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愛樂台灣好歌 今磅礡登場

台南愛樂管絃樂團指揮唐旦祥熱愛音樂,本身亦是抗癌鬥士。(台南愛樂管絃樂團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愛樂管絃樂團將於二十七日晚間七時三十分於台南文化中心舉辦「台灣好歌、世代傳承」音樂會,今年度曲目選自四位留日的音樂家,並結合代舞蹈、兒童戲劇、國樂跨界等,讓你對老歌耳目一新,歡迎前往欣賞。  台南愛樂管絃樂團以「玩音樂、做公益」為宗旨,正進行「愛與關懷系列」活動,足跡遍及台南、彰化、高雄的偏遠學校和演藝廳,今年演出節目包括楊三郎、許石及吳晉淮、陳維斌等四位留日音樂家,除把民謠改為交響化後,並邀請善化國小合唱團同台演出,另結合舞蹈、戲劇及國樂,演出氣勢磅礡。  樂團總監唐旦祥表示希望將老歌傳承,因此活動採免費索票方式。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的唐旦祥,為抗癌鬥士與慈善音樂家,曾獲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本身故事更具勵志性,希望分享音樂的美好,至各校園巡迴舉辦「唐老師說故事之樂器篇」,樂團也招考新團員,意者電洽0929-118866。

Read More

第一本台語生態影音繪本 《台灣動物來唱歌》今發表

台灣第一本台語生態影音繪本《台灣動物來唱歌》將舉辦發表會,歡迎所有人參與,體驗台語之美。(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第一本台語生態影音繪本《台灣動物來唱歌》,由出身台南的台語文學作家及推動說唱藝術的周定邦負責作詞,是結合童謠、音樂、繪畫、知識、影像的台語兒童文學作品,二十七日下午二時,將於政大書城舉辦新書發表會,希望所有人前來認識台語之美。  該本書由文化部補助、前衛出版社出版,內容結合童謠、音樂、繪畫、知識及影像,由周定邦作詞,鍾尚軒作曲,莊棨州插畫,再由周俊廷以台語文撰寫八種台灣本土動植物相關的生態知識,製作符合各童謠主題的生態短片,結合繪本動畫,將內容與視覺影像加以結合。  《台灣動物來唱歌》內容以台灣原生動植物與自然環境發想,效法里山倡議精神(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將主軸分成森林、河川、淺山、淺海等四大主題,共八種台灣原生動植物生態,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蟬仔」、「七星蚼仔(瓢蟲)」、「倒退牛(蟻獅)」、「田蠳(蜻蜓)」、「山貓(石虎)」、「狗蟻(螞蟻)」、「紅樹林」、「硿鏗仔(彈塗魚)」等,適合親子共讀,讓小朋友透過琅琅上口的童謠及豐富的旋律,體會台語文學優美,也啟發其學習台語的興趣,並透過生態知識,一窺台灣本土動植物實際模樣和自然習性。  出版社表示,發表會後將舉辦簽書會,歡迎所有人前來進行一趟母語生態之旅。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解禁好棒! 口埤實小以球會友

新化區口埤實小推動校內三人棒球。(記者黃文記攝) 這學期適逢防疫期間,學校配合政策以師生健康照護為最優先要務。近來疫情趨緩,開始規劃推動教學多元。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在親師合作下,舉辦校內三人制棒球友誼賽,讓孩子樂活起來,活動深獲家長支持,紛紛到場加油。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為了讓喜歡棒球運動的孩子都能參加,學校採混齡的方式讓孩子們報名,每一隊四人,需含括低、中、高年級學生;比賽時每隊三人下場、一人後備休息。指導老師會視學生的體力狀況,適時做調整,同時鼓勵孩子學習團隊精神、互助合作,高年級學童需隨時指導低年級隊友,培養默契。過程中,每隊孩子均充滿興趣與自信。  比賽時間充分利用晨間活動、大節下課、課後照顧時間進行。家長們均盡量撥出時間,利用早上、下午接送時間,提早到學校陪孩子練習、並在隊伍出賽時,當親友團在旁加油打氣,讓比賽過程更加熱烈精彩。  比賽過程中,打擊者盡力揮棒、快速跑壘,守備隊眼觀四面,追接飛球、辨聲傳球與補位,大家都在滿場的激勵加油聲中展現身手,爭取勝利。歡笑聲與喝采聲綿延不斷,親師生融在一起,呈現出美好的畫面。  賽程安排採循環制,學生能在每一場比賽後,分析自己的表現狀況,加強練習,改進缺失,以再求好成績。校長、老師和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的努力,特別分頭挑選文具、運動用品要當作獎品。在經歷二周緊鑼密鼓的比賽後,日前公布成績並頒獎,除了獎狀外,孩子們收到羽毛球拍、軟式飛盤、游泳鏡、文具驚喜包等獎品,均興高采烈,大呼值得,並期待下次再來挑戰。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下營國中籃球隊 球技好美語溜

