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部瑪利亞走秀 捐原味衣義賣

日本女星阿部瑪利亞擔任Claudia Wang台北時裝週22SS新作壓軸走秀嘉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日本女星阿部瑪利亞8日化身時尚精靈,登場台北時裝週,擔任Claudia Wang台北時裝週22SS新作壓軸走秀嘉賓,並捐出身上酷玩風格衣物義賣,傳遞她對愛與美好世界追求的渴望核心。 Claudia Wang 22SS新作發表是台北時裝週首見真人與虛擬模特兒同台走秀,黃子佼、鬼鬼、知名造型師Judy周、木曜四超玩藝人泱泱、小丘、youtuber比熊等也出席看秀,穿上2022SS服裝,一同體驗最新的虛實玩酷服裝秀。 阿部瑪利亞擔任壓軸走秀嘉賓,活動也結合公益,捐出身上所穿的限定原味衣,做為慈善義賣,幫助紅心字會為弱勢兒童募集營養餐費,讓小朋友三餐不挨餓。 阿部瑪利亞捐酷玩風格衣物義賣 設計師王子欣表示,自己是「木曜四超玩」節目的忠實觀眾,一直都認為阿部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甜美的,加上這次所設計的服飾是屬於甜中帶酷的味道,如果讓甜美的阿部加入一點酷玩的風格,形成甜酷的感覺,所以特別邀請阿部瑪利亞擔任壓軸走秀嘉賓,大讚阿部瑪利亞走秀的表現完美,是「甜酷」的最佳代表。 阿部瑪利亞也說,這次是新的嘗試,很喜歡這種風格,跟設計師在聊創作時的理念非常接近,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為了這次的走秀,事前還減肥,每天運動大概1個半小時,也避免跟邰智源見面,因為邰哥會一直問她:「要不要去吃東西,要不要吃鐵板燒?」她深怕會禁不起美食的誘惑。

Read More

台北國際書展 宜蘭登場

台北國際書展─精選主題館巡迴展最終站巡迴到宜蘭展出。(縣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二0二一台北國際書展─精選主題館巡迴展」最終站巡迴至宜蘭展出,自八日至廿四日於「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登場!這是國際書展第一次移師外縣市辦理,精心策畫的五大主題展區進駐中興文創剛修復完成的五十六號建物,也是該棟建物首度對外開放!最後壓軸的十七天展期,宜蘭縣政府力邀大小朋友一起來探索歷史建物、樂遊書展! 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宜蘭縣文化局協辦的「二0二一台北國際書展─精選主題館巡迴展」,選定中興文創展出別具意義,該園區前身為中興造紙廠,是東南亞最大造紙廠,二0一四年由宜蘭縣政府接手管理,保存原有工業遺構並活化利用,多次舉辦大型國際展演活動,並邀請文創業者及藝術家進駐,新舊交融的建物風格,也讓中興文創變身熱門打卡景點。 台北國際書展策畫五大主題,包括書展大賞館、「二0二0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台灣入選作品展、妖怪山互動體驗、精選繪本展、展書販售區。並辦理三場閱讀沙龍,邀請知名繪本插畫家林柏廷、金鼎獎「圖書插畫獎」得主蔡曜宇,今年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主林廉恩擔任講者。

