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莫健示警兩岸恐爆軍事衝突,台灣應深思

中共軍機在台灣海域附近演訓,當然極具挑釁意味。(取自國防部官網) 蔡英文確定連任之後,現在民進黨又利用俗稱武漢肺炎的疫情肆虐全球的機會,大肆散佈仇陸情緒,使得兩岸僵局更形惡化。從政黨競爭角度來看,緊張嚴峻的台海情勢對民進黨有利,卻嚴重影響台灣長遠安全,因為兩岸敵意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化解。  為了接續操弄兩岸對峙場景,立委王定宇轉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貝瑞號驅逐艦發射實彈照片,指稱是美軍首次在南海「這個海域」發射飛彈,他認為「中共內部應該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或是有情資顯示必須升級壓制中共軍隊的動作」。因此,「台灣應該持續密切觀察、注意!」偏綠媒體也大篇幅報導,意圖加深國人對美國武力挺台的刻板印象。  三月初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來台,據媒體報導,他說「蔡英文連任後,兩岸緊張持續升溫,台海正面臨爆發軍事衝突的高度風險」,更私下提醒民進黨立委「台灣有必要全面備戰,而且最好馬上做,才能因應最壞的突發情況」。令人不解的是,王定宇再三向莫健確認,「兩岸真的有可能發生戰爭嗎?」不知他的疑問是代表民進黨「玩火上身」的驚訝?還是措手不及的恐慌?  不管是何種反應,都印證國民黨過去敦促蔡英文正視兩岸缺乏互信的嚴重後果是正確的,只可惜在「仇共賣台」大纛之下,所有建議都被民進黨當成馬耳東風,甚至抹紅成中共同路人,導致台灣充斥著「不是愛台、就是賣台」的兩極化對立,而變相的一言堂也讓整個社會失去理性討論、針砭時政的空間。  蔡政府最大盲點在於不願面對當前兩岸當局尖銳對立的真相,一味地逃避該解決的問題,最後為了討好國人而只說出部分事實,甚至還想把美國當成唯一解方。或許是美方意識到民進黨的真正想法,因此由莫健親自來台當面提點,提醒民進黨切莫因為勝選得意忘形而誤判情勢。美國無庸置疑會力挺我國的各項政經發展,但支持台灣絕對不是空白支票,美國歷年民調結果都顯示,僅僅不到兩成美國民眾願支持政府出兵協防台灣,相對於過半支持日韓的數據是偏低的。  中共軍機近幾個月在台灣海域附近持續進行具「針對性」演訓、甚至蓄意靠近台灣海峽中線,當然極具挑釁意味,對兩岸和平穩定勢必造成威脅與不安。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既然知悉中共謀我之企圖,為何民進黨政府在強化戰備之際,卻仍放任其網軍蓄意激化仇視對岸,而不是主動提出願意協助中國大陸對抗疫情,藉釋出善意以降低彼此誤解的可能性。  王定宇轉貼美軍發射實彈照片的真正用意,或許不是為了提醒國人要有心理準備,而是想看中共如何回應,因為他就是希望譏諷中共向美國嗆聲、卻無力回擊的窘態。南海每天有這麼多飛機及船艦經過,美國若沒有事先公告就試射飛彈,一定招致各國強烈抗議。美軍隨後公布飛彈發射地點是在長年演練實彈的菲律賓海,而非南海,顯示美方也不願此時挑起事端,也不願讓民進黨隔岸觀火。  國人應該嚴肅審思,激情嗆聲雖然一時能舒緩對中共打壓台灣的不滿情緒,卻容易淪為特定政黨炒作台海對立的政治工具,更對化解兩岸仇視及促進台灣國際空間沒有實質幫助。  既然兩岸關係關乎國家的未來,所有政黨都應以不卑不亢的態度面對,不該姑息買辦文化陋習,也不該輕縱仇恨無限上綱。期待台海長治久安,就該拒絕以搧風點火方式挑起兩岸對抗,並以正確態度看待兩岸關係正常化往來。

