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翔等六航商共同營運青島至非洲東部港口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山東港口青島港消息,由德翔海運、阿聯酋航運、宏海航運、運達航運、 格運達航飛馳航運、高麗海運六家船公司共同營運的青島港至非洲東部港口的貨櫃運輸業務航線開通,亦係青島港今年第二條非洲貨櫃航線。 消息指出,"阿聯酋卓越"輪日前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貨櫃碼頭首航,執行青島港到非洲東部蒙巴薩Mombasa (KPA) -達累斯薩拉姆Dar Es Salam (TICTS)港的貨櫃運輸業務,這是今年青島港新開第二條非洲航線,目前青島港有九條非洲貨櫃航線。 前述六家船公司共同經營該航線共投入六艘貨櫃船,從青島出發,沿途掛靠上海、寧波等大陸國內港口後,快航直達非洲東部蒙巴薩Mombasa (KPA) 等港具有掛港少、到港快、船期緊密等特點,該航線的投入使用將進一步豐富山東港口青島港的全球航線網路佈局。 據稱,今年以來青島港在山東港口一體化佈局下,緊跟"一帶一路"倡議,青島港在"區關港"協同創新開展了50多項服務措施,進一步提升港口的服務環境,新開闢"一帶一路"貨櫃航線十二條,實現了歐美周周班,日韓日日班的航線密度。

Read More

馬來西亞首台電力堆高機在海豐西馬堆場交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馬來西亞首台電力堆高機在海豐(SITC)西馬堆場交付,交付剪綵儀式在海豐西馬堆場舉行,巴生港務局主席Ean Yong Hian Wah,海豐國際董事局副主席兼CEO楊現祥及相關高層及船公司代表出席剪綵儀式。(附圖取自SITC) 會中Ean Yong主席稱許海豐引領時代潮流,率先在馬來西亞堆場行業的綠色和智慧發展中邁出第一步,SITC董事局副主席兼CEO楊現祥全面介紹海豐的智慧堆場,並期待將來在自動化方面與馬來西亞港口有進一步的合作。 據稱,海豐國際制定至2060年實現零碳的遠期目標,採用電力堆高機以及發展智慧化堆場是海豐國際實現零碳目標的一個重要的步驟。該電力堆高機由上海海豐智慧科技公司自主研發設計,投入使用後,將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水準,同時降低人力成本,有效保護員工健康與安全,助力政府、客戶、員工等利益相關者實現共贏。

Read More

青島與新加坡港簽署全面合作港口數位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山東港口青島港與新加坡港全面合作“港口數位化”,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全體會議在濟南召開,雙方簽署“港口數位化”全面合作意向書。 在此次大會上新加坡港與山東港口青島港簽署“港口數位化”全面合作意向書,以各自旗下的上海勁升軟體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港國際貨櫃發展公司為合作主體,本著“合作共贏、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成立合作工作組,將發揮各自領域內豐富的經驗與資源優勢搭建資源分享、互利共贏的交流平臺,在港口數位化解決方案、跨境貿易物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探討未來可行性的港口生態系統數位化解決方案,提速“山東港口的數位化”向“數位化的山東港口”轉型為數位強省建設貢獻港口力量。 據稱,山東港口積極聚焦港口數位化轉型,制定實施《智慧綠色港頂層設計方案》和《數位化轉型總體規劃》,重點培育數位場景、打造試點工程促進全港傳統專案轉型升級、集智創新積極打造全球數位港口高地,在智慧綠色港口建設方面積極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數位化轉型發展。 從青島港全自動化貨櫃碼頭、智慧空軌到日照港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貨櫃碼頭從煙臺港“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乾散貨專業化碼頭控制技術到渤海灣港自動化門機數位化轉型,逐步加快創新驅動成效逐步顯現。

Read More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再創高峰 5萬人次參觀促成超過2000件洽商案

