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能量思維:結構主義與藝文評論

   ■朱介英 文學、藝術作品領域的「結構主義」其實浪漫得很。 首先敬告大家,所謂「結構主義」(structralism)絕對與數學、化學、建築、土木工程等複雜的程式無關,千萬別被這個名稱所驚嚇。文學、藝術作品領域的「結構主義」其實浪漫得很,如果您瞭解文學藝術上的「結構主義」,您必定會愛不釋手,踏進另一個全新的藝文世界。 試問:文學、藝術、戲劇、舞蹈、音樂、電影、卡通、動漫等人文科學所要表現的基本核心是甚麼?大家一定會回答:這些語言(書寫、文字、色彩、筆觸、影像、樂音、舞踊、動畫等)在於呈現現實人生裡面所涵蘊的真實內容,如愛情、鄉愁、親情、情傷、友情、離散、傷別、快樂、歌頌、工作、勉勵、憤怒、悲傷、淒楚、孤寂、傷感、離愁等都是藝術、文學所要傳達的核心,而終極目的則是達成內心共鳴,讓作品藉著媒介(符號與傳播)感動第三者(閱聽人)。因此作品結構三要素:「本質」、「價值」、「意義」。透過這三要素去思考、創作以及詮釋,才能達到「評論」的目的。本文介紹目前較新的藝文評析理念為台灣的藝文評論論壇添材加火,開啟更新的理論領域。   結構主義箇中三昧 結構主義是西方近一個世紀以來發展出來的最新詮釋學思考方法典範,從人文科學的基本核心「潛意識的探索」為目標,搭配人類學、社會學(後哲學)、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符號學(semiology)、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原子論、單子論、時、空、能量結構、熱力學)、生理學(physiology、遺傳、分裂與分化、組織系統分工)、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去氧核醣核酸、腦神經科學、分子結構)以及女性主義(feminism)等目前建構的最尖端社會科學,意旨都在詮釋生命最原始的真義,解讀生存進化的基本動量,以科學的方法探索、穿刺,直探靈魂中的真實境域,以幫助人們了解作品本質,肯定文本的價值,也幫助創作者思考如何在千頭萬緒中尋找自己的創作或評述方向。簡單推介幾位社會學家及典範理念,敘述如下:   社會學與文學 首先從法蘭克福學派如巴塔耶(George Bataille)的《內在體驗》,利用人類學思考提出人性與社會關係的「微觀與鉅關」共軛,點出人文主義的真諦。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行為的結構》對個人行為現象彙整、分析,對應知覺與意識層面提出習癖、體現及歷史三個中心念,揭櫫人的身體才是整個世界的主體。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的《單向度的人》透視人類複雜的心靈從出生開始便接受規章、制度、律法、守則約制,逐漸形塑成為一個被製造、被歸類,被理性統治下的單一結構分子,使人失去人性可貴、原始的面向。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的《啟蒙與辯證》揭示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指出真相可以透過苦難發聲方式被理解,藝術比哲學更能告訴我們存在的本質,這個批判觀點說明了現象背後的真相。 幾位社會學家各有各的重要思想,幫助我們進行深度剖析。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許多作品,包括對攝影、戰爭、都會發展、戲劇等溯源,他的靈光(Aura)、都市蒙太奇(Urban montage)、星群(constellation)、共感(correspondence)等概念,對結構主義詮釋學有重要的啟迪效用。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以語言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進行融會與梳理,主張溝通對話行動理論作為詮釋根本。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揭櫫平常被忽略的周遭萬事萬物,才是值得探討的意義汪洋,這個理念與法國社會學家德賽圖(Michel de Certeau)的空間實踐、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日常生活苦難互相呼應,是很好的文學、藝術的詮釋方法。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知識考古學」、「權力與規訓」明確地指出現代社會與傳統之間的衝突,幫助我們循著語言的線索探究人本主體中的真實領域。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解構理論」(deconstruction theory),「延異」(La Differance)、「言說與現象」(La Voix et le Phenomene)清晰地剖析語言(符號)表象與深層意涵中的真實意義。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寫作零度》、《符號學要義》等著作,透過語言、言說、共時性、歷時性、符徵(signifier)、符指(signified)等法則,剖析文本的真實內涵詮釋作品的真實面。以上是與文學、藝術有關的社會學理論家和理論的簡短介紹,對於文本解讀與評論有出奇不意的收穫。   精神分析與文學 所謂結構主義便是用現代的科學思考分法,對文本進行結構性的解剖與分析,包含三個層面:作品(言說與符號視之)、內涵(意境、心念)、現象(時間、地點、習癖)。精神分析的祖師爺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畢生累積臨床精神分析案例,整理出有關人類生命種種際遇,內外之間的思考轉換機制和精神層次結構之巨大論述,啟發後世與語言、符號、行為、思考、心靈相關的現象進行析理與解讀,對於文學、藝術與心靈之間的領域發掘產生巨大貢獻。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阿德勒(Alfred Adler)、愛里克遜(Erik Homburger Erikson)、瑪西亞(James Marcia)、荷妮(Karen Horney)、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等的重要理論,對現今社會行為、思想分析有著巨大的影響。 特別要介紹拉岡(Jacques Lacan)對藝文評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理論:「符號層」、「想像層」、「真實層」藉著精神分析這三個潛意識語言結構層次,在文本與潛意識之間,建構一道清楚的橋梁,解釋了現象轉化為心念的過程,是眾多與文學、心理學、藝術評論家們作為文本分析與評論的思考基礎,當然更為電影、美術、文學(特別是詩)、音樂等諸多語言詮釋提供思考方法。 榮格把潛意識劃分成兩種類型,源自個人內涵的材料稱為「個人潛意識」(individual subconscious);源自種族或社會族群內涵的材料稱為「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Read More

