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陽光普照多倫多首映 掌聲長達5分鐘

電影「陽光普照」在加拿大多倫多影展舉行首映,演員巫建和(圖)飾演誤入歧途的小兒子,導演鍾孟宏表示,巫建和極具張力的演出,讓各國觀眾都印象深刻。(甲上娛樂提供) 中央社/台北7日電 導演鍾孟宏新片「陽光普照」在加拿大多倫多影展舉行世界首映,在太平洋彼端感動全場,映後掌聲長達5分鐘。鍾孟宏出席首映說,希望大家找到共同信念,一同走出黑暗迎來陽光。 電影公司今天下午發布新聞稿表示,鍾孟宏執導的第5部長片「陽光普照」,在多倫多當地時間6日傍晚舉行首映,鍾孟宏也親自出席。 電影公司說放映時,觀眾不但被鍾孟宏的幽默情節逗得發笑,也被溫暖故事深深感動,映後觀眾更報以長達5分鐘的熱烈掌聲。 鍾孟宏映後座談時,分享創作初衷。他表示,「我們都身處在紛紛擾擾、不易生存的世界,必須找到共同的信念與目標一起努力向前;也因為歷經黑暗的過程是痛苦難過的,唯有持續向前才能迎來陽光普照」。 電影公司表示,還有觀眾發現該片英文片名A SUN(一顆太陽)竟與「一個兒子」的英文A SON同音,透露出電影溫暖的父子情深。而在片中飾演小兒子的演員巫建和,其充滿張力的演出,也讓各國觀眾印象深刻。 鍾孟宏表示,巫建和飾演一個悲劇性的角色,「大家都覺得他很壞,但他所要承擔的其實比誰都多,他的悲劇性格說明成長是一件辛苦的事」。 電影公司也提到放映結束後,各國觀眾仍久久不散,繼續向鍾孟宏分享內心的感動,有韓國觀眾表示,「我邊看邊哭,心情複雜」。 「陽光普照」結束多倫多影展的放映後,下一站將於10月前往南韓釜山影展,並於11月1日全台上映。

Read More

羅馬台灣電影節揭幕 蔡明亮現身

中央社/羅馬7日專電 台灣電影節首度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到義大利參加威尼斯影展的台灣知名導演蔡明亮、演員李康生昨晚出席台灣電影節「台灣之華」(Flowers of Taiwan)開幕儀式。 台灣電影節由駐義大利代表處、羅馬亞洲電影節策展單位(Asiatica Film Festival)及羅馬國立21世紀美術館(MAXXI)共同主辦。 駐義代表李新穎、策展人史賓納利(Italo Spinelli)、羅馬國立21世紀美術館藝術總監侯瀚如(HOU Hanru)、蔡明亮新片「日子」的新演員亞儂弘尚希(Anong Houngheuangsy)都出席開幕典禮,共同揭開羅馬第一屆台灣電影節序幕。 在開場的一小時對談中,蔡明亮暢談從影心路歷程。一開始他的父親非常反對他拍戲,直到父親過世前,才告訴蔡明亮終於對他「放心了」。蔡明亮透露,他選角獨鍾李康生,也是為了追尋父親的身影,因為李康生很像他父親。 李新穎致詞時表示,這是台灣首次在義國首都羅馬辦大型台灣電影節,意義非凡。感謝觀光局、文化部共同贊助這次活動,也感謝所有義大利主辦方的協助。工作人員數個月來的辛苦,才能促成第一屆台灣電影節「台灣之華」的誕生。 李新穎表示,電影是促進文化交流的最佳媒介,讓台灣人的創意、活力與勇氣持續被世界看到,也希望透過每年舉辦的台灣電影節,為台灣藝術創作在義大利開拓更廣的國際知名度。 第一屆羅馬台灣電影節6日到8日在羅馬國立21世紀美術館的Auditorium廳及Videogallery廳舉行,共計播放14部電影及15部影像藝術(Video Art)。 羅馬首屆台灣電影節開幕,導演蔡明亮(右2)與演員李康生(左2)等出席首屆羅馬台灣電影節開幕典禮。(駐義代表處提供/中央社)

