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GP 2025 世界大賽 高科大所羅門隊首次代表台灣出征奪「銀」

  H2GP 2025 世界大賽,高科大所羅門隊首次代表台灣出征奪「銀」,讓世界看見「台灣,能!」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氫能教育殿堂─H2GP 世界總決賽,於德國凱姆尼茲盛大舉行,超過五十支隊伍、數百名師生同場競技,挑戰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極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所羅門燃料電池車隊首次代表台灣出征,勇奪世界第二名,校方表示,這枚銀牌打破亞洲隊伍十年未能參與的缺口,台灣隊伍從默默準備到震撼全場,用技術與韌性,讓世界看見「台灣,能!」 同時,這次的榮耀,不只是高科大的勝利,在育秀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高科大也指導台灣冠軍隊高雄中正高工「CH2R」隊伍參賽,雖然CH2R的車輛略顯「水土不服」,在賽事中歷經波折,最終以分組第八作結,但他們展現出的毅力與潛力,無疑是未來的希望;大學攜手高中,青年引領少年,「大手牽小手」的氫能教育佳話就此寫進國際舞台,這不只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場跨世代、向下扎根的教育傳奇。 校方指出,主辦單位 H2GP Foundation 盛讚台灣的表現,認為台灣隊作為亞洲代表所展現的創新能量與不屈鬥志,為賽事增添光彩;這不只是銀牌的榮耀,而是台灣在新能源教育、技術研發和工作態度上的跨越與承諾。

Read More

東華大學運科深耕花蓮基層 助龍舟隊勇奪世錦賽與世運會佳績

今年輕艇龍舟首次列入世界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花蓮培育人才不落人後。(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東華大學二十七日表示,七月剛落幕的二0二五年世界龍舟錦標賽,吸引來自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的頂尖隊伍競逐殊榮,被譽為全球龍舟運動的最高殿堂,代表臺灣出戰的中華台北代表隊表現亮眼,合計斬獲兩銀三銅的佳績。 東華大學指出,其中,侯鴻章教練率領的隊伍在公開組項目中勇奪兩銀兩銅,展現出強大實力。緊接著在八月舉行的世界運動會龍舟賽中,選手再創佳績奪下銅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輕艇龍舟首次列入世界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東華大學強調,這支榮獲多面獎牌的隊伍,源自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與花蓮在地運動基層團隊的長期合作成果,選手涵蓋東華大學輕艇隊、花蓮體中輕艇隊及畢業校友,從基層培育、升學接軌到國家隊選拔,完整展現花蓮輕艇龍舟運動人才的系統化發展模式。 自二0二四年起,由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陳韋翰助理教授(兼任運動科學與科技中心主任)及王令儀教授兼系主任,組成東華運動科學團隊,結合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慈濟大學、宜蘭大學等學研單位,透過定期進行科學化的專業服務。 包含對選手進行生物力學、肌力體能、運動心理,以及運動營養等面向,全方位協助選手提升表現與賽場穩定度,同時團隊與教練群保持密切溝通,確保訓練更精準、更有效率。 東華大學表示,為持續推動臺灣東部運動科學與運動科技研究、應用,以及人才培育,國立東華大學於二0二五年成立「運動科學與科技中心」,並由陳韋翰助理教授擔任主任。 陳韋翰表示,東華運科中心團隊將持續深耕花蓮基層運動隊伍,推動競技運動的科學化發展,並致力於提升東部地區選手與運科人才養成,減少城鄉落差。期盼運動科學可以被更多教練、選手及民眾認識,藉此提升表現與健康,讓運動科學普及化。

Read More

中央不再補助 學校電費差額 市長承諾補上

台南市高國中小校長齊聚成大南工舉行一一四學年度第一學期校長會議,除數位學習專題演講,市長黃偉哲並期勉校長攜手共創卓越教育。(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市一一四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中職暨國中小學校長會議,廿六日在成大南工登場,針對中央決定明年度開始不再補助學校的電費差額,黃偉哲向校長們承諾,「市府一定會全力來把缺口補上,請大家可以放心。 會中,除播放丹娜絲颱風校園復原紀錄影片,呈現教職員生及志工攜手復原校園感人過程。市長黃偉哲除肯定教育團隊在風災中展現高度責任感與行動力,並期勉校長攜手共創卓越教育。 針對針對中央決定明年度開始不再補助學校的電費差額,黃偉哲承諾會將缺口補上,也提醒校園應做好節電,下班後沒用到的電力該關就要關,並要求校長們妥善運用校務基金,充實教學設備並照顧弱勢孩童需求。 而近日高雄出現登革熱疫情,黃偉哲也提醒校長們務必注意清理校園積水容器及注意學童健康狀況,一定要讓「防疫的防線可以拉住」。對於已經沒有淡旺季的分別的腸病毒,也要加強宣導勤洗手,以維護學童健康。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校長會議以「智慧前瞻、精準教學」為主題,邀請南大團隊、台中教大,及國中小校長、教師分享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及針對全球教育AI及數位學習政策發展趨勢進行專題演講。

