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與嘉療簽MOU 精神科醫師華醫駐診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攜手嘉南療養院簽署心理健康合作備忘錄。(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攜手嘉南療養院一日簽署心理健康合作備忘錄(MOU),每週定期派醫師到校駐診;另「張老師」基金會也於一日至二日,到校進行校園諮商巴士巡迴服務,與學校一起透過「寵愛生命」展覽、講座及闖關活動體驗生命教育。 華醫為關照師生心理健康,搭配五十六週年校慶系列活動列車,一日與嘉療簽署合作備忘錄,每週定期派醫師到校駐診,由校長孫逸民和嘉療院長吳文正代表簽訂。孫逸民表示,雙方合作重點包括定期安排精神科醫師蒞校駐療,方便師生即時諮詢心理健康問題,並由嘉療的專家提供團體督導,協助學校諮商中心輔導人員提升專業技能。 院長吳文正肯定華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並希望雙方的合作,讓有需要的師生勇敢站出來接受輔導及治療,讓學習無礙。學輔中心主任李德修則表示,未來每週一的下午,嘉療將派精神科醫師到校駐診,並與學校合作辦理相關研討活動,精進輔導老師的專業知能。 配合校慶,一日「張老師」基金會台南和高雄中心總幹事徐茂弘、謝璦如,帶領校園諮商巴士巡迴車進校園駐點服務,提供學生生涯探索、職涯興趣、情感問題等諮商,讓學生在輕鬆氛圍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Read More

慈大師生把握機會參與風災復原工作

慈濟大學國際學生積極投入災後復原行列,要為他們的心靈故鄉盡一份心力。(慈濟大學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歷經康芮颱風強風驟雨的侵襲,花蓮許多地方都受損。慈濟大學校園和精舍也在其中,慈濟大學師生把握機會參與學校及靜思精舍環境整理的工作。每個人都該為環境盡份心力,是他們共同的心聲,也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早日恢復如常生活。 一日上午一大早,慈濟大學郭又銘全球長,便與十四位來自莫三比克及一位印尼的國際學生,回到遭受風災重創的慈濟靜思精舍。他們是透過「TEEP計劃」來台學習中文與慈濟人文的學生,儘管花蓮因鐵路中斷,許多志工無法前來支援,這群遠道而來的學子把握機會,積極投入災後復原行列,要為他們的心靈故鄉盡一份心力。 當國際學生們踏入精舍,眼前景象令他們震驚不已,曾經蒼翠茂密的園區己不復在,大量樹木因強風傾倒、枝葉散落。這群年輕志工,立刻投入復原行動,有人鋸樹木、有人搬運沉重的樹幹、有人清理散落的樹枝落葉,同學們同心協助,即使揮汗如雨,仍是歡喜付出。 校園裏還有另一群師生在幫忙恢復校園環境,建國校區有來自印度、尼泊爾的學生幫忙清理樹枝落葉,中央校區主要由慈青社主動邀約同學一起加入。慈青社長林宛詩表示,此次颱風很強,雖然還沒看到學校公告,但覺得需要復原環境,便主動詢問人文處可以協助嗎?看到很多師長同學加入,大家一起來復原的速度就會變快。 學士後中醫學系曾于庭說:颱風過後校園有許多落葉殘枝,剛好有機會來幫忙,看到校園恢復原有的乾淨環境,讓大家可以安全走過,就覺得盡這份心力很值得。醫學系田雨禾說,早上從宿舍走到教室,看到路上全都是落葉,覺得自己很像超級瑪利歐要一直跳過很多東西,學校環境一定需要有人清掃,自己剛好又沒課就來參與,還因為一起打掃認識了不同學系的朋友。

