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教學績優 24教師獲獎

南市教師積極推動差異化教學,獲得民間單位頒發獎勵金肯定。(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在推動一0八課綱素養教育改革方面展現積極成果,二十四位教師在推動差異化教學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獲得民間單位頒發獎勵金的肯定。另為持續深化數位學習的推動,教育局於暑假期間舉辦數位學習平台實作工作坊,教育局長鄭新輝更親自與會,和校長們一同提升數位教學知能。 市長黃偉哲表示,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是未來教育的趨勢,透過數位工具與平台的運用,教師能更有效地兼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及個別化學習需求,提供即時診斷與回饋,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 為進一步推動數位學習與差異化教學的普及與深化,讓更多學子受惠,台南市教育局新課綱創思教學研發中心特別在暑假舉辦「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數位學習平台實作工作坊,讓所轄高國中小校長、候用校長及各駐區督學透過TPACK輔導團的帶領,對於三大數位學習平台的操作與應用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教育局長鄭新輝也參加Cool English研習場次,親身體驗平台於教學上的應用,感受新世代的課堂學習模式。 教育局表示,南市二十四位教師積極投入差異化教學,展現卓越成效,日前獲得長期關注教育的亦欣企業董事長方慶榮頒贈各一萬元獎勵金肯定。

Read More

薪火相傳 工藝彩繪研習結訓

台南應大室設系承辦「工藝彩繪研習」,參與學員透過嚴謹的打稿訓練、完成一百六十個小時研習課程結業,獲頒證書。(台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由台南市文化資產處主辦、台南應用科大室內設計系承辦的「工藝彩繪研習」,在保存技術保存者潘岳雄老師指導下,學員們透過嚴謹的打稿訓練、細膩的屯色與搨色練習,歷時一百六十個小時研習課程圓滿完成結業獲頒證書。 此次研習吸引來自各地、熱愛傳統廟宇彩繪的學員參與,結業式現場特別展出多件精彩作品,涵蓋八仙人物、門神形象及各式傳統紋飾樣式,充分展現課程成果。學員們透過嚴謹打稿訓練及繁複的擂金畫工序,不僅逐步掌握傳統彩繪的基本技法與流程,更在一次次臨摹與實作中,深入理解工藝所承載的文化底蘊。 工藝彩繪不只是技術的展現,更是信仰、禮俗與美學的凝聚,學員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到匠師世代傳承的智慧與精神,亦為這門珍貴技藝注入新的活力與延續的可能。 主辦單位指出,此次研習不僅是一場技藝學習的課程,更是台南市持續推動傳統藝術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實踐。透過潘岳雄老師專業、細膩且循序漸進的指導,學員得以親身體驗廟宇彩繪自打稿、上色等完整工序,進而理解技法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與精神價值。

Read More

開學收心 家教中心諮詢e指通搞定

  家庭教育諮詢專線412-8185。 即將開學,不少家長發現孩子仍沉浸在假期模式,作息紊亂養成的晚睡晚起習慣難以收心,讓開學前的日子增添不少壓力。為協助家庭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推出「諮詢e指通,開展心記憶」計畫,結合數位科技與專業輔導,提供便利且多元的親職支持服務。 市長黃偉哲表示,此服務創建線上表單系統,讓民眾可透過網路平台快速提出需求申請,並由專人後續媒合服務。為提升服務的普及性,還特別設置視訊面談功能,讓行動不便者或育兒繁忙的家庭不需舟車勞頓即可預約諮詢,打造更貼心友善的家庭支持模式。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計畫秉持尊重個別需求的理念,提供包括手語翻譯與聽打等溝通輔助,並結合跨單位資源,共同為每一戶家庭打造適切的教育支持,尤其在暑假過後,有助家長面對不同的互動模式,即時調整教養策略、紓解壓力。 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張冰嫈強調,服務著重在情緒與溝通的教育,針對常見的親子衝突、青少年作息不規律以及家長情緒壓力等問題,導入助人工作與輔導策略,協助家庭建立理解與互信的溝通管道,讓家人在面對新學期的壓力與挑戰時,能彼此支持並共同成長。 在暑期初期就有家庭透過線上預約服務,由志工老師陪伴親子面對教養難題,改善孩子長時間待在家中的互動衝突,而即將開學,可攜手孩子調整生活步調,做好開學準備,不吼叫也能與孩子共同找出因應之道。 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也透過Podcast廣播、親職講座、互動活動等,提供家長學習教養互動新觀點的平台。民眾可至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官方網站預約服務,或加入LINE官方帳號(@tnfamily)、追蹤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family),獲得最新活動與親職資源。 (臺南市家庭教育中心廣告)

