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技藝傳承 屏東開展

台灣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左5)在屏東戲曲故事館展出其傳承技藝,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展。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台灣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90高齡仍持續不倦投入布袋戲教學,教授他精湛的操偶技巧與細膩手藝,屏東縣府特別邀請他於18日起在屏東戲曲故事館舉辦「輝煌90技藝傳承.陳錫煌的昨日、今日與明日」展覽,傳達生生不息、世代傳承的文化生命力,展期至今年10月30日止,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展。 出身布袋戲世家的陳錫煌,13歲開始習藝,深感傳統文化保存不易,因此致力於教學工作坊,不藏私的將獨門技藝一一傳授;他擔任台北偶戲館駐館藝術家的11年間,共有近千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偶戲愛好者,從國小一年級到70多歲的阿公、阿嬤,從各級學校教師到各類藝術領域工作者,齊聚一堂學習布袋戲傳統技藝。 縣府文化處表示,此一展覽以昨日、今日與明日三大主軸呈現,「昨日」以傳統概念出發,展品包含陳錫煌老師的刺繡及衣帽作品,修復的台北偶戲館館藏十八尊戲偶,藉由傳統修復技藝的思維,彰顯傳統藝術一筆一畫、一針一線的樸實手感美學。

Read More

朱延平獲北影卓越貢獻獎

  導演朱延平獲第24屆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導演朱延平獲頒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他笑稱第一時間曾想過婉拒獎項,但開心除了台灣新浪潮電影,也有商業片導演獲肯定,「像『七匹狼』、『好小子』都是台灣人共同回憶」。 朱延平從擔任臨演起家,然後擔任場務、副導,之後在導演蔡揚名提拔下完成首部劇本「錯誤的第一步」,一舉拿下亞太影展編劇獎,之後執導首部電影「小丑」獲得好票房,捧紅已故喜劇演員許不了成為票房保證。 朱延平另外還跟徐楓共同監製的「好小子」,外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掀起熱潮,還有開創喜劇軍教片類型的「大頭兵」系列,讓朱延平成為當時台灣商業電影代表人物。他也曾與劉德華、成龍、林青霞、楊惠姍等人合作,並與當時出道不久的林志穎、金城武、徐若瑄、小虎隊、王傑、張雨生等人合作。 朱延平今天開記者會接受媒體訪問表示,還沒想到頒獎典禮上要說什麼,也擔心心情太激動,「我假裝不在意,其實很在意。」朱延平也提到上次獲得編劇獎是剛開始演藝事業,現在這次接近退休,是有頭有尾感覺。 朱延平表示,自己也是跟著台灣新浪潮電影發展同期的導演,但少有被台灣影史提到,「像『七匹狼』、『好小子』,這些都是台灣人共同回憶,這些誰沒看過。我一直沒有說(這些話),2種類型電影的目標跟責任不一樣,這樣說像幫自己講話,但不是這樣」。 朱延平透露,目前希望以監製電影為主,年紀大了但還是希望能傳承把戲拍得快、拍得好的秘訣給年輕導演。最近監製的新片「小子難纏」改名為「小子」,也有致敬「好小子」之意,預計6月開拍。

