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前進大馬 海報設計交流

南應大視傳系前進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合作舉辦二0二五「馬來作風台」海報設計交流展,促進兩地文化與教育合作。(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前進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合作舉辦二0二五馬來作風台─台灣×馬來西亞海報設計交流展,以海報設計為媒介,透過海外見學課程深化學生國際視野與設計實踐能力,串聯台灣與馬來西亞的文化價值與特色,促進兩地文化交流與教育合作。 南應大視傳系「台風來了」系列聯展已邁入第八年,一路從台灣北中南部,再吹到德國、日本,今年將「台風」吹向馬來西亞,由南應大視傳系老師林宏澤與陳維翰共同策展,台灣與馬來西亞師生共同參與。此次展覽主題「馬來作風台」 結合「颱風」的台語發音象徵意涵,將台灣獨有的視覺元素轉譯為設計語言,打造一場跨文化的視覺盛宴。 展覽邀請馬來西亞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長張佳琳蒞臨現場,對活動給予高度肯定。同時,馬來西亞藝術學院董事長蔡元祿、執行長駱麗芬博士,及南應大教務長與各系主任及師生均共同參與活動,透過展覽作品創意的表達促進文化交流。 海報設計交流展內容兼具深度與廣度,作品的創意表現,展現台灣的與馬來西亞兩地文化傳統,讓設計語言跨文化對話,延續設計教育海外推廣的有效精神。 「馬來作風台」不僅是一次設計的呈現,更是一次台馬文化的深度交流與對話。成功地展現設計在跨文化教育與實踐中的重要價值,為未來的文化合作與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

Read More

企業最愛大學生 崑大雙獲肯定

《遠見雜誌》二0二五企業最愛實習生整體表現調查,崑大在教育與實習展現成果,榮獲南部私立技專院校第二名。(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遠見雜誌》發布「二0二五企業最愛實習生整體表現」調查結果,崑山科大再次展現其教育與實習成果,榮獲南部私立技專院校第二名。同時在「金融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為全國私立科大第三、南部第二,充分彰顯崑大在實習與職場銜接方面的卓越表現。 崑大憑藉七度獲得高教深耕計畫高額補助,全面優化辦學,培育高素質人才,持續更新教學設備,學雜費多年來凍漲,維持雲嘉南區私立科大學雜費最低的招生優勢,並積極配合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需求,致力於培育跨領域新世代優質人才。在一0四人力銀行調查中,崑大畢業生就業率高達九成五,為中南部地區的教育典範。 崑大校長李天祥指出,學校秉持禮聘業界名師打造堅強師資團隊、比照業界規劃建置類產線基地,及推動產學深度合作擴展人才學習場域三大育才方針,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校方積極推動高品質長期實習計畫,近年來學生實習參與率由一0八年度百分之卅四點九八提升至一一三年度的百分之六十點六四。學生實習滿意度平均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雇主滿意度則穩定維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顯示崑大實習的專業度與效果深受各界肯定,使得畢業生逾五成薪資超過四萬元,為中南部私立科大第一。 崑大商管學院在金融專業領域的投入也成為亮點,其中商管、金融等相關系所連續十三年開設就業學程。大部分金融系畢業生順利進入官股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也使得此次在金融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榜上有名。

Read More

家齊師生騎鐵馬 送愛到彰化

家齊高中送愛心物資到彰化二林保育院。(家齊高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深化學生的戶外教育體驗,家齊高中舉辦為期兩天的騎鐵馬送愛活動,由家長會長陳鑫龍帶隊,與二十名教師、二十二名學生一起挑戰長途騎行,除了送愛心物資到彰化二林保育院,也到東石漁人碼頭進行環境教育,兩天騎行一百五十公里。 家齊高中騎鐵馬送愛活動於二十一、二十二日兩天舉行,活動首日,學生們在家長會與師長們的陪同下,前往彰化二林保育院進行物資捐贈,捐贈物資價值近萬元,展現學校對弱勢團體的公益關懷。二林保育院表示,該院共收容九十多名中重度障礙的青年,家境均為低收入戶相當清寒的家庭,急需幫助,感謝家齊高中師生們捐贈物資,及家長會陳鑫龍會長及校友會前理事長李姿慧的慷慨解囊捐款相助。 第二天學生們前往東石漁人碼頭、布袋高跟鞋教堂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了解塑膠微粒、重金屬已經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在專業導覽的引領下,學生們學習到當地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知識,並進一步了解如何珍惜自然資源,培養對環境友善的責任感。 家齊高中表示,兩天的活動中,學生們第一天騎六十三公里,第二天騎近八十七公里,共騎行一百五十公里,不僅學會了堅持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在實踐中理解了社會責任和生命教育。