下營國中籃球隊除了球技精進外,隊員外語能力也不錯。(記者林相如攝) 下營國中成立籃球隊四年餘,隊員不只籃球打得好,美語也學得嚇嚇叫!在校長楊永華的推動下,學生除了學習球技外,練球、打球的過程中,也不斷地用美語交流,除了專業的籃球美語外,日常生活的用語也能朗朗上口,成就了下營國中籃球隊獨特的一面。  本身是高中職籃球聯盟技術委員的楊永華,在教學之餘,因為美語實力雄厚,也會翻譯籃球規則,對運動美語相當嫻熟,五年多前接掌下營國中後,除了積極強化美語教學,更與澳洲墨爾本陽光中學締結姊妹校,連年安排學生到澳洲交流,強化美語實用,更積極籌組籃球隊,並於四年前成立下營國中籃球隊,除聘請專業的教練指導學生球技外,自己更親力親為,指導學生打球過程中利用美語交流,讓學生一面打球、一面學美語,可說是一舉兩得。  四年來的努力,下營國中籃球隊的表現也越來越好,日前參加白河商工舉辦的國中籃球邀請賽,在三天激烈的賽程中,以四戰三勝的成績奪下冠軍,表現得可圈可點,替自己的籃球人生,打造光明的未來。  楊永華說,因自己本身對籃球的喜愛,加上對運動美語的熱愛,因此在自己接掌的下營國中,成立籃球隊,除了讓喜愛打球的學生,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與人生方向外,更希望學生打球也能接軌國際,在球隊也教美語,至今花費的心血沒有白費,學生表現得相當亮眼,除了學生自己的努力外,也要感謝陳嘉元教練的奉獻指導。(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關中成果展 學生大秀技藝

關廟國中舉辦生涯與技藝教育成果展,學生展現活潑歡樂的一面。(記者林偉民攝) 關廟國中深耕技藝教育,今年參加台南市訪視獲得生涯發展教育、技藝課程與技藝專班訪視三項優等,讓學生在各領域的努力獲得肯定,校方事後特地舉辦生涯與技藝教育成果展,讓學生將一年來的努力成果,完美呈現在師生面前。  關廟國中校長鍾國璽表示,輔導主任吳重德積極規劃技藝課程,讓喜歡動手實作的學生擁有一片揮灑的天空,而選讀技藝教育的學生也希望透過技藝教育探索興趣,未來能將所學應用於職場,深化職業興趣,他感謝技藝合作學校給予學生重拾學習自信心的機會。  對於能獲訪視委員的肯定,主要是學校提供學生多元探索的機會,邀請高職、五專老師到校實作或到高職、五專群科參訪,透過生涯講座業師的分享,讓學生能從探索自我出發,規劃自己的興趣藍圖。  成果展中除展示各項技藝成品外,南英商工校長陳志隆、慈幼工商校長謝光洲與許多家長、老師都到場鼓勵,學生開心的跳舞、表現廚藝與才藝和大家分享,獲得不少掌聲。  專班的學生王振宇分享學習歷程指出,在剛練習打字時一分鐘只能打二十個字,期間一度想放棄,幸好有吳秀容老師的鼓勵,每天放學後及假日都到學校苦練,最後突破一分鐘七十個字大關,讓他獲得技藝競賽文書處理組第二名,他有感而發的說,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一定會遇到挫折,只要不輕言放棄,堅持到上場的那刻,就會看到自己的最佳表現。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官小採乾濕盆式種菱角

