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國中雙語國際 與19國交流

新市國中已陸續與十九個國家進行交流,接軌國際。(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新市國中推動「雙語國際」課程教學,還執行教育部前瞻外師計畫,創校五十六年來,已陸續與十九個國家進行交流,接軌國際。 新市國中提供師生多元語言情境與文化刺激,學生也常以英語展現學校、社區、城市與台灣文化特色,並深入認識不同國家,藉以涵育全球溝通力與國際視野。校長薛英斌指出,回顧校史,共有歐洲、亞洲、美洲與大洋洲等十九個國家友人與學校進行過實體國際交流,包含管樂團交流(新加坡)、國際志工長期駐校計畫(加拿大、馬來西亞、丹麥與德國)、澳洲坎培拉師生到訪、英國教師主題講座、沙發客文化講座(比利時、斯洛維尼亞)、教育部前瞻外師計畫(菲律賓)、教育部國際學伴計畫(俄羅斯、捷克、印尼、日本)、台韓非同步與實體交流。 去年九月新市國中首次到海外國際交流,薛英斌帶領廿二名師生前往韓國仁川Cheongryang Middle School,廿名新市國中學生向韓國師生介紹學校與台灣文化特色,並透過小提琴與二胡演奏台灣流行歌曲、演唱閩南語歌曲與舞蹈表演,每項演出都令韓國師生印象深刻。老師蘇琬玲表示,國際交流拓展師生更廣闊的視野,更埋下學生一顆勇於邁向世界的種子。參與的學生許博鈞慶幸有勇氣接受挑戰,踏出第一步,尤其視野更寬廣,期待有更多機會走訪更多國家,學習不同事物。

Read More

南台應日系日本就職展 3企業設攤

南台科大舉辦日本就職展,包括日本兼松電子、KEL、日本村會社參與設攤,並回應學生們的提問,場面氣氛熱烈。 (南台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與日本LIECENSE ACADEMY合作,在該校M棟藝文中心一樓展示室舉辦日本就職展,包括日本兼松電子會社、KEL技術服務會社、日本村有限會社三家企業設置攤位參與,並回應學生們的提問,場面氣氛熱烈。 南台科大副校長周德光表示,由於工作關係偶爾前往歐美的大學短期授課,最近也去了一趟捷克,日本的大學也跟我們有很多交流,像台積電設廠的熊本有熊本大學與南台有雙學位的合作。在接觸中感受到歐美的社會明顯是屬於個人主義,強調個人能力表現,但是日本是注重團隊,強調整體的表現。日本也有很好的交通建設,且治安良好,也是國人喜歡前去觀光旅遊的國家,希望同學們趁此機會多觀察、多詢問。 日本LIECENSE ACADEMY國際部企劃室長金敷雄二則代表日方感謝南台周到的安排,這是頭一次舉辦日本就職展,希望明年帶領更多日本企業前來,提供更多的機會給台灣的學生們。 日本兼松電子會社、KEL株式會社均派遣二位主管使用筆電介紹公司的現況,並且親切的回應學生們的提問,現場氣氛熱烈又有秩序。 兼松電子會社人才戰略推進負責人藤本健一部長表示,此次是頭一次前來台灣,以往曾聽過李登輝前總統的事蹟和閱讀過相關書籍,他們公司與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立的JASM(日本先進半導體)也有業務往來,有中文人才需求,希望從台灣找到需要的人才,願意從學生實習開始,逐步推進。

Read More

東區復興國小志工團音樂劇 校長軋一角

東區復小戲劇組志工團為師生演出《成為祝福》音樂劇。(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每年都會為東區復興國小師生帶來精彩音樂劇的復小戲劇組志工團,今年也不例外,團員們精心排練了《成為祝福》音樂劇,為全校師生帶來溫馨感人的正向勵志故事,而且不僅志工們登台演出,連校長也客串軋一角。 校長陳茂盛表示,復小故事組志工近幾年來和彩虹故事劇團都會結合時事設計劇情,透過音樂劇的演出,為全校的師生帶來全新的感受與省思,讓學生有更實際的感受和體驗。 此次演出的《成為祝福》音樂劇傳達人們在困境中彼此扶持、互相接納,在面對失敗的衝擊與沮喪中重拾勇氣與信心,拯救了泰雅族人的美好故事。音樂劇呈現「傳承、感恩、勇氣、夢想、堅強」的正向力量,透過優美的音樂、精彩的舞蹈、動人的故事、精美的服裝道具,讓孩子開心體驗一場寓教於樂的優質音樂劇饗宴。 陳茂盛表示,復小的戲劇組志工團已經成為東區正向勵志的戲劇代表,在東區學校巡演已經服務學生超過五千人次,每次的演出都是由家長親自製作道具,透過回收的布料、紙箱和保麗龍等材料來縫製組合道具,為了完美演出每天更是辛勤的彩排走位練習,感謝戲劇組志工為學生帶來精彩的生命故事。 學生王薰彤說,看完音樂劇後,以後若是遇到困難會勇敢努力解決,努力為家人帶來幸福。參與演出的學生柯禹瑄則說,第一次跟媽媽一起演出音樂劇雖然很緊張,但是看到同學給的掌聲讓她很有成就感。