Read More

關懷偏鄉 企業捐助課後照顧

山上區多家在地企業共同捐助經費,支持山上國小推動課後照顧計畫。(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山上報導 為協助學童在放學後有良好的學習與照顧環境,山上區多家在地企業共同捐助經費,支持山上國小推動課後照顧計畫。此舉不僅有效減輕家長接送與照顧壓力,更讓學生能在課後持續學習、發展多元才能,獲得家長與社區一致肯定。 山上國小近年積極推動課後照顧服務,惟屬偏鄉小校,資源有限。得知學校需求後,山上區內多家企業主動伸出援手,包括興南鑄造廠、宏佳騰動力科技、建豐精密工業、星玥營造工程、宏遠興業、立峰井企業、義田工業、嘉城工業、茂鴻電力、品山、全興資源再生、冰點空調冷氣、華崧包裝工業、詠琦五金工業、金祥源、亞獵士科技、銘機實業、森霸電力、翰林工程行、森府土木包工、金富盛等公司,以及陳惠晶女士、吳澄泓先生等合力挹注課後照顧所需的師資鐘點、教材與活動材料費,共計一百一十八萬元,讓學校能持續提供低收、弱勢及有需要的家庭學生完整的課後照顧機制,提升學習機會均等。

Read More

佳里國小迎新 新版運動服走秀

佳里國小迎新,結合新版運動服發表走秀。(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國小舉辦幼兒園及小一新生迎新活動,二百多位新生加入佳里國小大家庭,校長王聖欽、家長會長黃俊彥站在校門口迎接新生到來,現場熱鬧溫馨。 王聖欽指出,今年小一有二百零二位新生、幼兒園有二十二位,為讓新生熟悉校園文化,特別設計「活力滾球趣」活動,讓孩子們在遊戲中享受運動的快樂;「閱讀起步走」象徵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束脩敬師禮」傳遞尊師重道精神;還有「成功爆米花相見樂」用香氣與喜悅,寓意學習旅程將充滿驚喜與收穫。 配合迎新結合新版運動服發表會,隨著音樂響起,學生們在家長陪伴下,自信地走上舞台,身穿全新設計的運動服走秀,童真與亮麗設計相互輝映,成為全場焦點。 王聖欽說,今年正巧佳里國小一百三十歲生日,歷經兩年籌劃,由學務住任盧禮祺設計樣式,新款運動服採中性風格,以清新水藍為基調,象徵青春與活力,並以大小三角圖案營造幾何律動感,展現活潑與融合的意象。胸前「JIALI」字樣強化歸屬感與辨識度,另保留一道淺紅色設計,呼應舊版藍紅配色,既延續傳統又融入創新,展現「傳承與蛻變」的精神。

Read More

虎山實小學童分享學習成果

虎山實小學童面對來訪的國內、外學者,分享學習成果。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出生率持續下滑,少子化已經成為國安危機,在一片減班聲中,連續三年增班的仁德區虎山實驗小學辦學特色受到外界矚目,學生代表們二十五日在師長帶領下,為來自政治大學的教授及創辦蒙特梭利學校的兩位外國學者分享虎山大自然藝術家、大自然探索家、友善環境行動及淨零綠生活5R的學習成果,孩子們自然、優秀的表現,讓來訪學者相當讚賞。 虎山實小是亞洲第一所獲得國際認證ECO SCHOOL永久綠旗的生態特色學校,以「友善環境」為核心理念, 善用在地森林生態發展本位特色課程,依照不同需求的學習對象,設計模組系統化課程,提升優質教育,課程與教學特色吸引家長們帶孩子來就讀,在減班浪潮下卻創下連續三年增班的特例。 虎山實小校長林勇成表示,虎山除了有孩子們的最愛、呼應世界趨勢讓土地呼吸的草地操場之外,善用學校周邊森林自然環境,推動聯合國ECO SCHOOL生態學校課程,「大自然探索家」、「大自然藝術家」實驗教育課程以孩子為主角,在環境行動、守護動物、自主探究學習、獨立研究發表等都有優異表現。

