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旻佑低溫下玩衝浪 郭書瑤直呼帥

郭書瑤與好友蔡旻佑前往雲林開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衛視中文台《旅跑應援團》主持人郭書瑤與好友蔡旻佑前往雲林開跑,兩人從虎尾鐵橋出發邊跑邊玩,頂著低溫14度下水體驗風翼衝浪,蔡旻佑不僅全程完全站著衝浪板上,還很帥氣的完美操控風箏,讓郭書瑤直呼太帥了。 郭書瑤跟蔡旻佑因曾在同家音樂公司而熟識,這回為《旅跑應援團》,兩人前往雲林開跑,並在節目中一起體驗風翼衝浪。 不過,當天氣溫是寒流等級僅有14度,蔡旻佑不但在衝浪板上站了起來,而且手持風箏完美操控一路帥氣回到岸上,讓郭書瑤佩服的對他大喊:「你好厲害喔!」 蔡旻佑表示,其實下水前很怕自己會因為天氣太冷抽筋,會想站起來是因為面子問題,還說:「有美女在,總是要帥一下」讓郭書瑤笑說,原來男生面子這麼重要。 此外,郭書瑤跟蔡旻佑曾經約定要合作寫歌,但卻難產,透過節目錄影,讓兩人萌生把歌曲寫完的想法,互相激盪認真創作了一整晚,最後一起合聲演唱這首代表兩人友情的心血作品。 隔天一大早,蔡旻佑偷偷拜託民宿老闆娘幫忙買了雲林在地的地瓜、紅蘿蔔、柳丁等食材,親手料理早餐給郭書瑤一個驚喜。讓郭書瑤笑說:「滿好吃的耶!還是我餓了」也說到其實沒有朋友為她做過早餐,蔡旻佑這個貼心舉動讓她還滿感動的。

Read More

李炳憲確診 新劇暫停拍攝

韓星李秉憲確診新冠肺炎。(圖取自instagram.com/byunghun0712) 中央社∕台北9日電 韓國COVID-19疫情燒進演藝圈,韓聯社報導,經紀公司BH娛樂9日表示,旗下演員李炳憲7日確診染疫,他擔綱主演的電視台新劇「我們的藍調」暫停拍攝。 韓聯社報導,BH娛樂9日表示,李炳憲已完成接種第三劑COVID-19疫苗,但近期因身體不適接受病毒檢測並確診,目前尚無特別症狀。「我們的藍調」劇組人員均接受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我們的藍調」由李炳憲、申敏兒、車勝元、李姃垠、韓志旼、金宇彬、嚴正花等出演,講述各人物的酸甜苦辣與離合悲歡,預計年內開播。

