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總動員 寒假走讀龍崎

龍崎國中師生總動員,寒假走訪轄區的鄭家古厝。(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龍崎報導 龍崎國中寒假期間舉辦走讀龍崎戶外教學活動,全校師生總動員走訪龍崎區崎頂里及土崎里,不僅讓師生持續認識龍崎在地文史,也參觀著名的鄭家古厝,進行另類的文化探索課程。 校長卓水林表示,該校教師多非在地人,也有部分學生從他區前來就學,對龍崎的地理、人文了解有限;他認為,身為龍崎國中的師生,必須對在地有深入的認識,六年前第一次辦理走讀龍崎課程,全校師生反應熱烈,今年邁入第六年。 這次走讀路線約十五公里,師生從學校步行出發,經一八二市道往石梯代天府,由林仙化老師介紹石梯代天府的歷史;接著再步行一小時至鄭家古厝參觀傳統的三合院式住宅;接下來走至龍崎區最漂亮的土崎里活動中心享用午餐。 下午走至陳家吊橋,根據《南瀛吊橋誌》的敘述,該吊橋是由在地人陳先生為了出入方便而建造,因此被稱為陳家吊橋。參訪陳家吊橋後返回學校,完成這次的走讀龍崎戶外教學活動。 土崎里民活動中心前身為土崎集會所,原為龍崎國小土崎分校移撥的老舊校舍,因建物耐震度不足、加上基地位於邊坡敏感潛勢區內,嚴重影響民眾使用安全,龍崎區公所一0七年拆除重建計畫,完成該處美觀的活動中心。 教導主任余大中表示,走讀活動採學生自由報名,參與踴躍,且大多有備而來,專心聆聽導覽。

Read More

美IDA設計獎 崑大奪3金2銀

崑大視傳系學生團隊「二0二四朝倉直巳教授AI新秀創意獎主視覺」作品,榮獲美國IDA廣告設計金獎。(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開春報喜,由老師指導的學生畢業專題作品,榮獲美國二0二四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IDA)國際設計獎三金、二銀、一銅,該系多年來持續用設計與創意站上國際,展現設計專業養成。 美國IDA旨在表揚與推廣傑出的設計夢想家,每年徵集全球逾八十個國家,數千件優秀設計相關領域作品進行評選,且於隔年公告結果,崑大視傳系老師蔡銘君、曾薰誼指導學生奪得六個獎,為新春之始開出好兆頭。 蔡銘君指導作品「BIOS_ TRUE」探討設計實踐的過程,呈現設計為生活與社會所帶來的價值,以簡單的文字與線性設計突顯設計理念,榮獲形象設計金獎;「WITH YOU, THE BLOSSOMING YOUTH!」詮釋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下,學生們如同潮起潮落的波浪,滿懷堅定的信念面對挑戰,獲得形象設計銀獎。 曾薰誼指導四組作品獲得二金一銀一銅。其中「二0二四朝倉直巳教授AI新秀創意獎主視覺」將筆當作線條,把關鍵字當作材料,不斷交織,建構AI新時代下,未來世界的雛形為其設計理念,榮獲廣告設計金獎,此作品同時也榮獲教育部第一等國際競賽-二0二五美國傳達藝術年度獎字體設計年度卓越獎。 「三.植.山」以中央山脈為載體,透過印刷加工詮釋「宏觀、中觀、微觀」,呈現植物體現於山脈間的視覺饗宴,亦獲得印刷設計金獎。 另「ㄉㄨㄉㄨ列車」為結合色彩、科學、建築結構與文化的親子教具產品,榮獲印刷設計銀獎;技術商品化量產作品「動物趣味餐袋系列」採一體成形結構,設計易洗、易折疊和易收納,榮獲印刷設計銅獎。

