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澄輝基金會攜手敏惠醫專培育長照人才

林澄輝社福基金會璐德長照中心與敏惠醫專,簽署產學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動長期照護人才培訓實習計劃,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照護品質。(林澄輝社福基金會璐德長照中心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加速,林澄輝社福基金會璐德長照中心與敏惠醫專,簽署產學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動長期照護人才培訓實習計劃,致力於培養具專業素養的長照人才,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照護品質。 林澄輝社福基金會執行長劉淑惠表示,鑑於目前業界有許多機構啟用外籍工作人員,雖可縮小人力的缺口,但卻有溝通及文化差異老問題,長照機構台藉照服人力平均年齡逐漸偏高,因此長照單位亟需青年學子加入,讓照顧人力本土化、在地化及年輕化,帶動照顧的活力、照護的新觀念及技能,期盼本次產學合作的落實真正打造出更穩定的優質的長照環境。 敏惠醫專校長葉至誠也指出,與璐德長照中心合作,未來將培養務實致用專業人才,與長健科共同推行實習展翅計畫,無縫接軌深耕職場,藉由帶薪實習方式,可以提供清寒學子在求學實習階段,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學習,並付出愛與關懷。 林澄輝社福基金會指出,此次產學合作的啟動,象徵雙方在穩定布建長期照護優質環境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打造出更美好的高齡友善環境。

Read More

首套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亮相

成大陳鴻震副校長(左)、正修科大黃柏文副校長體驗「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核心設施中心與正修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數位科技業者酷奇思數位園三方合作,以遊戲化方式打造出全台首套「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學習者不必實際進入無塵室,也能從虛擬環境中掌握半導體製程操作,有效節省時間與成本。 「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廿二日在成大舉行發表及體驗會,成大副校長陳鴻震、正修科大副校長黃柏文也代表雙方簽訂合作協定,期許在既有的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研發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訓練平台的深度與廣度,拓展至光電、資通訊、量子科技、化工材料、生物醫療等領域之奈米科技訓練與人才培育。 成功大學與正修科大攜手發表「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成大提供) 陳鴻震表示,將虛擬實境用於教學或高風險、高成本、高技術、高門檻等領域的訓練是很有大幫助,不僅能降低成本,更不受現實環境限制。黃柏文則表示,感謝成大提供的諸多協助,「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是一個沉浸式虛擬實境的教育平台,以趣味性、情境式的方式,提供學生或有心進入半導體產業者提升學習成效。 成大表示,成大核心設施中心具備學界罕見的完整無塵室及先進的半導體製程儀器,在「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開發過程中,工程師花心思協助設備場域的建模工作,針對軟體腳本,提供專業的儀器原理說明與操作示範,透過寓教於樂的遊戲方式,以達到讓學習者快速學掌握半導體儀器設備操作之目的。 活動現場也邀請成大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半導體學院、理工相關科系師生一同體驗。參與發表會的正修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說,這平台對於了解半導體機台的功能與操作,幫助很大,而且虛擬的環境與真實的無塵室幾乎沒有落差。

Read More

全國科大第一 台灣創新技博會 崑大獲14面獎牌

崑大工程、創媒與民生學院師生團隊,在台灣創新技博會中奪得十四個獎,得獎數全國科大第一。(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技大學工程、創媒與民生學院師生團隊,參加二0二四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各有斬獲,奪得一金、四銀、九銅共計十四面獎牌,得獎牌數為全國大學第二、更是全國科大第一,且作品全數已獲得發明或設計專利,展現技職學校研發與創新能量,備受好評。 崑大校長李天祥表示,校方鼓勵師生積極投入研發、爭取專利,奪牌的師生團隊品中,由視覺傳達設計系老師鄭中義指導一一二級畢業生羅生旻、柯庭筠、李沁慈、廖展頡、鄭倬、劉佳儀等人,以「年曆組」榮獲金獎,其以展現台菜文化為主軸,將十二道辦桌菜作為切入點,提供深入了解台菜背後的故事。同時,以插畫方式呈現,帶給讀者新台灣味的感動。最特別的是,此作品由師生團隊於一一二年榮獲二0二三年度德國紅點品牌與傳達設計大獎「傳達設計」類紅點設計獎的「台味俱全」所衍伸,可看性十足。 另崑大也拿下四件銀獎作品,包括機械系「應用於聚合材料製品之摩擦攪拌鑽孔方法」、時尚系「蕾絲織品」、先進應用材料系「管道廢熱回收節能裝置」、環工系「利用均質機搭配次氯酸鈉之汙泥減量及回收蛋白質之方法與用途」。 還有電遊學程、電機系、時尚系、視傳系、機械系、資訊管理系等團隊獲得九件銅牌獎,機械系占了四件。

