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強化體適能 九份子邁步健走

九份子國中小舉辦全校健走活動。(記者施春瑛攝) 為響應「全民健走日」,九份子國中小利用晨運時間舉行全校健走活動,邀請學生家長、社區民眾和全校師生,一起參與有益身心健康的親子活動。 校長康晉源表示,配合教育部體育署SH150方案,推動每週在校運動150鐘推展方案,九份子鼓勵學生在校運動,利用課間、運動社團和晨光時間,養成每天規律運動的習慣,強化體適能,培養活力青少年。 家長會長王俊憲說,近百位家長和社區民眾踴躍參與此次親子健走活動,除了使學生和家長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外,讓大家更加了解九份子低碳示範社區的意義,進而推動綠色行動、低碳生活,宣揚全民健身的理念。志工團長彭心蘭表示,感謝學校辦理這麼有意義的活動,讓很多的家長們接送完孩子上學之後,繼續與孩子共度歡樂的親子時光。 國中部二年級學生王品淳說,這次健走距離約2.2公里,較上次路線長了一些,最大的驚豔是看到許多社區建案陸續在興建,平常只是遠觀沒有太大感觸,不過才短短1年時間,感受到學校周邊快速地發展。國小部四年級葉光亮說,能夠跟著全班同學還有爸媽一起參加健走很好玩,以後放假有空一定還要跟家人一起健走。 學務主任黃建松表示,針對國中小和幼兒園孩子的體能差異,此次健行活動規劃了兩條路線,分兩個出入口出發,繞行社區和河岸人行步道,最後再回到校園,希望學生們能夠走出教室,呼吸新鮮空氣,感受溫暖的陽光,享受戶外身體活動的樂趣。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雙春創新教學 雙獎肯定

雙春國小利用學校的校本課程,以海洋教育為主軸,結合在地虱目魚養殖,獲國際教育認證獎項。(記者盧萍珊攝) 位處偏鄉的北門區雙春國小,繼獲教育部戶外教育教案特優與優等雙獎後,再度榮獲KDP國際教育認證獎標竿獎、優等獎雙獎項肯定,贏得各界讚許。 雙春國小校長林佑霖指出,學校參加2024全國KDP創新教學與國際認證獎,「虱」「生」共學,「舟」遊雙春方案,利用學校的校本課程,以海洋教育為主軸,結合在地虱目魚養殖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目標14(海洋生態)發展而成。 包括大甲國小校長蔡玉仙、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蚵寮國小校長王建堯及將軍國中校長謝元入,將學校在地課程融入與學校課程交流與體驗,讓這個方案更完整,在全國800多個初賽方案中進入決賽,再由200多個決賽方案中,獲得評審青睞,榮獲全國標竿獎。 林佑霖說,以雙春好「水」悠遊鯤鯓方案,結合各項校內外在地資源,融入戶外教育與SDSGs目標13(氣候行動),將氣候變遷議題帶入課程內,並在教導主任陳又菁、組長莊素貞、教師王俊堦、蔡淑燕等教學團隊齊心努力,結合在地文化、生態與產業,創新校本課程,獲得評審青睞,榮獲全國優等獎。 連續獲獎,家長會長李宇彥說,學校在校長林佑霖帶領的教學團隊長期耕耘,師生團結一條心,再度勇奪全國雙獎,不僅地方與有榮焉,也對教學團隊的努力給予高度肯定。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促進技術研發 崑大校友贈母校零點定位夾持系統

