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成大華語中心迎客 澳大生學水墨畫

成大華語中心安排讓來訪的墨爾本大學學生體驗水墨繪畫文化課。(成大提供) 成功大學華語中心日前接待來訪的墨爾本大學團,特別邀請張志強教授開設水墨繪畫文化課,讓墨爾本大學學生親自嘗試用毛筆來繪畫,體會東方繪畫的意境美學。 成大華語中心表示,墨爾本大學於去年暑假首次與成大華語中心合作,組團到成大參加為期四週的華文課程,由於成效深獲墨大師生肯定,今年暑假又再續辦四週課程。 為拓展澳洲學生的文化視野,成大華語中心這次特別邀請成大前藝術中心主任張志強開設水墨繪畫文化課,張教授教學風格親切自然,透過風趣的語言與生活化的例子,讓初次接觸國畫的學生也能快速進入狀況,並樂於嘗試創作。 課程後段開放自由創作,澳洲大學生拿起毛筆在畫紙上作畫。學生紛紛表示,這堂課不僅讓他們初步掌握東方繪畫的技巧,更深刻感受到藝術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涵。透過實作與討論,原本陌生的筆墨世界逐漸變得親切可感,有人以山水呈現曾經涉足的回憶,有人描繪花鳥以表達對自然的熱愛,更有學生融合自身文化背景與所學技法,勇敢嘗試東西合璧的風格創作。 成大表示,此次國畫文化課展現了華語中心在語言教學之外,對文化素養培育的重視與實踐。成大華語中心長期致力於提供多元且具深度的課程內容,結合語言學習與藝術、人文、歷史、社會、政治和經濟等面向,讓學生在學習中文的同時,更深入認識台灣文化。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教育關懷 南應師資生走入幼園

南應大師培中心幼教學程在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中,走入幼兒園設計兼具趣味與學習體驗活動,幼生在成果發表中進行動物走秀展示作品。(南應大提供) 台南應大師資培育中心幼教學程走出校園,在台南市北區小康幼兒園實施教育部「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師資生組成服務團隊以「可愛動物」為主題課程設計,為在地幼兒帶來兼具趣味與學習意涵的多元體驗,實踐教育關懷與社區連結理念。 計畫由師培中心主任邱憶惠教授指導,行政統籌由承辦人林佩誼協助執行,活動設計則由助理教授張唯宸協助規劃,提供教學結構、課程理念與活動設計之專業建議。 師培老師張唯宸表示,藉由主題式教學學生不僅學習如何設計教案?更透過實際互動思考什麼是真正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此次課程透過幼兒熟悉的動物角色,引導孩子們理解生命的價值與相互關懷,將史懷哲強調的生命教育精神具體轉化為遊戲與活動中的日常經驗。 在服務期間,師資生依幼兒年齡與發展特性,設計語文遊戲、美感創作、情緒引導與團體探索等教學活動,透過富有創意與結構性的引導,提升幼兒的參與感與學習動機。在成果發表中,各小組以戲劇、繪本展演及動物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家長呈現兩週學習歷程,場面氣氛溫馨熱烈,並獲得家長們一致好評。 小康幼兒園長林貴香表示,南應大辦理的史懷哲夏令營計畫,是提供產學合作很好相互學習的機會。藉由兩週夏令營活動,見到學生熱情洋溢的教學熱情和別出心裁的活動帶領,也讓教學現場增添活力與創意。希望此類有利學生和現場教學皆有幫助的計畫,能持續推動並被看見。 此次服務團隊以「專業實踐、倫理關懷、在地連結」為核心行動理念,透過每日實作、團隊反思與現場協作,培養師資生面對真實教學現場的應變力與敏感度。 師培中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類教育實踐行動,鼓勵師資生走入社區面對現場,以溫柔而堅定的教育信念陪伴幼兒成長,深化專業與人文並重的師資養成途徑。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新北學生創業初體驗 市集實戰點亮青春品牌夢想

