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部修正非本國籍工作船申請停泊國際商港以外之其他港灣口岸作業要點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發布修正「非本國籍工作船申請停泊國際商港以外之其他港灣口岸作業要點」第七點,並自今(一百十一)年十月三十一日生效 。 非本國籍工作船申請停泊國際商港以外之其他港灣口岸作業要點第七點修正規定如下:非本國籍工作船之工作範圍為從事離岸風力發電工程建置、維修及除役者,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應取得主管機關委託之驗船機構核發之船級證書。 (二)申請人依第三點檢附文件申請。許可期依經濟部出具船舶使用同意文件或展期文件載明之期限核定。 (三)申請許可檢附之相關文件於許可期間不得失效。若因文件失效則應停止作業返回國際商港,至補正後始得重新作業。 (四)離岸風力發電開發商不得使用未經許可之船舶進入所屬離岸風力發電場作業。 (五)許可期間屆期規定(作業流程如附件二):1、屆期未經展期許可者,停止作業,返回國際商港並完成出口程序後離境。2、屆期前已取得作業許可者,或二十日前申請展延者,不受前目限制。3、屆期且已重新申請許可者,停止作業返回國際商港,至航港局許可後始得重新作業。 (六)檢附本國籍船員比例為該船船員最低安全配額證書所載人數至少三分之一之船員名單。離岸風力發電開發商或承攬商得檢附本國籍船員培訓計畫提送航港局,經審查通過者,於許可在臺工作期間,不受比例限制。

Read More

鄭深池辭長榮國際 張國煒辭立榮航空董座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國際公司昨(二十七)日表示,鄭深池於今年4月6日受推舉擔任該公司董事長,目前已經向公司辭任董事長職務,生效日昨(27)日。另張總裁二子張國明所屬的財團法人祥陽慈善基金會,也已同步辭任該公司董事職務。長榮國際公司新任董事長人選,將依法完備相關程序後,再另行公告發佈。 另外,立榮航空公告,原任立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辭任董事長職務,並自即日起生效,新任董事長將於董事會選任後另行公告。

Read More

雙十連假高雄關通關服務不打烊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為配合廠商及民眾通關需要,今(111)年雙十節連續假期(10月8日至10月10日)仍秉持「服務不打烊」精神,繼續辦理進出口貨物及郵包之通關業務。 高雄關表示,相關措施如下:連續假期前1日(10月7日)之一般進出口通關案件,除特殊案件外,均於當日處理完畢。雙十節連續假期(10月8至10月10日):進出口貨物通關作業:每日上午8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止,如需辦理通關業務者,無需事先提出申請,可逕洽該關執勤人員(海運進口貨物通關集中於小港分關辦理);上開時間辦理進出口貨物查驗,視同正常辦公時間,免徵收特別驗貨費。 儀檢作業: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止,集中於第74號碼頭第5貨櫃中心儀檢站辦理。惟若第5貨櫃中心儀檢站機器故障,將另行公告之。第一備援儀檢作業地點為第2貨櫃中心儀檢站;第二備援儀檢作業地點為第4貨櫃中心儀檢站。郵包通關作業:配合郵局(含高雄及臺南)營業時間,業務一組高雄郵務股於10月8日(星期六)辦理郵包通關,作業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3時30分止;嘉南分關臺南郵務股於10月8日(星期六)上午8時至12時止,均派員值勤。 海空運旅客通關作業:按船、機抵達及離境時間正常辦理通關。為提供更完善的服務,高雄關另於前述連續假期期間設置緊急服務窗口,聯絡電話詳如附表,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Read More

