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文學類入圍公布

2022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入圍譯作。(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日前公布2022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文學類入圍名單。台灣法語譯者協會主辦的【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Prix de la Traduction ATTF–BNP PARIBAS)由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獨家冠名贊助。評選類別分為文學類(Fiction)及非文學類(Non-Fiction),兩種類別輪流舉行。報名資格修訂為報名起始日前二年間出版譯作。每屆設置首獎一名,由譯者獨得獎金五萬元、得獎證書及「水顏木房」魏榮明總監特製的獎座一座。 三位評審與入圍譯作合影(左起:許少菲女士、陳文瑤女士、黃慧玉女士)。(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今年文學類(Fiction)評審團由台灣法語譯者協會之三位會內專家所組成,分別為專業法語譯者陳文瑤女士、師大歐文所兼任助理教授黃慧玉女士以及作家許少菲女士。初選階段的評定首先檢視譯作是否忠實呈現原文,接著再討論中文譯文之達與雅。三位評審都先對所有報名作品經過兩週的審閱與評分,最後再共聚一堂進行最終的綜合討論,自今年符合報名資格的十五件參賽作品中,選出至多五位入圍譯者及翻譯作品。 本屆翻譯獎參賽的作品以小說為主,另有散文札記、自然書寫,亦有經典重譯。評審陳文瑤表示,就整體而言,譯者的表現都有相當的水準,面對不同的法文寫作風格,無論是活潑輕快、典雅細膩、樸實沉穩、冷冽機鋒、逼真寫實、粗魯厭世等等,多能在虛構文類可容許的詮釋空間之下,運用相應的中文加以轉譯傳達,讓評審看得很過癮,但也因此不得不採取更加嚴格的標準,放大檢視,才得以選出的五部決選作品。 三位評審經過詳細討論後,選出入圍的五本作品。首先是譯自妙莉葉.芭貝里(Muriel Barbery)的文學小說《唯一的玫瑰》。評審認為,此作品不管是京都古樸建物的描寫、環境氛圍的詩意營造、禪意哲思的闡釋、五覺感知的傳遞等,皆以極具感染力的筆調,將原文意境貼合詮釋,滲透到讀者心中。文中斷句是優美的,節奏是恬靜和緩的,語序編排也恰到好處,可說將文學翻譯又往前推進了一步。」評審黃慧玉如此評道。 2017年、2018年及2020年曾入圍的譯者許雅雯女士,今年再次以克萊兒‧貝列斯特(Claire Berest)的作品《世上沒有純粹的黑:芙烈達的烈愛人生》獲得青睞,評審許少菲表示,芙烈達的一生就是一幅刻版畫,她遇見的每件事都在生命中畫下無法抹滅的刻痕,這樣濃烈的情緒引領著本書主軸,譯者確實掌握住書中角色的情緒,在文字的選用上也大量使用貼切的成語來表達原文的文學性,是一部好讀又不失文學性的譯作。 此外,今年有兩部法國當代暢銷作品入圍,分別是嚴慧瑩女士翻譯之《血清素》(作者: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以及譯者范兆延先生帶來的《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作者:尤安.巴爾貝羅Yoann Barbereau)。前者運用其對文字絕佳的掌控力,將原作者「中性」筆調做了最佳的詮釋。不論是文中對農產現況的批判、病態行徑的描述或敘事者厭世的口吻,詞語選用皆精準得當,內斂沉穩,不失控淪於粗鄙庸俗,實屬不易,為一推薦佳作。後者則能在時序跳躍的敘事中,精準掌握作者文字時而艱深詩意、時而質樸寫實的語境切換,足見其翻譯功力。 最後是《紐約客》知名插畫家皮耶.勒譚(Pierre Le-Tan)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派屈克‧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首度合作的作品《記憶幽徑》。評審許少菲認為:「中文譯本充分掌握原文氛圍,讓讀者可以馬上進入上個年代的巴黎—老巴黎人緬懷的早已消逝破敗的浮華世界;本書譯者林德祐先生對於文字掌握的精準與流暢度抹去了翻譯作品常有的譯痕,在小品文學裡實屬難得佳作。」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logo。(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提供) 2022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決選評審團將由五位會內、會外專家學者組成;在兩個月的詳細審閱後,將於2023年1月上旬進行決選會議,選出獲獎者。頒獎典禮則將於2023年1月台北國際書展法國館隆重舉行。