將原住民族織布文化帶進城市 花蓮「布是藝術節」台北中山捷運站登場

《2025布是藝術節》記者會於台北舉辦,縣長徐榛蔚親自出席為花蓮加油。(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花蓮縣政府於九日在台北舉辦《二0二五布是藝術節》記者會,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出席,與花蓮在地工藝師、表演團隊與時尚設計師,將六大原住民族的織藝文化與當代創意帶進城市生活現場,展現花蓮文化與創意融合的藝術能量。族群織紋與現代剪裁的服飾走上伸展台,自然與時尚完美交融,令現場觀眾驚艷不已。 徐榛蔚表示,「PUX」在太魯閣族語中代表「加油」,而這股充滿力量的精神,也正是辦理「布是藝術節」帶著花蓮持續前進的核心目標,具體展現花蓮文化根基與創意轉化的重要代表。 徐榛蔚指出,「Taiwan PUX,臺灣加油」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每一個人實踐文化與永續的起點,期待大家在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回來心靈的故鄉,一起延續文化與藝術的脈動,感受土地與慢食文化的溫度,體驗屬於花蓮的日常永續與文化韻味,踏上「從生活開始,看見台灣、看見花蓮。」的文化之旅 這場文化盛會不僅展現花蓮在地創意,更具體呈現出原民處推動「關注(Care)、分享(Share)、共同行動(Together)」三大核心價值的政策願景。縣府長期以來持續關注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與部落產業的永續發展,重視的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包括所有與部落同行的多元族群間的理解與支持,達成彼此尊重、共融共好願景,結合文化、觀光、農業等與民間資源,更成為帶動地方創生與城市韌性的核心力量。 《2025布是藝術節》是全台唯一以原住民族織布為主題的藝術節,今年活動除了邀請耆老、工藝師現場展演,也整合旅宿業者、部落旅遊業者與文創市集,展現「布是生活,是花蓮」的多元樣貌。花蓮縣政府誠摯邀請大家春天走進花蓮,一同織出文化的新篇章。 《2025布是藝術節》記者會於台北舉辦,縣長徐榛蔚親自出席為花蓮加油。(主辦單位提供)

Read More

曹佑寧星空下對戲夏騰宏先踢球

曹佑寧、夏騰宏與段鈞豪為《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出席媒體茶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曹佑寧、夏騰宏與段鈞豪9日為《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出席媒體茶敘,曹佑寧與夏騰宏私下踢足球培養默契,段鈞豪則難忘在颱風夜拍戲。 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中,曹佑寧飾演一位內斂的攝影師,與由夏騰宏飾演熱血奔放的醫師形成強烈對比,兩人與飾演軍官的段鈞豪在戲中有多場精彩對手戲。 夏騰宏回憶與曹佑寧初次合作,「原本對佑寧的印象還停留在棒球場上的陽剛形象,沒想到他詮釋柳朝琴時展現出的氣質非常貼合角色。他總是安靜觀察,讓自己的氣場慢慢貼近角色」。 兩人培養默契的方式也相當特別,夏騰宏說:「我們常在等戲時踢足球打發時間,也因此建立了很自然的默契,讓對戲更有火花。」 曹佑寧也透露,若能選擇,他想挑戰夏騰宏飾演的「木雄」:「這個角色的眼神透露出義氣與叛逆,像是隨時準備迎接未知任務,很吸引我。木雄的個性與我距離較遠,反而更想嘗試。」 飾演軍官的段鈞豪也回憶有一場在颱風夜拍攝的戲,大家全身濕透,圍著炭爐取暖,那種團結與情感連結,讓他至今難忘。