官田國小幸福農場的稻米收割後,學生十日開始種植菱角。(記者林相如攝) 官田國小在幸福農場種植的越光米採收後,在官田區農會四健會協助指導下,在農場種植菱角,順利銜接官田當地稻米與菱角輪種的農耕方式,更採濕式、乾式及盆式三種方式種菱角,藉此讓學生能細心觀察和學習如何種出無毒且品質均優的菱角。  官田國小幸福農場種植菱角已有多年經驗,去年首次嘗試乾式種植,顛覆大家對菱角種植的思維,今年更跨出一大步,採乾、濕、盆式三種方式種菱角。  五、六年級四十名學生,在官田區農會四健會義務指導員許玉燦的協助下,分組進行三種方式的種植,由於不用穿青蛙裝,少了笨重與不舒服感,學生都輕鬆的走進田裡,將菱角苗插在原本挖好的泥土裡固定,接著將周遭泥土把菱角根部覆蓋好,再用雙手或雙腳踏一踏。。  許玉燦說,濕式、乾式及盆式種植都各有特色,濕式是傳統一般作法,先將田裡的土撥開,再種下去,並用手將土回撥回去即可;乾式的種植方法,則是事先將田裡乾燥處按適當的空間比率挖洞種菱角,再將泥土撥回去,用腳踏一踏,最後再注滿水即可;至於盆式的種植則是今年新體驗,首先在小盆子裝滿泥土,在泥土中間挖個洞,將菱角苗種進去後,放置較大的蓮花盆中,再注滿水即可。  官田國小校長王全興指出,今年參加種植的五年級學生,都是初體驗,所以安排體驗傳統一般濕式和乾式的種植方式,至於盆式的新體驗,則是六年級畢業生的新思考與新作法,讓他們即將步入人生的新旅程中,有全新的思維與學習。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食安大作戰 南台培育守門員

南台科大食安守門員培育計畫USR團隊首批十六位食安青年軍,已通過HACCP專業訓練並取得相關證照,將精進培育跨域人才,讓食品安全向下扎根。(記者汪惠松攝) 南台科大為因應近年來各類食安事件,由生物與食品科技系專業師資組成專業團隊,共同執行一0九年度校內孵育USR種子型計畫「食安守門員─糧食安全大作戰」,於課程精進培育跨域人才的同時,導入南台專業於場域實踐,讓食品安全向下扎根。  這項計畫旨在為實踐USR「健康促進與食安」議題,藉由食安人才之培育及社會參與活動,提升參與計畫之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正確的職業倫理專業素養,從產地到餐桌,協助產官學界守護糧食安全,積極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並與國際接軌,以善盡南台科大社會責任。  南台食安專業團隊由食品系賴嘉萍、黃大維、陳柏庭、詹于誼及林家妤等五位老師組成。今年一、二月並由賴嘉萍及黃大維兩人與中華慈心健康安全醫事暨輻射防護發展協會合作,辦理HACCP60A及HACCP60B課程,已協助八十八名學生通過HACCP專業訓練及取得證照,並從中募集十六名有服務熱忱的學生,加入南台食安青年軍的行列。  在食品系的推動下,設立食安推廣輔導辦公室,作為食安青年軍之第一實習場域,利用課餘時間於校內外協助辦理各類型糧食安全教育訓練暨推廣宣導工作,協助糧食安全教育暨服務網站規劃,在專業師資及業師的帶領下逐步將HACCP理念導入南台全國唯一的應用生技模組化製程類產線工廠,未來計畫團隊將協助該校食安中心執行台南市政府食品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計畫之工作,共同守護與提升台南市糧食安全。  南台校長盧燈茂表示,近年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食安人才培育是當務之急,唯有將食品安全向下扎根,才能保障國民食的安全。期許這批未來即將投入食品業者的生力軍,在求學生涯中發揮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在服務與學習的過程,提早了解食品相關政策與法規並提升專業職業倫理素養,未來在產管學界扮演好食安守門員的關鍵角色。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枯枝敗葉

