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果農秋節送文旦 亞洲餐旅僑生好開心

亞洲餐旅僑生拿到麻豆果農沈鉦凱贈送的文旦好開心。(亞洲餐旅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中秋月圓人團圓,但遠赴海外求學的僑生卻無法返鄉過節。為了一解僑生的思鄉之情,麻豆文旦果農沈鉦凱連續三年捐贈文旦柚給亞洲餐旅僑生。希望學子們品嘗柚子歡度佳節,認識台灣中秋節的特有習俗。 沈鉦凱近幾年發現,亞洲餐旅有來自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僑生。想到孩子們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來台灣讀書,心疼之餘決定以實際行動關懷。身為文旦果農,對自家麻豆文旦的品質最有信心,因此載運一卡車柚子送到亞餐,為僑生和老師加油打氣。 沈鉦凱說,柚子是文旦、白柚、紅柚的統稱,也是中秋節必備的應景水果。希望親手栽培的柚子,與公益團體、有需要的人分享,盡一份心力回饋社會。 亞餐學務處主任彭聖傑出身台東,為了工作定居台南,因此對僑生遠離家鄉的心情特別能夠感同身受。秋節亞餐邀請僑生和師長一起烤肉、賞月、說故事、吃文旦,大家齊聚一堂,更加了解台灣過中秋的傳統意涵。 校長林士哲表示,今年有菲律賓僑生加入亞餐的大家庭,希望以英語為母語的菲律賓學生,能夠和國內學子溝通交流,進一步提升亞餐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Read More

教局宣導停讓文化 演給你看

南市交通安全月校園重點宣導工作記者會,下營國中學生演出生活情境行動劇。(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九月是全國交通安全月。南市各校積極推動交通安全教育,近五年已有十一校獲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最高榮譽金安獎。 響應全國交通安全月,市府教育局十六日在永華市政中心舉行南市交通安全月「人本交通─停讓文化」校園重點宣導工作記者會。下營國中學生以國語、台語、英語三聲帶演出生活情境行動劇。過馬路正確、錯誤態樣,透過趣味短劇呈現,讓觀眾一目瞭然。隨後台南市長黃偉哲與師生代表共同宣誓,盼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形塑停讓文化。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交通安全教育輔導團協助教師增能,也將交通安全課程列入學校總體課程計畫,執行率百分之百。開放交通安全結合戶外教育體驗專案計畫,到目前為止已有近三十校提出申請。 黃偉哲表示,一0六至一一二年南市向中央爭取八億三千餘萬元經費,改善七十四校的通學環境。一一三年度申請二十三校改善工程,目前獲國土署核定六校一億四百餘萬元,且已完成全市學校周邊通學環境盤點,預計至少再提案三十校。教育宣導部分,全面推動交通安全教育融入校訂課程、結合品德教育推動交安有品計畫。同時透過自行車騎乘研習營、大台南交通教育主題館參訪等活動,落實交通安全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用路習慣。

Read More

南台4生 榮獲電網人才獎學金

南台電機系學生左起:四甲郭秋伶、鄒孟彤、侯荻怡及唐國源專題成果卓越,榮獲工研院第六屆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電網人才發展聯盟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電機系學生專題成果卓越,包括鄒孟彤、郭秋伶、侯荻怡及唐國源四人榮獲工業技術研究院第六屆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其中南台為全國唯一私立大學獲得「傑出專題成果獎」;及三位學生「優秀專題提案獎」,與國立科大並列第一。 因應再生能源發展及電力與電網領域人才需求日益提升,工研院聯合國內頂尖企業及專業人士共同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致力於培育電力與電網領域綠領專業人才,並設置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透過優秀學生專題提供獎學金以發掘並培育電力人才。 此次頒發優秀專題提案獎、傑出專題成果獎及優秀學生獎學金三個獎項,吸引優秀學子投身相關研究與就業,為國家及產業界提供電力菁英,支持台灣邁向永續能源目標。 南台獲獎四位同學均由電機系教授李宗勳指導,其中控制與晶片組四甲鄒孟彤以「兼具高位移容錯之無線供電傳輸平台」專題榮獲傑出專題成果獎及獎金三萬元;四甲郭秋伶、侯荻怡及電能資訊組四甲唐國源分別以專題「多模組電動車載之多向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無人機無線充電與電能共享援助系統」及「具備雙向電力傳輸能力之軌道式無線供電系統」,榮獲優秀專題提案獎及獎金一萬元。

