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孤輪」炫技耍帥 桃警:扣牌半年最高再罰3萬6

翹孤輪炫技耍帥 桃警:扣牌半年最高再罰3萬6。(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時下青少年朋友喜歡追求刺激,改裝汽機車「甩尾燒胎」或「翹孤輪」來耍帥炫技時有所聞,警方表示這些行為都相當危險且危害交通秩序,除了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處6000至36000元罰鍰、吊扣牌照半年外,嚴重的甚至可能觸犯刑法上第185條的公共危險罪。 「翹孤輪」為台語用詞,是指騎乘機車或自行車時,故意將前輪騰空的耍帥、炫技動作;有些車友表示,「翹孤輪」需要一定的技巧,搭配離合器、油門、重心操控,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在空曠場域練習或表演,相關安全裝備也不可少。桃園警方表示,在道路上「翹孤輪」屬危險駕駛,在人車密集的市區道路危險度更高,一旦操控失當恐釀成嚴重事故,損人又不利己,絕對要嚴格禁止該類危駕行為。 今年六月份桃園分局接獲民眾以手機錄影及拍照,一台普通重型機車竟然在桃園區向陽公園附近的道路上,以前輪騰空而僅以後輪著地的方式行駛,該路段人車密集,重機危駕行為極具危險性。拍攝人實在看不下去便檢具相關影片及照片向桃園分局提出檢舉,經過詳細比對調查,通知車主及實際駕駛人前來說明,查證違規屬實,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危險駕車及21條無照駕駛開罰,並告誡切勿再犯,避免發生危險。 桃園分局於6月28日起連續三天晚間特別舉辦雷霆除暴專案(擴大臨檢結合酒駕及防制危駕勤務)。針對青少年易聚集逗留場所實施高強度臨檢。(圖/讀者提供) 7月1日起到8月31日這兩個月是暑期青春專案,是保護青少年重要的時刻,如何讓青少年有一個優質環境不受干擾,是責無旁貸的,因此桃園分局於6月28日起連續三天晚間特別舉辦雷霆除暴專案(擴大臨檢結合酒駕及防制危駕勤務)。針對青少年易聚集逗留場所實施高強度臨檢,一來保護青少年,第二是淨化轄區治安環境,青少年很容易被引誘吸毒,甚至販毒,或遭利用成為詐欺車手,這些都是非法的事情,警方將列為查緝重點,後續仍會加強相關勤務作為,希望青少年朋友可以過個優質安全的暑假。

Read More

姿勢不良全身痠痛!北榮桃分院4招教你紓解筋骨

身體自然直立,眼睛直視前方,整個頭部向後推,停留10秒,重複多次。(圖/北榮桃分院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現代化社會人們長時間與3C產品為伍,上班族久坐辦公室,頻繁使用電腦,以致呈現頭部前傾、雙肩內縮,所謂的圓背、聳肩、脖子前伸等不良姿態,甚至因辨公桌椅環境不符合個人身型,導致肌肉長期緊繃而造成慢性肩頸肌肉損傷。臨床最常見的疼痛部位是上背區域,包含頸椎、肩膀和肩胛骨等。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物理治療師趙先婷指出,上背疼痛的成因有肌肉緊繃、筋膜發炎、神經根壓迫或關節退化等。症狀多是肩頸、上背部僵硬疼痛,肩胛骨內側有壓痛點或抽痛感,甚至引起蔓延至手臂遠端的疼痛麻木神經症狀,嚴重時休息也無法緩解,甚至影響正常生活及睡眠。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扶牆,使身體呈L型,眼睛直視地板,下壓伸展背部,停留10秒,重複多次。(圖/北榮桃分院提供) 趙先婷接著表示,肌肉群的緊繃疲勞與姿勢不良是導致上背疼痛的常見原因。她並示範提供可有效協助調整姿態,增加肩頸及肩胛骨活動度的幾個伸展運動方法。建議民眾可不定時於生活中隨時隨地執行,就會感受到身體逐漸變得輕鬆。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上舉呈Y型,再將手肘彎曲、下壓至胸肋骨高度,使雙手呈W型,停留10秒,重複多次。(圖/北榮桃分院提供) 趙先婷說明,首先是「頸部運動—收下巴」,身體自然直立,眼睛直視前方,整個頭部向後推,停留10秒,重複多次。切記不是彎曲頸部,不是低頭,是收下巴;其次是「開肩運動」,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扶牆,使身體呈L型,眼睛直視地板,下壓伸展背部,停留10秒,重複多次;還有「肩胛骨運動一」,雙腳與肩同寬,雙手上舉呈Y型,再將手肘彎曲、下壓至胸肋骨高度,使雙手呈W型,停留10秒,重複多次;最後是「肩胛骨運動二」。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拉繩,下壓至後頸部高度,停留10秒,重複多次。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拉繩,下壓至後頸部高度,停留10秒,重複多次。(圖/北榮桃分院提供) 想要解決上背疼痛問題或避免再次發生,趙先婷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工作型態及維持正確姿態。選擇符合自身人體工學的桌椅、鍵盤及滑鼠;每隔一定時間應起身走動並活動肢體,避免同一姿勢固定太久,而引起肌肉疲勞僵硬;培養每日定期伸展放鬆運動習慣。如果上述運動及生活調整方式依舊無法改善疼痛問題,可進一步尋求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專業協助,找到確切病因,獲得更適切的治療及運動方式。

