全代會通過2026提名條例

民進黨二十八日舉行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氣。(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主進步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二十八日登場,以「更好的民主 更好的台灣」為主題,正式啟動二0二六年地方選舉提名作業。大會順利通過「二0二六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與「二0二六年直轄市議員提名特別條例」,由此確立未來提名作業原則與初選規則。外界關注的「三親等禁任助理條款」則未列入本次議程。 根據通過條例內容,對於執政任期尚未屆滿之縣市,將由黨主席提名,經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後徵召;任期已屆滿兩屆之縣市,包含高雄市、台南市與嘉義縣,則將辦理初選,相關提名時程將由「二0二六年選舉對策委員會」統籌規劃。 條例另規定,對於民進黨非執政之縣市,直轄市長與縣市長候選人,將透過徵詢、協調產生單一人選後,由主席提名並經中執會通過徵召。 至於市議員部分,大會通過「二0二六年直轄市議員提名特別條例」,明定民調加權機制,延續「政二代條款」,即三親等內為現任或曾任總統、副總統、立委、縣市長及市議員等之親屬,如參選區與所屬公職區域相同或部分重疊者,不列入民調加權範圍。青年參選者則以三十五歲以下為認定標準。 備受關注的「禁止三親等內親屬任職為公費助理條款」並未列入本次大會議程。對此,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受訪時回應,黨內仍在研議相關機制設計,未來將依程序推動相關修正。 此外,黨代表、台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於會中提出臨時動議,建議增列條文,規定曾犯性侵害或兒少性剝削等罪名,經起訴者終身不得入黨。對此,黨主席賴清德裁示該提案交付中執會進一步研議。

Read More

游盈隆:黨內民主剩13.6% 等同沒收初選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主進步黨全國黨代表大會於二十八日下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正式通過《二0二六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與《二0二六年直轄市議員提名特別條例》。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該提名制度等同「沒收初選」,實質上只保留百分之十三點六的黨內民主參與,與本次全代會主軸「更好的民主、更好的台灣」形成強烈對比,令人痛心。 游盈隆指出,根據條例內容,凡任期已滿兩屆之執政縣市,包括高雄市、台南市與嘉義縣,將辦理黨內初選;而任期僅滿一屆之縣市長,則由黨主席提名、經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後直接徵召;至於民進黨未執政的縣市,亦不舉辦初選,由黨中央進行協調後徵召。由此計算,二0二六年須辦理初選者僅占整體選區的百分之十三點六,等同絕大多數提名權由黨中央主導,形同形式上的黨內民主已遭架空。 游盈隆批評,此次提名制度延續前主席蔡英文於二0二二年所推行之作法,當年民進黨於九合一地方選舉中遭遇空前慘敗,沒收初選即被視為敗選主因之一。如今賴清德總統兼任黨主席,再度採取相同策略,令人深感錯愕,質疑是否重蹈二0二二年覆轍,值得觀察。 他回憶,民進黨中執會於六月十八日通過該提名草案時,黨內幾無異議,兩日後才由黨內年輕世代代表吳怡農公開表示反對,指出該決議否定公平公開的競爭,將阻礙政黨未來發展,並提醒賴清德曾於二0一九年投入黨內總統初選,挑戰時任總統蔡英文,言下之意即為呼籲賴應正視程序民主之重要性。 游盈隆最後寫道:「今天民進黨通過提名條例,只實現百分之十三點六的黨內民主,我備感憂傷。天佑台灣,天佑台灣人民。」

Read More

賴提顧主權護民主、拚經濟濟弱勢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主進步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二十八日下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於會中致詞,提出「顧主權、護民主」及「拚經濟、濟弱勢」兩大施政主軸,強調將承擔新時代的使命,打造更好的民主與更好的台灣。 賴清德表示,有主權才有國家,有民主才有自由,必須防範中國對台灣的統戰與滲透,持續強化國防實力,建構全民防衛體系。他指出,除了軍事採購,也應結合民間研發能量,推動國防自主;同時提升社會整體防衛韌性,透過公民教育與媒體識讀能力,增強國安意識與民主自覺。 提及民進黨創黨歷程,賴清德回憶每次踏入中央黨部,都對牆上的創黨十八人照片深感敬意,尤其提到外省籍創黨元老傅正曾說:「我在台灣所追求的,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還是民主,除了民主,還是民主。」現場隨即報以熱烈掌聲。 在經濟議題方面,賴清德指出,面對全球政經情勢劇變,台灣必須提升經濟韌性、立足本土、拓展國際市場。他表示,將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強調經濟發展應兼顧社會正義與平衡,讓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推動國政需更加貼近公民社會,透過對話理解各族群需求,讓國家政策能全面照顧社會各層面,實現世代正義與均衡發展。 民進黨本屆全代會主題為「更好的民主,更好的台灣」,多位前黨主席如游錫堃、蘇貞昌、謝長廷、姚嘉文、許信良等均到場出席,前總統蔡英文則因身體不適未能與會。