Read More

曹銘宗《艾爾摩沙的瑪利亞》新書發表

市長林右昌八日出席作家曹銘宗長篇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新書發表會。(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作家曹銘宗以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基隆作為背景的長篇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八日下午正式發表,市長林右昌特別出席新書發表會,並邀請大家在拜讀小說的同時,也要到實際的小說場景來走走看看,對基隆跟台灣的歷史文化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森大青鳥書店舉行的發表會上,林右昌首先指出,市府啟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透過考古挖掘找到了西班牙人興建的諸聖教堂,過去大家都不知道,台灣在大航海時代也占了一席之地,居然這麼精彩,除了基督教跟天主教,荷蘭跟西班牙兩大海上霸權也曾在台灣交會。 林右昌說,透過小說讓我們進入當時的時空,也對當時的生活有更多的想像,不過大家在拜讀小說的同時,也別忘了要到小說裡的實際場景來走走看看,相信一定會對基隆跟臺灣的歷史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作者曹銘宗在基隆出生長大,是台灣歷史研究者,關注台灣族群文化,長期從事史普寫作。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艾爾摩沙」(臺灣)的「雞籠」(基隆和平島舊名)建「聖救主城」(直譯聖薩爾瓦城),展開殖民、貿易、傳教的歷史,吸引他產生寫下這本書的念頭。 曹銘宗從二0一五年開始收集小說的相關史料,二0一八年擔任「社寮原住民歷史文化調查研究計畫」的計畫主持人,是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中「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的子計畫,以文獻分析、田野調查的方法,重新研究和平島從史前到戰後初年的歷史文化。在《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中,譜寫出近四百年前殖民地基隆的波瀾壯闊歷史,重現「社寮東砲台」、「蕃字洞」、「萬人堆」、「千疊敷」、「仙洞」、「旭丘」、「基隆嶼」等歷史現場。 這部以十七世紀西班牙帝國最遙遠殖民地艾爾摩沙為背景的歷史小說,除了描述族群、鄉土、文化、愛情,也探討宗教、文明,並藉由全球第一個日不落國在殖民、貿易、傳教上的矛盾與省思,彰顯人類珍貴的宗教情操。

Read More

羅東藝穗二十藝術聯展 登場

羅東「藝穗二十、藝術聯展」登場。(鎮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羅東鎮立圖書館自八日起十一月五日辦理「藝穗二十、藝術聯展」活動,邀請縣內數個視覺藝術團體,共有五十八位藝術家的作品參與展出,展出作品精彩多元,有書法、油畫、水彩、粉彩等,各有特色,本次更展出國內藝術大師藍蔭鼎老師、楊英風老師及吳炫三老師的畫作,歡迎大家蒞臨觀賞。 鎮長吳秋齡表示,這次聯展感謝宜蘭縣美術學會等單位,在第一時間就同意協辦聯合展覽。期盼能透過展示這些創作,帶領觀展者一同體會創作者的內在世界,獲得美的感動與精神的提升,進而將藝術氛圍帶入生活,提升羅東鄉親的人文藝術層次。

Read More

北影頒獎 削瘦的靈魂獲媒體推薦獎 無聲奪觀眾票選獎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吳慷仁入圍北影最佳男主角。 中央社∕台北8日電 台北電影節今天公布非正式競賽獎項,媒體推薦獎頒給「削瘦的靈魂」,觀眾票選獎由「無聲」獲得。 今年北影的媒體推薦獎頒發給「削瘦的靈魂」、觀眾票選獎頒發給「無聲」。易智言勉勵影人,「入圍跟得獎差很遠,今年不得,明年一定要得,明年不得,後年一定要得。」 易智言表示,「入圍很高興,得獎才好玩。希望明天劇組都能給自己舉辦一個慶功宴,珍惜得獎的時刻,會一輩子記得。」正向鼓勵獲得全場影人鼓掌回報。 最佳男主角入圍者「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吳慷仁、「聽見歌 再唱」馬志翔今天出席記者會,馬志翔表示當演員入圍次數沒有特別多,「我們永遠是被選擇,有機會被選擇,運氣好是演到喜歡的角色,但入圍就很幸運、開心。」吳慷仁曾以「白蟻-慾望謎網」摘下北影影帝,他表示今天在記者會上遇到導演朱賢哲特別有感觸。 「消失的情人節」李霈瑜角逐影后寶座。 最佳女主角入圍者「消失的情人節」大霈(李霈瑜)、「怪胎」謝欣穎、「愛.殺」陽靚談起角逐心得,謝欣穎表示,上次奪北影影后已經是10年前,希望能夠再次獲獎;陽靚認為無法控制誰得獎,第一次參加希望能享受夜晚;大霈則透露「消失的情人節」是自己演出的首部長片,因此更珍惜每個機會和每個感受。 陽靚以電影「愛.殺」入圍本屆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入圍者中,劉冠廷以「詭扯」和「同學麥娜絲」雙雙入圍,另外還有「親愛的殺手」鄭志偉、「同學麥娜絲」納豆今天出席記者會,3人都表示,不管誰得獎都會很開心。韓國演員金玄彬也以「無聲」入圍最佳男配角獎,因為劉冠廷與金玄彬曾在「無聲」合作,他也打趣說:「好想贏韓國。」 謝欣穎以電影「怪胎」入圍最佳女主角,8日下午開心出席北影入圍記者會。 (中央社) 金鐘視后鍾欣凌以「當男人戀愛時」角逐最佳女配角獎,她表示,「最近太被照顧,我已經很滿足了,但要更被照顧,當然也很好。知道北影入圍後,覺得宇宙給我滿滿善意,可以參與盛典,滿開心的。」同樣角逐最佳女配角的陳雪甄和百白則異口同聲笑說,希望能獲得更多關於愛情的演出邀請。 陳姸霏以電影「無聲」入圍北影最佳新演員。(中央社) 金曲歌后艾怡良以「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角逐最佳新演員,她表示,第一次不是以歌手身分去參加電影相關頒獎典禮,「我明天會很開心。」對於第一次演戲有機會入圍很開心,但她也喊話歡迎更多劇組邀約演戲。 第23屆台北電影獎入圍記者會8日舉行,本屆最佳男配角競爭者納豆(左起)、鄭志偉、劉冠廷呼應北影主視覺的蝴蝶概念,現場開心「飛」起來。(中央社) 台北電影獎將於明天舉辦頒獎典禮。