Read More

<中華副刊>種植在台灣的一座南歐

文、攝影/邱傑 某一天我們在一個城堡裡頭用餐,我們坐在厚厚的牆組構成的空間裡頭享用一頓美好的午餐,南歐各國的餐好像也就是麵包沾橄欖油和醋,一大塊葷食,和一些生菜,以及一小堆仿若沒煮熟的白米飯。真搞不懂他們的米飯何以都要煮個六七分熟就起鍋?他們說那才是最好吃的火候,我卻想到台灣話有趣的一句:鴨子吞粗糠。粗糠是榖殼,乾燥乏味而又粗糙無比,吞來實非好味,Q彈清香的白米飯偏要煮成粗糠樣,煮不透之事教我想不透。 南歐回來,只因一個中台灣之旅的尾聲時段,在不存著任何期待和任何想像之下任由手機古哥引導而行,竟然穿越神奇隧道直達南歐。 進入一座莊園,眼前所見幾乎就完全是一個南歐樣子,古堡、矮牆、花園小徑…,高聳的樹木無言訴說於此迄立已久,建築物每一座也都顯得在此已有多時,好像這一座座古城古堡從來就一直站在這裡。 這好不教人驚奇。一面暗暗感愧於自己是多麼孤陋寡聞竟不知有此秘境,一面也感受到生為一個台灣人的濃濃幸福感,如此之近距離,如此之平易可到,太難得了。 我們在古意悠悠的餐廳坐下,看那粗壯的柱,看那孤型的半圓的紅磚大窗,看牆腳大大的橡木酒桶,看窗外高聳的城垛和塔樓,恍惚間好奇的反而是這裡的服務生居然和我們同樣黃皮膚黑頭髮,而且台灣話個個都講得溜極了。 呵!我們此刻是在台灣啊。 把我們拉回了現實面的,是端上來的餐盤中那一小堆白米飯煮得軟Q軟Q,嚼來齒頰生香,完全不像嚼粗糠。

