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污水處理廠推動水環境教育 走進校園向下扎根

內湖汙水處理廠為積極推廣環境教育工作,走進西湖國小,帶領五年級學童認識水循環的奧秘。(北市衛工處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北市衛工處內湖汙水處理廠為積極推廣環境教育工作,特別走進校園向下扎根,是環境部認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於十三日走進西湖國小,帶領五年級學童認識水循環的奧秘,以寓教於樂、有獎徵答方式與學童互動,讓學童了解日常生活中,洗手、大掃除等使用過的自來水,是如何經由汙水處理廠處理淨化,並養成學童珍惜水資源的觀念。 內湖汙水處理廠長蕭勝聰說,內湖汙水處理廠每日處理二十萬噸生活汙水,是全國第二大二級汙水處理廠,這次與鄰近內湖廠的西湖國小協力合作,期盼以主動走進校園模式,使環境教育從小扎根,讓小朋友了解汙水處理的過程,及日常生活中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感謝西湖國小的支持與協助,讓活動順利完成。 西湖國小黃組長說,感謝衛工處內湖汙水處理廠的專業環教團隊,能走進校園辦理環境教育宣導活動,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帶領學童認識水循環處理過程,也讓學童了解汙水處理廠功能與重要性,同學們都收穫滿滿。 蕭勝聰指出,台北市汙水下水道接管率為全國第一,更顯汙水處理廠的重要性,內湖汙水處理廠以「翻轉教室」、「探索式學習」為特色,打造優質環境教育場域。內湖汙水處理廠更針對不同年齡層,量身訂做專屬的環境教育課程─包含「國小教案-讓水變乾淨的魔法屋」及「成人教案-永續魔法屋」,今年將推出為高中生打造的全新教案「愛冒險的水水」,敬請期待。

Read More

寒假科學實驗營點亮偏鄉學童 科技教育向下扎根

虎尾科大陳佳勳老師帶領台南市龍崗國小的學生進行立體視覺卡片的分享與討論。(圖/虎尾科技大學提供) 採訪中心/郭懷文 由國科會支持,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兩校共同主辦的「113學年度國中小寒假科學實驗營」於今年寒假期間分別於台南市龍崗國小、台南市沙崙國中、台南市新興國中、台南市東山國中,以及嘉義縣雙溪國小等多所學校舉辦一系列科學活動,透過簡單易懂的課程內容及動手做實驗將「光電科學與視覺應用」與「次世代3D IC晶圓鍵合技術」兩大主題帶給偏鄉地區的國中小學生豐富又有趣的科學體驗。 推開教室的門,映入眼簾的是虎尾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陳佳勳老師與學生活潑互動的景象,學生透過眼睛看、動手做,了解偏光板的工作原理,以及自製具有立體視覺的卡片,此起彼落的搶答及討論的聲音不難看出學童對於科學的興趣。 嘉義縣雙溪國小的學生在高科大劉淑白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晶圓鍵合強度測試實驗。(圖/高雄科技大學提供) 而高雄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劉淑白老師則表示,晶圓鍵合技術是發展三維積體電路的重要技術,透過簡單的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們了解半導體產業中重要的晶圓鍵合技術,便可以從小培養學生對半導體科技的興趣,劉老師亦於課程中鼓勵女同學多積極投入科學的行列,並期許大家在未來都能成為科技女孩。 這次寒假的科學實驗營學生反應皆非常熱烈,此活動不僅能讓國中小學生提早接觸平時不易接觸到的科學主題,亦能啟發學生對於科學的熱情。國科會近年來致力推廣科普活動,透過多元化的科普活動,讓學生透過各種方式體驗科學的樂趣,並與生活經驗連結以加深印象,期望透過向下扎根,培育更多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未來人才。