Read More

南大成立新住民校友會

南大成立「新住民留台校友會」。(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近日正式成立「新住民留台校友會」,首屆理事長由南大教育系九九級印尼籍的校友梁春霞擔任。南大校友服務中心表示,新住民留台校友會將為留在台灣發展的僑外生校友提供多元支持,涵蓋就業、創業、文化適應等領域,並成為國際校友的重要交流平台。 南大新住民留台校友會首屆理事長梁春霞,在南大求學期間積累豐富的教育專業知識,畢業後留在台灣,並致力於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多元融合。她指出,新住民留台校友會不僅是聯繫校友與母校的重要橋梁,也是支持校友在台灣實現夢想的堅強後盾。 校長陳惠萍表示,此次新住民留台校友會的成立,進一步加強學校在全球化時代的前瞻視野,並期望透過這一平台深化校友間的聯繫,促進母校與國際社群的合作。在南大校友服務中心的協助下,未來將定期舉辦就業博覽會、文化交流活動及產學合作計畫,助力僑外生校友與台灣社會的深層融合,並為台灣的多元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Read More

西港國中騎士團 探索廟宇糖廠

西港國中閱讀騎士團參訪王船文化及廟宇信仰。(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西港國中閱讀騎士團利用寒假前往安定、善化,進行王船文化及廟宇信仰參訪,分赴安定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善化慶安宮及善化糖廠,將閱讀延伸到生活,見證宗教信仰重要與產業興衰。 西港國中閱讀騎士團分赴安定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善化慶安宮及善化糖廠,將閱讀延伸到生活。(記者盧萍珊攝) 西港國中教務主任黃新富表示,推動閱讀騎士團已有三年,計畫內容主要結合在地資源,讓參加的學生透過閱讀與實地探索,開拓視野,成為地方文化的守護者與傳承者。 騎乘第一站來到安定真護宮,近距離欣賞珍貴的王船,並聆聽耆老導覽,深入了解王船祭。接著師生來到善化慶安宮,欣賞螭虎窗櫺、洋人木雕等藝品,最後一站到善化糖廠,認識台灣製糖產業的發展歷史與轉型過程。 西港國中校長王宏寶說,學生在文化之旅中收穫豐富,不僅了解地方歷史文化,更培養尊重多元信仰的態度。同時將閱讀從書本延伸到生活,實地體驗激發求知的熱忱。 參加騎士團的學生表示,從小在西港長大,只了解西港慶安宮的文化,透過此次探訪,不僅增廣見聞,也激發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與驕傲感。

Read More

亞洲唯一締約FACP 中山大學選送學生出國藝術實習

  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所長謝榮峰(右二)與FACP亞洲文化推展聯盟主席、臺中國家歌劇院邱瑗總監(左二)簽署合作協定。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攜手亞洲文化推展聯盟(FACP)簽署MOU合作協定,協助籌辦與執行國際年會各項行政事務;中山藝管為持續帶領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推選碩士生林彥妮、黃釋嫚參與年會籌辦工作,為全臺唯一國際實習,希望學生在學用上獲得實質寶貴經驗,培育兼具科技視野的藝術管理人才,也開展產學合作新模式。 亞洲文化推展聯盟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藝文組織平台,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促進亞洲各國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發展,國際年會匯聚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香港、新加坡、以及臺灣等地的藝術文化領袖與代表,共同探討亞洲藝文發展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中山藝管所與FACP攜手合作,遴選碩四生林彥妮、碩二生黃釋嫚積極投入年會籌辦,展現出卓越的專業能力與執行力,肩負起相當於十人份量的行政工作。工作範圍涵蓋年會前期籌劃、現場會務執行、財務收支、活動行銷宣傳、媒體公關策劃等多項重要任務。 兩位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展現出的專業素養、責任心與執行能力,獲得FACP秘書處的一致好評與肯定,她們不僅高效完成各項行政事務,更在跨文化溝通與國際事務處理方面表現出色,充分體現新生代藝術行政人才的專業素質與發展潛力。 林彥妮表示,透過實際參與,不僅深入了解國際性藝術活動的運作模式,更學習到許多跨文化溝通的技巧,雖然工作量確實很大,但「看到活動圓滿成功,一切辛苦都很值得。」黃釋嫚則認為在與各國代表的溝通過程中,更深刻理解到藝術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這些經驗對我未來的職涯發展有莫大幫助。」 中山藝管所長謝榮峰強調,透過與FACP國際組織的實質合作,不僅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國際會議的籌辦實務,更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國際視野,為未來投入藝術管理工作奠定重要基礎。

