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大綠能大學全球TOP 50 致力永續私立大學第一

朝陽科大領先成立全台校園第一個「碳回收中心」,將農業有機廢棄物轉化成生物炭,達成資源循環零廢棄,再創新價值。(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2024年UI世界綠能大學評比(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結果公布,來自全球95個國家的1,477所大學參與,以「基礎設施」、「能源與氣候變遷」、「廢棄物處理」、「水資源」、「交通運輸」及「教育與研究」六大面向評比。朝陽科技大學全球排名從第56名晉升至第49名,連續8年榮登全球百大,名列全台第三,私立大學第一。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說,為實踐資源循環之淨零轉型,朝陽環境工程與管理系領先成立全台校園第一個「碳回收中心」,透過炭化爐厭氧還原熱裂解,將稻穀等農業有機廢棄物轉化成生物炭,應用於土壤改良及環境淨化等領域,廢棄資源循環再利用,變成高附加價值產品,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再創新價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呼應巴黎氣候峰會提出之「千分之四」倡議,每年增加千分之四的有機碳於土壤,就能與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互抵消,實現碳中和,達成對抗氣候變遷與終結饑餓之永續目標。 近10年來,朝陽科大節電量超過1,600萬度,相當於台灣4,800戶家庭年用電量,減少約17,000公噸溫室氣體的排放,相當於50座大安森林公園減碳量。 助理副校長兼總務長張華南表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及逐年汰換低效率用電設備,朝陽科大節電率近40%,透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評估氣候變遷潛在之風險與機會,建構太陽能光電系統等多元再生能源,朝陽的能源使用效率持續提升,獲國內外之肯定,連續6年進榜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榮獲低碳永續城市傑出貢獻獎,入選國家永續發展獎,勇奪天下大學公民獎私立技職第一。 保育生物棲息地,廣設人工巢箱,朝陽校園內大赤鼯鼠的密度,高居中部地區之冠。(朝陽科大提供) 營造人與自然共融的環境,朝陽科大校園綠覆率達94.43%,校內各類植栽總數達10萬株,也是全台首批取得環境部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規劃設計節能、防災及水資源等環境永續相關課程,提供中小學生及社區民眾多元環境教育自主學習機會。此外,朝陽保育陸域生態系統,維持生物多樣性,過去一年在校園監測出現鳳頭蒼鷹、黑冠麻鷺、小雨蛙及迷你藍灰蝶等物種。廣設人工巢箱提供翎角鴞及大赤鼯鼠棲息處,調查顯示,朝陽校園內大赤鼯鼠的密度,高居中部地區之冠。

Read More

台南社大開設首門「家將學」課程 學員體驗陣頭文化

台南社大這學期首開「家將學」課程,學員親身體驗家將文化。(台南社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家將學正夯,台南社區大學歷史城區小組聯手全台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家將館,以及長期研究家將文化的民俗學者溫宗翰,共同開設了社大首門的「家將學」課程,十八小時的課程不僅涵蓋家將文化的歷史淵源與民俗意涵,也讓學員實際動手彩繪面譜、學習家將腳步,甚至體驗上妝的過程,最後一堂課程更安排學員們親自扮演家將角色到廟宇參拜,完整感受家將「出軍」。 台南社大表示,八家將是常受到社群媒體汙名化的傳統陣頭,然而其背後蘊含的文化與藝術之美卻值得細細品味,為了改變社會大眾對八家將的刻板印象,這學期特別開設「家將學」課程,希望透過實作與知識相結合的方式,讓學員親身體驗家將文化的深度與魅力。 台南社大這學期首開「家將學」課程,學員親身體驗家將文化。(台南社大提供) 負責整體課程知識講解的溫宗翰老師表示,這是一堂以文化體驗為核心的課程,目的是讓學員逐步深入了解家將文化的內涵。課程設計特別注重實作部分,包括開面、家將腳步的練習等活動,讓學員在親身參與其中,體會家將文化的精神和價值。 協助整個家將學實作體驗活動的如性慈敬堂家將館,團長柯煜杰則表示,家將的養成過程並不簡單,雖然這是一門體驗課程,但學員對家將文化的態度十分認真,有人拿面具練習如何「開面」,也有人錄下老師傅的「腳步」影像,回家後不斷練習,這樣的態度,讓家將館的夥伴看了非常感動。 台南社大這學期首開「家將學」課程,學員親身體驗家將文化。(台南社大提供) 不過,兩位老師也坦言,僅僅十八個小時的課程,對於深入理解家將文化來說仍顯不足。因此,今年三月台南社大還將推出更加充實的進階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台南社大官網搜尋「家將學」課程,一起來跳家將。

