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德光師生赴韓交流 玩魷魚遊戲

  首爾多媒體中學學生帶領德光學生體驗現在韓國很夯的酒桌遊戲APT。 (德光中學提供) 德光中學今年暑假組成韓國姊妹校參訪團,由校長楊惠娜親自帶隊,與6名教職員及18名學生前往韓國首爾多媒體中學,進行為期5天的文化與教育參訪。在交流過程中,韓國學生還帶領德光學生進入韓國最夯的影集《魷魚遊戲》情境,體驗123木頭人、丟石子、抓椪糖等遊戲,場面熱絡。 德光中學表示,此次學校參訪團一入境韓國,就迎來很大的驚喜,韓國觀光公社特地帶了兩隻吉祥物前來接機。到了首爾多媒體中學,更受到全校師生熱烈歡迎。 隆重的開幕式由韓國學生用精彩的空手道表演揭開序幕。雙方校長致詞時,德光由自學韓文5年的高二學生林翊涵,用流利的韓語即席翻譯。接著由高二吳蕎薺用英語介紹德光辦學特色及課程活動。韓國首爾多媒體中學則用多媒體的方式呈現了與德光中學自2012年以來的交流點滴,包括他們已三度到德光交流,這次則是德光首度回訪。 此次交流,韓國學校還特別安排了Media Class Tour,讓台灣學生參觀韓國學生上課情形,以及在攝影棚內擔任起導演、主播、攝影師。交流活動的重頭戲,則是韓國學生帶領德光學生體驗「魷魚遊戲」,與影集情節不同的是,這場遊戲血腥指數零、開心指數百分百,兩校學生從有趣的活動中,很快拉近彼此的距離。 德光中學組團前往韓國姊妹校參訪,韓國觀光公社帶吉祥物到機場接機。 (德光中學提供) 為了感謝韓國首爾多媒體中學的用心規劃及接待家庭的盛情款待,德光中學致贈台南400紀念品、台灣土產鳳梨酥、阿里山高山茶以及學校文創小物,對方也回贈高麗參、學生設計作品。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文化to go 10路線串聯16場館

文化局規劃文化探索路線,以悠揚管絃樂帶領學子聽覺與視覺雙重體驗。 (文化局提供) 讓學子走出校園,進入各類文化場域,文化局規劃十條文化探索路線,串連16座文化場館,其中「島民音樂萬花筒」與「傳藝時光機:探尋傳統藝術的生活足跡」路線,由歸仁文化中心邀請台南市民族管絃樂團,以悠揚管絃樂帶領學子們穿越音樂的海洋,透過聽覺與視覺雙重體驗,讓孩子們在沉浸式感官旅程中,打開對管絃文化的全新想像。 島民音樂萬花筒走訪歸仁文化中心,並至台史博、二空新村,一窺台灣眷村文化。在日治時期台南機場被稱為「一空」,機場旁的空軍補給總庫則稱為「二空」,經修繕活化,成為現今二空新村,矗立在門口的F-5E戰鬥機,吸引所有人目光,以另外一種姿態,守護這片土地,向世人訴說那段屬於天空與榮譽的傳奇歲月。 「傳藝時光機:探尋傳統藝術的生活足跡」,探訪歸仁文化中心、台文館與台南生活美學館。台文館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收藏早期原住民、荷蘭、鄭氏、清領、日治、戰後的大量文學作品,孕育出豐厚多元的文化內涵;美學館則參訪「南台灣工藝大展」,學子可領略傳統工藝描寫、在地職人手作示範與沉浸式展覽,感知傳統藝術與生活間的文化密碼。 文化局表示,「走出校園、文化to go」活動,透過聲音、影像、導覽與實地踏查交織出的多元體驗,從五感豐富學子對藝文想像,活動不只是看展覽,而是感知文化、連結歷史、反思當代,在學子心中,種下一顆名為「文化」種子。這項校外文化體驗計畫實施以來,和76校、帶領超過3600名師生走出校園,至各類文化場域,藉由五感體驗,感受文化與歷史脈動,深入理解其底蘊與人文風采。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新北攜手國北教大、臺師大開辦暑期AI營隊 打造科技學習新動能