崑大機械所博士班校友、英貴爾科技負責人莊旭彬(中),捐贈母校「零點定位夾持系統」,促進技術研發。(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積極與產學各界合作交流,與校友更是保持密切聯繫,其中機械與能源所博士班畢業校友莊旭彬經營英貴爾科技,並捐贈「零點定位夾持系統」相關部件予母校微精密製造中心,作為未來技術研發的重要資源,為企業與學校攜手合作樹立典範。 崑大機械所博士班校友莊旭彬更擔任第十二屆崑大校友總會長,基於對母校有著深厚的感情與支持,捐贈母校零點定位夾持系統提升研發實力。該系統是英貴爾科技應用於CNC工具機的主力產品之一,具有高精度、快速定位的優勢,能夠顯著提升機械加工過程的生產效率和精確度,尤其在切削加工應用中,為工業生產提供了技術上的突破。 莊旭彬表示,在當前智慧製造與工業4.0的浪潮下,刀具的狀態監測與即時更換,成為提升生產效率與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傳統的刀具監測依賴於人工經驗判斷,無法滿足現代化生產對精度和即時性的高要求。因此,如何運用高效的數據分析方法?來實現刀具狀態的精確監測,成為產業界與學術界共同關注的議題。 此次英貴爾科技捐贈的零點定位夾持系統,不僅為崑大的研究提供先進的設備,還展示企業對高等教育和研究創新的支持態度。莊旭彬認為,企業與學術機構的合作,是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學校擁有前瞻的研究思維與強大的研發動能,而企業則具備市場需求和實際應用經驗,兩者結合,能夠為技術的實際應用提供有力保障。 崑大微精密製造中心團隊未來將利用零點定位夾持系統合作進行「刀具磨損線上預知偵測之實機測試研究」,旨在有效預知刀具磨損,提升機械加工過程之效率,進而確保生產的穩定性與產品品質。此研究的成果未來有望技術轉移至英貴爾科技的產品中,特別是與「零點定位夾持系統」結合使用,將大幅提升該產品在智慧製造領域中的應用價值。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春節前夕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學子志願服務社關懷八德榮家長輩

春節前夕,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學子志願服務社關懷八德榮家長輩,讓長輩們充份感受濃濃的年味。(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的青年學子們在農曆春節前夕至八德榮譽國民之家,進行一場充滿愛心與關懷的志願服務活動。儘管氣溫偏低且微風夾雜寒意,學子們仍然展現出熱忱與活力,用實際行動帶來暖意,讓住民長輩們過好年。 八德榮家家主任酆世俊表示,對於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學子的到來深表感謝與肯定。認為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志願服務,更是跨世代交流的寶貴機會。學子們的熱情與奉獻,不僅為長輩們帶來了更舒適的環境,也讓住民們感受到青年世代的溫暖與愛心,展現了志願服務的真諦。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表示,此次志願服務活動是學生服務學習課程的重要一環,旨在透過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同理心,同時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學校亦希望學生們能藉此機會了解榮民長輩們的過去奉獻,從而更珍惜當前的生活,並對社會有更深層的關懷與投入。 八德榮家表示,此次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派了七十名學生至八德榮家從事志工服務,學子們分組協作,進行多元且貼心的志工服務。除了負責清潔榮家安養堂隊的公共空間及住民的私人區域,還協助搬遷整理房舍物品,進一步優化家區環境。學生們在寒冷的天氣,以熱忱與耐心完成每一項工作,確保住民能在更整潔、舒適的環境中生活。 此外,負責陪伴住民的學生們,認真傾聽住民們訴說著曾經過往的點點滴滴與現在的恬淡踏實,現場氣氛熱絡,無不充斥著歡聲笑語,讓住民提前感受到過年的歡樂。八德榮家也特地準備象徵喜慶與溫暖的紅豆甜湯,感謝學生們辛苦的付出,讓活動增添更多暖意。

Read More

AI教育基石!新北教網中心獲教育部評比特優

到校資安訪視,強化師生資通安全意識,確保學校保持資通安全防護能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網路中心榮獲教育部「校園基礎環境執行成果評量」全國特優縣市殊榮,展現教網中心在雲端服務的創新應用及智慧校園基礎維護營運上的卓越優異表現,獲得各界肯定,為新北推動AI科技教育的基石奠下良好基礎,逐步實現2030智慧城市的光榮願景。 入校進行網路測試,升級校園網路專屬頻寬至最高2G。(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教育網路中心成立已邁入第30年,負責全市學校的學術網路管理、資訊基礎環境建置、AI資訊科技推廣及資訊安全控管等重要任務,資訊服務對象涵蓋全國最多近40萬名師生。此外,教育網路中心整合各級學校核心資訊系統,完成包含各校官網、DNS服務、電子郵件服務、校務行政系統及K12智慧校園平台等,集中由教網中心負責維運管理,有效降低教育人力的行政負擔,讓學校資訊人員能專注全力推動新北AI科技教育。 教育網路中心主任何春緣指出,新北市「生生用平板」的平板數量高達11萬2,000臺,因此「網路韌性」和「資通安全」是每間智慧校園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為了讓師生使用平板皆可高速上網,校園全面升級專屬網路頻寬至2G,順暢的網速以確保高品質的學習動力與課堂教學節奏,優化課堂數位學習成效。此外,結合新北資訊中心的資安防護技術,達成維護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資通安全管理目標。有效協助學校提高校園網路末端的安全度,減少受到惡意攻擊和病毒感染的風險,保護師生和校園智慧資產。同時強化師生的資通安全意識,確保學校在多變的數位環境中保持強大的資訊防護能力。 教師使用平板教學,順暢的網路確保高品質的學習動力與課堂節奏。(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提到,教育網路中心除提供穩定的網路及資訊系統服務之外,更建置了榮獲「雲端物聯網創新優良應用獎」肯定的校園通App及親師生平台(https://pts.ntpc.edu.tw/),透過單一簽入服務,親師生使用同一組帳號密碼就能輕鬆登入各種數位化平台。校園通APP結合校務管理、親師互動和學生健康管理等功能,突破傳統校園管理方式,讓親師生連結互動更加便捷,也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的教育類APP。親師生平台已整合介接超過130項學習資源,成為新北數位學習的重要智慧推手。另外,建置以數據運算為核心的教育資料平台,邀集各領域專家進行分析解釋,呈現視覺化成果,即時監控全市平板與學習平臺使用狀況、網路流量及學生健康體適能分析,樹立數據辦學的新典範。 教育資料平台視覺化呈現各項校園數據。(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未來將以智慧校園、數據辦學、適性學習及科技創新四大面向,全面導入智慧系統,降低使用門檻,滿足多元教育需求,讓教師成為智慧教師,培養學生AI科技應用力,實現無邊界的適性學習。教育網路中心將持續整合及優化校園通APP、親師生平台、校務系統、智慧教室及雲端智慧科技中心等資源,攜手親師生共同邁向新北智慧城市。

