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光會考破百宣誓 管樂太鼓助陣

南光中學辦教育會考破百宣誓,鼓勵國三學生全力打拚,讓成績更上一層樓。 (記者陳佳伶翻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營區私立南光中學五日為國三學生舉辦「教育會考破百宣誓大會」,透過管樂隊、太鼓隊的演出,期振奮學生士氣,校方和家長會並致贈象徵「高中」的桂圓糕和粽子,表達對國三學生的期許和祝福。 南光中學表示,距離教育會考只剩九十九天,為激勵及祝福國三學子能夠堅持到底,在會考能考出理想成績,舉辦「教育會考破百宣誓大會」;先由「管樂隊」帶著代表勝利的包糕粽及5A++進場,接著安排太鼓隊表演,展現擊鼓雷鳴士氣昂的氣勢,祝福國三學生「試試順利登金榜,凱旋榮歸耀南光」。 國三各班宣誓,宣誓詞各有巧思,展現正向能量,自我鼓勵「教育會考」五科都能達「精熟」拔得頭籌。 校長洪丙丁、榮譽會長吳惠英、家長會長周伯倚等人,頒贈由學校與家長會購買的桂圓糕與粽子,表達對考生的期許和祝福「高中」。 洪丙丁等人表示,教育會考是學習成果的檢驗,期待學生們愈戰愈勇,相信繼續努力,九十九天全力打拚,成績將能更上一層樓。 在校生高舉各班的班旗搭建「旗門」,校長、家長委員們與國三導師帶領國三學生繞場,穿越「旗門」及「喜登龍門」、「光耀金榜」的拱門,祝福考生考運亨通、旗開得勝。

Read More

推廣數位學習 海東獲全國第一名

海東國小推動數位學習不遺餘力,今年再度獲得全國最佳推廣獎第一名。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每年獲選教育部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的學校,經過一年的執行及推廣後會再評選,海東國小今年再度獲得全國最佳推廣獎第一名,表現亮眼。 海東國小執行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深耕計畫已三年,一0七年發展以「當台灣暗蟬遇見機器人」為主軸的課程,一0八年則延伸規劃「暗蟬護衛隊」;一0九年發展智慧城市「禹神同行」,透過專題研究導引學童探討海東校園及學區的淹水原因並提出對策。 海東教務主任洪駿命表示,他們以「暗蟬機器人」、「暗蟬騎士」、「智慧家園」作為偏鄉服務課程,由海東學生以一對一或一對二同儕教練模式,指導偏鄉學校或到海東體驗的他校學生,學習暗蟬機器人的機構、程式設計及完成指定任務的自動機器人,自動澆水的機器人及滅火機器人則做為他校實踐課程的教學模組。 洪駿命指出,目前推廣的課程,都是經過團隊老師長時間的課程實踐、省思、修改、再討論、優化,讓這些課程模組容易到他校推廣,非常歡迎其他學校使用海東課程模式修改成為學校的課程,也可以直接使用海東的課程與教學。 洪駿命表示,這個獎屬於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輔導團隊、台南市教育局、海東國小全體親師生,及所有參與海東推廣的學校及社區人士,還有將課程實踐於學生的指導老師等,因為有眾人的參與,海東國小才有此殊榮代表大家領獎。