Read More

南台USR計畫 再造漁光島

南台休閒系「漁光再造」USR計畫,以創新方式重現漁光島的蚵產業文化,打造永續海洋新未來。(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漁光再造」USR計畫成果展,以創新方式重現漁光島的蚵產業文化,並推動海洋環境教育,展現休閒事業管理系結合院系專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努力,並體現學校在產業創新及社區服務方面的成果。 南台休閒系USR計畫聚焦漁光島的產業特色與海洋生態保育,從環境、社會、經濟多方面彰顯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透過廢棄蚵棚搭建傳統蚵架、舉辦蚵農攝影展、開設攀樹與衝浪課程、設計海洋教育闖關遊戲等多元活動,成功將大學的學術能量與在地產業結合,共同為漁光島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計畫團隊特別規劃USR課程,讓南台附設幼兒園幼童參與攀樹與衝浪課程,在遊戲中學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成果展中舉辦漁光講座,邀請在地業者分享漁光社區發展現況,促進學界與業界的交流,並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想法。透過與在地居民的互動,也為漁光島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Read More

開南大學校長交接 新校長周守民開創新局邁向永續

周守民校長宣示。(開南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開南大學二十二日舉行校長交接典禮,在董事長顏志光監交下,新任校長周守民從卸任校長林玥秀手中接下印信,正式就任開南大學第十二任校長。 新任周守民校長表示,「優質創新、前瞻永續」是她治校努力的方向,為實現開大「志誠、卓越、自由、豪邁」之精神,不遺餘力,絕不會辜負開南大學奠基的教育成果,以及大家的信任與期望。 卸任林玥秀校長(左)將印信交接給新任周守民校長(右),由顏志光董事長監交。(開南大學提供) 周守民校長為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護理教育行政學博士,曾任文藻外語大學校長與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校長等重要職務,教育行政經驗豐富。擔任過護理工作的她,在臨床工作十餘年,她深信教育如同護理工作,是的一種利他的奉獻。 周守民校長提出「優質創新、前瞻永續」辦學目標,周校長表示,將與開大教職員生眾志成城,齊心合作,為教育事業立下使命。周校長說,在她擔任評鑑委員時,評鑑過程看到開大團隊的整體行動力,令人鼓舞,加上林玥秀校長的力邀,以及顏董事長與董事會的同意和支持,她欣然接受一起加入開南人的大家庭,她將匯聚人生工作上的各種資源與閱歷,與大家一起努力,犧牲奉獻,創造卓越與典範的開南大學。 開南大學葉哲正榮譽董事長、卸任林玥秀校長、顏志光董事長、新任周守民校長、監察人。(開南大學提供) 卸任校長林玥秀,四年多治校期間,面臨少子化衝擊,她強化開南大學國際學生的招生能量,將日本學生的人數衝向全國第一,推動美學素養,開創半導體行政管理人才之相關微課程,認真辦學的精神及成就,無私的奉獻給開南大學。在職教師和職員,透過回顧影片及祝福語,感念謝謝她任職期間的付出。藍孝勤副校長、學校老師與EMBA校友們也獻花及致贈感謝狀給林校長。 交接典禮貴賓雲集,包括開大榮譽董事長葉哲正、林德福副董事長,立法委員萬美玲,基隆市政府社會處楊玉欣處長、前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及大專院校、高中職校長、醫藥護理等產官學各界貴賓前來觀禮與祝賀。