馬奎斯/著 葉淑吟/譯  這是我第一回目睹屍體。這天是禮拜三,可是感覺像禮拜天,因為我沒上學,穿上某個部位很緊的綠色燈芯絨禮服。我牽著媽媽的手,跟在外公背後,他拄著一根拐杖,每走一步都先探路,免得撞著東西(他在昏暗中看不清楚,走路又一跛一跛的),當經過客廳的鏡子前,我看見自己從頭到腳的打扮,一身綠色禮服,那條漿過的白色領結勒在脖子一側。我照著這面骯髒的大圓鏡,心想:這就是我,今天像禮拜天。  我們來到死者的家。  屋子緊閉,裡頭熱得令人窒息。耳邊只聽見陽光烤曬著街道,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聲響。空氣靜止了,凝結成一片;讓人錯以為是一面可以扭轉的鋼片。停放屍體的房間裡充滿衣箱的氣味,可是四周都見不著衣箱。角落有一張吊床,一頭掛在鐵環上。空氣夾雜一股垃圾味。我想,圍繞在我們四周那些破爛甚至解體的東西,就算真有其他味道,聞起來就是垃圾。  我以為死者都應該戴著帽子。此刻看到的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看見死者泛青的臉孔和綁著手帕的下巴。我看見他的嘴巴微張,紫紅色的嘴脣露出一口汙漬斑斑的亂牙。我看見他咬過的舌頭吐在一邊,粗肥而溼黏,比臉的顏色略暗一點,就像用麻繩勒過後的指頭顏色。我看見他睜著雙眼,眼睛瞪得比活人還大,目光烙印焦慮和迷惘,而皮膚彷彿幾經踐踏的潮溼地面。我以為死者應該帶著平靜睡去的面容,此刻目睹的卻恰恰相反。我看見的人端著吵架時那種清醒和暴怒的臉。  媽媽也是禮拜天的打扮。她頭戴遮住耳朵的舊式草帽,身上一襲黑洋裝,領口緊緊扣住,長長的袖子包住手腕。這一天是禮拜三,因此,她看起來格外遙遠、陌生,當外公起身迎接抬棺的工人時,我感覺她像有話想對我說。媽媽坐在我的旁邊,背對著一扇緊閉的窗戶。她費力地呼吸,不時整理從那頂匆忙戴上的帽子底下垂落的髮絲。外公命令那些工人把棺木抬到床邊。這時,我才注意到死者真的躺得進棺木。他們剛抬進來的時候,我看著死者占滿整張床的體型,還以為棺木實在太小。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帶我來這裡。我從沒來過這棟屋子,還以為裡面根本沒人住。這棟大屋坐落在街角,我想,門從沒打開過吧。我一直以為是空屋。當媽媽對我說:「下午不用上學。」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她的語氣沉重又 謹慎;我看著她拿來我的綠色燈芯絨禮服,默默地幫我穿上,接著我們一起到門口跟外公會合;我們走過相隔三棟屋子的距離,抵達大屋,我到現在才發現這個街角有人居住。這個人死了,媽媽告誡我時提到的男人應該就是他:「你必須在醫生的葬禮上表現得體。」  剛進屋時,我沒瞧見死者。我看見外公在門口跟幾個男人說話,看見他要我們繼續往裡面走。我以為房間裡有其他人,可是一進昏暗的房間,只覺得裡面空無一人。從進門的那刻起,熱氣就迎面撲來,我聞到垃圾的氣味,一開始濃得散不去,現在跟熱氣一樣偶爾飄來後就消失了。媽媽牽著我的手,走近房間昏暗的角落,要我坐在她身邊。一會兒過後,我才慢慢看清楚眼前的事物。我看見外公試著打開一扇窗戶,窗戶的四個邊似乎黏住了,牢牢地卡著木頭窗框,我看見他拿起拐杖敲打窗鎖,每敲一下,外套上的灰塵就跟著抖落。當外公說他打不開窗戶時,我轉過頭看向正在奮戰的他,這才發現床上有個人。是個男人,他筆直躺在那兒,暗色的輪廓靜止不動。於是,我轉過頭看媽媽,她看起來一樣遙遠而嚴肅,正看著房間內另一處。我的腳搆不到地板,只能懸在半空,所以我把雙手伸到大腿下,手掌撐著座位,開始擺動雙腳,我的腦中一片空白,直到想起媽媽對我說過:「你在醫生的葬禮上必須表現得體。」這時我感覺一陣冷意竄上背部,我回過頭一看,只看見乾裂的木頭牆壁。可是像是有人從牆壁對我說:「別晃腳,躺在床上的是醫生,他已經死了。」當我的視線移 到床鋪,景象已經全然不同。我看到的不是一個男人躺在那裡,而是一個死人。  從這一刻起,即使我費盡力氣想看房間其他地方,卻一直感覺有人把我的臉硬扳回去,不論如何就是會在每個角落看到他,他那雙在昏暗中睜大的眼睛和了無生氣的青綠臉孔。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其他人來參加葬禮。來的只有外公、媽媽和替外公工作的四個瓜希拉工人。他們四個把帶來的一袋石灰倒進棺木。要不是媽媽表情那樣怪異和茫然,或許我會問她工人為什麼那樣做。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要把石灰倒 進棺木。倒完後,其中一人拿著袋子在棺木上方抖落最後的殘屑,看起來像是木屑而不是石灰。他們抬起死者的肩膀和雙腳。死者穿著一條普通褲子,腰部繫著黑色的寬皮帶,上身是一件灰襯衫。他只有左腳穿鞋。就像艾妲說的一腳是國王,一腳是奴隸那樣。他右腳的鞋掉在床鋪的另外一頭。死者躺在床上似乎不怎麼舒服。躺進棺木裡看來舒服、平靜許多,那張像在吵架時生氣和清醒的臉,重拾寧靜與安穩。身體的輪廓變得柔和多了;死者彷彿在棺木裡找到他的歸屬地。(本文為皇冠文化即將出版《枯枝敗葉》一書精采摘文)