Read More

強化校園危機管控 校長研討會聚焦心理健康

南市教育局透過校長研討會傳授校園危機化解妙招。(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強化校園危機管控,台南市教育局在開學前舉辦「校長推動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策進研討會」,聚焦教育人員的自我情緒照顧、學生自殺防治與傷害因應,及校園防災應變的策略與實務等三大核心議題,透過專題演講與案例分析,協助校長提升推動友善校園與危機管理能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面對多重校園安全與心理健康議題,市府高度重視校園環境的關懷力與應變機制,特別強調制度化保障的重要性。在教育現場中,應從工程、教育與執法三大面向整合資源,以具體行動守護師生安全與心理健康,學校角色在純粹教學以外,更應成為師生生命安全與成長的支持平台。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面對校園壓力與挑戰,師生應學習自我照顧並互相支持,這正是友善校園不可或缺的關鍵,期勉校長在校務領導中整合同理、尊重與系統支持,推動以安全與關懷為核心的校園文化。 教育局指出,本次研討會特別安排三場主題演講,分別為「教育人員的自我情緒照顧與支持策略」、「學生自殺防治與傷害因應實務」與「災害管理、防災訓練及災後輔導」,演講內容緊扣教育現場實務挑戰。

Read More

朝陽科大邀請芬蘭音樂教育權威 新式教學吸引高中職共學

芬蘭Resonaari音樂教育中心主任Markku Kaikkonen(前排左)代表與朝陽科大人文暨社會學院院長李玲玉(前排右)續簽MOU,深化國際合作。(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學院舉辦國際音樂教育研習活動,邀請芬蘭Resonaari音樂教育中心主任Markku Kaikkonen二度來訪,分享國際知名「圖形樂譜(FigureNotes)」教學法。活動由幼兒保育系主責規劃執行,人文學院的統籌與所屬傳播藝術系、應用英語系及社會工作系協力,展現FigureNotes於教育現場的多元應用潛能,結合高中職師生共學,展現跨界合作與國際接軌的深度實踐。 Markku Kaikkonen為芬蘭音樂教育權威,受邀至朝陽科大分享國際知名的「圖形樂譜」(FigureNotes)教學法,大受歡迎。(朝陽科大提供) 芬蘭Resonaari音樂教育中心主任Markku Kaikkonen為國際音樂教育界重量級人物,他強調「每個人都能演奏」的融合教育理念,與朝陽科大人文學院院長李玲玉亦為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音樂治療與特殊教育委員會前後任主席,長年在國際間推動特殊音樂教育的交流與實踐。此次來訪,Resonaari中心與朝陽科大完成合作備忘錄續簽,雙方自2017年起締結MOU以來,交流從未中斷,持續進行學生交換、教師合作與研究計畫。 活動中參與的高中職學生與朝陽人文學院四系學生一同體驗FigureNotes的實作與演出,現場氣氛熱烈,透過音樂跨越語言與能力的界線,深化高中職與大學的鏈結,學子親身感受音樂教育的多元可能。 卓蘭高中幼保科主任王敏勳表示,這次的音樂figurenotes教學法體驗,為高職幼保科學生帶來啟發,看見一位音樂人在教育的熱誠,看見朝陽人文學院的投入與用心。 李玲玉院長指出,這場研習會是一次專業學習,更是朝陽人文學院推動「國際化+在地連結」之縮影。FigureNotes是一種突破傳統樂譜限制的圖像式記譜系統,不同能力與背景的學生參與音樂演奏與創作。研習結合理論導入與實作演練,結合四系發展專業,包括傳播藝術系探索圖像符號與敘事媒介、應用英語系關注多語言環境的學習互動、社會工作系強調文化平權與社會融合、幼兒保育系則落實於融合式音樂教學與早期療育實踐,強化朝陽師生在特殊教育、音樂治療、媒體傳播及語言文化教學上的國際視野,高中職學生對人文學院的多元特色留下深刻印象,展現跨領域教育的共創精神。 朝陽科大人文學院所辦理之國際音樂教育研習,結合高中職師生共學,充分展現跨領域學習的共創精神。(朝陽科大提供) 朝陽科大人文學院拓展國際合作,累積與多國學術機構的合作經驗,參與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的國際會議與專業交流。 Markku Kaikkonen(後排左二)與李玲玉院長(前排右一)長年在國際間推動特殊音樂教育的交流與實踐。(朝陽科大提供) 李玲玉院長強調,持續串聯高中職與大學資源,擴大國際平台,更多學生有機會從朝陽出發,與世界接軌。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北門高中20勇腳 攻頂玉山