Read More

大橋國中志工研習 手作折疊收納盒

橋中志工團研習進行折疊收納盒創意實作,促進志工夥伴技能成長與團隊凝聚力。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為深化「三好校園」精神,並促進志工夥伴技能成長與團隊凝聚力,舉辦「折疊收納盒製作」志工團研習,由教務處主任王德麟擔任講師,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體驗與創意實作,並在過程中傳遞「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三好理念。 王德麟同時擔任台南市科技輔導團輔導員,長期協助科技教育的推廣與創新教學發展。此次志工團研習,以科技領域的「做、用、想」為核心,結合實用的木工膠合技巧,並使用標準化治具,為志工夥伴們設計了一場兼具學習性與趣味性的手作體驗。 過程中,志工夥伴們從盒體膠裝、連桿結構定位到完成折疊收納盒,每一個步驟均專注投入。透過手作與思考,不僅學到了製作訣竅,更從言語交流、肢體互動中增進了彼此間的合作與默契。志工們表示,這次活動讓她們收穫滿滿,除製作出實用的收納作品,也樂於分享,更感受到學校對志工團運作與成長的用心安排,深刻體會到「三好校園」的核心價值。 橋中校長謝連陽表示,志工團是學校與社區聯繫的重要橋梁,研習活動除讓志工夥伴學習到新技能,也希望這些夥伴能將所見所聞融入到日常服務中,進一步強化學校與社區的連結,也歡迎有更多夥伴加入志工團行列,發揮更多的正向影響力。

Read More

顯宮國小樂齡學員搭公車遠足趣

顯宮樂齡班學員體驗搭公車出遊。(顯宮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教導樂齡學員正確安全使用公共運輸及宣揚生態交通理念,顯宮國小校長何志中帶領十多名樂齡班學員體驗搭公車,從安南區搭到市區參觀孔廟、南美館。參與的阿公阿嬤說,已經很久沒有搭公車出遊,彷彿回到小時候遠足的感覺,一路上大家說笑度過開心的一天。 何志中表示,此次大台南公車體驗,一行人從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附近的公車站出發,搭乘十號公車在西門、友愛街口下車,平常騎機車約半小時就可抵達,搭乘公車因路線的關係則要超過一個小時,不過學員們不在意,因為可以在車上輕鬆地與其他學員閒話家常。 一行人下車後,何志中帶著樂齡學員先參觀全台首學孔廟,之後走訪南美館,最後到火車站南站等候十路公車回媽祖宮,結束充滿文化氣息的一天行程。 學員蘇秀珠說,中午就在孔廟圍牆邊的草地上野餐,吃了克林台包和肉圓配上蓮藕茶,彷彿回到了兒時遠足的情景。黃鳳嬌則說,這次的旅遊路線不僅豐富了她的知識,也讓她發現了台南許多不同的美,是一趟值得回味的旅行。