Read More

<中華副刊>棗樹情懷

後院棗樹 文、攝影/雲霞 從小在台南公園長大,對那裡的一草一木極為熟悉。記得靠近茶座涼亭的湖邊上,有一棵粗壯高大的樹,原不知它是何樹,五、六月,開米黃色的小花,清香瀰漫。八、九月結果時,方知那是棗樹。 待果子成熟,經大風一吹掉落時,我就在樹下撿。許是任由它野長,沒人施肥的關係,結的果都不大,像雞心棗似的,但入口脆甜。樹葉長得挺茂盛,鬱鬱蔥蔥,華蓋亭亭。夏日,把躺椅擺在棗樹下,享受水波蕩漾的湖景與陣陣拂面而來的和風,不知不覺就闔上眼打個盹兒。 公園裡賣花生的阿玉,生意清淡時,就會到棗樹下與我一起撿棗子。我們拿棗子玩遊戲,先伸手猜剪刀石頭布,誰贏誰就先捧起一把棗子撒開,在選好的兩顆棗子中間劃一條線,劃時手不可碰到棗子,否則算犯規,由對方接替。劃好線,瞄準兩顆棗子的間距,用手指將這頭的棗子彈向另一頭的棗子,若彈中,就可拿走被彈中的那顆棗子,繼續彈。若沒彈中,就輪到對方彈。待棗子都被彈完,就數數看誰贏得多,贏來的都歸自己擁有。簡簡單單的遊戲,我們卻玩得樂此不疲。 那年我八歲,放了學天天在公園裡晃悠。阿玉十五歲,賣完花生就找我玩。過了三、四年,有一天,阿玉告訴我,她不來賣花生,要去別處賣別的了,好多賺點錢。看她並沒有欣喜的表情,反而一臉黯淡,是捨不得離開公園嗎?我好奇地問她,要賣什麼?她回我,告訴妳也不懂。知道她家境清寒,能多賺點錢總是好,我為她高興。但她走後,沒了玩伴,我嗒然若失,望著一樹的棗子,提不起勁兒。 沒想到過了大半年,阿玉突然出現,變了個樣兒,我幾乎認不出她來。穿著時髦,一身緊衣服包裹著婀娜身材,臉上擦脂抹粉,嘴唇上也塗了口紅,還把頭髮燙得卷卷的,梳得蓬蓬的,像個鳥巢。一雙高跟涼鞋,露出腳趾頭上的紅寇丹,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她一路跟坐在涼亭外喝茶的客人們打招呼,大家看直了眼。我怯怯地,沒上前,她倒是過來問我好不好,然後又忙著去跟客人打招呼了。 沒多留,旋風式的來,旋風式地走,卻在客人間刮起了一陣風,大家交頭接耳談論,我聽到一句:「她現在是走國際路線」。這什麼意思?看大家低語的表情,我沒敢問。 她也只這麼露面一次,不曾再來過。日後我們家離開了公園,遷往它處。長大以後,方明白走國際路線的意思,原來她賣的是自己,皮肉生涯的對象是外國人,不禁對她油然生出憐惜之心。若不是礙於生計,有哪個黃花閨女願意走上這條路? 在台南公園的這一段生活,早已塵封於記憶深處,直到從加拿大搬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後,有一天閒逛園藝中心,居然看見棵棗樹,我好驚訝,當年跟阿玉彈棗子的一幕幕又回到眼前。好幾十年過去了,不知阿玉過得如何? 園藝中心一棵桃樹不過賣美金30元,而棗樹卻要120元,想必是品種的關係。迢迢萬里之外,又經過了這麼多年,有緣再見到它,那是多麼難得!心裡興奮著。樹有價,而牽連著兒時的記憶,於我心中,卻是無價的。立即將這棵棗樹買下,搬回家種。 細心呵護,期盼它早早結果,俗話說:「桃三李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桑樹七年能餵蠶,棗樹栽上能賣錢。」比喻等待結果期短。果真,第二年它就開花結果了。畢竟樹沒那麼粗大,結的果不多。可是幾年下來,漸漸茁壯,結的果竟比小湯匙還大。立春後,開始疏剪過密枝,去掉交叉枝,剪去下垂枝等,待五月花開時,風送來淡淡清香,閉上眼,彷彿我又回到台南公園湖邊的棗樹下。 九月,棗子掛滿一樹,壓得較細的枝條垂彎了腰。依熟的程度,次第摘下,入口爽脆清甜,裝袋分送鄰居朋友,都讚好吃。《神農本草經》將棗列為上品,中醫也都說它具有補氣養血、健脾胃和美容抗衰等功效,難怪民間有「天天吃大棗,一生不顯老」和「五穀加大棗,勝過靈芝草」的諺語。曬乾的棗子可用熱開水沖泡來喝,我尤其喜歡拿來煮銀耳蓮子紅棗湯,覺得吃後整個人滋潤起來。還有過年做年糕,當撒上芝麻,拿去蒸前,我會在中間放一顆紅棗點綴,頓時讓平淡的年糕面有了生氣,以收畫龍點睛之效。 我們這半沙漠地區風大,棗子成熟,難免樹下會掉落許多,去清理時,想起當年與阿玉一一撿拾並玩彈棗子的情景,心裡湧起一份難言的惆悵情懷。或許別的女孩子也玩過這種遊戲,但我相信絕不會是用棗子。這輩子,阿玉這人,連同與我之間的棗子遊戲,已成為此世獨一無二的風景,永遠鐫刻於心底。(寄自新墨西哥州)