Read More

王力宏譜新曲 獻給漸凍人同窗

王力宏為罹患漸凍症的高中摯友所寫的新歌,登上「亞洲新歌榜」港澳台榜的雙料冠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王力宏為罹患漸凍症的高中摯友所寫的新歌《Forever Your Dad》,登上「亞洲新歌榜」港澳台榜的雙料冠軍,讓他非常感動,「謝謝大家在疫情當中,仍聽到我這首新歌,給我支持,這是近期最振奮我的事!」  王力宏新單曲《Forever Your Dad》可說是疫情期間網友們最愛聽的歌,幕後不為人知的是,他將把這首英文單曲的所有收益,透過漸凍人協會(ALS)捐給同窗好友作為醫療費用以及漸凍症研究基金。  王力宏自小在紐約州長大,高中同班同學Dave因人緣好又有才能,馬上就被選為班長,兩人很投緣,知交至今。但近期Dave向他吐露,自己得了漸凍症,這讓王力宏既震驚又感傷,寫下《Forever Your Dad》,並在臉書寫下:「爸爸對女兒的愛是獨一無二的!」透過這首英文歌,獻給Dave一家人!  適逢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王力宏也因去年12月29、30恰好在武漢開唱,今年1月10日曾發高燒到39度,一度懷疑自己染疫,趕緊看醫生就診,雖當下排除,但他為求謹慎,回台後進行自主居家隔離14天,至今已過兩個月,王力宏不但透過影片跟粉絲報平安,更在20日po洗手照見客,用中英文寫道:「謝謝大家這幾天的關心,很慶幸我和家人都健康(敲3下)。」又接著說:「不管怎樣,現在最重要的是大家繼續警惕,一起團結打持久戰。繼續手牽手堅信愛會贏。等疫情過了,一定會出現最美麗的彩虹!」也叮嚀大家防疫之餘,不要忘了社交,換個方式和親友多多聯繫,「心在哪裡,人就在哪裡喔。」

Read More

黃鐙輝單車載李又汝 被虧嘸擋頭

黃鐙輝及李又汝在民視金鐘好戲《無主之子》中大談戀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黃鐙輝及李又汝在民視金鐘好戲《無主之子》中大談戀愛,一場兩人騎單車的浪漫之旅,拍攝現場卻爆笑連連,黃鐙輝因載不動李又汝,被虧嘸擋頭。  原來拍攝用的腳踏車輪胎一直無法灌飽氣,腳踏車龍頭還歪了一邊,黃鐙輝一騎上去就搖晃不已,加上現場的路線彎彎曲曲,讓李又汝坐在後座更是尖叫連連。腳踏車難操控,黃鐙輝忍不住求饒說:「妳真的很重,趕快下車用走的」,氣得李又汝回嘴說:「你真的很嘸擋頭(耐力)」,回程只好搭道具車。  李又汝表示,第一次跟黃鐙輝合作,因為拍攝待在嘉義布袋漁港Long stay好幾週,非常幸運可以遇到這麼溫暖的前輩,演員群也培養出好默契,在拍戲過程激盪出不少火花。還說,在南部拍戲感受到當地的熱情,常常有長輩煮雞湯慰勞劇組,直喊說已經不想殺青了,在嘉義拍戲太幸福了。  黃鐙輝表示,這一次接演《無主之子》越南籍漁工「文誠」,真的挑戰非常大,除了要練會越南話,還要會唱越南歌,好在同劇演員孫綻、余思達也是要學越南語,讓他直呼有同學一起練習,真的學得比較快。黃鐙輝回憶那場騎單車載李又汝,來回騎了4、5趟,沒想到隔天真的鐵腿了,但體力變差不能找藉口,等殺青之後會好好鍛鍊體力。事後看到導演拍攝的畫面,真的很青春有戀愛的感覺。  民視《無主之子》描述越南漁工來台生活的真實面,是一部探討社會議題的寫實劇本,探討「無國籍孤兒」,以越南漁工來台灣工作,生了新二代為背景,希望藉著這齣作品讓各界深入了解外籍勞工工作與生活的艱辛。

Read More

靈異孤兒院數位版 重返大銀幕

2007年間曾在4天內創下12億元票房的電影「靈異孤兒院」,將相隔12年登上台灣大銀幕,片中飾演女主角勞拉的貝琳洛達,當時也因拍攝而體重銳減,演出心力交瘁的母親顯得更有說服力。 (車庫娛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4日電  12年前曾在4天內創下12億元票房的電影「靈異孤兒院」,不只曾角逐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在坎城影展、多倫多國際影展獲得好評,全新數位修復版將重返大銀幕。  「靈異孤兒院」由「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導演J.A.巴亞納執導;「水底情深」導演吉勒摩戴托羅監製。2007年在西班牙上映4天即破百萬人次觀影,蟬聯6週票房冠軍,4天內創下新台幣12億元的票房。  為了製造出詭異恐怖的氣氛,電影團隊特別找了一棟十九世紀建造在西班牙的古宅拍攝,花費新台幣5千萬元重新整修。飾演女主角勞拉的貝琳洛達,當時也因拍攝而體重銳減,演出心力交瘁的母親顯得更有說服力。  「靈異孤兒院」故事主軸為一對夫婦帶著7歲大的兒子,住進一所無人居住的孤兒院,希望能重建這棟荒廢已久的房屋,但房裡不時傳出詭異聲響,就在妻子勞拉感覺不對勁時,兒子西蒙卻離奇失蹤,勞拉卻發現了一批神秘屍骨,意外發現屋裡的驚悚過去。  「靈異孤兒院」將於4月24日放映。