Read More

英語口說結合手作料理 國立光復商工與萬榮國中師生共創友善雙語環境

光復商工外籍英語教師Ivy指導萬榮國中九年級學生簡易的鮪魚三明治。(光復商工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立光復商工與花蓮縣萬榮國中日前再次攜手合作,由校內研發處主任萬宣佑教師、外籍英語教師Ivy,以及萬榮國中英語科鍾韻如教師共同議課、討論,為萬榮國中九年級學生提供以語文素養為導向的英語特色多元實作課程,透過製作簡易料理,培養學生實作和英語表達能力、增進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養成健康飲食的態度。 外籍教師除了提供手作料理課程,更準備雙語教材讓學生認識相關單字。這一堂雙語課程,學生們學習製作簡易的鮪魚三明治,並增進跨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學習相關英語單字,提升英語溝通能力。 鍾韻如教師表示,本學期學生通過Ivy老師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特色實作課程,不僅學習廚藝技巧,更訓練英語口說溝通能力、理解英文字彙與句型,期許未來孩子們更能將英文應用於生活不同層面,開拓國際視野。 萬宣佑主任表示,本學期預計透過兩次的實作課程,帶領學生學習餐廚技巧,更訓練英語口說溝通能力,以及培養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的難得機會。在製作美味三明治的同時,認識單字、訓練英語聽力、口說表達練習,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相信在未來的學涯都會有所幫助。 校長李秋嫺說,學校持續且積極推動雙語學習環境,餐飲科更有全花蓮縣唯一的雙語實驗班,以多面向培育未來餐飲、旅宿業的雙語人才。學校亦希望雙語教育能夠向下紮根至國中端,除了國中技藝班課程外,亦透過本特色課程的實施,開啟學生對於不同專業領域的興趣,培養國中生多元技能。歡迎有興趣精進專業領域的國中畢業生選擇國立光復商工,就近入學。

Read More

左中山野教育 合歡山畢旅揭幕

左鎮國中學生歡喜接受登山新手的山野教育。(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每年十月台南市左鎮國中均持續推動具體的山野教育─帶著學生上合歡山,原預計三十一日攀登合歡山,因康芮颱風延期了,不過,左中特與在地的「左達工作室」合作,由專業人士與學生們分享「秋天剩旅行」講座,為合歡山畢業旅行揭開序幕。 左中鼓勵學生在戶外中學習與大自然共處,因此持續推出具體的山林活動,且為了讓學生更掌握戶外活動的安全性和戶外技能,特別透過左達工作室的專才換宿,連結知名登山YouTuber「秋天剩旅行」進入學校做專題分享。 校方表示,多年前開始推動山野教育,這是一項全校型的戶外課程,固定選在二年級上學期於十一月攀登合歡山,主要是此時節天氣穩定最適合登山,怎料臨行前遇上康芮秋颱,使得此次合歡山畢旅只能延期了。左鎮國中指出,透過山野教育,學生不僅能夠藉由實地地圖操作,加深對方位與等高線的認識,也有機會學習指北針的運用及高山生態的知識,如高山氣候特性、植被分布及兩者間的關聯等。 知名登山YouTuber「秋天剩旅行」,以其過去在台灣登山的經驗及背景,與左鎮國中學生進行經驗交流,用山林療癒來啟發左中孩子的內心,從而激發內心的成長與改變。 左鎮國中校長曾鼎育表示,每年的山野教育課程,都是讓學生以身體力行來體驗自然帶來的啟發,期望透過多樣的戶外課程,提升學生的戶外技能,讓他們在與自然的互動中發現生命的不同面向。

Read More

南應大室設系數位轉型 AI引入課程

台南應大室設系將最新AI技術引入課程,推動數位轉型,讓同學們擁有能夠面對未來職場需求的數位技能。(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室內設計系結合手繪技能與現代技術,並順應科技潮流,不斷將最新的AI技術引入課程,推動數位轉型,提供業界前瞻性的技術課程,讓同學們不僅具備美學素養,也擁有能夠面對未來職場需求的數位技能。 AI設計日益成為未來趨勢,南應大室設系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其中老師林傑仁多年投入數位設計的領域,執行連續十年國科會計畫,研究內容包含參數化、虛擬實境的室內設計,目前也致力突破AI應用於室內設計的最佳模式。 南應大室設系自一九八八年成立以來,培育職場數千名設計師,緊密的校友網絡,強大的支持後盾,以專業掌握設計前線,創造無限的設計可能,成為目前室設系最重要的搖籃,不僅保留重要的手繪技能、美學素養,更培育可以對接最新AI設計技術的人才。 南應大室設系教育特色結合「手繪技能」與「現代技術」,培養全方位設計人才。在系主任黃教益帶領下,教師們不僅在數位應用,也維持優良的設計傳統,以大手牽小手,邀請畢業校友回娘家,串聯產學版圖,建立起業界與學界的緊密連結,以校友們的經驗讓在校的學弟妹獲得更豐富的設計實務分享,未來也將成為學弟妹在產業界最佳的後盾,近幾年該系也聘任多位畢業的優秀校友,人才培育經驗傳承不間斷。