Read More

沈玉琳拍片行銷高雄 葉匡時探班

  藝人沈玉琳南下高雄拍攝愛情產業行銷影片,任憑沈玉琳如何搞笑,副市長葉匡時皆一本正經,沈玉琳直說「真難搞」。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主持人沈玉琳節目製作團隊6日南下高雄拍攝愛情產業行銷影片,推廣高雄醫療美容、彩妝及婚紗拍攝等愛情產業鏈服務;副市長葉匡時特地到場探班,致贈市府吉祥物來福布偶,並首度體驗敷面膜,任憑沈玉琳如何搞笑,都一本正經展現定力。 葉匡時表示,高雄的愛情產業觀光極具發展潛力,期許製作團隊能充分展現高雄幸福浪漫的城市氛圍及細膩貼心的產業服務。 他並細數愛情產業鏈的推動成果與願景,並進一步指出,今年第二季高雄觀光旅館住宿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逾2成,可見市府團隊推廣愛情產業觀光已見初步成果,未來市府將持續致力拉抬愛情產業的產值,打造高雄成為名符其實的愛情城市。

Read More

北中南21場門票秒殺 再會吧北投 10月高雄加演一場

綠光劇團音樂劇「再會吧北投」PLUS人氣超高,北中南場次演出門票都迅速售罄,6日決定10月在高雄衛武營加演一場。 (衛武營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6日電 綠光劇團音樂劇「再會吧北投」PLUS人氣超高,北中南19場演出與2場加演門票都迅速售罄,今天決定10月在高雄衛武營加演一場,現已於售票系統啟售。 「再會吧北投」PLUS透過動人的音樂,描繪台灣的在地故事與舊時的生活況味,以民國50年代,北投溫泉酒家林立、情色文化興盛的時代氛圍,述說人們的情感牽動,與大時代下庶民力抗命運的奮鬥。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示,經與劇團協調後,綠光劇團決定於10月20日晚間加演一場,讓更多觀眾有機會進劇場感受「再會吧北投」PLUS的精彩魅力。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也指出,「再會吧北投」PLUS先前在台北、台中的演出場場爆滿,劇情笑中帶淚。9月和10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及高雄衛武營的7場演出,也場場售罄,可見此劇的迷人魅力。

