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弱勢童 暑期午餐不中斷

南市學童於寒暑假期間返校參與活動,學校會依實際狀況統籌規劃供應午餐。(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暑假登場。為照顧經濟弱勢學生,南市教育局、社會局結合民間資源,透過午餐補助、愛心餐食數位票卡計畫、善心單位支持,確保弱勢學童暑期午餐不中斷。估計超過兩千學子受惠。 南市學期間由學校廚房供應午餐,寒暑假也持續提供午餐照顧服務。針對低收入戶,教育局每餐提供價值七十元以上的營養午餐。中低收入戶、突發變故家庭、經導師認定清寒學生,若於放假期間返校參與輔導、營隊、活動,學校也會依實際狀況統籌規劃供應午餐。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南市自民國一百年起制定經濟弱勢學生午餐補助作業要點。截至一一四年寒假,累計超過八萬兩千人次受惠。今年暑假各校將依在地條件規劃供餐方式,包括與鄰近超商或合格餐飲業者合作,提供餐券、簽單統計、發放等值食材等彈性做法,兼顧便利性與學生實際需求。 社會局長郭乃文表示,社會局一0五年起針對弱勢家庭兒少辦理愛心餐食券計畫。透過社工評估,連結熱心公益的企業、善心人士等資源,公私協力將愛心送達需求家戶。推動至今累計發放逾四十九萬張餐食券,逾一萬七千名國中小學生受惠。拿到餐食券的學童可至全台統一、全家、萊爾富、來來等四大超商兌換餐食,大幅提升取餐便利性。

Read More

台南美展 南應大17人獲獎

南應大美術系應屆畢業生陳婕宜發揮所學創作「繪夢」,獲得二0二五台南美展東方媒材最高榮譽「台南獎」。(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學生結合理論與實務創作,在二0二五台南美展大放異彩,包括東方媒材及西方媒材兩類共計十七人獲獎,其中由系主任黃金福指導的一一四級應屆畢業生陳婕宜的作品「繪夢」,榮獲最高榮譽「台南獎」及十萬元獎金。 台南美展南應大美術系共十七人獲獎。其中東方媒材類由陳婕宜拿下台南獎。優選謝瑞芯;佳作宋婉蓉、賴冠潔、蕫柔邑;入選周威丞。西方媒材類:優選黃子軒、黃逸維(校友)、俞柏安(校友);佳作林彥妤、楊祐丞;入選陳芊卉(進修部)、姜宗甫、林裕珺 、穆霓(校友)、 林侑瑩(校友)、林怡柔(校友)。 獲得東方媒材類台南獎的陳婕宜作品「繪夢」,透過畫筆第一次表達內心狀態的具象化,表達「內在的夢境感」那些不一定能說出口、但一直存在心裡的情緒和記憶,會以另一種形式浮現在我們的感知中,就像夢一樣抽象,不一定有邏輯,但卻很真實,有時候醒來很清晰有時候卻很模糊。 此外,陳婕宜希望這幅作品不只是觀看,能讓觀者暫時抽離現實,在安靜中對自己有一些回想和想像,她把這種感覺轉化成圖像,讓角色在夢境中慢慢浮現與消散。

Read More

嘉藥USR扮推手 銀髮樂團滿堂采

嘉藥高福系師生所指導的「銀髮樂團」首次登台演出,獲得滿堂喝采。(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日前在高雄市阿蓮區清和宮舉辦「阿蓮社區區域型成果展」,由嘉藥高福系師生所指導的「銀髮樂團」首次登台演出,以「We Will Rock You」及「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兩首樂曲,演出獲得滿堂喝采,現場掌聲與歡呼聲不絕於耳,氣氛熱烈感人。 銀髮樂團使用的木箱鼓是由高福系孫自宜老師設計,特別針對高齡者的需求進行調整,樂器更是由師生帶領長輩們前往家具產業博物館親自製作。 製作完成的木箱鼓移至阿蓮老人活動中心進行燒烙藝術創作,長輩們運用燒烙筆,繪製出阿蓮地區的特產如蜂蜜、番茄、芭樂與西瓜等圖樣,每個木箱鼓不僅具備功能性,更富有情感與藝術價值。 負責音樂與樂器指導的高福系陳如萍老師表示,多數長輩是初次接觸樂器,但透過節奏分解、反覆練習與團隊合作方式,逐漸掌握演奏技巧,最終還能上台表演,齊心協力合奏出動人樂章,相當不容易。 計畫主持人、嘉藥校長張翊峰表示,這次成果展是USR計畫深耕社區、推動高齡教育的具體成果展現,透過銀髮樂團的培訓與木箱鼓製作,不僅提升長者與社會參與感,也讓學生在陪伴與實作中學會傾聽與尊重。以音樂及藝術連結社區與學校資源,落實世代共融與在地創生理念,為地方注入溫暖與活力,也讓年輕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成長,留下難忘的學習經驗。