Read More

大同國小廢課桌椅 變身火車裝置藝術

東區大同國小師生將廢棄課桌椅變身為蒸汽火車頭裝置藝術。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東區大同國小參與「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推動計畫」,以社區閒置的老車站為主題,進行老車站設計師課程。師生最近利用寒假時間,到玩具醫生木工廠學習木工具使用,把廢棄的課桌椅變身為蒸汽火車頭,並把這座充滿想像力及創造力的裝置藝術品,擺放在南台南車站前方的綠地上展示。 大同國小校長李素珍表示,孩子們進行創意思考課程,針對車站閒置過於老舊的問題提出兩個設計方案,期待將車站打造成鐵道藝術村及圖書休憩站。於是開始著手進行規劃設計,他們結合社區資源,與玩具醫生Dr.Toy達人吳思學及黃經龍一同聯手進行課程,完成了蒸汽火車頭及階梯鋼琴等作品設計。 李素珍說,有了設計方案後,接著就要找素材,因學校有很多舊廢棄課桌椅,閒置在學校太可惜,這樣的想法,搭配孩子的設計方案及設計師的巧思,讓課桌椅變身為車站的裝置藝術品,不但符合老車站再生的議題,又能延長老舊課桌椅生命。 東區大同國小師生將廢棄課桌椅變身為蒸汽火車頭裝置藝術。   (記者施春瑛攝) 於是六年級的學生利用寒假期間,到玩具醫生木工廠學習木工具使用,將報廢的課桌椅進行切割鑽洞、切割砂磨、組裝補強及上護木漆及油漆,教室的廢棄課桌椅在設計師與大同師生的合作下,打破原有的課桌椅結構,變身為蒸汽火車頭的裝置藝術。 學生林思佳說,可以與同學一起將閒置舊廢棄課桌椅變身為火車頭,很符合南站再生的構思,覺得很有意義。沈仁玉說,她負責漆鋼琴琴鍵,這樣的作品可以讓社區居民進來休息遊玩,更親近南站。王妍佳說,一開始對木工具使用有點害怕,經過老師的教導及實作後,克服心中恐懼,並完成作品,覺得很有成就感。

Read More

西埔國小 體驗小白球推捍樂趣

西埔國小學生、家長體驗高爾夫球推桿樂趣。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南化報導 南化區西埔國小日前舉辦一場高爾夫球推桿體驗活動,學生和家長都是首次接觸到高爾夫球運動,在講師講解、示範與指導下,無不感到新鮮與好玩,活動過程充滿笑聲與樂趣。 體驗活動包含三大部分,首先是介紹高爾夫球發展歷史、球場設施與各式球桿的功能與差異;接下來介紹活躍國內外最頂尖的青少年高球選手的艱辛奮鬥歷程,鼓勵孩子們探索自己的興趣、建構自己的亮點;最後由講師個別指導握桿與揮桿要領,並讓學童與家長下場試身手,將球推進洞,享受高爾夫球推桿的樂趣。 這場高爾夫球體驗活動,緣起於西埔國小校長姜建宏在一場國中同學聚會中提到推動偏鄉小校學童多元展能的教育理念,獲得平日有在打高球的劉建國及李孔文二名國中同窗響應,不僅到校指導學童及家長高爾夫球推桿,還致贈每名學生二顆高爾夫球,並自掏腰包贊助比賽獎品及會後大摸彩禮券。南一球場蔡君山董事長也贈送每名家長及學生一頂高爾夫球帽。 姜建宏表示,利用寒假提供機會讓孩子與家長體驗,藉此啟發孩子的好奇心,也能開眼界,讓他們更有興趣、勇氣嘗試新鮮的事物。

Read More

南大英語冬令營 開拔到喜樹

南大在喜樹國小舉辦快樂英語冬令營,大小朋友開心合影。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聯電課輔中心與師資培育中心,帶領師資培育公費生及教育、英語系友,進駐南區喜樹國小舉辦為期三天的英語冬令營。南大團隊以學校生活英語課程為主軸,設計多元活動引領學童快樂學英語,小朋友們玩得好開心,直呼下次還要參加。 英語冬令營活動召集人康智凱表示,除了南大師資培育公費生,此次也特別邀請甫於南市永康勝利國小、西門實小、文元國小、喜樹國小完成實習的校友們參與。根據營隊服務實踐教育理論,設計環境保護、科學實驗室、童玩創作、普普藝術手作、英語過好年、動物桌遊趣等多元活動,提升學習興趣、強化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豐富有趣的課程,獲得熱烈回響。孩子們從靦腆到勇於表達,持續進步中。 喜樹國小校長黃懷慧對於南大學子利用寒假陪伴學童,提供學習輔導、服務表示感謝。南大學子能從孩子學習角度出發,結合教育專業,透過課程、活動加強小朋友的學習動機和語言基本能力,黃懷慧也給予肯定。