淡水商工學生利用二手服飾在電商平台及市集擺攤學習行銷(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光仁中學學生以高爾夫球推桿體驗專利作品成就(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創業不是課本上的理論,而是真實市場的臨場考驗!新北市教育局推動全國唯一針對高中職學生的「New StartUp 創業挑戰賽」,今年特別攜手 Good Days 好日市集,於23日至24日「八德封街最強對決」市集派對登場,讓學生團隊走進人潮聚集的市集擺攤,直接面對顧客的詢問與挑戰,把課堂上的創意化為實際商品,用行動磨練膽識與應變力,在實戰中點燃青春的創業夢想。 新北市教育局強調,本屆挑戰賽吸引9校23組團隊報名角逐,經過激烈遴選後,16隊晉級簡報模擬募資大會,最終再選出10強進入市集實戰。為強化學生戰力,特別安排「新創團隊市集實戰攻略」課程,由好日市集創辦人劉家卉親授產品定位、定價策略與顧客互動,她強調,走進專業市集,不只是銷售,更是一場與民眾對話、傳遞品牌故事的重要歷程。 瑞芳高工學生以礦區記憶將傳統工藝帶入現代生活(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在市集現場,學生團隊各展巧思。淡水商工「微電商團隊」鎖定二手服飾,以「買衣送衣」的創意策略抓住消費者目光。控制科的學生盧威宇突破害羞,鼓起勇氣開口招呼後,換來第一筆成交,與隊員們齊心完成創業初體驗,笑容比星空還亮。瑞芳高工的「金工工坊」則傳承在地工藝,學生將礦區記憶化為金屬首飾與餐具,讓傳統工藝敲進現代生活,在市集中展現家鄉文化的溫度與光彩。 能仁商學生發揮巧思將水果經過清潔整理變成寵物果乾點心(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創業挑戰賽跨域結合青年局、經發局及大專院校育成中心,打造多元平台,讓學生從理論走向實務,體驗「顧客才是最嚴苛的評審」。總決賽將於10月20日登場,屆時由重量級新創營運長進行評選,競逐總獎勵金新臺幣9萬5千元,為青年學子點燃更多創新夢想與實踐能量。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中華學園〉小狗與我

台南市愛迪生幼兒園大班  ◎張韵甯

Read More

〈中華學園〉街邊商店

台南市中山國中三年六班  ◎李怡穎

Read More

走進鹽田世界 晉基贈繪本

  晉基守護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廖淑芬(中)致贈《紅毛仔沙特》繪本給市府,市長黃偉哲(右)代表接受。(市府提供) 記者黃文記∕北門報導 晉基守護教育基金會二十二日下午在北門遊客中心捐贈五0二本《紅毛仔沙特》繪本給台南市政府,由市長黃偉哲親自接受,並將分送至全市國小與各區圖書館。黃偉哲表示,期盼藉由這本融合故事與圖像的作品,讓更多學生透過閱讀走進鹽田世界,進而認識家鄉故事。 黃偉哲感謝基金會支持,製作生動活潑的繪本《紅毛仔沙特》,以井仔腳瓦盤鹽田為背景,讓學生透過閱讀,了解台南鹽業文化特色與精神,受贈的書籍將分送學校及圖書館,成為學生認識在地歷史、感受土地情懷的珍貴課外讀物。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台南市長期推動多元閱讀計畫,從描繪在地風土的家鄉故事,到啟發想像的世界經典,都希望學生能在書中建立連結、發現新知,進而培養主動探索、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晉基守護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廖淑芬表示,基金會長期推廣兒童多元閱讀,這次特別選擇以台灣鹽業文化為題材的《紅毛仔沙特》,細膩描繪全台最古老的井仔腳瓦盤鹽田,期望讓孩子透過一本書讀懂家鄉故事,感受土地的味道與記憶,並將珍貴文化代代相傳。