Read More

求職者注意!桃市就服處7月徵才 時間地點詳情曝

5場次徵才活動預計邀請知名企業共同參與。(圖/就服處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就業職訓服務處為協助市民朋友順利求職及轉職,於7月份陸續辦理5場徵才活動,提供桃園待業轉職市民朋友及社會新鮮人優質工作機會選擇。 就服處提到,5場次徵才活動預計邀請知名企業共同參與,包含太平洋電線、南桃園有線電視、義美股份有限公司、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爭鮮股份有限公司、IKEA,現場更釋出各類工程師、技術員、行銷專員等多元職缺,其中和運租車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專員最高薪資達7萬2000元。 5場次徵才活動首場於7月10日下午13時至16時在古華花園飯店舉辦。(圖/就服處提供) 就服處說明,5場次徵才活動首場於7月10日下午13時至16時在古華花園飯店登場,共有32家廠商提供約1200個職缺;7月12日9時至13時,在五中市民活動中心舉辦青年亮點場,30家廠商釋出約1600個職缺;7月16日桃園就業中心3樓13時30分至15時30分,有16家廠商,約520個職缺;7月19日永康市民活動中心13時至15時30分,約25家廠商,釋出約800個職缺;7月25日13時30分至15時30分於大新市民活動中心,15家廠商,約450個職缺。 就服處表示,為協助求職民眾順利就業,就服處於活動現場提供「青年安薪就業讚」、「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再運用獎勵」及「婦女再就業」等多種方案諮詢及登記,歡迎有意尋職民眾把握應徵機會,同時就服處今年首推「友善家庭就業促進計畫」,協助因家庭照顧致退離職場的民眾重返職場,經本市就業服務據點推介就業,可獲得最高3萬元就業獎勵,歡迎民眾至徵才活動現場諮詢登記。 就服處補充,活動詳情可洽桃園就業中心03-333-3005、中壢就業中心03-468-1106、桃園市政府就業職訓服務處03-338-6165,或至桃園市工作職缺地圖查詢。  