Read More

能源教育標竿學校 西港國中鑲金

西港國中建構能源教育特色課程、開辦潔淨能源Podcast實作營等活動成效卓著,獲經濟部推動能源教育標竿學校金質獎。(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西港國中發展PBL跨閱能源課程模組,建構能源教育特色課程、專屬綠色能源教室,開辦能源主題書展、能源教育戶外參訪、潔淨能源Podcast實作營等活動,成效卓著。獲經濟部推動能源教育標竿學校金質獎肯定。 西港國中校長王宏寶指出,該校發展「PBL跨閱能源」課程模組,建構能源教育特色課程。透過能源議題異言堂、能源科技系列活動,以遊戲式教學,提升學生能源知能、落實節能行動,積極推廣能源教育。校園中建置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學校校園地圖,鼓勵師生隨時隨地學習。能源主題書展,展示能源相關書籍。校園穿堂設置能源教育園地,為師生及社區民眾提供能源教育相關資訊。 此外,西港國中積極辦理能源教育戶外參訪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再生能源學習場域。同時與科學月刊合辦「口說能源」潔淨能源Podcast實作營,引導學生探討能源議題和SDGs永續發展目標。 西港國中教務處主任黃新富表示,學校建置專屬綠色能源教室,大型能源教具協助教師教學,講解太陽能獨立展示系統、大型風力發電展示組、腳踏發電車燈箱組等原理,培訓能源小尖兵。透過動手做、能源議題PBL行動方案探究,鼓勵孩子們發表各種綠能及再生能源使用效益、淨零碳排、永續發展等創新議題。 台南市長黃偉哲強調,南市二0一九年啟動陽光電城2.0計畫後,持續利用充足的日照資源,推廣再生能源和節能減碳政策,且延伸至校園教育。西港國中能源教育可說是市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永續發展的縮影。該校以創新課程為基礎,讓學生增進能源知能、養成實踐能力,成為具備淨零碳排意識的新世代,意義深遠。

Read More

品茶師助陣 南台師生體驗台灣茶藝

擁有一八0年歷史的振發茶行第六代傳人嚴偉嘉品茶師(右一),在南台校園跨文化交流活動中,示範傳統司茶流程。(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人文社會學院應用日語系深化校園跨文化交流活動,邀請擁有一八0年歷史的振發茶行第六代傳人嚴偉嘉品茶師,為來自越南、美國、馬來西亞、中國等地的國際學生及本地學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台灣茶文化講座,並體驗沏茶的完整過程。 活動中,嚴偉嘉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台灣茶的歷史、種類及品飲方式,並親自示範傳統的司茶流程。參與的學生們無不聚精會神,仔細聆聽品茶師的講解,並親手體驗聞茶、沖泡、品飲的過程。 台灣茶擁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精湛的製茶技藝,而日治時期落腳於台南的振發茶行更是全台最古老茶行。透過這次講座,參與者得以一窺擁有一八0年歷史的老茶行如何傳承並發展至今? 嚴偉嘉介紹台灣茶文化的精髓,從茶葉的選擇、司茶的技藝到品茶的細節,皆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強調,台灣的茶文化不僅是一種飲品文化,更是一種生活藝術,講求心境與技法的結合。嚴偉嘉亦示範司茶流程,國際學生親身參與其中,體驗沏茶的完整過程。學生們在品茶師指導下學習如何選茶、溫壺、沏茶、分茶,品茶? 會後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深刻感受。沏茶體驗不僅增進了國際學生對台灣茶藝的認識,也讓大家切實感受到台灣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人社院長李金泉表示,活動的初衷在於介紹台灣茶文化,也讓國際學生了解台灣傳統茶產業的創新經營,進而為國際學生與當地學生搭建互動與交流的平台。

