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芹客串演孕婦 為母則強很有感

季芹在影集「誰是被害者」中飾演深愛丈夫且有孕在身的妻子,展現堅強勇敢的女性特質。(Netflix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Netflix華語獨家影集「誰是被害者」將於30日開播。今天公開藝人季芹將客串演出深愛丈夫的孕婦,她同時分享現實中被診斷出「腦血栓」的經驗,將體悟變成演出的養分。  季芹回憶,當初被診斷出腦血栓時,曾哭著對老公王仁甫說:「我可能活不過10年」。自此夫妻倆從不避諱談論死亡議題,她坦言,兩人常是邊哭邊說,擔心人生還有遺憾,但如今已體會到若生命出現大考驗,反而要積極面對人生,珍惜每一刻。  對於如何維繫與老公王仁甫的感情,季芹表示,不只要多看另一半的優點,還要讓兩人持續有共同的話題和興趣。她笑說:「經營婚姻過程,往往常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讓原本浪漫的兩人多了摩擦。」特別感動王仁甫不時會營造屬於兩人的浪漫,前段時間夫妻倆還在星空下談心到凌晨4時。  季芹這次在片中飾演深愛老公的孕婦,面對另一半因為無法放下過去錯事的陰暗心理,季芹在片中總是無怨無悔的陪伴,成為老公溫柔卻堅強的後盾。  季芹分享,其實將現實中為母則強的心情投射進角色中。她表示,每一位女性都是為母則強,「女人從少女進展到家庭,面對先生與小孩,是一大蛻變過程。」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左小百年校慶 因疫延至六月底

左鎮國小為百年校慶暖身,讓小朋友在學校的草地操場進行仿西拉雅先民的獵鹿大地遊戲。(記者黃文記攝) 左鎮國小今年歡度百週年校慶,原訂四月十一日舉辦慶祝大會,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決定延到六月二十四日舉辦。先前已進行包括健走、校友返校分享等系列校慶暖身活動,接下來的多場西拉雅文化體驗活動也將持續進行。  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表示,百週年校慶是社區民眾期待的盛事,雖受疫情影響延期,但校方仍會陸續推出系列慶祝活動,也歡迎歷屆校友回母校走走看看,回憶童年往事。  校方去年邀請第二十六屆校友、佑佑鍋燒董事長林榮宏回母校與學弟妹們分享自己的創業歷程,並料理鍋燒麵給全體師生享用;同屆校友亨達模具董事長黃清樹則捐贈三十五萬元供母校設置安全圍牆。  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安排歲末健走,迎向校慶一百週年,全校師生與家長、社區民眾共兩百人參與,繞行左鎮主要街區,為百年校慶暖身。  由於左鎮是西拉雅族新港社群支社之一,左鎮國小致力於西拉雅文化傳承,校慶系列活動將舉辦西拉雅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百年校史中先民的生活。  體驗活動內容「逐鹿拔馬─西拉雅獵人抓鹿競技」,讓師生在學校的草地操場進行仿西拉雅先民的獵鹿大地遊戲,有的小朋友戴上鹿角頭飾當梅花鹿,有的擔任獵人,獵人在追逐中若能取得鹿角頭飾即視為抓到梅花鹿。小朋友體力充沛,在操場上賣力奔跑,玩得不亦樂乎。  校方還會陸續舉辦「西拉雅扛山豬接力大賽」、「西拉雅香蕉葉之滴水不漏」及「西拉雅傳統射箭比賽」,讓小朋友藉由體驗更深入了解西拉雅文化。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