Read More

中央大學生醫系導入易晨智能AI 英語平台 強化 EMI 教學與競爭力

國立中央大學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系導入易晨智能科技AI 英語平台,以推廣英語授課(EMI)課程並提升學生英語溝通能力及國際競爭力。 (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有鑑於EMI課程日趨普及,但由於學生英語能力參差不齊,學習效果並不一致,為突破語言障礙並促進學習成效,國立中央大學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系(生醫系)導入易晨智能科技AI英語平台,以推廣英語授課(EMI)課程並提升學生英語溝通能力及國際競爭力,成為導入AI英語平台的重要里程碑。 在EMI課程推行過程中,學生英語能力不足常導致學習困難,進而影響學習興趣與效果。教師則面臨教學負擔,特別是在解釋專業知識和複雜概念時,需要投入更多心力協助學生理解。而易晨智能科技的AI英語平台,採用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提供個人化學習內容與即時語音交互功能,如語音辨識、即時翻譯與智能糾錯,不僅能針對學生需求進行差異化教學,也能讓老師在 EMI 教學中更有效率地呈現課程內容。 國立中央大學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系導入易晨智能科技AI 英語平台,以推廣英語授課(EMI)課程並提升學生英語溝通能力及國際競爭力。 (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為確保師生雙向提升,生醫系在引進該平台具有口語評測、互動練習的AI軟體。系上也建立教師與學生的使用指南,讓教學與學習能夠無縫銜接,大幅降低EMI教師在複雜概念語言表達上的負擔,並讓學生能更自信地掌握英語學習節奏。 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許藝瓊表示,「導入這一先進的AI英語平台,能夠讓學生更自信地使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為他們未來參與國際研究與產業活動奠定扎實基礎。」為了讓學生在真實的跨國環境中實踐所學,課程的最後成果報告特別邀請就讀墨爾本大學生醫系的Elyse同學擔任評審,提供同學更多國際化的互動機會。 國立中央大學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系導入易晨智能科技AI 英語平台,以推廣英語授課(EMI)課程並提升學生英語溝通能力及國際競爭力。 (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這次合作的成功推行,不僅將有效提升EMI課程的整體教學品質,也為學生提供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機會,拓展他們的全球視野。更獲得國科會科教國合司科普活動計畫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補助支持。不僅提升了EMI課程的整體教學品質,還為學生提供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機會,進一步拓展全球視野,面對全球化浪潮,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期望透過新科技的協助,讓台灣學生在國際舞台上能夠更具競爭力。

Read More

屏科大延續亮眼佳績 第4期USR計畫5案全數通過

屏科大延續該校第三期USR計畫亮眼成績,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大學第四期USR計畫中,再度五案全數獲審議通過。(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延續一一二及一一三年第三期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的好成績,教育部公布第四期一一四至一一六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審查結果,屏科大所申請的五案再度全數通過,共計獲得一九七五萬元補助金,較第三期增加一七五萬元,顯見屏科大長期在地方實踐社會責任的努力已深獲肯定與認同。 屏科大此次通過的五案USR計畫,乃是延續該校第三期實踐成果,聚焦於屏東在地發展缺口,包含由森林系陳美惠教授主持的「里山根經濟2.0-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的聯盟發展與農林地碳匯人才育成」(大學特色類深耕型)、張金龍校長與龔旭陽中心主任主持的「沿山185熱帶有機廊道農業數位轉型及生態系建構、深化與推廣」(大學特色類萌芽型)、施玟玲副校長主持的「馬卡道健康農產業之文化韌性形塑與永續經濟建構」(大學特色類萌芽型)、智慧機電學士學位學程徐子圭主任主持的「國境南灣飛夢園--大鵬展翅」(大學特色類萌芽型)、休閒運動健康系蘇蕙芬教授主持的「老幼共榮、幸福陪伴-共創永續安心家園」(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屏科大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長期以陪伴在地成長、培育人才自主及打造永續環境為目標。 在人才培育面向,除該校學生的專業職能養成外,也加強培養跨域整合力與問題解決力,深化其對在地環境的關懷,參與社會實踐的行動力,更投入社區夥伴的培力增能,促進社區具備自主營運的能力,得以永續經營;其次於執行中建立可複製的典範,以擴散典範的影響力,將其推廣至更多地區,進而帶動屏東縣整體永續發展,形成漣漪效應至全臺灣乃至於國際。

