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學陶瓷作品苗栗展出

藝術大學陶瓷作品苗栗展出,李茂宗教授講話勉勵。(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陶瓷工作室師生聯展,二十七日上午十時於苗栗縣公館鄉苗栗交流道旁的五穀文化村苗栗陶藝術博物館開幕式展出,國際陶藝大師李茂宗博士,苗縣府文觀局科長何文琪代表縣長徐耀昌,陶藝界來賓有百餘人參加。  這次展出名稱為「如斯初心,臥龍浮州」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陶瓷工作室系梁家豪教授,帶領陶瓷工作室二十六名研究生聯合展出。展出內容以新世代陶瓷藝術創作者的實踐與創新為主軸,新世代陶藝的思維與姿態如百花爭放,呈現豐富的藝術語境,追求當代陶藝精神及語言形式,是許多藝術創作者追求的路徑。  李茂宗教授指出,目前台灣陶瓷效法土法練鋼方式,欠缺陶瓷專業,大專院校亦未有專業的陶瓷教育系,故國外專業人才未能來台陶瓷專業交流,這是台灣陶瓷有待繼續努力的目標。  五穀文化村董事長徐永奐表示,苗栗陶瓷成為台灣的陶都,要長遠發展下去,產觀協會結合起來,如彩繪比賽苗栗連續辦了十八年每年都參加踴躍。  這次台灣藝術大學陶藝聯展,在五穀文化村連續展至九月二十七日,藝術大學二十六名研究生作品,都程現與往不同體材,值得歡迎前往參觀。

