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特映 男女主呼過癮

孟耿如扮「檳榔女神」靚裝尺度全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HBO Asia、myVideo全新原創影集《做工的人》,23日舉辦特映會,薛仕凌、孟耿如在劇中演出怪手司機與檳榔西施,一個嚼檳榔險上癮險,一個苦練台語,辣妹靚裝尺度全開,都直呼過癮。  薛仕凌表示,開拍前,前往工地跟著師傅學習操作技巧,他坦言「因為大型重機具死角特別多,真的會很怕掃到人。」讓他瞬間體悟到,這些工人個個檳榔不離身,原來都是為了在短時間內集中精神。孟耿如則是出道以來首度嘗試演出檳榔西施,「戲服布料比較少,好幾套造型肚子會露出來,得隨時注意不能駝背讓肥肉紋或是蝴蝶袖跑出來。」

Read More

李又汝為戲學殺魚 魚韻足

李又汝在《無主之子》中演魚販,還到餐廳學殺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李又汝在民視金鐘劇《無主之子》中演技大挑戰,不但要從年輕演到老,害怕魚腥味的她,還為戲學殺魚,讓搭檔黃鐙輝狂讚不已。 李又汝《無主之子》挑戰從年輕演到老 李又汝在描繪越南移工在台生活的《無主之子》劇中,飾演在魚市場工作的台灣傳統女兒「小蘭」,身份多重,內心戲也多,更有多場是極度挑戰自己不能情緒崩潰的表演。為了完整詮釋魚販,李又汝拍攝前一個月每天都在朋友開設的餐廳學殺魚,還不小心劃傷手。男主角黃鐙輝忍不住誇讚「8點檔根本就是少林寺的廚房,每個人經過調教後都十八般武藝超強」,令他十分佩服。

Read More

<社論>丁允恭的輕佻凸顯綠營如何看待中華民國

行政院長蘇貞昌被質疑「是台灣國的行政院長」。(中央社,資料照片) 正當敦睦艦隊染疫危機四起時,日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穿著一件帶有焚燒中華民國國旗圖案的T恤接受媒體訪問,國民黨立委洪孟楷砲轟丁允恭「離譜沒下限」。丁允恭事後雖提出解釋,但回顧最近疫情爆發期間,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內,綠營屢次引爆「中華民國」爭議;丁允恭此次對國旗的輕佻態度,正凸顯綠營是如何看待、對待中華民國。  單就民進黨對中華民國的態度而言,自該黨創立以來即歷經數變,從台獨黨綱中的「建立台灣共和國」,到《台灣前途決議文》中的「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再到《正常國家決議文》的「積極推動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以實現台灣為正常國家」,再到去年的《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重拾《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張,這些轉變都與台灣內部、兩岸之間政治局勢,以及民進黨在台灣政局的強弱有關。  再以宣之於民進黨籍中華民國總統之口的陳述而言,陳水扁曾提出「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議題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四不一沒有」;之後眼見他執政時無力推動台獨,又喊出「(將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蔡英文曾提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亦曾自稱「台灣總統」,再到自創「中華民國台灣」。這些轉變,也與台灣內部、兩岸之間政治局勢,以及民進黨在台灣政局的強弱有關。  從這些歷程來看,對民進黨而言,中華民國並非該黨堅定的國家認同,而只是該黨在台灣內部、兩岸之間政治賽局中的喊價籌碼。  以此延伸,就不難理解民進黨如何將「中華民國」玩弄於唇齒之間。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蔡英文要爭取中間選民選票時,可以說出自己「是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的最佳人選」;一月四日,當蔡英文亟須爭取深綠選票時,蔡總部發言人林靜儀可以口出「(主張統一)是叛國的」、「我們叫做中華民國台灣」。綠營對中華民國的態度如此急速轉變,讓人看不清真正的方向何在。  再以立委陳玉珍與蘇貞昌的唇槍舌戰而言,陳玉珍主張「台灣不是國家,中華民國才是」,蘇貞昌的回應則是「那她就沒資格當國會議員」;陳玉珍針對蘇貞昌的回應,再質疑蘇「是台灣國的行政院長,還是中華民國的行政院長?」這段攻防顯示,蘇貞昌就任行政院長時可以對著中華民國國旗、國父遺像宣誓,一旦當了行政院長就將中華民國丟在一邊。這種態度,像透了陳水扁還在當中華民國總統時,侮慢地質疑「中華民國是啥米碗糕?」  再探究丁允恭針對身著焚燒國旗圖像T恤受訪引發爭議所做的解釋,可看出根本就是可笑的託辭。例如,他說是因「緊急的臨時約訪」,所以身著該T恤受訪;試問,什麼樣的「緊急臨時約訪」可以讓他連換件衣服的時間都沒有?他說是「鼓勵本土文創」,難道「本土文創」就只有這一件已下檔兩個多月的作品?  或許是蔡英文以八百一十七萬票的創紀錄高票連任,丁允恭才有恃無恐、視法律為無物:根據刑法第一百六十條規定,焚燒國旗已有違反「意圖侮辱中華民國,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汙辱中華民國之國徽、國旗」之嫌。問題在於,對中華民國早就不存一絲敬意的綠營,會究辦丁允恭嗎?自己也操弄過「中華民國」爭議的蔡總統會明快處置丁允恭嗎?