Read More

最Chill的PARK2草悟廣場正式開幕 打造城市中的創意第三空間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草悟道是臺中重要的綠帶資源,立地於草悟道中軸的PARK2草悟廣場前身歷經假日廣場與草悟廣場不同時期,是臺中市民記憶中的城市綠洲。 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指導,勤美集團所推出的PARK2草悟廣場正式開幕,細數臺中發展過程,歷經各階段的都市變遷,植物園、科博館、國美館和文化中心等公共建築,延伸至市民廣場、公園綠地,形成了一股自然綠意與文化軸線的意象;而勤美集團自2008年與誠品所合作的開發案開始,以回饋臺中、深耕在地的信念為出發,進而期望能藉由串起草悟道獨有的自然與文化軸線,以文化實力擴大生活圈,打造出屬於臺灣的表參道、代表臺中的生活文化。 明年2023年也是勤美之森預定的開幕發表,屆時整條草悟道廊帶會有美術館、教堂、五星級國際飯店、全齡住宅,還有像PARK2草悟廣場這樣新型態空間的示範,是充滿文化藝術的生活場域,住在這裡,會很幸福。 PARK2,命名的由來,來自於與Part two雙關,象徵著公園2.0進化後的更多可能。因此整體計畫概念集結「公園」、「店鋪」、「藝文生活」三大主軸,以「大人系的公園」為想像,在這占地2,000坪,涵蓋1F、B1兩層樓的基地,從建築、景觀設計、視覺設計、店鋪設計、野植生活、藝術裝置各種面向的再思考,重塑一座結合商業與公共空間的新型態複合設施,以跨界混種的形式探索未來自然與文化聚落的可能性。 建築與景觀設計延請禹樂空間整合在既有建築的限制上翻轉設計,負責人呂明志與設計總監黃志凌在思考如何重塑空間時與共同探討現代公園的不足與未來的發展可能性。除了能提供自然元素及為民眾消遣提供場所之外,也要擁有成為地域性中心的潛質,並融合「產業、社區、文化」的內涵成為新一代城市創新公園空間。 近年來疫情所帶來的翻轉,也讓室內朝向戶外發展的生活趨勢加速,對於都市人而言,公園已成為生活的延伸,也代表著公園性的公共及商業設施逐漸形成一種趨勢。因此提出「都市叢林、文化綠洲」的設計概念,透過對於未來的公園想像,為城市的公園更新、轉型植入「創新基因」。 進入PARK2草悟廣場的人們如同身處於大片綠化的空間之中,並且透過動線的轉場切換進入到擁有藝術、文化與景觀設計等不同的構造,以不同尺度大小的功能單元容納產業、生活、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塑造屬於PARK2草悟廣場的新公園生態。 在1樓可見長達340公尺長的鋁網牆如大型溫室般矗立於自然綠植庭園之間,弧線型的設計順應原始的建築型態外,亦可將各單元量體有機地安置於邊界內外,這些大小不一的量體則成為特色店家的營運場所,鋁網材質所擁有的輕盈、透光性,加上弧形的開口希望能將中央廣場的民眾直覺型的引入,在虛實之間,創造出有如洞穴般既連續又開放的動線。景觀設計則與臺灣第一間專為塊根植物所建立的品牌「酉5PM TWCAUDEX」共同合作,在都市叢林中創造出一片神秘的荒漠。負責人曾浤澤針對場域提出「城市綠洲的獨立的沙漠島」概念,1樓主入口以震撼性的視覺門面,規劃一系列代表性的旱生植物,視覺可向外延伸至市民廣場,向內則穿越過弧線型的綠廊道與如洞穴般的開口後進入一個沙漠洲;在面對住宅區的次入口處則保留較多腹地,呼應周邊基地環境的一致性。 PARK2內的亮點之一則是主入口兩側所安置的兩棵大型的非洲寶瓶樹、2棵橄欖樹,以及分散於1樓場域中約30棵的酒瓶蘭。寶瓶樹已是眾多全球知名植物園列為代表性的樹種,無論身形、枝條與花形都極具代表性,而位於主入口處有如聚寶盆般膨脹外型的寶瓶樹,粗估至少600年以上樹齡,曾浤澤將原已被挑選運送至日本的巨型植物保留在臺灣,具有象徵之意,也吸引眾多塊根植物愛好者前往觀賞。而鋁網牆內30棵酒瓶蘭則自然散落於場域中,搭配大小不同的岩塊,進而減少戶外坐具的配置,人們可輕鬆隨意地就坐,也帶出截然不同的遊歷感受,路徑中並巧妙植入多家小坪數質感外帶店,模糊了戶外和城市的邊際線! 為了形塑具有個性的空間調性,走逛其中絕對無法忽略的是噴灑於牆面上的指標設計。PARK2草悟廣場全新品牌視覺形象設計,邀請到近年來在各大設計獎項嶄露頭角的Project On Museum(POM)團隊操刀,嘗試融合公園裡不會看到的噴漆概念,將指標以拼貼、重組的手法,讓每個字母各自成形,卻又代表各面向的聚合,有如塗鴉藝術的放大視覺尺度噴灑在牆面上,讓標示不只是標示,更是品牌空間氣氛裝置,刻劃出PARK2 跨域不設限的形象!

