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莊嚴殊勝鎏金佛 淺析鎏金佛像

明正統銅鎏金蓮花手觀音坐像蒐藏.撰述:蔡正義醫師(前台南市文物協會理事長、美上美容診所院長)  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生活中有沒有虔信佛教?有沒有誠心禮佛?相信,許多人在偶然間專注凝視一尊佛像時,應該都會被那一份沈靜莊嚴、自在禪定、充滿法喜的神情,深深感動而肅然起敬。  歷史悠久的佛教,不止在生活上帶給人們平靜與心靈寄託,更留下了許多藝術瑰寶,成為人類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說是「觀佛觀自在」,每日只要利用短短時間觀賞各式特色造型的佛像,就能獨享澄明靜心的時光,即使只有短短的五分鐘、十分鐘,也必定能藉由這段自在觀佛的過程療癒心靈,使身心感到舒暢清爽。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東漢時傳入我國。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量的佛教藝術品被製作,其中更以鎏金銅佛像,是這類藝術品之最,以其特殊優美的造型、絢麗精細的紋飾、寶光四射的魅力,在給人們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起到撫慰心靈的作用。  精美的鎏金銅佛總是蘊含著歷史面向,是每一個時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真實反映,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加上全世界有很多的地方信仰佛教,推崇佛教藝術,因此鎏金銅佛像便成了世界藝術市場的焦點。

Read More

黃思婷摔斷下巴 消失2年再出輯

粉碎小中風謠言,黃思婷睽違2年將推出台語新專輯「風中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粉碎小中風謠言,黃思婷睽違2年將推出台語新專輯「風中淚」,透露是因拖地仆倒,竟致下顎骨斷裂,被醫生下達禁唱令,所幸努力養傷,終得以重拾麥克風,讓她直呼感恩。  黃思婷人間蒸發2年,坊間謠傳是得怪病、小中風等,直到現身宣告新出輯,才透露是因2年前在家中清掃拖地,急著接手機,不慎仆倒地,因而暈厥,等到清醒時送急診,縫了20多針,照X光還發現,除了多顆牙齒斷裂,下顎骨也嚴重斷裂,緊急動手術後,醫生告知,下顎骨受傷後會讓下巴無法再用力的張合,臉頰的兩邊也將大小不一,更無法確定日後是否能繼續唱歌 復健的路漫長,黃思婷表示,手術後,為了固定讓骨頭生長,口中帶著鋼片與鐵絲,長達半年,期間只能靠流質飲時度日,體重由51驟減至44公斤,無法正常說話。  曾唱過無數的心靈歌曲,療癒著眾多粉絲的心,黃思婷坦言,自16歲開始唱歌,以為歌唱會是一輩子的工作,聽到醫生的評估,無疑是被宣告死刑,想到生計,曾經很認真的想過要到便利超商打工。  戰勝病魔,重拾最愛的歌唱,黃思婷直言,走過人生的無常,會勇敢的去接受改變,期待很快能與歌迷見面!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半春泥一半花