Read More

<中華副刊>風是人生逝去的聲音

花盛開那裡,都那麼美,讓花綻放香味的不是我們,我們只是把種子交付土地。 ■陳銘磻 喚不回的舊事太無趣  長大後,許多成長的閱歷可能消失,會消失的記憶不具價值,但有其象徵。就算時間推移,時代變遷,人對記憶的儲存態度也不致改變多少。  生命何其抽象,不知要往哪裡去,但人已在路上,這也沒關係,記憶變化快速的年代,保有心所嚮往的價值最重要。未來的世界必定是:目標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業績重要,經歷比學歷重要,智慧比聰明重要。  然,像我這種稟性矛盾、智能遲滯的人,過度敏感,常常自以為是,與人交往頻繁,過從甚密,荒誕濫情的接近不該接觸的人,徒讓了無通曉的事理變得懵然無知,腦子想的盡是謬誤自責的難堪事,心裡未免留下不好癒合的傷痕,從而開始輕蔑生命、逃避現實,連續自殘的機率越多,傷害也越重,最後選擇消極的沉溺,不想因傷害而厭惡起過去的夢想。  那個時常鬧自殺的日本作家太宰治說:「我又變成那個輕薄的,矯揉造作的小丑。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美好回憶是玉液瓊漿釀成的酒,使人陶醉,淺嘗一口,即能化成幸福印記。我不夠熱情,總以為那不過是喃喃自語的美好。  虛情假意的自我沉醉根本留不住,而記憶所以會模糊,一定是喚不回的舊事太無趣,便假裝一片空白,這不就是常人所講「選擇性記憶」!  夜空不再美麗,波折之後,本該歇息,莫要自嘆淺薄,不為難自己。往事無法扭轉,就讓它消失,改也無益的事,不必勉為其難。或許有些事越想忘掉,回憶越會澎湃起來;記憶誰救贖?要遺忘苦澀往事,難若登天,不如不想。  人會有持續從夜晚追憶到天明的酸楚,何不痛快涕泣一場,哭過,眼睛才愈清明,識人就不會混沌。哭泣,掉淚吧!淚水淌下,好像滑落臉頰的星星;淚流得利落是美事,哭不成樣,惹人嫌,還可能成為無藥可救的人生瑕疵品。 無心逐俗流,任人呼痴呆  上了年紀,是該安穩於心,貪戀不得;要確信,實相人生是一齣悲劇把戲。日本僧人良寬說:「最不喜歡書法家的字、廚師的菜與詩人的詩。」意思是說,如果只有技巧而沒自性,太多表面文章且缺乏內蘊,過於一本正經,便是缺乏自然而然的實相本質。  出生江戶時代的僧人良寬,生性率真,是漢和雙語創作天才,某夜返回山林草庵,巧遇小賊光顧;茅舍無長物,什麼也拿不到,禪師明知笨賊用心,但見對方兩手空空,真是白忙一場,便把身上袈裟脫下給他禦寒,小賊不知所措,慌亂抓起袈裟掉頭匆匆離去,良寬目送,神態從容說道:「可惜啊,沒能送他一輪明月。」  翌日晨起,良寬打開房門,見袈裟摺疊齊整放置門口,顯示小賊稟性並非乖張、怪譎,好似受明月啟示,仍有光明面,欣喜說道:「原來我真的把明月送給了他啊!」  生命本來如月光皎潔,何須無端沉溺暗黑,除卻烏雲,明月懸空,心寬最是宜人。  讀良寬,探心意,得知樹明明站在那裡多年,人卻視而未見,差些遺忘曾在樹下高談闊論做美夢,忘了美好就近身邊,徒讓歲月悄悄溜走。  人的存在不盡是為了給誰見到,花和明月的存在,的確為了讓人看見。  春告魚游來,示意春到;櫻花凋落,示意春要走了。季節更迭是秩序,也是輪迴,告誡人們,大自然現象無法違逆。  花盛開那裡,都那麼美,讓花綻放香味的不是我們,我們只是把種子交付土地。好吧,那就邀請明月,轉告人們,春天來訪過。  春是去年春,月猶昨年月。人生匆促,見物思念,還能幽居玩物,顧景解頤,宣洩被道德抑制的嗜慾,不也沾得一點趣味。如良寬所言:「無心逐俗流,任人呼痴呆」。  人生並不存在常居之世、長住之所。過往日子,數不清搬遷幾次?到過哪裡?不重要,不重要,持續這樣忘憂,直到看盡人生各樣風貌為止才重要。 