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常謹慎! 台灣那麼旺 首次不開放觀眾錄影

胡瓜與白家綺盼武漢肺炎疫情快過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民視《台灣那麼旺》16日年後首次錄影開工,被問及武漢肺炎疫情,主持人胡瓜與白家綺憂心忡忡,希望疫情快快過去,胡瓜更提醒大家不要恐慌猛搶口罩,勤洗手才是王道,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台灣那麼旺》也是首次不開放觀眾錄影,胡瓜惋惜說當然有觀眾有互動比較熱鬧,沒有觀眾也是「熱情如火」服務電視劇前觀眾朋友,就像《綜藝大集合》也破了紀錄首次改棚內,但也正面肯定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減少人群接觸,身為公眾人物做好示範,也說台灣防疫做的好,不要慌亂小心謹慎就好。  被問到有沒有去搶買口罩?胡瓜說,這是家裡「那口子」(指丁柔安)的事情,因要照顧年紀大的阿嬤跟長輩,丁柔安會比較緊張一點,平常就會準備口罩。  胡瓜提醒大家不要恐慌猛搶口罩,勤洗手才是王道,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胡瓜還特別自備三罐小酒精,因為接觸人群與到公共場所「自保」一下,受訪前麥克風前還特別消毒一下,還跟大家說小心謹慎但不要慌亂,生活還是要好好過!胡瓜說:「這疫情也同步提醒全民勤洗手的重要,算是一個正面思考」。  白家綺也說:「因家裡有三個小朋友,平常就有準備,疫情爆發前就採買口罩,剛剛好夠用,身為三寶媽的她,到家就洗手換衣服才觸碰小孩,提供正確觀念,提醒大家不要恐慌!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大豐送午安枕 後港師生好眠

 七股後港國小學童收到午安枕貼心禮非常高興。(記者盧萍珊攝) 將軍區大豐製棉廠董事長徐忠祿感念阿嬤養育之恩,先前在七股區後港國小設置徐黃受語獎助學金,日前又送來午安枕供學童午睡使用,提升午休品質,讓全校師生好感謝。  徐忠祿指出,祖母徐黃受語小時候在後港國小學區大潭里成長,雖沒有受教育,但對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視,也鼓勵兒孫要好好念書,後代子孫遵循阿嬤的教誨完成高等教育,各自都有事業。父親徐君子為感念母親的養育恩情,二十多年前捐出二十萬元設立徐黃受語獎學金,幫助偏鄉的學童。  從事製棉事業的徐忠祿,常到學校參訪時,見到學童午休時趴睡在桌上,因手臂壓住麻到而不舒服,特別研發實用的午休枕,軟綿綿的枕頭不僅容易入睡,也不會有手麻的問題,讓午睡品質更佳,促進下午上課的學習成效。  徐忠祿與退休的教育局秘書室主任林永祥一同來到後港國小,受到校長方婉真及師生熱烈歡迎,貼心的徐忠祿還送來各種不同圖案的午安枕,收到午安枕的學童們個個愛不釋手,迫不及待想要拿出來試睡,徐忠祿一旁指導學生如何使用。  後港學生許茹茵說,有點厚度的午安枕,趴著睡較不會讓身體呈現緊繃的狀態。陳保源表示,感謝董事長送的午安枕,軟綿綿摸起來好舒服,午休時就不用趴在手上,直接側著臉貼在枕頭上,覺得好好睡。  校長方婉真指出,感謝徐忠祿對後港國小的照顧,繼設置獎學金後,再贈送午安枕,勉勵學子將來長大有所成,能學習回饋社會。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獎不完 南應大美術系豐收