53歲陳明真凍齡 全靠運動吃得好

陳明真代言保健食品,大方分享保養秘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陳明真為代言保健食品拍攝宣傳照,窈窕身材一覽無遺,讓她大方分享保養秘訣,強調鍛鍊身體跟飲食都很重要。  53歲的陳明真對身體保養有一套,她透露,每天起床空腹會喝一杯蜂蜜水,而且一定會提早時間起床,讓自己很優雅的整理再出門,重點是保持心情愉快。  這一次以7位數代言鹿胎盤,陳明真坦承非常開心,也透露現階段除了演藝工作以外,生活重心都在兒子身上,而且現在做的任何事情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她甚至表示不後悔把時間都給了孩子,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她也是從中摸索如何當一個好媽媽。  在工作之餘,陳明真還是會找固定時間運動,她說,鍛鍊身體跟飲食都很重要,假日不管工作再累,一定會帶小孩到戶外曬太陽,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下奔跑。另外像罐頭或者醃製類的加工食品都會盡量少吃。  此外,陳明真分享增加免疫力的小撇步,就是會把薑磨碎加入紅茶裡面,想喝甜一點就可以加一點蜂蜜。她說免疫力是平常就要做好,像她自己就是用食補跟吃保健食品來保養,然後外出就帶好口罩,勤洗手。  最近因為疫情而減少外出,陳明真說,就帶著小孩一起幫植物換盆栽,也是ㄧ個修身養性的狀態,而且透過跟植物的接觸,也讓小孩學到對大自然的尊重,是無價之寶。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心靈的綠洲>走過綠意

水墨大家鄭善禧老師畫廟宇(聞名畫廊提供)■王壽來  打從新冠肺炎病毒如秋風掃落葉般,肆虐全球以來,友朋平日的聚會紛紛喊卡,即使相約碰頭,往往三句話不離疫情,言談間不時流露出憂心忡忡的神色。而筆者多次在街頭藥局前長長的人龍中排隊搶購口罩,也目睹男女老少個個眉頭深鎖,一副表情凝重的樣子。  見微知著,此亦足以看出疫情的緊繃,對一般人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在人們心理上已造成不輕的壓力。再如,距離寒舍不遠處的巷口,有一間不甚起眼的土地廟,其量體之小,相較於全台最大的土地廟福安宮(坐落於恆春半島的車城鄉),簡直有如雲泥之別。  然則,這一陣子,它卻突然香火旺盛起來,經過的街坊鄰居或路人,每每駐足就地合掌膜拜一番。日前,七早八早,我親眼看見一位穿著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士,把高檔轎車暫停於路旁,走到廟前,恭敬地面朝供奉在內的土地公,鞠了三個躬,他囁嚅著嘴唇,似在有所祈求。  說來,土地公是台灣民間極為普遍的信仰之一,屬於鄉里的保護神,其神格位階雖說不高,卻是最具親和力的神祇。前述那些來來往往的參拜者,亦未見得全是佛教或道教的忠實信眾,不少人只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有拜有保庇」的心態,求取神明的護佑,以消災解厄,出入平安。  就我個人而言,多年來一直都是在週日上午,前往教堂參加主日崇拜,不過,最近因疫情持續升溫,教會的實體聚會活動乃告中斷,取而代之的是現場連線直播。儘管如此,拜時下手機通訊軟體之賜,教友之間彼此打氣鼓勵,以及互通對信仰的體悟,倒是日有數起,絡繹不絕。  其中,多位友人竟不約而同的,熱心傳來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所寫的一篇文章,其文字深入淺出、雋永生動,讓人不由誦讀再三,很受感動。  筆者特別喜歡的幾句話,是如此寫的:「讓我們銘記,樹葉的每一回變色,無不美麗動人,生命的每一次境遷,無不有其意義,兩者皆需清明的洞察力。因而,切莫怨天尤人,且讓我們牢記於心,痛苦是活著的標記,困擾是我們堅強的標記,祈禱是我們並不孤單的標記。」  這位心懷悲憫之心的宗教領袖,洞燭世人苦難和憂慮的所在,故能對症下藥,以極其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沉淪苦海的芸芸眾生指點迷津,破解凡夫俗子心中的迷惘。而教宗之文,也不禁教我憶起,多年前在網路上收看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跟國際級精神領袖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對談的情形。  兩人提及人生在遭遇風風雨雨、受苦受難之時,究竟該抱持怎樣的態度,以及如何自處呢?一行禪師的回答大意為,苦難猶如爛泥,而「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蓮花,並非生長在漂亮的大理石上,而是植根於爛泥之中,成長在爛泥之上。這也就是說,我們要善用自己的苦難,以培養出對事理的通達,以及對人的善意與愛心。  在此次電視訪談中,被尊為當代心靈導師的一行禪師,雖然強調要把苦難視為成長、茁壯的養分,可是,他也奉勸世人要努力活在當下,想辦法過好每一天,不可終日惴惴難安,煩惱明天的事。對此,他還向歐普拉引述了《聖經馬太福音》六章三十四節:「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稍微琢磨一下即知,一行禪師這番話,適可作為教宗文章的最佳註腳,且其以物喻人的生動點化,也頗能啟發人心。而在禪師的著作中,他亦曾勉勵世人在遭遇苦難時,永遠要懷抱希望,他說:「希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使當下較易負荷。如果我們深信明天會更好,那麼我們就能承擔今日的艱辛。」至於教宗所言「祈禱是我們並不孤單的標記」,這當然是稍有宗教情懷的人都能心領神會的話語。然而,祈禱倒不一定是有所求,以我個人為例,高中時代, 就固定去天主教「聖家堂」慕道,經常獨自在寂寂無人的大堂中靜坐或默禱。彼時正值「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青澀年紀,祈禱時心中一片空靈,卻不覺孤單,甚至會有一種無名的平安感。  等我走過人生一大段路後,讀到英國十九世紀文學家兼神學家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的語錄,這才進一步領悟到,那種似有聖靈陪伴的平安感,實是其來有自。金斯萊的話是這樣講的:「你所要去的地方,不是一片黑暗,因為神就是光;那裡並不孤寂,因為基督與你同在;那裡並非未知的國度,因為基督就在那兒。」  走筆至此,猛然想到,日前參加邱傑老師插畫展的戶外開幕式,當兩位音樂家在台上演奏《走過綠意》(Through the Arbor)一曲時,儘管帳篷外春雨淅淅瀝瀝,悅耳動聽的旋律繚繞耳際之時,腦海中乍現的情景乃是,一度迷途在幽暗森林中的旅人,眼前豁然開朗,終於尋覓到出路,走入一望無際青翠的原野。  一首鋼琴曲都能有如此不可思議的魔力,更甭說教宗方濟各和佛門大德一行禪師等人的開示之言,當更能撫慰人心,帶領世人走過綠意,讓人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人生的美好,進而發現,在生命的棋局裡,你我仍然擁有許多彌足珍惜的可能!