Read More

《花蓮.慢.原.宿─花蓮部落居遊》新書暨影片發表會

花蓮縣政府舉辦《花蓮.慢.原.宿─花蓮部落居遊》新書暨影片發表會,收錄縣內十三家原住民經營的民宿。(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積極推動部落旅遊,出版《花蓮.慢.原.宿─花蓮部落居遊》,昨日舉辦新書暨影片發表會,收錄縣內十三家原住民經營之民宿,涵蓋農園、海濱、原住民文化體驗、料理、異國風等主題特色,搭配周邊工藝工坊、風味餐、體驗旅遊等據點,並邀請世界遺產領隊馬繼康拍攝行銷短片,透過他對文化旅遊的廣博視角,帶領遊客體會部落內涵。 新書發表會上,花蓮縣長徐榛蔚頒發「旅遊盟」標章給新書中報導的十三家民宿業者,而「旅遊盟」為縣府為輔導並推動的部落旅遊相關產業之一,期望結合工藝、小農、樂舞、廚師盟等面向,鏈結成部落旅遊與產業發展的夥伴。 《花蓮.慢.原.宿─花蓮部落居遊》為花蓮縣政府繼《原藝百工I》、《原藝百工II》、《原農百工》,出版的部落產業系列書冊,本書並以華文、英文和日文三種語文呈現,書中收錄花蓮十三家原住民經營的民宿主人,有太魯閣族、阿美族,以及成為花蓮媳婦的臺東卑南族。 徐榛蔚指出,每位民宿主人各有擅長,有退休校長、國際知名畫家、五燈之星的歌手、軍職退休的教官等,他們熟悉部落文化,人生經驗閱歷豐富,在夜晚住宿空檔,和他們聊天互動就是旅途可遇不可求的難得經驗。 以太魯閣族為例,同樣是太魯閣族就有著豐富多層次的體驗。走過虹橋民宿,帖喇.尤道校長會唱太魯閣族「歡迎歌」作為迎賓禮,他是太魯閣族文化的知識庫;慕谷慕魚民宿,多用老闆是空軍退休,從立霧溪遷到木瓜溪的八大家族又有不一樣的故事;阿尼吉農莊的周焦元朗,以前是國防部長辦公室的秘書,現在是傑出的「烤官」,窯烤手藝一流;太魯閣峽林農莊的朱慶忠,很會創作歌曲和彈唱,在民宿裡還可以分享當年他為妻子寫下的情歌。在他們身上,可以感染到對生命的熱情,對部落文化的投入,這是在旅遊景點無法獲得的。

Read More

藝術家尤幹尤勞作品 文化園區八角樓展出

新北烏來部落泰雅族新銳藝術家尤幹尤勞創作個展,即日起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八角樓展出。(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今年度主題展覽,即日起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八角樓展出泰雅族新銳藝術家yukan yulaw尤幹尤勞的作品,透過裝置與編織藝術創作,讓人感受到當代原住民青年豐沛的創作能量。 來自新北市烏來部落的泰雅族藝術家yukan yulaw尤幹尤勞,由於對於空間的敏銳,常常將生活美學融入於學校工作或是教學環境中,打造令人嚮往的佈置品味。 尤幹尤勞此次個展以「11、18、28」為主題,使用的媒材多元,包含影像、傳統薯榔染、以及「帆布」當作素材,在園區發表全新的大型裝置作品,作品隱含許多當代青年的創新觀點,尤幹尤勞也結合觀察弟弟「Batu」的生命故事,敘述弟弟從兒童時期、青少年到青年間各個年齡階段所發生的認同轉折,其中隱含當代原住民的認同形塑,以及藝術家透過創作,同時追尋自我認同的深層思考。 「11、18、28」展期自即日起至五月二十日止,三月十九日上午也將特別舉辦主題工作坊及導覽活動,歡迎喜愛原民藝術的朋友一同共襄盛舉,展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詳情請至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官網查詢。

Read More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推出光盒子最新策展 展出電影《願未央》文學作品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或者光盒子」最新策展「文學家族:稿紙糊成的朱家」,展出小說家朱西甯、翻譯家劉慕沙及三位女兒作家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的手稿與文學作品。(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或者光盒子」年初重新開幕,打造結合影像主題書店、藝文特展、餐酒館的多元藝文空間,是新竹地區目前唯一的獨立電影據點。光盒子最新策展「文學家族:稿紙糊成的朱家」,配合新上映電影《願未央》文壇傳奇「朱家」紀錄片,展出小說家朱西甯、翻譯家劉慕沙及三位女兒作家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的手稿與文學作品。 光盒子最新策展「文學家族:稿紙糊成的朱家」,以「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所記錄的文壇傳奇「朱家」為主題,透過觀看展覽,看見「朱家」手稿,朱家三姊妹母親劉慕沙為客家人、畢業於新竹女中,朱家三姊妹也是半個客家人。套餐特別以客家菜包元素製成「客家蘿蔔絲鹹派」,並選用新竹知名「富興茶廠」東方美人茶製成調酒,讓觀眾觀影後也能以味覺更貼近文學朱家。 文化局表示、位於舊城區的影像博物館前身是一九三三年創立的「有樂館」,在當時就是台灣具指標性的歐化劇場,現轉型成獨立電影據點,目前劇場放映多部獨立電影,如近期放映《時代革命》、奧斯卡競賽片《在車上》、《世界上最爛的人》,年輕朋友追獨立電影不用再跑台北。 目前影博館一樓陳設各式上映中的電影海報及珍貴的碳精棒放映機,並設有光盒子書店,整面的書牆陳列著以「影像」為主軸、精選三千多冊啟發世界各地影像創作者及激發他們靈感的書籍。一樓後側還有由電影評論家王振愷策展的「電影 有樂櫃」常設展,透過典藏品述說過去年代的回憶。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或者光盒子」最新策展「文學家族:稿紙糊成的朱家」,展出小說家朱西甯、翻譯家劉慕沙及三位女兒作家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的手稿與文學作品。(記者曾芳蘭攝)

