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Silver to Golden深耕永續計畫獲肯定

華醫師生長期投入偏鄉長者的健康照護。(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中華醫大「Silver to Golden-臺南溪北淺山銀髮健康Plus深耕永續計畫」獲肯定,通過教育部永續發展類特色永續型申請。中華醫大表示,該類全國只有十三件通過,華醫入列其中,讓華醫師生歡喜長期投入偏鄉長者的健康照護深受肯定。 中華醫大表示,「Silver to Golden-臺南溪北淺山銀髮健康Plus深耕永續計畫」由校長孫逸民主持,以關懷長者健康照護為核心,這次全面實施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行的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ntegrated Caring for Older People Guidelines,ICOPE),以便及早發現影響失能的風險因子,及時轉診或提供體適能與飲食營養、多元療癒與友善韌性環境等,即透過多方面的引導和協助,讓長者在地養老、老得健康。 孫逸民指出,為強化共同照護長者健康,中華醫大的USR計畫與白河區公所、虎山社區、詔豐社區、昇安社區、草店社區、庄內社區等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另與玉井區公所、玉井工商、望明社區發展協會、天埔社區發展協會、玉井社區發展協會、清芳社區發展協會、竹圍社區發展協會、噍吧哖人文發展協會等簽訂合作協議,期串聯各社區能量,推動長者健康加值體驗方案,並建立一套更全面的長者健康照護模式,以擴大淺山照護網,拓展長者黃金價值的永續效益。 孫逸民強調,此計畫也擴大與日本、新加坡大學合作,簽訂合作備忘錄(MOA)與合作協議(MOU),展開學生跨國修課與移地學習,建立國際醫護人才培育模式,同時,加值學生的國際移動力與專業能力,造就具全球視野的優秀人才,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理念。

Read More

國際廚藝挑戰賽 南應大1金1銀1銅

南應大餐飲系陳瑋婷在台南美食之都國際廚藝挑戰賽中獲得金牌暨單項最高分之作品。(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餐飲系專技助理教授蔡安鎮指導學生陳瑋婷、陳怡文和蔡祐勤,參加「二0二四台南美食之都國際廚藝挑戰賽」,在激烈競爭中,以台南在地食材料理創作,拿下靜態冷展類別獲得一金暨單項最高分、一銀、一銅,全校師生咸感與有榮焉。 台南美食之都國際廚藝挑戰賽不僅是一場廚藝比賽,更是一場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餐飲盛宴,共吸引十四國九十組選手同台競技,競逐廚藝桂冠,靜態冷展類競賽內容包括「前菜」、「主菜」、「台南虱目魚(創意料理)」、「台南創意料理小吃」及「台南特色辦桌」等組別,參賽者除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一道兼具視覺美感和口感層次的作品外,每道菜還需要展現出獨特性與創意巧思,才能在眾多廚藝高手中勝出。 南應餐飲生陳瑋婷選用台南在地的虱目魚皮、魚肉、魚漿為主體,同時搭配蝦子、蘆筍和玉米筍作為西餐主菜的食材,將台南小吃西式化,尤其豐富多彩的精緻擺盤,不僅充分展現出台南小吃的精髓,也能挑動更多外國人士的味蕾感受,成功行銷台南特色美食。陳瑋婷上大學後第一次參賽就榮獲評審高度肯定,頒給台南虱目魚─創意料理組金牌暨單項最高分肯定。 陳怡文作品選用將軍蘆筍、七股鱸魚和台灣鯛等在地食材作為前菜核心,並藉由食材搭配巧思,充分展現出個人精湛的食材烹煮技巧以及擺盤創意,不僅味蕾感受令評審讚賞不已,給予銀牌肯定,也完美呈現台南飲食文化的特殊魅力,讓人在品嘗之際,也可以更深入了解台南在地食材的特色與獨特的人文風情。