風是人生逝去的聲音  雨後總會放晴,黑夜必有了結,寒冬終將遠離,萬事萬物都會走向盡頭。  一個人的一生能吃多少米飯,和一生能讀多少本書一樣,是要不要的問題。米飯是身體食糧,閱讀是心靈食糧,人因從中獲取飽暖,才得以生存;身體食糧和心靈食糧都屬於生命物資。原來,我們都喜愛眷念所見的,而不是顧念所不見的。  歡喜閱讀日本思想家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這本書深刻描繪大自然的心聲,也是對人生態度的寫生。每一句話都能流露作者坦蕩的心胸、浪漫情愫及人生哲思;觸目所及,傾耳所聞,蓋以靈秀文筆記錄,是日本文壇深具影響力的作品。他在〈風〉寫道:  「風,不知從何處飄然而來,往何處而去;不知其初,亦不知其終,蕭然而過,令人愁腸寸斷。風是人生逝去的聲音,人也是不知從何處而來,何處而去,故聞風而悲傷。古人說過:『夏秋夕昏寒涼氣,皆自颯颯風裡來。』」  風是人生逝去的聲音,人與天的因緣,若能像他在〈歲除〉所說:「天下無事,我家無事。無客,無債鬼,亦無餘財。」如此安度終身猶不壞!  人的一生是朝該去的地方去,等到時間到了,坐上那艘船,帶著感謝心意離去。離別時刻,人性會散發無比光芒,出現願意擁抱你的人,或讓你願意接近的人。  感謝比謝謝誠摯,只要勇氣還在,便能激發生命力,面對苦命人生。人若無法啟開心靈,用樂天知命接納不同涵義的人生,是生命最大遺憾!  活著,生命會像被風吹折的樹枝,留下傷痕,後來又長出嫩芽;想來,何須為無謂傷痕耿耿於懷。今天蓓蕾,成就明日鮮花;今日殘花,任憑昨天綻開。  馬在鬆軟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語中易跌跤;會失意,會不安,人性現象,唯有堅持不放棄,才能讓每一次的挫折產生新的意象。無論生命遭遇什麼挫折,何妨停止埋怨,埋怨,是能得到什麼? 知道又怎樣,不知道也無妨  故人情義重不重,非到灰心氣餒時,才恍悟何必當初;借錢、求愛、告白,拒絕或被拒絕,意味必然衍生沉沉的落寞感。被拒絕是人生常態、不是壞事,不必感嘆世態炎涼,反面無情,而是勇於面對,我們都是世間生靈,豈能不明人心善變,逢利不留情面的道理。  人生本是一場被生命折騰的遊戲,為了憤世嫉俗、被拒絕而發怒、抱怨,不會得到同情,沒人願意跟任意狂飆負能量的人相處。  即使壓力緊繃,也不必詳加說明心有多難受,別人沒閒工夫在乎你的憂愁有幾斤重;悲苦情事訴說多了,自己備嘗辛酸之餘,等於洩漏內心最慘痛的祕密。  被拒絕、被排擠、被語言傷害,想來一定承受不少苦惱,與人接觸,不知要面臨多少回的被拒絕、被傷害,沒事的,意志力還在。  人都有被傷害的經驗,愈挫愈勇,千萬別像無藥可救的傻瓜,捧著一顆玻璃心,好似憂愁多思,弱柳扶風的林黛玉。  知道被拒絕的原因又怎樣,不知道也無妨;被拒絕後的省思會讓人堅毅,或能從中吸取教訓,使自己成為有判別力的人,未來才不致對他人造成同樣傷害。自己都討厭的事,莫要強加人身;尤其,別把「但是」、「可是」掛在嘴邊,這二字是沒自信、找藉口的託辭。  人是在用心跨越抉擇考驗,才成為大人,為了被拒絕而苦,是因朦昧執迷;為了被傷害而痛,是因沒調理好情緒。情緒不穩,會在不自覺中受傷更重!  不要時常叫聒苦痛,被拒絕不必在乎,被傷害說出口更好,何妨自我解嘲一番,是不是沒留意人情世故,未使心靈與情意相通,徒讓心的波紋留下瑕疵?抱歉,心傷痛苦,如何用寫的、用畫的表示?保守甘苦,遺忘那個痛,久了自然消逝無痕。  一杯清水因滲入一滴汙水而渾濁,一杯汙水不會因注入一滴清水而清澈。耳聽是虛,眼見不一定屬實,真相在人心裡面,用心聽見才能分曉。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的男孩