Read More

藥師搖籃 嘉藥國考大放異彩

嘉藥藥學系任紹齊(左)及何可馨(右)在國考藥師一階考試獲全國第三、四名的殊榮,與院長王四切(中)開心合影。(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在今年的藥師國家考試中再創佳績,第一階段藥師考試通過率高達六成八,遠高於全國三成七的平均率,第二階段通過率更高達百分之九十九。其中,在校生任紹齊及何可馨勇奪一階考試全國第三、四名的殊榮,此外,二年前拿下藥師一階榜首的葉鴻,也在今年的第二階考試榮獲全國第二名。 藥師國家考試分兩階段,參加第一階段的考生須完成基礎藥學課程並取得合格證明,而第二階段考試則需完成醫院實習六百四十小時,並修畢所有畢業學分且通過第一階段考試,才能報考。今年嘉藥有一百九十七位應屆畢業生順利通過第二階段考試,將以新科藥師身分投入藥事服務行列;第一階段考試,也有一百三十三位在校生成功通過。 獲得全國第三名的任紹齊來自桃園陽明高中,因高中時期治療皮膚的經歷,進而對藥學產生興趣。任紹齊認為,準備考試刷題庫固然重要,但真正關鍵在於釐清觀念並徹底理解所學內容,才能融會貫通,目前大四的他,期許自己畢業後能當上一名臨床藥師。 全國第四名的何可馨畢業於新北中和高中,受到媽媽是藥師的影響,從小便立志成為藥師。在準備考試的期間,曾經面臨極大壓力並一度陷入挫折中,但在父母親的鼓勵下,轉念重新調整自己讀書步調及心態,以平常心去應對挑戰,最終獲得甜美的果實。 嘉藥藥理學院院長兼藥學系主任王四切表示,嘉藥以藥學起家,一直以「藥師搖籃」聞名。這次國考佳績,再次證明藥學系優秀的教學品質與學生實力。

Read More

華醫校友贈柚 與外籍生過中秋

中華醫大傑出校友吳浩銘、陳呈榜(前排右五、右四)贈送五百顆文旦柚慰藉外籍生及敬師,由孫逸民校長(左四)代表接受。(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迎接中秋節,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傑出校友、中華民國驗光配鏡人員職業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浩銘偕同副理事長陳呈榜,十六日返回母校贈送五百顆文旦柚給遠渡重洋來台讀書的外籍學生,與遠來的學弟妹提早歡度中秋節;此外,也贈柚分享母校師長,向師長提早祝賀教師節快樂。 吳浩銘和陳呈榜都是中華醫大視光系畢業的傑出校友,事業經營有成之餘也熱心公益,並對母校付出關心,連續多年每逢中秋節贈送文旦柚給母校的外籍學生,讓他們體驗台灣人中秋節吃柚子、賞月的節慶習俗。 贈柚儀式由校長孫逸民、主任秘書洪明權、國際處長卓達雄等師長帶領來自馬來西亞、越南、香港、澳門、印尼及緬甸的外籍生代表接受,孫逸民校長並加碼贈送月餅,外籍生們一邊剝柚子品嘗文旦的好滋味,一邊吃月餅,開心提早歡度中秋佳節。 來自緬甸、就讀語言治療系大二的左品振特地穿緬甸傳統服飾出席,來自越南、就讀餐旅管理系大三的阮芳草也以越南國服亮相,他們說,在家鄉穿著傳統服飾參加集會是表示對活動的重視,很感謝校友學長贈送文旦柚、校長請吃月餅,讓他們感到溫暖又窩心。 除了贈文旦柚給外籍生,因九月二十八日是教師節,吳浩銘理事長等感念母校師長的培育,也分享文旦柚給師長,預祝教師節快樂。