Read More

黑木瞳金馬獲邀 大方跳踢踏舞

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19日將登場,日本女星黑木瞳除應邀擔任2022金馬電影大師課重量級講師,也將在典禮中頒發獎項。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黑木瞳受邀來台講授金馬大師課程並擔任頒獎嘉賓。黑木瞳今天表示,會把40多年來在演藝圈的技能分享給從業人員,非常開心台日能以電影互相交流。 黑木瞳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當時收到金馬影展邀請,還不了解內容就馬上答應,就是希望台灣成為COVID-19疫情後第一個出國前往的地方。 黑木瞳透露,她在疫情前就曾多次私下來台旅遊,還會特別找一名醫生看診買中藥,「亞洲人都會比較相信東方的醫藥學」。她還提到這名醫生精通風水,有一名不孕症的朋友曾來台請教風水問題,經過調整後也順利懷孕。 黑木瞳縱橫日本演藝圈多年,被問到如何保持熱情?黑木瞳表示,長年做下去要有覺悟,因為日本人認為若能長久做一件事就是那個人的天職。「我還是不斷做出多種嘗試,確定這是不是我的天職,但我知道自己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 黑木瞳過去曾學跳踢踏舞,記者會主持人黃子佼問到現在是否還有練習,黑木瞳大方在台上教學,也說跳踢踏舞能保持腿部線條與體態。黃子佼誇說「很久沒見過這麼隨和的日本巨星」,黑木瞳笑回「在日本也沒有人會如此大力稱讚我。」 黑木瞳今年將與影帝張震一起頒獎,她透露兩人有私交,私下也曾約出去小酌,期待兩人未來有機會合作。「我只知道私下的張震是什麼樣子,很想看到他會怎麼樣演戲。」黑木瞳也提到本屆影后入圍者張艾嘉,既是導演也是演員,期待有機會演出對方的作品,或是一起合作打造作品,「相信會是一件有趣的事」。

Read More

湖畔圖書館首展 看見西拉雅

台灣歷史博物館湖畔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展現西拉雅文化歷史資料。(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歷史博物館湖畔圖書館十八日正式對外開放,揭示典藏台灣歷史重要資源的專門圖書館,將邁入嶄新的服務階段。台史博表示,首檔推出「看見西拉雅」,以西拉雅歷史文化為主題,呈現台史博西拉雅文化研究出版品和多元媒材資料。 開幕活動十八日由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美籍台灣研究學者歐獻文等多位圖書捐贈者、各公共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館長、台史博館長張隆志等人一起揭幕,現場邀請曾獲傳藝金曲獎的「西拉雅Onini竹音樂團」表演,為湖畔圖書館首檔書展「看見西拉雅」暖身。 台史博指出,湖畔圖書館命名巧思來自羅馬字「Sasulat」,取自原居於平埔族群西拉雅人族語,意為書、典籍。 空間設計以優質舒適閱覽研究環境為核心,設有三十席閱覽座位區、特色館藏區、微縮資料室、地圖區及一般圖書區,特色館藏區包含台灣主題的外文史料書籍、黨外雜誌與美國國家檔案館台灣資料等。 李連權期許圖書館孕育台灣多元文化發展,匯聚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等重要文獻資料與數位資源,讓台史博成為歷史文化研究重鎮並深化國際交流,重建台灣多元文化記憶。 張隆志表示,台史博是面向公眾的圖書館及多元資源中心,盼以台南為起點,努力將台灣歷史文化介紹給全世界。 台史博以促進台灣歷史研究為目標,持續建置海內外重要台灣史相關資源,開放珍貴圖書史料,如清代軍機處錄副奏摺(微縮資料)等,歡迎所有人前來探訪。