Read More

台江文化燈箱 點亮鄭家百年古茨

社大台江分校十日舉行社區博物館微型公共藝術十三佃鄭家百年古茨啟用儀式,在歲末年終,為台江行春再增添一處文化景點,為地方創生。(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社大台江分校結合安南區公所、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師生,以台江拓墾故事為主題,進行台江文化路徑及歷史現場空間設計,推動台江十六寮社區博物館微型公共藝術,十日在安南區十三佃鄭家百年古茨,舉行啟用儀式,希望在歲末年終,為台江行春再增添一處文化景點,為地方創生。 十三佃鄭家社區博物館微型公共藝術啟用儀式,由安南區公所副區長張介軍、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鄭家古茨鄭新讚、鄭忠勝、崑山科大空設系郭一勤老師等人共同出席典禮,社大台江分校同時頒發青年社會參與的感謝狀給崑山科大涂英壹、楊沛綺、林佳綺等代表受獎。 社大台江分校表示,該計畫由崑山科大郭一勤指導大學青年,探索台江歷史現場再造及社區博物館空間文化,學生們利用課餘假日時間,進行十三佃鄭家古茨田野調查,採訪耆老,結合空間設計專業知識,融入台江農漁村生活故事,最後,完成「台江文化燈箱」、「台江社區博物館動畫」、「鄭家古茨空間模型」等作品,特別是將古茨歷史文化生活故事,轉印成「台江文化燈箱」,妝點十三佃鄭家古茨,點亮十三佃鄭家百年古茨,為地方創生,注入青年參與的生命力。 安南區張介軍副區長表示,十三佃鄭家古茨微型公共藝術是從在地深根長出來的文化藝術,令人感動,公所未來會繼續支持推動台江社區博物館微型公共藝術創作,傳承台江文化。 鄭家後代子孫鄭忠勝指出,透過微型公共藝術作品,讓更多鄉親可以認識台江先民拓墾故事,感謝這群青年同學的參與,歡迎大家過年一起來鄭家古茨走春。

Read More

佳尼特捐46校傳藝教育經費

佳尼特教育基金會捐贈台南四十六校傳藝獎助金及千戶關懷金。(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佳尼特教育基金會歲末送暖,捐助台南市四十六所學校、每校兩萬元發展傳統藝陣教育經費,挹注偏鄉學子學習資源,另還捐贈給一千零三十六個弱勢家庭每戶一千元禮券,讓他們可以依需求採購家用品。捐贈儀式十日上午在永華市政中心舉行,由台南市長黃偉哲代表受贈,並頒發感謝狀給佳尼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莊住維。 市長黃偉哲表示,佳尼特教育基金會九年來致力於協助南市國小發展傳統藝術及藝陣,今年共有四十六校受惠;且連續六年透過「歲末送暖,千戶關懷」捐贈生活禮券,提供邊緣戶依照需要採買家庭用品和營養補充品。值此寒冬時節,不僅溫暖人心、點亮社會,更是社會公益典範。 佳尼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莊住維表示,透過「歲末送暖,千戶關懷」活動,希望能夠幫助邊緣戶找到前進動力;傳藝獎助金則是期盼學校有可以規劃傳藝教學的穩定預算,讓傳藝扎根與故鄉傳統文化永續傳承。 民政局長姜淋煌表示,感謝佳尼特教育基金會關懷弱勢的善行義舉,本次受贈對象包含鹽水區、下營區、白河區、東山區、後壁區共五區共一千零三十六戶邊緣戶,感受到社會關懷的愛心與溫暖。

