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人物】做梁浩軒與我們的傻夢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全面啟動》中,夢境的狀況,取決於作夢的當事人會如何去抉擇,夢境從所思所想從天馬行空到具體實現眼前,就很像是策展一樣,梁浩軒與啟藝團隊將許多抽象化為實體,這樣精密的計算的工作,為何跟傻氣有所關聯呢? 感性與理性的拉扯 「我覺得回首創業這件事,它好像是一個沒想清楚就做的事情。」回顧過往稱得上是傻氣的事,梁浩軒這麼和我們說。 他提到:「我往往會被自己的感性面拉扯去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面。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傻的狀態。」但與此同時,他覺得傻是分有兩種的。「一種是聰明的傻,一種是沒有仔細想過事情的傻,我都會相信自己是那種聰明的傻,能夠去解決自己傻氣時下的決定。我自己創業好像挺魯莽,但這魯莽的背後,我也覺得自己應該有一點點能力可以做好策展的工作。」 我們問到從什麼時候意識到需要微調自己的狀態,他說:「創業第一年我就意識到要調整自己,不要這麼橫衝直撞,自己要找出哪邊的知識量不夠,還是能力不夠需要團隊去彌補它。但只要你願意做一件事情之後,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忙。」 玩具解剖展 傻得天馬行空 就像約翰藍儂這麼說:「一個人做夢,就只是夢;一群人做夢,就是真實。(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you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在問到傻氣與策展的關聯,梁浩軒倒有一番見解,首先他認為策展本質上是需要經過仔細計算的務實工作,「策展要去計算空間的大小、觀眾與空間的互動關係,面對票房壓力時,我們還要算客流量、觀展的流程,我們甚至還要去考慮一些更科技層面的事情。」 既然如此,傻氣不就和策展工作格格不入? 「但策展創意發想是需要在物虛面天馬行空的,所以我覺得傻氣應該是天馬行空發想這部分。」他舉出啟藝團隊名字的靈感來源──《全面啟動》,他表示在電影裡面,造夢者可以打造出一層又一層的夢境,甚至是想法、意識會改變牽動夢境。「策展就是把這種概念運用在實體空間,例如我們希望這裡有一個恐龍會可以飛起來,那裡觀眾走過去時可以改變顏色,或是觀眾以為自己來到了另外一個宇宙……等等情境想像。我覺得這樣的發想的過程,就勢必具備著傻氣。」 玩具解剖展2NextFutureToy 孩子般的天真,也是種美好的傻 「如果你太理性地去看待你的展覽,它就變成一個科普、文化傳播的艱澀展覽,少了一點有趣幽默。我覺得發想過程是得很無邪的又帶點傻氣,我們都像小朋友一樣講一個故事,這種故事是抽象的、超現實的、浪漫的、奔放的,然後勢必都具備一點傻氣、一點天真或是不那麼現實,我覺得這是工作上非常需要的。」 梁浩軒這樣評論:「雖然從物虛面做創意發想,仍要回到務實面去思考,但當你出發點是一種天真無邪的狀態,我覺得這種氣氛也是一種傻氣。」 #DINOLAB 恐龍實驗室 #DINOLAB恐龍實驗室 高雄站 去觀察別人 我們也好奇他如何觀察旁人的傻氣地天馬行空,他認為這件事其實滿有趣的,「因為透過每一個人對於事情的闡述或發想,或是丟出創意,我們會從事件中,看到這個人的特質或他的人生養分。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每個人可能丟出來發想跟創意,都有不同的文化的脈絡存在。」 聲音的建築展 別人看待自己的傻 聖經中有這麼一段話:「信之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傻氣的本質或許也正是如此。 回顧過往到現在,他不禁說到:「至今的案子,團隊面臨的就是每回從零開始,一群人有一種共同目標往前進,相信它然後去實踐它,最後實現的過程。因為我們相信我們看不到事情,所以我們去做,儘管未見之事尚未發生,甚至最後反應到市場中不如我們預期,但那個過程都是美好的。」 他舉出2014年曾經轟動一時的披頭四展覽作為例子「像披頭四的展覽,當時我們想做一個台灣沒有辦過,而又那麼經典的樂團展覽,所以我們到處去找資源,找了馬世芳老師、五月天瑪莎、吳武璋老師,還有很多唱片公司,甚至是飛去英國利物浦去尋寶。如果以務實的角度來講,它的成績確實不如我們預料來得理想,可是物虛面來看,我們因為這次展覽,得到後面更多的機會,我們也被更多人看到,我覺得整個過程是非常有趣的,或許外人看來真的很傻,但我們就是很執著在一件事情上面。」 The Beatles, Tomorrow|披頭四展 維持那股悸動的傻氣 我們好奇如何看待現在的自己,覺得自己還傻嗎? 「我覺得那股悸動一直還在,不過我現在的傻勁上多一點責任感,以前團隊人沒那麼多,團隊的包袱沒那麼大,而且大家跟得上,畢竟人少的時候,所有事情都跑的快,以前可以像台語說的『出逃』很多,不管這個展賺不賺錢,我覺得有趣就去做;但現在人多後,當我有一個idea時,我都會還是稍微務實一下,回頭看看我身上背負的組織責任,都是自己衝在前面,然後事情確定要執行再回來跟同事講,不會帶著團隊一起衝。」 無人出局 中華職棒30週年特展 但即便如此,「可是那種悸動,我覺得還是存在,自己還是有很多新的事業、新的project、idea想要做,然後不斷地去突破現況。賈伯斯不是說過『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那種求知若渴、自己是空的感覺,然後要去向這世界要很多東西進來,我認為這種狀態,也是一種傻氣。」梁浩軒這麼說。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你,傻嗎? 沉浸在傻氣的氛圍是什麼?他說他滿喜歡問團隊一件問題:「你現在對於你在做的事情快樂嗎?多數人其實不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職業,但我很慶幸我自己是這樣,我的職業是興趣跟生活是融為一體的,所以我現在會煩惱工作,但我本質上過還是開心的,因為我沈浸在其中。」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他補充這份傻氣的快樂:「我覺得快樂非常重要,當你覺得做任何事情是快樂的時候,也就容易沉浸在裡頭,像一個小孩一樣迎刃有餘做那件事情。所以要做自己能做的、還有自己相信且喜歡的事情,因為傻氣建立在你喜歡才能相信它。」