Read More

島嶼音樂季9日憶起療癒開唱展現2個島嶼生活美學

島嶼音樂季療癒開唱,花東與沖繩兩地的島嶼樂音及文化互相交流,傳遞友誼及關懷。(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疫情稍緩,2021島嶼音樂季9日憶起療癒開唱,由花東與沖繩二地的島嶼樂音及文化互相交流,以音樂和工藝為媒介,深度文化交流為核心,透過多元面向展現兩個島嶼的文化特色與生活美學。 島嶼音樂季自2014年起辦理,以一年在花蓮與台東、一年在沖繩方式輪流辦理,今年邁入第8年;今年由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主辦及文化部駐日台灣文化中心合辦,將規劃島嶼音樂會、島嶼紀錄片巡迴與線上放映、工藝展及島嶼論壇等系列活動,邀請花東與沖繩兩地的音樂人、工藝師和民眾,藉由連線視訊方式進行交流及傳達彼此的祝福。 美學館館長江愚指出,兩場「島嶼音樂會」將於9日在花蓮文創園區、16日在台東鐵花村舉辦,將邀請九組不同風格的花東和沖繩音樂人視訊連線演出,以音樂延續二地友誼並傳遞關懷。 除音樂會外,將在花蓮豐濱鄉、銅門鄉,以及台東延平鄉、都蘭共計辦理4場榮獲IFA伊斯坦堡電影大獎最佳紀錄片的「我們在島嶼歌唱」巡迴放映會及線上放映會。 島嶼工藝展將於12日至24日在花蓮文創園區第17棟展出陶藝、琉璃珠、染布及編織等超過60件的花東工藝品。 「島嶼論壇」則是透過實體及線上連線,讓台日兩地音樂人與工藝師開啟深度的對話與互動。

Read More

看動畫也學數學 台師大攜手團隊打造教育動畫

台灣首部數學教育動畫「閻小妹大戰數學魔」。(台師大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現在看動畫就可以學數學,台師大數學教育中心,和曾榮獲金鐘獎動畫製作團隊「冉色斯動畫股份有限公司」,歷經兩年半的時間,開發出台灣首部原創數學教育科普動畫「閻小妹大戰數學魔」,共計8集,每集11分鐘。 隨著角色閻小妹闖關,透過劇情學習,消除孩子對於學習數學的恐懼,也能激發孩子的數學思維,進而發展數學素養。 計畫主持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林福來名譽教授表示,以「奠基」和「活動」為主軸所開發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模組。其理念在藉由活潑有趣的數學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建立核心概念。 林福來指出,在所開發的一系列數學奠基活動模組,從中選取七件涵蓋中小學數學核心概念的活動模組,來作為「閻小妹大戰數學魔」的主題內容。內容涉及:線對稱、不確定性與機率、分數化簡運算、空間視圖與推理、雞兔同籠解題數學思維以及公因數與公倍數的交集和包含關係的文氏圖表徵等數學主題。 此部動畫片不但結合知名動漫角色閻小妹等人物,藉由描述失去數學力的世界所產生的問題,來彰顯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外,並經由閻小妹團隊的合作解題來發揮數學學習的重要精神,透過有趣且具挑戰性的活動展演,激勵學習者喜愛並激發數學思維,進而發展數學素養。