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登場 打造亞洲最強科技匯流平台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的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將於10月份盛大登場,匯聚我國科技發展結晶,延續虛實共展之成功模式,虛擬展於10月11日開跑,實體展將從10月13日起,於臺北世貿一館揭開序幕,讓民眾能透過多元方式,體驗臺灣最新科技成果。本屆展會匯聚我國10大部會研發能量,設立「創新領航」、「未來科技」與「永續發展」三大主題館,以及涵括18國69家國際機構參展,展出超過800項創新科技。 其中泰國國家科學院及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等國際半官方組織,也在疫後首度親自來臺展示最新技術,並期待有更多技術交流與合作。同時,臺灣以矽島聞名於世,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與頂尖的製造技術,在全球科技供應鏈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今年更設置半導體專區,由台積電、聯發科與日月光等十大臺灣半導體廠商展示最新技術,展現臺灣頂尖護國群山的堅強研發實力。 在工業局力邀下,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首度集結臺灣十大半導體業者,展出半導體上中下游最先進的技術,包括聯發科將展示全球領先的Wi-Fi 7無線連網技術,為高頻寬網路應用提供強大的核心能力;瑞昱半導體將展出剛獲COMPUTEX 2022 Best Choice Award兩項大獎的「AI超級解像度晶片」,是目前高畫質內容及顯示產業迫切需要的創新科技;全球封測大廠日月光將展示領先全球的異質整合先進封裝技術,包括3D/2.5D IC、扇出型封裝和系統級封裝(SiP)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5G、AI、物聯網、智慧工廠、智能汽車、高性能運算等快速成長產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威脅下,國發會展示由矽基分子電測科技公司所研發全球第一款取證的結合生物科技與半導體檢測科技的技術,以場效應電晶體(MOSFET)進行病毒檢測,30 分鐘以內就能夠獲得精準度 95% 以上數據,並與PCR對比一致性100%,在 2021 年底獲得衛福部 EUA 緊急授權上場實戰。 除了半導體產業技術,全球減碳趨勢下,臺灣也開發了多項尖端技術協助企業減碳。例如,技術處為協助各產業達成淨零永續目標,從產業減碳著手,運用AI與大數據分析找出資源最佳配置,助工研院開發「數位減碳應用技術」,應用範圍涵蓋光電、石化、鋼鐵、製藥和醫材等產業,其中「雙腦協作製程參數最佳化」是全球唯一可跨產業應用之技術; 此外「AI產線排程最佳化」技術已導入榮剛材料之瓶頸站點排程派工,成功減少8.7%的天然氣耗費,為產線減少4.07%碳排。 為了達成淨零排放目標,針對基礎建設臺灣已經開發出多項新技術,包括配電饋線分區段轉供負電策略、人工智慧漏水檢測儀,也積極研發氫能發展平台。農業部門更是永續科技中的重點,推出了履帶式電動智能搬運機、多功能農業採收輔具和咖啡渣機能性飼料添加劑等技術。此外還有因應極端氣候開發的高耐候高強度工程級材料,臺灣 ESG 戰鬥力在此一覽無遺。

Read More

台電四接選址嚴重影響港口營運 基隆航港業者再提11點聲明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電第四天然接收站選址在基隆港,正好在基港進出口處(即港嘴),台電與基隆港航港界人士上週四(二十二)日進行會談,基隆國際輪船公會暨基隆船務代理公會兩公會綜合港區意見表達十一點聲明。 包括: 1.堅決反對在港區蓋接收站,儲槽設在港嘴,會被認為是不安全港口,影響未來基隆港營運及商機,請台電公司另覓其他合宜地方興建LNG專用港。 2.請台電另尋其他電源開發方案,如堅持在港嘴蓋接收站堅決反對,會號召抗爭到底。 3.四接碼頭之地理位置正處於基隆港進港航道之右側共用港口航道.正常天候情形下LNG船舶於進港靠泊時其受吃水限制,噸位及乾玄影響致使船舶慣性大而運轉操縱不易,從LNG船排定進港靠泊開始至完成止正常估計約需費時2.5小時,其佔用航道將冗長費時必影響其他船舶之正常進出港,更遑論天候不佳情況下致使其他船舶之船期倍感壓力,而嚴重影響港口及船舶所有人之正常營運,且造成租船營運業者費用倍增選擇轉靠其他港口,斷送基隆港商機。 4.東北季風受天候影響,海流、側風大,與其他港口不同可能容易造成斷纜,例如前陣子9級風用兩台拖船依然無法停止,撞壞33號碼頭靠泊設備,賠償百餘萬,天候差進出基隆港有很大危險性。 5.目前找海大學者模擬都是學術研究只是分析、報告並非實務經驗,應找實務產業專家,現場特性只有當地業者清楚,基隆港專家應是在場的業者,報告應找這些業者,不管操船模擬、水工模型試驗做多少,學術界報告不足為信,屆時領港絕不敢實際操船。 6.光基隆港務分公司填西碎波堤基隆港靜穩度就已經變差,不管之後規劃西防波堤半拆或全拆,基隆港靜穩度會變更差。 7.遇到災難的緊急應變措施為何。 8.考量深澳港或由中油接收站由海陸管方式供氣。 9.不要共用航道,不管LNG船或是商船只要有一船隻故障或碰撞意外,皆會互相影響,且扼殺基隆港未來可能,也會降低基隆港效率。 10.領港往外移,距離增加費用也增加誰要負擔,以現有船隻數量預估領港費小艇費拖船費一年要增加8千萬。 11.基隆港未來朝大型船舶化發展,目前操船模擬船隻大小是否已經有考量。