Read More

南台文化底蘊USR計畫 五條港8/23音樂會 歌廳秀助陣

南台文化底蘊USR計畫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比賽,參賽團隊結合舞群及道具演出獲獎。(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深耕在地五條港文化,今年續辦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比賽,徵選以五條港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原創作品,邀請全台創作者以旋律書寫五條港港道記憶,藉此激盪出更多關於府城五條港歷史,以及情感的表達。 流音賽在南台人文藝術大樓集賢演藝廳進行決賽,吸引來自宜蘭等各地音樂人投稿參賽。作品類型多元從流行到搖滾、重金屬、抒情吟唱、R&B等風格迥異,展現創作者對五條港文化的細膩觀察,也逐漸跳脫整體五條港的文化風景描繪,關注刻畫五條港的人物、美食與日常生活寫照。 獲得首獎的〈五條港的風水〉,描繪往昔港水與港邊風吹的情境,囡仔在廟邊巷裡玩耍的笑聲與身影。第二名〈佇五條港食肉粽〉唱出神農街裡海龍故事館的主角海龍伯,當年推車賣肉粽養大六個孩子的感人肉粽故事,以及如何有府城專屬享用肉粽的儀式感。 今年比賽更勝去年,表演方式跳脫單純的歌唱,有以豪華舞群與精彩道具來伴舞,將現場觀賞者帶入台灣早年歌廳秀的演藝舞台。其中最有創意的是獲得第三名的「老街少女」創作團體,成員之一為現居神農街在地店家,結伴五條港裡金華路上南台校友,兩人以台南人情與街區記憶為靈感,以神農街為主軸結合唸歌的口白搭配音樂旋律,創作出〈來踅五條港〉,唱出五條港的風土民情與市集趣味。 得獎者將參與八月廿三日晚上在海安路神農街口的「來去五條港聽五條港ㄟ歌」音樂會,歡迎各界前往觀賞。

Read More

夢N啟航 700位熱血師聚台南

夢的N次方全國教師專業自主社群多元工作坊台南場,一日起一連兩天在台南二中舉行。(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夢的N次方全國教師專業自主社群多元工作坊台南場,一日起一連兩天在台南二中舉行。今年開設二十四班,主題從去年的數位協力進化為數位實踐,指導教師選用適切的數位工具進行差異化教學。 此次有來自全國各縣市七百名熱血教師齊聚台南。市府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全台首學課程博覽會甫於三週前落幕,今年以「未來*學」為主軸,提醒全國教育工作者隨時儲備教學能量,才有足夠能力進行數位整合。他說,台南地區的老師無須遠求,增能資源夢N近在眼前。感謝南二中長期提供優質場地,大新國小、大光國小、通興國小團隊勇於承擔,期許學員把握時間研習、安心築夢,回到教學現場實踐夢想。 爽文國中教師王政忠是夢N發起人,他表示,十年前沒人想到會有一群人因相近理念、相仿傻勁、相同熱情,陪伴全國國中小教師在教學共備、自主增能路途成長茁壯。回顧十年來的豐碩成果,南市居功厥偉。除了長達七年的全國講師培訓行政資源協助定錨,也為每年暑假第一場夢N提供完善舞台。

Read More

崑大打造空山祭 奪德國紅點獎

崑大空設系師生設計台南龍崎空山祭地景裝置作品,勇奪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展覽與裝置類紅點獎章。(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師生結合龍崎地區「空山祭」活動,設計地景藝術裝置作品「CAPSULE OF SPACE AND TIME」,參與二0二五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榮獲展覽與裝置類Red Dot紅點獎章,是該系三度奪得此獎項。 由林秀慧、郭一勤兩位老師共同指導一一0級畢業生黃傳懿、王博翰與環境設計研究所一年級林佳妤三位學生創作,作品靈感源自學生參與水土保持局推動的「農村與社區空間共創計畫」,團隊實地深入台南龍崎地區,攜手當地居民參與年度盛事「空山祭」,結合村落地形等高線與地方編織技藝,透過踏查、訪談、植物採集與耆老共作等參與式設計手法,轉譯在地文化為具象的公共藝術裝置。 設計聚焦於振興街區、喚醒記憶與深耕文化三大方向,以藝術與文化重新點亮被遺忘的街道節點,將沉寂街角轉化為社區生活的核心據點,強化居民文化認同與空間歸屬。 空設系主任張郁靂表示,此次獲獎肯定系上長期秉持「以人為本」、「文化扎根」與「實作導向」的教學理念,學生不僅展現設計實力,更具體實踐設計回應社會與地方的能力。這不僅是學生的重要學習里程碑,也再次證明空設系在跨域設計、公共議題上的教育能量,與國際接軌能力深獲肯定。