  國立北門高中辦北中勇腳、登峰造極健行活動,師生挑戰玉山攻頂。(校方提供) 國立北門高中舉辦「北中勇腳、登峰造極」登山健行,二十位師生勇闖玉山攻頂,這也是校方推動山野教育7年來,第四度完成登頂。 礙於高中生埋首功課,生活在學業成績壓力下,頻繁使用3c產品,北中7年前開始推動山野教育,面對峻嶺險坡困頓之際,培養學生建立自我挑戰。活動由主任教官吳嘉晉負責規劃訓練,先爬大凍山後,接著登塔塔加麟趾、鹿林山及鹿林前山實施高山適應訓練,再由校長吳俊憲帶領師生,完成玉峰登頂活動。 吳嘉晉表示,山野教育目標除促進體能與毅力,在親近山林之美的過程中,建立與人共度及與環境共處的緊密連結。活動營造師生迎向共同的目標,達成目標後更能維繫雙方互信的關係,也建立難忘的回憶,體驗「登高必自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等文句的意境。 初登玉山的老師張力中說,除看到美麗風景,也見證學生彼此的互助精神,提點關懷。登頂時與學生聊起「物理風化」作用,親眼見到各種不同的地形地質,原來課本上的知識不是講假。 學生郭宥甫表示,山野教室上了重要一課,很幸運沒有因為自己的輕忽而出現不適無法登頂的問題,學習到絕對不要輕忽高山的影響力,完備的裝備是必須的,希望這個活動可以繼續辦理,讓更多人的高中生涯充滿光彩。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大×長平 探究製鹽了解濕地

  將軍區長平國小與台南大學USR計畫,暑假推出「為偏鄉而教─打造偏鄉教育補給站4.0」,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吸引學生參加。(記者盧萍珊攝) 將軍區長平國小與國立台南大學USR計畫,暑假推出「為偏鄉而教─打造偏鄉教育補給站4.0」,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從鹽的製程、濕地動植物介紹、探究濕地功能及環境保護行動等,幫助學生從遊戲中認識環境、理解生態。 長平國小校長劉春男指出,為推廣在地生態教育與培養學童環境素養,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主任王一匡率領USR團隊舉辦環境教育綜合營,來自不同學系的大學生組成教學團隊,以永續環境議題為核心的教學活動,設計多元有趣的課程內容,帶領學童認識濕地的重要性。 內容多元豐富,從鹽的製程、濕地動植物介紹、探究濕地功能及環境保護行動等面向,透過動手做、實地觀察,幫助學生從遊戲中認識環境、理解生態。其中以「鹽」為主題的課程活動,讓學生親手製作創意鹽瓶,寓教於樂認識濱海地區的鹽業文化。 六甲學生陳聿宏說,活動中學到許多濕地知識,感覺很充實。五甲洪妤溱表示,手作創意鹽瓶很好玩,了解家鄉周邊濕地環境的重要性,進一步努力愛護。 營隊負責人總召吳庭妤說,這次精心設計一系列關於濕地的課程,帶領學生們走入自然、認識環境,在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一同成長,學生們從剛開始的羞澀與陌生,到後來能主動表達、積極互動,讓人感到無比欣慰與感動。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