Read More

素還真踩街 Coser送紅包

《素還真》9日在西門町舉辦快閃踩街活動,4位Coser扮演素還真的4個經典時期,連主持人兼鐵粉的楊子儀也要合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春節最重量級的玄奇武俠電影《素還真》9日在西門町舉辦快閃踩街活動,4位Coser扮演「霹靂一哥」素還真的4個經典時期,沿街送紅包,連主持人兼鐵粉的楊子儀也要合照。 武俠電影《素還真》在西門町舉辦快閃踩街活動,邀請到4位Coser扮演「霹靂一哥」素還真的4個經典時期,包含2012年的《霹靂戰元史之天競鏖鋒》的白底藍色調雅致造型、2013年《霹靂俠影之轟掣天下》的白底金色調清高造型、2019年《霹靂英雄戰紀之刀說異數》黑底紫色調霸氣造型,以及代表這次電影「年少時期」的白底淡紫色調的素雅造型,立刻引起粉絲瘋狂搶拍紀念。 除了賀歲踩街外,4位Coser還在街頭進行快閃表演,結束後更親切地與粉絲們一一合照,並贈送限量128份與「上映日」數量相同的大樂透紅包。

Read More

周予天簽唱會 弟弟周興哲助攻

唱作歌手周予天(左)9日出席《IDoL》專輯簽唱會,弟弟周興哲(右)驚喜現身力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唱作歌手周予天(Alex)9日神清氣爽出席《IDoL》專輯簽唱會,載歌載舞演唱《We Gon‘ Be Okay》和《IDoL》讓粉絲尖叫不已,弟弟周興哲也力挺助攻,獻上Baby Shark,祝哥哥「泳」往直前。 自《全明星運動會》竄紅,並獲封「水道速男」後,周予天近期推出最新專輯及寫真集《IDoL》,首度出演的電影《一杯熱奶茶的等待》,也同時熱映,不折不扣升級為影視歌三棲的「三棲蛙人」,9日出席《IDoL》專輯簽唱會,周興哲(Eric)更在哥哥不知情的情況下,前來力挺周予天並給他一個大大的Surprise。 周興哲也大方表示,包下了哥哥的新專輯100張,周予天也回應,要為周興哲首部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大、小場都包的豪語,大大支持一下。 此外,周予天忙得不可開交之際,下部大戲的挑戰接踵而來,目前已進入排練、讀本和定裝階段,他潛心接受課程為新戲做準備,連周興哲都說:「在家庭聚餐時,看到哥哥滿滿的劇本功課,真是太佩服!」對周予天2022年的演員規劃給予肯定,也給哥哥全心的加油和鼓勵。

Read More

鄧文斌中間之地 布拉格影展獲獎

紀錄片導演鄧文斌以魯凱族石板屋為背景的新作《中間之地》,獲布拉格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倪有純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8日電 長期投入記錄生態的金鐘導演鄧文斌,花費4年拍攝的新作《中間之地》以魯凱族石板屋為題,日前獲布拉格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獎,也成為他的第35個國際影展獎項。 《中間之地》描述部落祖靈呼喚遊子,重返部落參與修復石板屋聚落的行列。在這期間,族人對於傳統婚姻的觀念、異國婚姻的衝突,兩代之間想法的差異和對部落責任的態度,所有的不一致,在傳統文化的召喚和對族群向心力的驅使下,在祖靈和石板屋前,由衝突走向和解的過程。 鄧文斌拍攝的屏東老七佳部落至少有400年歷史,也是台灣少數幾個保存完整的魯凱族石板屋聚落。老七佳位於屏東山林海拔高約570公尺,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的石板屋,從上往下看彷彿一幅風景畫。走近看石板屋沒有一根釘子,層層疊疊,井然有序,冬暖夏涼。 鄧文斌過去在台灣已獲7座金鐘獎肯定,在國際各大重要影展更是頻頻得獎,再次獲獎,鄧文斌還是很開心。他表示,當初只是覺得這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很珍貴,沒考慮經費就拍了,他認為幫原住民朋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是應該的,也很感謝老七佳部落族人的協助。

Read More

疫情再起 蔡依林巡演喊卡

疫情影響,蔡依林世界巡迴演唱會全面取消 。 (中央社資料照片) 中央社∕台北8日電 全球新一波疫情再次升溫,歌手蔡依林7日透過主辦單位宣布,全面取消Ugly Beauty 2020世界巡迴演唱會,不再延期。這是蔡依林的第5度巡演,這次巡演目前僅在台灣順利開唱。 蔡依林的Ugly Beauty 2020世界巡迴演唱會,已於2019、2020、2021年在台北、高雄開唱。演唱會原本要在2020年到中國上海、深圳、武漢、南京、北京等共11城市開唱,卻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已延期2年,截至目前,巡演僅在台灣順利開唱。 蔡依林演唱會的主辦單位「永稻星」,7日在微博宣布演出取消公告,表示基於公共衛生安全和健康考量,及全力配合防疫機關控制疫情擴散為原則,遺憾宣布全部場次取消,不再延期,也會視未來疫情穩定再行規劃。 至於退票作業,「永稻星」表示,將由官方購票平台接續進行,並向歌迷表達誠摯歉意,也強調:「防疫優先、相見不遠、期待歸來。」