Read More

「上櫃ESG 30指數」26日正式發布櫃買永續指數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櫃買中心與臺灣指數公司及國立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合作新編「上櫃ESG 30指數」(指數代號:IX0177),訂於本(111)年9月26日(星期一)開始發布收盤指數,並自本年11月14日開始計算、傳輸盤中即時指數。 櫃買中心表示,ESG投資理念已深植人心,在永續指數已成為投資人支持永續發展重要媒介之際,櫃買中心持續擴展ESG相關指數版圖。本次「上櫃ESG 30指數」採用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之「台灣永續評鑑」模型,透過社會(S)、經濟(E)、環境(E)及揭露(D) (「SEED」) 四大構面,檢視企業是否設定適當永續願景,除刪除高汙染疑慮產業並搭配財務指標篩選成分股外,同時設有產業權重上限避免集中單一產業,指數編製各環節高度符合市場潮流與趨勢,帶領上櫃市場永續指數系列邁向新的里程。 觀察臺灣指數公司應用歷史資料進行指數回溯測試結果,「上櫃ESG 30指數」自108年1月3日至111年8月31日止,指數總報酬高達115.41%,優於同期間上櫃及上市大盤指數。櫃買中心長期耕耘開創永續金融商品,致力於ESG表現優異的上櫃企業被更多投資人看見,更樂見本檔指數未來成為永續相關指數化商品之連結標的,成為投資人發揮永續影響力並同時引領企業投入永續發展的優質選擇。

Read More

證交所完善新創籌資環境 打造「臺灣創新板」為臺股上市新亮點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8月掛牌的錼創科技-KY為「臺灣創新板」打響第一炮後,臺灣證券交易所近來除持續拜訪新創公司外,已鬆綁市值與營收上市標準、縮短轉板時間,及調整承銷商協助法遵作業委任期間等規定,為新創公司走向資本市場鋪設更友善的最後一哩路。 「臺灣創新板」自去年第3季開板以來,證交所持續拜訪新創公司,透過行政機關、創投機構、上市集團企業及新創育成園區等多元管道擴大交流,並積極參與新創生態圈活動及傾聽各界聲音,持續精進調適法規,排除新創公司走向資本市場的障礙。 在鬆綁申請門檻方面,為貼近臺灣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特性,分別調降市值及營收標準至10億元及1億元,無營收或新藥研發之生技類市值則調降至20億元,落實扶植新創加速籌資發展,讓創新板成為孕育未來潛力獨角獸的搖籃。 其次,創新板上市滿1年後即可申請轉列一般板,增進新創公司上市計畫的營運彈性。此外,增訂承銷股數下限規定(提撥承銷股數得不低於300萬股),提升市場配售效率;暨參考國外證券市場規定,調整承銷商協助法令遵循作業委任期間(取消永久保薦責任,調整為上市掛牌日起至其後三年度止),以增加法規合宜性並提升創新板申請及輔導意願。 國際股市今年表現欠佳,赴海外掛牌的新創估值與股價明顯遭到壓縮,鑒於臺灣新創公司在國內能見度更勝於國外,證交所希望發揮及掌握主場優勢,打造「臺灣創新板」成為亞太地區創新科技產業上市首選,積極推動具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例如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或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申請掛牌,達成政府「精進新創發展環境」目標。 我國已建立多層次證券市場架構,以集中市場來看,截至2021年底掛牌上市家數959家,總市值達56.3兆元,全球排名第16名;日均成交金額接近4千億元,全球排名第8;外資持股市值占比由2018年40.0%增至2021年43.5%。另近四年全體上市公司籌資金額在4,553億元至8,433億元間,其中IPO(首次公開發行)籌資金額僅約3%,餘為SPO股票及債券籌資等,顯示臺股資金動能充沛且具多元籌資管道,外資參與度也高,屬於高流動性市場。 證交所指出,在全球競爭浪潮下,新創公司若能即早進入資本市場及善用資源,將有助於企業穩健發展、提升知名度及能見度、吸引招募優秀人才、增進企業價值及競爭優勢,打造新創企業勝利方程式。 證交所力拚「臺灣創新板」為亞太地區創新事業的上市新品牌,透過資本市場力量,形成創新資本的特色板塊與上市聚落,希望將創新產業的豐沛人才技術價值留在臺灣,讓國內投資人參與共享新經濟產業的成長果實,與臺灣資本市場共榮共好。