Read More

宜大攜手奧奔麥科技與西門子共創智慧製造新未來

宜蘭大學與台灣奧奔麥及西門子合作智慧科技。(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為因應全球ESG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需求,國立宜蘭大學於22日與台灣奧奔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啟動兩個智慧製造設施:「宜蘭大學OPENMIND hyperMILL智慧製造五軸加工中心」與「宜蘭大學西門子智慧仿真數控加工中心」。此次合作旨在培育智慧製造及綠色加工領域的專業人才,推動東台灣產業升級,並協助當地成為智慧製造的核心據點。 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表示,製造業轉型的關鍵在於人才培養。學校將引進奧奔麥的hyperMILL多軸加工編程系統與西門子的SinuTrain數控模擬系統,設立專業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幫助學生成為具備先進製造技術的專才,並能迅速融入業界需求。台灣奧奔麥總經理陳明均指出,隨著高精度與多軸加工需求的增長,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宜蘭大學設立的「五軸加工自動化開發培育基地」將使用hyperMILL軟體,協助學生掌握先進技術,提升實作能力,並吸引更多高科技製造業進駐東台灣,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西門子數位工業總經理黃欣心強調,西門子在台已深耕多年,這次合作將透過SinuTrain軟體提供學生虛實整合的學習環境,縮短學用落差,提升數控加工技術人才的培養效率,為產業發展儲備即戰力。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主任王宜達補充,本次合作將綠色低碳加工技術與模擬技術納入課程,除了有助於人才培養,還能發揮高教資源,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實現產學共創的多贏局面。 此項合作展現了宜蘭大學推動永續發展與智慧製造的決心,將為東台灣的製造業注入綠色革命的新動能,並邁向低碳經濟的新時代。

Read More

元智大學歲末送暖讓愛遠傳

元智師生帶領高齡長者們一起揮毫寫春聯。(元智大學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元智大學學務處生活輔導組,帶領學生志工和社區長者,在學校揮毫寫春聯,並於日前分別致贈給學校周邊高齡獨居長者。參加活動的中壢區自立里居民陳媽媽表示,貼春聯活動,喚起傳統文化的記憶也增添了春節喜慶氛圍。 元智義工與長輩們貼上春聯,象徵除舊布新。(元智大學提供) 元智大學師生除了上門拜訪和慰問高齡獨居長者,並貼心為他們在大門上貼上春聯,為歲末年終增添滿滿的溫情;中壢區中正里里長王財得說,元智師生的關懷不僅帶動了社區活力,更讓長者感受到春節的溫馨與希望。王財得表示,元智大學的老師與學生以行動詮釋了教育的力量,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值得誇讚。 元智大學志工團隊拜訪學校周邊高齡長輩,送上關懷與溫暖。(元智大學提供) 參與活動的資工系翁姓同學表示,為獨居長者貼春聯時,看著他們的笑容,感受到滿滿的幸福與年味,更深刻體會到助人的快樂。 元智大學學務長劉俞志說,元智大學在農曆年前舉辦的「歲末送暖,讓愛遠傳」活動,展現青年學子對社會的深刻關懷,為每個角落注入溫情與希望,同時表達元智大學師生盡社會責任的努力。