今年第二屆科技創新卓越獎(Tech Innovation Excellence Award,TIE Award),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右6)到場頒獎給來自美國、加拿大、芬蘭、日本、以色列、馬來西亞、台灣等12組獲獎團隊。(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3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由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農業部、教育部、國防部、數位發展部、勞動部、環境部、衛生福利部、國家發展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等11大部會共同舉辦,集結463家國內外企業、學研機構展出近1,100項創新技術。實體展三天期間,共吸引5萬人次參觀,促成超過2,000件洽商案。 線上展至今已締造40萬以上瀏覽人次,足見TIE之影響力不斷提升。今年「國際區」邀請來自23個國家的世界級大廠與新創機構帶來頂尖技術,包含西門子、英飛凌、益華電腦、牛津儀器、3M等知名企業與日本新創機構共襄盛舉。同時,包括瑞昱半導體、群聯電子、鈺創科技、世界先進、力積電、旺矽科技、群創光電、智慧記憶科技、滿拓科技等9家半導體與相關企業,展示台灣半導體研發實力。在開幕典禮上,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數位部部長唐鳳均親臨現場,期許透過TIE驅動產業創新與國際接軌,並鼓勵台灣持續布局維持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 本屆TIE規劃「創新領航館」、「未來科技館」、「永續發展館」三館,展現鏈結11個政府部會與科技業者在半導體、淨零、資安領域的研發能量;「發明競賽區」集結國內外企業、研發機構、學生及個人研發之創新技術與發明創作。實體展期間舉行共8場國際論壇、超過40場研討會、技術發表會及媒合等活動,配合線上展每項技術皆提供的電子洽商服務,以虛實整合打造台灣科研與國際橋接的最佳聯繫管道,更促成多項合作商機。 今年邁入第二屆的科技創新卓越獎(Tech Innovation Excellence Award,TIE Award)分為「半導體」及「淨零排放」兩項競賽主題,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由來自美國、加拿大、芬蘭、日本、以色列、馬來西亞、台灣等12組團隊獲獎。「半導體」第一名的以色列Chain Reaction團隊,其針對能源、醫療、金融產業所面臨的區塊鏈困境,研發出結合加密演算法的高效晶片,有望超越現有解方10,000倍的運算速度,效能優異獲得評審青睞。「淨零排放」首獎由美國CryoDesalination團隊獲得,其零碳冷凍海水淡化技術利用液態天然氣再氣化過程中所釋出的低溫廢棄能源,使海水結冰,無需額外使用能源,不造成環境負擔,乾淨簡捷地將海水淡化成清潔的飲用水,為全球首創,獲獎實至名歸。 永續發展館由農業部召集,勞動部、環境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能源署、國營事業管理司以及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等單位共同以「循環再生、減碳增匯、綠能科技」三大主題呈現。農業部展出推動永續農業的「寄生蜂球量產及無人機投放技術」,有助農藥減量25~50%;勞動部展出改善勞工環境的「揮發性有機物質濾毒罐破出偵測警示裝置」,能持續8小時運作並且減少使用者呼吸負擔;國營事業管理司展示具突破性綠能減碳技術的「虎尾農業循環畜殖場」,利用沼氣及屋頂光電發電,實現畜電共生,不僅能年產綠電265萬度,減碳1,350公噸,也較傳統豬場節水75%,樹立畜牧業新標竿;以及環境部「半導體含矽廢棄物再生二氧化矽」為半導體業的含矽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取得再循環聲明標準(RCS)認證量產提供品牌廠使用,均徹底落實循環經濟。永續發展館透過各部會的研發技術與應用成果,展現台灣在淨零永續上的努力不懈,也為2050淨零排放目標帶來曙光,創造韌性共榮的未來。