Read More

凱道藝文大匯演 觀眾雨中力挺

凱道「端午謝平安,藝文大匯演」系列活動,街頭藝人與民同樂。(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今天是端午連假第2天,午後台北多個地區陸續下起大雨,凱道前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也在大雨中開場。民眾沒被雨勢逼退,穿著雨衣在各舞台下看演出,享受久違的藝文演出。  端午連假不必到處塞車,今、明2天下午走一趟凱道,便能享受60多組表演團隊演出。文總攜手文化部在凱道舉辦連續2天的「藝文大匯演」系列活動,這也是台灣防疫解禁後,藝文團隊難得有大型戶外演出機會。  「藝文大匯演」共有7個舞台,從下午3時起在各個舞台輪番演出。今天下午總統府前的主舞台由朱宗慶打擊樂團開場,不過演出前卻飄來烏雲下起大雨,團隊也在大雨中演出「聖托里尼夕陽下」。  台下民眾沒被雨勢逼退,穿起主辦單位提供的雨衣坐在台下聆聽,用行動支持表演團隊。 中華文化總會攜手文化部在總統府前凱道舉辦連續2天的「藝文大匯演」系列活動,26日下午大台北地區降下大雨,府前主舞台上,朱宗慶打擊樂團冒雨開場。(中華文化總會提供,中央社)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這段時間藝文界受到疫情影響很大,疫情緩和後,今天能在戶外演出,對很多民眾來說也是久違的藝文時光,尤其這次有60多組表演團隊接力演出,也為表演團隊注入一股強心針。  朱宗慶透露,考量民眾許久沒有在夏天且是戶外觀看表演,他特別挑選9首經典曲目,包括熱情的、熟悉的、溫柔的、感動的,以及能打動人心的,每一首曲目不會太長,串成90分鐘的演出。 「端午謝平安,藝文大匯演」系列活動,現場開放民眾參與陸上行舟遊戲。(中央社) 朱宗慶打擊樂團後由明華園戲劇總團接力,帶來「百仙齊樂」、歷史大劇「逐鹿中原」。明華園戲劇總團長陳勝福表示,劇團過去室內表演總是高朋滿座,室外演出更是場場爆棚,因為疫情的關係讓參與人數大大受限,受到很大衝擊。  陳勝福說,明華園為了今晚的壓軸演出,「劇團上上下下都動了起來」,大隊人馬將近60名團員前往凱道為晚上的表演彩排,出動了好幾台遊覽車,力挺「藝文大匯演」。

Read More

重現賣藥經典 說唱國寶楊秀卿登上螢幕

公視台語台「寶島大舞台」邀請說唱國寶楊秀卿重現當年走唱賣藥橋段。(公視台語台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公視台語台為推廣台語表演藝術,推出新節目「寶島大舞台」,將精彩台語表演送進觀眾客廳。首集邀請說唱國寶楊秀卿重現當年走唱賣藥橋段,她卻緊張回應:「不行啊!賣藥要罰錢。」  台灣7日防疫解封,沉寂已久的藝文表演也逐漸活絡。公視台語台節目「寶島大舞台」期盼在電視台上,將精彩台語表演完整呈現,包含說唱藝術、歌仔戲、布袋戲、舞台劇。期許進一步將觀眾送進表演聽,實質回饋給藝文表演團體。  85歲的說唱國寶楊秀卿與弟子儲見智領軍的微笑唸歌團,成為節目首集嘉賓。為了錄製「寶島大舞台」特別演出,儲見智希望能重現楊秀卿當年在街頭賣藝賣藥的橋段,卻讓楊秀卿驚呼「不行啊!賣藥要罰錢」,搖手否決提議,儘管單純舞台表演並不會受到責罰。  錄影當天,眾人已在替楊秀卿換裝梳化時,她還是有些為難的表示:「真的要賣藥嗎?不好啦。」直到公視台語台台長呂東熹拍胸脯掛保證對楊秀卿說:「安啦!罰錢就交給我處理。」說唱國寶才安心地上場說唱賣藥,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  除了微笑唸歌團的說唱藝術表演外,「寶島大舞台」也將播出明華園歌仔戲;台語舞台劇團阮劇團的人氣作品「熱天酣眠」和「嫁妝一牛車」;以及台灣首名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3代同台演出的經典劇碼「怪俠紅黑巾」和台北木偶劇團的「如夢初醒.孟麗君」。  「寶島大舞台」28日起每週日晚上10時,在公視台語台播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