Read More

前8月大陸機場旅客/貨郵量雙降 旅客量降幅逾4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中央持續新冠疫情清零政策,今年前八個月中國大陸機場旅客量與貨郵量仍為雙降,其中旅客量降幅超過四成,惟八月份單月旅客量已較去年同月增逾四成。 中共民航局統計,大陸民航機場一至八月旅客量累計3.81億人次,比去(2021)年同期持續減少41.6%,但八月份以6658.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3.8%,前八月四大地區機場旅客量與去年同期比較依序是:東部1.748億人次(-44.6%)、西部1.341億人次(-38.1%)、中部4675.4萬人次(-42.3%)及東北地區2556.1萬人次(-35.8%)。 貨郵量方面,前八月為984.5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6.4%,其中八月份122.1萬人次比去年同月減少8.6%,四大地區民航機場前八月貨量依序比較為:東部717.3萬噸(-16.7%)、西部151.8萬噸(-15.6%)、中部87.5萬噸(-14.8%)及東北27.9萬噸(-16.8%)。 統計指出,今年前八月大陸民航機場起降架次為510萬人次,已較去年同期減少近兩成四(-23.8%)。

Read More

陸籍航運人員29日起可依規定申請入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陸籍航運人員本(九)月廿九日起可依規定申請入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表示,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定本月29日起調整邊境管制措施,考量人道與家庭團聚、陸資在臺企業營運管理等需求,同步調整下列陸港澳籍人士可依規定申請入境: (一)陸籍人士來臺探親及奔喪(含運回遺骸骨灰、司法人道探視、探視重病(傷)親屬、領取公法給付、辦理遺產繼承)。 (二)陸籍航空、航運公司駐點人員;陸籍航空器、船舶之機組員、船員、技術人員等相關人員。 (三)業經許可來臺投資之陸資事業人員可向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專案入境。 (四)港澳籍人士來臺探親、奔喪及從事商務活動。 陸委會指出,未來將根據國內外疫情、兩岸互動情勢的最新發展,滾動檢討、逐步調整陸港澳籍人士入境管制措施,以維護國家安全與整體利益。

Read More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招商 年底公設與廠商建廠同步動工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以下簡稱加工處)為因應臺商回流及活絡屏東縣地方經濟,啟動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以下簡稱屏東擴區)開發計畫,首場招商座談會以「屏東產業 再創新局」為主題,9月30日將於加工處屏東分處登場,會中將說明屏東擴區開發期程、投資環境與優勢,歡迎企業先進朋友,踴躍報名參加! 加工處表示,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是「大南方大發展南臺灣發展計畫」重要一環,獲得行政院高度重視,園區面積共26.86公頃,生產事業用地占17.76公頃,全區劃分為6個坵塊,土地「只租不售」,基地鄰近眾多重大建設,對面即是屏東科學園區,周邊則有屏東科技產業園區、六塊厝產業園區,屏東縣內還有屏東工業區、內埔工業區、屏南工業區,企業落腳屏東擴區,極具產業聚落競爭力,連結供應鏈網絡資源,為投資創造優勢。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交通便利,距高屏大橋僅1.3公里,跨過高屏大橋10分鐘即可抵達高雄市,行政院已核定設置的屏東高鐵特定區,距屏東擴區也僅須3分鐘車程,未來,高鐵特定區將規劃成高鐵、台鐵與快鐵三鐵共構,企業南北洽商談生意,交通動線南來北往通行無阻。 進駐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除享有產業群聚優勢,企業入駐屏東擴區免徵進口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為商機創造綜效,還能享有園區內「一站式」服務,加工處協助企業解決建照、廠登及環安衛等業務,讓廠商可專注於營運、生產。企業進駐科技產業園區更享有專人計畫輔導,法人單位陪伴企業爭取中央資源,企業在園區內打拼,加工處攜手中央地方資源挹注,協助成長茁壯! 歡迎從事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及其他低污染產業等有建廠需求的廠商蒞臨與會,搶得先機!招商座談會報名網址:https://ievents.iii.org.tw/EventS.aspx?t=0id=181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