Read More

南應商設系赴馬交流激發創意

  南應大商設系暑期再訪馬來西亞尊孔獨立中學,進行數位科技設計體驗營。(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商品設計系暑假二度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與該校美術與設計班合作舉辦五天的暑期工作體驗營。課程規劃兼具專業性與實務操作,讓馬來西亞學生能直接感受到台灣設計教育的特色,並透過跨國學習的交流經驗,開拓視野、激發創意。 此次課程由商設系主任陳中聖與助理教授陳鴻毅共同帶領指導,教學內容涵蓋金屬工藝體驗坊、數位3D建模—公仔創作設計,及3D列印與真空成型數位打樣技術。 活動另一大特色,是這次也有南應商設系參與「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的學生隨行協助。這些同學利用暑假期間前往馬來西亞境外實習,並在課程中擔任助教與協同指導的角色,協助現場操作與學習引導。他們不僅支援課程的進行,也藉由與馬來西亞學生的交流,提升跨文化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這樣的實習經驗,讓學生們不僅學到教學輔助與技術分享的能力,更深刻理解台灣設計教育如何在海外展現影響力? 課程最後一天進行成果發表會,同學們展示四天學習成果。學生的作品展現出兼具創意與技術的多樣風貌,例如同學將金屬編織技法融入面具設計,及透過3D建模設計出個性鮮明的公仔角色。成果發表會亦特別進行票選活動,獲選最佳作品同學除獲得獎品與證書,亦將保留來台就讀南應大的名額。

Read More

土城×玉秀科技營 展現雙向學習

  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攜手玉秀雙語小學舉辦機器人暑期營隊。(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攜手玉秀雙語小學、台南地區農會,共同打造AI工智慧學習基地,並在暑假辦理為期兩天的「科技玉秀,智慧領航」營隊,共有來自十七所學校的五十名學童參加。 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理事長洪駿命表示,此次營隊規劃是由高中生統籌辦理,老師們從旁協助指導,創造營隊隊輔與參加學習學生雙向學習的模式。 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攜手玉秀雙語小學舉辦機器人暑期營隊。(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提供) 營隊共有「AI科技迎神,打造會跑的神轎」、「玉秀AI足球機器人」、「鹽水蜂炮AI」及「我是玉秀AI彈珠王!」四項課程,是由瀛海中學陳楷崴、南二中黃詣勛、成大附工陳楷彧及逢甲大學蘇縉揚設計主講。 他們表示,設計「打造會跑的神轎」是希望能透過AI輔助轎扛轎夫可降低身體負擔,未來更期待此類創新裝置能廣泛應用;「鹽水蜂炮AI」是設計調節角度的乒乓球發射機構為核心,讓學員能從中學習基礎的齒輪原理、機構設計知識,並接觸程式設計。 土城高中周旻成及港明中學黃妍霏擔任營隊統籌,共同規劃場地、課程設計、助教培訓及相關用品的準備,兩人提到,看到小學生從認識零件開始,逐步學習組裝機構並進行程式設計,最終能透過簡單指令操控AI機器人完成基本動作.擔任講師的他們也很有成就感。

Read More

仁德國小推台英語親子共學

  仁德國小舉辦新生始業式,向家長介紹結合AI學伴機器人與行動載具的台英語共學計畫。(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仁德國小廿二日舉辦一一四學年度新生始業式,校方向家長介紹「TAIDE台英語親子共學」計畫,結合AI學伴機器人與行動載具,提供即時回饋與學習診斷,讓孩子能與父母、祖父母一同學習語言,增進家庭互動與學習支持,提升學習的效能與樂趣,令家長驚艷。 仁德國小「TAIDE台英語親子共學計畫」以「講台語、學英語」為核心,促進台語與英語並行學習,讓學生在課堂與家庭中實踐語言運用。同時也重視台語文化的保存與傳承,讓孩子在學習國際語言過程中,認識本土語言的美學與文化的根源連結。 校方除介紹「TAIDE台、英語親子共學計畫」,並分享《編碼台灣主權AI》紀錄片及教學成果。此計畫方案不僅重視語言教育,更兼顧文化傳承、教育創新與國際接軌,展現國際教育的前瞻視野。 校長李培瑜表示,該校與台南大學研究團隊合作,推展「講台語、學英語」的學習方案,期間合作拍攝的《編碼台灣主權AI》紀錄片進一步展現理念的實踐,透過生成式AI與語音辨識技術,提升台語與英語教學效能,使推動教育與文化能互益並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