Read More

南台USR邀5校分享永續實踐策略

南台科大執行教育部「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成效卓著,邀請五所大學夥伴共同探討地方永續實踐的策略,各校皆收穫滿滿。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執行教育部「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經營一府城與四月津近七年成效卓著。為讓成效在地方持續,團隊邀請台南應大、中正、屏東、南華及華梵大學五校的夥伴,共同探討地方永續實踐的策略,活動圓滿落幕,各校成員皆收穫滿滿。 此次活動分為SIG(特殊興趣)議題交流和神農街街區博物館參訪活動。在交流會上,各校分享不同的永續策略。南台提出「老街不平庸的策略─神農街街區博物館上路」,以四季為概念,展示博物館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特色活動,吸引人潮。中正大學以AI主題,透過民雄寶珠湖的案例探討「美與AI的地方永續發展可能性」。 南應大分享經營小琉球多年的環保教材經驗,強調地方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屏東大學的「新媒體製作人實務」課程,讓學生在勝利星村進行數位影像典藏,促進文化永續。南華大學推展慢城運動,並分享泰國移地教學的實踐經驗。華梵大學則透過建築空間重現遺失的淡蘭古道,帶動旅創新生命。 其中,神農街街區博物館參訪活動,由南台團隊介紹秋天的移動講堂,邀請傳人教授親自示範傳統糕餅製作,並由第二代巫貴鳳講解九豬十六羊糕點的製作工序。此外,還展示台南400五條港甜品散策展,由店家講述甜品歷史與製程,凸顯街區博物館的生活化與真實感。 南台代理校長周德光表示,USR團隊透過各校不同角度交流與討論,成員將繼續深耕在地,邀請住民共同參與,落實地方永續實踐社會責任。

Read More

嘉藥USR與柳奇推動偏鄉遠距醫療

嘉藥與柳營奇美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偏鄉遠距醫療合作。(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大學社會責任推動辦公室」日前與柳營奇美醫院簽訂策略聯盟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合作意願書,結合兩項USR計畫,幫助偏鄉居民打破地理限制,透過遠距醫療科技,獲得即時醫療諮詢與照護。 兩項USR計畫為「嘉藥攜手阿蓮:賦能偏鄉社區×築夢幸福家園」及「青銀共生~活酪大內樂居地」,透過遠距醫療科技共同服務高雄市阿蓮區、田寮區、茄萣區及台南關市廟區、大內區等區域。 柳營奇美醫院院長黃順賢說,許多長者不熟悉科技操作,特別是在網路環境不佳的偏鄉,遠距醫療的推動仍面臨挑戰,資訊科技無法完全取代實地照護和服務需求。他期待透過與嘉藥的合作,能夠增加長者的遠距互動機會,縮短他們與外界的距離,促進更多交流。 嘉藥副校長劉瑞美表示,該校在遠距醫療服務領域已有多年經驗,以阿蓮區為示範場域向外擴散,透過與社區據點的合作,成功建立了結合長照服務的跨域遠距醫療系統。未來透過與柳營奇美醫院的合作,能夠進一步提供台南溪北偏鄉地區居民更優質的照護資源。

Read More

南應大邀漫畫家黃熙文分享斜槓人生

南應大創校六十週年,邀請漫畫家和氣藥廠董事長黃熙文,分享其創作經驗與多重角色人生。(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六十週年校慶,漫畫系邀請漫畫界傳奇人物、和氣藥廠董事長黃熙文舉辦「堅持漫畫原創」斜槓人生講座、及「黃熙文漫畫原稿展FOCUS」,分享其多重角色人生,讓學生深入理解漫畫創作背後的堅持與品牌行銷的精髓。 黃熙文以他的經典作品《雷克小子》風靡八0年代台灣文創市場,而後因家業承擔轉戰企業界。經多年磨礪再度重拾畫筆,創作深受好評的《上海大少爺》。此次講座中,黃熙文分享如何在企業管理與創作間找到平衡?並以時間管理完成漫畫作品。這樣的經驗為有志從事漫畫創作的學生帶來寶貴的啟示。 黃熙文謙虛表示,自己非專職漫畫家,但堅持創作的理念,讓他每天工作之餘專注五小時,用十年完成一部漫畫作品,很有成就感。 南應大董事長黃基正感謝黃熙文將珍貴的漫畫原稿帶至校園展出,讓學生親身接觸專業創作,提升他們對漫畫品牌行銷的理解。校長楊正宏也對漫畫系學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像經歷十八銅人的挑戰,鍛鍊出堅強的意志,創造輝煌成就。 設計學院長盧錦榮表示,黃熙文分享創作經驗,展現漫畫作為行銷工具的力量。黃熙文的「十八銅人行氣散」品牌行銷策略,正是漫畫創意應用於現實商業的絕佳範例。