Read More

宋仲基《財閥家》上演復仇記

宋仲基(右起)、申鉉彬以及李星民出席新劇「財閥家的小兒子」記者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備受期待,男神宋仲基今年唯一電視劇作品《財閥家的小兒子》終於要開播了。宋仲基17日坦言,想回到過去「做得更好」。李星民對宋仲基讚不絕口,兩人戲外互動展現溫暖爺孫情。申鉉彬「機智」回答感情問題,主動當老師教宋仲基比「臉頰愛心」。 《財閥家的小兒子》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說,劇情描述為財閥工作卻被誣陷私吞資金而慘遭殺害的「尹炫優」(宋仲基 飾),意外重生到1980年代變成了該財閥家的小兒子「陳導俊」,其後憑藉前世的記憶與知識,為了侵吞整個家族企業而成長、復仇的故事。劇組17日下午在首爾汝矣島舉辦記者會,由導演鄭大胤率領宋仲基、申鉉彬、李星民出席,宣布戲劇即將開播。 對接演《財》劇,宋仲基表示,過去曾經和金泰熙編劇一起合作過《成均館緋聞》所以非常信任他,聽說會由李星民前輩飾演會長,所以就更有信心接演了。

Read More

TVBS攜手台東打造最強跨年演唱會

台東2023跨年演唱會,邀請到「新生代創作才女」Karencici。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TVBS攜手台東縣政府,以「東飄去旅行」為主題舉辦2023跨年演唱會,17日公布第2波卡司名單,邀請到「新生代創作才女」Karencici、「靈魂DIVA」家家以及「金曲唱作歌手」MATZKA,時隔12年重回台東家鄉跨年開唱的家家,興奮表示「好久不見!我要回家唱歌給大家聽了!」,Karencici與MATZKA也透露將帶來新作品,並精心準備特別演出,就是要讓歌迷大飽耳福搶先聽,在嗨唱中迎接2023年! 台東2023跨年演唱會在12月31日晚間8點於台東市海濱公園熱鬧開唱,談到推薦的台東私房景點名單,家家表示一定少不了在地美食,她也分享自己最喜歡吃的美食,就是家鄉做的山地粽子「阿拜」。 今年的跨年場地「台東海濱公園」,也是家家力推的景點之一,因為該景點距離市區不遠,附近也有些藝文景點,有很多好拍、好逛的裝置藝術,可以從白天一路玩到晚上。 MATZKA則推薦大家冬天到台東,可以去知本、金崙泡溫泉,或是到金樽、東河、太麻里看日出,金針山拍照逛逛,笑稱台東是「什麼都很漂亮的地方。」 第一次在台東陪伴歌迷跨年的Karencici,透露跨年表演將帶來新歌演出,讓台東的粉絲們搶先聽,她也興奮表示心情上既開心又期待,希望結束後還有時間可以逛逛走走。 時隔12年,家家重回台東家鄉跨年開唱。 10多年沒回到台東跨年的家家則表示,將會準備一連串大家所熟悉的經典歌曲,「要把這幾年沒在家鄉唱到的一次補回來」,也很期待可以跟大家一齊大合唱。

Read More

華視20日晚間10點半 完整轉播世足開幕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22 FIFA卡達世界盃」倒數最後3天!華視「2022世足看華視」20日晚間10點半將完整轉播世足開幕式,由主播黃柏齡、林奕雯擔任播報。 談到這一次開幕式表演內容,黃柏齡表示,首度舉辦世足的卡達勢必會展現自己國家的特色,融入中東色彩和沙漠氣候等元素在表演項目中。對於傳聞BTS「團寵」田?國Jung Kook將加入演出陣容,兩位主播也相當期待,畢竟以BTS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同時也算是東方國家的巨星代表之一。 林奕雯直言,這次表演內容真的保密到家,相信演出陣容絕對會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她開玩笑說:「如果能看到Black Pink或是台灣之光蔡依林,我會非常開心,因為我都買不到她們演唱會的票。」 提及世足賽事,黃柏齡表示,很希望能看到梅西和C羅這兩位即將在本屆退役的戰將能現身在開幕式上參與演出。林奕雯則是透露很期望看到退役的法國球星「席丹」,十分難忘當年席丹受不了對手挑釁,當眾「頭槌」對手的事件。 對於今年的冠軍隊,黃柏齡和林奕雯十分看好巴西隊和阿根廷隊,黃柏齡表示,巴西從球員、教練、氣勢和過去四年來的戰績來說是32強裡面最好的,「巴西隊陣容十分堅強,強到可能總教練都不知道排誰好吧?」但他還是預測冠軍是阿根廷,表示阿根廷剛拿下美洲盃冠軍,氣勢正旺。林奕雯同樣認同巴西隊是陣容最堅強的,阿根廷隊則是情感面偏向主將梅西,畢竟「梅西就差一個世足冠軍了!」 自11月20日至12月18日華視無線獨家轉播2022卡達世足,零時差Live轉播32強共22場精彩賽事,完整轉播資訊請上「2022世足看華視」官網。