Read More

林可彤高欣欣台語PK 笑料十足

名模媽咪林可彤與演員高欣欣上節目台語PK。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名模媽咪林可彤與演員高欣欣上公視台語台《全家有智慧》PK台語,林可彤自稱是正港屏東人,卻被看穿平常很少說台語,也不知寶寶滿月剃頭原因,傻大姊的個性製造不少笑果。  林可彤與高欣欣在第一題「結婚當天會做的事」就戰得難分勝負,高欣欣去年剛答應愛情長跑18年的男友李國超求婚,卻在結婚習俗上不敵結婚3年的林可彤,讓她忍不住感嘆看對方回答很容易,輪到自己時每個答案都要絞盡腦汁才想得出來。  林可彤育有兩歲兒子Adam,平常常在臉書分享與兒子的可愛互動,擁有73萬粉絲追蹤,但是被問到「小孩滿月剃頭是父母希望小孩長大會如何?」她滿懷自信猜測是希望小孩會讀書卻猜錯,經過老師解釋,原來習俗源自24孝,古人相信如果在出生24天幫小孩剃頭就會孝順。讓她聽完恍然大悟,更贊同老師的勉勵:「台語就是要常說才會變聰明。」  由於兩隊戰況激烈,高欣欣跟林可彤更是緊張不已,常演台語劇的高欣欣,搶答時卻慢半拍,只能懊惱地捶胸頓足。林可彤更一度緊張到沒聽見主持人問話,傻大姊的個性製造不少笑果。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丑醜的花

 文、圖/敖古仁  想找一個漢字來代表文心蘭。  「舞」字是想當然爾的首選,因為她的中英文俗名本就和跳舞有關,而且一把文心蘭的切花真地就像熱鬧的嘉年華街舞。其次,「吉」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字,相傳這是蔣宋美齡女士訪問白宮時初見文心蘭時的印象,所以文心蘭又有「吉祥蘭」的別名。不過,最終我卻是選用這個「丑」字,不是因為文心蘭生得醜怪,而是我微觀她完全綻放後的感覺。  文心蘭,無須刻意修剪,也不用搭配其他的花材,恣意插進花瓶裡,一小朵一小朵紅黃繽紛盛開的花朵,以及扭曲待放的花苞,或立或踞手舞足蹈在綠莖上,不就像一群逗笑的小丑嗎?  記憶中,最早的小丑印象來自於電視上的兒童節目,那個節目是由小丑妝扮的亮叔叔,在緊張的鼓聲中,撞破一面紙糊的鼓皮來揭開歡樂的序幕。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幾乎同期吧,諸葛四郎漫畫裡的笑假面總是給我小丑的聯想?小時,好像曾經親眼見過有動物明星的馬戲團表演,雖然我有些懷疑這個記憶的真實性,但是小丑與異國,與新奇,和歡笑的氣氛就此產生了聯結。直到後來,許不了先生和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才讓後知後覺的我明白,原來在那張已經凝結的花臉底下可能隱藏另一個相反的表情。  或許文心蘭也是如此吧。看似多彩喧鬧的文心蘭,其實是有些無趣的花朵。不像其他著名的園藝花卉,有關文心蘭,除了一些栽培的資訊外,她的背景資料實在不多,甚至連一些神話傳說也沒有。僅知,文心蘭是原生熱帶及亞熱帶美洲的氣生蘭,約1986年才從泰國引進,就此成為我們重要的外銷花卉之一。  對我來說,「丑」也是一個比較單調的漢字。  首先,就楷、行、隸書的字形來說,「丑」字給我的感覺就像一隻開口吐舌,壓扁的,水平舒展的癩蛤蟆,就算是篆書為他伸展出一條長長的,蝌蚪一樣的尾巴,畢竟還是差不多類似的字形。回溯金文和甲骨文,「丑」字就像是屈指的臂肘,在金文中,「丑」和「爪」字同形,所以這就是「丑」字的本義,取象幼兒初生時的舉手之姿。後來,「丑」字假借為歲時的干支名,因此常見於古人的書帖中,但是或許就是因為太常書寫,以我的木頭眼睛來看,各家書寫的「丑」字似乎都差不多。東漢曹魏時刻石的「三體石經」有一個「丑」字的古文,模樣比較古怪有趣,就像一株枝葉正是滋生舒展的植物,或是一朵頷首淺笑的花朵。  其次,就「丑」的字義來說,在「康熙字典」裡只列了短短幾行的解釋,不像我以前查詢過的字,總是長長的一落,看得人眼花瞭亂,所以即便其中載錄「山海經」的「女丑之尸」一詞引起了我的興趣,初見「丑」字時我還是直覺,這真地是一個乏味的字啊。此外,山海經的女丑據查可能是指女巫,非彼小丑。  但是,事實上「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漢字。古時改朝換代時總有改正朔,重定曆法的傳統,所以商朝以夏曆十二月為一年之始,是為建丑。丑,「十二月,萬物動,用事。」最近一次的朝代更迭就在國父孫中山先生建立的中華民國,那時,援用國際通行的西洋曆,取代已經使用了幾千年的夏曆:爾後,知識份子倡議,「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此而有彼岸的簡體字,因此當我閱讀簡體字的網頁或書籍時總要不斷提醒自己,「丑」字非「醜」。  戲曲界有言:「無丑不成戲。」人生如戲,如花,而花莖上那一朵朵的文心蘭,不就像走在鋼索上的小丑嗎?  有時,在公園或是捷運站附近會遇見一臉塗白的默劇表演,不需複雜的音樂或語言,藝人僅用肢體就足以吸引漫遊者的目光。人生走到減法的階段,才知道世事還是簡單一些比較好。但是,有關漢字,繁體字好,還是簡化一些比較有利於未來的發展呢?我想這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文化的問題不一定可以由官方的一紙命令來決定。現時,我安於學習一脈相承的楷書,因此可以回溯千年以前的古文和血脈。