 文:離畢華 繪圖:盧兆琦  都說秋冬無情,秋風的蕭瑟,讓照拂在臉上的煦煦金光顯得那麼諷刺,有時,令人錯愕。說是收穫的季節,收穫所得正是為了抵抗嚴酷的寒冬,謝神是需要的,可,俗人歡慶活動又顯得假借、自圓其說,其實,那是甘味後段的微苦。  大家打顫著牙攢手縮脖子防堵寒風霜雪侵入身體和家屋,可,心寒就覺得針似的寒風無處不扎,尤其寒帶雪地人家,尤其寒帶雪地窮苦人家,即便再窮再苦也掙得四壁抵擋風雪,但就是冷,因為愁。  所以又有人說,冬天既臨,春天的腳步也走近了。若不把春天描繪、敘述、搬演得極其神妙美好,人們眼巴巴的望著空無一物的季節,還給人活嗎?  於是,春天百花齊放,像頑皮搗蛋的小孩子打翻水彩盤,似乎是一夜之間天上地下所有可以被春光折射而顯現色彩的、以及上帝所造一切,都燁燁發出奇妙悅目的顏色來。還有氣味,像夢的路徑,一步一步循著氣息前進,一絲絲一縷縷默然的或噴發的香氣,從花木從街道從洗曬的衣物從小娃的歡叫聲裡散發出可以被描繪、敘述、搬演出來。  尤其身處國境之南,總覺得夏天離去的足音尚在耳際,忽忽的秋天就來了又忽忽的冬季也降臨,又忽忽的,春天來了,春天一來,宛如初夏。  春雨,悄然無聲地和誰說了一夜的話,悄悄話,聽不真切,想必是平日難以啟齒,欲訴憑誰的趁著花苞葉芽爭相冒出頭來的春夜掩護,訴盡哀怨、悔恨,和水濛濛的眼瞳裡映射出來不確定的新希望的光彩,這一院子的淚水。綿綿春雨,細如絲絹,輕輕滑過花苞和草芽,像彈箏者揉弦般從容優雅的拂過每一片花瓣和每一線草葉,我們於是聽到花開的聲音、聽到葉脈抽長的聲音、聽到弦外春夜侘寂的聲音。  尋香走到七里香樹下,這樹老得像一段不知歲月為何物的時間,分分秒秒都是淨白的花蕊,全部在枝梢開了又謝謝了又開,經過一夜春雨細細濡沐,在樹底下泥地上鋪成一匹白絹,等待踏青的麗人兒前來樹下休憩野餐,吃的喝的自然是一縷縷花香和一盅盅花露。  感時花濺淚?也不。你且看看這樹下的上的落瓣,逐漸萎靡成淡黃色,再幾日,她們都和入泥裡,連香氣也葬了,香消玉殞之前有著約定,來春,又是一樹榮華。  緬梔花不也簇簇綻開黃黃白白或粉紅朱艷的花朵,嬌嫩臉上雖猶然垂掛幾滴清淚,為那早凋的葉,也為早凋的夜。它的葉子活著時一片碧綠的舒坦,落到泥地,不消幾日便逐漸枯乾成黃褐色,又過幾日便皺成一篇舊稿。  罷罷罷。花期毋庸相約,「林花兒謝了/把心也埋/他日春燕歸來/身何在?」誰人唱著短暫的身世?如此幽幽又如此從容。一半春泥一半花,化作春泥更護花,這,都是企盼都是相思,企盼和相思便是永生永世的誓詞啊。

Read More

張國榮經典作 白髮魔女傳修復版5/15上映

由香港女星林青霞(左)與已故影星張國榮(右)主演的經典電影「白髮魔女傳」已完成4K數位修復,將於5月15日重回大銀幕。 (華映娛樂提供)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影星張國榮主演的電影「白髮魔女傳」完成4K數位修復,將於5月15日重新上映。「白髮魔女傳」在當年以燈光及攝影技術,打造魔幻風格,被譽為傳統武俠片的一大突破。  香港影星張國榮於2003年離世,至今已17年,他生前演出的電影至今仍是許多影迷心中的經典,日前電影「阿飛正傳」以及「霸王別姬」重映後,他所演出的愛情電影「夜半歌聲」以及「白髮魔女傳」都將於今年完成4K數位修復。  「白髮魔女傳」今天公布電影預告,這齣1993年上映的經典電影,從預告中可以看出,當年風格與現代有許多差異。也可見到電影中充滿塞外異族風情的魔宮場面,八大門派與魔教大戰的精彩畫面。  「白髮魔女傳」當時由導演于仁泰執導,改編自香港作家梁羽生所著的同名武俠小說,並由奧斯卡得主鮑德熹及和田惠美擔任攝影指導和服裝造型設計,主要演員為張國榮以及林青霞,兩人的搭配讓這齣武俠片更顯唯美,當時成為最受矚目的銀幕情侶。  「白髮魔女傳」在當時突破傳統武俠片的模式,運用燈光與攝影製作出華麗的場景效果,在第30屆的金馬獎奪下「最佳改編劇本獎」以及「最佳電影歌曲獎」,可說是當年受到相當大關注的武俠片。  「白髮魔女傳」將於5月15日經典重映。