Read More

【一號人物】房元凱專訪|機器學習導入設計工作 自動生成打造高速未來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科技快速發展,以旋風之勢席捲人類的生活,科技不斷革新所有人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壟罩下,全面減緩人類在物理距離上的來回移動,更推動網路、數位、科技的大量運行,催生許多因時制宜的互動科技等。「設計」的存在,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回顧過去網路的發展脈絡,如何影響著全世界,改變所有生活模式,尤其當「AI人工智慧」概念提出,即提供了能夠無限延伸想像的世界,透過AI幫助人類邁向更好的生活,讓AI發揮數據庫大腦的工作效能,取代各個產業具有重複性、耗時的工作量,能夠將聚焦回歸到人類本質無法被取代的潛能、創意、情感表達。在疫情之前,便早先投入AI領域的房元凱,從事設計領域已大半人生,因其熱愛閱讀與研究新事物的特質,認識AI的無限可能性後,持續鑽研並致力於技術運用,推進設計產業的遠程未來。 大岳設計|凱奕創意 設計總監,元創新科技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常務監事,臺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 學術顧問。曾任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 講師,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講師。接觸藝術與設計工作超過25年。擁有劇場舞臺設計/建築照明設計/室內設計/高階經營管理/藝術管理 多項學經歷,為臺灣設計界學歷最豐富的創意人。目前攻讀國立清華大學 跨院國際科技藝術博士班,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建築博士班當中,研發人工智慧協同設計自動化建模生成技術,提升設計產業工作效能,為設計從業人員謀取福祉為己任。 ▍「因為AI可省去耗時與重複的人力工作,讓人類能夠更有時間善用情感、溝通與創造力。」——房元凱   與AI智慧的相遇 「很常聽到人工智慧,但大家好像都還是覺得AI離生活很遙遠。或是平常很少接觸科技的人,不了解人工智慧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西方世界的科學家已有共識:目前全球屬於的「弱人工智慧」,將會在2030年進入「強人工智慧時代」。意指八年後,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更加全面,這同時也可能會改變人類的生態,其影響可以比擬現在的新冠疫情,影響大至國家層面,小至行業類別以及我們工作分工的模式、規則、人際關係等都將面對衝擊性的變化。房元凱分享對於人工智慧,想要傳遞與培養的大眾觀念,改變並不可怕,人工智慧最大的優勢是能以人類大腦無法達成的運算與推理速度,完成巨型資料庫的探勘,整理與判斷,取代部分重複且耗時的勞動力以及低效作業。目前我們熟知的人工智慧運用,例如Google的語音辨識、Siri語音助理、智慧家居、自動汽車駕駛、臉部辨識、甚至是在醫學上進行預測罹癌因子,已大步踏入我們生活縫隙當中,為人類帶來便利。 房元凱與人工智慧的緣分,始於2018年準備結束第四個碩士學位學業的論文題目「人工智慧對室內設計產業的發展」,他為此閱讀跟人工智慧相關的大量書籍與國內外學術文獻,遂之產生濃厚興趣。2019年將論文完成時,當時指導教授對他說:「元凱,感覺你對人工智慧的了解比我們教授知道得更多,有沒有打算未來繼續在這個方面研究呢?」雖然可能只是一句無心之語,確實成為他心中的啟蒙種子。他認真思考,如果這是未來的趨勢,有什麼理由不繼續瞭解它? 左:人工智慧三軸心:分類辨識、自動生成、推測結果。右:房元凱鑽研AI技術,選擇椅子作為實驗模型,測試人工智慧程式運行。 左:房元凱的人工智慧編程,以單椅家具作為資料庫進行測試,教會電腦對椅子的判讀,進而從單一影像中自動生成立體模型。右:房元凱的AI人工智慧程式,部分設計程式碼,為研發此技術,苦心鑽研自己不擅長的數理科領域,課外再請家教補習基本程式架構。 