Read More

中原大學電機系角逐永續能源競賽 獲金牌肯定

中原大學創新研發電子儲能金爐 ,全國永續能源競賽奪金。(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由教育部指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及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主辦的2024「臺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吸引全國大專校院共227隊參賽。中原大學電機工程系憑藉其「金零寶可夢」專案,在「大專淨零排放組」中表現卓越,榮獲金牌。此外,另一中原大學團隊則在「大專綠能創新組」中,以「整合衝擊冷卻於電池散熱模組之熱管理」為題,榮獲創意獎。頒獎典禮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行,展現中原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創新實力。 中原大學表示,此次競賽以「能源」為主題,設置「淨零排放」、「綠能創新」及「短片創作」三大組別,鼓勵學生從經濟、社會及環保議題切入,以創新實作推動能源永續,並倡導珍惜能源與愛護環境的具體行動。本屆競賽吸引了來自台大、清大、成大、陽明交大等校的團隊參賽,競爭激烈。其中,中原大學電機工程系展現優秀的創新實力,憑藉「金零寶可夢」專案從眾多學校中脫穎而出,勇奪金牌。 主辦單位表示,「淨零排放組」聚焦於零排放的主軸,參賽隊伍需從個人或產業角度提出創新且具應用性的設計或策略,目標在於促進社會、產業及個人實現淨零排放。提案範疇涵蓋節能減碳、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升及循環經濟,並以問題本位學習方式闡述提案主題、動機及效益。 中原電機團隊結合太陽能儲能技術、電子化焚燒模擬與智能控制,提供具象徵性的金爐。左起為學生張凱妮、許穎欣、 吳婉綺、高于鈞。(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提到,該校電機系三年級學生高于鈞、吳婉綺、許穎欣、張凱妮的「金零寶可夢」作品,創新地將傳統燒金紙儀式轉化為電子焚燒模擬影像,並利用太陽能作為電力來源。透過APP的智能控制功能,使用者可以在手機上模擬投入金紙的動作,既保留傳統儀式感,又結合現代科技,順應節能減碳的潮流,獲得評審一致好評。 中原大學表示,指導老師廖裕評教授,現任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大數據學士班及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她表示,為響應2050淨零轉型目標,電機系師生自上半年便積極構思永續主題競賽,專注於將綠色能源,特別是太陽能,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創新發想。 學生高于鈞表示,參加這次永續能源創意競賽,是一段寶貴且難忘的經歷。團隊靈感來自於廟宇焚燒紙錢對環境的影響,進而構思將AR技術與傳統文化結合,減少紙錢焚燒造成的污染,同時保留傳統儀式的完整性,並促進綠色能源的應用。她強調,「在製作過程中,團隊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克服了軟硬體連接及確保AR系統與電子金爐順利互動的挑戰。宗教信仰的接受度也是重要考量之一。專案的成功不僅仰賴技術突破,也歸功於團隊的團結合作與分工,特別感謝廖裕評老師在每個關鍵階段提供的耐心指導,引導我們做出正確決策,最終成就這次亮眼的成果。」 中原大學強調,該校長期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與實踐永續發展,積極培育具備永續思維的人才。近期,中原大學與台北市立大學的跨校團隊在教育部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中,以「WeGrow太陽能板」作品榮獲金獎。此外,學校在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中榮獲1金2銅,充分展現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實力與貢獻。

Read More

高雄啟動海洋環境教育校園巡迴列車 預計辦理45場

海洋局今年接續在各國中、國小及幼兒園辦理「海洋環境教育-校園巡迴列車」活動,預計辦理四十五場,巡迴地點遍及全市各區域。(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海洋局廿二日表示,今年接續在各國中、國小及幼兒園辦理「海洋環境教育-校園巡迴列車」活動,預計辦理四十五場,巡迴地點遍及全市各區域,以期將有限的教育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讓高雄市學童能分享到珍貴的海洋教育資源。 海洋局說,全球海洋教育議題逐漸受到重視,將海洋保育知識融入學校,讓學生從小意識身為海洋公民的責任,才能為未來守護海洋環境生態奠定扎實基礎。特別是高雄市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是推動海洋保育的先驅地區。 海洋局指出,此次課程串聯六項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十年永續發展指標,包括永續發展教育、氣候變遷教育、生物多樣性教育、永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減少災害風險教育、環境教育等,結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李孟璁、林饒惓、楊翰宗等相關海洋背景教授到校教學,主題課程內容有海洋生物環境保衛戰、海洋生態小尖兵、台灣海洋健康診斷書及海鮮指南紅綠燈。 海洋局表示,其中,海鮮指南紅綠燈課程結合海鮮指南及高雄常見的捕撈及養殖魚種,來讓學生認識不同區域、時間及季節的魚類,藉由挑刺高手台灣鯛的食魚教育教材,由趣味性活動來增加樂趣,讓學生在在做中學、學中做,融會貫通認識臺灣及高雄特有的海洋生物,一方面推廣慢慢吃魚,認識魚的產地、源頭開始,另一方面教育學生在吃魚要優先選擇在地、當季的海鮮,從小教育潛移默化的建立尊重、關心海洋生態保育的觀念。