Read More

<中華副刊>祝福

《祝福》/拼貼藝術(材料:各種不同的紙 13cmx18cm) 文、圖/王育梅  三年前從洛杉磯搬遷到有「福地」之稱的夏威夷歐胡島(檀香山),每天從住處走路到附近的夏威夷中文電視台上班,會先經過中國城外圍的一座小橋,及一間頗負盛名的日本寺廟。路旁有幾株宛如熱情奔放的鳳凰樹。  色彩濃郁的鳳凰樹,與在此行走的樸實的華人,讓我憶起南台灣台南成功大學附近路旁的鳳凰樹。  懷念在台南的一段青春歲月,感覺很溫暖,卻也浮現揮不去的鄉愁。  鳳凰花的花語是離別、思念和熱情。因此色彩艷麗的鳳凰樹,充滿詩意,有夏威夷的音樂、台南的文化和不同的神話。走在檀香山的街道、附近的阿拉莫那公園、海邊的小丘,只要有鳳凰樹,整個景色就呈現不一樣的風貌。  片片花瓣,有我對老友的懷念、台南的記憶。聆聽樹上樹下鳥聲,聽海風,滿足我對家鄉、對親友的思念。  去年的秋天,寫稿寫得累了,我到住處附近漫步,去拜訪街道旁的鳳凰樹;依舊是燦爛的紅,感覺很溫暖。  回家後,我重拾擱置一旁的創作材料。靜下心,開始一點一點的,慢慢的撕、慢慢的挑,小心的燒、輕輕的貼;落地的碎紙彎腰撿起,它就像是鳳凰花,每一花瓣都是滿滿溫暖的情意,怎捨得丟棄。  這是一件顏彩燦爛的衣服,如火裡重生,在挑戰中,迴旋。金縷的壓線中,隱匿發自我內心的深切惦記與祝福。整件作品上,彷若洋溢鳳凰花如火般的燦爛,也蘊藏著夏威夷和台南的音樂風。  在現實生活裡,聽到在不同國度的親友分別生病,內心不免有牽掛。每日起床及睡前都會為自己、為另一半,也為摯愛的親友,及世界,獻上誠摯的禱告 祝福無數,獻給親友;獻給台灣。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最後的奉獻