Read More

中山工商建教班畢典 校長勉「一技之長,縱橫千里」 

中山工商七百多位建教班學生參加畢業典禮。(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中山工商舉辦一一三學年度建教合作班畢業典禮,七百二十二位畢業生在五百多位家長及企業代表見證下,學有所成,準備迎接下一階段的挑戰。李昱平校長稱許建教生最大的價值,就是擁有別人無法輕易取代的專業能力與實戰經驗,多位僑生靠著乙級證照透過繁星計畫跟技優入學考上國立大學,祝賀建教生「一技之長,縱橫千里。」 鄧一帆學務主任指出,建教班畢業典禮在六和敬大樓舉行,含僑生專班共二十二班七百二十二位畢業生參加,五百多位家長和約四十位遠自緬甸、印尼、越南、泰國等僑居地的家長到場觀禮。臺灣教育大學系統吳清基總校長受邀出席。台灣松下楊淑慧經理、漢來美食李孟栩副總經理、佐茂公司葉秋枝董事長、華東科技柯玉琴經理、薇微髮型蔡宜珍董事長、曼都、小林、快樂髮型等代表出席,祝賀「子弟兵」前程似錦。 愛跟同學講故事的陳國清董事長以孟子的「四善端」相贈,即人要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及「是非之心」,並勉勵畢業生「天道酬勤」,在三年職場磨練下,血液裡早已融入堅忍不拔的DNA,一勤天下無難事,未來必定成就所願。 李昱平校長表示,今年建教生有八十一位考取乙級證照,其中七十一位是僑生,多位僑生以乙級證照循繁星計畫及技優入學,錄取國立大學,尤其建教生「學用合一」,擁有專業技能與實戰經驗,這是建教生的最大價值,無論繼續升學深造,或是直接踏入職場,都經得起磨練、受得起挑戰。 陳國清董事長率李昱平及畢業班導師上台,接受各班代表持園藝技術科學生運用自然農法栽種的向日葵,象徵熱情、希望與無私的愛,場面溫馨。 典禮中表揚卓越成就獎、技藝傑出獎、領導菁英獎、五育全能獎、德行優良獎、無私奉獻獎、勤學不倦獎、語文學習成就獎、建教合作實習優良獎等。其中印尼僑生林美蘭英文多益成績九百七十五高分,以特殊選才管道錄取國立台北科大電機工程系。五位僑生馮施詩、李玉蓉、尹瑞新、鄧佩純、陸永康考取雙乙級。 緬甸僑生馮施詩的哥哥、妹妹及表哥皆就讀中山,阿姨劉永芳為第二屆僑生校友,目前和丈夫落腳台中開泰式料理餐廳。劉永芳以家長代表致詞時感謝母校的栽培,並福澤家族,讓侄女馮施詩考取雙乙級,以技優入學管道錄取國立高雄科大。

Read More

東華大學攜月眉國小辦ESG營隊 科技融入永續教育

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與花蓮縣月眉國民小學攜手辦理「運用科技融入ESG教育營隊」,展現科技教育與永續發展實踐。(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為推動教育公平與科技永續教育向下扎根,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與花蓮縣月眉國民小學攜手辦理「運用科技融入ESG教育營隊」,月眉國小學童與師資生共同參與,展現科技教育與永續發展理念實踐。 東華大學一日表示,此次營隊以「ESG教育(環境、社會與治理)」為主軸,配合「班班有平板」政策,設計出多元化、互動性高的課程,學習重點為「環境的探索與愛護」、「生活習慣的養成」、「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等。 東華大學指出,活動內容涵蓋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且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課程透過因材網學習平台與平板操作,結合互動學習單,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與永續思維。 花師教育學院長潘文福親自指導學生操作「貓耳朵」(簡易型腦波儀),講解其背後的科技原理,讓孩子們從中瞭解人腦與科技結合的奧妙。 他還帶領學生至圖書館進行閱讀學習,並安排東華大學校園生態環境導覽,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大學環境,激發對未來求學與自我成長的想像與期待。 潘文福表示,期待透過此次營隊,讓更多偏鄉學童接觸到豐富的科技與永續教育資源;同時也讓師資生瞭解教育現場的多元與挑戰,培養教育專業的使命感,落實本校社會責任與偏鄉關懷的支持與陪伴。