Read More

陳零九走訪蘇澳 亂彈阿翔帶路啖美食

《食尚玩家魚肉鄉民》主持人陳零九與賴彥駒首次走訪蘇澳,邀來亂彈阿翔帶路大啖美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食尚玩家魚肉鄉民》主持人陳零九與賴彥駒(小賴)為了首次走訪蘇澳,特邀來亂彈阿翔帶路大啖美食,第一間就是開業90年的古早味米粉羹,直接帶觀眾進入亂彈阿翔的回憶漩渦。 小賴為了配合亂彈阿翔習慣講台語,也用了台語開場及介紹美食,並期許自己也能像亂彈阿翔一樣獲得電視金鐘獎,亂彈阿翔則笑說:「你台語不輪轉,不要硬講。」他透露獲得金鐘主持人獎的秘訣「要誠實才會得獎」,不好吃就說不好吃,笑翻全場。亂彈阿翔也補充搭檔很重要,會丟球就是不一樣,「我有時候不會接,他(節目搭檔)還會自己撿回去」。 接著來到南方澳漁港品嘗最在地的活海鮮,亂彈阿翔坦言,南方澳漁港是他小時候生長的地方,但其實很不喜歡自己的家鄉。讓陳零九大感疑惑,亂彈阿翔才笑回:「因為在家鄉很多眼線不能幹壞事,很多事情都會被鄰居傳回家裡,所以小時候一直想離開家,才能自由的呼吸!」並補槍自己這樣比較正常,是別人不正常。 海鮮餐廳擁有60年歷史,亂彈阿翔表示這家餐廳他小時候就在了,小賴提問「招牌都一樣嗎?」亂彈阿翔無厘頭式回答:「名字一樣啦!招牌會換,那麼久時間當然要換」,並辛辣噹小賴「你會不會訪?」小賴聽了笑稱自己被金鐘主持人教訓了,「以後會學翔哥的方式主持」。

Read More

35年好交情 連恩尼遜、艾登昆恩再飆戲

連恩尼遜、艾登昆恩35年好交情催生《黑光行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戲裡死對頭、戲外好夥伴!連恩尼遜、艾登昆恩35年好交情催生《黑光行動》,再次諜對諜飆演技! 開春最強動作鉅片《黑光行動》由連恩尼遜與艾登昆恩主演,將於2月25日連假全台上映,這是兩人繼2011年的《狙擊陌生人》後第6度合作,相識35年的兩人早已有好交情,連恩尼遜表示:「他和他妻子是我和我亡妻的好友,拍戲時有朋友的支持是很好的!」 這次再攜手合作全新動作懸疑片《黑光行動》,讓連恩尼遜與艾登昆恩異口同聲地開心直呼:「能跟好朋友演戲真的太棒了!」 巧合的是,兩人在片中也正是扮演共識多年的同事與好友,連恩尼遜表示:「我們真的太熟了,對電影很有幫助,加深對角色的描繪!」就連導演馬克威廉斯都力讚兩人的深厚交情讓角色更有說服力:「他們倆將自身的友誼帶入劇情,成就了這部電影!」 而從《黑光行動》預告中可得知,兩人在電影中的好友關係隨著劇情展開變化,連恩尼遜發現艾登昆恩飾演的FBI局長,竟不斷以國安為由殺害無辜人士,讓兩人從共事關係轉為相互交鋒。這也是身為好友的兩人繼《狙擊陌生人》後再度成為敵對關係,因此當被問到對戲時是否會因為太熟稔而容易笑場時,連恩尼遜笑言:「不會,我們都很敬業,非常投入角色!」兩人的敬業態度讓人讚嘆不已,更是讓網友們深表期待:「這兩人合作的電影必屬佳作!」「最愛看諜對諜了!」