 南應大美術系學生李宜庭獲得第六十七屆南美展柏川獎的「二樓房客賴小姐」作品,構圖嚴謹,色調穩重細膩。(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七技和四技兩種學制學生,在老師陳香伶等指導下努力學習技巧,精進自我繪畫能力,本學年度上學期在國內多項美展比賽中屢獲獎項,包括二0一九台南美展、雄獅薪藝獎徵畫、第六十七屆南美展共有六十餘人獲獎,展現學習、創作成果。  台南應大美術系教學首重與理論與實務結合,多年來七技、四技學生,在系上老師諄諄不倦指導下,屢屢在國內各大藝術競賽美展中奪得好成績。其中雄獅薪藝獎共有十四名學生獲得國高中職及大學組獎項,包括巫佳珊拿下銅牌獎,方妤瑄、李宣萱佳作獎,王冠云等十一人獲得入選獎。  銅牌獎得主巫佳珊的「豐收」作品,描繪新鮮的魚貨正等待著顧客購買,間接象徵了風調雨順、收穫滿盈的念想意象,畫面結構層次完整,物象經由作者的放大描繪後,呈現饒富趣味的色層紋理,整體而言作品沉穩耐看,發人省思。  還有第六十七屆南美展,南應大美術系學生和系友亦囊括多項大獎,包括柏川獎:李宜庭;林國治獎:柯衍吉;西畫類優選:梁智翔、劉品均;國畫類優選:莊雯;西畫類入選:俞柏安等六人;國畫類入選:王芓鈊等三人。  柏川獎得主李宜庭的「二樓房客賴小姐」作品,繪畫主要是將眼前所見的對象物以主觀意識去描繪,先觀察再思考畫面的構成與色塊的串聯,畫面中的人物是作者的室友,是個性情溫柔的人。此作有著堅實的繪畫功底,其構圖嚴謹,色調穩重細膩,人物凝視的神情富含故事性,搭配背景扁平性質的抽象圖案與寫實的人像畫兩相搭配對應,異質形式協調共存而饒富趣味。  另美術系七技學生和系友共有三十八人參加台南美展全部獲獎,包括西方、東方媒材及立體造型類類共拿下台南獎及三銀、一銅、六優選、八佳作、十九入選,其中戴于濱的台南獎「吾」作品並獲得典藏。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台北站最終場 A-Lin演唱會唯一嘉賓……LuLu如願站上小巨蛋

歌手A-Lin(右)16日晚間在台北小巨蛋舉辦演唱會,與LuLu(左)合唱「有一種悲傷」。(宜辰整合行銷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歌手A-Lin今天舉辦「Passenger 旅.課」唱演會台北站最終場,特別邀請藝人LuLu擔任表演嘉賓,合唱「有一種悲傷」,為LuLu首次在台北小巨蛋擔任演唱會嘉賓,坦言壓力不小。  A-Lin在台北小巨蛋舉辦「Passenger 旅.課」世界巡迴唱演會台北站最終場,這一場邀來藝人LuLu黃路梓茵擔任嘉賓,為A-Lin這三天演唱會唯一的合唱嘉賓,LuLu表示要與A-Lin合唱壓力不小,但也開玩笑說,「跟很會唱歌的人唱歌不用擔心,因為她會cover你」。  A-Lin三天的「Passenger 旅.課」演唱會共計將近3萬3000人進場觀賞,主辦單位砸下新台幣6000萬元打造演唱會,包括找來完整樂手、合音團隊共20人,專業舞者50名,以及A-Lin表演的共12套服裝造型。  演唱會邀請LuLu擔任嘉賓,起源於KKBOX頒獎典禮LuLu向A-Lin毛遂自薦,當時LuLu開玩笑跟A-Lin說,「演唱會的嘉賓邀請了嗎?」沒想到竟如願以償與A-Lin合唱「有一種悲傷」,也是LuLu首次站上台北小巨蛋擔任演唱會嘉賓。  A-Lin在演藝圈人緣極佳,許多圈內好友到場觀賞,包括歌手信、張震嶽、戴愛玲、樂團八三夭等都到場支持,A-Lin的母親、家人也都到場。  因為是最後一場演出,A-Lin在演出前還在Instagram開直播,與歌迷分享3天下來的心情,她表示:「這幾天練舞練得特別勤,所以導致身上有很多瘀青,不過心情是開心的!」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戶外教學 大內幼童認識酪梨產業

 大內國小附設幼稚園小朋友造訪酪梨文創坊,探索在地產業。(記者林相如攝) 「地方創生、從幼開始!」大內國小為讓幼兒園小朋友有機會深入認識在地產業,一群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搭公車到石子瀨社區的酪梨文創坊參訪,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博揚協助深入淺出的說明下,小朋友看到酪梨可以演變出多元的產品,相當驚訝,也相當開心。  校長李英昭說,酪梨是大內區主要農特產,除了公所大力舉辦活動、協助行銷外,石子瀨社區在曾博揚的全力推動下,引進人力,全力開發酪梨文創商品,而這些新創的酪梨產業,未來也需要有人力持續關注與推動,因此安排附設幼兒園的小朋友前往參訪,讓他們從小就對地方的特色產業有所認識,進而產生興趣,讓地方創生產業人才培訓從幼開始。  大內國小規劃幼兒園校外教學課程,透過師生討論,決定探索在地的酪梨產業,老師也針對酪梨產業在地方的發展歷史,先向小朋友解說,一起討論想要探訪的方向與地點,最後師生一起決定造訪酪梨文創坊。  地點決定後,要如何前往,師生也熱烈地展開討論,包括搭公車、火車、遊覽車、計程車等等,經過一連串的意見表達,與研究路線圖後,最後投票表決,決定搭公車。探訪當日小朋友就在校門口等公車,兩分鐘就到到酪梨文創坊,由於這次的公車行,不少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搭公車,覺得很新奇,也相當興奮。  抵達酪梨文創坊後,曾博揚引導小朋友觀看由酪梨開發出來的系列產品,包括防蚊液、香皂、酪梨麵等,很多小朋友第一次看到,發現酪梨可以開發出很多有創意的生活商品,相當驚訝,且在曾博揚詳細的介紹製作原由與過程後,小朋友對酪梨的產業,也有更多的認識,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參訪,替幼兒園小朋友上了鄉土情懷的一課。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學園>河豚生氣了