Read More

高雄市國小「半導體暑期營隊」熱力啟動

高雄市國小「半導體暑期營隊」熱力啟動。(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教育局攜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整合台積電產學資源,今夏推出「AI半導體」國小暑期營隊,由新甲、四維、龍華、旗山與前峰五所中心國小聯手辦理十梯次營隊,橫跨高雄市各大區域,嘉惠逾三百名學童,用一天的時間開啟一生的科技視野,讓科技素養從小奠基,第一梯次營隊一日在新甲國小率先登場,教育局長吳立森也到場勉勵。 吳立森局長表示,高雄正朝向半導體S廊帶核心城市前進,教育更應成為人才培育的先行者。這次營隊不只是科學啟蒙,更是讓孩子親身體驗產業脈動、發現科技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現代知識與未來創意交織的營隊,課程融入半導體材料知識、PN元件認識、製程模擬、AI感測實作與Rabboni裝置互動,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科技,從遊戲中探索未來。 課程內容結合大學資源設計以『悅讀AI』為核心的教材,運用更生動、好玩、有創意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邏輯閘、晶片與AI的奧妙,培育未來工程師與設計師的苗子。 高雄市國小「半導體暑期營隊」共有五所國小暑期跨域開辦十梯次營隊,嘉惠三百名學生。(記者王正平攝) 此外,課程不僅傳遞科技知識,更讓孩子們從「閱讀AI」開始,用雙手創作、用腦袋思考、用心感受科學的美妙,從沙灘上的一粒沙,到眼前的智慧晶片,每個孩子都在科技中閱讀未來,也在未來中寫下自己的名字。從「AI半導體」開始,高雄用教育打造孩子面向未來的晶亮之眼。 課堂上學生們不僅驚呼連連,結束後仍意猶未盡,紛紛分享自己對半導體課程的發現與靈感;新甲國小六年級侯又溱說,課程內容很有趣,才知道半導體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像是電腦、手機與遊戲機都有,其中運算功能都是半導體的應用;最喜歡Rabboni感測遊戲,動一下就能讓電腦跑起來,好像科學家在控制機器人。 六年級洪鉑勛同學也說,從課程內容知道沙子也能變成手機裡的晶片,好神奇。做動畫遊戲時,覺得自己像個小工程師。六年級陳梓甯同學說,原本以為科技很難,沒想到跟Scratch結合就變得像玩遊戲,學習好快樂。

Read More

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 長庚科大蟬聯醫學大學全國第5

長庚科大蟬聯《遠見》醫學大學第五名與醫院最愛大學生榜亞軍。 (圖/長庚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遠見雜誌近日公布「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遠見雜誌依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網站數據為主,將全國大專校院依據社會聲望、學術成就、教學表現、國際化程度、產學合作以及財務體質等六大構面與53項指標(69項細指標)進行總體評估。長庚科技大學再度以卓越的教學量能與穩健的財務體質,蟬聯醫學大學全國第5名,並且穩居中經費大學(全校總經費10-20億元)全國第1名,技職校院第7名,教學量能第11名,私立大學第13名;「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每師平均件數」更是位居全國冠軍寶座。成績超越許多國立頂尖大學,顯現長庚科大紮實辦學績效深受全國肯定。 長庚科大校長范君瑜強調,「教學實務並重」便是長庚科大蟬聯全國榜單,並於今年同步獲評為《遠見》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醫院最愛大學生榜」亞軍的原因;學校不僅斥資上億元打造2000坪國家級臨床技能中心,導入AI擬真醫病情境,創造精準學習,建立一個高階教育環境。 范君瑜提到,長庚科大在教學上更與台塑企業、長庚醫院等企業緊密合作,學生至企業實習的比例高達100%,學生的專業知能與危急處理能力獲得提升,畢業後可與職場無縫接軌,成為企業搶手人才。 長庚科技大學以穩健的財務體質,於《遠見2025台灣最佳大學》獲評中經費大學(全校總經費10-20億元)全國第1名。(圖/長庚科大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