Read More

新北2025四大特色技職競賽 蛇我其誰

自主學習競賽學生展現成果。(資料照)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迎接2025年,新北市教育局為技術型高中與綜合學程高中學生整合量身打造辦理「自主學習」、「學習歷程」、「專題實作」及「統測素養模擬」四大特色技職競賽,透過全新競賽舞台且超過10萬元總獎金鼓勵學子勇敢挑戰,豐厚自我學習歷程。 自主學習競賽激勵學生在深度閱讀與創意實踐中展現探究力與創造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2025四大競賽以「識讀力」、「探究力」、「實作力」、「創造力」及「表達力」五大核心能力為基礎,幫助學生在實作中學習,從創意中發掘潛能。競賽獲獎者除能獲得市級獎狀可豐富學習歷程外,最高更可獲得獎金6,000元鼓勵。 專題實作透過創意啟發設計專題,以實物展示與專業問答全面展現創新思維與專業成果。(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指出,四大特色競賽包含「自主學習」競賽,激勵深度閱讀與創意實踐中展現探究力與創造力,參賽學生需提交成果報告並進行口頭發表,將學習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學習歷程」競賽以實作力與創新力為核心,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融入生活情境,並撰寫學習歷程、進行創意口頭報告,展現完整性、創新性與實務應用能力;「專題實作」競賽是專業與創新的極致考驗,參賽者透過創意啟發設計專題,以實物展示與專業問答全面展現創新思維與專業成果,更有機會參與新北市愛迪生專利素養計畫取得創新專利;「統測素養模擬」競賽可說是統測前哨戰,聚焦「國語文」、「英語文」及「數學」三大學科領域,透過個人紙筆測驗診斷識讀力及閱讀素養,提供跨校交流與素養提升的寶貴機會。 學習歷程競賽以實作力與創新力為核心,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融入實際生活情境。(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泰山高中校長孔令文表示,教育局辦理四大特色競賽鼓勵技職生發揮實作技能並培養表達力,無論比賽結果如何,相信參賽經歷都能成為學習歷程中最珍貴的資產,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期許學生能把握機會挑戰自我、激發潛能,為自己書寫不一樣的學習故事。 鶯歌工商陳奕伶教師提到,感謝教育局提供競賽舞台,讓學生有機會展現學習成果。特別提醒學生要讓作品具備獨特風格,且必須團隊合作、分享討論,甚至彼此練習上台報告,讓自己不緊張且能快速展現作品特色,才有機會獲得評審青睞,獲得佳績。 參加「學習歷程」競賽的鶯歌工商廣設科同學黃玥樺分享指出,在平面構成設計課程中認識有色卡紙、道林紙、模造紙等不同平面紙張的應用方式,也學到需要同時運用多種技巧才能完成「立體屋」作品,再透過自我學習過程紀錄及省思讓學習更完整。 教育局強調,新北市府重視技職教育適性發展,期盼透過四大特色技職競賽培育學生具備整合型專業能力,從識讀到創意,從實作到學科知識挑戰,是全面展現自我實力與才華的絕佳平臺。更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參與多項競賽,在多元挑戰中激發潛力,探索未來無限可能。相關競賽即日起開放報名,可善用假期自主學習,規劃自我挑戰。詳細資訊請洽就讀學校教務處,或至新北市技職教育資源網(https://tve.ntpc.edu.tw/)查詢。

Read More

南大李嘉恩福蛇福袋獲優選

南大藝術學院設計碩士班李嘉恩榮獲生肖設計比賽優選。(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碩士班學生李嘉恩,參加由高雄文化設計發展協會主辦的「2025有蛇有得生肖圖像設計比賽」,以創意作品「福蛇福袋」榮獲大專組優選,該作品以新年氛圍為主題,巧妙結合生肖文化與現代設計,呈現出可愛且充滿親和力的角色造型,受到評審肯定。 南大表示,李嘉恩在創作過程中,充分運用動畫媒體設計的專業技能,展現在校學習的成果與豐富的設計理念。「福蛇福袋」以活潑的設計語彙,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巧妙詮釋與個人創意的融合,成為評審眼中的亮點。 南大指出,李嘉恩是藝術學院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碩士班學生,該系所課程涵蓋平面設計、插畫繪本、立體造形、攝影、影像設計與動畫等領域,結合理論與實務,並強調研究與創作的同步發展,幫助學生在專業能力與個人風格上取得平衡。李嘉恩的表現,正是該系多年來致力於培育創新設計人才的具體成果,充分展現教育特色與學生實力。