詩/曾湘綾 攝影/王俊智 我的男孩 坐在夏日的陽光裡 我想念你潦草的字跡 塗改著我模糊的地址 我也曾這樣如你 選擇夢的去處 在沒有太陽的梅雨季 喝著星冰樂眺望街道 凝視路人緊緊相依 捂住了夢的眼睛 想念著,六月薔薇色的清晨 葉子尖叫著 夏日蔚藍寬闊的秘密 一股清涼的空氣 帶著你,我的男孩 赤足來到天使的夢境 我們的國度 沒有孤單 只有白日裡 最明亮的星星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成軍10年 Tuesday band深入社區

已經成軍十年的「Tuesday band」樂團成員,都是教育工作者。(記者翁聖權翻攝) 「Tuesday band」樂團已經成軍十年了,這個由教育工作者組成的樂團,除了常在關子嶺統茂溫泉會館戶外的「嶺頂二八咖啡啤酒吧」表演外,大台南各社區的產業文化活動也常可看到其身影。每年後壁無米樂園區舉辦「敬天愛土」感恩割稻,該樂團在稻田旁表演關子嶺之戀等老歌,更贏得農民極大的共鳴。  樂團取名「Tuesday band」,是因為都利用每星期二晚上在新進國小地下室練習。成員是一群愛好音樂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創始團長南梓國小退休校長翁程祥、白河國小退休校長盧土成、竹埔國小退休校長謝天合、後壁國小校長吳建邦、新東國小總務主任余憲文、新進國小音樂老師莊崇炫、新進國小資訊組長顏宏霖、菁寮國小幹事徐淑玲,及台電工程師鄭俊宏等。  翁程祥很感謝音樂總監李慶龍撥空義務指導,讓他們當初從愛好音樂的門外漢,變成舞台上的表演者。舉例來說,已經多年沒玩樂器的吳建邦,在擔任新東國小校長時,就曾在學校的教育成果發表會上演奏薩克斯風,讓學生及家長驚訝「原來校長如此多才多藝。」  另團員余憲文薩克斯風買了二十年,以往因缺乏合奏夥伴,很少拿出來吹奏,加入樂團後,又重新找回年輕時的夢想。盧土成原來只會在家中演奏自娛,加入樂團後,常在學校舉辦的才藝秀活動上帶頭表演中國笛。謝天合加入樂團後到處表演薩克斯風,帶動不少老師學生對樂器演奏產生興趣。 (記者翁聖權)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黃彥碩創新教學推廣糖鐵

永康國小美術班老師黃彥碩製作糖鐵教學檔案,以故事化、圖像化方式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童的學習興趣。 (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國小美術班老師黃彥碩,將昔日糖廠製糖及載送甘蔗的五分車列入鄉土教材單元,製作教學檔案,並帶領學生戶外教學,實地觀察了解糖業發展史,學校更購買溪洲九四六號火車頭與蓬車、守車設立「糖業列車」,將糖業鐵道與教育結合推廣鄉土文化。  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的黃彥碩畢,對電腦、3D動畫、HTML語言的編輯,造詣頗深,曾與其他老師組隊參加各項軟體製作比賽,獲多項大獎。曾獲得縣市合併前的台南縣縣教師會SUPER教師獎第一名。 在教學方面黃彥碩喜歡以故事化、圖像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前,他也會蒐集相關資訊,以擴充學生的視野,增強聯想力。在教學過程中更以其超人一等的耐心與愛心,循循誘導學生使其在美術涵養上日有所進。黃彥碩是一位自律甚嚴的人,他以其既定步調,堅定的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縣制時期的台南縣在光復前後,擁有永康、仁德、岸內、烏樹林、佳里、麻豆、新營、善化、玉井等九廠,是全省各縣市中糖廠密度最高的一個縣市。為讓學生了解昔日糖業與運輸製糖甘蔗的工具「五分車」的發展情形,黃彥碩也曾與永信、新市、佳里信等四所國小共六位老師合作,花了一年時間,利用課餘走訪縣內九間糖廠蒐集上述各種相關資料,做為鄉土教材。  黃彥碩也自己拍攝各糖廠製糖工場等各種照片逾五千張,並製作教學檔案,帶領學生進行戶外學,由學生透過學習單了解當時糖業對地方發展之重要性,在課堂上,黃彥碩亦曾指導學生利用紙板、保特瓶、瓶蓋等製作昔日糖業運輸工具五分車頭,加深學生的印象。  在課堂上,黃彥碩也都讓學生自由發揮,對有問題之處立即解說,學生們對糖業在地方的發展與貢獻等都非常認真做筆記,相互討論研究,透過活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糖業發展史。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石門童訪安平所 警察叔叔有問必答