Read More

邰正宵新創作 揪群星合唱抗疫

邰正宵最新創作「仰望」,號召何方、張芸京、艾成、蘇銘翔、胡藝芬、楊蒨時、蘇婭與蔡家蓁等歌手合唱抗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邰正宵最新創作「仰望」,號召何方、張芸京、艾成、蘇銘翔、胡藝芬、楊蒨時、蘇婭與蔡家蓁等歌手,齊聚接力唱抗疫。  武漢肺炎全球蔓延之際,邰正宵22日發表最新的創作「仰望」,並表示,在防疫時期更需要一個激勵人心的歌,節奏強烈,讓大家走出陰暗,看見陽光,看到希望,讓大家聽了振奮心靈,正面看待現實,用樂觀的心迎戰,最艱困的時刻,為自己與好友,甚至是全世界的人們加油而唱! 邰正宵 信仰虔誠的邰正宵並說,「仰望」特別適合大合唱,唱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集合祝福的力量,必能戰勝一切,因此,邀約同為基督徒的何方、張芸京,艾成、蘇銘翔、胡藝芬、楊蒨時、蘇婭與蔡家蓁等好友們,熱情的參與力挺。  邰正宵說,在錄音室聽到完成帶時,當場真的感動,有這麼多人的支持,沒有人是孤單的,在此疫情嚴峻時刻,想傳達更多的正能量,對抗疫情,大家都不孤單,黑暗總會過去,陽光即將到來!  提到疫情期間,演藝工作都告停擺,邰正宵坦言,忽然的安靜生活,從不習慣到漸漸習慣,珍惜健康的狀態,不埋怨一切,每天規律的持續的運動,也開始用網路教學,重心的學習彈吉他、唱歌等,每天睡足8小時,過往忙於演出,發現自己太瘦了,感覺沒精神,剛好趁此機會休息,可以長胖一些回來,體會到身體健康,有好的免疫力更重要。