Read More

港務公司獲台灣企業永續獎及永續行動獎

「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港務公司榮獲「永續報告運輸業金獎」、「永續單項績效獎-循環經濟領袖獎」2項大獎。左為李賢義董事長、右為王錦榮執行副總經理(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參加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及「第3屆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企業永續獎為我國永續績效重大指標性獎項,今年總計有526家企業提報永續發展報告參與競賽,並經過1,281位評審團嚴謹評選,榮獲「永續報告運輸業金獎」、「永續單項績效獎-循環經濟領袖獎」及「台灣永續行動獎SDG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類別銅獎」,推動永續發展成果深受肯定。 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臺灣港務公司經營臺灣7個國際商港、每年服務超過3.8萬艘船舶、通過貨物達到7億計費噸以上,港埠作為產業供應鏈的一環,除提供優質的服務外,更需接軌國際發展趨勢,強化港口國際競爭力,作為國際航商業者在國際業務爭取上的支柱;因此,臺灣港務公司持續依循全球永續性報告標準委員會最新發佈GRI Standards 2021版,並對應永續會計準則(SASB)且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氣候相關資訊揭露(TCFD)進行編製2022年ESG永續報告書,通過外部第三方公正單位查證,加強外界與利害關係人對於資訊揭露之信任。 臺灣港務公司為持續且更有系統推動企業永續發展,今(112)年3月建立永續治理3層架構,設置「永續發展策略委員會」暨「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並依永續議題設立7個工作小組,涵括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等面向,並於7月16日成立永續發展推動辦公室,輔助永續業務推行。 臺灣港務公司辦理「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計畫第二期S1-S3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回收再利用既有31座沉箱,於填築新生地減少新購料材,同時導入環保工法「鋼管板樁減壓工法新建主結構碼頭」以減少用料,較一般常用工法減少63%排碳量,另以國內首創拆除既有13座圓形沉箱拖放至水域靜穩區作為生態潛堤,推動創新環保工法搭配循環工料,減省廢料處理及添購新料材雙重成本,充分展現友善生態及循環經濟效益,今以「創新循環、友善生態環境」最佳執行案例獲「永續單項績效獎-循環經濟領袖獎」。 此外,臺灣港務公司重視利害關係人關切議題,推行多樣職場友善福利及措施,為員工打造幸福企業,獲得「HR Asia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及親子天下雜誌舉辦「親子天下友善家庭職場獎」肯定; 堅持為合作夥伴提供優質港口基礎設施及港埠資源,且配合國家能源政策,支援離岸風電業者需求,以「離岸風電業的強力後盾」獲「2023台灣永續行動獎-SDG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類別銅獎」;以港區減碳相關措施榮獲「2023年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ESG物流永續獎-場域環境永續組金獎」,充分展現港務公司推動永續業務於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方面卓越成果。 永續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歇,臺灣港務公司將持續掌握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戮力於擘劃公司永續發展藍圖及落實企業永續推動業務同時,兼顧世界港口永續方案(WPSP)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成為低碳、共榮與韌性的永續價值港埠。

Read More

威海物流園取得碳中和港口物流園區證書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山東港口碳中和港口物流園區完成認證,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威海物流園取得中國大陸首張“碳中和評價”港口物流園區證書,成為大陸港口首家“碳中和”倉儲類物流企業。 據稱,該認證進一步規範碳核算資料的採集、分析、核算、報告、認證等程式,推進“近零碳”物流園區標準制定,為今後港口物流行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開拓了新思路、提供新標準。 該證書為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和國家發改委授權的溫室氣體審定核查機構-中國船級社品質認證有限公司頒發。中國船級社通過對威海物流園進行現場評估,對碳排放強度、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進行綜合考量,完成了年度碳核查,並為威海物流園頒發該證書。 據瞭解,物流集團威海物流園搭建光伏發電面積六萬平米,每年發電總量約600萬度,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2500噸,減排二氧化碳480噸、二氧化硫195噸、氮氧化物14噸。同時更換清潔能源設備,清潔能源生產設備達到100%,並採取錯峰充電模式,每年節約電能約26.8萬度,節能效率21%。此外,結合物流園區、辦公區功能佈局與生產特點,劃分綠地類型,通過綠化新建工程、裸露地植被恢復、綠化養護提升和綠化創新探索等系統性措施,提升綠化面積35%。

Read More

平面設計界指標人物聶永真高雄首場講座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台灣平面設計界的指標人物聶永真,以近期的滿意作品與青年朋友聊美學製造,他以「你的創造,是你對當代的回應」,期許大家在設計這條路上要不斷精益求精、保持創新精神,也呼應時尚不只是服裝設計,更是匯集生命經驗與當代話題的載體。 多次於國內外大型設計賽事奪獎的聶永真,並出任國際設計獎項如德國紅點、日本Good Design Award、台灣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新秀設計獎之評審,作品風格輕盈且充滿自信,大膽創意且不失細膩觀察,曾陸續獲得三屆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也是全球平面設計最高殿堂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首位台灣籍會員。 聶永真接受高雄市青年局「KFA時尚講堂」邀請,在Pinway駁二8號倉庫舉辦首場講座,以「消費感性,販賣認同」為題演講,從近年來的作品中談論概念生成的過程,以及從感性與認同的製造及販賣,談論個人實踐,還有更多關於設計的理性、感性和抽象的內容,讓青年朋友理解,美學不僅是門生意,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他以三個近來喜愛的商業設計作品和大家分享設計過程及細節,也談到過去幾年曾短暫離開台灣到國外進修的趣事,用最擅長的書籍設計並實際印刷成品作為課堂作業,獲得老師與同學的激賞,要大家也砥礪自己要時刻學習、保持創新。 青年局局長張以理表示,為激勵青年從事時尚設計創新創意產業,連辦四屆「KFA高雄時尚大賞」,已累計超過八百位位設計師參加,不斷地推出各式聯名企劃,「KFA時尚講堂」即特別邀請深受新世代喜愛、被視為台灣最具流行感的平面設計師聶永真,與青年朋友面對面談話,讓青年朋友瞭解美學設計、表演藝術與社會對話的力量。