Read More

中原大學師生打造數位教材 推動布農族語言及文化傳承

中原大學應華系助理教授廖宜瑤(後方左)指導學生將科技與布農族語言文化融合,發展數位創新教材。(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成功開發一套傳承布農族語言與文化的數位教材,藉由語言互動遊戲與Podcast,將布農族的傳統文化和語言以創新方式呈現,打造布農族語言學習與文化傳承新模式。此系列數位學習教材由應華系助理教授廖宜瑤帶領學生創作,並由中原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主任魯瑪夫提供布農族相關知識,合力完成,為推動原住民族語言復振與文化傳承開創了嶄新的數位教育模式。 中原大學介紹,這一系列數位教材包括兩款互動遊戲與一部Podcast,學生運用Ren’Py開發視覺小說型遊戲,並利用Twine平台打造互動式遊戲故事,讓學習者能在遊戲中逐步接觸布農語言與文化。遊戲針對初學者設計簡單語句學習,進階者也能藉此加強語言能力和文化理解。由魯瑪夫親自講述的Podcast則探討布農族傳統打耳祭在現代的文化意涵,適合中高級學習者進行進階學習,讓他們更深入了解布農族的文化傳承與變遷。 中原大學人育學院應華系與設計原住民專班跨域合作,推廣布農族語言與文化。(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表示,此數位教材以魯瑪夫的生命故事為核心,講述他作為布農族青年如何突破文化與身分的困境,最終成為博士與牧師,並投身於國際少數民族交流與扶助。魯瑪夫曾獲頒「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是原住民青年學習的楷模。 中原大學應華系學生利用Twine平台打造互動式遊戲故事,提升語言學習的樂趣。(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彭妮絲特別感謝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與推廣計畫」的支持,她表示,這些教材除可供國內青少年以下學習者使用外,也可應用於對外教學。填補了市場上原住民族語言文化教學資源的空白,成為對外華語教學的全新切入點。 中原大學應華系學生透過Podcast介紹打耳祭之文化傳承意義,由設計原民專班主任魯瑪夫主述。(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提到,該校應華系為培育教學與應用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近年開設許多融入AI輔助工具的課程。授課老師廖宜瑤表示,課程目標除了鼓勵學生以數位化的方式來呈現多元文化的視角,同時也利用數位科技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創新。 參與製作的大三學生指出,「從腳本發想到遊戲教材的產出,在密集三個月短時間內完成作品,是很難得的經驗。」參與這次教材設計,讓他們對布農族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體會到科技與文化結合的無限可能。 魯瑪夫則肯定,Podcast結合遊戲化學習與多媒體形式,讓布農語學習更加生活化,也讓更多族群有機會接觸原住民語言和文化。他表示,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與推廣計畫」與教育部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緊密結合,呼應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更彰顯文化多樣性與永續發展的價值。 此外,中原大學表示,該校還推出了名為「族語E樂園」的數位學習平台,針對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的學習提供全面支持。該平台整合了互動遊戲、語言課程、文化故事等多元學習資源,透過科技創新提升族語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並讓學習者能夠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與體驗台灣原住民族的獨特文化。 中原大學指出,該校人育學院應華系攜手設計原民專班,透過跨領域的合作,展現語言文化與數位科技的結合,不僅為原住民族語言教育和文化傳承注入新動能,也為國際華語學習提供了嶄新的素材與創新的教學資源。