Read More

國際動漫大師淺井香織與中華藝校學生近距離互動

國際動漫大師淺井香織(右上)與學生零距離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了解並繪製。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華藝校大師講座系列繼小幡公春老師蒞校教學後,再邀請國際知名日本《火影忍者》監製、《金田一事件簿》、《美少女戰士》原畫師淺井香織到校,以講座及工作坊教學生畫漫畫,不但全校高中與國小部學生都瘋狂,鄰近七賢國中師、生也一起參與這非常難能可貴課程。 校長盧昰余表示,該校課程鏈結產業,聘請各藝術類科頂尖師資入校與學生零距離教學,今年聘請動漫迷最熱愛的國際知名大師入校教學,除了拓展學生專業視野外,同時也能接軌國際最新的技術知識。 淺井香織老師現任amps 國際動漫學院漫畫學科主任,從事長短篇的漫畫、插畫創作,在出版社和雜誌刊登大量插畫及短篇作品,並於日本漫畫雜誌「周刊少年champion」發表漫畫「三毛貓福爾摩斯」,更擔任《火影忍者》監製、「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美少女戰士》動畫原畫師,至今已累積將近三十年的資深經歷,並且多次受邀來台擔任講座貴賓,本次在中華藝校辦理「漫畫跨域人才培育」講座與工作坊。 國際動漫大師淺井香織贈畫給中華藝校校長盧昰余。(記者王正平翻攝) 盧昰余表示,中華藝校藝術大師講座推動各領域專業教學聘請各專家學者入校教學,淺井香織特別為該校學生辦理全天講座及工作坊,除讓學生能了解動漫發展與技法外,同時也能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更不一樣的技巧與觀念,同時工作坊中也特別讓學生能將自己所設計的原創角色與淺井香織老師交流,運用日本的漫畫繪製技巧重新詮釋台灣學生的創作,這樣的形式相信熱愛動漫迷一定不陌生,而且也是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交流機會。 講座中,淺井香織讓美少女戰士、柯南、火影忍者、蠟筆小新等膾炙人心的人物、在巧妙的動漫繪畫技巧中呈現,同學也透過各種特徵、角度、動作與老師互動,都能非常快速的猜出老師示範繪製的角色,除了學生驚呼老師神乎其技的繪製技巧;淺井香織更稱讚學生們對於圖像觀察的敏銳度相當好,甚至比大學生都還要更好,這也是學習漫畫很重要的特質。 美術科王海珶同學表示,從小我就很喜歡看美少女戰士,很高興能有機會能有會見到原畫師本人,老師非常親切,還用台語的哩賀跟我們打招呼。 美術科黃敏哲主任表示,講座中,學生們不僅認真觀摩淺井老師的角色繪製示範,更踴躍提問,積極與老師互動,展現對動漫藝術的濃厚興趣。值得一提的是,王海珶在提問中展現了對角色設計的獨到見解,獲得淺井老師的高度肯定,更幸運地收到老重新親繪詮釋她個人原創設計的角色草圖,讓學生深受鼓舞,不僅啟發了學生的藝術創作思維,更加深了對日本動漫文化的認識,對學習成效具有深遠意義。 國小部顧文華主任表示,淺井香織老師和華藝附小學生面對面,除了介紹動漫畫的區別,也現場示範火影忍者、美少女戰士、海賊王等知名漫畫人物與學生互動,台下的學生帶著筆記本迫不及待跟著大師動手畫畫看,華藝附小的學生們上了一堂特別又難忘的視覺藝術課程。最後,學生們還大排長龍等著淺井香織老師幫大家簽名,將這次寶貴的學習經驗好好的珍藏與咀嚼運用。 國小部劉隼同學表示,「我很喜歡畫畫,聽老師解說,才知道漫畫人物的眼睛是最難畫的,日後我在畫畫時也會多觀察人物的眼睛神情。」 多媒體動畫科廖妍蘋同學表示,今天參加的活動讓我收穫滿滿,老師從最一開始的人物頭部,一步步帶領我們學習,還針對每個人的作品給出細心的建議,但在老師的指導下,發現只要調整線條與比例,畫的人物就不會看起來怪怪的,這次活動讓我不僅提升了技術,也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未來我會持續練習,將今天學到的知識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多媒體動畫科主任黃保儒表示,學生除了認識淺井香織老師動漫創作的歷程,同時也能學習到不同的漫畫繪製技巧與觀念,受益良多,下午的工作坊同學更是展現絕佳的想像力與創意,運用老師教學技法繪製原創人物,並獲得老師挑選最佳作品,老師更幫同學繪製專屬的原創人物,大大鼓勵同學對於動漫畫的熱愛信心,因此對有心想朝動畫發展的學生來說,中華藝校絕對值得大家的選擇。 盧昰余說,未來還有更多國內外名師規劃入校,將為華藝的孩子帶來非常精彩的校園生活,本次活動更邀請七賢國中喜愛漫畫的師、生一起參與,七賢國中學生表現十分亮眼,並獲得淺井香織老師挑選優秀作品之一,中華藝校更落實藝術教育資源大手牽小手,教育資源共享的優秀案例。