Read More

金士傑70大壽 子弟兵獻聲祝福

劇場國寶金士傑甫過70歲生日,果陀劇場送上懷舊錄音帶慶生,讓他感動不已。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月起展開北、中、南部暖心加演,19、20日在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率先登場;特別的是,去年底迎接70歲的劇場國寶金士傑,收到子弟兵鍾欣凌、卜學亮、唐從聖等子弟兵獻「聲」祝福,他感動地說,這捲錄音帶要放進防潮箱裡細細保存。 台灣當代劇場重要推手,演戲超過40載,被讚譽為演技教科書的金士傑,去年底迎向70歲生日,合作20年的果陀劇場,特別準備了一個私密禮物─《Our Memories》卡式錄音帶,邀請曾是金士傑學生群:鍾欣凌、卜學亮、楊麗音、屈中恆、唐從聖、顏嘉樂及許效舜等子弟兵們獻「聲」錄製祝福。 收到禮物的金士傑喜不自勝分享說「以前我還會用錄音機聽自己的演出片段,這捲錄音帶要放進防潮箱裡細細保存。」聆聽完大家的祝福後更許下生日願望,希望疫情可以早日結束,能與親朋好友一起好好吃頓飯。 專屬於金士傑70歲紀念之生日禮物《Our Memories》卡式錄音帶,收錄眾子弟兵與老師那些年比酒還香醇的回憶;在《最》與金士傑搭檔演出超過10年的卜學亮表示,珍惜這亦師亦友的情感,希望下一個10年也能繼續「貼」在一起;鍾欣凌指出「金老師與同學來作客時將家裡的女兒紅喝得精光,直呼好險有嫁出去」。 由金士傑、卜學亮攜手演出的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邁入第11年演出,金士傑表示,《最》是我非常珍惜的一齣戲,尤其在疫情壟罩下大家的心情難免憂傷、不振作;看似許多人生嚴肅的課題中,這齣戲將帶給大家非常健康、向上與溫暖的動力,並會發現之中的幽默與歡笑。

Read More

盧謹明義大任教 培育影視人才

盧謹明執導的多部電影獲國際獎項肯定,期待藉由專長培育更多未來才人。(義守大學提供)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在英國生活20幾年,曾榮獲紐約亞美國際影展新銳導演獎的盧謹明,卻因疫情回到台灣,加入義守大學團隊擔任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電影與電視學系老師。盧謹明在業界闖蕩多年,身為導演的她,獲得不少獎項肯定,如今多了一個老師的身分。 出身於屏東的導演盧謹明,從小對藝術領域就很感興趣,在課業繁忙時,看電影和閱讀是她壓力的出口,就讀高二時,她以素描創作獲得英國大學的關注,開啟了留學之路。在英國期間,盧謹明在各片場協助他人拍片工作,興趣使然加上耳濡目染的環境,導演夢早已深深的烙印在她心中。 經過無數次的磨練和經驗,盧謹明終於一圓夢想,領軍團隊執導「月球人」一片,還獲得阿姆斯特丹國際影展最佳奇幻獎。初次執導就一鳴驚人,盧謹明註定就是要走導演這條路,她的首部長片「接線員」,以朋友的故事為題材,更是獲得諸多國際影展好評,執導功力不在話下。 盧謹明因疫情去年回到台灣,對教學很有興趣的她,選擇義守大學進入教育界,她認為這是深耕南台灣的好機會,她在課程中規劃劇本創作、影視表演、錄像藝術等內容,同時在課堂上安排學生試鏡體驗,為未來的職涯發展鍛練基本功。