Read More

<中華副刊>花咸感

文、圖/敖古仁 攝下這朵黃底豹紋,蝴蝶蘭的影像時,我的心中立即浮現孟克(Edvard Munch)那張名畫,「吶喊」的印象。 孟克的一生是死亡、疾病與瘋狂的交織。我不知道他想吶喊的是不是佛家所謂的,生老病死人生的苦;抑或,如同有些藝評家的觀點,他那無聲的尖叫來自跨進新世紀時的「存在」(being)焦慮? 接觸「存在主義」是在大學的年代,可能是趕流行吧,也或者,畢竟我屬「戰後嬰兒潮」的一個統計數字,又是外省第二代,所以雖然並未親歷戰亂或生離死別,但是血緣或是文化認同的焦慮總能誘發「我是誰」、「存在或不存在」的提問。就在依稀彷彿的尋覓中,我將視野投向新聞攝影,於是我看見了遠方,戰爭的實像,同時觀照了自身的處境。於是,戰爭成了我課餘之暇另一項關心的主題。 一路踟躕跌撞,來到了眾聲喧譁的廿一世紀,我想,眼前青春綻放的蝴蝶蘭如果也能吶喊,他的內容會是什麼?於是我找到了一個字,「咸」,或許可以用來表達他現時此刻的驚恐。 「咸」字,就像是漢字的活化石,自甲骨文一路以降,以至於現今通行的楷書,他的字形就像人性,幾乎不變,所以翻查各種古籍字典時很容易辨識出這個字。 就字義來說,金銅器上的「咸」字,已經廣泛借為副詞來使用,表示「全部」的意思,「皆也,悉也。」不過,如果由甲骨文的字形來看,「咸」字的上方刻寫成一件像似斧鉞一類的兵器,「戌」;左下方是個「口」字,或許是兵將齊口呼喊軍令的寓意;「戌」、「口」合體之後的「咸」字,學者會意成「殺戮」,趕盡殺絕的涵義,這才是「咸」字的本義。 甲骨文卜辭中的「咸」字也可用作人名,可能是成湯,或是巫咸。成湯是商朝的開國君王,滅夏,其生平已經進入信史,所以不算陌生;至於巫咸,則是傳說中謎樣的人物。傳說,巫咸可能是黃帝時的神巫,唐堯的巫醫,也可能是殷商祖乙時的賢臣。相傳,涿鹿大戰時黃帝曾請巫咸為他卜筮吉凶,又傳,巫咸「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樹樹枯,祝鳥鳥墜」,易經中的卜筮法傳說即是由巫咸首創。 易經的「咸卦」是下經中的首卦,彖傳註解,「咸,感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又,有時,如詩經或左傳的古籍中,「感」也可以相通「憾」字。因此如果依照「白痴測字」的法則,「咸」有心則「感」,再多心則生「憾」。 如果蝴蝶蘭有心,是不是也想蛻變,羽化成一隻輕盈的蝴蝶,可以自由飛翔?抑或,蝴蝶採食花蜜終於疲累了,也會想葉落歸根,定植成一朵美麗的,豹紋蝴蝶蘭?凡人,生老病死,七情六慾,真能無感,無懼,而無憾?更何況,戰爭還不時,或明或暗,或大或小,迫近中。 1946年,生死學大師庫柏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造訪波蘭的集中營,她在其中一個營房的牆壁上見到千百隻的蝴蝶,那是曾經關在這裡的兒童遺留下來,最令人不忍的,有開戰爭的手繪。後來的25年裡,經由治療與陪伴臨終病人的經驗中,庫柏勒羅斯表示,她才慢慢了解了那些蝴蝶的意義。蝴蝶,經歷蛻變,可以轉換生命的外貌與型式,她在集中營的壁畫中是希望的象徵;希望不再戰爭,生命還有成長、蛻變、與飛翔的可能。目前,國外有些安寧照顧(Hospice care)團體也都以蝴蝶做為機構的標誌。 現時,東西方咸起戰鼓聲,貿易大戰、孤立主義、或是極端主義等種種催生戰爭的病毒似乎正在擴散中。花咸感,感應到什麼呢?我想,那朵豹紋的蝴蝶蘭或許是正在吶喊:恐怖啊,恐怖;不只是宇宙萬物看似必然的成住壞空的歷程,也不只是生命必經的生老病死的經驗,更不僅僅是人生總難避免的無聊和虛無,還有想躲也躲不了的,戰爭的陰影。 上個世紀中,反越戰運動的「花童」送給戍衛五角大廈的武裝警察一朵花兒。花兒是反戰,和平的希望。希望,無處不在,不在遠方,就在每個人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希望,凡人至少都有一個選擇的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張開雙臂