Read More

糖胖症來襲 輕油減糖飲食助代謝

「痰濕」型症型,也譬喻為「水桶人」,外表看似粗壯,但體內充滿無效的水分堆積,伴隨脾胃氣虛及中氣不足等問題。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糖胖即是「糖尿病+肥胖」,指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7,同時患有糖尿病;身體的代謝,同時會受到血糖調控失衡及脂肪細胞過多導致的雙重因素造成疾病風險提升。 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糖尿病在中醫屬於「消癉」、「消渴」的範疇,分成上消、中消、下消,病因源自於先天稟賦不足、過食肥甘、五臟虛弱、情志失調,多表現為陰虛內熱,津液虧損及陰陽兩虛,初期病位多集中於肺胃臟腑,中後期則會影響到肝腎臟腑。 脂肪形成的病因  ,來自於肥甘厚味,高梁之變,日久先形成脾胃虛弱,進而因脾胃虛弱而釀成「濕濁痰聚」,也就是分布於身體各處的脂肪細胞,「濕」及「痰」兩個病理產物又間接造成脾胃機能運化不良 周大翔中醫將這類型體質歸納為「痰濕」型症型,也譬喻為「水桶人」,外表看似粗壯,但體內充滿無效的水分堆積,伴隨脾胃氣虛及中氣不足等問題。中醫治療糖胖症會以「健脾益氣、利濕化濁、活血化瘀」方向調理。透過調節氣血平衡及有效加強身體代謝能力來調整身體機能,進而恢復內分泌系統穩定。 臨床上,「糖胖症」 若透過西醫藥物有效控制檢測指數,降低疾病步入高風險,穩定指數後同時搭配中醫調理,強化身體代謝循環機能, 有助降低體內堆積過多代謝廢物,避免進入惡性循環。 「糖胖症」輕油減糖飲食,輕強度快走幫助燃脂代謝 周大翔中醫師建議,糖胖症需要同時調控脂肪、減重外,也必須兼顧血糖穩定度。糖尿病的飲食控制原則包括:避免過食高糖、高油、高精緻食物,多攝取高纖維,利用飲食順序法,讓血糖波動不致太大,先吃高纖維食物 ,如蔬菜及低糖水果類,接著吃蛋白質類,最後才是澱粉主食,澱粉主食選擇部分,可選擇全穀雜糧或糙米等,湯品則建議勿食勾芡類湯品。 醫師提醒,餐後散步輕走15~30分鐘,除了可避免升糖指數過高,也有助於腹部肌肉正確收縮及放鬆,促進腸胃蠕動,對於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都有幫助,此外,飯後健走可以加入短暫1~3分鐘輕強度速度健走,也有助提升燃脂效率及胰島素敏感性,有益於糖胖症的調節。 周大翔中醫師表示,糖胖症在前期開始出現跡象時,若能即時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配合中藥及針灸治療,許多患者在治療及減重減脂後,血糖穩定度上升,脂肪降低,多數可以漸進改善病況,降低慢性病併發症發生率。 「糖胖症」養生方 糖脂茶飲: 葛根5g,玉竹3g,山楂5g,洛神5g,決明子3g,甘草2g,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 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藥物透過葛根、玉竹解飢消渴,山楂、洛神、決明子消脂,透過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減脂減糖效果,對於消渴症狀也有部分緩解效果。

Read More

石門水庫驚傳落水意外 59歲男子救起無生命跡象

轄區警消到場將59歲的林姓男子打撈上岸。(圖/北水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龍潭區石門水庫昨(27)日16時10分許,驚傳有民眾落水意外,經發現通報石管中心服務台,聯絡轄區警消到場將59歲的林姓男子打撈上岸,勘驗發現他身體有三處刀傷,警方初步研判為輕生不成落水死亡,今日將報請檢察官相驗。 據了解,昨日有民眾在石門水庫依山閣前方水域,發現有人落水,石管中心服務台獲報後立即通知保二警察隊通報轄區警方,大溪消防分隊與龍潭分局石門派出所於16時50分到場,北水分署石管中心立即派人駕駛公艇載往所在水域,於17時20分將屍體打撈上岸。經龍潭分局鑑識小組確認身分為住在平鎮區的59歲林姓男子,身上還有三處刀傷,初步研判為輕生不成落水死亡。 有民眾在石門水庫依山閣前方水域,發現有人落水。(圖/北水分署提供) 北水分署表示,目前已由龍潭分局石門派出所接手處理,並通知死者家屬及禮儀公司送至中壢市立殯儀館,待今日報請檢察官相驗。至於林男是如何進入水域的,從監視器畫面並未拍到。北水分署提醒,石門水庫壩頂道路均有警示標語,且兩側設有欄杆阻隔,後續將請保二警察隊加強壩頂區域巡邏。 ※珍惜生命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 (24小時)。生命線洽談專線:1995 張老師諮詢專線:1980