Read More

故事工廠療癒劇場《四姊妹》周末登場

故事工廠療癒劇場《四姊妹》十一月十九日晚間七時三十分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加場演出。(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故事工廠療癒劇場《四姊妹》十一月十九日晚間七時三十分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加場演出,開賣六天便吸引搶票旋風。《四姊妹》在台北首演大爆滿,好評如潮,此次基隆文化局特別邀請參與基隆表演藝術中心開幕季,因此在基隆加場演出。 故事工廠創立於二0一三年,是一個堅持說臺灣原創故事的劇團,致力培養專業劇場人才、落實戲劇教育,推動文創夢土、打造互動式的劇場人文環境,許多發表作品都好評如潮。 導演王琄喜愛寫大齡姊姊的故事,此次首度執導舞台劇《四姊妹》,由丁寧、范瑞君、謝汶錡(阿嬌)、蔡燦得、溫貞菱、蕭東意傾情演出。故事內容敘述四姊妹在老家聚首,將成長過程中尚未復原的瘡疤被一一傾倒宣洩出來,深入女性內心的療癒舞台劇。相關購票資訊可至OPENTIX售票網查詢。

Read More

《食尚玩家》泰國行 曝夢幻景點

《食尚玩家》曝泰國夢幻景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TVBS《食尚玩家》開啟國外旅遊之路,《瘋狂總部》主持人李易、林莎、大文16日從曼谷回台,三人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直接在機場拿出戰利品,林莎透露,被夢幻景點浪漫氛圍感染,「如果能在這裡被套上戒指,會是一輩子美好的回憶。」 林莎跟大文都是Shopping狂,出發前大文特別上網查「網友推薦泰國必買商品」,包括藥妝、服飾等。大文神祕地從隨身包包裡掏出一支她稱為「夢幻逸品」的薄荷棒。林莎則買了很多藥妝與零食外,在水上世界也爆買了印有卡通圖案的防水上衣,還洗腦大文跟李易一起買,三位也說好以後要穿「團服」出外景。 相較於兩位女藝人,李易保守很多,笑說自己的錢都花在吃美食上面,剛好思思念念了4年的炸雞,就在飯店附近,讓他連續好幾天都早上6點去排隊。 此次泰國行也去了很多全新的夢幻景點,其中的小馬爾地夫「森林裡的泡泡」,現場的浪漫氛圍,讓林莎直呼,如果能在這裡被套上戒指,會是一輩子美好的回憶,讓大文對著林莎粉絲喊話:「林莎的粉絲注意,一定要鎖定節目,就可以知道林莎想在哪被求婚。」一旁的李易聽了冷回:「這裡求婚要小心耶!因為戒指有可能掉到水裡找不到。」

Read More

李程彬提前慶生 為《她》劇角色解碼

  李程彬為《她和她的她》角色解碼。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八大電視《她和她的她》15日晚間找來李程彬現身官方IG直播,與線上網友互動,過程中特別安排為22日長尾巴的李程彬提前慶生,讓他開心許願,也為劇中角色解碼。 李程彬一身白色系休閒裝扮現身直播,坦承也常關注《她和她的她》的網友討論留言。這部戲上線後,他自己就刷了3次,他分享其中最喜歡的橋段,像是他拿槍追林晨曦弟弟、與林晨曦的露營戲,及林晨曦第一次見到小劉上前抱緊他。 有粉絲認為「李皓明」在女主角大學時就一見鍾情,李程彬則自認,是因為得知林晨曦一天要打三份工及她的身世後,對她才留下特別印象。