Read More

南安國小通學步道安全升級

南安國小通學步道串連社區步道。(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安定區南安國小分兩階段整建周邊通學動線,第二階段完工已於七月開放使用。全新步道鋪面平整、空間寬敞,沿途綠意盎然。接送區、避車彎設計,更貼近實際需求,獲得家長一致好評。 南安國小校長呂麗蓉說明,校園北、南兩側分別緊鄰市道一三二、市道一三四等安定市中心主要幹道,車流量大、車速快,險象環生。通學步道改善後,候車、通行空間更寬敞。到校接送孩子的家長,也有明確停等區域,安全、秩序同步提升。 市府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國土署與交通部公路局已於七月三十一日核定補助南市十三校通學步道工程,總金額兩億七千六百四十二萬元。除了挹注經費,也提供設計、執行經驗供校方參考。

Read More

補足國小理工師資缺口 南大首創1年制師資碩士班

南大教育系科技學習場域擁有數位化智慧教學環境。(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教育系將自一一五學年度開始,試辦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師資組,這也是國內首創的一年制師資培育碩士班。全新的師資培育模式已獲教育部核定,可為大學畢業生及應屆大四生提供另一條進入教育領域的管道。 台南大學表示,新設的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師資組,特別針對理工、環境生態等非教育取向的學生,規劃學士、碩士一貫的師資培育途徑。學生在大學後段,即可取得師資生資格,並銜接碩士課程,最終完成國小教師職前教育、碩士學位雙重目標。課程涵蓋教育心理、課程設計、班級經營、國小教材教法等核心,同時強化STEM教育能力,盼能補足教育現場理工、科技背景師資的缺口。 台南大學教育系主任吳俊憲表示,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師資組試辦,最大突破在於課程、制度的彈性設計。鼓勵學生將專業領域與教育結合,以實務導向方式完成學業。舉例來說,可用教學實務報告取代傳統學術論文,讓研究更貼近教學現場。

Read More

培養藝術興趣 文和實小體驗樂器

文和實小藝術涵養和科學素養體驗日,學生混齡學習二胡樂器。(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為深化耶拿教育自主學習的教育理念,關廟區文和實驗小學在開學第一週舉辦「藝術涵養和科學素養體驗日」,除維持二至六年級混齡選修「世界探索」SDGs的PBL專題研究課程外,更規劃中、高年級的「世界藝廊」也採取混齡分組音樂課程,讓學生可依興趣選修三種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樂器古箏、二胡與直笛,開啟一場深具文化內涵與自主學習精神的藝術與科學旅程。 文和實小採四季學制,目前已開學,第一週的體驗日課程設計採混齡教學方式,讓不同年級學生在同一教室中相互學習與交流,了解不同樂器的特性和演奏方式,以便於新學年度可根據自身興趣選擇欲探索、學習的樂器組別。 體驗日由三位專業音樂教師分別帶領古箏、二胡與直笛組,透過體驗實作、欣賞與對話、表演與慶祝等多元方式,引導學生從樂器基礎技巧到簡易演奏,找出屬於自我的音樂素養與表達力。 世界藝廊和世界探索課程的體驗日在第一學季的第一週舉辦,學生會進行將近一年的自主和深度學習,並在第四學季舉辦世界探索課程博覽會和世界藝廊成果發表會,以展現學生的學習成就,未來更希望能與社區合作,將展演舞台擴及社區,讓社區家長和師生以音樂同樂。

Read More

高中生職涯探索 南台半導體光電青年營 深度實作

南台科大半導體光電青年營,參與高中職學生體驗半導體黃光微影製程實作。(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半導體與光電系配合教育部推動專業人才培育計畫,針對全國高中職學生舉辦「一一四年半導體光電青年營」,吸引近卅位學生參與,課程內容涵蓋產業趨勢講座、技術專題及多元實作體驗,廣獲學員肯定與好評,成功為學子們點亮高科技職涯的探索之路。 此次青年營課程邀請多位業界頂尖專家親臨授課。其中台積電經理鍾子揚深入解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瀚笙科技資深經理黃逸彬從光電技術與應用的角度,帶來產業前瞻的觀點;瀚宇彩晶副主任陳玉仙則以自身職涯歷程,分享科技人才在業界的成長與挑戰。 三位講者分別從產業發展、技術趨勢與職涯啟發三大面向切入,內容相輔相成,讓參與學員獲益良多。 南台在青年營中,亦規劃多元且具深度的實作課程。學員親身參與「半導體—真空技術鍍膜及應用」、「半導體—黃光製程原理及應用」及「光學及光電元件原理」等主題實作。 此外,營隊還安排「雷射在半導體產業應用」與「矽光子與共封裝光學簡介」兩場專題講座,並且參觀先進的「智慧製造」工廠。