Read More

百歲阿嬤上節目 胡瓜送上6000元紅包

迎接102歲人瑞阿嬤上《綜藝大集合》,胡瓜半蹲問候,還一口氣送出6000元大紅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迎接102歲人瑞阿嬤上《綜藝大集合》,綜藝天王胡瓜半蹲問候,還一口氣送出6000元大紅包,沒想到阿嬤拿紅包「緊抓不放」,樂開懷。  《綜藝大集合》22日錄母親節特別企劃,節目一開場就邀請了「湖口舞力全開」媽媽舞團來表演,胡瓜訪問媽媽們為何要學跳舞?每位都表示孩大了不在身邊,為了充實生活就來學跳舞。  胡瓜馬上親自獻上康乃馨,還要在場男藝人一一贈送康乃馨給媽媽舞團一人一朵,配合防疫期間避免近距離接觸,送上花之外還附贈「背對背擁抱」,十足搞笑逗得媽媽們樂開懷。  現場還有一位胡瓜的忠實粉絲,是位高齡102歲的人瑞阿嬤,一出場眾人都對阿嬤的好氣色驚呼連連,胡瓜與阿翔立馬「半蹲」訪問,正當胡瓜要發3000元紅包,馬國畢說:「不建議單數」,敬老尊賢的胡瓜一口氣送出6000元大紅包給阿嬤,接著再詢問阿嬤的家人時,只見馬國畢大喊:「這是我阿嬤!」讓胡瓜哭笑不得問:「你是來要紅包的嗎?」馬國畢連忙解釋說:「阿嬤手頭比我緊,紅包在手絕對不會放開的」,馬國畢現場還真的假裝要跟阿嬤拿走紅包,沒想到阿嬤抓得緊緊的不肯放手,可愛的模樣笑歪眾人!

Read More

柏林愛樂推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無法巡演的柏林愛樂除了數位音樂廳持續播映之外,也重推由前任首席指揮拉圖(與柏林愛樂合作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黑膠唱片。(牛耳藝術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無法巡演的柏林愛樂除了數位音樂廳持續播映之外,也重推由前任首席指揮拉圖與柏林愛樂合作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黑膠唱片。  牛耳藝術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超過一世紀以來,柏林愛樂以自有品牌發行錄音,為樂團開啟歷史新頁。柏林愛樂認為,樂團不只現場演出,也應該帶給樂迷全方位各種欣賞音樂的體驗。  柏林愛樂從首席指揮卡拉揚開始,光是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他就灌錄了3次;光碟問世之後,卡拉揚還重新錄製現場錄影作光碟發行。  卡拉揚之後,就屬拉圖對於科技與音樂的結合最為積極,在拉圖任內,不但創立了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更多方發展現場錄音,結合教育、音樂會、實體發行與數位下載,找出古典音樂新生機。  2015年底,拉圖率領柏林愛樂在柏林、巴黎、維也納及紐約演出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並在柏林愛樂廳錄製現場演出,以獨家精裝版發行,同步發行黑膠,收錄拉圖親自錄製解說影片以及錄製時的過程。  與首席指揮一起完成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演出,在柏林愛樂史上一直是重要篇章,拉圖表示,「你可以讓貝多芬的音樂聽起來極為深奧,或者高雅,也可以讓它很純淨,在樂段互相競奏時仍能和諧一體。」  拉圖說,當他指揮像柏林愛樂這麼頂尖的樂團,對於詮釋貝多芬交響曲就有「極大優勢」,「這優勢來自樂團,他們擁有超自然的音樂能量,這對於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是首要條件。」

Read More

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線上賞名畫

疫情期間民眾降低出門頻率,造成博物館參觀人數降低,近期想映電影院線上影音平台推出「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影集,線上就能飽覽名畫,一解不能出國逛博物館的哀愁。圖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佳映娛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疫情期間民眾降低出門頻率,造成博物館參觀人數降低,近期想映電影院線上影音平台推出「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影集,線上就能飽覽名畫,一解不能出國逛博物館的哀愁。  想映電影院日前推出「藝術家對決」系列影集獲好評後,24日將推出全新影集「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每一集邀請藝術圈名人,透過他們的視野,帶領民眾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巴黎奧賽博物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柏林舊國家美術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奧斯陸孟克美術館,不用出國也能遊覽世界。  其中龐克時尚教母薇薇安魏斯伍德導覽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帶領觀眾品味維拉斯奎茲「瑪格麗特公主」宮廷系列繪作,縷析老布勒哲爾觀察市井百態繪成的「兒童遊戲」、寓意深遠的「巴別塔」,悉數探索藝術史博物館瑰麗多姿的靈魂。  美國抽象藝術家茱麗米若圖導覽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片中她和觀眾分享與古根漢美術館的邂逅,沉浸在康丁斯基「構成第八號」、杜象「棋手畫像習作」、波洛克「煉金術」等館藏大作的驚奇視野,見證抽象何以成為自由的強健畫筆。  德國時裝設計師沃夫岡喬普導覽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他以時尚眼光引領觀眾欣賞波提且利「維納斯的誕生」,一窺女性古典大師真蒂萊希「朱蒂斯斬殺敵將」的暴力美學,凝神懷想米開朗基羅、卡拉瓦喬等大師不朽傑作。