Read More

〈中華文薈〉天雕大師白滄沂─化朽木為神奇─

星雲大師與蘇主席進強鑒賞天雕作品。 你看過素人藝術家獨自創立一棟博物館嗎? 木頭在一般人眼中永遠是木頭,但在白滄沂手中,就可幻化成不同凡響的藝術品。 你看過一個人可以舞龍嗎? 許多藝術家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無止盡的最高的境界。 未來光影的顯現,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耐得住寂寞、慧眼獨具的白滄沂,近期的創作,就令人驚喜、驚艷。 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內的鋼材構造。 白老師創新的傑作,看是朽木,但經白老師關燈後,再持手電筒一照,立刻顯現一尊一尊的觀世音菩薩、達摩祖師、呂先祖、尊者,坐在法船上,這件作品名稱就叫做「佛在我心中」。 這種運用光影明暗變化,將枯木「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方式,在台灣尚無人出其右。 尤其展示時經白老師手一動,更顯示每尊佛像栩栩如生,更有一件作品,包括台座觀世音菩薩,都是沒有雕刻,天然的,一體的童子拜觀音坐相。 六號國道作品:揚昇 材質:紅銅 乾枯的葉子在人們的心中,是隨手可丟,不能利用的東西,但在白老師眼中卻是殊勝的藝術造型。 有一天,白大師和太太在開車回博物館途中,他忽然車子停下來,請副座的太太下車把車前的一片枯葉撿取,兩人就在路邊仔細檢視,發現那片葉子的形狀,像丹頂鶴、又像天鵝,兩人快樂的相視而笑。 白大師說,三十年前,許多藝術愛好者,去觀賞他收藏、創作的作品時,常有人探詢作品是否可高價割愛,但他總不為所動,一心一意就是想要蓋一座博物館,沒有想到卅年後的今天博物館蓋起來了,原件作品還在,賓客來時,看到翻鑄的銅雕,更可看到原件的木頭作品。 埔里天水蓮大飯店作品:大豐收 材質:紅銅 台中市東勢高工作品:鷹揚 材質:紅銅 鑄銅之後,也嚐試用琉璃、水晶、不銹鋼讓民眾觀賞,沒有想到獲得更大更多的讚賞。 慧眼能識朽木 白滄沂,南投市營盤口人,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畢業,一心一木百年千年志業。 作品:涅槃 材質:琉璃 但為了木頭,把一生積蓄全部投入博物館。自小八歲住在南投市貓羅溪畔長大,八歲即喜好台灣木頭,至今七十歲無師自通,沒有師承,對木頭有一種特殊情感,也有一種深深的創意,木頭在別人手裡永遠是木頭,但在白滄沂手裡就會幻化成珍珠、瑪瑙、鑽石。 作品:菩提葉 材質:琉璃 讀初中時,下課後需到家裡二分農地種芭樂、除草,高中時會種番茄,每天早上送到學校賣給福利社,人的一生想像不到的很多、很多,再想也想不到能夠有這麼一天,把自已的作品,送上國際舞台,又能被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院東方館永久典藏。德國柏林樹木博物館,昇華作品永久典藏英國倫敦藝文中心,赴法國、美國、日本、泰國、義大利特展,是他這一生最大的榮耀。 天彫不解之緣 佛在我心中。 38年前,剛好經過谷關有一個大水庫,看到水庫上大大小小木頭很像竹筍,他問工人,為什麼要把這麼漂亮木頭燒掉,工人回答,沒燒掉會擋住水的去流,所以必須把它燒掉,但它們是有造形藝術品呀!所以他只好花一點費用,請工人撈上岸來。回家後請教林木專家,專家說這是海拔1千公尺以上需百年才有,材質大部分是松、扁柏、紅檜,從此之後,就開始與天彫不解之緣。至今因為堅持,才有機會燦爛。 素人蓋博物館 迄今,白大師個人收藏八千五百件作品,為了保護這些木頭天彫作品,特別蓋了一間木頭造形教育博物館,讓這些上天賜予的「天雕」有個容身之地,他也自許,滄沂之手,絕不會把它當柴燒,每一件都是珍品,天彫作品材質有檜木、紅檜櫸木、烏心木、松木、牛樟、香樟、梢楠木、紅豆衫都是上好的材質。