Read More

崑大訪加深化綠能與電動車技術合作

崑大電機系、機械能源所團隊訪問加拿大UBC進行交流,並參觀可再生能源研究實驗室。(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研發長兼綠能科技研究中心執行長江智偉教授,率領電機系、機械能源所博士班團隊訪問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並與中加生物能源中心主任暨加拿大工程院士畢曉濤進行交流,聚焦綠能技術與環境永續議題,為兩校學術合作開啟新篇章。 江智偉與畢曉濤在會談中討論多項合作機會,包括聯合研究、學術論文發表及學生交換計畫等,雙方針對可再生能源、氫能技術及碳中和等領域討論,為未來共同發展奠定基礎。崑大團隊參觀UBC可再生能源研究實驗室,深入了解其在能源儲存、碳捕捉技術及智慧能源系統方面的最新成果。 同時,崑大也分享自身在再生能源、節電技術、電池材料、電動車晶片與充電樁等技術與綠能教育的推廣,展現台灣在綠能技術上的卓越成就。 此外,崑大團隊還拜訪教育部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長朱俊彰、Cloud Nine College副校長蔡志偉教授及台加文化協會秘書長張妍捷,就學生海外實習與「學海專案」的合作機會進行洽談,雙方深入交流如何透過學術與產業資源?為台灣學生創造更多國際化學習與實習機會。 在僑務促進委員張建宏協助下,崑大團隊亦參訪當地新能源車廠,並促成崑大與加拿大溫哥華知名汽車修護廠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同意攜手推動電動車技術的發展,包括設計與培訓專業技能課程,並促進雙方教師與研究人員的技術交流。 綠能科研中心主任周煥銘表示,此次訪問不僅深化崑大與UBC的學術交流,也為台加兩國在綠能技術與電動車產業合作開創新局面。

Read More

兒童好讀計畫 故事姊姊偏鄉導讀

晉基建設鼓勵偏鄉學童多讀書,由說故事姊姊到北門蚵寮國小說故事,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由晉基建設、台灣守護文創推動的「兒童好讀計畫」,來到北門區蚵寮國小說故事,四位故事姊姊以《秘密派對》繪本,並配合肢體動作,讓低年級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學生們滿心歡喜。 晉基建設董事長廖淑芬帶領曾敬妤、盧鈺涵、伍愛秀和盧旻蔆等四人,來到蚵寮國小受到師生熱烈歡迎。廖淑芬表示,為鼓勵偏鄉學生多閱讀,由說故事姊姊導讀的方式,深受各校學生喜愛,從聽故事中可以激發生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故事姊姊盧鈺涵用《秘密派對》繪本跟一年級學生互動,討論遇到不好的秘密,例如別人隨便摸我的身體,要怎麼辦?二年級則由來自印尼的伍愛秀以英語導讀《情緒大飯店》,和學生互動討論,如何解決悲傷和憤怒等不好的情緒。故事姐姐配合肢體動作活潑有趣,與學生互動佳。 學生們表示,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了解到別人亂摸自己,就要告訴爸爸、媽媽和老師,要保護自身的安全。

Read More

14校學生領袖共築自治新藍圖

南台科大學生會攜手全台十餘所頂尖大學學生會進行跨校交流,透過分組討論共築學生自治新藍圖。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學生會攜手全台十餘所頂尖大學學生會跨校交流,三天期間參訪曾獲學治三冠獎的弘光科大與全能滿貫獎的朝陽科大,學習兩校在學權週、新生定向、幹部培訓等方面的經驗,另在逢甲大學舉辦大型交流會,透過分組討論共築學生自治新藍圖。 南台學生會跨校交流,深入探討學生自治、學權議題及特色活動,並藉由參訪對於學權議題有不同認知,並期盼能將相關經驗實踐於校內,進一步促進南台學生權益的保障與發展。 交流活動並於逢甲大學集結來自全國各地共計有十四校學生會及學生議會,透過將各部門專業分工,以分組討論形式為幹部職能做細部分解,另進行抽選議題,讓所有參與人員共同思考現況與未來,議題包含AI科技的影響、如何與校方溝通等?更藉此訓練團隊的溝通技巧與邏輯思維能力,彼此互相了解北、中、南各地學生現況與面臨問題,各校也相約未來,期盼能持續透過交流活動精進彼此。 南台學生會長王奎發表示,今年學生會核心目標是「深化培力,永續傳承」,期望透過各種凝聚活動讓每位成員在大學期間有所斬獲,並將學生會為學子服務的精神傳承下去,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學生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學組織,它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可學習領導力、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能力,都是未來在職場的軟實力。鼓勵更多同學加入學生會,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累積人生的養分,為自己人生增添更多色彩。