Read More

張艾嘉獲頒遠東影展終身成就獎

張艾嘉獲第2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影展「金桑樹終身成就獎」。 (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張艾嘉獲頒第27屆義大利遠東國際影展金桑樹終身成就獎。她9日表示,重要的並非得不得獎,而是到了這年紀還有作品被觀眾看到並認可,為此感到驕傲。 義大利遠東國際影展由當地藝文機構電影快遞中心籌劃,也是歐洲規模最大的亞洲電影展。張艾嘉成為繼邱復生、林青霞後第3名獲此獎的台灣人。 回顧出道逾50年,張艾嘉希望能做個好榜樣,不是為了出名,「是希望把對電影的熱愛繼續下去、傳承下去」。因此許多新導演找上門時,她盡力幫助,「他們可能第1部電影沒什麼錢,但我希望對待每個來找我的新導演都不是敷衍,而是真的坐下來討論,好跟不好在哪裡,不希望只是把他們打發走了」。 張艾嘉表示,直到現在仍持續學習,「我不知道什麼叫老」。她笑說,平時會靠著跑步維持身體機能,且不喜歡在健身房跑步,「我的跑步夥伴,你們(聽到)可能會很羨慕我,是彭于晏」;並透露,周潤發也是當時在香港很早就帶著她一起跑步的人。

Read More

白冰冰分享16次試管失敗 鼓勵不孕者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白冰冰母親節前再次面對傷痛,在Youtube節目《誠懇逗陣》分享16次3200針試管失敗史,希望讓不孕者好孕到。 過去母親節對白冰冰來說是不敢碰觸的節日,但今年母親節,她不但會在民視《超級冰冰Show》跟蔡家蓁合唱為白曉燕基金會25週年紀念而寫的《燕兒慢飛》,日前還去參加桃園的生殖醫學中心開幕剪綵,分享自己16次求子失敗的血淚史,並介紹目前試管嬰兒的流程。 白冰冰在白曉燕過世後,一心想把女兒生回來,從42歲拼到48歲,7年進行了16次的試管嬰兒都未如願,「當初的過程血淚斑斑,因為台灣法規的關係,尋找醫生和精子取得都很困難,在美國、台灣兩地折騰,還是跟孩子無緣。」 白冰冰27年前開始嘗試做試管嬰兒,當時的技術從療程開始就必須打很多的排卵針,再全身麻醉取出卵子,等卵子植入子宮後,又要打很多的黃體素,還必須臥床14天才能下床走路。每次療程要打200針以上,7年16次至少3200針,「打到最後雙腿、雙臂、肚子上都布滿細細的針孔。」 回憶試管失敗史,白冰冰最後得知現在的技術每次取卵只需打10-15針的排卵針,也不要臥床,讓她好想哭,但也因過去失敗的經驗,讓她願意現身跟大家分享,「這是我平常不願碰觸的痛點,但希望我走過的失敗路,別人不要再走了。」