Read More

全國語文競賽 台南大放異彩

獲得台語讀劇特優的安平國中接受表揚。(市府提供)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南市一百五十六位選手參加一一三年全國語文競賽,在各縣市群雄中獲得特優二十四位及讀者劇場一隊、優等八十七位及讀者劇場一隊、甲等三十位。教育局八日在歸仁國小舉辦頒獎典禮,副局長楊智雄代表市長黃偉哲表揚代表隊選手及教師,肯定學子努力與指導老師用心培育。 獲獎學生中,台南高商的學生簡傑恩在族語老師柯玉緞教導下,從小練習扎根魯凱族語,獲得一0八年國小組朗讀特優、一0九年國中組朗讀特優及一一三年高中組情境式演說特優,情境式演說包含看圖說故事及現場問答,考驗學生的臨場發揮及對母語的熟稔度,在非原鄉的台南,獲獎實是難能可貴。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全國語文競賽項目繁多,在歷經分區預賽、決賽競爭激烈後,選出南市代表隊選手計一百五十六人,為支持師生爭取佳績,教育局於選拔出代表隊後即安排週末培訓,獲獎實為選手平時努力與犧牲假日賽前培訓的成果。 教育局表示,今年持續試辦的本土語讀者劇場團體賽項目,安平國中以「鉸頭毛」為主題,在團體朗讀表演呈現台語逗趣的內容,並流利與評審問答,在難度極高的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台語國中組特優,顯見平日語文教育扎根有成。 另外,億載國小張心平教師獲一一0年國語朗讀特優及一一三年國語演說特優,安平國中阮玉如教師獲一0九年閩南語字音字形特優及一一三年台語朗讀特優,後甲國中翁瑞鴻教師獲一0九年閩南語朗讀特優及一一三年台語演說特優、大成國小劉寶珠教師獲一一二年客語字音字形特優及一一三年客語朗讀特優,在教師組或社會組中拔尖而出,成為學生的楷模。

Read More

南應大推廣縫紉 二手衣改造走秀

南應大縫繡新生活成果展,學員走秀展示、由廖芷萱獲得最佳人氣獎。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伸興工業及中華民國服裝甲級技術士協會攜手合作,深入偏鄉學校推廣縫紉技能,舉辦縫繡新生活成果展,除學員走秀展示、並頒發前三名、最佳人氣獎及表揚背心設計比賽優勝小職人。 台南應大、伸興工業及服裝甲級協會攜手合作推廣縫紉技能,七年來走訪六十七所偏鄉學校,展開一一七場縫紉教學課程。志工們的熱情參與,共有一一九八人次志工老師投入服裝技術的傳承,走過逾十二萬公里的旅程,環繞台灣海岸線的距離更是超過一二五圈。 縫繡成果展,學員們展示二手衣改造作品,包括後背包、側背包、提袋、環保購物袋及涼被收納抱枕;縫紉課程作品包括短裙、短褲、貝蕾帽、娃娃裝、背心及披肩斗篷;刺繡課程作品則有刺繡手環、卡片、髮飾、別針和吊飾等。展會中還呈現動態走秀,融合休閒旅遊、懷舊復古及Bling Bling耶誕派對風格的三種整體造型搭配,並評選最佳人氣獎。 在舉辦的小職人背心設計製作比賽,報名學校從北至南,有瑞芳國小、福隆國小、潮洋國小、南投水里新興國小、六龜國小及墾丁國小鵝鑾分校等六所學校,共有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十四位小職人們參加,在六小時的比賽時間內從設計、裁剪到製作都非常專心與用心,作品令人驚艷,讓擔任評審的服裝設計師及訂製師傅們驚嘆不已,沒想到這些成熟又充滿創意的作品竟出自國小學生之手。