Read More

在外當女神 賈永婕自嘲在家沒地位

賈永婕參觀「會動的文藝復興」,成為第10萬名幸運觀展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女神賈永婕8日帶著5位小朋友參觀「會動的文藝復興」,意外成為第10萬名幸運觀展者,自嘲在外當女神、在家被孩子當女神經病,看展前還要先帶孩子們和同學吃飯,再給紅包,才願意一起來。 「會動的文藝復興」自開展以來,在農曆春節期間吸引大批觀展民眾,這次展出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展,沉浸式光影體驗不只可以近距離看到蒙娜麗莎的笑容,百花大教堂穹頂壁畫也栩栩如生搬到台灣,進入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在春節期間該展也吸引前總統馬英九與夫人周美青來看展。   賈永婕自嘲在家被當神經病 賈永婕表示,這次觀展最喜歡的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她覺得很有意思,以前往上看只能看到花花世界的畫,現在透過投影技術放大終於可以看到畫的細節,一走進彷彿來到歐洲,現在疫情不能出國正好可以來「會動的文藝復興」偽出國,體驗一下在國外看展覽的感覺。 賈永婕笑說,剛好小孩讀的學校會發藝文護照,每年他們都要繳藝術方面的作業,從小培養小孩子藝文展覽,也可以開發他們的興趣。  帶著2女兒及小兒子來觀展,賈永婕笑說,現在小孩已經是「討人厭」的青少年了,她「在家裡是最沒有地位的,都被說是女神經病!」如果要他們一起來看展,就必須找他們的朋友一起來才行,所以看展前還先帶孩子們和同學吃飯,再給紅包。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玉花片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古玩市場流通數量最多的古玉就是俗稱的「花片」。 玉花片是指小形片狀玉器,是多種不同類型玉片的統稱。不是只有刻花朵才被稱為花片,還有刻動物、人物、器物的。雕工有單面工、雙面工,有鏤空雕、陰線雕。不管刻什麼,這些片雕玉器都被稱為花片。 小花片學問大,雖然高古時期也有片雕玉器,古玩市場所稱的玉花片年代最早應屬唐代釵頭玉片,而花片使用最多的也是用在婦女髮飾,特別是明代,婦女用來裝飾䯼髻(髮罩)的飾品可說爭奇鬥艷、極盡奢華。明代花片在層次、打磨方面也勝於清代花片。 絕大多數花片並不是單獨存在的飾品,而是結合金銀、寶石等,做為縫綴、鑲嵌的部件。古代常用金銀銅等金屬鑲嵌玉片,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古玩市場低迷,這些貴重金屬常被拆下回收再利用,所以古玩市場上較少看到完整原鑲的花片飾品,都是拆開散落的花片。 因為花片都是從飾品拆下來,所以對這些零散的花片並不重視,價格低廉加上對斷代不嚴謹,不同年代的花片都參雜在一起,因此二三十年前花片可說是尋寶樂園,運氣好的能在一堆花片裡找唐代花片,找到明代花片更是稀鬆平常的事。 現在市場流通的花片早已變少,甚至出現不少仿品,質地好、工藝好的老花片都能上拍賣場了。縱使如此,種類多元的花片依然是收藏古玉的最佳入門教材! 官器 官器顧名思義就是當官才能使用的器物,御用器也可視為官器的一種。古代國家體制的建立,會有相對的典章規範,包含禮儀、服飾、器物等,規定具有一定官方身分才能使用某些相對器物,不得逾越,這就是官器的由來。 古玩市場流通的明清時期官器數量最多的就兩種,明代是帶版,清代是翎管。 翎管 帶版是縫鑲在皮製腰帶上的裝飾物,材質有金屬、玉石、動植物材質等。一般俗稱的金帶、玉帶不是指整條腰帶都是金或玉製成,所指的是腰帶上鑲綴的裝飾品材質。 