除了材質好還可利用優質造形因地制宜,適合在公共場所,展現它們的英姿,比如六號國道、埔里二二八紀念公園、布袋港港口、王功漁港、高雄科博館、國立東勢高工、鄉公所地標、南投縣議會、南投縣警察局、愛心公園、鳳凰谷鳥園、地政事務所、寶佳機構益翔建設公司、城鄉地景可看到天彫公共藝術立足點,但是一件好的公共藝術作品,要立足於各大公共場所,第一要注意的是安全,作品內的H型鋼厚度、結構、強度,都是需經結構技師簽證。 作品驚艷國際 2OOO年時白老師應行政院新聞局邀請,至德國柏林的樹木博物館舉辦個展,特地帶八十九件銅雕及天雕作品展覽,其中二件菩提葉及水雉木作品總是隨身帶在身邊,它的造形非常奇特,線條柔美、簡潔有力,令人驚艷。這二件及其它87作品,在展出期間獲得德國觀眾的滿堂彩。 白大師萬萬沒想到,真有這麼一天,能代表台灣木頭,到全世界、德國、英國、法國、美國、日本、泰國、義大利去展現它們的英姿,為台灣爭光。這就是台灣木頭的價值,因為它們有勵治作用。 將無形轉有型 白大師說,46年前開始,每件天雕作品都是來自全台產地,宜蘭、花蓮、信義、仁愛、谷關,早期木材商把留下來的廢木,因看好它們的造型、紋理、線條、轉折凹凸、律動、層次,一件一件精選買下來好的作品,不能只有直線沒有弧線。因為這些造型、曲線是經過大地之滋潤,無形轉有型,蘊育出台灣人的特性,韌性、耐力與生命力。 白滄沂說,「我曾經用很多大自然的材料來創作藝術,木頭,是我認為創作最好的材料。無論是從顏色、大小、形狀、線條、凹凸、轉折、律動,尤其它在地底下的韌性、耐力與生命力,擺放角度、位置、間距都能讓我發揮到極致。」看得出來,藝術家非常享受他的創作歷程,他的全身投入絕對是一種心靈的淨化,看到大地的作品,想到羅丹的幾句話,「藝術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發現出美來!美無所不在」。 珍貴大地藝術 大地藝術的知識,是2O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種藝術運動,強調大地景觀和藝術作品本身的關聯性,直接在自然界創作,創作材料也直接取自於自然環境,將土地、山谷、江海、公共建築或畫布創作出富有意義的作品,拉近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白滄沂的作品,就屬於大地藝術,借助普通的木頭,產生獨特的美感,促使人融入大自然,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白滄沂為什麼利用木頭的造形來作公共藝術?一它的形體是人的大腦想像不出來的;二簡單明瞭扼要線條分明;三台灣特有木頭;四台灣特有春夏秋冬,但經過白滄沂轉動腦手眼睛千百回之後,才會成為藝術珍品。 白滄沂館長/簡介 「天彫」原本是枯木,經由藝術家白滄沂利用大腦及雙手,擷取枯木最美的造型,重新賦予生命詮釋與定義,限量鑄造成銅雕或公共藝術作品,再造現代雕塑。 這樣的創作形式,得天獨厚,放眼世界前所未見,以自然為始,重現還原藝術的根本,別人是砍伐「活」的樹木,讓宅「死」去再鑄銅,而白館長最大的特色是讓原本枯木起「死」回春,重造「活」藝術,恢復它們的光彩,還原自然生命永垂不朽之根本。 白館長不但發揚台灣本土藝術,把臺灣的根,推向國際舞台,創造出藝術奇蹟。 〈現任〉 白滄沂天彫博物館館長 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監事 國台灣大學實驗林管處評審委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