Read More

成大USR 探望安南區三百位長者

成大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大學社會責任USR團隊,結合台塑、中興農畜等企業,四日上午前往安南區探望長者。    (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大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大學社會責任USR團隊,結合台塑、中興農畜等企業,發起「團緣藻好運、光合暖台南」活動。四日上午前往安南區探望三百多名長者,除贈送食材及抗疫物資,也當場烹煮健康藻蝦、文蛤與老人家分享,提前感受過節氛圍。 成大USR計畫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團隊,由成大生物科技中心與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合作主導。在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協助下,學界技術與業界連接,將成大在農業及水產養殖的研發量能實際運用到社區,讓農漁民及一般民眾共享學術界的研發成果。目前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大學社會責任團隊已輔導農漁牧業超過三千人次。 迎接春節,成大USR團隊攜手安南區學東、顯宮、鹿耳、南興、城中等里及美麗園長照中心,合辦共學與共享系列之「團緣藻好運、光合暖台南」活動,將USR計畫衍生的產品與社區長者共享。現場烹調健康藻蝦、文蛤,也提供友善土地的光合農作產品試吃,安排老人家體驗藻養水產趣味活動。台塑企業與屏東中央畜牧場等成大團隊長期合作夥伴、立委郭國文服務處、群運環保公司、東成醬油、長健富生物科技均共襄盛舉。

Read More

不倒翁小法師展 為防疫加油

不倒翁公益展,展出來自全球各地的名人創作,台灣藝人黃子佼夫妻作品也入列。黃子佼以台灣知名的芒果為創作題材,令人莞爾。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名人、藝人等,以日本福島會津的傳統工藝品「不倒翁小法師」為創作靈感,即日起於南美館推出公益展,希望藉由不倒翁象徵的百折不撓精神,鼓勵全台灣甚至全球民眾勇敢面對疫情。 這項活動由日本知名品牌Kenzo設計師高田賢三於二0一三年發起的藝術公益活動,起源於二0一一年日本發生三一一大地震,高田想為地球環境盡心力,運用個人影響力,號召數百位名人,包括法國影星尚雷諾,將不倒翁這個吉祥物,各自發揮創意創作,為民眾祈福甚至義賣,至今七年,於世界各大都市展出。 台灣部分,已至台北、高雄展出,台南是最終站,受限疫情,高田賢三無法來台,錄製影片感謝台灣在疫情期間伸出援手,捐贈多項防疫物資,然他本人,去年卻因疫情離世,徒留遺憾;在南美館展出的這場公益展,成為大師生前在台規劃的最後活動。 昨日開幕式,包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次長古田清史、南美館館長林育淳、觀旅局長郭貞慧等人都到場祝賀。「不倒翁小法師」台灣執行委員會表示,此次共有來自全球時尚、藝術、演藝、工藝、漫畫等二百八十四件作品展出,台灣部分展出七十件,包括藝人夫妻檔黃子佼、孟耿如,設計師古又文、陳季敏及市長黃偉哲等人也熱烈響應,展期至二十一日於南美館二館。

Read More

從台江到玉山 崑大15壯士6天達成

崑大空設系師生15人,是全國第一個由大學師生組隊挑戰山海圳綠道的團隊。 (記者汪惠松翻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師生共十五人組團,從台江國家公園的鹽水溪口為起點出發,費時六天抵達玉山國家公園登山口,沿途由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為師生介紹環境和綠道歷史和文化,讓師生們度過一個難忘的寒假,也是全國第一個由大學師生組隊挑戰的團隊。 從台江到玉山的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為全國首條長距離的步道,全長一百七十七公里,被喻為台灣朝聖之路,沿路連接熱帶、溫帶、寒帶的多樣性生態與文化。崑大空設系老師郭一勤表示,系上鼓勵學生多出國增廣見聞,近六年來皆有畢業校友和老師提供獎助金協助學子支付機票。 今年因疫情無法成行,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學生對台灣山海圳國家綠道產生興趣,去年十月開始規劃,除師生和校友,輔大景觀系、台師大物理系老師也共襄盛舉。部分同學為籌措旅費,主動與旅行社協商,以拍攝影片宣傳山海圳國家綠道方式順利爭取到旅費。 郭一勤說,山海圳國家綠道以地理上跨越兩個縣市、十個鄉區生活圈;地方規劃上則跨越兩個國家公園、兩座水庫、三大河川流域;人文上則串連台江、西拉雅、鄒族等三大族群文化圈,為一條乘載著台灣歷史、自然環境、族群文化特色的國家級綠道。 崑大團隊這六天透過騎乘T-Bike、徒步行走及少部分路段搭車,完成這趟旅行,由於步道建置尚未完善,藉由此次旅程讓學生利用空間規劃的專業,未來有機會能幫助步道做進一步的改造。