南北朝的北周時期就出現雕琢紋飾圖案的帶版,唐代就有規定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繫金帶或玉帶。明代是帶版最為盛行的年代,從帝王、皇室成員及各級官員使用的帶板材質、圖案均有規範。一套標準的明朝革帶,鑲嵌20塊不同外形的帶板,分別是長方形的排方、長條形的輔弼、桃形的圓桃、圭形鉈尾,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 帶板 明中期以後社會富裕,尤其明晚期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制度的鬆懈,官器使用僭越情形普遍,也導致玉帶版廣為流行。直到滿清入關後改變明朝輿服制度,帶版才退出歷史舞台。 翎枝(羽)是清代官員官帽上之榮譽性飾物,翎管是安插翎枝的管子,材質有和闐玉、翡翠、瓷器、金屬等。網路上諸多文章提及大清律例有規範各級管員使用的翎管材質,經查大清律例「戶律-市廛」篇只有帽頂的材質規定。另外大清會典有詳述各級官員翎枝條的種類規定,也沒有翎管的材質規定。 碧玉素帶板一套(如以標準20件對比,少了兩件桃形) 道光時期發生鴉片戰爭,軍費支出加上賠款導致清朝國庫空虛,開始有用銀捐買翎戴之制,使得原本規範嚴格的戴翎制度變得寬鬆氾濫,例如咸豐九年奏准捐翎價格為花翎七千兩,藍翎四千兩。光緒時期捐翎甚至降到僅須數百兩銀子。 插翎枝須要用翎管,隨著富人捐翎增多,翎枝須依官秩而定,因此只能從翎管變花樣,現在市場上看到各種花俏的清代翎管,多數是清晚因捐翎制度出現而產生的。 古玉三多   以前常有人戲稱「古玉有三多,扳指、煙嘴和帶鉤」,這三種是古玩市場最常看到的古玉。當然花片的數量更多,但花片是多種類玉片的統稱。 龍鈎1 扳指、煙嘴、帶鉤這三項不是只有玉製品,還有瑪瑙、金、銀、銅、竹、木、牙、角等材質,以玉製為大宗也較為貴重,所以才會成為古玩市場流通量最多的古玉。 考古發現商代就有射箭時套在拇指上用來扣弦的玉扳指,實用功能的扳指以木質、動物骨或角製作為主,玉製的扳指並不是實用器。 龍鈎2 不同射箭方法所使用的扳指樣式也有差異,兩端平整的筒形扳指是清代盛行的樣式。滿族以騎射奪天下,扳指幾乎是八旗子弟的隨身配備之一。滿清入關後政權穩定,貴族漸趨驕奢,在攀比炫富下,改用珍貴材料做成扳指,進而影響民間,戴扳指成為有錢有閒的象徵。 玉是珍貴材料,重量又比金屬輕,適合佩戴把玩,因此和闐玉就成為扳指的主流材質。 玉扳指 煙嘴成為古玩的時間較晚,中國古代並沒有抽菸的行為,是明代萬曆時期才從外國傳入的。考古發現最早的玉煙嘴也是在萬曆時期。 煙嘴只是煙具的一部分,因為以前抽菸是用煙槍,由煙鍋、煙桿、煙嘴三個部分組成。菸絲放在煙鍋內點燃,透過煙桿、煙嘴抽菸。煙鍋以金屬製為主,少數陶瓷玉石材質。煙桿材質則是竹、木、象牙較常見,煙嘴部分玉製數量非常多,和闐玉、翡翠這兩種都有,因此現在古玩市場才會這麼常見。 煙鍋和煙嘴 條狀煙製品的捲煙(現代條煙)製作方法是在清末才傳入中國,隨著生產捲煙機器的改良進步,產能大增,成本降低,抽捲煙的便利逐漸取代煙鍋點煙的抽煙方式,才使得煙槍從市場消失。 帶鉤是古代男子用來勾住腰帶兩端的掛鉤,功能和現代的皮帶頭一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遺址就挖掘出疑似帶鉤功用的玉製品,只是樣式不同而已。 完整的煙槍 前頭有鉤,後方背面有鈕的帶鉤樣式在春秋時期就已普及,這種帶鉤樣式一直使用到民國初,因服飾習慣改變而消失不用。 明清時期是玉帶鉤盛行的年代,從許多清晚期老照片可以發現,腰帶會使用帶鉤的人,顯然經濟能力較好或身份地位較高。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5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What’s NEW!