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齊高中舞蹈班「暮曦流光」畢業舞展巡演

家齊高中舞蹈班展開「暮曦流光」畢業舞展巡演。(家齊高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家齊高中第三十三屆舞蹈班展開「暮曦流光」畢業舞展巡演,首場於十八日下午率先在校內禮堂登場,獲得校內師生熱烈迴響。校外演出則將於二十一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進行公演,接續十月十二日與十六日將分別於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台中中山堂巡迴演出。 家齊高中表示,這屆舞蹈班畢業舞展主題「暮曦流光」,是結合落日餘暉與初升晨曦之意象,象徵舞蹈學子歷經時光流轉的淘洗與淬鍊。這次畢業舞展特別邀請享譽國內外之專業舞蹈家參與編創,包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石惠珠與林宜頻、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冷靜、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林立川、文化大學舞蹈系蘇家賢、長期旅歐舞蹈家陳品伽、自由藝術創作工作者方士允、田孝慈。 演出舞碼計有《裙.花》、《賽汗塔拉》、《當我們同在一起》、《潮境》、《空山云訣》、《今瞑月娘光艷艷》、《某些片刻的集合》、《絕聲.空林徹》等八支舞碼,融合古典與現代元素,主題取材豐富多元,蘊含自然萬物的變幻、身體記憶的叩問、保守年代的情感流動、青春生命的謳歌,乃至於創作初衷的探尋與堅持。 其中,《某些片刻的集合》是由舞蹈班畢業校友田孝慈所創作。田孝慈曾榮獲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此次編創嘗試引導學弟妹藉由提問「如何形容自己?」,探索個人身體記憶,並透過拼貼堆疊,以肢體整合對自我叩問的回應,分享屬於各自生命的重要時刻。 校長陳韻如表示,此次演出嘗試另類藝術跨域合作,令人驚喜與期待,誠摯邀請市民藝文同好,一同來見證家齊舞蹈班學子們對跳舞的執著與熱愛。喜愛舞蹈藝術的民眾可至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或電洽家齊高中舞蹈班購票。  

Read More

育達高中113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課程開訓 探索技職新世界

新的學期開端,國中技藝教育課程開訓,成為學習新亮點。(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新學期的開端,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課程熱烈開訓,成為眾多國中生期待的學習亮點。寒暑假和連續假期雖然讓人興奮,但每學期的「國中技藝教育課程」卻是另一個不容錯過的盛會。在升學途徑日益多元的當下,無論是選擇升讀高中或投入技職體系,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成為關鍵,為了幫助國中生探索興趣、培養技能,提供最理想的嘗試平台。 台北市教育局十八日表示,台北育達高中一向致力於推動技職教育,精心設計各類專業教室及先進設備,期望讓每位學生享有最優質的學習環境及資源。課程的規劃也不遺餘力,以一一三學年度為例,學校推出餐旅、設計、藝術和家政四大職群課程,並結合新啟動的雙實驗班,開設專攻新媒體設計及寵物造型設計的特色專班。 劉育仨校長在致詞中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迎接各位國中生來到台北育達高中參與這個學期的國中技藝課程,這十三週的課程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是一場挑戰與自我探索的旅程。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全心投入,體驗技職教育的多樣性與實用性!」 台北育達高中將繼續秉持「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於創造豐富且多元的學習機會,讓每位參與的學生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攜手邁向技職教育的新里程。  