師大AI科技營隊。(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人工智慧引領教育新浪潮,新北市教育局今年暑假攜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聯合辦理AI科技教育營隊,課程涵蓋AI自駕車、生成創作、程式設計、跨域創新等主題,吸引橫跨國小高年級至高中生參與,共辦理近20場次營隊,讓學生從小建立科技素養,跨出AI應用學習的第一步。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這次營隊於市內與偏鄉多所學校辦理,透過「AI教育×大學社會責任×偏鄉行動」串聯,建立起大學與地方學校的長期夥伴關係,讓AI不再只是科技名詞,更是貼近生活的實作體驗,也讓科技教育突破地理與資源限制,實現AI教育平等的願景。 國北教大進駐雙溪國小、瑞芳鼻頭國小與石門國小,設計AI自駕車實驗營、生成式探究課程及親子STEAM工作坊,引導學生操作感測器、理解AI判斷原理,並搭配圖文創作與程式設計,讓科技教育從教室延伸到家庭。鼻頭國小以「AI的魔法從這裡開始」為題的系列課程,從AI基礎認識到實作應用,逐步引導學習;雙溪國小學生則透過操作自駕車模型,實際觀察AI判斷與運行原理;石門國小則以親子STEAM課程,讓科技教育延伸至家庭,促進親師生三方合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劉遠楨副校長表示,這不只是營隊,更是大學責任的實踐,用AI為偏鄉孩子點亮未來。 臺師大則在蘆洲、福和、崇林、中正等6校開設18場次營隊,聚焦生成式AI工具與多元素養,課程中引導學生運用ChatGPT創作詩歌、圖像敘事,結合SCAMPER創意法提升提問與邏輯能力。崇林國中王翊辰分享自己以前不會創作寫詩,但AI幫忙把靈感變成文字和圖片,真的很神奇,也能更盡情的寫出自己的故事! 國北教大AI自駕車營隊。(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強調,因應快速變動的AI浪潮,新北市持續與全國頂尖大學合作,不僅於寒暑假開辦特色營隊,更透過科技中心與AI+科技高中推廣常態課程模組,將AI素養紮根於每一所學校,協助學生理解、應用、善用AI,讓科技成為翻轉學習機會的力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在AI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Read More

用鏡頭守護用路安全!新北學生創意短片掀起「人本交通」新視角

歐人豪副局長頒獎鼓勵師生(碧華國中)。(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交通安全不只在課本裡,更要走進日常生活!新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人本交通及校園交通安全教育宣導,串聯學校、社群與媒體力量,鼓勵學生用創意關心交通。透過「人本交通創意短片徵選」,吸引國高中生熱情參與,透過鏡頭道出他們對道路安全的創新詮釋與溫度關懷。 歐人豪副局長頒獎鼓勵師生(桃子腳國中小)。(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本次徵選共徵集19件學生作品,涵蓋行人安全、自行車路權、低頭族警示等多元議題,展現學生對交通議題的深度觀察與創意表達。碧華國中、鶯歌國中、石碇高中與林口高中等校表現亮眼,共計5位學生榮獲特優及6位學生榮獲優等的肯定,另有4位學生的作品在網路的互動熱烈,獲頒網路人氣獎,成功讓交通安全話題走入年輕世代。 碧華國中王苡哲的《安全騎行,幸福相隨!》榮獲特優,以敘事手法呼籲安全騎乘,拒絕不戴安全帽或闖紅燈等危險行為。指導老師劉品緯表示,學生透過影片創作,深入探討交通問題,展現難得的教育價值。最受網路關注的桃子腳國中小賴奐希同學,憑《手機與安全的距離》同時奪下特優與網路人氣獎。他分享,常看到走路或騎車滑手機等高風險行為,其實「只要多專注,就能減少遺憾」,希望透過作品能讓更多人改變處處划手機的習慣。 歐人豪副局長頒獎鼓勵師生 (大合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教育局也製作「校園人本交通安全宣導影片」,直接走進新北真實通學場景,透過專家、教師與學生共同設計,呈現通學巷、寧靜區及重要路口的安全要點,包括標線、警示、減速設施等,提醒禮讓行人、減速慢行、避免低頭分心等行為,希望透過影片讓安全觀念變成學生每天的日常習慣。未來也持續結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力量,深化校園、家庭與社區的合作,讓新北成為全國「以人為本」交通安全教育的示範城市。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欣賞