Read More

崑大輔導阿蓮DOC 蜂蜜節獲好評

崑大輔導高雄阿蓮DOC參與大崗山龍眼蜂蜜節,展示利用數位工具結合在地文化的成果。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資管系承接教育部偏鄉數位培力計畫,輔導多個數位機會中心(DOC)開設數位化課程,其中阿蓮DOC參與大崗山龍眼蜂蜜節,設立攤位向民眾展示利用數位工具結合在地文化所製作的成果與作品,吸引大量民眾關注與參與。 大崗山龍眼蜂蜜節作為地方年度盛事,吸引許多遊客和當地居民出席,崑大資管系輔導之阿蓮DOC也積極透過活動向外界宣傳,設立攤位展示該中心的課程與資源,並將數位技術應用於在地特產的推廣上,期間DOC人員向遊客介紹中心利用數位工具協助在地商家「阿蓮嫂肉包」設計相關文宣及包裝,將科技技術應用於在地特產的推廣上,展現阿蓮DOC的數位力量。 除展示和教學外,中心還設置數位姓名貼體驗活動,透過機器印出手寫的姓名貼,將教育和娛樂結合的方式,不僅增加活動的趣味性,也加深參與者對數位技能的認識和應用,藉由DIY體驗活動,藉此吸引更多民眾來認識阿蓮DOC的課程內容與資源。 此次活動受到民眾廣泛好評,許多參與者表示,透過DOC的推廣了解不少實用數位技能,尤其是在新興科技和社群媒體經營方面,有更深的認識和應用。此外,中心還在活動後進行調查,發現逾七成參加者有意報名參加後續的數位課程,顯示出此次活動在推動數位學習上的成功。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牛津羽球隊 首站抵成大交流

牛津大學羽球隊與成大羽球隊進行友誼賽,以球會友。(成大提供) 英國牛津大學羽球隊日前來台,進行為期11天與台灣頂尖大學的友誼交流活動,由於現任牛津大學羽球隊隊長是成大校友,所以首站選擇造訪成大,雙方互贈禮物並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成大體育室主任黃賢哲表示,本次的交流是長期合作關係的起點,未來期望能藉由定期交流、聯合培訓和學術合作的推動,進一步加強牛津大學與成大間的互動,共同創造更多學術和體育發展的機會,強化兩校間更深層的合作。 英國牛津大學羽球隊隊長李秉原,是成大材料系110級畢業校友,他說,因為他曾是成大羽球隊的一員,因此特別將訪台的首站選定在母校,帶領牛津大學的隊員們回到培育他成長的地方,他也希望牛津大學的隊員們能感受到成大的美好氛圍,並體驗台南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的獨特魅力。 李秉原說,隊員們對於成大羽球隊在台灣歷年的優異表現早有耳聞,因此也都特別希望能來台進行友誼賽和文化交流,期望與成大建立長期的學術和體育合作關係。 本次交流活動除了雙方羽球技術的切磋,牛津大學羽球隊還將與成大羽球隊學生分享在英國學習及參加歐洲羽球比賽的文化經驗,成大則介紹台灣體育體系下的羽球培訓方式。成大羽球隊教練涂國誠教授表示,相信這次的經驗交流將帶來雙方互利的成果,為兩校運動員提供獨特的視角和成長機會。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應大×義峰高中 中式婚服走秀獨特

南應大美容系攜手雲林義峰高中開設複合多媒材美學飾品設計課程,並舉辦「花嫁教學成果展」。(南應大提供) 台南應用科大美容造型設計系執行教育部大手牽小手計畫,攜手雲林義峰高中開設複合多媒材美學飾品設計課程,設計大紅飾金色系婚服,在西螺福興宮辦理「花嫁教學成果展」,透過走秀讓該系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外籍生與義峰課程交流,提升高中生國際視野。 南應大美容系教師方曉蘋表示,規劃花嫁教學成果展其來有自,淵本自教育部「大手牽小手─我國高中生與大專校院外籍生交流計畫」。透過此計畫攜手義峰高中時尚造型科開設複合多媒材美學飾品設計課程,透過該系豐富資源協助義峰學生開展創意及實作技能;該系香港、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外籍生也參與義峰課程活動。 南應大美容系攜手義峰時尚科辦理的教學成果展,因時因地而制宜,由於展演地點在西螺人素稱為「媽祖宮」的福興宮,該宮除致力於維繫台灣傳統信仰價值外,亦傾力於文化的傳承與文物的維護。 為呼應福興宮的精神實質,並與展演場地氛圍相應和,南應大捨卻西式白紗禮服,改採中式婚服進行聯合走秀,由義峰高中學生率先登場,壓軸好秀由南應美容系擔綱,透過1位新郎和15位新娘的整體造型,具體而微地展現出宋朝獨特的美學意涵,及當時社會地位與身分的表徵。 婚服除吸睛的艷紅色澤外,在妝容上特別凸顯了宋代的愁眉及小巧的唇形,並注重腮紅的柔和配搭;在髮型結構上,以下盤及中盤髮型展現出高雅大方;髮飾上則以金色為主、紅色為點綴,並以帶有垂墜感的飾品,作為服飾紅底金線下的的搭配;至於新郎部分則以油頭展現潤澤亮麗感,透過整齊有序的髮型,傳達出貴族的崇高階級及優雅品味。 南應大美容系此次與義峰高中聯手合作,從飾品設計課程到辦理花嫁成果展,從學習過程到成果展現,劃下圓滿的句點。但相信句點之後將帶出更多的起點與可能、更多的美好激盪與積極合作。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113年度傑出校友 企管系占3位