Read More

新北STEAM教育 百件優秀作品展現跨域創意

藝術STEAM組特優新莊國小陳碩鎧、吳姿儀及莊千霈同學作品存進夢想點亮回憶。(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推廣跨領域學習,鼓勵各校落實推動STEAM教育,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和數學(Mathematics)五大領域整合於教學中,讓學生在動手實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習熱情。113學年度徵選出100件STEAM教育優秀教案及作品,包含45件教案及55件國中小學生作品,充分展現新北市師生在跨領域學習中的無限創意與實踐能力。 新北市113年度STEAM教案暨作品頒獎典禮大合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國民教育地方輔導團STEAM跨域分團召集人自強國小校長張明賢表示,STEAM教育不僅僅是跨領域知識的整合,更是一種生活解題的能力,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再透過STEAM的學習經驗來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思維。藝術領域分團召集人民安國小校長王健旺校長表示,113年度的STEAM教案及作品主題豐富多元,不僅掌握住STEAM的核心精神,更展現獨特美感,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創意潛能,展現自我風格令人驚艷。 中山國小劉美玲老師「不插電的程式課」展示學生編織品。(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由中山國小劉美玲老師攜手北市龍山國中洪瑞甫老師設計的《不插電的程式課—編織小確幸》獲藝術STEAM組教案特優。作品結合編織藝術與程式語言,帶領學生了解原住民圖騰和印地安人圖騰不同的美學設計,並以行動顯微鏡及Scratch程式等工具,從實際操作中理解纖維結構和幾何邏輯,創作獨特且富有美感的飲料提繩,實踐生活美學。 義國小林佳蓉老師及蔡松軒老師教導學生用工具量測樹高和樹圍計算樹木固碳量。(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信義國小林佳蓉老師及蔡松軒老師設計的《校園樹木的固碳量知多少!》榮獲一般STEAM組教案特優。課程帶領孩子實際走訪校園,並用平板或積木製作簡易工具量測校園樹木,再上網查詢及精準計算該樹種的固碳量,探討如何減少產生二氧化碳。 新莊國小6年級陳碩鎧、吳姿儀、莊千霈同學作品《存進夢想,點亮回憶》獲藝術STEAM組特優。透過觀察百年校舍的紅磚建築和拱心石學習歷史故事,以窗花拓印技巧學習對稱美感原則,並使用酒精墨水進行彩繪創作作品。三位同學分享,墨水在紙張上移動的效果特別生動有趣,最後製作窗花燈箱時,更發現學習跨域的知識是可以在藝術課中運用,再進而創意發想成作品,特別有成就感! 一般STEAM組特優光榮國中陳萱蕾同學「創意無限境三層收納多功能手推車」。(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光榮國中9年級陳萱蕾同學作品《創意無限境三層收納多功能手推車》獲一般STEAM組特優。以手推車結合木工、焊接與電路技術,設計兼具美觀與實用的收納工具,再加入LED燈及無限鏡像元素,使收納工具不僅實用、更具備視覺之美。陳同學分享,製作過程面臨木材切割不精確和電路焊接失敗等挑戰,經過不斷嘗試,最終克服困難並成功完成作品,更懂得如何整合多領域知識進行實際創作,很有收穫!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重視美感與跨域教育,鼓勵教師勇於嘗試結合美感整合跨領域課程,帶領孩子發揮創意設計與實作能力;希望各校持續投入STEAM教學,引導並培養孩子們主動學習、整合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永康復小舊課桌椅變身環保風車