Read More

〈李仙得是馬前卒?還是代罪羔羊?〉8-3

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英國諾丁罕(Nottingham)郡人;1840~1907(註二十四 ) 賈忠偉 《南岬之盟》是國際條約還是備忘錄 這樣的狀況引發美國嚴重抗議,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聞訊後立即趕赴福州,親自與閩浙總督吳棠及閩撫李福泰進行交涉,請求依據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6月18日簽訂)》,下令臺灣地方官員營救倖存人員,並嚴懲生番。吳棠當場接受了李仙得所提出的請求,到4月18日李仙得又向福建分巡台澎等處兵備道吳大廷遞交了一份備忘錄,上面清楚的記載了他將因為羅佛號事件而進入臺灣調查。同一天李仙得便搭乘美國商船阿修羅號(The Ashuelot)到臺灣與臺灣兵備道等當地官員會晤,要求中國出兵協助。但因為當時琅嶠(瑯嶠)屬於「生番」地界,清朝駐臺灣官員不願介入協調,李先得只得自行前往,卻遭到原住民的襲擊,不得已只好返回廈門。6月13日美國派出駐亞洲艦隊司令貝爾少將(Admiral H. H. Bell)率領兩艘軍艦--哈得福號(The Hartford,排水量2,900噸/亞洲艦隊旗艦,艦長博可納上校後升任美駐清日艦隊司令)與渥明克號(The Wyoming,排水量1,457噸)、並載了181名海軍陸戰隊在英商必麒麟的引導下登陸琅嶠灣,但因地形不熟而遭到原住民擊退,麥肯少校(Alexander Slidell MacKenzie,1842~1867)不幸戰死。至此美國態度轉趨強硬,清廷恐造成更大的國際糾紛,因此在9月10日,命臺灣鎮總兵劉明燈、南路海防兼理番王柳莊會同李仙得率兵士500名向番社進軍,但是清軍到達琅嶠之後便一直虛應了事。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仙得認為戰未必勝,不如勸降。於是在1869年(清同治八年)10月初,再度透過英商必麒麟介紹其所熟識的熟番,獨自帶了幾名通事就進入琅嶠與琅嶠十八社總頭目(盟主,註二十五 )卓杞篤面議和約,(註二十六 )根據李仙得在1875年所寫的《臺灣紀行(Notes of Travelin Formosa)》中記載,當時李仙得一見到卓杞篤劈頭就問:「為何要殺我的同胞?」。卓杞篤回答,很久以前,龜仔甪社差一點就遭到入侵的白人滅族(有人認為是以前統治南臺灣的荷蘭人所為),所以日後看到白人就必須追殺來為祖先復仇。李仙得聽完後回應:「這樣不是會錯殺很多無辜的人嗎?」「我知道」卓杞篤很坦誠的回答說:「我也反對這樣做,所以才會到保力來找你,表達我的遺憾」(註二十七 )。不過李仙得在書中也有提到,番人會殺害這些船員,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領土,不讓外來者隨意進入;另一方面也受到當地漢人的唆使,殺了這些落難的船員好掠奪其財產。(註二十八 ) 被原住民殺死的美軍麥肯少校(圖片來自英文《維基百科》) 在對李仙得表達歉意之後,卓杞篤在雙方會談時也不甘示弱的對李仙得說:「倘若你們要以武力解決此事,我十八社聯盟自當全力奮戰,決不退縮。倘若你們要以和平方法解決,我將以朋友對待你們。」