石門國小小朋友對警察的工作充滿好奇。(記者施春瑛攝) 為讓學童了解警察的工作內容及警察局的功能,石門國小安排學童參訪派出所,小朋友多是第一次踏進派出所,對於警察的工作更是充滿好奇,頻頻向警察叔叔提問。  石門國小二年三班為配合綜合課單元主題教學內容,想讓小朋友了解警察的工作,於是向台南市警察局第四分局申請校外教學參訪,第四分局接獲申請即指派轄區安平派出所做為此次校外教學參訪單位。  在科任老師的帶領下,石門國小師生一行三十人日前前往安平派出所,由副所長莊宏全出面接待,並由警員顏昕講解,並陳列各項警用、交通裝備及車輛供來訪學童聆聽及初體驗。  員警並利用簡單明瞭的解說,讓小朋友們了解要保護自身安全,也教育小朋友回家向家人宣導交通安全的重要。還透過問答獎勵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家暴、婦幼安全等內容。最後再藉由警用裝備的介紹讓小朋友實際體驗,以感受警察平日執勤時的辛勞。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晶英總經理> 英師李靖文換跑道 跨界管理酒店

南大副校長楊文霖(左)致贈感謝狀給到校演講的台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大學日前邀請台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蒞臨通識博雅教育講座,以「從地方創新看開創觀光新藍海」為題,講述個人在飯店經營管理的多年職涯經驗,並分享如何打造一個結合地方創新觀光的飯店經營實例。  李靖文是澳門科大工商管理博士,大學就讀高師大學英語系,畢業後曾任英語教師。但是她認為人生應有更多可能,於是在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後,她選擇辭去教職,出國完成自己的留學夢,並成功跨界轉行至酒店管理。  李靖文認為,人生要設定目標,並為目標規劃步驟,才有可能一步步達成,甚至最終獲得的效益比原先計畫的還多。她對飯店的管理如同人生規劃般,且她堅信一個好的產品不能僅具備功能性,還需兼具故事性。  她把泰國店安排當地文化體驗的模式引進台灣,讓住宿不再只是單純的住宿。在產品行銷方面,她認為,圖像、影片的行銷比文字更吸引人,且多利用社群媒體,將能大大提升宣傳效果。對於人事管理,則是鼓勵員工能參與、學習各部門的工作,培養多元能力,創造斜槓人生。  李靖文認為以地方創新作為觀光,可以參考日本京都每年舉辦的各種主題「祭」活動,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特色、歷史,才能建立具文化底蘊的觀光活動,使觀光客擁有值得回味的「在地故事」。  演講現場,李靖文藉由影片分享曾經策劃的主題活動,例如穿越時空、走入歷史脈絡的「摩登大遊行」;與汽車品牌合作,尋找台南隱藏冰果室的「Bingo map」;及結合書香氣息與美食的「論語宴」等。  身為教育界與觀光業的跨領域專家,李靖文提出不同於教職的發展路徑給現場學生參考,她認為目前擔任教職的門檻較高,或許可嘗試不同的職涯管道,只要願意深耕,相信也能有發展,她也鼓勵在場學生拓展語言能力,做為未來進入職場實力的培養。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關廟國中鳳梨收成 拜拜當敬果

關廟國中學生在校園一路照顧鳳梨長大,並體驗採收的喜悅。(記者林偉民攝) 關廟國中重視生態教育和食農教育,去年一月在校園的斜坡上種植三百株鳳梨幼苗,經師生悉心照顧下,最近陸續採收,讓學生嘗到自己努力照顧的成果,還有國三學生在會考前帶著自己種的鳳梨,到學校旁的山西宮當拜拜的敬果,祈求有好考運。  關廟國中去年在操場旁闢出生態園區,經校長鍾國璽和老師們商量,並獲關廟區農會總幹事陳愛妹捐贈三百株鳳梨幼苗,由總務主任李國賢與農會人員帶領學生種在園區的山坡地上,並展開照顧工作。  學生們都吃過鳳梨,有些學生家裡就種植鳳梨,不過要真正動手種植和照顧還是一大考驗,必須等一年半時間才能看到成果,這段期間學生一路照顧鳳梨苗成長,不懂的就請教老師或回家請教家人,也體驗到必須先有耐心的照顧,才能有好吃的鳳梨可採摘。  最近學生們種的鳳梨陸續長大成熟,老師利用課餘帶領學生體驗採摘鳳梨,雖然是第一次嘗試種植,收成的果實不若市售的漂亮,卻已讓學生興奮不已,還有國三學生在會考前帶著採收的鳳梨到山西宮,以虔誠的心向關聖帝君拜拜,祈求好運旺旺來,考出好成績。  鍾國璽表示,學校注重學生的品格教育和環境生態教育,藉由親手種鳳梨到採收過程,除提供學子實作的農場經驗,體會農民的辛苦,也培養學生刻苦耐勞的精神。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台中中山堂重開館 戶外公演精彩