Read More

新北攜手張榮發基金會 藝術深耕70校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劉明超副局長(左)致贈感謝狀予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右)。(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深化藝術教育,113學年度結合張榮發基金會持續推動「藝術深耕教學計畫」,輔導70所學校,邀請藝術家進駐校園,透過藝術家專長與教師教學合作,帶動校園藝術美感與創作風氣,提供孩子多元有趣的藝術課程,打造快樂藝術學園。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重視藝術教育,自97年起辦理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搭建藝術家、藝文團體、藝術場館與學校的合作橋梁,讓新北藝術教育更具特色,更連續6年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獲獎數居全國之冠!特別感謝張榮發基金會113學年度挹注200萬元共同推動藝術深耕,未來也將持續結合民間資源,擴展孩子的美感體驗。 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表示,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將藝術帶到每個孩子身邊,除了啟蒙美感外,也透過藝術教育豐富的可能性,接納每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期盼本次計畫能為孩子們打開美學之窗,也促進藝術領域教師專業交流。 踏舞藝術家陳厚均老師指導大鵬國小學生以自由舞姿探索自我。(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大鵬國小連續6年推動美式踢踏舞與現代舞教學,已逐漸發展成學校藝術特色課程。協同指導的林雅慧老師提到,學校邀請踢踏舞老師陳厚均及現代舞老師華純逸入校指導,從基礎節奏到整體編舞教導孩子學習踢踏舞,現代舞則注入情感表達和肢體創意元素引導以自由舞姿探索自我。五年級李沛璇同學分享,踢踏舞讓人感受到舞蹈和音樂結合的力量,現代舞則讓人學會用身體表達情感;當站上舞台,真的為自己感到自信與驕傲! 木藝家陳彥霖教導民義國小學生運用線鋸合力裁切木材。(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民義國小學生木藝課成果作品。(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民義國小推動藝術深耕課程已邁入第13年,涵蓋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等多元領域,自108學年度起更發展陶木藝課程,將校園生態及吉祥物融入陶木藝創作中。木藝家陳彥霖老師帶領孩子探索校園大樹、認識木頭,並創作出遊樂場、動物園及賽車等作品;陶藝家許芝瑜老師則以故事導入,帶領學生觀察動物骨骼進而製作創意陶偶。三年級劉珈宜同學分享指出,陶藝課捏陶動作,木藝課跟同學運用線鋸合力裁切木材,讓人很放鬆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米倉國小學生實作中掌握音樂知識與演奏技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米倉國小藝術深耕計畫規劃3至6年級小提琴課程,邀請弦樂專家趙昭斐老師入校教學,並募集小提琴,突破資源限制實現「一人一琴」,有的孩子更因此萌生音樂之路的夢想,展現教育無限可能。五年級李姒玹同學分享說,剛開始夾琴很辛苦,但慢慢開始享受這過程,也愛上小提琴的優美音色。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將持續積極推動藝術深耕計畫,邀請藝術家與專業藝文團隊進駐校園,以豐富活潑的藝術課程啟發孩子們的潛能與創造力,並透過教師研習及協同教學,培養教師跨域藝術教學專長,讓藝術教育在每所校園深耕,讓孩子們在藝術中探索自我,展現創造力,擁有更多元適性的學習發展。