Read More

龍華科大推動全人教育 打造友善校園

龍華科大承辦私立大專校院學輔經費使用說明研討會,期能增進學務人員知能。(圖/教育部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協助私立大專校院強化學生事務與輔導相關服務發展,教育部每年編列專案經費補助私立大專校院推動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並於9月13日在龍華科技大學舉辦「113年度全國私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經費使用說明研討會」,透過龍華科大等執行計畫優異學校,分享112年度獎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經費——特色主題計畫成果,期能增進學務人員知能,全面提升學生事務及輔導功能工作。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在研討會中致詞表示,該校積極推動品德教育,並以「Life is fantastic」為主題,啟動三年中長程特色計畫,以關心周遭人事物為主軸,推動學生惜福惜緣、認真負責之品德,培養學子成為具良好品格之社會公民,成效卓然有成,不僅提升學生自主實踐公民教育,也充分展現師生推展品德教育、營造友善校園的豐碩成果。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指出,該校以「Life is fantastic」為主題,積極推動品德教育。(圖/教育部提供) 龍華科大提到,「Life is fantastic」年度計畫共分為兩個主軸,其一為「尊重他人」,由學生社團龍遊四海社舉辦「羽宿相爭」、「爭球宿友」等體育性比賽,邀請境外生相互組隊進行羽球與籃球友誼賽,相互切磋交流同時培養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也教育學子面對比賽勝負時,如何調適心境,從中進步成長並迎接挑戰。此外,該社團也在端午節前夕舉辦「粽情端午」的活動,除了解說端午節的由來與歷史背景,也讓境外生體驗包粽子的傳統儀式,實際體驗台灣獨特在地的習俗文化,並藉由一系列的參訪與體驗,提升境外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認同。 德馨學會墨香文化傳遞活動,龍華學子用毛筆抄寫古文經典,陶冶心性增進人文素養。(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提到,計畫的第二項主軸為「實現自我」,該校德馨學會舉辦各式品德與情感教育系列活動,如舉辦「拜師禮」,以束脩六禮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培養學子感恩、尊重師長的品格;也舉辦「墨香文化的傳遞」活動,透過靜心寫字陶冶心性,養成高尚的品德文化。此外,學校也辦理許多校內外關懷系列活動,崇德志工社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舉行義務教學及課輔班,服務社區居民,已與合作的大小朋友建立深厚情誼,並於年末邀請孩童一同參與校內的點燈儀式,並藉由餐會分享學期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使學生提升並強化對生活、生命的熱忱與理念。 龍華科大學務長王延年在研討會中分享時指出,學校在全人教育架構下,以推動學生「品格行為外顯與自我認同」為目標,透過計畫舉辦多元的品格相關活動及實地走訪更多的角落,提升學生自主實踐的公民教育,使其獲得學習及成長的機會。希望透過師生之間上行下效與同儕的相互影響,持續營造品德教育良好氛圍,讓龍華學子除具備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的就業競爭力,並能展現群己服務態度,真正落實全人教育。

Read More

屏科大教授丁澈士 捐母校「旭日中綬章」

屏科大名譽教授丁澈士研究日本技師鳥居信平建設屏東潮州二峰圳超過三十年,研究成果有目共睹,去年獲日本國頒授「旭日中綬章」殊榮。(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名譽教授丁澈士研究日本技師鳥居信平建設屏東潮州二峰圳超過三十年,於去年春季獲日本政府頒授「旭日中綬章」,並於去年六月二十八日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長奧正史代表日本官方前往「大潮州人工湖」舉行敘勳傳達儀式。 丁澈士一九七九年畢業於屏科大前身屏東農專農業土木工程科,畢業後赴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國際水利暨環境工程學院、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攻讀水利工程及水文地質碩、博士學位,學成歸國返回母校任教貢獻所學。 丁澈士教授感念母校栽培,適逢百年校慶,特將此一勳章捐贈母校,並於十八日上午於屏科大圖書與會展館三樓校史館進行捐贈儀式,由校長張金龍代表受贈。 校長張金龍表示,丁教授是屏東農專傑出校友,在校服務三十餘年貢獻專長指導後進。丁教授研究水利超過四十年,他所推動的「大潮州人工湖計畫」在二0一八年榮獲經濟部水利署頒發水利界英雄榜的「大禹獎」表揚,因此丁校授被尊稱為現代「治水先生」。 屏科大名譽教授丁澈士將「旭日中綬章」捐贈母校,由校長張金龍(右)代表學校受贈,藉以榮耀母校百週年校慶。(記者鄭伯勝攝) 丁澈士教授為解決屏東地層下陷問題,開始投入高屏地區水資源研究,推動「大潮州人工湖計畫」,首次引進國外「儲存地表水補注地下水」概念,引林邊溪水補注地下水,建造一座儲水豐沛的隱形湖,有效減緩該地區地層下陷的多年陳疴,因此獲獎無數,去年更獲頒日本國天皇旭日中綬章,以及高雄市政府推荐「第二屆台灣真英雄」選拔等殊榮。 丁澈士教授留學歸國後畢身奉獻屏科大春風化雨,為感念母校的栽培,遂將「旭日中綬章」於百年校慶之際捐贈母校,將自身輝煌成就榮耀母校,表達對其深厚情感,並希望藉此鼓勵學弟妹積極向學,以回饋母校的培育之恩。

Read More

南市東區復小中秋夜親子觀星賞月

東區復小在中秋夜舉辦觀星賞月活動。(復興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東區復興國小於十七日中秋節晚上舉辦一場觀星賞月以及無煙烤肉活動,校方特別準備了智慧型望眼鏡和天文望眼鏡,讓所有家長和孩子都能清楚地看到月亮和土星環,共度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校長陳茂盛表示,復小每月都會在學校舉辦親子觀星的活動,此次正好結合中秋節當天出現的天文奇景「超級月亮+土星合月」,讓這次的觀星參與情況更為踴躍。這次的觀星賞月活動除了達到教育的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為親子留下美好的回憶。 東區復小在中秋夜舉辦觀星賞月活動。(復興國小提供) 親子們透過專業望遠鏡賞完月亮和和土星後,接著就是烤肉活動,陳志昇主任準備了牛排、豬排、鮭魚、蝦子和蔬食丸子等豐富的食材,學生則用英語、台語來點選自己要吃的餐點,為烤肉活動增添樂趣。 學生陳宥任說,透過望遠鏡他看到好清楚的月亮。謝奕鵬則說,他第一次親眼看到土星環,覺得很幸運。周睦軒表示,很開心參加學校的賞月烤肉活動,他也用英語點餐,順便練習英文。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獲邀舉辦工作坊 崑大曾惠青師生動畫 南非亮相