Read More

南台USR五大計畫 教部肯定

  南台USR計畫,打造可遊、可玩、可賞、可學、可感的神農街區博物館,展現深耕在地成果。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在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第四期中,再度展現亮眼成績,五件計畫全數通過,並獲得校務發展規劃中長期成效評估經費補助五十萬元。不僅展現該校多年來深耕在地的成果,更彰顯學校在社會責任實踐上的積極投入。 南台此期USR計畫聚焦「在地關懷」、「永續環境」、「文化永續」與「健康促進與食品安全」四大面向,透過產官學合作,共同解決在地問題。其中,「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以科技輔助高齡照護,已成功開發出智慧居家照護系統,並在台南市的社區進行試行,透過感測器監測長者的生理數據,並結合AI分析,提供即時健康警示,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計畫,則透過文化保存與創新,活化在地經濟。該計畫已成功串聯起台南市安平區與鹽水區的文化資源,並舉辦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次參與,成功帶動地方觀光。 此外,「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透過文創設計,將左鎮區的化石資源轉化為文創商品,成功提升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帶動青年返鄉創業。「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則以音樂為媒介,連結西港區的在地文化,成功培育出一支在地樂團,並舉辦多場音樂會,促進社區凝聚力。 還有「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計畫,則透過導入太陽能發電系統與智慧養殖技術,協助漁民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產品品質。

Read More

崑大師生赴日 拚健甲師證照

  崑大時尚系副主任葉芳妤(右二)及四年級高郡宜(右一),為校內棒球體育選手進行指甲養護。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時尚展演系、休閒運動系師生去年赴日本與日本運動健甲協會進行健甲師專業課程進修,時尚系副主任葉芳妤及四年級學生高郡宜預計二月取得日本官方認證合格講師資格,未來將傳授專業技術予國內運動員,並協助更多國人取得健甲師證照。 國內體育活動盛行,繼台灣贏得二0二四世界十二強棒球冠軍後,有關運動員自身養護的秘訣也日益被重視,除飲食、身體筋骨維護、甚至連細微的指甲養護也是專業運動員保養的關鍵。 崑大時尚系與休運系一一三年暑假期間帶領學生前往日本專業美甲「株式會社TAT」進行實習,同時聯手培育師生取得日本認證合格的「運動健甲講師」資格證照。時尚系副主任葉芳妤及四年級學生高郡宜為目前全台唯一接受日本運動健甲國際講師培訓的種子老師。 葉芳妤表示,日本運動健甲協會於二0一五年由理事辛川知美創立,以保護運動員指甲為最高宗旨。二0二一年東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健甲師們進駐奧運選手村,為全球運動員進行指甲養護服務,成為全球育動員肯定的專業技術。 運動健甲強調指甲養護重於治療,不進行醫療行為的侵入性維護,而是從平時修剪指甲至甲面養護,將自身指甲養護得更健康,使其不容易因外力撞擊而立即造成斷裂、外翻,導致影響運動員在競賽上的表現。時尚系將國際間最優秀的技術帶回校內,並與休運系跨域合作,模擬國外專業服務模式,同時期待培育更多專業健甲師,為國內新興美業注入新活力。