Read More

復圓計畫 讓藝術轉化傷痛

藝術家蔣勳、和通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合作推出「復圓」計畫,讓藝術轉化傷痛。圖為蔣勳將母親金項鏈改為金印。(翻攝蔣勳臉書)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親人亡故,最難處理他們留下的遺物,遺物已不只是物質,也牽連著許多捨不得的記憶。蔣勳文化基金會、和通文化藝術基金會和藝術家董承濂推出「復圓」計畫,希望透過彼此信物的重生,讓藝術轉化傷痛。 蔣勳表示,月會缺,月也會圓,在缺憾裡期待「復圓」,元宵節是一年第一次月圓,將承載過往與情感的物件,以嶄新形式回到手中,讓愛與記憶得以延續。 在藝術家董承濂心中,藝術不僅止於視覺美感,更擁有療癒人心力量。「復圓」計畫源於其一位摯友的丈夫離世後,詢問該如何處置那枚承載著深厚情感的婚戒?與其將戒指塵封於抽屜或隨著丈夫一起長眠,董承濂提議,將兩人的婚戒重新鍛造,成為一個修復破碎,保留美好的重生。 同樣的問題,蔣勳的母親擁有一條金項鏈,他了解在當年兵荒馬亂年代,黃金對母親的意義,母逝後,他將金鏈改為金印,鐫刻「花甲」二字,金印有扣環,可隨身攜帶。這項「復圓」計畫,由和通基金會推動,在水交社和通蔣勳書房建立工作坊,希望將更多人的「捨不得」遺憾,轉換成「復圓」。 基金會表示,或許你也擁有一件無法割捨的信物,如一對定情戒指、一把失去鎖孔的鑰匙,或一件微不足道,卻盛載回憶的物件,當指尖輕觸時,彷彿仍能感受到思念痕跡,將透過復圓計畫的藝術家和民眾攜手,傾聽故事,在悲傷縫隙中尋找光亮,將回憶鍛造成象徵愛與永恆的獨特作品,活動免費,洽基金會官網或親洽水交社蔣勳書房。

Read More

崑大成立傑出校友聯誼會 募款逾200萬

崑大舉辦晚宴活動,除成立傑出校友聯誼會,發起募款餐會,募得款項逾兩百萬元,幫助經濟不利在校學生,善盡社會責任。(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辦學績優,畢業校友累計逾十五萬名,在校長李天祥積極籌劃與帶領下舉行晚宴活動,除成立傑出校友聯誼會,更發起募款餐會,在校友熱烈響應下募得款項逾兩百萬元,除凝聚校友彼此間情誼,更透過募集款項幫助經濟不利在校學生,善盡社會責任。 崑大歷屆畢業校友在各自專業領域上發光發熱且有卓越表現,自九十六年起遴選傑出校友至今已邁入第十九屆,共有七十二位在各個專業領域之佼佼者獲得母校肯定,並獲頒傑出校友殊榮。 此次藉由聯誼會之成立,來自北中南逾四十位傑出校友一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促進校友與母校交流情感,並增進彼此鏈接,壯大校友彼此間的力量,發揮群體力量與智慧。 首屆傑出校友成立大會由李天祥擔任會長並頒發聘書,副校長鐘俊顏擔任副會長;台南市餐旅教育協會理事長暨大億旅行社總經理周立峯擔任召集人兼執行長;顧問團則由崑大校友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郭海濱、校友總會理事長莊旭彬、學術副校長侯順雄、校務顧問陳藝昕、學務長楊泰和接任;秘書團隊則由校友服務中心共同籌劃承辦。 晚宴中傑出校友們更自發性地發起募款,在校友支持下募得逾兩百萬元,其中第三屆傑出校友、巴巴事業集團董事長黃烱輝更允諾,二0二五年起連續五年每年皆捐助八十八萬元,提攜學弟妹,讓現場更充滿溫馨的氣氛。

Read More

南市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 2000師共學

  台南市教育局在永康鹽行國中舉辦「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分享會,逾一五0位教師實體參與,同時線上直播,與近兩千位教師進行連線共學。(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十二日在永康鹽行國中舉辦「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分享會,除超過一五0位教師實體參與,並同時進行線上直播,有近兩千位教師在學校透過大會議室進行連線共學,展現學習無邊際。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數位科技的發展,讓因材施教變得可能。近年來,教育現場積極導入數位工具,提升課堂互動與教學成效。致力於推動「讓每個孩子在每堂課都有學習」,結合數位資源、專業輔導團隊與校外專家支援,協助教師設計適合不同學生需求的教學策略,確保每人都能依自身步調學習成長。 此次參與分享國英數教學的教師來自多所國小,包括柳營李雅琴、新泰劉叡築、賢北廖智生、永康勝利石坤龍、大內陳孟婷、大山李彥儒等。其中李雅琴特別分享,她開始系統化推動課中差異化教學,是因她帶班的一位五年級女學生,有次上課寫學習單的時候,大聲哭喊「啊!我就是不會啊!」學生學習的無助感讓她感到不捨。 為此,李雅琴為這位女學生設計學得會的學習內容,讓她開始一步步在課堂上有學會的自信,這一年多的實施,現在這位學生已可以露出開朗的笑容和同學一起投入學習。 與會教師分享了如何運用線上學習平台、互動式白板、即時回饋系統等數位工具,來針對不同學生需求進行個別化指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Read More