 文、攝影/林揚  和學植物的朋友一起漫步在檜木森林步道裡,見不少枯木直直仰望藍天,或橫倒臥在其間,很是納悶,就請教他說:「這些枯倒木不回歸塵土,到底所為何來?」  朋友回我說:「其實這是大自然的生命現象。如果你仔細觀察,常常可以看見它們的周圍依附著蕈類、地衣、苔蘚、小樹苗等植物;山雀、啄木鳥、鴟鴞科等鳥類也會賴在枯倒木身上築巢;哺乳類動物更會棲息在這些枯倒木的樹洞裡。也就是說,它們是許多動、植物遮風避雨、安頓身心的所在。」  接著他更像是大師在開示一樣,笑著對我說,就像「大體老師」一樣,在回歸塵土之前,先捐獻出自己的軀體讓醫學生解剖或醫師模擬手術使用,這些枯倒木還不回歸塵土,為的就是能替森林裡的其他居民做出最後的奉獻!  朋友這番譬喻,讓人不禁要雙手合十向枯倒木致敬,腦海中也瞬間閃過這樣的念頭:一旦亡故,臭皮囊終將敗腐,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擺脫生時的「貪癡嗔」,如「無語良師」做出那麼令人佩服的「最後的奉獻」呢?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圖畫欣賞

聖者為王 ◎郭明杰 台南市崇明國中三年十班蝴蝶飛  ◎蔡明敬 台南市協進國小一年一班

Read More

《誰是被害者》張孝全關注罷凌 王識賢拍戲險過勞

影集「誰是被害者」揭露職場霸凌、過勞議題,演員張孝全(右)、王識賢(左)主演。(Netflix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五一勞動節將至,影集「誰是被害者」揭露職場霸凌、過勞議題,張孝全說,有了小孩後經常留意罷凌相關報導;王識賢透露年輕時曾一天拍3部戲,拍外景車開到一半差點睡著。  即將在30日Netflix獨家首播的「誰是被害者」,在懸疑、刑偵類型劇中,也隱藏著職場霸凌、職場過勞議題。  演員張孝全、王識賢在劇中偵辦案件過程中,目睹演員陳家逵深陷在職場被霸凌與過勞真相,張孝全透露,在他有了小孩後,經常留意罷凌相關報導,直呼「這是件可怕的事」,期望未來能教育孩子,當他長大後,如果身邊有受到不平對待甚而遭受罷凌的同學、朋友,能夠挺身而出保護他們。  王識賢則是提到年輕時的拍片情況,曾一天拍3部戲,「一個劇組拍8小時,拍外景車開到一半充滿睡意,於是停在東北角路邊睡。」他認為賺錢固然重要,但隨之而來的是壓力,提醒大家要注意身體健康。若發現警訊一定要喊停,「否則年輕用青春賺錢,老了用錢來買命,悔不當初。」