Read More

<中華副刊>燈會

 詩、攝影/許淑娟  燈,點燃夜的黑  明亮擅長躲藏  記憶越走越遠  讓故事變淡  結局消失  光,蠱惑夜的美  水川浮影中  解讀妳的唇語  海市蜃樓裡  素描妳的影像  孤單不需打卡  攔截時光入口  要  一點想念

Read More

嚴藝文邱勝翊 不打不相識

「國民媽媽」嚴藝文與「兒子」邱勝翊28日提早慶母親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民媽媽」嚴藝文與「兒子」邱勝翊28日提早慶母親節,聊起兩人初次同台飆戲,竟是不打不相識,靠著10多次巴掌戲拉近關係。  母親節前夕,台視、八大原創戲劇「覆活」首度合作的母子檔嚴藝文、邱勝翊,殺青後已事隔一年沒見,這次因戲宣傳倆人難得再度合體。  聊起兩人初次見面,嚴藝文直爽地大讚:「很有禮貌的偶像。」但邱勝翊當時卻是非常緊張,偏偏第一場戲就遇到情緒吃重的衝突戲,劇本上只寫一次甩巴掌,因邱勝翊毫不保留怒吼,立刻激怒嚴藝文,「他怒吼一次我就打他一下,打了10幾次,到最後拳打腳踢!」看著邱勝翊虛弱地躺在沙發上,臉上掛著手痕還要冰敷,嚴藝文當下掉淚,也因為這直接來的情節,「母子關係馬上變熟!」  「王子臉很小,我還用手測量比對一下他的臉,我一巴掌下去他半邊臉就沒有了!」嚴藝文描述當時情景,笑稱:「還真的不打不相識,這10幾次的巴掌拉近兩人關係。」  嚴藝文表示,近期都在家閉關寫劇本,三餐都叫外食,驚覺身材往下發展,「今天還找不到適合的衣服穿。」笑稱自己出門「重見天日」,完全是衝著劇組演員這麼賣力宣傳,「看到大家這麼拚、盡心盡力,一定要出來宣傳啦。」  回想去年此時,恰巧是母親節前夕在拍攝「覆活」,當時邱勝翊突如其來拿出一朵康乃馨獻給嚴藝文,讓她當下啞口無言、無法接招,只能對著鏡頭傻笑。嚴藝文笑說,那次真的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收到康乃馨。

Read More

林美秀獻第一次 許富凱爆瘦5公斤

林美秀客串《孟婆客棧》,接演許富凱的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林美秀客串《孟婆客棧》,接演許富凱的媽,卻是直到錄音室配唱之後才發現角色關係,看著許富凱挑戰演出,壓力大到爆瘦,讓她母性大發,還說劇中母子互動真摯的情感,讓她光看腳本就很感動。  民視電視劇《孟婆客棧》以現代手法描述奈何橋畔的孟婆客棧裡,往來過客在轉世時如何為記憶羈絆,堪稱歌仔戲界的「德魯納酒店」。製作人唐美雲力邀林美秀加入,飾演小諸葛(許富凱)的母親「蓮嫂」,是位幫寶貝兒子安排好一切的虎媽。  林美秀第一次演歌仔戲,還要挑戰演唱10多首戲曲,不但有專業老師教導,但到錄音當天聽到樂團伴奏後,讓她感動到起雞皮疙瘩,也忘記歌曲怎麼唱,讓她直呼超糗的。  林美秀說,《孟婆客棧》雖然是歌仔戲,但反而讓她覺得是歌舞劇,而且演到一半就馬上唱起來,讓她樂在其中,尤其突破傳統編曲再加上拍攝場景,讓她每次收工還留在棚內不想離開。最讓林美秀開心的是,知道許富凱就是演自己的兒子,且劇中跟兒子互動真摯的情感,讓她光看腳本就很感動。  許富凱挑戰飾演多才多藝的小諸葛,因為要同步記歌詞與動作,還要琴棋書畫樣樣通,連古箏也讓他學會了,直呼壓力大到瘦了5公斤,自嘲像是過關打妖怪,每天好像在準備藝能大賞一樣。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真偽辨識基本認知