Read More

「鷲嶺雲深—簡森雄詩書篆回顧展」 4/10~5/1明宗書法藝術館展出

圖說:「鷲嶺雲深—簡森雄詩書篆回顧展」,四月十日至五月一日在明宗書法藝術館展出。(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鷲嶺雲深—簡森雄詩書篆回顧展」,四月十日至五月一日在明宗書法藝術館展出。簡森雄 (1943-2024),生於南投中寮,一九六八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系,一九七一年從教育工作轉換跑道,進入大同公司任職,投身於工業設計領域。至一九九○年代中期,逐漸淡出工業設計事業,回歸純藝術追求。 簡鸝媯博士表示,簡森雄之退休生活幾乎全心全意致力於行草書法,每日練功。並以其書藝為文學之載體,進行「書 文」雙重創作。其書法作品落款幾乎皆有「不問古人借曲牌,我自敲桌隨意歌」句,表達該文並非照搬古人之名詞名曲,而是在古人「曲牌」形式上進行修改,自創格律自填之作,用以表達對生命之感悟,或對生活當下之體會,之所以採用古典形式,乃取其易於表現文意之「濃」。 簡鸝媯博士說,就藝術形式而論,《空起 圓開》,不論線條佈局、墨色、筆法,都是簡森雄本人最喜愛的作品。此作之緣起,乃是陪同夫人曾月嬌女士回到娘家南投中寮,於谿邊閒坐,見小魚蹦躍水面,「空翻鱗玉參差起」形容陽光下魚鱗如玉閃耀水面此起彼落,「圓舞波花錯落開」則是描述小魚躍起後,落入水面而盪起之水波錯錯落落,相扣又相離,如多支圓舞曲共時蕩漾。 簡森雄亦將當代俚語、臺語,甚至狀聲詞帶入詩文,掛軸《歸個乖》便是竹雉叫聲之狀聲詞,配合其文,亦指人心妄念太多,反覆無常,時而存善修行,時而憤怒瞋恨,妄想長壽永生,實則體貌日衰,不如沉潛歸心,乖乖修行,故曰「歸個乖」。《試問禪關》落款「度孤守林人」,「度孤」發音為臺語「瞌睡」之意,自我消遣體力日老,時時瞌睏。至於「守林人」自號,起因於二0一一年,與夫人於南投中寮購入一小片山林,修路整地,準備長住耕作、歸園田居,因以為號。 在多件作品中,簡森雄展現了以認真遊戲的態度來實踐書藝的心情,《試問禪關》最後一句「夢魂顛倒」之「倒」字,乾脆取字面之意,將此字直接放倒,側九十度躺著。《重聽 淡看》末句「遲早一樣空」則直接線描「空」字,令此字中空留白,坐實此字之「空」。凡此種種皆為簡森雄之設計巧思,為其書藝營造趣味。 簡鸝媯博士說,本次展覽亦包含簡森雄過去三十年來,筆刀耕耘於方寸之間的成果。總體而言,其篆刻作品僅有一小部份為自己而做,用以表露個人心跡:「今生還石一廂痴」,吐露本人對印石之迷情痴愛;「有情苦無情枯」表達對佛法與紅塵、出世與入世之體會;「回頭岸遠」喟嘆投入工業設計數十載,回首當年書畫之岸已遠。 簡森雄之篆刻作品絕大多數用以親友之間的饋贈酬答,誠誠然藝術史家所謂「雅債」,也可見簡森雄與夫人一生綿密親好的人際情誼。 這次書篆展總結了簡森雄一生的藝術成就,儘管在大學藝術系畢業後便投入工業設計領域超過數十年,退休重拾當年之筆,將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之思維,注入書法、篆刻、繪畫創作,著意於線條、色塊、留白的佈局,整體構圖的巧妙安排,實踐現代之奇思妙想於傳統藝術之中,融合新舊,以闢其蹊徑。

Read More

廣末涼子施暴護理師 演藝活動喊卡

廣末涼子在醫院對護理師動粗,被警方逮捕。(翻攝自IG)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44歲日本女星廣末涼子8日凌晨在靜岡縣一家醫院對護理師動粗,涉嫌傷害,被日本警方依現行犯當場逮捕。她在官網為施暴致歉,並宣布「將暫停演藝活動自肅」。 由於女子沒帶身分證件,日媒先前報導這名女子「自稱」廣末涼子本人,後經確認為本人。 日本放送協會(NHK)等媒體報導,凌晨0時20分左右,廣末涼子在靜岡縣島田市的醫院腳踢女護理師,還抓這名護理師的手臂,導致護理師輕傷。 廣末涼子透過官方網站發表聲明,承認發生事故,並為施暴行為道歉,宣布「將暫停所有演藝活動一段時間」。 廣末的個人事務所R.H發表聲明表示,「敝社代表取締役廣末涼子遭到逮捕。她於4月8日在靜岡縣內發生由本人駕駛車輛的交通事故,在被送往醫院後,因為一時陷入恐慌,對醫療人員造成傷害」。 聲明致歉表示,「對於受害者及所有相關人士造成極大困擾與擔憂,在此深表歉意。由於該事件仍在調查中,相關細節不便公開,但她本人將會暫停所有演藝活動」。 廣末涼子於7日晚間6時50分左右,駕駛一般轎車行駛在新東名高速公路時,與一輛大型拖車發生追撞事故,隨後與疑似為經紀人的男性一同被緊急送往島田市的醫院。由於緊急送醫,當時她並未攜帶確認身分的證件。 廣末與經紀人皆僅受輕傷,大型拖車駕駛則未受傷。她因為傷人,被前往醫院進行事故調查的警方人員以現行犯逮捕。  