Read More

崑大國際產業專班 吸引國際生來台

崑大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辦國際產業人才專班教育展,當地學生踴躍參與,對各參展學校展現出高度興趣。(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教育部推動促進國際生來台暨留台計畫,擔任此計畫菲律賓海外基地總召學校崑山科大,除九月迎來首批專班菲生,並在馬尼拉EARIST大學舉辦二0二四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菲律賓教育展,匯聚多所台灣夥伴學校深入校園展示課程,展現台灣高等教育多元魅力。 這次教育展為菲律賓學生提供深入了解台灣高等教育機會,參展學校除崑大,還有副召學校正修、明新科大,另還有夥伴學校台鋼科大、義守大學等校,共同展示多元課程及職業發展機會,為有意赴台就讀學生提供全面的資訊與支援。活動受到菲律賓政府和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 菲律賓眾議員Dave Almarinez表示,台灣的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不僅提供高品質教育課程,還設有豐富的獎學金和免費華語課程,這些資源將幫助許多優秀但經濟條件有限的菲律賓學生。學生畢業後能在台灣持續工作和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為台菲雙方的產業與教育合作創造更多可能性。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在視訊中表示,新型專班是一項由台灣政府與企業共同支持的獎學金計畫,旨在招募對STEM金融及半導體等領域有興趣國際學生來台就讀。 崑大校長李天祥談到,此計畫受到菲國教育主管單位支持,促成今年四月首次新型專班教育展,吸引近三千位菲律賓師生參與,並於今年九月迎來第一批菲律賓學生來台就讀新型專班。此次再舉辦教育展,期盼讓更多菲律賓學生了解新型專班,促進台菲間國際人才交流。

Read More

永康復小研究風電 晉級亞洲賽

永康復小六年級學生團隊創意設計風力發電機,獲得風能發電亞洲聯賽南區亞軍(國小第一名),晉級總決賽。(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學生團隊在老師指導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風力發電的原理與設計,在南台科大參加二0二四KidWind風能發電亞洲聯賽台灣南區初賽,團隊展現出卓越的創意與技術,榮獲銀牌,並以南區第二名(國小第一名)晉級十一月的亞洲聯賽總決賽。 永康復小獲獎團隊由六年一班洪昱成、趙彥皓、陳崴丞和林宇傑四人組成,在指導老師黃聿禪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風力發電的原理與設計。 他們的風力發電機具有一個獨特的設計特色,將扇葉設計為模仿自然界中動物鷹翼的弧形結構,這種設計不僅提升風能捕捉效率,還讓發電機能夠在低風速條件下正常運作。這樣的創新思維展現他們對自然的觀察與應用,並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此次參賽不僅是對學生們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的實踐,也是學校推動綠色能源教育的重要成果,並且透過設計理念,展現風能發電對未來生活的深遠影響。 校長張慧芬表示,乾淨綠色能源是國家政策的核心方向,而STEM教育能培養學生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學生們不僅學習如何將風能轉換為電力,還深化了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長,風能發電已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Read More

華醫護理學實驗室 升級啟用

中華醫大護理系新建的現代化手術實驗室模擬真實醫院手術室的環境,為學生提供真實情境的操作平台。(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斥資更新基本護理學實驗室,並增設手術實驗室,三十日舉行啟用剪綵儀式,系上師生歡喜迎接新穎實驗室啟用,也期許精進護理臨床技能,為畢業後進入職場加分。 啟用剪綵儀式由華醫董事長陳智文偕同校長孫逸民、護理學院院長謝政蓉、護理系主任蔡富棉,以及捐贈手術室無影燈的柳營奇美醫院代表護理部長蕭素秋共同主持,帶領系上師生以「入厝」的心情進入嶄新的實驗室,參觀內部設施及了解操作方法。 護理系系主任蔡富棉表示,更新建置的基本護理學實驗室配備了先進的設備與技術,建置互動螢幕設備、影音裝置、E化墊子工作車及網路連結,是這次更新改造的亮點。透過這些先進設備,授課教師可在不改變原有教學方式的前提下,進行同步線上教學及直播授課,課程結束後,教學影片也能即時上傳至校內平台,供學生複習使用。 新建的現代化手術實驗室則是模擬真實醫院手術室的環境,為未來的護理專業人才提供真實情境的操作平台,讓學生在學期間增加護理專業技能實務經驗,累積臨床感,有助於畢業後進入職場的競爭力提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