Read More

溫昇豪隋棠再合體 怨偶變佳偶

《犀利人妻》中的怨偶溫昇豪(右)、隋棠(左)睽違12年再續前緣,合作新戲「親愛壞蛋」。 (TVBS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8日電 溫昇豪和隋棠繼《犀利人妻》後,睽違12年在新戲《親愛壞蛋》合體演夫妻。溫昇豪笑言2人默契完全不需要培養,一個動作眼神對方就能意會;隋棠也力讚「前夫」給她很大的安全感。 《親愛壞蛋》以兩個家庭的故事為延伸,探討關於愛、謊言、夫妻及親子間的各種難題,呈現每個角色「親愛」與「壞蛋」的兩個面向。全劇由隋棠、溫昇豪、六月、修杰楷主演,今天劇組舉辦卡司發布會。 溫昇豪和隋棠這對「前怨偶」在新作再續前緣,不過這回夫妻感情很好,反而得一起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溫昇豪笑言,兩人默契完全不用培養,「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對方就能意會到,我覺得這默契隔了12年還是一樣,非常親切」。隋棠也強調和溫昇豪合作相當安心,「只要和昇豪對戲我都很安心,他對我來說是安全感一般的存在」。 隋棠在劇中飾演富有正義感的媽媽「韓真真」,辭去工作後專心在家照顧女兒,在因緣際會下搬到高級社區中;溫昇豪則是名自視甚高、會利用謊言換取家庭和諧的作家。 溫昇豪現場也幽默分享,由於當年隋棠在《犀利人妻》的角色名稱是「謝安真」,這回變成「韓真真」,兩個名字都有「真」,有時他在片場還會不小心把「真真」叫成「安真」。 全劇另外一組家庭則由六月與修杰楷組成,飾演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妻檔。六月笑說,和修杰楷的每場戲幾乎都在吵架,「相見不如懷念」,更透露接演動機是因為待在家一直發胖,「想說看看出來工作會不會瘦一點」。她驕傲表示,從第一次定裝的50公斤,到現在已經瘦了5公斤了。 六月也分享,自己在劇中是高級社區的貴婦團領袖,與隋棠在劇中有不少針鋒相對的戲碼,為此還上網搜尋如何罵人不帶髒字;隋棠則認證六月罵人實力相當凶狠,不過她也笑說,同為人母的兩人下戲後還是好姐妹,會一起聊育兒經。

Read More

台灣抽象畫大師焦士太以「真」繪出「人間有夢」傳遞愛

高齡九十三歲的台灣抽象畫重量級大師焦士太昨日出席其畫展揭幕,他致詞時闡述其創作過程。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現年九十三歲高齡、台灣抽象畫重量級大師焦士太,於新北市藝文中心舉辦「人間有夢─焦士太藝術的心路畫展」八日揭幕,展至一月廿三日,展出油畫、素描、水墨、瓶藝等超過百件多元媒材創作,其中有疫情時期所作的《十個愛》及《十二月的燭光》,作品透過豐富色彩的強烈比,表達「愛」是藝術創作及人們行動的動力。 市府文化局長龔雅雯表示,新北市美術人才及資源積澱極為豐厚,近期因籌備新北市美術館,透過各種研究調查,梳理出多位新北市重要藝術家,許多都是台灣美術界巨擘,新北市期盼藉以展覽形式宏揚藝術家成就,也向外界展現新北市在台灣美術史上不可忽視的地位。 這次展覽邀請長年定居中和區的重量級資深藝術家焦士太,他一生致力於抽象藝術的研究與創作,跨領域探討從理論到實踐,既是畫家也是作家、藝評家、詩人,透過此展將人生的歷程完整呈現,帶領大家一同追尋焦士太的藝術腳步,未來也將持續發掘新北市更多重要在地藝術家。 焦士太是台灣抽象畫派的重要代表,今年已九十三歲高齡,這次展覽以「人間有夢」為題,是他個人藝術生命的紀錄,也是台灣藝術多元面貌的縮影,像是作品《剪不斷理還亂》以東方文化為靈魂,運用西方技法,將東西方文化融合在畫布上,在創作中尋找快樂,傳達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高齡九十三歲的台灣抽象畫重量級大師焦士太昨日出席其畫展揭幕,及其展出作品「千江有水千江月」。 (記者吳瀛洲攝)