Read More

蕭美琴訪捷遭陸尾隨 卓:反極權反共產絕不退縮

蕭美琴訪捷遭大陸外交官尾隨,卓榮泰強調反極權反共產絕不退縮。(資料照)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副總統蕭美琴去年三月訪問捷克期間,遭中國駐布拉格外交人員駕車尾隨,捷克情報單位日前證實此為北京有預謀的破壞行動,引發國內關注。行政院長卓榮泰廿八日在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表示,政府在反極權、反共產的道路上絕不退縮,並向蕭美琴表達鼓勵與支持。但是,中國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二十八日質疑,該事件極可能與時任外交部長吳釗燮的秘書涉共諜案有關。 蕭美琴去年當選副總統後,曾低調赴捷克進行三天訪問。捷克軍情部門近日證實,中國大陸外交人員駕車尾隨其車隊,一度闖紅燈,險釀車禍。捷克情報報告指出,事件為大陸當局所策動的蓄意破壞行動,目標指向台灣高層。 卓榮泰於全代會施政報告中強調,「更好的民主」應建立在自由與安全的基礎上,國人不論身處國內或國外,都應免於威脅。他表示:「我們要對照的就是民主與極權、民主與共產,在這條反極權、反共產的路上,我們絕不退縮。」 另一方面,針對蕭美琴出訪捷克期間車隊遭不明人士尾隨一事,中國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二十八日質疑,該事件極可能與時任外交部長吳釗燮的秘書涉共諜案有關,國安會應出面說明真相,不能草率處理。 凌濤表示,國家正副元首的安全即是整體國安的底線,事關重大,若相關單位草率以對、不了了之,恐令國人喪失信心。他強調,捷克情報單位已出具報告證實事件存在,反觀我方卻未公開調查與通報結果,令人擔憂。 凌濤進一步指出,事件可能與吳釗燮秘書何仁傑涉共諜案存在關聯,並列出三項質疑。首先,何仁傑擔任吳釗燮秘書長達十年,接觸高層出訪行程與機密資料毫無疑問,而他於事件發生前的二0二三年三月突然離職,時機敏感,難免令人懷疑其離職是否與洩漏蕭美琴出訪資訊有關。

Read More

陸大學認可名冊異動 移除廣州暨大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更新「大陸地區大學及高等教育機構認可名冊」,共有一百五十四所大學和一百九十一所高等專科學校,正式刪除隸屬中國統戰部的廣州暨南大學,是十年來首次校數減少。教育部二十八日說明,廣州暨大自二0一九年起改由統戰部管轄,為確保台灣學生在正常的學術環境中學習,因此自認可名冊中移除。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年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宣布將禁止國內大學與隸屬於中共統戰部的學校合作或交流,包含廣州的暨南大學(非位於台灣南投縣的國立暨南大學)、福建的華僑大學、北京華文學院三校。其中廣州暨大原在認可名冊中,另外二校的學歷則沒被採認。 教育部回應媒體時表示,廣州暨大自二0一九年起改由統戰部管轄,考量學生學習場域不應該有特定政治目的,為確保台灣學生在正常的學術環境中學習,因此自認可名冊中移除。台校如對活動辦理單位、目的、行程及內容有相關疑義,可函詢大陸委員會,或與教育部確認。