Read More

蘇晏霈生日滾山坡 許願快脫單

蘇晏霈37歲生日,出外景滾山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蘇晏霈7日迎來37歲生日,卻一早就前往山區拍攝一場驚險的滾山坡戲碼外景。她在戲外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連續切了好幾次蛋糕,感受到滿滿的愛與祝福;還不忘向粉絲公開喊話,期盼桃花朵朵開,早日告別單身行列。 提及這場與劇中搭檔黃文星的滾山坡戲碼,蘇晏霈坦言,這場戲的難度相當高,所幸天氣穩定,劇組也做足防護措施,才讓兩人順利來回滾了兩次就完成拍攝。 黃文星則笑稱,因為要抱著女生一起滾,格外擔心蘇晏霈的安全,全程用手小心翼翼地護著她的頭,沒想到卻擋住她的臉,導致必須再滾第2次。不過,他也大讚兩人默契十足,在配合上相當順利。 在歡慶生日的同時,蘇晏霈也大方分享生日願望,期許能趕快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成功脫單。她更向單身男性公開喊話,鼓勵他們勇敢追求愛情,強調自己現在的條件比以往還「鬆」,主要是要上進、孝順,價值觀契合,還要理解她的工作。蘇晏霈除了期盼有好的姻緣降臨,如果能意外迎來「好孕來」,更是值得開心的喜事。

Read More

出道45年報喜 張秀卿首開個唱

張秀卿宣布首次個唱,女兒站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金曲歌后張秀卿8日以粉紅性感造型出席記者會,宣布入行45年的首次個唱《張秀卿‧辣妹駕到演唱會》8月23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登場,門票4月9日中午12時起在KKTIX、全家超商開賣。 張秀卿的21愛女林莉自美國返台祝賀,讓她開心得直飆淚,母女首次公開合體亮相,有默契的以粉紅色造型現身,讓張秀卿笑說:「我們是粉紅姐妹花」。林莉也開心祝媽媽演唱會加場連連。 提到人生的第一場個唱,張秀卿分享自11歲推出首張專輯,踏入歌壇至今45年,歷經許多的波折挺過逆境。她從小熱愛歌唱,能夠站上大舞台舉行個唱是心中一直的期望,不敢相信美夢終於成真,「有著懷孕的喜悅,因為要求完美,十年來婉拒無數次的邀約,今年感覺來了與製作團隊很有默契,就這樣的獻出我的第一次」。 人生首場個唱由台南出發,張秀卿笑說:「身為台南媳婦,第一次對我而言深具意義,當然要獻給家鄉」,而且「要顛覆既有的想法,十八般武藝都要搬上台,絕對讓大家驚豔,目前已開始健身加強肺活量,我的第一次絕對要嚴陣以待啦」。

Read More

4/11首映 贖夢張家輝、劉俊謙將登台造勢

張家輝、劉俊謙將來台宣傳電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金獎影帝張家輝最新自導自演年度恐怖強檔大片《贖夢》將於11日在台上映,張家輝、劉俊謙也將於上映當天出席台北首映會造勢,並舉辦多場影人見面會,首映會套票組開賣當天即搶購一空,兩人特地準備驚喜好禮回饋台灣粉絲,限定套票組現正熱賣中。 《贖夢》在香港上映以來票房持續奪冠,累積票房直衝3500萬元台幣,後勢持續看漲,日前張家輝、劉俊謙勤跑戲院映後座談。張家輝化身片中被惡夢纏身的計程車司機「蔡辛強」,上演張家輝與蔡辛強的對話,人格切換自如的精湛演技讓在場所有觀眾直呼賺到了。 《贖夢》不僅在香港票房開紅盤,更榮獲全球國際影展好評盛讚,還勇奪英國曼徹斯特Grimmfest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獲評審團特別表揚「最佳驚嚇電影」、「最佳視覺及特殊效果」,歐美日韓影迷驚嚇聲不斷,直呼張家輝將「惡夢」徹底搬上大銀幕! 張家輝十分期待相隔10年與台灣粉絲面對面交流,近期出席映後活動時溫馨提醒,無論是恐怖畫面或是驚人結局反轉,都請觀眾不要暴雷,親自進戲院感受,才能體驗到最精采的《贖夢》過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