台南市海佃國小三年四班 小小蒙德里─國旗  ◎謝秉勛 小丑 ◎邱鉅崴 新竹縣上智國小一年A班 女孩與貓咪  ◎陳楚棠 台北市和平實小四年欒樹

Read More

校長特教知能研習 融合大步走

  台南市教育局邀集國中小校長參與融合教育研習。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教育局十五日在成功大學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融合教育相關專業知能研習」,共有兩百餘名國中小校長積極參與,討論特殊教育推動實務挑戰及融合校育的內涵。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不論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或是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都強調融合教育理念,雖然在實踐過程中偶爾會讓教師產生新舊經驗的衝突,教育局希望透過各種研習或輔導團入校陪伴,協助教師不斷精進教學策略,共同攜手讓每個孩子獲得更好的教學品質與照顧。 此次研習邀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林坤燦及台北市內湖國小校長朱怡珊,分享現代學校面臨的挑戰及學校推動特殊教育的實務經驗,透過此次研習校長們更能了解校園推動融合教育的具體作法,有助於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教育局補充,融合教育除有助於特殊教育學生學習外,亦有助於培養班級其他學生們的同理心、尊重和包容。 為了讓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能在一般班級中學習充分發揮潛能,教育局與學校持續提供學生課程調整、特教生助理員服務及學習輔具等必要的支持和輔導,共同營造優質融合校育環境。

Read More

橫跨36屆 南大羽球隊校友回母校

南大羽球隊校友回母校相聚。(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羽球隊校友會十五日回母校相聚,參加的校友從七十一級到一0七級,橫跨三十六屆,當場就組隊展開羽球聯誼賽,以球會友,場面溫馨熱鬧,展現羽球隊深厚的情誼與傳承精神。 南大羽球隊校友回學校舉辦校友會,校長陳惠萍與校友總會理事長吳東林特地到場歡迎,並代表接受校友致贈給學校的十二打羽球及謝師禮。陳惠萍表示,羽球不僅是一項競技運動,更是一種精神堅持、專注與團隊合作,串連起不同世代的師生情誼與隊友情,期盼羽球校友會能持續辦理,讓更多畢業夥伴回到母校,未來學校將持續提升運動環境與資源,讓羽球運動在南大發光發熱。 南大體育系主任卓國雄當年就讀南大時也是羽球隊好手,此次的校友羽球聯誼賽,他也組隊與校友同場切磋。另體育學系退休教師陳光雄教授、張介元教授、李國華教授與黃麗娥教授,都特地返校與校友們共同回顧羽球隊的發展歷程。本次活動召集人張榮峯也感性表示,羽球豐富了他青春的求學生涯。 南大表示,此次校友會不僅讓多年未見的同窗好友重聚,更透過球場上的揮拍與餐敘笑談,延續了南大羽球隊的團隊精神與情感連結。活動在歡樂的氛圍中圓滿落幕,校友們很期待下次再相聚,傳承羽球薪火情誼。