Read More

⟨ESG與企業領導文化〉演講 楊渡分享見解精闢入理

記者王誌成/台北北報導 知名作家楊渡應「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之邀,於8日下午在中道總會台北市鎮江街講堂演講〈海洋之心,會通天下—中國海商與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分享他近年來從宏觀的世界經濟史觀照,到微觀的華人企業家在各地開疆闢土的故事,鋪陳華商全球化的艱辛與貢獻。 楊渡指出,「海洋之心,會通天下」,從史觀來看,中國海商的發展不得不提到影響世界史的鄭芝龍,他陸續打敗各路海盜,再打敗荷軍,成為當時海上霸權,並建立海上「商業軍事複合體」,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個跨國公司的霸氣總裁,只可惜明朝國運已到尾聲。 楊渡說,中國海商與東亞發展史其實從唐朝就開始,當時揚州、廣州設蕃坊,波阿拉伯人常來交易,與韓日形成中華文化圈;宋朝時,廣州、泉州、明州、溫州、杭州、秀州、密州、海設設有市舶司,住蕃(中國人住外國),住唐(外國人住中國);元朝港口繁榮,造船業興盛。 1281年,澎湖正式設巡檢司,屬同安,收入中國版圖。然而,明代因朝貢體制與海禁,也讓海商變海盜。朝貢貿易在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之後達到鼎盛。據《明史》記載,最多時達到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朝貢體系有好處也有壞處,好的方面,建立亞洲秩序,幫朝貢國家主持正義;壞的方面,缺乏民間交易空間。 另海禁也造成民間只能私人貿易,當然,海禁也讓東亞海商的歸鄉路更加不容易,無法歸鄉,變成遍佈東亞的海商。 海禁同時也造成商業萎縮,私商地下貿易大盛,因非法,被抓到要處罰,為怕連累家人,就變海盗。而此時海商集團也開始佈局,在海外擁有據點,其中日本是大本營,據點各有家族人脈經營,倉儲、物流、收錢、訂貨,龐大作業系統,與今日無異。海商是有傳統和精密分工的,從唐宋以降,就有的基礎。 楊渡也說明中國海商的歷史意義.全球化之前,早已存在的東亞國家之間的交往與海洋貿易,這正是歐洲人東來時藉以發展的物質與文化基礎。質言之,歐洲人所抵達的東亞,不是像他們所描述的那樣,「哥倫布來了美洲的歷史才開始」(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的反諷語)。事實是,東亞早有經濟與物質基礎;甚至物質文明、工藝造詣、社會組織、國際商業活動的範圍等,遠高於歐洲。 楊渡提到,學者曹永和在〈中國海洋史話〉中,對這一段歷史就有過非常清晰的提點。曹永和認為:「明代歐洲國家東來的時候,由於東西雙方的差距有限,所以對東方並未如後代所認為造成很大的影響與衝擊。反之,在明代東、西方交會時,歐洲人從東方受到不少的影響。根據當時在各地佈教的天主教傳教士的報告中,顯示了他們對亞洲各地高度的文明、繁榮的社會及精巧的工藝,無不十分驚訝。所以對於這一時期的西方東漸,有許多人認為對中國造成很大的衝擊,其實不然。這是十九世紀以後,歐洲人所養成的優越感及亞洲人的自卑感所肇始的。」其中,西方更受益於中國的工藝與技術(絲綢、陶瓷)。 楊渡也提出一些見解,他說,在絲綢與火槍方面,從後殖民的反省:「你帶著火槍來,帶著絲綢回去,是誰侵略了誰?」;從1990年代亞洲四小龍開始,東亞經濟重新崛起,國際分工下的代工工業;21世紀,一帶一路,以東亞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從東亞出發,而不是為了配合歐美。 楊渡強調,殖民心態的改變,來自經濟,來自實力。文化是一種主體意識的覺醒。建立以東亞為主體的世界觀,不是「文明衝突論」,而是和平共存於一體;不是以歐洲價值為中心,而是仁道精神、多元價值的尊重;未來是東亞找回主體性的時代,不只是中國崛起,而是東亞和平秩序的回歸。華商所改變的世界,就是我們共同面對的未來。 〈楊渡簡介〉 1958年,生於台中農村,早年叛逆不馴,歌唱革命;後從事調查採訪,分析台灣社會力,任職《中國時報》,並參與1980年代社會運動,1989年天安門事件現場見證採訪。曾在大學教了二十幾年報導文學,曾任職中華文化總會。著有詩集《南方》《下一個世紀的星辰》,散文《飄流萬里》《暗夜傳燈人》,歷史《簡吉──農民運動史詩》《有溫度的台灣史》《1624》《澎湖灣的荷蘭船》,長篇記實文學《水田裡的媽媽》《未燒書》等十餘本著作。現在過著讀書寫作、踏查旅行的生活。

Read More

誰來伴我看醫生?