Read More

桃市就服處推動疫後缺工方案 鼓勵民眾投入旅宿業、餐飲業

就服處將持續運用勞動部推動疫後缺工方案至今年12月31日止。(圖/就服處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改善旅宿業及餐飲業缺工狀況,桃園市就業職訓服務處將持續運用勞動部推動疫後缺工方案至今(113)年12月31日止,透過疫後缺工方案促使勞工投入旅宿業及餐飲業、穩定就業,並補實業人力缺口,穩定行業發展,促進雙方媒合成功。 就服處提到,有意參與此方案之待業民眾,經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至專案職缺成功,連續受僱每滿90日之次日90日內,每月薪資達專案標準,得申請就業獎勵津貼。一般身分勞工給予就業獎勵每月6000元、中高齡等特定對象勞工每月給予1萬元;另受僱之特定地區就業者,以全時工作受僱者,每人每月加發3000元,以部分工時工作受僱之特定對象,每人每月加發1500元,最長發給12個月。 就服處說明,專案詳情可洽桃園就業中心03-333-3005、中壢就業中心03-468-1106、就服處03-332-2101分機8015,或至桃園市工作職缺地圖查詢。 一般身分勞工給予就業獎勵每月6000元、中高齡等特定對象勞工每月給予10000元。(圖/就服處提供)  

Read More

減班休息影響生計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助你度過難關

根據桃竹苗分署統計,轄區桃竹竹苗4縣市今年截至6月26日止,已助61家事業單位成功申請。(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勞動部延長「僱用安定措施」薪資補貼至今(113)年12月31日,此次適用行業別調整為「橡膠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及「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5行業別,協助受產業環境影響而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將持續以「主動關懷」、「簡便迅速」協助受僱勞工申辦薪資補貼,每人每月最高可核領9200元,最長可領至今年年底,希望盡量降低薪資減損對勞工生計的衝擊,並穩定勞雇關係。 桃竹苗分署指出,根據該署統計,轄區桃竹竹苗4縣市今年截至6月26日止,已助61家事業單位成功申請,薪資補貼核發2013人次,今年上半年度已發出近500萬元薪資補貼。為協助符合之事業單位盡早提出申請,該分署在接獲通報後當天即主動與事業單位聯繫,說明僱用安定措施內容及申辦方式,讓事業單位協助減班員工能夠更快更即時領取到薪資補貼,緩解減班期間薪資減損的生活壓力。 轄區通報減班休息產業,今年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33%最多。(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表示,轄區通報減班休息產業,今年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33%最多,機械設備製造業及金屬製品製造業次之各佔25%。其中金屬製品製造業不在此次延長薪資補貼適用對象,建議可運用「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針對減班休息期間規劃辦理符合企業營運發展需要的訓練課程,提升勞工職能,勞工依實際參訓時數,比照每小時基本工資申請訓練津貼補助,每月最高100小時,企業則可補助辦訓費用最高190萬元。 賴家仁進一步提醒,若於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請於實施減班休息期間每滿30日之次日起90日內提出薪資補貼申請,桃竹苗分署助你輕鬆申請僱用安定計畫,除了紙本郵寄申請表之外,亦可以透過「台灣就業通」網站線上申請「僱用安定薪資補貼」。

Read More

烏龜誤闖馬路!2男暖心救援搬路旁 網笑:送回原點了

一名汽車駕駛在發現後立即停車,隨即將烏龜搬至一旁的公園。(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6月25日上午8時許,出現一隻烏龜緩慢爬行在桃園區民光東路與春日路口上,車來車往十分危險,幸好一名汽車駕駛在發現後立即停車,隨即將烏龜搬至一旁的公園,網友也拍下影片並分享至臉書社團爆料公社,善良舉動引來大批網友按讚留言。 影片中可以看到,左轉車流不斷駛入,該烏龜穿梭在車陣之中,讓人捏把冷汗,所幸一輛汽車及時停下,駕駛隨即下車將烏龜搬至一旁公園,期間也有一名熱心路人上前協助。該名網友在貼文中指出,他想要表揚兩位見義勇為的弟兄,不顧自身安全以車擋道保護誤闖馬路的烏龜,即時的救難幫助烏龜解圍。同時,他強調,第一時間他也非常想去救援,並非拍攝不救,礙於此路口為大路口,且左轉車不斷駛入,考量自身安全只好作罷了。十分感謝兩位弟兄挺身而出,他們值得掌聲,而非那些為了趕上班被擋道感到不爽的車主的喇叭聲。 影片也引來超過1.8萬名網友紛紛按讚留言表示,「謝謝他們幫忙帶走牠放到安全的地方,讓牠們繼續生活下去」、「真的感覺很驚險,謝謝好心人,也請各位大德行善之餘要多注意安全」、「其實這樣舉動不只救了烏龜,也救了人!朋友就是馬路上輾到烏龜而摔車!」。此外,也有網友開玩笑提到,「烏龜表示都爬了兩個紅綠燈了,你竟然把我抓回去原點。這兩個紅綠燈我白被燙了」