Read More

<社論>海軍敦睦支隊染疫,蔡政府無法卸責!

敦睦艦隊染疫,蔡總統最應向國人道歉。圖為蔡總統視察敦睦艦隊。(取自總統府網站) 一直聽不進在野黨關切國軍可能成為防疫破口的提醒,沾沾自喜於「零確診」及「口罩外交」的蔡英文政府,現在面臨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的最嚴重疫情危機。根據最新統計,海軍敦睦支隊的磐石軍艦有二十七名官兵及軍校生確診,成了台灣至今最大的群聚感染,對社會層面的後續影響仍難評估,顯見事態的嚴重性。  對此,蔡總統提出三點聲明,除了表達遺憾外,也要求國軍應承擔責任、詳查釐清染疫過程並遵守隔離或健康管理措施的規定,以確保國軍健康與戰力。她還特別指示國防部應「坦誠以對」,並慎重向社會大眾道歉。只不過這樣的指示來得太慢,只是亡羊補牢之舉而已,毫無用處。  國防部固然難以推卸防疫不周的責任,蔡政府主事單位也必須負起相關職責,不可將所有問題都推給軍方一肩承擔,因為若不是政府忽略國軍口罩嚴重不足的事實,豈會造成群聚感染?國防部長嚴德發四月初坦承,員額近十九萬人的國軍每日分配不到兩萬片口罩,即便國民黨立委再三為官士兵請命,希望蔡政府能先補足國內需求再援外,但民進黨都當馬耳東風,甚至譏諷在野黨短視,一副目空一切的高傲姿態,全然不知病毒早蠢蠢欲動了。  誠如早在三月初就多次呼籲蔡政府應超前部署的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及葉毓蘭的反應,是「一點也不高興的烏鴉」,因為他們寧願被網民酸言酸語的說是杞人憂天或作秀、也不願言中,畢竟所有官士兵都是保家衛國的勇士,不該成為這群綠營政客們的犧牲品。可恥的是,常常向媒體大放厥詞、自以為國防專家的某位民進黨立委竟還說敦睦支隊返台後,還曾出過機密任務,希望國人不要苛責。事實上,沒有人怪國軍,而是要求執政黨應承擔政治責任,不要把從未為自己辯解的軍人當成代罪羔羊。  此外,之前還語帶尖酸、譏諷在野黨應有「省吃儉用、幫忙鄰居的高貴情操」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現在也該出面為國軍說句話,總不能邀功爭第一、諉過躲最快吧!更何況,之前是他自豪政府的防疫措施滴水不漏,現在卻爆發軍人群聚感染,現階段又找不到感染源及擴散程度,當然會引發社會恐慌,這都是政府必須嚴肅面對及儘速解決的棘手問題。  從國外幾個嚴重案例即可得知,船艦、醫院及監獄等封閉式空間是最容易成為群聚感染的場所,蔡政府在規劃敦睦支隊出訪前,竟未能提醒國軍做好全面性防疫措施,這就是蔡政府慣以政治手段處理防疫的問題,疏忽了防疫指揮中心難以調動其他部會的困難。國人不願苛責終日辛勞的國軍,但此種行政疏失是蔡政府必須挽救的,否則就怕會引發另一波群聚感染。  海軍常以訪問邦交國為名,為軍校生及常備官士兵進行遠洋演訓,對邦交國極少的中華民國國軍而言,是極為難得的機會,因此國人全力支持海軍持續進行這樣的訓練,以確保海軍實質戰力。國防部及海軍司令部應誠實面對問題,把此次經驗及教訓當成往後建軍備戰的必要教材,也算是一種憾事中的收穫。  有些網民常以「有事軍人幹、沒事幹軍人」來形容民進黨對待國軍的態度,實在太貼切了。敦睦支隊除了軍事訓練之外,更肩負外交任務,因此絕非國防部就能獨力決定。當蔡英文總統率國安首長在碼頭迎接艦隊凱旋時,心裡所想的不外乎是「外交宣達」,而不是這群歷經驚濤駭浪的海軍官士兵。  因此,很明顯地,最應向國人道歉的不是軍人,而是三軍統帥蔡英文總統。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望鄉的百歲畫家郭雪湖