Read More

新化社造再現風華 新書發表

新化區公所出版《再現風華: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的守護與傳承》新書,兩名作者王榮森(左)、何孟霖(右)與區長吳金喜(中)共同展示新書。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新化區公所出版《再現風華: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的守護與傳承》新書,四日上午在新化武德殿發表。兩名作者王榮森、何孟霖分享記錄、拍攝新化社區營造協會自二00九年成立迄今的過程,作為新化各社區的協作平台與溝通橋梁,建構新化重要的在地文化記憶。 新化社區營造協會肩負在地文化保存與教育傳承的使命,歷年行動涵蓋新化老街再造、和風文化活動、魅色台灣彩繪行動、新化武德殿的維護、梁道故居的經營、西拉雅部落的活化、礁坑康家百年聚落的傳承、郡九街庄綠藝市集、大目降綠色環境陣線的環境運動等,兼顧地方文化資產與自然環境的守護與傳承,再現新化的百年風華。 作者王榮森是在地新化人,十多年前公務員退休,民國九十八年參加社造行列,為家鄉這片土地投入心力,也因社會服務而讓退休生活更充實,豐富自己人生。他曾任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第一、二屆理事長,現任台南市城市文化協會理事長、新化區公所調解委員會主席、大目降文化園區志工大隊大隊長。 另一名作者何孟霖是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當初念書時擔任新化武德殿志工,與新化結緣。他後來以新化為研究場域,畢業論文旨在探討社區組織在地方文化遺產教育的角色與功能,以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為探究個案,曾獲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研究碩士論文獎。現任朝富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  

Read More

牽手平埔 南科考古館展出三族文物

南科考古館推出特展,展出西拉雅等族的服飾、祭儀等文物。    (記者林相如翻攝) 記者林相如∕新市報導 南科考古館舉辦「牽手平埔:台灣南部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文化特展」,八個展區,涵蓋信仰、祭儀、服飾等主題,展出文物包含西拉雅文化出土文物及三族的織品與飾品等,透過以「牽手平埔」為主題,展現三個族群的合作,共同復振發揚自己的文化,並努力進行正名。 配合這次特展,除南科考古館原於常設展廳展示多件史前西拉雅文化的遺物外,再增加有關儀式、金屬器與紋飾陶片等文物,如帶有穿孔的龜殼,疑為文獻上記載之儀式祭典期間,西拉雅族人早晚敲打招呼集合的器物。 另特展中也呈現三個族不同部落的祭儀現況、公廨祖靈信仰、歌謠語言的使用、部落族親重製的服飾等。且展覽現場設有「潛入西拉雅」VR體驗,以當代藝術的觀點,呈現祭儀與語言上的現狀,讓民眾沉浸在一個虛擬的西拉雅語的世界,體驗者將身處於一條「語言的道路」上,藉由完成聆聽、觀看情境與紀實影片、說出語言的單字來體驗這趟旅程。 南科考古館推出特展,展出西拉雅等族的服飾、祭儀等文物。    (記者林相如翻攝) 南科考古館表示,台灣南部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透過當代各種形式的族群文化復振發展,爭取族群正名已儼然出現清晰的輪廓。藉由這次的特展,充分表達三個族群所屬的每一個部落,正積極發展與凸顯自己的文化。 特展即日起展開,持續到五月三十日,展覽期間也會安排相關的教育推廣活動,歡迎民眾一同來感受平埔族群文化之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