Read More

聯新國際醫舉辦講座 助新明國中棒球隊預防運動傷害

聯新國際醫院舉辦運動傷害講座,提高新明國中棒球隊選手對運動傷害的認識,並學習如何進行自我評估和正確處理。(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新明國中棒球隊本(6)月24日出國,開啟挑戰LLB世界次青少棒錦標賽連霸的道路,為了運動員提供有效的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知識,幫助他們在運動中安全成長及發揮潛力,該校在上月29日特別與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合作,聘任專業醫師教導常見運動傷害講座,希望經由醫師現身說法提高學生對運動傷害的認識,並學習如何進行自我評估和正確處理。 聯新國際醫院表示,此次講座由聯新文教基金會策畫,邀請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亞奧運層級國家隊隨隊醫師王凱平擔任,演說主題為「校園常見運動傷害」。王凱平指出,「台灣有太多小選手在挑戰世界的路上,因為過度忍耐運動傷害而中斷了。」他指出,「講座的重點不只在介紹常見運動傷害的症狀及原因,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們如何進行自我評估,以便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給出何時需要送醫的具體建議。」 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亞奧運層級國家隊隨隊醫師王凱平呼籲,運動選手拚搏成績同時,更要謹慎處理運動傷害,及早發現、及時醫療。(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新明國中棒球隊總教練黃湋志提到,「健康講座的舉辦對我們青少棒隊員來說意義重大。對於我們即將出國挑戰LLB次青少棒賽世界冠軍連霸的道路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準備。希望每一位隊員都能夠在比賽中發揮最佳水平,同時也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健康。」 聯新國際醫院表示,此次健康講座不僅增強了新明國中青少棒隊員們對運動傷害的認識,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們對健康運動的理解和重視,創造學生、比賽、校方、醫院多贏契機。

Read More

元智女大生慘了!守宮放醬料碟 壽司郎堅持提告

壽司郎將對女大生提起民事訴訟。(圖/翻攝自壽司郎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元智大學一名女大生日前帶著寵物守宮到壽司郎用餐,將守宮放在醬料碟上,並拍照發文,引發網友砲轟。對此,台灣壽司郎今(27)日表示,女大生已經向公司致歉,然而該行為有錯,壽司郎仍將對她提起民事訴訟。 據悉,元智大學一名女大生日前在IG限時動態上傳照片,畫面中可見她將寵物守宮放在壽司郎的醬料碟上。被網友分享到Dcard後,引發許多人批評。有網友認為,守宮身上可能攜帶細菌或寄生蟲,若接觸到食物或餐具,恐會造成食安問題。 女大生將寵物守宮放在壽司郎的醬料碟上。(圖/翻攝Dcard) 事發第一時間,壽司郎規定禁止顧客攜帶寵物進入餐廳,女大生的行為已違反規定,且嚴重影響了店內的食品安全和公司的聲譽。將向女大生提告求償,以維護公司的權益和聲譽。元智大學則表示,將要求女大生向壽司郎致歉,並將依校規進行處置。 後續女大生已向壽司郎道歉,壽司郎則回應,女大生的行為有錯,壽司郎仍將對她提起民事訴訟,目的在於強調食品安全及用餐環境規範配合之重要性,請各位消費者理解及配合,希望此次事件能圓滿落幕。壽司郎在會為了提供給消費者安心安全的用餐環境繼續努力。 桃園市衛生局則表示,食品業者若發現消費者攜帶寵物進入店內用餐,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應有管制措施,若經查獲未依規定,要求業者限期改正,屆期未改善,可依食安法第44條裁罰業者6萬元以上罰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