蒐藏.撰述:蔡正義醫師(前台南市文物協會理事長、美上美容診所院長) 偽品偽款,這類佛像數量較多,佛像作偽者缺乏歷史和造像知識,佛像形象不倫不類,款識亂刻一氣,稍加注意即可發現其漏洞百出。這主要從四個方面去識別。 (1)從干支紀年方面去識別。例如北魏普泰年號前後僅一年,若出現普泰三年的刻款,此款就頗可懷疑。(2)用後來史書所稱朝代署款。這種錯誤極為顯見,完全是作偽者缺乏起碼的歷史常識所致。因為,當時人所作器物,怎麼能用後來史家所稱其所在時代署款? (3)用廟號署款。如有一尊鐵觀音像,背後竟鑄有「大宋真宗年制」。真宗是北宋趙恆死後所尊的廟號,怎麼能用廟號來署款呢?這種顯而易見的謬誤,稍有歷史常識即可識破。(4)通過款識內容上出現的佛教知識判斷。例如十一面觀音是唐代六百年底到七百年初密教流行才開始出現的觀音形象。但光背後刻款,卻是五世紀中葉的「大魏太平真君某年」,這十一面觀音的形象,根本不能提前二百多年出現。

Read More

<社論>人命換取來的教訓,千萬不能一犯再犯!

錢櫃大火之後應追究相關責任,尤其對於刻意違法不容寬貸。(中央社) 台北市林森北路錢櫃KTV一把惡火奪走至少五條人命,超過五十人受傷,消息傳出,全台震驚。近幾十年來,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起釀成慘重傷亡的嚴重火災;針對這些火災,行政、立法相關部門也都加以檢討,甚至修定法律法規,其目的在於避免悲劇再度發生。台灣所有民眾必須體認,唯有小心、小心、再小心,才能讓這些悲劇不再發生!  自一九四八年五月新店溪橋火燒車事故(六十四死),到二0一八年八月台北醫院大火(十四死)期間,台灣共發生近五十起至少十人死亡的單一火災,其中包括七起死亡人數至少三十人的重大悲劇。所謂「水火無情」,這些重大火災造成的悲劇,著實令人不忍卒睹!  在這些重大火災中犧牲的性命,則喚起民眾防災意識,也讓台灣的消防法規逐步獲得改善。以發生於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九日的台北市論情西餐廳大火而言,該案起因雖研判為人為縱火,但餐廳員工滅火失敗、招呼客人逃生時,卻因惡火堵住餐廳門口、逃生門因堆放雜物被堵住打不開,餐廳內七十多人只能從小窗口跳出逃生,不幸釀成三十三人死亡悲劇。該案發生之後,災時逃生路線的重要性獲得重視。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五日發生的台中衛爾康西餐廳大火,是台灣歷年死亡人數第二多的火災,當時李登輝總統還因該案向全民道歉。該案釀成六十四人死亡的原因亦為逃生路線被封死、濃煙阻斷逃生路線,而且以易燃物作為裝潢材料;監察院事後調查發現,基層建管、工務、消防單位取締違規營業、違章建築、審查證照不切實際,甚至有公務人員收取衛爾康「公關費用」。  該案發生之後,行政、立法部門先後修正、制定《消防法》、《建築技術規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等法規,並要求公共場所必須使用防火建材、維持逃生通道暢通、強制餐飲業投保公共意外險等等。該案發生至今,台灣僅再發生過一起至少死亡三十人的重大火災,即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的高雄氣爆案。  發生於二0一一年三月六日凌晨的台中市「阿拉夜店」火災奪走九條人命。釀成這起悲劇的原因是店內進行煙火秀引燃天花板上的隔音泡綿,而且逃生路線不明確、二樓緊急出口遭到堵塞。該案發生之後,行政、立法部門修正《消防法》第十四條之一,規定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使用以產生火焰、火花或火星等方式,進行表演性質之活動」,以避免明火表演再度釀災。  二00三年八月三十一日台北縣蘆洲「大囍市社區」大火,係因縱火而起,但造成重大傷亡的原因是中高樓層住宅逃生通道不足、狹窄巷弄停車阻礙大型機具及消防車救火。這起火災奪走的十六條人命,讓內政部營建署修正《建築技術規則》,規定符合一定條件的建築物必須開設兩處以上不同方向之出入口的直通樓梯通向屋外;地方政府也在該案之後,加強管制狹窄巷弄違規停車,以維持消防通道暢通。  儘管民眾消防意識、政府法律法規都因歷次重大火災獲得強化,但在張麗卿所著的《新刑法探索》一書中提到,一九九五年四月發生的快樂頌KTV大火奪走十三條人命,但「媒體的報導不再那麼熱絡了」,原因在於這起火災之前不久的衛爾康、天龍三溫暖、論情西餐廳、卡爾登理容院等火災都奪走了更多人命。因此,大火之後除應追究相關責任,尤其對於刻意違法不容寬貸之外,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一般民眾,都應隨時對無情之火有所警惕!