Read More

食藥署重金屬監測結果出爐 抽檢219件 5件規定不符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6日公布112年度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計畫7到9月執行結果,經抽樣檢驗219件產品,4件水產動物類及1件蔬果植物類檢出重金屬鎘與規定不符,經地方政府衛生局命業者限期改正後,已無同類產品可供複抽檢驗,這些業者後續將列為加強管理對象。 食藥署指出,食品中所含重金屬可能源自天然存在或是受人類工業活動污染所致,其對於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一,與各種金屬特性及暴露程度有關。為保障國人飲食安全,食藥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持續監測國內市售食品中重金屬含量,並參酌國人飲食習慣等,滾動式調整年度監測食品類別及檢驗項目。 食藥署指出,7至9月總計抽樣檢驗219件產品,共發現5件不合格,分別是台南永康區典佑商行巴西蘑菇初抽驗不合格,經命業者限期改正後,無產品可供複抽驗;另外,澎湖珍承商行與澎湖北辰市場陳姓攤販販售之海膽、澎湖海口峰水產販售之馬糞海膽、新竹媽媽魚竹北門市販售之白肉旗魚魚排等4項水產品,初抽驗亦不合格,經命業者限期改正後,已無產品可供複抽驗,後續將加強管理。 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並限期不改正者,處3萬到300萬元罰款;情節重大者並得命其歇業。食藥署將持續規劃執行食品中重金屬監測計畫,倘經抽驗與規定不符者,則移請產品所在地衛生局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處辦,並將其列為後續加強稽查輔導對象,以維護食品衛生安全。

Read More

台南人孔蓋未達防滑係數 議員蔡筱薇要求加速塗佈與汰換

台南交通問題多,民眾屢遭檢舉,罰單接到手軟,議員請命,要求開單應兼顧情理法。(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人孔蓋防滑係數不足,頻傳機車騎士摔車,議員蔡筱薇要求市府加速進行孔蓋塗布調整及汰換作業。她表示,台南市雨水、汙水下水道人孔蓋高達兩萬五千六百多個,三千五百餘個做落在八米以上的都計路口,且多集中於舊市區、永康和新營等人口密度較高區域,然至今年八月底,只有兩成五完成改慢,以東區裕忠路不到一百公尺,出現多達十個狀況,更新過慢,道路陷阱不斷;水利局說目前改善進度為五成。 議員蔡筱薇指人孔蓋防滑系統不足,且一百公尺內,竟有八、九個人孔蓋,更新過慢,道路陷阱不斷。(蔡筱薇提供) 陳秋萍也指永康中山北路、永明街和永華路區域,逢雨必淹,積水超過三十年。鄭佳欣則說歸仁文化中心整修完畢,然屋頂漏水、消防安全問題不斷;黃偉哲以最高標準處理。 李偉智說,醫護發出「黑十字運動」,醫療生技環境日漸崩壞,近五年,平均五十所衛生所沒有專任醫師,台南市衛生所少十人,以新化分院來說,平日門診時間不足,無夜間門診,假日急診更是人力不足, 另近年來移工犯罪數增加兩點五倍,猶如印度移工將引入,應注意;警察局說,台南有名列八十四個注意點,會進行預防犯罪宣導。

Read More

陳琬惠成功爭取第11號道路中央經費 開通後將有效解決壅塞問題

立委陳琬惠表示,宜蘭市都市計畫第11號道路,中央撥補從原定1億8千6百萬增加至2億1千2百萬元。(陳琬惠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立委陳琬惠表示,宜蘭市都市計畫第11號道路總經費核定三億四千五百萬元,中央撥補從原定一億八千六百萬增加至二億一千二百萬元,將打通東港路與校舍路,和火車站後站延伸的10號道路形成區域路網,成為健康休閒專用區的主要道路。 陳琬惠說,第11號道路為宜蘭市都市計畫的一環,規劃開闢南北向二十公尺寬道路。其位置位於密集住宅區內,鄰近宜蘭火車站、宜蘭轉運站、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等重大設施,以及黎民國小、宜蘭高商等學校,尖峰時段易造成周邊交通瓶頸,順利開通後將有效解決壅塞問題。 她每天通勤宜蘭─台北深感宜蘭的交通問題亟需解決,心裡總想著如何才能為宜蘭鄉親們改善問題,除了關心宜蘭轉運站啟用,近期也提出「南港東移」的概念,完善宜蘭交通內網,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