Read More

結合在地特色!新北喜迎國際學生入校交流體驗

金山高中學生與法國及荷蘭國際學伴體驗手作金山特色小吃。(照片來源:國際學伴ICL計畫)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攜手產官學民資源推動國際教育,自110年起迄今已邀請逾千名國際學生至新北校園交流;本(113)年度來自羅馬尼亞、奈及利亞、阿根廷等近30國約330名國際學生入校進行「傳統童玩手作體驗」、「東西方節慶分享」及「美食體驗與製作」等主題式交流,各校結合在地特色,展現校園國際化風貌。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自112年建置全球跨界學校國際交流單一媒合大平台,結合逾100個產官學民單位協助媒合國際學生入校交流體驗,讓新北學子不出國也能與世界交朋友,也讓國際學生體驗新北特色文化,促進跨國教學合作及學生交流。 金陵女中雙語實驗班同學與法國、奧地利和英國學生體驗品茗。(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金陵女中雙語實驗班邀請法國、奧地利和英國大專院校外籍生前往新店文山農場品嘗包種茶,從茶藝感受細膩生活、從茶香尋找心靈寧靜,體驗獨特的東方飲茶文化。英國外籍生James提到,和東方飲茶文化不同的英式下午茶早期是貴族社會重要的交流活動,英國俗諺「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正統英式下午茶時間在下午四點,搭配典型的三層架點心呈現優雅韻味。很開心體驗東西方品茶的不同,感受多元飲茶文化。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日籍學生渡邊一冴(黑帽)帶領沙崙國小師生製作日本傳統童玩紙老虎。(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的日本國際實習生渡邊一冴,帶領沙崙國小師生製作日本江戶時代童玩「紙老虎」,並進行「獅虎賽跑」挑戰賽。渡邊同學分享,紙老虎是日本童玩,虎形圖騰象徵勇氣與力量,祈願兒童健康,與臺灣的獅子圖騰象徵避邪、祈福意涵相似;運用空氣對流使紙老虎跑動,將日本文化、傳統工藝融入科學教育,進一步認識不同國家的祈願文化及童玩多樣性。沙崙國小一年級學生黃品晴回饋「獅虎賽跑」非常有趣,透過渡邊老師的介紹更認識日本傳統童玩,回家後要與家人一起製作紙老虎,祈求全家平安。 崇光中學德國國際交換生李羽(左1)邀請烏來國中小的學生同學用英文許聖誕節願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崇光中學德國學生Minou HINTZE(李羽)至烏來國中小分享在德國過聖誕節時,家人會團聚一起裝飾聖誕樹、烘烤點心和享用美食;本次與烏來國中小學生共同挑選馴鹿、雪花等吊飾裝飾聖誕樹並許願,營造聖誕節氣氛;烏來國中小同學也熱情邀請品嚐泰雅族經典的香蕉飯,彼此體驗另類臺德聖誕團聚氛圍,感覺非常溫馨,是最棒的遊學服務體驗! 越南籍Tina(左1)教導雙溪高中學生蔡意萍同學(中)製作越南煎餅。(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國際見習生Tina來自越南,至雙溪高中教導學生製作越南煎餅(Bánh Xèo)。蔡意萍同學回饋說道,越南煎餅很像臺灣蛋餅,不一樣的是越南煎餅餅皮有薑黃粉,並藏著滿滿餡料,之後也想和家人一起動手做,共享越南家庭團聚的熱門美食。 金山高中劉宸瑜同學分享,之前透過線上交流向法國及荷蘭國際學伴介紹新北特色小吃「芋圓」,這次國際學伴來臺,學校特別與在地店家合作,讓學伴體驗芋圓DIY樂趣,搭配熱呼呼的番薯甜湯,學伴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並表示回國後要向朋友介紹金山在地特色文化與芋圓小吃!

Read More

台北育達高中觀光事業科榮獲殊榮 全國茶文化創新導覽解說競賽銀牌

二年十一班的學生俞彥廷、陳子妍、張婕翎與陳暘昊獲得銀牌的佳績。(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在近期舉行的「二0二四全國茶文化創新導覽解說競賽」中,台北育達高中觀光事業科的學生們表現傑出,成功奪得高中職組的「銀牌」與「優勝」兩項殊榮,展示了學生在茶文化及地方創生領域的深厚實力。這次比賽不僅讓學生展現專業的導覽解說能力,也體現了學校對於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 台北市教育局一日表示,此次競賽中,來自二年十一班的學生俞彥廷、陳子妍、張婕翎與陳暘昊,以「延鹿找茶,關山漫遊趣」為主題,深入探索茶文化與地方特色,最終獲得銀牌的佳績。他們巧妙地將茶文化與關山地區的獨特風貌結合,並通過生動有趣的導覽解說,成功引起了評審的共鳴。 另一組同班的李文豪、洪婉婷、羅巧璇與林柏亨則以「石在幸腐,包種啦!」為題,解釋了包種茶的歷史與特色,並在競賽中獲得優勝。他們的創新思維與精湛表現,無疑是此次比賽的亮點之一。 台北育達高中觀光事業科一向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競賽與實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與實戰經驗。這次競賽的成績,正是學生努力的成果,也是學校不斷追求卓越的見證。期待學生們成為未來的觀光業明日之星,並在自己的人生劇本中,寫下精彩的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