台中市中山堂二十八日重新開館,戶外公演邀請知名演藝團隊輪番演出。(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中山堂經歷八個月的修繕工程二十八日重新開館,中山堂戶外廣場舉辦精彩戶外表演,晚間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共同主辦「浪漫再現」公益音樂會。  文化局表示,中山堂整建工程經費總計九千多萬元,中山堂升級為現代化的綜合型演藝場館。這次整建提升觀眾使用的舒適性及安全性規劃,打造館內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廁間環境和男女比例、館外針對人行道平整進行改善;在舞台懸吊設備方面全面更換為電腦化系統,著重後台空間改造、周邊環境改善,汰換館內老舊線路。  文化局規劃精采的戶外公演,以「風華三十‧藝啟中山」為主題,安排傳統與現代的演出團體輪番上陣,包括九天民俗技藝團、泰雅原舞工坊、微笑唸歌團、JAYRoll、江東成名、OBSESS、迷火佛拉明哥、青年高中樂舞團等九組團隊,橫跨不同領域的各類型演出。

Read More

OCN劇場創意預告 驚悚度爆表

八大電視與韓國OCN電視台強強聯手,7月4日起每週六晚間10點半在台推出「OCN劇場」。(八大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迎接後疫情時代,八大電視28日宣布與韓國OCN電視台強強聯手,在台推出「OCN劇場」,前導創意預告領先業界以BOLT拍攝,零台詞驚悚指數爆表,吸引20萬人搶看。  八大電視表示,「OCN劇場」自7月4日起每週六晚間10點半於八大綜合台登場,推出「OCN劇場」,引進在韓創下高收視口碑的驚悚原創戲劇包括「VOICE」、「VOICE2」、「壞傢伙們」、「WATCHER監視者」、「如實陳述」等,集結韓國一線實力派演員張赫、金材昱、馬東石、朴海鎮以及「少女時代」秀英等接力上陣。 八大電視與韓國OCN電視台強強聯手在台推出「OCN劇場」,前導創意預告率先啟用BOLT高速攝影機械臂拍攝,零台詞驚悚指數爆表。 (八大提供) 為此,八大電視特別企劃推出前導創意預告,三支影片陸續於頻道及網路社群強力播放,每支20秒影片零台詞,卻驚悚指數爆表,引起網友熱烈迴響討論,短短幾天超過20萬人搶看!就連狼人殺偶像黃偉晉、陳零九與邱鋒澤等人,對前導創意預告,除大讚酷斃外,更興奮表示,非常期待這系列驚悚韓劇!  三支系列前導創意預告,邀請《覆活》導演詹家維執導拍攝,除採用一鏡到底拍攝手法外,更首度啟用只在拍攝廣告、電影才會使用的BOLT高速攝影機械臂拍攝,首開台灣電視台大膽嘗試及突破先例。八大電視表示,希望這一系列驚悚懸疑的前導預告,藉由提高影像的張力來吸引觀眾目光,讓觀眾擁有視覺上的新感官體驗。  果然前兩支預告日前上線,成功引起網友熱議,「尖叫聲有點可怕!」、「好恐怖,不要點,不要看」,比擬英、美劇般的刺激預告更令多名網友發問:「是新劇嗎?劇名是?」短短幾天預告就超過20萬觀看點擊,顯見網友對於懸疑驚悚內容的高度關注與好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