雙方經過多次溝通,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在必麒麟的獻策下,李仙得在一次談判當中,突然把自己左側玻璃假眼拿下來用力甩在桌上,這動作讓在場談判的卓杞篤與其他番人大吃一驚,他們以為李仙得這個紅毛仔有不可抗力的神力,是個奇人,於是態度開始鬆動,最後雙方達成協議,並簽訂了類似「外交備忘錄/MOU」的《南岬之盟》(註二十九 );原住民同意歸還船長亨利夫婦的首級及所劫物品,並允諾不再傷害因海難漂流於此的西方船員或是船員家屬,同時雙方也協議:要求外國人沒事不可隨意上岸、但今後若有西方船隻在通過琅嶠海面時遇到任何困難,必須以升起紅旗當作求救訊號,原住民則會給予適當的援助。但這個協議,並未受美國國會批准,所以沒有被視為正式條約,之後隨著卓杞篤死亡後便完全廢止。(註三十 )只是當時雙方在締結《南岬之盟》時,還有清朝官員陪同一起參與,(註三十一 )不但曝露了清朝官員對於國際事務的無知,甚至也自我否定了清廷對於臺灣的主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可以看出,當時臺灣地位的曖昧性質──或者說是顯現了臺灣的二元政權的屬性。因此在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征台之役結束之後,李仙得還特別回到上海出版了《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s Empire?(臺灣番區是中華帝國的一部分嗎?)》一書,他的「蕃地無主論」不但給了日本規避侵略責任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開啟了二十世紀中期「臺灣地位未定論」的一連串爭議,而這些都是以他跟卓杞篤所約定的條約為基礎所開展的。根據林呈蓉教授的研究指出,《南岬之盟》總共兩份(一式兩份),一份由斯卡羅族後代保留於牡丹鄉旭海村,但已經不知去向;一份則保存於美國國會山莊的國家圖書館內。(註三十二 ) 李仙得所著《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s Empire?(臺灣番區是中華帝國的一部分嗎?)》 另外李仙得希望能在失事船隻的岸邊建立一座堡壘與燈塔,但稍早時卓杞篤以當地為聖地不可侵犯為由,拒絕了李仙得,只是後來經過雙方不斷溝通協調,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同意在臺東卑南一帶築一礮台,做為聯絡站與警戒用途;因此李仙得以此條約要求清廷將琅嶠正式收入管轄範圍,並派兵駐守,但當時的臺灣鎮曾元福、臺灣道吳大廷…等人均以--「該處建設砲臺,不惟無益,而且有損;中國所以不建者,非為省事,實為將來洋人寬留餘地。現在枋寮一帶設官、設兵、設屯,足資保護;何必添設礮台,至日後遭風洋人轉蹈危機」,而拒絕了李仙得的建議,至此羅佛號事件始告落幕。也因為這段經歷,李仙得在1868年(同治七年)2月再度進入恆春原住民部落旅行,此後幾年間,李仙得經常隨同美艦赴臺灣,與生番直接交流,後來他把這段經歷寫成:《論美領事入生番立約情節及風土人情》,從此他被視為「臺灣番界」通,而這為他後來幫助日本侵略臺灣埋下了伏筆。(註三十三 )   附註:…