Read More

我阿榮啦還沒退伍 躍上大銀幕

「鐵牛運功散」廣告當年播出後引發討論,經典台詞「媽!我阿榮啦」的廣告日前宣布將搬上大銀幕,電影版主角阿榮由演員徐愷飾演,他不只勤練肌肉,還找了台語老師上課,希望還原廣告揣摩出原演員的短促音及鼻音。 (答人文創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鐵牛運功散」廣告當年播出後引發討論,經典台詞「媽!我阿榮啦」的廣告日前宣布將搬上大銀幕,劇情以阿榮一直卡在「今天」導致無法退伍的懸疑奇遇為主軸,預定6月上映。  電影由「親愛的卵男日記」監製林文義與導演謝光誠合作,男主角阿榮由演員徐愷飾演,藝人楊小黎、段君豪、蘇明明、隆宸翰等人也將現身電影中。  電影將廣告場景完全還原,謝光誠與林文義表示,團隊盡力還原廣告模樣,希望忠實呈現台灣90年代最原汁原味的廣告。  徐愷為了還原廣告中的「阿榮」,在拍片現場自備健身器材,他笑說:「為了呈現出阿榮的精實身材,開拍前的不僅要抹油噴汗,還要先做個充血組再上工。」  談到如何還原阿榮,徐愷分享,原本的演員說話有種胸有成竹的朝氣感,他因此找了台語老師共同揣摩出原演員的短促音及鼻音。  這次電影版海報以阿榮抓狂表情為設計概念,徐愷回憶,當時做了幾十個誇張表情,「拍到臉都歪了」。  電影劇情描述,主角阿榮原本再5天就能退伍,但從睡夢中驚醒後就一直「卡」在同一天無法退伍,之後展開一系列懸疑奇遇記。  「媽!我阿榮啦」將於6月19日上映。

Read More

台灣職棒疫外開打 王雲慶越洋發聲

E美國ESPN廣播網旗下的聖路易電台22日播出一段來自台灣的越洋訪問。聊到當紅的「早餐棒球」,主播王雲慶分享台灣防疫工作。 (中央社) 中央社/洛杉磯24日專電  美國ESPN廣播網旗下的聖路易電台22日播出一段來自台灣的越洋訪問。聊到當紅的「早餐棒球」,主播王雲慶分享台灣防疫工作,「希望在這艱困時刻,給全世界一個宣洩出口」。  中華職棒12日領先開打,在疫情之下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進行中的職業運動。用英語講評的王雲慶不只播報球賽,兩週內成了多家外國媒體的訪問對象,扮演台灣棒球的宣傳大使。  加上ESPN廣播,訪問王雲慶的媒體包括: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加拿大廣播公司(CBC)、The Athletic體育網站、國家廣播公司(NBC)網站、富比世網站。  聖路易是美國有名的棒球城市,ESPN聖路易台這段全長約10分鐘的訪談中,主持人在一開頭提醒聽眾,王雲慶的孩子正在睡覺,必須壓低聲音接受訪問。  主持人提問之前,表達了美國人心聲:「我們瘋狂想念棒球,尤其是在聖路易,每個人都愛棒球。播報現今唯一的運動比賽,到底是什麼感覺?」  王雲慶談到個人播報經驗前,首先說:「我要說明一個事實,我們可有職棒比賽,因為我們政府的防疫工作很成功。這也是我們能把棒球賽送給全世界的最重要因素。」  他說,台灣棒球迷非常幸運,在地方政府與衛生機關的協助下,經過中央政府的核准,才能以現有的風貌開賽。  首先,看台上沒有觀眾。其次,無論是球員、職員、工作人員或媒體記者都要經過非常嚴格的安全措施,掌握每個人健康狀況,進出球場都要量體溫、各項設施都徹底消毒。  主持人好奇,運動比賽是美國文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職棒在台灣能夠開打是否代表相同的意義。  王雲慶說,這就是聯盟堅持要比賽的原因之一,「疫情使得每個人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運動在每個人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這艱困的時間點,比賽提供了娛樂,一種宣洩的出口。  王雲慶分享,儘管有6年播報大聯盟比賽的經驗,但是用國語講解,「英語是我的第二語言,用英文轉播完全是兩回事」。直到開賽之前,他都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後來收到世界各地的訊息,讓他享受目前工作。  主持人好奇,台灣目前採取的防疫方案,美國也行得通嗎?王雲慶回答,台灣防疫成功關鍵在於提前部署,美國可能要等疫情好轉之後,美國職棒大聯盟考慮恢復比賽時,中華職棒的方法是很好的例子,值得研究採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