所謂高級奢侈,它正在改變中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高級」的概念正在發生變化當中!對比過去,現在新的表達方式,是必須要有將體驗與環保、獨特與享受相結合的本事才夠資格。談到新舊結合,或是談專業與企業社會責任CSR相結合時,或許我們應該參照走在我們前面的法國。 這回7 號館的 Signature 展區,將展示比以往更大膽、更優雅、更正式和更有創意的產品,但最核心的品質追求,仍是這些產品能進到這最重要條件。這裡非常強調環保、在地製造和手工製作,「(有件事)消費者實際上是在教育品牌的。」時尚風格媒體Goodmoods 的創始人 Julia Rouzaud這麼和我們解釋:「消費者們現在會翻看商標或標籤上的文字,由當地、自家人生產這件事可說是一個先決條件了。」 細細研究,會發現像Dizy 等年輕品牌正採用這樣的方法作為企業核心,其可持續、可回收和可修復的產品,就是在法國、葡萄牙和意大利當地製造;而Noctys的環保訂製床頭板,就是由法國工匠在法國設計和製造。在另一方面,Lonaeh 在2019年推出的聲學家具音箱系列,就是以亞麻纖維和再生塑膠製造,可減少周圍的噪音並確保工作時的健康。這無一都體現了自家對於環保的追求與在地手工製造追求。   一馬當先 那麼奢侈品牌該如何呢?「更長的生產時間、小批量生產,顯然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品牌顯然在新生產模式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他們必須重視所有此類議題,甚至是該一馬當先。」Julia Rouzaud這麼形容。 位於法國東部專門從事櫥櫃設計的製造商Atelier de Hugo Delavelle,「可持續性」可說是刻在品牌DNA中,Alufacture這系列產品 自 1938 年以來,都是在他們位於香檳區的工作室製造。最初吸引消費者的是,正式他們使用的鋁,可以實現線條精細度,慢慢這種材料的出人意料品質,贏得人們的青睞。 「這合金具備可回收的金屬成分,即使在染色後也可無限回收,因此它非常堅固耐用。」品牌經理 Alice Leblais 解釋道。 這意味著奢侈品品牌需要加強其專業知識,並在這層面上進行創新,「可回收材料是當今最高貴的材料!當你談到未來設計師作品,你沒有理由不去使用它們! 」Noma Editions 的聯合創始人 Guillaume Galloy 說道,他的作品和傢俱有98%是由廢料製成的。「我們依舊保持外表高級這件事,同時也將舒適、美麗和美學結合起來。」他還認為消費者本就應該這麼要求品牌:「以後首先吸引他們的,是眼前這件家具,然後當他們聽到這產品背後的故事時,他們反應應該要有『哇!所以這是可能的!?』。」   高級,是過真正該過的生活 即將到來的3月展會,Julia Rouzaud 將在What’s New展區概述她對於「高級」的定義,她的論述靈感來自飯店服務體現的賓至如歸的奢華感,「這其中精髓,更多來自於體驗、感受和幸福感。」法國藝術家Fanny Gicquel也贊同這個觀點,並且補充說:「買奢侈品不再為了炫耀,而是因為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過你想要的生活。」 今年第一場在 Maison & Objet 展出的 Popus edition,其風格將定位為「俏皮時尚」,這並不只體現在外觀而已,還有因為這一系列色彩繽紛的單品、帶有歡快的圖案,所帶來的氛圍,這些都是源於對生產更好的渴望、編織生產背後的故事,改變我們做事的方式、與小實體合作、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的願望。 這,很高級。   ▍2022 MAISON&OBJET PARIS展覽資訊 M&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