Read More

永靖鄉永興國小靜思閱讀書軒啟用 頂新和德捐贈永靖第三座

彰化縣永靖鄉永興國小七日舉辦靜思閱讀書軒啟用典禮。(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吳東興∕永靖報導 彰化縣永靖鄉永興國小在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協助下,七日舉辦靜思閱讀書軒啟用典禮。這是該基金會在永靖捐助的第三座靜思閱讀書軒,也是位在東永靖的第一座。希望藉由書軒讓偏鄉學童也有平等學習的資源,縮短城鄉差距。 永興國小校長吳寶嘉去年五月,受邀到永靖國小參與靜思閱讀書軒啟用典禮時,思及永興國小所在的東永靖人口雖多,但基礎建設和硬體皆有落差,忍不住向當時前往觀禮的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請命。 吳寶嘉說,當時他鼓起勇氣上前向魏應充先生說:「可不可以也照顧東區的孩子?」沒想到兩周後真的接獲捐贈電話,令他相當意外,為了提供孩子與社區共學更好的空間,他也很快把地點較便利的校長室騰空,以利靜思閱讀書軒進駐,吳寶嘉說:「未來將會善用場域資源,發揮書軒最大效益。」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表示,認識吳寶嘉校長前,就聽聞他堅守偏鄉教育現場多年,是很用心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校長一開口,他也毫不猶豫決定幫忙,「現在的孩子受三C影響很大,閱讀能力愈來愈不好,也無法靜下心,透過基金會在永靖捐贈三所書軒,是希望能幫助孩子找回閱讀興趣,透過教育讓故鄉永靖更好」。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邱慧珊表示,基金會的社區深耕計畫,透過教育、社福、環境及產業四大構面來協助永靖發展,教育是一切的根本,期盼永興國小靜思閱讀書軒能讓學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書本中汲取智慧,充實知識、陶冶品性。

Read More

中原大學以社會實踐推動「永續教育」 培養學生不被AI取代的軟實力

中原大學與黑松教育基金會合作,將永續環境教育融入地方小學。(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把真實世界搬進教室,落實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鼓勵師生用行動回應在地需求。企管系學生上山幫助偏鄉小農透過網路販售農產品;室設系學生為社區公益二手店打造隔熱天花板,改善店內高溫環境;設計學院埤圳計畫與馬來西亞UCSI大學合作舉辦「竹構築實作」等活動,增強國際鏈結。USR在中原大學不是口號,而是師生的日常實踐,「服務共好」已成為中原人的DNA,更是無法被AI取代的軟實力。 中原大學企管系學生前往日本沖繩進行地方創生實習,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永續治理辦公室主任李明彥七日表示,中原大學從全人教育的視角,在豐富的永續課程和營隊中,特別重視社會不平等對於永續的衝擊,實際帶領學生透過USR計畫,用行動回應在地民眾的需求。而學生透過執行專案累積經驗,培養了創意、洞察與團隊合作等AI無法取代的軟實力,並且擁有「利社會」的價值觀,更顯可貴。 中原大學今年邁入七十週年,過去在校期間一起到偏鄉部落服務、一起關懷社會的校友,即使畢業多年也仍是超級隊友,持續發揮共好力量。李明彥強調,全人教育不只能涵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對於未來的職涯與人生也有助益。中原大學把真實世界搬進教室,使學生能夠更快速地理解企業或場域之中真正的問題,為未來職涯發展開創更多可能性。 中原大學榮獲「台灣永續大學獎」,李明彥(右)代表上台領獎,(左)為頒獎人-前教育部部潘文忠。(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永續處表示,從社會參與到社會創新到永續發展,中原大學一路以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實踐SDGs。從USR方案到全校各系所課程,鼓勵教師從課堂帶領學生,落實永續發展。各院系師生透過課程及活動涵養,將所學專業結合各界資源協助偏鄉與弱勢,每年執行專業服務學習方案數達一百八十項以上。

Read More

屏科大教授鄭文騰獲頒台灣農學會個人農業學術獎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終身特聘教授教授鄭文騰學術研究豐碩,獲頒台灣農學會「個人農業學術獎」殊榮。(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終身特聘教授鄭文騰,多年來致力於水產動物疾病、蝦類免疫機制、蝦類神經內分泌調節與免疫抗病關聯性、生理免疫促進劑與益生菌的開發與應用、綠能光電多重循環水綜合養殖系統開發與汙染廢棄物之循環再利用等研究,研究成果十分豐碩,其卓越學術成就榮獲社團法人台灣農學會(AAT)頒發「個人農業學術獎」殊榮,鄭文騰在該項選拔於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實至名歸。 社團法人台灣農學會原為中華農學會,創設於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一月,以闡揚農學、革新農業為職志,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學術團體。 台灣農學會為表揚對農業有優異貢獻的會員,特設置「農業學術獎」、「農業事業獎」及「優秀農業基層人員獎」,並於每年十二月的農學團體聯合年會論壇上頒發獎項。一一三年度農學團體聯合年會論壇於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屏科大水產養殖系鄭文騰終身特聘教授出席授獎。 屏科大終身特聘教授鄭文騰在該校任教四十年,其研究領域契合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脈動,獲選為第四十三屆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鄭教授長年之研究兼具產業應用及學術參考價值,其學術成就亦榮登最新的「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鄭教授再榮獲台灣農學會頒發「個人農業學術獎」,更增添其豐厚學術成就之榮耀,眾望所歸。