新竹縣上智國小3年B班 ◎鮑彥融

Read More

光影藝術節論壇 國際策展人交流

2020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15日在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論壇,交通部長林佳龍(左5)、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右4)、國美館館長林志明(左4)、2019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設計總監吳漢中(左1)與藝術家姚仲涵(右2)等都出席。(中央社) 中央社∕台中15日電  2020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今天在國美館舉行論壇,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今年台灣燈會定位2.0升級,論壇也是升級的一環,藉由與國際策展人交流,讓台灣藝術設計走出去。  「光之書寫—2020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在農曆過年前夕於國美館開展,在光影藝術節舉辦的同時,也是台灣燈會活動期間,兩者以光作為載體,承載不同的文化面貌。  光影藝術節今天也在國美館舉辦論壇,交通部長林佳龍、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國美館館長林志明、2019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設計總監吳漢中、藝術家姚仲涵等都出席與會,論壇也邀請里昂燈節總監、柏林燈節策展人、神戶燈節藝術總監、東京創意團隊NAKED Inc.總經理等人來台,分享舉辦燈節經驗。  林佳龍表示,過去舉辦30年的台灣燈會,除了越辦越好、人數越來越多外,也思考要如何提升它的國際性和藝術性,因而將今年燈會定位為2.0升級版,而今天的論壇也是燈會升級很重要的一環,透過國際與會人士的交流,讓台灣藝術設計走出去。  林佳龍指出,今年是台灣燈會2.0元年,也是實驗性的第一年,期待2021年在交通部觀光局和新竹市政府的合作下,結合科技、城市與光環境,讓國際友人都能看見2021年台灣燈會。  林志明先是感謝來自各國的策展人,在疫情影響下,要長途旅行不容易,但大家還是來了。他表示,從今年的台灣燈會到光影藝術節,可以觀察到,台灣各地從民俗發展出來的燈節,已經有許多重大轉變,在林佳龍的帶領下,把設計和藝術的力量導入到交通部各個部門,也把過去傳統的燈會延伸到美術館,看到節慶藝術展覽的可能性。  里昂燈節總監祖拉威克(Jean-Francois Zurawick)介紹里昂燈節的緣起與發展,如何從在地傳統活動躍升為國際慶典。  柏林燈節策展人比爾吉特.贊德(Birgit Zander)指出,柏林燈節從2005年舉辦,是受到里昂燈節的影響而辦,如今成為全球最大光影節慶,10個晚上的活動,創造90萬人次在柏林住宿過夜,為柏林帶來許多經濟效益。  明年台灣燈會在新竹,新竹市長林智堅也邀請比爾吉特.贊德的團隊擔任活動顧問,期待能結合竹市能量與柏林經驗,打造全新的台灣燈會型態。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欣賞