Read More

【空間美學影響力】劉榮祿 設計就該不斷向前、不斷思考!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與時代並行!」 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肯定有著獨到的思維、敏感的眼光,因此才能不斷地去創造氛圍、打破框架、再創造生活,對此,詠義設計創辦人兼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理事長的劉榮祿想說瞭解堅持自己的重要性。 EDIT=Tim Kuo PHOTO=Very Space 劉榮祿: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理事長 藝術科班出身,具備深厚的藝術底蘊,對建築、室內設計懷抱高度熱情,將其豐厚的藝術經歷,結合個人對當代東方文化的體悟,締造出獨特的設計語彙──「時尚東方•先鋒藝術」。代表作《DN Innovacion餐廳》、《我在中山劉公館》。 獨立思考打開想像 身為一個設計公司的創辦人,在兩岸三地都有自己的作品,對於一位優秀設計師需要具備怎樣特點、或人格特質,才能夠擁有推動、改變社會產生影響力,他首先舉出自身必須該擁有的特點:「因為藝術是思考的哲學,所以首先是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過去藝術科班學到的「藝術學習」層面上來看,過去在無題的狀況下,一切都是要自己學習去思考,這樣我們才能去突破現在固有的框架,去做到新的空間想像。」   從自身改變做起 「再來是敏銳感知世界的能力、強大的執行能力。」劉榮祿說道。 他認為想要具備改變世界的情懷,必須先從自身改變做起,「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和美學涵養,要由自身的實踐出發,發散美學理念。在擴大經營傳遞美學之外,我同時還在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擔任理事長一職,開展推進設計界美學發展,建立兩岸設計溝通的橋梁,為設計界的提升貢獻一份心力。」 劉榮祿希望通過協會活動,替設計界培植更多優秀的人才,服務於社會大眾。 貫徹真正的你 學會獨立思考、建構一套屬於自己的美學思維,但面對外界的雜音,究竟設計師還需要具備的態度,才能有機會貫徹出自己的美學?當我們問到這疑惑時,他點出秉持的重要性。 「必須長時間能夠秉持自己一貫的美學思維,不斷前行。只有在這基礎上,你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與時代並行,才能創造出開創時代的架構美學。」 打開自己、了解自己外,有效貫徹自己的美學成了另外一門課題,「要做到這些必須了解自己、關懷周遭,自己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應該要具備敏銳感知世界的能力。」劉榮祿這麼說。 挑戰自我 過去劉榮祿曾說過他認為設計最終依舊要回歸「關懷人的需求」,如何去關懷周遭的人、客戶,未來的設計行業勢必是注重人性化的考量。 我們問到既然回歸到人的需求上,那麼作品該如何運用自身具備條件,進而達到這個訴求。他表示:「我覺得優秀的作品,應當是清楚精準地表達自己的理念,他要能夠先累積自身的思想與體悟,再來去不斷挑戰自我,最後將作品才能完美地執行呈現出來。」 開創出自己的架構美學、不斷挑戰自我,透過作品把自身想法傳達給世人,「這樣的作品需要具備一定的時代影響力,要擁有開創時代的新思維、新觀點。」他這麼說。 改變世界 大膽假設未來十年設計的面貌,會是現今每一個設計師的課題,不斷累積自己的架構美學,挑戰自身的能力,當我們問到如何用一個字或一句話形容未來十年空間設計,會用甚麼話來形容時,劉榮祿毫不猶豫表示:「追求改變世界的力量與情懷!」市場對設計師提出了更深層次的美學和技術的要求,未來的空間會被賦予越來越多的內涵。   影響力,握在你手上 因為一場浩劫,模糊了空間界線,人們對於空間的運用愈加重視,因此產生了許多有別以往的思考,對於空間的該如何設計流動,覺察居住的人習性、生活產生的樣貌,甚至是居住型態的改變,都在在考驗設計師會如何隨著世事的變化,行隨機能轉地去做再次昇華,讓自己的作品產生對於生活風格與空間不一樣的影響。 對於設計師而言,劉榮祿的看法反應了一個事實──未來設計的能量與影響力,就在每個人的手中。  

Read More

瀑布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

鍾孟宏執導的「瀑布」將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獎。 中央社∕台北7日電 由鍾孟宏執導的「瀑布」獲得國際影展關注,經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召開甄選會議推薦,將代表台灣角逐美國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這也是鍾孟宏作品連2年獲選。 鍾孟宏前一部作品「陽光普照」不只橫掃第56屆金馬獎,也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這次則是他的作品連續2年代表台灣出征。 文化部表示,今年報名奧斯卡金像獎參賽的國片總計11部,經甄選委員會熱烈討論,決議通過推薦「瀑布」代表台灣參賽,委員會認為「瀑布」回應現實、精準深刻,「無論是視覺隱喻或人物關係,都有生動高明的表現,獲委員一致推薦。」 「瀑布」是鍾孟宏首次以女性視角觀察故事,以台灣COVID-19疫情為背景,談到生命取暖的故事。 鍾孟宏曾分享,「瀑布」中覆蓋房子的施工帆布像是大口罩,疫情下,人與人的關係本來應該更緊密,但現實反而拉開了距離。「疫情只是個當下,人們該用什麼方式拉近(距離)」希望電影能夠更加探討人與人的關係,彼此關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