崑大視傳系副教授曾惠青受邀參加南非NMCFF,並至南非國家數位媒體學院辦理動畫工作坊,獲得當地師生熱烈歡迎。(記者汪惠松翻攝)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曾惠青受邀參加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第7屆納爾遜曼德拉兒童電影節(NMCFF),播映會除播出曾惠青指導國小學童製作的動畫《林半仙傳說》,更獲邀至南非國家數位媒體學院辦理動畫工作坊,獲得當地師生熱烈歡迎。 第7屆NMCFF,秉承南非國父Tata Madiba曼德拉理念,表彰為兒童引導和賦予力量的精神,由官方與各界民間人士贊助,旨在紀念南非民主之父曼德拉總統和南非民主政權成立卅週年,透過影視媒體啟發觀眾對民主與人權的思考,影展不僅是一個娛樂活動,更是一個教育平台,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教育學者與藝術家參與。 曾惠青作為本屆的主要來賓之一,也是第一位來自台灣的訪客,典禮中獲影展頒狀感謝她對於影展的支持與貢獻。 在影展播映會中展出來自世界各國作品,包括崑大視傳系學生與曾惠青老師的動畫《紙感》、《標記快樂》和《Overcast》等作品。其中,《林半仙傳說》動畫是師生擔任志工期間,與高雄市林園區的國小學童共同完成,觀眾對於台灣學生的表現讚賞有加,並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 曾惠青也在當地的教學Turquoise Harmony Institute(綠松石和諧教育機構)進行一場動畫工作坊,指導小朋友學習如何製作逐格動畫,完成的動畫於官方網站播映。 曾惠青亦參與影展相關的延伸活動,透過影展推薦,受邀至當地知名動畫機構南非國家數位媒體學院(NEMISA)進行動畫工作坊。該機構由官方成立,培養國家級動畫與媒體人才,曾惠青分享視傳系學生動畫創作過程,內容受到出席師生的熱情讚賞,她也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指導與回饋。 曾惠青表示,此次活動意義非凡,學習到如何透過媒體教育深化民主自由的精神,能夠與這麼多對於媒體教育長期奉獻的專家與學者交流,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電視台產學合作 培養AI人才

崑大公廣系教師群參訪鏡電視專業設備,進行實質意見交換,雙方將在AI產業交流與教學展開深入合作。(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主任何性東帶領系上老師們參訪國內最新電視台「鏡電視」,並與總經理蔡滄波進行實質的意見交換,雙方將在人工智慧(AI)產業交流與教學展開深入合作,培養未來媒體與科技專業人才,日後亦能將業界所需人才條件傳遞給學生。 崑大公廣系此次與鏡新聞合作旨在整合學術資源與產業需求,推動AI技術在媒體領域的應用。何性東表示,這項合作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快速變化的媒體環境中掌握最新的AI技術與趨勢,學生將有機會參與各類課程、實習計畫及專題研究,實際接觸業界的運作模式與需求。 鏡電視副總經理鄭正權提到,與崑大的合作將為媒體產業注入新鮮的創意與活力,透過這次合作,鏡電視將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並邀請業界專家進行講座與工作坊,分享AI技術如何改變媒體產業的現狀?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職業發展,也將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緊密聯繫。 何性東表示,鏡電視為國內少數注重文藝與弱勢族群的新聞從業者,期許雙方未來的合作可以共同為社會責任盡一份心力。因應未來AI產業需求,雙方將透過多方面進行AI人才的培育,例如鏡電視將提供實習機會,使學生能在真實的媒體環境中應用AI技術。 另也會共同開發針對AI應用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學習如何將AI技術應用於公共關係與廣告領域;另鼓勵學生參與AI相關的專題研究,由鏡新聞提供資源與指導,幫助深入了解AI在媒體行業中的應用,成為具備AI技術的優秀人才。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雉菱香又美 官田特色食農教育