回歸自身反思 他反思AI技術的導入,或許能夠幫助設計的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從傳統產業轉化成科技化的設計服務,是否能夠妥善運用這技術,將自己所學回饋到自己的行業。從小小的念頭萌芽,開始請教他的教授們,結果沒想到大家對於他的想法,紛紛表達支持,教授們認為有興趣就值得勇敢嘗試。不過,後來房元凱才知道這將會是很辛苦的一條路。回顧自己這段歷程,一開始什麼都不懂,不是電腦工程出身,也坦言自己數理不好,從藝術與設計半路出家、且一把年紀之後,才進入研究這個領域。專業知識會用到非常多數理基礎。踏入清大學府時,每一門課對他來說都不輕鬆。雖然校風多元開放,但是大部分學生都非常優秀,加上自己同時要經營公司,壓力大到一度想要放棄,但他自承傾向開創型人格,喜歡做「突破性」的事情,所以面對前方的挑戰時,請來家教老師補強他的數理與編程,在工作、學習之餘勤奮不懈,每週安排八小時,讓自己在很短的時間裡,快速學會這些電腦工程的基礎與架構。 在房元凱身上,這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信仰,從他的眼神、以及流暢分享人工智慧運用與願景的述說過程,看見他熱切真摯地相信AI技術,能夠為人類生活與設計產業激發新的潛能,並作為這個信仰的積極實踐者。 作品《首善有情》,大面採光,讓雙層空間視覺穿透,開放式場域促進人際連結。 加速世界 將AI導入設計 房元凱進一步分享關於人工智慧經常被混淆的兩大概念,「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前者代表監督式學習,在監督下的傳統式機器學習不能算是高階AI,後者的非監督式學習,讓機器模仿人類腦神經網絡展開「自主」學習並且從經驗中自動修正,目前全球在探究的較高階AI。現在他所做的研究採用深度學習技術,將知識、數據資料「教」給電腦,訓練機器協助人類達成任務,運作AI的過程以及功能有三大方向:「分類辨識、自動處理、推測結果」。他分享將這個技術導入設計當中的運用,從背景說起,在設計師產業,規劃一個空間,前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從平面圖到建構3D模型,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更是讓設計師經常熬夜的元兇之一,舉例來說,有時為客戶挑選家具後,要置入3D模型空間中形塑想像,但有些來源僅有2D參考照片,無法隨意旋轉角度,而設計師職責是必須一筆一畫模仿它的形體建構模型。不過一個空間,當然家具不會只有一件、軟裝與小物細節也絕對不少,完成這個工作的同時,設計師的大量時間也被大量消耗。房元凱反思設計產業不可避的這段過程,或許透過AI的技術,從概念理論上來解析,能幫助設計師將時間保留給更重要的發展。 「究竟如何將AI技術導入設計?」或許在我們凡人想像中依然抽象。房元凱接著解說,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所看、所觸的物體,例如一杯咖啡,拍下照片交給電腦,透過AI技術,便可以自動將這個杯子描繪成立體的模型,傳送到設計的空間模型—元宇宙概念的虛擬實境之中。用簡單的概念比喻,就像我們將簡報透過電腦投影到白牆上,杯子是透過AI投影到電腦數據空間中。其原理,透過程式的編程,經過AI的三大運算方式「辨識、判讀、處理」,從數據庫收集資訊,判讀物體,便可幾秒鐘時間內處理、生成模型。房元凱持續在清大電資學院研究AI,目前已有兩年多的時間,最初的起心動念便是希望透過研究,致力以人工智慧輔助室內設計產業,加速設計人實現更高的創意產值,用機器取代瑣碎且重複、單一描繪、建模的過程,解決人力無法達成的高速效能。 他也分享道,他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一些小成績,現在他的AI編程技術已經訓練到只要是具對稱性造型的物件,一張照片,便能夠快速辨別、判讀、處理,整體不需花到五秒鐘的時間,即誕生一個立體灰質模型。他與學校現在也積極地共同申請專利中。房元凱表示,當初接觸AI領域只是對於人工智慧應用在空間設計自動建模的生成技術感到著迷而去鑽研,孰料過去兩三年所吸收學習的知識與電腦編程,剛好可應用在目前最熱門的元宇宙產業所需的支援技術。