Read More

<中華副刊>貓鼻頭,坐在春天的海洋裡

貓鼻頭公園 文、攝影/林明理  我喜歡漫步在貓鼻頭海岸,看巴士海峽和臺灣海峽在擁抱中柔情繾綣。  那深厚的思念,如潮水浮現於我回頭的凝望之間時,我像隻魚,潛在瑰麗的珊瑚礁細縫中巡游著……跟著魚群泅進了海洋的懷裡。  我走上熟悉的路,移步來到木樓台,悅耳的鳥鳴和平野的風混和著。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創造力──一塊自海崖崩落的珊瑚礁石,似貓般蹲在海面上,從突出的岬角到想像世界的創造。  那是什麼樣的藍,讓繆斯女神歌詠其中?  當清澈海水與海岸邊處處可見常綠的白水木相襯時,我跟著謳歌;當馬尾藻、紅藻隨波搖曳時,我在驚喜中歡笑。  啊,美麗的春天。當我從貓鼻頭至後壁湖之間的海域,我明白了為什麼有各種不同的石珊瑚、軟珊瑚在海底會如此五彩繽紛,明白了為什麼灘岩之形會被稱為稀有的地形景觀──當我看到貓鼻頭,坐在春天的海洋裡,我也聽到了浪花拍岸的和諧之音。  是啊,我不需要任何文字來表達天空是那樣的清澈如洗或這片海域是那樣的遼闊──寧謐如秋。只有風,在騷動著。  我一如從前,信步走進欄杆,一邊看海鳥輕吻波面,一邊把萬事全拋,撒進了大海。  跟著我來吧。我們一起鳥瞰這裙礁海岸,一起尋找崩崖的奇景,讓造物者讚歎傾倒,讓閃爍的天空籠罩意趣盎然的一切!  當旅程結束,暮色開啟的時候,我仍沉醉於短暫相遇的喜悅。隔著巴士海峽與鵝鑾鼻遙遙相對的貓鼻頭,──一幕幕回憶,遂成了動畫。隨著月輝的照映,把我的思緒浸透……遂成了一首歌,也讓貓鼻頭在海中時而閃耀著銀色。

Read More

<社論>對醫護人員,不能只愛在疫情蔓延時!