Read More

「花現幸福列車」第58站駛進河堤國小

「花現幸福列車」第五十八站開進河堤國小,開啟學子與花對話的美感教育。(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邁入第十二年的「花現幸福列車」第五十八站六日開進河堤國小,傳遞歡樂,也推廣本土優質花卉到各地學校進行花藝美感教學,帶動各機關團體舉辦花藝活動,讓本土花卉藉由學生學習永續傳承;校長杜昌霖表示,感謝花農與志工熱情協助,讓學校學生都能插上人生第一盆花藝作品,感受花草的生命力,開啟美學欣賞的視野。 「花現幸福列車」幕後推手是鳳農幸福花卉范垂歷老闆與葉春菊老闆娘,推動活動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花材的介紹,讓孩子運用每株花材不同特性完成插花作品。讓學生從學習花藝,從小扎根美感教育。 葉春菊分享說,多數學生都沒插過花,會害怕花插起來不漂亮,但其實每盆花藝作品都是獨特的,如同每個人具有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插花時不必一味模仿,唯有用心體會,呈現花材的殊異特質,作品才能打動人心,在實作過程心情也會沉澱平靜,希望學生能像花一樣,展現最美的地方讓人欣賞。 范垂歷表示,「花現幸福列車」走過許多學校,澎湖、金門等,帶著花農所贊助的花材,以旅遊的心境到全國各地校園,教學分享花藝美感教學。 杜昌霖校長說,每種花的色彩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每一位小朋友一樣都與眾不同,小朋友的情緒、關愛與個性,會反應在自己的作品上,透過花材點、線、面的構思,搭配花材色彩的層次搭配,完成屬於自己的花藝作品,「花現幸福列車」到站,熱情灌溉,期望花藝紮根活動能夠讓孩子們獲得身心靈的昇華。 教務方珮玲主任表示,美感教育從小扎根很重要,學生可以將今日完成的作品帶回去送給想送的親人或老師,找個最適當的位子擺放欣賞,讓花的美繼續綻放增添家裡氛圍。 學生劉采彤表示,插花很有趣,把海綿泡水的感覺很療癒,玫瑰花花朵鮮艷,令我心情充滿了愛,康乃馨都含苞待放,就像母親孕育孩子一樣,期待他成長茁壯。

Read More

高師大校友會 新春揮毫贈祝福

高師大校友會舉辦創意春聯揮毫,校園洋溢佳節喜氣。(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師師範大學高雄市校友會攜手高師大經學研究所、高師大美術系友會、高雄市蘭亭書學會,六日上午舉辦「乙巳龍螣飛動迎新春」揮毫活動,邀請校長王政彥與校友會理事長黃澤華等人共同主持,以響徹雲霄的敲鑼儀式揭開序幕,祝福高師大校運昌隆、新的一年平安順利好運到。 校友會理事長黃澤華指出,校友會已經連續六年舉辦新春揮毫活動,今年邀請校長王政彥、副校長李昭蓉、經學研究所所長陳韋銓、資深教授鄭卜五、教授蔡根祥、書法老師謝彥衫等貴賓開筆,寫下「乙巳年龍螣飛動迎新春」十個大字;高師大學務長杜明德、總務長劉鎮寧、執行長鄂見智等人也應邀參與,一起祝福全校師生及校友新春吉祥如意、蛇年行大運。 王政彥校長表示,感謝高雄校友會理事長黃澤華暨所有理監事的費心安排,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慶,感謝所有書法家的獻藝,以精湛的書法藝術為我們迎來最璀璨的新年,祝福大家小龍納百福,新歲展鴻圖。 現場邀請書法大師們當場揮毫手寫春聯,除了高師大的老師們外,還有國際扶輪社少年交換委員主委黃聖忠、周子卿、曾毓雯、張詞景,以及高雄市蘭亭書學會理事長吳文生、吳俊毅、林志堅等人;美術學系友會也精心設計創意斗方,另還準備了文創紅包袋,親自分送給教職員生及讓校友免費索取。 為感謝恩師及貴賓們共襄盛舉,高雄市校友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銅雕藝術家黃澤華,特別親手打造銅雕的筆擱和文鎮相贈,讓師長及貴賓們備感溫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