Read More

口埤實小藝術營 學童創發夢想

口埤實小舉辦「藝術創發體驗營」,讓學生能將藝術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與中信科技大學團隊合作,日前辦理一場為期二天的「夢之谷─寫給未來王國的劇本」藝術創發體驗營,使學生能將藝術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大膽夢想,努力創作。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課程規劃含有「藝術欣賞」、「藝術創作」與「藝術鑑賞」內涵的,首先是夢想的交織與感受,分組體驗以泥土捏塑物體,彼此依感官所見猜測物體所代表的意義;然後再讓孩子們分享自己的夢想。 緊接著是溝通與創作體驗,在大學生和老師的帶領下,分組進行「派對遊戲」、「角色情境」等桌遊闖關,孩子們需嘗試找到最精準、有效的溝通方式,發揮最大的合作效果,讓團隊脫穎而出。 另外一項是美食DIY,學生利用模板和自己的巧思去製作飯糰,歷程趣味橫生。最後是劇本繪畫教學,學生嘗試將自己的夢想、未來的生活或想成為甚麼樣的人,用彩筆塗鴨出來。 經過這兩天的課程,大家學會溫柔有效的溝通方式,說出自己的感受,也能理解、認同同學的不同觀感。同時盡情創作,完成自己的夢想作品,心情獲得舒展。

Read More

新和國小攜手社區辦親子賞鳥 共享寓教於樂早晨

親子一同認識青年公園常見的鳥類生態。(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教育局二十六日表示,在陽光明媚、綠意盎然的暑假期間,台北市新和國小攜手新和國小家長會與萬華區騰雲里共同舉辦的親子賞鳥活動,在青年公園熱鬧登場。活動吸引了二十多對親子家庭熱情參與,在導覽志工的專業引導下,家長與孩子們一同走入自然懷抱,細聽鳥鳴、觀察飛羽,度過了一個寓教於樂、充滿學習與情感交流的早晨。 此次賞鳥活動由專業賞鳥導覽志工帶領,親子一同認識青年公園常見的鳥類生態,包括黑冠麻鷺、夜鷺、黃頭鷺、白頭翁、紅嘴黑鵯、綠繡眼、麻雀、五色鳥、喜鵲等。孩子們手持望遠鏡,聚精會神地觀察鳥類動態,記錄下牠們的身形、羽色與習性,興奮地與家長和同儕分享觀察到的發現。 新和國小陳弘偉校長亦全程參與並與家長、社區居民交流。他表示:「教育不只在教室,也在每一片綠地、每一次走入自然的經驗裡。我們很重視孩子從生活中學習的能力,也感謝家長會王冠雅會長與騰雲里李重華里長的全力支持,讓孩子能夠在觀察中建立對生命與環境的尊重。」 賞鳥活動成功促進了學校、家庭與社區三方的合作與交流,展現社區共學、親子共遊的教育美好樣貌。新和國小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元的環境教育活動,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在實踐中學習,培養關懷生態、尊重生命的價值觀。

Read More

陽明交大附中9月開學 課程藍圖與大學合作全面啟動

陽明交大附中九月開學,課程藍圖與大學合作全面啟動,同時啟動大手牽小手,由研究生協助高中生進行科研啟蒙。(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屬竹北高中九月即將開學,展開改隸後的新篇章。陳瑞榮校長指出,改隸不只是校名轉換,更是教育使命的延伸,透過與陽明交大的緊密合作,學校將在雙語教育、電機資訊、跨領域研究與多元交流等方面,為學生打造更寬廣的學習舞台,引領學子邁向國際與未來。 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表示,改隸開啟高中與大學資源整合的新局,不僅回應地方期待,同時也深化人才培育鏈結,導入的大學資源、跨域課程與國際視野,將培養具備創新能力與人文關懷的未來人才向下扎根。 陽明交大附中表示,雙語教育實驗班自一0九學年度起開設,已連續推動五年。課程不僅僅以英語授課,更融入數理與科學,營造真實的雙語學習環境。未來將結合陽明交大英語教學研究所及相關師資,教授將直接參與課程設計,幫助學生累積跨文化經驗,提早站上國際舞台。 今年新設的電機資訊實驗班,課程涵蓋程式設計、邏輯思維與電路基礎,並逐步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半導體等進階主題。目前已與大學端合作開設「半導體概論」課程,未來將擴大至專題工作坊與實驗室參訪,讓高中生能與大學研究緊密銜接。 陳瑞榮指出,特選課程亮點包括高一AI實作課程、跨領域科普探索;高二創意程式設計與遊戲專題、半導體技術概論;高三電資微積分數學實驗室「邏輯與創新」。兩校已舉辦基礎科學教學交流研討會,並規劃由陽明交大師資協作微課程,深化學習連結。 附中積極推動「師生共學」模式,鼓勵大學研究生擔任學習夥伴,協助高中生進行科研啟蒙。學生透過參訪交流提前認識前沿科技、體驗跨域研究、實作探索科學,以及從大學團隊活動中學習創新與合作精神,為未來升學與職涯發展打下基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