Read More

馬力歐扮90年代記者 陳妤大讚演技好

戲劇「國際橋牌社」以台灣當代政治史為背景拍攝,演員馬力歐(右2)與陳妤(左2)在劇中演出新聞從業人員。馬力歐坦言,這齣戲是台灣少有的題材,他收到邀約就立刻答應接演。 (公視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7日電  戲劇「國際橋牌社」中,除了有90年代民主化浪潮的政治人物,也刻劃當年記者人物角色,由演員馬力歐、陳妤演出。馬力歐說,這是台灣少有的政治劇,因此收到邀約就答應接演。  以台灣當代政治史為背景拍攝的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將於5月3日起在公視主頻、MOD、YouTube同步播出,今天舉辦媒體茶敘,製作人、導演汪怡昕以及演員陳妤、馬力歐都出席。  馬力歐與陳妤在劇中分別演出報社主管與記者,因為「國際橋牌社」的拍攝背景在台灣90年代初期,當時民主化浪潮正盛,記者的性格多對於新聞有相當大的熱情,並執著於追尋真相,兩人也坦言拍攝此戲,讓他們對於那個時代的新聞從業人員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馬力歐坦言,這齣政治職人劇所拍攝的題材,在台灣是少數,所以當初他接到劇本後,「毅然決然接受邀約。」  馬力歐也說,在劇中他演出陳妤的上司,對他來說沒有太大的困難,他笑說,「我的工作經驗很多,也有許多擔任上司的經驗,也很會罵人,所以演出這樣的角色很得心應手。」  陳妤則說,「國際橋牌社」有許多前輩演員,包括楊烈、林在培、湯志偉等,但是大家都很專業,在片場也都很親切,因此拍攝時壓力沒有那麼大。  陳妤也大讚馬力歐的演技,因為馬力歐時常會即興演出,不會死板照著劇本的台詞演,所以在與他對戲時很有趣,唯一的困難就是要忍住不笑場。  汪怡昕坦言,這齣戲所有演員都很幫忙,也表現的相當專業,縱使演出這樣敏感的題材、人物,也都表現的相當敬業,並且以超乎期待的方式演繹。  汪怡昕也向記者透露,「國際橋牌社」第2季已經在籌備中,預計在8月會開拍,拍攝的地點除了台灣本島外,也可能會到馬祖取景。  汪怡昕也說,雖然武漢肺炎疫情在世界上依然持續擴散,但台灣因為防疫做的好,所以目前拍戲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對於疫情,陳妤也坦言,近期除了本來預計上映的電影延期,原先安排宣傳的期間延後之外,工作計畫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只是怕之後會所有事情都卡在一起,會比較忙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