2022年,他更一展跨領域的本事,成立新創科技公司,以區塊鏈與人工智慧為技術主軸, 扮演數位技術整合的領航角色,提供支援元宇宙的的資訊技術與專業化的顧問服務,以創新思維協助產業數位轉型。 作品《Yes, Root》,家應該是個多元對話的開放空間,減少隔間設計,以活動隔屏及萬向軌道貫穿客廳與書房,利用180度旋轉的電視支架,創造出配合生活型態變化的多功能場域,不論在哪裡都能享受生活的豐潤美好。 浪漫利他主義 在設計產業中超過二十年的經驗,房元凱中途進修,為這項技術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非常理想化、利他主義。不過他分享在面臨挫折、即將放棄之時,是如何轉念繼續堅持?「清大電資學院門檻高,不是人人都能進,當初為什麼會收這個學生?他既不是理科生、也沒有相關背景,他的特別之處在哪?」,教授說道:「元凱想做的這件事,不是為了自己。在他的研究計畫裡講得非常清楚。對於設計產業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或是它能夠幫助到非常多人,改變過去生態的陋習。」人生中許多事情若僅是為自己而做,人類會有惰性,但若在你心中,是為了熱愛的事物、為了大家而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生出了堅持的動力。他全心研究的過程彷彿一首浪漫情詩,訴諸他對設計產業的熱愛。 作品《Yes, Root》,長年旅居海外的夫妻,嚮往著便利而閒適的生活。設計師以黑灰白營造溫潤沉穩的低調質感,結合立體式斜角天花板設計,搭配間接照明與光影嬉戲,凸顯出整體空間的立體層次。甫入玄關,金屬板設計的鞋櫃與大門的色澤互相呼應,鞋櫃把手更是貼心地設置隱藏光源,不論多晚回家,門口總會有盞燈亮著溫暖迎接。 閱讀也是旅行 房元凱身兼多職以外,同時上課學習、經營公司、錄製Podcast,還有寫作,到底每個人公平的一天24小時,他如此忙碌的生活要如何調適與充電,怎麼做到兼顧並不停創造自我成就,讓人非常好奇。他分享,在疫情之前充電與閱讀靈感的方式是旅行,也曾出版一本著作《設計旅館》,紀錄近距離蒐集世界各地創意設計的旅宿,深入探索各地文化影響設計師旅館作品的關係等等。現在因為疫情不能旅行,不過對他來說閱讀就像旅行,他愛書癡迷的程度,在設計領域,閱讀量甚至自詡名列前茅也不違和。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遨遊書界能為他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累積大量養分。電影《一級玩家》、《駭客任務4》,是近期人們得以最接近對元宇宙想像的作品,以及經典古籍《山海經》充滿對於寰宇奇幻的描繪等等,種種養分都能構築未來世界的願景。 作品《首善有情》,走道採大量玻璃帷幕,視覺現代前衛,具有穿透性美感。 作品《首善有情》樓中樓空間,房元凱不喜循規的設計概念,打破格局的框架。 光想像就如此著迷 網路已經與人類密不可分,想像世界來了一位薩諾斯,彈指之間讓網路消失,那將會是什麼情景?沒有網路,可能也沒有人類了。人性會對於未知領域產生恐懼。回想當年AI概念才被提出,遇上不少反對聲浪出現,認為終有一日,人類會被自己的這項發明取代、甚至毀滅,不過房元凱對此非常樂觀。他分享,其實AI本質仍然是冷冰冰的機器與數據,而人類無法被取代的三大價值,「情感、溝通、創造力」非常強大,就像問Siri今日心情如何,也僅有呆板的幾套公式回應,人類會依情境、對象、經驗而有千萬種回應。目前AI技術的優點,背後龐大的資料庫與數據,同時也是缺點,其必須仰賴正確且足夠的資料庫才得以促進其三大運算公式成立,所以像電影、文學中的劇情,追上人類大腦取代人類目前僅在劇作家的腦洞裡。 光想像就如此著迷,未來智能、光速世界,或許有一天真能實現,如《一級玩家》、《星際效應》、《銀翼殺手2049》、《漫威系列》中的電影場景,全方位醫學、科技、創意、智能,設計產業的革新、效能大幅的提升,相信AI能夠協助實現這場未來樣貌。房元凱訪談尾聲提及最近籌備的元宇宙新作,以文字深入淺出帶領大家了解元宇宙與區塊鏈,並且分享臺灣可以如何進入智慧城市,使數位公民共同創造元宇宙,提供臺灣構築數位未來的多面向思維能量。