崑大企管系友經營事業有成,服務貢獻社會,並關懷母校發展,在學校113年選拔的7位傑出校友中占了3人,獲頒校友傑出成就獎。 (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育才無數,不僅事業經營有成,並持續透過社團服務社會,關懷母校發展,在崑大113年選拔的7位傑出校友中,企管系占了3人,包括柯博文、曾澎英獲頒「社會服務類」成就獎,韋月華「企業經營類」。 崑大113年選出7位傑出校友,其中企管系3人,柯博文為企管系101級二技畢業校友,除是知名汽車養護品牌「路馳揚」的董事長,更提倡孝道精神的實踐,在國小推行孝道獎已行之有年,鼓勵學生每天向父母行跪安禮,期望透過推動孝道文化禮儀活動,讓學生將孝道觀念永存心中,也讓「百善孝為先」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再將此善念發揚光大。 柯博文常年推行「柯博文孝道獎學金-品德教育推廣活動」,更曾於107年獲得「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殊榮」,獲得社會各界推崇,一致好評。 企管所產業碩班109級校友曾澎英,國際獅子會台灣複合區300E-1區(雲嘉南地區)總監,目前該區會員逾3000人,共有92個分會.她帶領會員建立更良好的友誼及改善社會的風氣,以發揚人類博愛互助精神為社會做出貢獻。 她於2016-2017年亦擔任國際蘭馨交流協會總監,該協會世界總會成立於1921年,會員由商業與專業婦女組成,有權代表出席聯合國相關機構各項會議,台灣專區於1992年創立,目前共有46個分會。 韋月華為企管所107級校友,為國內大型抽水設備領導廠商祥昇機電工業董事長,該企業創立已40餘年,在市場上樹立良好口碑。韋月華也曾擔任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大台南分會長,目前為台南市商業總會常務理事,對公共事務關懷不落人後,積極提攜後輩,不僅擔任崑大校友教育基金會董事,更任職企研所校友會第8屆理事長。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紋化痕跡展 認識排灣魯凱女性文手文化

台南生活美學館與多個文化館舍合作,推出「紋化痕跡─排灣˙魯凱女性文手文化藝術」展,展現原住民族女性文手的生命故事。(記者林雪娟攝) 文化館際合作邁新局!台南生活美學館與台南市原民會合作,推出「紋化痕跡─排灣˙魯凱女性文手文化藝術」展。何謂「文手」?「文身」對諸多南島語系民族,是相當久遠的文化表現,過去的排灣、魯凱族傳統生活,排灣語的文手,具有重要社會意義,代表一個女人在部族中所賦予的身分與價值,透過展覽,展現原住民族女性文手的生命故事。 更特別的是,這項展覽更多達6館合作,包括台南生活美學館、台南市原住民文物館、台南市札哈木會館、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文物館、屏東縣泰武鄉圖書文物館及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以排灣、魯凱族女性文手文化研究為起點。 美學館指出,文化部長期支持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從調研、紀錄片巡迴播放、特展、專書分享,展覽除展現對原住民文化復振與傳承支持,也增進原鄉與都市相互支持與肯定。展覽透過部落地圖為地貼藍圖,呈現「文手文化」在傳統領域的山群、流域間所形成空間、分界與相映關係,如屏東境內大武山、霧頭山、大母母山等山群及隘寮溪、瓦魯斯溪、力里溪等河流流域為基底,呈現座落於不同山群與流域的鄉鎮及部落,在文化脈絡中所形成的分界線與彼此關聯,並以原民分布,連結都市、原鄉間不可切斷的文化關係。 過去傳統生活,文身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儀式與社會意義,近代因外來殖民與文化衝擊,傳統文身文化一度被視為陋習與不文明象徵,在日治皇民化運動、國民政府遷台,禁令和新生活運動等大環境改變,讓文身文化幾乎消失殆盡。 文手代表一個女人在部族中被賦予身分、記號、秩序與價值,外延至紀錄親族關係及表達社會結構。對部落耆老而言,更代表貞潔、忍耐、刻苦與勤奮,是部落崇高內在精神美感。展覽涵蓋圖像、影像、視覺圖繪及雕刻紋樣,除讓部落的下一代如何重新詮釋女性文手意義,也希望民眾理解與認同原住民族文身文化的正面意義與社會價值。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