郭雪湖12歲繪畫作品 後苑雞立,可見其繪畫天份本文作者/潘襎 現任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日本大阪文學博士 巴黎第十大學美術史DEA文憑、巴黎第一大學博士候選人 南美館 心內的所在--郭雪湖望鄉特展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內心故鄉,但是做為臺灣人的共同內心故鄉在哪裡呢?臺南市美術館舉行「心內的所在:郭雪湖望鄉特展」,展現出上世紀臺灣人望鄉心情。郭雪湖成名於日本時代,早年熠熠燦爛,國府來台之後,卻陷入蟄伏階段,接著顛沛流離於日本,最終落腳到加州。世局如棋,昔日畫壇巨星,戰亂襲來,家庭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流浪與不安,咬緊牙關要做一位專業畫家,世間如激流,他卻如同頑石屹立,抵禦沖激。作為被神話了的「台展三少年」郭雪湖,總讓人想到他是生活優渥,心想事成;其實與我們一樣都為家庭所累,惶惶不安,只是他多一種執著,一種至死不渝的執念。郭雪湖的內心故鄉在哪裡呢?南美館為大家揭開這個謎題,帶著大家一起來找尋郭雪湖的故鄉情,展覽當中也有不少是臺南街景,暖暖月光的城樓,南國的動人景致,值得大家來品味。 展間D提供參觀民眾藉由VR體驗進入郭雪湖的畫作世界 不認識郭雪湖,就無法完整了解近代臺灣美術的起源,他以十九歲的年齡獲得1927年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同屆入選的臺灣人還有林玉山、陳進等三位年輕人。往後美術傳記作家謝里法稱呼他們為「台展三少年」。 看展覽時別忘了也要抬頭看看,會有驚喜發現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透過臺灣美術展覽會、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獎勵近代美術,一經入選,報紙喻揚,鄉里聞名,藏家蜂擁而至,獲獎者瞬間成為文化界名人,聲價上揚。這股文藝氣息,帶動美術創作風氣,許多人前往日本「內地」學習,奠定臺灣美術近代化基石。只是,郭雪湖是其中最特別的人物,他不僅沒有正式進入近代化美術學校學習,也沒有到名家畫塾拜師,只是短期依據臺灣傳統習俗拜師學藝,接著一生憑著天分與孜孜不倦的自學,造就他的傳奇一生。 展覽以郭雪湖這張速寫作為主視覺 他在1928年以〈圓山附近〉獲得台展特選,走出自己繪畫風格,這時候他才20歲。他的藝術成就一度在國府來台主政初期不獲重視,他卻一生秉持專業畫家態度,不進入大學教書,生活困頓,遭受壓抑,移居日本,最後定居於美國加州。但是郭雪湖在1980年代晚期開始,隨著臺灣前輩畫家逐步獲得美術史上的重新評價,郭雪湖名字再次出現畫壇。 展覽也利用科技輔助畫冊一次只能展出一頁的困擾 早期作品〈圓山附近〉、〈南街殷賑〉奠定他在臺灣美術史的不朽地位,前者以巧妙構圖描繪出圓山一角,農婦循著地形闢地耕種,彎腰除草。菜園裡有向日葵、玉米、蒲葵等蔬果,還有許多無法計數的野生植物散布林間,這件作品是臺灣美術史上首次鉅細靡遺試圖掌握眼前景物的卓越作品。〈南街殷賑〉描繪迪化街的熱鬧廟會,「殷賑」(Nigiyaka)出自於日語,原意是「喧鬧」。〈南街殷賑〉,挑戰傳統東洋繪畫題材的侷限,將人群雜沓的人潮與人文街景夢幻般表現出來;前者自然而寧靜祥和,後者則躍動而生氣勃勃。  大家可以來南美館看到郭雪湖〈圓山附近〉構思過程,還有動畫、VR,帶領一同找尋郭雪湖的故鄉,品味他的府城情懷。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膠彩藝術