Read More

爭親權 王力宏李靚蕾調解達共識

歌手王力宏與妻子李靚蕾婚變,北院家事庭昨天開庭調解,全程採視訊進行。(中央社檔案照) 視訊開庭9小時 就探視子女時間、方式等細節進行協商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藝人王力宏去年底與前妻李靚蕾爆出離婚,雙方官司從美國打回台灣,台北地院審理其子女親權訴訟,17日開庭進行調解,經過一整天討論,截至晚間達成部分共識,將改期再就其他部分繼續調解。 北院家事庭昨日上午9時30分開調解庭,考量王力宏藝人身分,現身法院恐引發騷動,決定以視訊方式進行,雙方均委託律師到庭答辯,就探視子女時間、方式等細節進行協商,庭訊直到晚間近7時才結束。 今年2月11日李靚蕾透過律師聲明,指出王力宏片面向紐約法院請求變動探視方案,李認為王未顧及孩子權益,也造成安全疑慮,因此向台北地院提出聲請酌定親權行使方式,以守護孩子的最佳利益。 王力宏同日也聲明表示,被網路公審與霸凌攻擊的都是孩子的爸媽,對孩子情何以堪,希望讓紛爭回歸司法解決。 據了解,昨日開庭結束後,兩造達成部分共識,包括考量隱私及子女最佳利益,就調解過程的討論內容,希望遵循不公開的原則,也不公諸媒體,至於其他共識則保留。 雙方找來的律師團隊均相當知名,王力宏找來名人家事御用律師賴芳玉,由旗下律師施雅馨、闕士超擔任酌定親權行使案的訴訟代理人,李靚蕾則找來鼎禎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田永欣。

Read More

紀念張國榮 經典電影重映

已故影星張國榮在經典電影「霸王別姬」飾演程蝶衣,將重新登上大銀幕。(甲上娛樂提供/中央社) 霸王別姬、胭脂扣、英雄本色再現巨星風采 中央社∕台北17日電 已故影星張國榮影視歌三棲有卓越成就,為緬懷張國榮身影,片商舉辦「榮情蜜意」張國榮影展,張國榮主演的經典電影「霸王別姬」、「胭脂扣」及「英雄本色」將重返大銀幕。 「霸王別姬」由張國榮及演員張豐毅主演,透過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的執著,投射出大時代轉變,曾摘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大不朽電影」,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許「百大經典外語片」。 「胭脂扣」由張國榮和演員梅艷芳主演,導演關錦鵬曾說,當時梅艷芳認為與張國榮才能有獨一無二的火花,主動推薦張國榮演出十二少,「梅艷芳跟張國榮在綺紅樓抽鴉片的那些身體接觸,梅艷芳都是直接放開來演。」原著作家李碧華見到張國榮後,也主動添加戲份。 「英雄本色」由導演吳宇森執導,演員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主演,當年上映就打破香港票房紀錄,台灣與韓國掀起警匪片狂潮,張國榮演唱的主題曲「當年情」也成為經典。 「榮情蜜意」張國榮影展4月1日全台上映。