新環教課程白金騎遇探索北門

雲嘉南管理處開發環境教育新課程,志工們親手體驗鹽雕DIY。(雲嘉南管理處提供) 記者黃文記∕北門報導 為推廣環境教育及低碳永續旅遊,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正開發嶄新環境教育課程「白金騎遇‧飛羽樂章」,十二日舉行新教案試教活動,邀請管理處解說志工深入探索北門鹽田與濕地生態,待教案審核通過後,將開放各機關團體及學校預約。 雲嘉南管理處處長徐振能表示,雲嘉南鹽田及濕地環境教育中心自成立以來,已開發三大特色環境教育課程,涵蓋鹽業文化、濕地生態與候鳥遷徙等議題,希望透過第四套新課程開發,讓參與者以騎行自行車的方式深入濕地與鹽田,提升環境教育的深度與廣度。 新課程規劃帶學員由北門遊客中心出發,沿著夕鹽段多元自行車道騎行,穿梭於濕地廊道,觀察各式候鳥與濕地植物,深入了解濕地保育面臨的挑戰;並觀察中洲與十六號廢曬鹽田,以及井仔腳復育鹽田等鹽業地景。 參與試教活動的志工共有十九位,由台南市生態旅遊發展協會的環境教育人員黃瑞興、蔡麗香及張太明等講師,帶領志工們認識及討論新教案課程內容並給予反饋意見,志工們親手體驗鹽雕DIY,以濱海常見的招潮蟹為造型,創作出獨一無二的鹽藝作品,並品嘗鹽鹵豆花與茶葉蛋,感受鹽在生活中的多重魅力,同時支持地方文創產業。 未來新教案經國家環境研究院審核通過後,將上線開放各機關團體及學校預約,讓民眾有更多機會以沉浸式體驗學習方式,實地感受雲嘉南濱海環境變遷與文化發展的脈動。

Read More

大橋國中元宵詞語挑戰 探索蛇文化

橋中蛇年元宵生肖主題詞語挑戰活動,完成謎題學生依答對規定題數進行抽紅包拿禮物鼓勵。(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圖書館舉辦元宵節「蛇來照顧」生肖主題詞語挑戰活動,邀請學生一同探索與「蛇」相關的文化、成語、歷史及自然科學知識。學生們領取蛇年趣味詞語謎題,自行查閱填空有蛇的一切詞語,依答對規定題數給予抽紅包或小點心鼓勵。 元宵生肖詞語挑戰內容題目由橋中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楊淑惠精心策劃,並參考國語辭典、歷史文化、流行時事,編輯出完整的蛇年詞語謎題,讓學生在挑戰中學習,例如「中國古代北方靈獸,形象是黑色的龜與蛇,代表冬天:玄武」、「馬雅文化中半蛇半鳥的神祇,象徵雨季與豐收:羽蛇神」等。 謎題內容涵蓋生活、自然、文學、藝術及成語,讓學生在趣味解謎中拓展知識領域。例如「蛇足」、「蛇蛻」、「吞食蛇」、「四腳蛇」、「畫蛇添足」等詞語皆成為謎底,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挑戰答題,無形中累積課內外的知識與常識。 活動方式為學生至圖書館櫃台領取蛇年趣味詞語猜謎單,共六十六題,並自行查閱、填答有關蛇的詞語,完成後交回即可獲得抽獎機會。圖書館準備了玩偶、美食、文具等豐富獎品,讓學生在解謎的同時,也能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此次活動共有十五個班級全員參與。 許多學生分享,好朋友一起分工查詢網路找答案,也有全家總動員一起查找資料討論答案,甚至與爸爸媽媽合作解題,增進親子互動。