Read More

光華國中美術班美展作品很「年味」充滿喜氣

從過年紅包袋、斗方春聯到趣味春聯貼紙,光華國中美術班美展作品很「年味」。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年節將即,光華國中美術班學生將今年蛇年吉祥物與過年喜氣氛圍,設計成一系列文創商品,從過年必備的紅包袋、斗方春聯到趣味貼紙、明信片、筆記本與吊飾等,尤其讓年蛇蛻變成富貴又喜氣,相當討喜,每一件作品都充滿著青春創意與巧思。 教育局長吳立森八日到校欣賞同學們展出的品,對學生們的創意作品讚不絕口,強調作品展現學生們的創造力與學校的教學成果,為校園藝術教育樹立了精彩成果與典範。 光華國中美術資優班於校慶時舉行「校慶美展」,今年展覽主視覺以鮮明的搖滾手勢搭配素描筆為核心,象徵自由、個性、創作的熱情與純粹,巧妙融合青春與藝術的火花,傳遞出「突破框架、創造自我」的精神。 校長王小芬說,學生不僅展現了紮實的藝術技術,更將藝術融入生活,探索無限可能。文創商品從設計到製作,全程由學生親力親為,透過實踐學習,不僅提升創作能力,也展現結合美學與實用性的智慧,鼓勵學生能在藝術中找到自信與光芒,勇敢追逐夢想,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 這場展覽展出學生們的精心之作,不僅包含創意無限的原創作品,更展出多件曾在全國性比賽中獲獎的佳作,充分體現光華國中美術資優班的教學成效與學生的非凡潛力。期間,家長、志工、師生紛紛到場參觀,為學生的努力與成長喝采。

Read More

開飛機翱翔台東縱谷 大同大學75歲教授賴光哲圓夢

賴光哲圓飛行夢,七十五歲開飛機翱翔台東縱谷。(大同大學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追飛機、造飛機,是大同大學機材系講座教授賴光哲一生的熱愛。日前他駕駛DA 40單引擎飛機在台東縱谷飛行,完成開飛機的夢想,他說「這是送給自己的75歲生日禮物」。 正式飛行時,在教官的陪同下,駕駛單引擎、四人座的Diamond 40翱翔天際。他說,駕駛飛機基本上和在地面上飛遙控飛機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不管爬升,平飛,轉彎或下降,一定要適當控制油門,維持一定的空速。」即使第一次駕駛飛機,對一輩子都在追飛機的賴桑來說,已經在心裡練習無數次,就等開飛機夢想成真的這一天。 賴光哲圓飛行夢,七十五歲開飛機翱翔台東縱谷。(大同大學提供) 每次起飛後飛行90分鐘,以飛行速度90knot,相當於150公里時速,在台東縱谷3500英呎的高度,任意飛行。賴光哲說,高空中感覺不出速度的快,還多次嘗試touch and go,也就是降落後馬上又起飛。這趟飛行,完成了他這一生最大的夢想。 賴光哲圓飛行夢,七十五歲開飛機翱翔台東縱谷。(大同大學提供) 賴光哲從5歲開始看飛機,研究飛機70年,在課堂上帶著學生造飛機,提到「賴桑」就想到飛機。但要開真正的飛機,他還是得乖乖上課。12月底參加安捷航空學校的flight grating 課程,接受兩天的地面課程,一天的模擬機課程,最後到台東豐年機場接受實際的飛行訓練,飛行時數3小時。

Read More

全國中小學科展 台南5校獲獎

  台南市五校在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獲獎,市長黃偉哲七日市政會議表揚。(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第六十四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上,台南市勇奪縣市團體獎全國第三名,建興國中更奪下學校團體獎國中組全國第一名。市長黃偉哲七日市政會議指出,這是台南教育的光榮,也是市府團隊努力的最佳見證。 第六十四屆全國科展台南市中小學有二十三件作品參加,共十七件獲獎,市政會議也邀請作品獲該科前三名學校受獎。一開始,教育局長鄭新輝及建興國中校長侯志偉陸續轉呈獎座,分別是縣市團體獎第三名、學校團體獎國中組第一名等佳績。 黃偉哲頒獎表揚獲獎學校,分別是南大附小榮獲國小組物理科第一名;東區復興國小獲國小組化學科第三名;鹽水國小獲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二)科第二名;建興國中獲國中組物理科第一名;復興國中獲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二)科第二名。 黃偉哲認為,我們的學生用科展作品展現了對科學的熱情與創意,題材涵蓋蔬果保鮮、碳息探測、生成式AI互動情緒等多元領域,充分展現出觀察力與科學素養。尤其建興國中能在國中組取得全國第一的殊榮,更是得來不易,這是師生課餘時間全心投入、迎接挑戰的最佳回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