許多台灣民眾對醫護人員「抗疫」表達感謝。圖為高中生到醫院幫醫護人員打氣。(中央社) 俗稱武漢肺炎的疾病在台灣的確診人數近日快速攀升,醫護體系的負擔更加沉重,醫護人員則必須冒著風險幫已知或未知的病患、疑似病患進行醫療、照護與檢查。持平而論,醫護人員不僅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之下承受龐大壓力,長期以來醫護人員的處境與工作環境也都有不小的改善空間,政府部門、社會大眾都應正視這些與每一個人切身相關的問題。  每個人多少都接受過醫護人員的醫治與照護,在SARS與此次疫情時,無數台灣醫護人員的仁心仁術,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民眾。但醫護人員所承受的諸多辛酸,卻非外人所能想像。  以此次疫情而言,正當台灣許多醫護人員不眠不休投入「抗疫」之際,卻有極少數人對醫護人員及家屬報以歧視的眼光。日前,高雄有假消息指某耳鼻喉科曾有確診病人前去就診,導致該耳鼻喉科停業十四天、診所護理人員就讀幼兒園的小孩被同學家長要求「請假」在家十四天;這些行為或許是因受假消息蒙蔽而產生,但是對醫護人員及家屬而言確屬不公,高雄市衛生局人員也痛批為「霸凌」、「獵巫」。另外,也有護理人員租屋遭到房東拒絕,讓醫護人員感到心寒。  當然,這些歧視行為只是社會當中極少數人的所作所為;相較於這些極少數人,台中忠明國小四百多位小學生,寫下對醫護人員「抗疫」的支持與感謝,也讓醫護人員相當感動。  除了在疫情蔓延時,醫護人員必須承受這些無謂的困擾、痛苦之外,在一般時期醫護人員也同樣背負著外界難以想像的壓力;而台灣擁有的「世界第一」的醫療保健品質,就是立基於這些承受著龐大壓力的醫護人員身上。  去年七月,醫療改革基金會就以「不知民間疾苦,不顧血汗醫護」為訴求,臚列《醫療法》、《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生產救濟條例》、《揭弊者保護法》、《全民健康保險法》、《醫療法》、醫院評鑑等亟待修改的法律與制度。醫改會強調,「攸關搶救血汗醫護、化解醫糾困境及確保健保永續的重要法案或改革,都沒有動靜而繼續(在立法院)卡關」。  所謂「血汗醫護」,可從醫護人員的人數觀察。根據衛福部公布的資料,二O一八年底,台灣每千人的醫師人數(西醫師、中醫師、牙醫師)約為二點九人,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三點四人(二O一五年)。二O一八年底台灣每千人的護理人員人數(護理師、護士)約為七點一人,低於OECD的平均九人(二O一五年)。可見,台灣以低於OECD的平均醫護人力,打造了「世界第一」的醫療保健品質,更凸顯台灣醫護人員付出的辛勞。  儘管去年私立醫療院所住院醫師已納入勞基法,但計入私立醫療院所主治醫師、公立醫療院所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等,估計還有四萬四千名醫師被排除在勞基法之外。甚至,有醫界人士擔心,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規範之後,許多原本屬於住院醫師的工作將由主治醫師承擔,導致年輕醫師「進來了」,但資深醫師「不留下來」。也有醫界人士擔憂,未來三到五年首批納入勞基法的住院醫師升任主治醫師之後,能力斷層問題將浮上檯面。尤有甚者,在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的科別,主治醫師因過勞而影響專注力的問題更令人擔心。  犧牲醫護人員的工作條件,恐對醫療品質產生負面影響;一旦如此,病人權益也將受到波及。從這個角度來看,對醫護人員的體恤與感謝,不應在疫情蔓延時才來!