撰文、攝影/姜佳宜 疫情下的台灣,做任何事都不方便,弱勢更加弱勢,尤其上了年紀的偏鄉長者,原本去醫院(或診所)看病就比一般人麻煩,更何況重重限制下的防疫期間,有些因不識字、不清楚防疫規範,乾脆選擇不出門,更遑論去看病。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看醫生」卻成了許多老人的夢靨,或行動不便、或不懂搭車路線、或不會掛號批價、或沒有子女協助…等,甚至獨自病死家中者時有所聞。 回想2015年間,時任台南市安定區長朱棟,全國首創區公所人員陪醫服務,朱棟說,老人回診項目很多,抽血、領藥、批價、掛號等,都需有人陪伴,此外,當時安定區的公車很少,特別安排一位同仁陪同就醫,並與衛生所合作,當老人看診完,將藥籤給衛生所,請衛生所義工追蹤服藥情形。 當然,過程中也曾遭遇反彈,例如公所基層同仁,因工作會變多。為了減少人力負擔,第一,朱棟把區長的司機指定為陪醫司機,區長外出都自行騎車或開車,不需要司機,讓司機的功能達到最大化。第二,專門帶去陪醫的那位同仁,是將工作分攤給其他同仁,每人增加一些工作,但不致於過多,讓一個人專門陪醫。 陪醫服務為朱棟在安定區長任內首創,期間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陪醫的女同仁告知說,許多長輩在往生前,都曾跟她說:「只有妳願意陪伴孤獨的老人講話。」朱棟說,其實陪醫最大的宗旨,就是陪伴,有人關心的感覺。 可惜這項政策維持不久,在朱棟離開職務後即終止。 然而,「誰來伴我看醫生」的問題卻沒有終止的一天,只會越來越多,官方及民間的量能都不足,如何因應?亟需更多人集思廣益,共同面對。

Read More

維納斯的眼淚

摘自《南市青年》流行創意文誌第376期 (中央社資料照片) 撰文/傅億順(後甲國中) 現在是半夜一點鐘,上弦月高高掛在寂靜的黑夜中一旁綴著幾顆星星,我伸了伸懶腰,開始了我的新的一天。 一旁的狗尾草隨風搖曳著,不時有幾隻跳蚤在身邊搗蛋,街道上數不盡的清道夫及清道婦,天光未明前就提著垃圾袋及竹掃把在穿梭,不容許任何汙點褻瀆了這個城市似的,縱使這時的城市還在沉睡著。 在圓環的中心,我時不時能聽見轆轆的車輪聲像陀螺一般轉著、轉著……水珠不斷的滴在積水處,形成了一面清澈的鏡子,這一攤積水,彷彿能將整個城市的倒影都融了進去,在裡面我看見了高樓、車馬、樹影搖曳,但,我卻看不見自己…… 悽悽的風如針砭入我的皮肉裡,蕭瑟的琵琶聲、蟬鳴、鳥叫,以及小販的叫賣聲開始轉醒了這座城市,他們不斷的交織著,這些街市的聲音在我耳邊如同雷鳴,尖銳的令我想放聲大叫,又像是地獄般,我多麼喜愛那城市尚未甦醒前的寧靜啊!於是,我的淚水不爭氣的流了下來,從那曾經紅潤的臉頰滑落,滴上那曾經纖細的手,而如今卻也只剩數不清的歲月刻痕。 在這一個紛紛擾擾的城市中,我是誰? 我又該收起眼淚,扮演著什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