Read More

萬美玲反惡罷 逾千鄉親相挺

韓國瑜、謝龍介、張善政為萬美玲站台,呼籲民眾反惡罷護立委。(記者陳華興攝)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廿八日力邀韓國瑜院長、張善政市長與謝龍介委員共同為反惡罷站台,現場超過千名桃園市的鄉親到場聲援展現團結氣勢。萬美玲指出,七月廿六日這一場罷免投票,就是民進黨選輸立委的陽謀,將有近十二萬選票選出的優質立委罷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一場反惡罷的集會,希望桃園市的選民一定要催出每一張「不同意罷免」票,終結民進黨惡質的做法。 韓國瑜說,這場罷免太不公平了,這不是民主,是政治鬥爭!台灣民主建立是一磚一瓦累積起來的,民眾若不出來投反罷免的票,民主政治的摧毀卻可能就在一夕之間。 韓國瑜指出,大罷免若成功,台灣民主一場空!他呼籲鄉親一定要在七月廿六日踴躍出來投票,讓不同意票遠遠超過同意,讓萬美玲繼續在立法院為桃園鄉親發聲。 謝龍介表示,這段期間,大罷免用廉價的抹紅、惡意的抹黑,「共匪」、「禽獸」各種侮辱性的攻擊無所不在,連總統都說要用選舉罷免打掉「雜質」,如此操弄仇恨對立、撕裂人民情感,我們不要留這樣的國家社會給下一代。 謝龍介呼籲,七月二十六日桃園的鄉親大家一定要出來投票,用「不同意罷免」票守護好立委,守護下一代愛與民主的未來。

Read More

林思銘質疑罷團補件合法性

補件疑點重重,立委林思銘籲新竹縣選委會嚴格查對,勿淪為違法補件背書者。(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針對新竹縣第二選區罷免案進入補件審查階段,立法委員林思銘嚴正指出,罷免團體自五月初送件後持續進行補件,但實際成效不僅低落,補件數據更呈現劇烈波動,令地方民眾普遍懷疑連署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林思銘表示,從原先號稱缺三千份,到六月中旬不到三天時間內要補出近一千份,這樣的連署書是否經得起檢驗,令人存疑。更有鄉親向林思銘及服務團隊反映,罷團在地方設立的連署攤點幾乎無人問津,擺攤整天沒人連署已是常態。地方民代與村里長也普遍觀察到,罷免行動聲量與動員能量明顯低迷,與罷團自稱的補件數量明顯不符。 林思銘指出,六月二十五日一位地方民代於社群平台公開指出民進黨新竹縣黨部主委鄭朝方竟於最後時限前,突然送出逾三百三十七份連署書。對於這些連署書的來源,是否涉及集中填寫、代為簽署或資格不符,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林思銘強調,補件程序更需誠實合法。選委會不該僅憑補件總數是否達標作為審核依據,而應逐筆查對,依法剔除任何不實、瑕疵、造假或違規連署。嚴正呼籲新竹縣選舉委員會堅守中立,切勿輕縱違法連署、草率成案,更不能淪為罷免團體違法補件的背書者。 林思銘強調,他尊重每一位公民依法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民主制度必須建立在誠信與法治的基礎上。補件不能變成無限次數的投籃遊戲,更不能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更不能讓違法補件侵蝕人民對制度的信任。

Read More

羅智強:堅定監督執政黨惹怨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反對罷免行動持續升溫,「惡罷退散平安大會」二十八日下午在台北市大安區舉行,吸引近千名民眾參與。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群眾高舉手牌並高喊「不同意罷免」,展現基層對反罷免訴求的強烈支持。 此次活動由反惡罷志工團主辦,為立法委員羅智強造勢。現場除有多位地方民意代表與黨務幹部發言外,也有超過半數大安區里長到場聲援。 羅智強致詞時表示,自己上任以來積極問政,質詢次數高居立法院第一,服務也深獲地方肯定。他強調,罷免主因並非問政不力,而是因為自己立場堅定、監督執政黨不手軟,才成為政治報復對象。

Read More

許宇甄:軍人待遇3大改革到位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委員許宇甄二十八日表示,總統府已於日前正式公告《軍人待遇條例》第五、六條修正條文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新增第二十七條之二,象徵國軍待遇與福利三大改革正式完成,將於一一五年元旦上路。她強調,這是國防制度改革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國民黨以具體行動撐起國軍制度保障的實踐。 許宇甄指出,此次修法將志願役加給從每月一萬元提高至三萬元,並首次設立「戰鬥加給」制度,針對特戰、砲兵、防空、裝甲、海軍陸戰隊等高風險單位提供專屬補助,真正落實風險對價原則。 在法制層面,本次修法明定軍人本俸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法》標準,將軍人基本權益正式納入法令保障,補足過去制度空白。同時也恢復上校以上退役軍官子女教育補助,以彌補過去制度取消所造成的信任斷層,重建制度穩定與延續。 許宇甄強調,此次改革得以完成,正是因為在野陣營席次過半,發揮國會制衡力量,否則面對民進黨的全面反對與行政院的覆議習慣,法案根本無法推動。她最後強調:「改革不能停、制度要挺。七月二十六日,請大家投下不同意罷免票,讓推動改革的人繼續留在立法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