Read More

敏實科大辦學績效卓著 年終獎金3個月

敏實科大辦學績效卓著,招生人數比三年前成長百分之一千,年終獎金最高3個月。(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敏實科技大學在少子化挑戰中展現卓越辦學繁榮,招生人數比三年前成長百分之一千,學校各項評鑑均獲高度讚賞。為感謝教職員工的努力,董事長秦榮華宣布年終獎金彈性發放。依據個人績效,年終獎金將彈性發放,最高達三個月,激勵全校士氣。 敏實科大表示,在校長曾信超的帶領下,敏實科技大學校務發展迅速,各項校務評鑑與專案均獲得高度讚賞,具體成果包括評鑑全面通過,校務評鑑、系所評鑑、高教深耕計畫、USR計畫、新南向計畫及樂齡大學等均獲優異成績。其次係智慧校園建設,校園內建立L四級高爾夫球車自駕環境、能源照明智慧化管理、碳中程、碳盤查等ESG校園建設成果卓越;全面推動AI課程,提升教學與行政效能;促進跨領域應用,全校教職員導入ipass AI規劃師的認證。 敏實科大指出,學校位於新竹科學園區、高鐵與交流道周邊,地理優勢出佳,並與多家科技大廠及餐旅集團簽署產學合作,推動課堂學習與實習無縫結合,實現"學用一致"的辦學理念。 此外,學校與敏實集團合作,為四年級學生提供海外(波蘭、捷克等國家)帶薪實習機會,學生得以一邊學習專業技術一邊進行文化交流,學生實習滿意度都非常高。 敏實科技大學致力於「智慧×綠能×節能」的AI科技發展方向,在逆境中開創新局,其辦學成果不僅為全校師生帶來實質利好,也樹立科技大學辦學的新標杆。

Read More

國泰世華旭村盃足球邀請賽 全國36支勁旅開踢

旭村盃全國少年足球邀請賽開幕式,小朋友和排舞班學員一同演出,生動熱烈。(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第十五屆國泰世華旭村盃全國少年足球邀請賽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一連四天在台東市豐里國小舉辦,吸引來自全國各地三十六支勁旅參賽,創下歷屆之最。縣長饒慶鈴到場為選手打氣,感謝國泰世華基金會連續多年支持,一圓孩子足球夢,讓賽事得以持續舉辦,成為台灣少年足球的指標性賽事。 開幕式由台東縣體育會排舞委員會帶來熱力十足的表演,同時安排小朋友們一起互動演出,現場氣氛生動熱烈;接著在與會來賓開球儀式後展開競賽。 旭村盃今年有來自全國各地三十六支勁旅參賽,創下歷屆之最,競爭激烈。(記者鄭錦晴攝) 饒慶鈴指出,足球運動不僅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也增進身體健康,感謝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董事長李明賢,對弱勢族群與團體熱心關懷,尤其是造福台東學童的大樹計畫,以行動幫助清寒或變故家庭,照顧台東每個角落的弱勢學童。 今年國泰世華旭村盃有意願報名參賽的球隊上百隊,共決選三十六隊,包括男子八人制二十四隊,女子五人制十二隊,超過五百名選手參賽,爭取佳績。 今年延續打造「無痕球場」的理念,要求參賽者與家長使用環保餐具,自行清洗並進行垃圾與廚餘分類,杜絕寶特瓶及一次性便當盒的使用。同時,此屆獎牌由學校栽種的龍柏樹修剪下的枝條製作而成,象徵環保與教育的結合,讓每一份榮耀更具意義。

Read More

韓國華語教師參訪家齊 體驗多元學習

  韓國華語教師研習培訓團參訪家齊高中。 (家齊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三十名韓國華語教師二十一日參訪家齊高中。除了辦理華語教學實務座談會,流行服飾科也安排皮飾雕刻,讓韓國教師體驗台灣高中多元學習風貌。 來自韓國的華語教師研習培訓團,由家齊高中與成功大學華語中心接待。抵達後,家齊播放校史回顧及校園導覽影片,讓韓國教師了解家齊高中百年歷史軌跡。 家齊校長陳韻如向參訪團介紹,家齊高中學制多元,普通型、技術型兼具,也設有舞蹈藝術才能班。同時積極推動國際教育交流,定期安排師生出訪,透過網路視訊舉辦線上教學活動。近年家齊高中與韓國高陽國際高中、首爾祥明高中、東明女中、貞信女中等學校,均有線上交流互動。期待未來能夠進一步拓展台韓語言交換、跨文化交流,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華語教師陳怡樺指出,不同國家的交換學生有不同的華語學習動機,因此設計課程時,會創造語言學習情境,結合任務導向學習策略,讓國際學生與台灣學生進行語言交換、跨文化共學。她鼓勵交換生借閱中文童書繪本,學習認字、練習造句。由接待家庭陪同外出時,可儘量探索當地傳統市場、宮廟文化,透過沉浸式學習,提高華語聽說能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