永康復小六年一班學生團隊廢物利用創作「環保風車」,獲得2024 KidWind風能發電亞洲區聯賽第3名,家長會長洪嘉浚(右3)頒獎表揚優異表現。(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復興國小六年級學生組成風力能源團隊,利用校內資源回收品及校園淘汰課桌椅為材料創作「環保風車」參賽,取得2024 KidWind風能發電亞洲聯賽台灣南區代表資格,並在激烈競爭中勇奪亞洲區聯賽第3名,家長會長洪嘉浚並頒獎表揚團隊優異表現。 永康復小由六年一班學生洪昱成、趙彥皓、陳崴丞及林宇傑等4人組成「風力能源團隊」,在設計過程中堅持「環保」理念,僅選用可再生且易回歸自然的材料,設計出的風車初期發電效率不如其他參賽者。然而他們認為,研究風能是為了愛護地球,不能為了比賽而造成環境負擔。 團隊秉持理念,在老師黃聿禪指導下,開始選用環保材料進行改良,將廢棄鐵管加工成旋轉台,再用邊角木頭釘成底座、將舊瓶裝水瓶組成機鼻,並將回收木片磨製成具有高風能捕捉效果的鷹翼型扇葉。歷經1個月的研究與多次測試,最終成功製作出這台「環保風車」。 永康復小風能團隊在亞洲聯賽台灣南區初賽以南區第2名(國小第1名)晉級,參加亞洲聯賽總決賽,以環保風車達到22焦耳/30秒的發電效率,勇奪銅牌,被評審譽為「最環保的風車」。 永康復小校長張慧芬表示,這次比賽成果正是復小推行PBL(專題式學習)教學模式的展現,學生們在過程中進行了無數次的測試、改良,並以「仿生設計」和「漣漪思考」的理念來解決問題,這是學校近年來積極推動的教育成果。 她說,學生們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觀察和模仿動物的結構特性來提升設計效果,這不僅符合PBL教學的核心精神,也展現團隊的創新能力和環保意識。 家長會長洪嘉浚表示,看到孩子們從零開始,在學校與老師的支持下,透過不斷嘗試和努力完成這樣有意義的作品,實在令人動容。他並特別感謝老師黃聿禪悉心教導,這次比賽對孩子們來說是寶貴的學習經驗。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橋中攜手南應大 數位科技融入教學

橋中與南應大攜手舉辦「數位備、觀、議課應用工作坊」,以互動遊戲與學習單,有效縮短備課時間。(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大橋國中與台南應用科大攜手舉辦「數位備、觀、議課應用工作坊」,邀請來自健體、社會、自然、英文、綜合、數學、國文、藝術等8大領域近百位資深教師參與,共同探索AI數位科技在教學中的創新應用,開拓數位教學的新可能。 為期4天的工作坊聚焦於最新數位教學工具的應用與技巧,並特別介紹新興的生成式AI平台,包括ChatGPT、Suno AI、Claude、Gemini和Google NotebookLM等。教師們透過實作,學習如何運用這AI工具協助備課、設計教材、學生評量等多項教學任務,從而提升教學效率與品質。 各領域專長教師在會中積極分享生成式AI如何幫助優化教學?例如體育領域教師利用ChatGPT設計互動式體能訓練計劃,使學生能即時回饋並參與訓練;社會科教師透過Google NotebookLM匯整多樣化的歷史資料,並生成時代情境演示,讓教學更生動有趣。 英文教師則使用Gemini平台來打造沉浸式語言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加強語言運用能力。數學與自然科教師則運用Suno AI創作具挑戰性的數理學習歌曲與題庫,增添學習樂趣並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在工作坊期間,教師們也實際操作生成式AI工具設計課堂講義、製作互動遊戲與學習單,有效縮短備課時間,使教師更專注於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傳遞。教師們還藉由Gemini平台創建豐富的學習情境,並利用Google NotebookLM快速整理和蒐集教學資源,讓數位科技進一步強化教學多樣性與創意。 此外,工作坊強調生成式AI的應用與倫理議題,教師們除學習新工具的使用,也深入討論如何避免學生過度依賴AI?如何評估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等重要議題?透過這些討論,教師們能更安心、有效地將AI整合進教學過程中。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