Read More

初擁意外 炎亞綸無心復拍

藝人炎亞綸(前)主演影集「初擁」,2名工作人員日前意外身亡。炎亞綸17日在台北受訪表示,目前沒有復拍的想法,也盼透過當前社會關注度,讓更多影視工作者的工安問題被重視。 (中央社) 演員到現場才知要吊鋼絲 盼面對不合理要求勇敢說不 中央社∕台北17日電 影集「初擁」11日在神仙谷拍攝發生意外,劇組2人死亡,主演的炎亞綸今天出席公益活動時表示,目前沒有打算復拍,但希望透過現在的關注,讓社會重視更多影視工作者的工安問題。 多曼尼製作公司的影集「初擁」,3月11日在苗栗南庄神仙谷拍攝,黃姓攝影師及王姓收音助理跌落溪谷,不幸喪生。 意外發生後,炎亞綸在臉書發文表示停拍「初擁」,強調「人命平等,一樣寶貴,不分貴賤,沒有高低,你我都有責任,不要心存僥倖」,希望喚起各界對台劇工作環境的重視。 炎亞綸今天出席至善基金會記者會表示,事發當晚他主動邀請工作人員聚會安定心情,「心靈的創傷是應該被照顧的,我想先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面對情緒。」他也表示,目前沒有復拍的想法,因為不只心情難以回復,「也難以繼續這個任務。」 炎亞綸提到,依事故發生當天的拍攝計畫,演員姚愛宓冉其實到現場才知道要吊鋼絲,但她還是吊了,「這是壓力,也是無奈的開始。我們應該被引導的是,面對不合理要求,能說再等一下或是準備好再做,藝人有光環比較容易拒絕,但工作人員的聲音比較難被聽到。」 炎亞綸否認與逝世的工作人員家屬聯繫,但透露家屬有在臉書留言,感謝他發聲喚起各界關注工安問題,「對我來說滿沉重的,但我願意背起這個壓力。」 炎亞綸日前在臉書貼出開會照片,今天也提到,目前已集合民間力量討論工安問題,也希望能有監督力量。他表示,現在發聲並不是希望找出犯人,而是想趁社會關注時,讓整個環境變得更好。 炎亞綸除了演藝工作,另外還擔任至善基金會愛心大使,親自到新竹尖石鄉新光部落陪伴孩子。炎亞綸表示,接觸孩子的每一分鐘都是驚喜,應愛護孩子們的天真與善良,期盼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響應愛心。

Read More

俄首席芭蕾女伶反戰 跳槽荷蘭

不滿蒲亭入侵烏克蘭,俄羅斯芭蕾首席女伶斯米爾諾娃(右)退出,跳槽荷蘭舞團。(路透檔案照) 中央社∕阿姆斯特丹16日綜合外電報導 荷蘭國家芭蕾舞團今天表示,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首席女伶斯米爾諾娃已經退出,轉而加入荷蘭舞團。 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團長布蘭森透過聲明表示:「很榮幸能擁有她與我們在荷蘭共舞,雖然促成這個舉動的情況令人悲傷不已。」 路透社報導,30歲的斯米爾諾娃3月間離開俄羅斯。她近日在通訊軟體Telegram寫道:「我不得不說,我的每一根神經都在反對這場戰爭。」 舞團發言人證實,斯米爾諾娃目前人在荷蘭。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斯米爾諾娃在荷蘭國家芭蕾舞團的第一個角色是經典芭蕾舞劇雷蒙達,將於4月3日在阿姆斯特丹首演。 在烏克蘭長大、53歲的編舞家和前芭蕾舞者拉特曼斯基隨後也貼文表示:「蒲亭必須立刻停止這場戰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