Read More

敲響銀鈴 南應大協助長者藝術自我實現

南應大生服系師生參與南美館「敲響銀鈴大計畫」成果發表會,透過跨領域合作展現關懷銀齡族群的行動力。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生活服務產業系副教授林家旭率領碩士班一年級學生,參與台南市美術館「敲響銀鈴大計畫」成果發表會。透過跨領域合作展現關懷銀齡族群的行動力,彰顯生服系在社區服務與專業應用上的獨特價值。 南應大生服系參與南美館「敲響銀鈴大計畫」,聚焦於五十五歲以上中高齡者的藝術參與,藉由故事分享與創作活動,讓參與者回顧生命經驗並探索生命的意義。 林家旭設計的課程結合系所專業,分為生命故事分享、設計元素提取與服裝設計水彩三大單元,不僅協助中高齡者接觸藝術,亦提升他們在藝術創作中的成就感與自我實現。

Read More

成大光隙銀花 龍崎超商木棧區展出

成大創產所與科藝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共同籌劃「光隙銀花」,以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與與科藝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與台南市文化局合作籌劃「光隙銀花─龍崎在地意象燈光裝置藝術設置計畫」,學生以龍崎特色為靈感發想進行藝術創作,共製作了五件燈光裝置藝術,即日起至二月十六日在7-ELEVEN龍崎門市後方木棧區展出。 成大表示,此次「光隙銀花」展出時間與龍崎空山祭同步,期望使大眾了解龍崎生態與地景,促進觀光產業,讓更多民眾看到成大創產所與科藝學程的新興藝術家們所創作出的作品。本展覽同時呈現成大師生以藝術社會實踐的方式,讓成大師生和社區地方產生連結,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們與當地社區與居民互動,並將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以體現龍崎社區的多元面貌和人文特色。 此次展覽與展出作品由成大創產所教授陳明惠指導,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協助,以台南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展出《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自然之心》、《微光重燃》、《竹光織夢》與《生命循環》的五件作品。 其中《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作品以天空為隱喻,提醒人們無論立場如何,皆共享同一片大氣與自然環境。《自然之心》步入一個充滿靜謐之美的空間,懸浮的陶片輕舞於空中,營造出寧靜且極具美感的氛圍。《微光重燃》以光影的變化展現龍崎面臨的人口外移挑戰,利用逐漸消散的燈光暗示社區的孤寂感。《竹光織夢》探討自然與人造材料的交融。《生命循環》結合龍崎具代表性的在地植物與壓克力材質,呈現從繁盛到凋零等狀態。

Read More

崑大研發AI戶外跟蹤機器人

崑大電機系教授李振興指導學生研發戶外目標跟蹤機器人。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機系所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成功研發戶外目標跟蹤機器人,並在Automation研討會中,以全英文發表相關研究論文。這款機器人搭載先進AI影像辨識技術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能在複雜戶外環境中精準追蹤目標,為自駕車技術等領域帶來嶄新解決方案。 崑大電機系AI戶外目標跟蹤機器人,是由教授李振興指導碩二生黃鴻文、碩一生郭博維及大學部三年級吳佩穎研發,並在台灣大學主辦的Automation研討會上發表並獲肯定。這款機器人配備全向四輪驅動系統,能靈活應對各種地形,搭配精準的GPS定位,確保目標追蹤的準確性,突破傳統機器人設計的框架,結合AI與IOT技術,為智慧城市、自動化服務等概念注入新的活力。其自動化操作大幅降低人力需求,提升工作效率。 黃鴻文表示,他們對機器人最初的設計有很多不同的構想,經過反覆討論和修改,才確定現在的設計方案。」吳佩穎和郭博維則分享,這個專案讓他們學會了如何應用AI技術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也提升了他們的AI程式設計能力,對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十分有幫助。 李振興表示,看到學生們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專案並取得這樣的成果,感到非常欣慰。這個專案除展現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將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工程應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