Read More

明正國小開學歡慶過元宵

  明正國小將乞龜活動打造成該校傳統開學特色,讓校園內充滿年節氛圍。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元宵節為春節最後一個重要節日,俗稱小過年,前鎮區明正國小高玉山校長將乞龜活動打造成該校傳統開學特色,十二日和主任、老師與學生們一起來熱鬧歡慶元宵節。 明正國小曾用紅龜粿、鳳梨酥龜、鳳片糕等來做為元宵節的吉祥龜,今年老師特別用乖乖製作一隻超大的烏龜作為主龜—平安龜(希望孩子平安乖乖),學校還特別向附近店家訂製,用烘培的菠蘿麵包製作成小烏龜造型,當作乞龜品。 活動一開始,陳秀慧老師帶大家來一段過年吉祥歌的唱跳熱身,接著校長跟大家拜晚年介紹大烏龜,郭秀棉老師則帶領孩子們,用閩南語念一段口訣(吉祥話)-「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尾,存傢伙;摸龜身,年年升;摸龜嘴,大富貴;摸龜殼,事業頭路穩達達;摸龜腳,金銀財寶滿厝腳。」 接著由高玉山校長示範擲筊乞龜,祈求大家這一年平安,在孩子的歡呼聲中,擲到聖筊後開啟擲筊乞龜活動,接著幼兒園各班級孩子們陸續擲筊,選出最多聖筊數者出來代表比賽,再從各班的代表中找出最後的乞龜王,緊張又刺激的擲筊活動,讓孩子們熱血加油,在激烈的廝殺過程中終於擲出我們的龜王得主!最後由鯨魚班小朋友獲得。 孩子們擲完,接續換老師們上場,明正國小高玉山校長加碼贈送了屏東車城福安宮的蛇年錢母金幣,孩子們嘶喊著喉嚨幫自己的班級老師加油打氣,讓乞龜活動推向最高潮。 高玉山校長說,在整個活動歡樂的結束後,每位師生也帶走一隻平安麵包龜,讓孩子們可以與家人一同分享,並祈求一整年都能夠、順利與好運!新學期學生能平安,努力向學。

Read More

安慶少棒隊發起新交通車募資 助力小球員追夢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安南區安慶國小少棒隊所使用的兩輛交車通,車齡都已達二十年,已經老舊,急需更新。為了讓球隊的選手能夠順利前往各項比賽,安慶國小發起募資活動,希望社會各界的支持與捐款,協助安慶少棒隊購置新的交通車,繼續陪伴孩子們走向未來的棒球夢。 安慶少棒隊發起募資購置球員交通車。(安慶國小提供) 安慶少棒隊國小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著發掘與培育棒球人才的精神,並且在過去的比賽中屢創佳績。特別是近日,少棒隊以堅強的實力成功挑戰第十五屆紅葉小巨人盃三連霸,這不僅見證了隊員的努力,也彰顯了安慶國小少棒隊的實力與未來潛力。 校長羅智韋表示,少棒隊是學校的一大驕傲,而交通車的更新對孩子們而言意義重大。他也強調,新的交通車將能為選手們提供更安全、穩定的交通工具,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專注於訓練與比賽,進一步實現他們的棒球夢。 羅智韋表示,從去年十二月發起募資以來,感謝校友、家長、學校附近商家的慷慨解囊,目前已約募到四十萬元,但距離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正努力募資中。有意捐款者可洽安慶國小學務處棒球隊林全國教練,捐款者的每一分捐助,都是孩子們揮出夢想的堅實後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