官田國小學生體驗炸菱角。(記者盧萍珊攝) 官田國小以在地兩大特色菱角、水雉為主題,設計有趣的「官田雉菱香又美」課程,以台語、英語、藝術與科技等跨領域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特色的食農教育。 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指出,「官田雉菱香又美」是以學校食農特色課程加深、加廣,以主題式探究專題導向學習呈現,分別有「雉菱共生」探討水雉與菱角自然生態共生;「美食設計師」設計菱角美食菜單並裝訂精美成冊;「官田小當家」化身小廚師製作菱角美食料理大作戰;「行銷官田雉菱」學習網頁設計及雷雕創作行銷官田菱角與凌波仙子;「帶菱去旅行」以英文介紹家鄉的菱角與水雉的美。 六年級學生陳品妍表示,「官田雉菱香又美」課程好玩又有知識性,因要自己上網蒐尋參考資料,所以花費二天時間完成菱角美食料理食譜,並挑選其中實際烹煮,從料理過程中,了解菱角要怎要煮才算熟?用什麼方式才好吃,覺得很有成就感。 「美食設計師」是由學生設計菱角美食菜單,並裝訂精美成冊。(記者盧萍珊攝) 學生何冠詮也說,老師指導我們設計水雉圖案,並用雷雕機完成作品,用簡單的英語來介紹菱角及水雉繪本,覺得課程很充實。 陳慶林表示,官田國小持續推動食農教育,為將課程更為深入且多元,參與的老師精心規劃內容,也會在暑假期間推出營隊,讓學生實際體驗,落實食農教育的精神與宗旨。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德光生彭苡寧 越南通譯志工 運用專長幫助新移民 在異鄉也能感受到溫暖

德光學生彭苡寧在移民署擔任通譯志工,協助新移民克服語言障礙。(記者施春瑛攝) 具備越南語檢定高級能力的德光高中高三學生彭苡寧,目前在移民署擔任越南通譯志工及文化大使,她說,希望用自己的專長,幫助更多像她母親一樣的新移民,讓他們在異鄉也能感受到一份溫暖。 彭苡寧是知名越南語教授阮氏青河女士的得意門生,在高二時便已通過了越南語高級(C1)檢定。她在移民署擔任越南通譯志工,協助來自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克服語言障礙,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她的文化推廣工作更是體現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促進了台灣社會對新住民文化的理解與接納。 德光高中表示,108課綱的實施旨在鼓勵學生多元學習,打破傳統教育的單一化模式,彭苡寧的經歷正是108課綱理念的最佳範例之一。在課程設計的引導下,她不僅學習了語言,還進一步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走出教室,進入社會,參與實際的社會服務與文化交流。 彭苡寧說,她的媽媽是越南人,在她7歲那年,媽媽開了一台二手小貨車到路邊賣越南河粉,暑假時她都會陪著媽媽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出攤,起初生意不好,她們就坐在街邊聊著媽媽的往事,媽媽常聊起剛來台灣時語言不通,身處異鄉的孤獨,以及社會對新移民的歧視,讓她心裡莫名的難過,這些媽媽的故事也因此深埋在她心裡。 上高中後,彭苡寧主動打電話到移民署,表示自己具備越南語檢定高級的能力,希望能利用暑假到移民署當志工,幫助東南亞移民解決他們的語言障礙。彭苡寧說,在服務過程中,每次在她看到新移民獲得幫助後的笑容,都讓她更加堅定未來的方向,尤其是一次次誠懇地對她表達感激,讓她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義。 從彭苡寧身上,讓大家看到了新二代如何將自己的語言能力與文化背景轉化為服務社會的資源。在未來,將會有更多和她一樣的新二代利用自身多元能力和經驗,為台灣和越南之間架起一座理解與合作的橋梁。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林園高中財務金融班前往日本見習活動收穫滿滿

林園高中財務金融班前往日本九州見習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讓學生收穫滿滿。(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林園高中財務金融班赴日本九州展開為期五天四夜的國外交流見習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深入了解當地金融產業現況,並促進雙邊學校的國際教育交流;校方也準備許多豐富見面禮,包括財金桌遊等,由林園高中學生帶領日本熊本北高校學生一起遊戲初體驗,讓日方師生也讚許。 交流見習活動行程於十三日結束,走訪地點包括九州產業大學、熊本縣立熊本北高等學校,以及肥後銀行交流,透過實地參訪、財經互動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臺日兩地的金融制度差異,並對未來金融市場變化有更深入的認識。此外,活動還特別安排參訪再春館製藥所等當地企業,了解經營模式、財務運用。 校長黃碧惠說,此次見習活動不僅關注學術、產業知識的提升,也強調國際文化的交流與體驗。學生們也參觀熊本城、太宰府天滿宮與九州國立博物館等文化景點,從中感受日本歷史文化,並對現代與古代的經濟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次活動大大深化學生的財務金融知識,並增強學生未來職業規劃、國際競爭力,校方也特別感謝財團法人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熱心贊助部分經費補助,讓行程順利完成。 黃碧惠期望透過國際交流活動,持續推動學生的國際化發展,為未來的學術與職業生涯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