Read More

創校60年南應大藝術季 跨世代盛會

台南應大創校一甲子推出「TUTech藝術季」系列活動,舞蹈系學生演出《彩球躍動》,象徵著活力、希望與夢想的傳遞。(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為慶祝創校六十週年,廿一日起以「藝術派對」為主題,推出「二0二四TUTech藝術季」系列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從音樂、舞蹈、流行音樂演唱會到傳統文化特色的《蘇俊穎掌中木偶劇》,為觀眾呈現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感官饗宴。 南應大藝術季融合多元的藝文表演形式,開場由舞蹈系帶來《彩球躍動》,透過動感十足的啦啦舞編排與變化多端的空中彩球,象徵著活力、希望與夢想的傳遞。音樂系則以激昂的排鼓《動》與細膩的北管表演《風入松》,呈現出歌舞共飲的熱鬧氛圍,並以悠揚的樂聲勾勒出對故鄉的深情懷念。 壓軸演出《峋說》,由卅三位舞蹈系同學以肢體語言詮釋陡峭山壁般的挑戰與力量,象徵南應大面對未來挑戰的堅毅精神,及師生在不斷突破中展現的卓越成果。 為期一週的藝術季邀請來自中南部十餘所高國中小學子共同參與,並策劃一系列跨年齡、跨地域活動。包括首日的《音符舞動.綻放樂音聯合音樂會》與《Next Wave舞蹈聯展》、廿三日《音符共鳴.樂響無界聯合音樂會》,及廿六日壓軸的《六十韶光─南應大教師暨系友校慶音樂會》,是一場跨世代、連結社區的文化盛會。 藝術學院長楊蕙祺提到,廿五日晚間的《蘇俊穎掌中木偶劇》,將傳統布袋戲與創新劇本巧妙融合,將為民眾帶來嶄新的藝術體驗。 校長楊正宏表示,南應大與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有著悠久的合作與互動關係,學校一直致力推動藝術文化,期望透過藝術季讓每一位市民朋友無論背景,都能親身感受藝術作品的魅力。

Read More

成功湖清淤 成大生下水撈魚龜

成大成功湖清淤,學生撈到烏龜樂不可支。(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睽違十五年,成大成功湖再次抽水清淤。校方結合環境教育,二十一日開辦尋找成功湖大秘寶活動。學生全副武裝進入水位降至五十公分的湖裡尋寶,湖底淤泥黏乎乎,大夥兒戲稱身陷泥沼。除了魚類、烏龜,也撈出皮球等雜物。 成功湖位於成大光復校區。湖水碧波盪漾,在朱紅拱橋、垂柳、綠地襯托下,景緻優美,是成大師生、台南市民喜愛的休憩空間。距離上一次清淤,時隔十五年。近日因水質優養化,校方從十月中旬至十月底展開抽水清淤工程。 成大成功湖抽水清淤,學生穿上青蛙裝下水撈魚。(成大提供) 二十一日登場的「去尋找吧!成功湖的大秘寶」活動,成大總務處為參加的學生準備青蛙裝。大夥兒興致勃勃著裝下水,玩得不亦樂乎。捕獲的魚類以吳郭魚為大宗,還有琵琶魚、紅魔鬼等。烏龜除了原生種,也發現外來的巴西龜、忍者龜。 化工系大四丁同學說,能夠進入成功湖撈魚,應該是大學四年最難忘的回憶。資訊系大一王同學表示,湖底太黏很難走動,魚兒滑溜游太快,他一條也沒撈到。 成大總務長吳建宏指出,此次撈起的水中生物,生科院團隊將協助分辨是原生種或外來種。原生種會再放回成功湖,外來種則予以移除。環工系團隊進行清淤前後水質分析、水藻類別分析與研究,做為日後維護參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