百年古老的石板路上每天上演著小城故事 文、攝影/李燕瓊 我醒在後山晨霧蒸騰、星月漸稀的清晨六點,附近教堂的整點鐘聲迴盪著… 店家不營業的星期天清晨市街靜悄悄,走在空無行人的石板路上,滿足地享受著難得的彷如獨擁整座城市的幸福時光;正往每天晨運我暱稱的「小西湖」走去,會先繞道市中心主街上的市政廳,再經過歌德筆下浮士德煉金爆炸、被取走靈魂的「獅子旅店」,和四百多年歷史的老酒廠,就來到最迷人的義大利冰淇淋店鋪,過了街尾的「歌德飯店」和百年老車站,群樹環繞的「小西湖」就在眼前了。 街道短短,風景卻曼妙無比,只有我時,就愛哼著張清芳的<我還年輕>小跑步著…。 經過市政廳旁,看到坐在唯一營業的飯店露天咖啡座的她,手擰紙巾小小抽泣著…桌上擺著咖啡,座旁一只登山大揹包,看似外來客,約莫60來歲,何事令她大清早這麼難過?我停下腳步,遠遠看著,她似乎暫時無法停止哭泣…… 我決定走向她…,我忘了德國人極重視的隱私,或凡事先徵詢的尊重(如要請「到府修繕」的工人喝飲料時,得先詢問:你接受我的請客嗎?這是我常做的雞婆事啊),我只想給她一個擁抱、和些微的撫慰,讓她知道,那一刻她並不孤單、有人陪著她。 因為看到了,所以,我想要做「讓我看到」後該做的事,that’s all.(我又雞婆了) 走近她身旁,我張開雙臂,輕輕地圈住她,她順勢把頭貼靠著我胸前,剛好我站著、她坐著的高度契合。她開始抽抽搭搭地說著一些話(啊!我聽不太懂啊),我只能假裝慈母般嗯嗯著,並輕拍著她因抽泣而微微顫動的肩背,直到她不哭了,並說了Dankeschon(謝謝),雙手握住我,我回應她Guten tag(美好的一天)。 在湖邊看到野鴨游過泛起的漣漪,突然想起曾經採訪過的舞蹈家羅曼菲的一段談話。 她說:「跳舞是我的最愛,我非常重視『身體打開了,心靈也打開』的感覺。在不停地旋跳中,找尋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跳舞,是一個一直把自我展開來的過程,進而慢慢地打開了我對很多事情的接納度,我的包容也越寬廣了。更重要的,我的心要像一朵花對觀眾開展開來一樣,我知道怎麼樣把自己給出去(給觀眾)。」 訪談當下,我看著低頭沉思,如靜待開放的花蕾般的羅曼菲,突然有想要抱抱她的衝動,她微笑頷首,我接收到她一股「清瘦卻強悍」的熱流。 (詩人楊牧在<問舞>詩中,妙喻羅曼菲的輕盈為一隻「驚醒在自己的翅膀上」的雀鳥) 為何突然連想到羅曼菲?或許那當下,天上的她正在旋轉著圈圈漣漪吧! 當天早餐時跟先生提起有點懊惱沒聽懂她的話,先生安慰我:至少妳聽了她說話。 是的,她一口氣說了不少話,想必要讓我了解她為何哭泣…… (他年若思想起曾被異鄉的小太陽照耀、溫暖過,她應該會心生暖意吧!) 第三天清晨,她坐在同位子上笑著跟我揮手,並大聲說Auf wiedersehen(再見)… 那天的晨光特別明亮,映照在石板路上,閃閃生輝…… (偶遇記之)

Read More

關懷藝人聯歡會 九旬常楓現身

華視6日舉行108年度關懷演藝人員中秋節聯歡餐會,文化部次長彭俊亨(前右2)、關懷演藝人員基金會董事長兼華視總經理莊豐嘉(2排右2)、台灣影人協會理事長周遊(中)等人出席。(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6日電 華視今天舉辦關懷演藝人員中秋節聯歡餐會,現場資深藝人齊聚一堂,久未露面的李炳輝也受邀演唱「流浪到淡水」。文化部次長彭俊亨到場表示,支持資深藝人,政府是永遠的後盾。 華視今天舉行108年度關懷演藝人員中秋節聯歡餐會,彭俊亨、關懷演藝人員基金會董事長兼華視總經理莊豐嘉、中華演藝總工會理事長陳桓浩、台灣影人協會理事長周遊、台灣演藝人協會理事長蕭潤禾都出席。 彭俊亨到現場後與在場資深演藝人員致意,也與身旁90多歲的資深演員常楓聊天。彭俊亨上台致詞時指出,很高興看到華視、中視、台視一直以來都相當關心資深藝人的活動,政府也支持這樣的活動,政府永遠都是大家的後盾。 現場演藝人員齊聚一堂,包括常楓、陳松勇等資深藝人都出席,還有許久沒有在公開場合表演的李炳輝,今天也登台演唱其經典歌曲「流浪到淡水」。 李炳輝會後受訪表示,感謝各界對他的關心,目前生活還可以,有表演機會他就會去。 陳桓浩也與現場資深藝人分享好消息,明年度籌備拍攝兩部電視電影的戲,分別是校園戲與悲傷的劇。 他強調,期盼中華演藝總工會,之後要去養老院等機構舉行愛心活動,邀請資深藝人們響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