<無界–Ⅰ>紙本膠彩116.5x91cm 2020 臺陽美展首獎本文作者/林亮吟 今年獲選臺陽美展首獎,曾獲台南美展台南獎、屏東美展屏東獎、 南瀛美展等多次獎項,作品並獲得臺南文化中心、屏東美術館典藏。  六法言「隨類賦彩」,而青綠山水如是,人物畫設色亦如是;中國畫的顏料從漢代出土的帛畫中,已用色彩描寫物象,魏晉南北朝受佛教盛行影響,壁畫大為流行,則用色更為豐富;到了唐代,追求奢華富麗的審美風格,發展出礦物的重彩繪畫,並運用金色與銀色的光澤襯托達到色彩的極致,故有「青綠山水」之明豔,有別於花青、赭石中性色之「淺絳」。筆者所使用之膠彩亦稱為岩彩,是以岩礦為材質,動物膠或植物膠為媒介;「以膠敷彩」,淡敷或層層堆疊在礬紙或絹上,使其產生立體層次感;而緣於中國乃所謂的宮廷畫之「青綠山水」,清明上河圖就是其中之一色彩鮮豔之作,大唐李思訓將軍所繪山水亦屬之;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唐朝的敦煌壁畫。  當代之膠彩畫大都揉和了中國唐宋筆法及西洋寫實技法而成,也由於膠和顏料層層敷染,作品會呈現出不透明的質感,甚至將線條墨色全予覆蓋,只呈現岩礦之肌理;筆者之膠彩畫則適度保留簡潔寫意,細緻純淨的線條和墨色,降低岩礦絢爛之彩度,並消弭箔類之亮度,呈現中國畫空靈氣韻之姿與深遠意境。 <觀自在菩薩>絹本膠彩135x98cm 台南文化中心典藏 如圖1〈觀自在菩薩〉則是運用絹布半透明與柔美的特質,發揮自然空間感與朦朧感,營造菩薩空靈自在的本然心性。  潘天壽在《談藝錄》中曾言:「筆墨取於物,發於心;為物之象,心之跡。」,生命存在世間就是最好的題材,許多深刻的意涵都體現在日常當中,生命本質的呈現,則起始於心,雖然身體是被限制在時間與空間之中,但人的意識卻因其心念的轉變,而讓思想自由,如圖2〈無界–Ⅰ〉運用膠彩顏料顆粒點狀的特質,陳述大自然樹林的氛圍,與出疆鳥類的閒遊意境,照見生命本質的自由。  創作是一種沒有盡頭的追求,也是心性和涵養內化的表顯,或許最開始的境界是平凡,其次超凡脫俗,最高境界卻也是返璞歸真的平凡,與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的「超我」相似;而用最單純的心性去體驗與感受,然後研究運用媒材,讓一樣的景緻呈現不一樣的視覺與心靈悸動,是筆者這些年所努力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