Read More

天橋上的魔術師 重現中華商場

公視旗艦級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歷經1年、耗資新台幣8000萬元重現中華商場樣貌,成台劇史上最大型片場。 (原子映像提供) 中央社/台北15日電 公視旗艦級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前導預告片釋出,劇組歷經1年、耗資新台幣8000萬元,打造台劇史上最大型片場,重現中華商場,從建築到火車鐵軌都重新打造。  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講述9名小孩在中華商場天橋上與魔術師的故事。原著小說走入國際,在日本、法國、韓國等獲得迴響。電視劇由金鐘獎最佳導演及金馬最佳劇情片導演楊雅喆改編執導,劇組今天也釋出首支前導預告影片(https://reurl.cc/M7qYd4)。  影片中也能看到參與演出的演員,包括朱軒洋、宋柏緯、萬芳、温貞菱、盧以恩等,而片中的小演員都是素人徵選而來,前導預告一推出,也立刻在社群網站引起討論。  該劇故事主景多在中華商場,是當年台北人的生活重心。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矗立30年,位址從北門起端一路延伸到小南門,綿延2公里,8棟連棟的3層建築大廈,也就是在現今西門町的公車專用道上;這個當年最摩登的建築、佔地之大、繁華之處可比現今信義商圈。  劇組歷經1年、耗資8000萬元、佔地2公頃,打造台灣電視劇史上首次最大型片場,重現中華商場。 劇組美術指導王誌成率領美術組從2018年開始啟動前置期田野調查,工作內容包括中華商場店面種類、店面招牌、當代活動車輛種類、平交道細節考究、建築物牆面瓷磚、活動攤販種類、庶民生活,甚至連公用電話的年代都細心考究,工程龐大繁複。  王誌成說,「時光有一種魔力,我試圖將那股魔力給實像化出來,當演員再被放進來這個環境裡去演繹的時候,我自己在現場都會起滿身的雞皮疙瘩,好美。」  劇組動員超過600人,從搭景到陳設,人工手繪招牌就畫了125個、人工手繪磁磚超過160坪、磨石子地板用的石仔磚就有420坪、超過15000片。  當年這棟百貨商場的各式店面,包括制服店、各類庶民小吃、皮鞋店、軍用品店、唱片行等,劇組也如實還原了將近50間店面與住家,包括侯孝賢電影「戀戀風塵」當初拍攝的車棚及火車鐵軌等。  甚至連建築物的方位以及太陽照射的光影位置,都跟當年一模一樣。從地板到水泥牆面、從玻璃窗花到水泥窗格,還原的不只是建築物、更是當年時代的氣味,栩栩如真。  目前「天橋上的魔術師」還有4800萬元的資金缺口,公視已啟動募資計畫,歡迎天使資金及文化事業支持者參與。戲劇預計在2021年夏天播映。

Read More

<中華副刊>楊順發的海岸線

楊順發攝影(台南市立美術館收藏)■張薈茗  冒著寒流低壓、在寒風細雨中,開了三個半小時的車程,專程北上淡水雲門劇場展館,參加楊順發老師繼「台灣水沒」之後延伸出的新作--「台灣土狗 Taiwan To Go」系列展。有幸多次跟拍學習受教,過程備極辛苦,夏暑吹著鹹味的海風,防曬衣裹不住悶熱,滲出一身的汗水黏噠噠的。一層又一層的擦防曬油,冬冷風霜迎襲,凍僵的雙手無法靈活按下鏡頭,這是親近海洋,必須付出的代價,像作夢時也抱著海洋,無法分割。  楊老師新作「台灣土狗 Taiwan To Go」作品攝於彰化王功漁港、漢寶濕地,由152張照片拼接而成,高170、寬500公分,佈展工程浩大,挑戰難度極高。當完整呈現在眼前觀賞時,內心非常悸動,楊老師現場講解、闡述、創作理念。海面上涉水的一群土狗,不畏風寒能搏浪,領頭狗帶著狗群,先跨出右腳探查,安全無慮時再回頭跟同伴示意跟上,過一個接著一個的沙洲;看似在汪洋中遍尋無路,卻又不懼未知的開拓,冒險性格像極了台灣人強韌的生命力與性格,與雲門早期舞劇「薪傳渡海」先民橫渡黑水溝,飛躍、頓足、縮身,黑水溝巨浪掀天,如<渡台悲歌>:「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錢個人去無轉,台灣所在滅人山。」道出台灣渡海凶險啊!  海面上涉水的一群土狗,跨過一個個沙洲,這位感性的藝術家眼中泛淚,哽咽地說:「前面已沒有沙洲了,領頭狗帶著同伴到底要走去哪裡?」此刻,現場鴉雀無聲,所有的觀眾將目光集中在沙洲上,一群流浪狗的身上,感受台灣在國際社會上,被打壓的處境。土狗諧音To Go,同時表達,尋找下一步的方向。  來自中鋼藍領技術人員,輪著三班制班表,海域創作需與潮汐時間對決,下班後尚未休息,爭取海域潮汐時間差,近年來更風塵僕僕往返彰化與高雄,他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守著蒼茫海域等待老天給他機會。我多次受教聆聽創作理念,更能理解楊老師攝影創作的辛苦,以及攝影符號的運用與詮釋。他已擁有攝影界的一席之地,仍然謙虛、待人真誠。每次演講開場白,一再感恩已故啟蒙恩師李俊賢教授,引領他走向國際接軌的創作舞台。  待人誠懇的他,還有燦爛的笑容,些許南部腔鄉土口音,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敘述創作背後的故事與場景,時而充滿著熱情激昂,時而哽咽哀傷的語調,讓台下的聽眾動容不已。他總是謙卑的說:「我的書唸得比較少,所以,海岸踏查我都是用最笨的方法,全台灣的海岸線通通走一遍,就是最好的方法。」在他的身上看到這麼多特質,成功絕非偶然。俗語說:「稻仔若飽穗就頭犁犁,昂頭的是稗子。」除了專業技術的鑽研,他的處事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