Read More

國標舞女王劉真病逝 享年44歲

台北榮民總醫院23日發布聲明證實,藝人劉真22日晚間辭世,享年44歲。 (中央社檔案照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標舞女王」劉真搶救45天後仍等不到換心,於22日晚間22時22分在北榮病逝,年僅44歲,留下辛龍與4歲女兒,辛龍經紀人吳宗憲召開記者會表示,劉真最後階段確實回天乏術,辛龍的傷感如「撕心裂肺」。  據北榮表示,劉真因為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於2月7日到院接受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由於心臟功能恢復不良,先後置放葉克膜及右冠狀動脈支架,後續因心臟功能遲未恢復,於2月13日裝置心室輔助器。  接著在2月下旬及3月初,劉真先後發生腦部栓塞與出血,造成腦壓上升進行開顱減壓手術。術後雖一度有起色,仍因為腦壓過高,藥石罔效,於3月22日晚上22時22分不幸辭世。  北榮表示,家屬透過院方感謝各界對於劉真的關心與鼓勵,對於許多好友來電或問候,無法充分說明跟聯繫,頗多失禮,懇請諒解並致上誠摯的歉意。對於醫療團隊的努力,家屬也表達感恩之意。 藝人劉真22日晚間辭世,劉真丈夫辛龍的經紀人吳宗憲23日下午在三立電視台舉行記者會表示,辛龍現在心情「撕心裂肺」,感謝大家關心。 (三立電視提供/中央社) 吳宗憲也召開記者會感謝各界關心,提到劉真驟逝後,辛龍心情相當悲痛,有如「撕心裂肺」,還對親友講了一些令人擔憂的話,親友會在身旁全力陪伴。  吳宗憲表示,家屬一直不希望對外透露病情,但北榮醫療團隊為劉真做了最好的醫治,除了盡力救治,還請柯文哲親自到醫院看過劉真狀況。但劉真後期狀況確實不樂觀,面對摯愛,辛龍一直不願意放手,但劉真父母不願意讓女兒受這樣的苦,最後決定放手讓劉真去當天使。  吳宗憲表示,之後會安排追思會,也會設置靈堂,讓外界前往致意,也會在一週內就會安排遺體火化。  劉真有國標舞女王封號,早在大學時愛上國標舞,曾向國標界教父級人物周志坤學舞,征戰大小比賽屢屢獲獎。甚至為跳舞放棄銀行的鐵飯碗,鬧出家庭革命。  劉真一開始跳舞並不順遂,直到2004年上節目和香港天王劉德華共舞,才讓觀眾為之驚豔,自此知名度大開,之後在「康熙來了」節目中與主持人小S互尬舞技,被小S視為最強對手,常鬥嘴比拚國標舞,才家喻戶曉。  劉真兼具甜美外型和溫柔,追求者眾,2012年因擔任《超級模王大道》節目評審結識辛龍進而打動芳心,2014年5月登記結婚,辛龍為寵妻,全力籌辦夏威夷海島婚禮,婚後2年生下愛女霓霓,辛龍也曾表示,因兩人是在22日開始交往,因此,每個月的22日都是情人「雙雙節」,沒想到,劉真也在22日辭世,令人為之鼻酸。

Read More

余秉諺偏愛休旅車 舒適又安全

藝人余秉諺獨鍾休旅車,安全考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余秉諺從13年前晉身有車族開始,連續兩輛車都獨鍾休旅車系列,除了車內空間大,換車也是為提升更多安全,例如車道偏離警示輔助。原來他曾因軋戲,一時閃神失控追撞兩台車子,因此安全配備不能少,現在他更不敢逞強,太累就停路邊休息,絕不疲勞駕駛。  打破模特兒外型應偏好跑車的刻板印象,余秉諺在TVBS《地球黃金線》中透露對休旅車的情有獨鍾,身高188的他苦笑解釋:「跑車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夢靨!有時坐進去根本就如坐針氈。」  原來,余秉諺在模特兒時期,甚至因為大長腿,有些跑車坐不進去,導致本已談好的工作,因為無法跟車合拍就宣告破局。  除了身材因素,余秉諺選車還會想到家人的乘坐舒適度。余秉諺強調,愛車副駕座位只專屬老婆王依蕾,連椅背也不能任意調整,還笑說主持人蘇宗怡是至今「唯二」坐上「太座」(副駕)的女生,嚇得正在試坐余秉諺愛車的蘇宗怡,趕緊對著鏡頭解釋:「余太太,我們今天錄節目而已。」  余秉諺因為軋戲關係,有時不免疲勞駕駛,他有次從辛亥隧道出來遇上紅綠燈口,沒想到一個閃神,就失控追撞上前方兩輛車。還有次太太在車上本來閉眼休息,卻忽然被輪胎壓到貓眼的聲音驚醒,才發現余秉諺開車開到恍神,行駛路線已偏滑。  經歷這些經驗,余秉諺強調現在為了安全,太疲憊就會停在路邊休息一下再上路,或直接搭計程車通勤。面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嚴峻,余秉諺認為大家不用過度恐慌,他表示會增強免疫力、少去公共場所、保持健康心態、勤洗手和做好消毒,若大家基本注意事項做到,保持健康心態就不用過度擔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