Read More

崑大師生執導拍大愛劇 展實力

  崑大視訊系老師王傳宗(中)執導大愛劇《我們六個》,帶領學生參與影視實作拍攝。 (天邑影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積極鏈結產學合作,其中視訊系老師王傳宗去年暑假起帶領十餘位四年級系上學生參與大愛電視劇《我們六個》的實地拍攝與實習,今年八月初首播即突破廿萬次點閱,網友紛紛留言、今年最好看的家庭劇等溫馨評價,展現師生出色的影視實力與實作成果。 崑大i覍訊系致力於讓學生將課堂所學落實於實務,有效銜接職場需求,師生參與大愛劇場《我們六個》的拍攝,由視訊系老師王傳宗擔任導演,並於去年暑假期間率領十一位學生進行兩個半月的密集拍攝,不僅讓學生第一線參與業界專業流程,他更安排兩場戲由學生獨立拍攝,從操作攝影機、指導演員到燈光配置,全由學生負責,成果也直接呈現劇集正片中。 《我們六個》改編自真實社會案件「李月桂電鍋殺夫案」,講述一位母親在面對外遇父親留下的殘破家庭與巨額債務時,如何教導六名子女獨立並堅強生存的動人故事。由知名演員馬志翔、金鐘視后天心及新生代偶像邱宇辰、涂善存等多位實力派演員聯合演出,目前正在大愛頻道與大愛YouTube,禮拜一到禮拜五晚上八點熱播中,八月廿日將迎來精彩大結局,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 擔任導演組實習生的黃韋哲分享,被老師臨時交辦拍攝一場戲,才驚覺螢幕前看似簡單的戲,背後竟蘊含如此繁複的思考與操作流程,並感謝這次難得的第一線實作機會;攝影組實習生王磊則笑稱,因為沉浸於鏡位調整而被副導催促「天都快黑了」,他表示,業界實習讓自己大開眼界,也為即將到來的畢業製作帶來許多啟發。

Read More

登革熱防疫大作戰 校園孳清演練

台南市教育局辦理校園登革熱防疫研習,實地進行孳清演練。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合作,於十四、十五日兩天,分別在新營區新泰國小與南區新興國中舉辦「校園病媒蚊蟲在地生活深耕計畫增能研習暨校園實地孳清演練」,除分享教案課程設計,並搭配登革熱防治VR課程體驗,以強化學校第一線防疫能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受到丹娜絲颱風及西南氣流所帶來的強風豪雨影響,全市多處災情頻傳,各校一方面努力進行災後復原與環境清理作業,另一方面也不敢鬆懈登革熱防疫工作。 防疫工作除了日常落實「巡、倒、清、刷」原則,更主動盤點並繪製校園防疫熱區地圖,強化高風險區域的巡檢密度,並跨局處與環保局、各區公所協力合作,進行校園環境衛生消毒作業,目前第三階段環境消毒自八月起已陸續展開。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為深化科學防疫觀念並自小扎根,教育局持續輔導並補助學校成立防蚊實驗社團,透過社團運作與課程設計,結合實地觀察與實作練習,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防疫知識。 今年教育局再度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辦理增能研習,期望透過師資強化,讓正確的防疫觀念延伸至學生、家庭與社區,形成全面防護的立體網絡。 教育局也要求各校積極運用校務會議、朝會、班親會、大型活動與家庭聯絡簿等多元方式,進行孳清防蚊宣導,提升家戶參與防疫的意識與行動力,讓防疫觀念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教育局再次呼籲,登革熱防疫是一場需要長期投入的戰役,唯有徹底清除積水容器,才能從源頭杜絕病媒蚊孳生,也請市民朋友共同維護校園整潔,於運動休憩時勿隨意丟棄垃圾與瓶罐,以免破壞學校費心鋪設的排水溝紗網。

Read More

南應大驀驀蒼蒼作品 台北亮相

  台南應大美術系「驀驀蒼蒼」台北場聯展,展出繪畫、裝置及雕塑等近五十件多元創作品。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驀驀蒼蒼」聯展台北場,在台北市內湖區寶佳潭美藝廊登場,包括繪畫、雕塑創作等共計展出近五十件作品,展期至九月五日止,每週一至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開放,歡迎各界人士前往觀賞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 此次展覽主題以「驀」與「蒼」來傳達「創作路上不一定光明,或許跌跌撞撞,或許絢麗奪目,但一定會有人為此記錄。如徜徉在蒼鬱森林裡,讓人為之心曠神怡」的心境。 南應大美術系「驀驀蒼蒼」聯展,由恒鵬建設、海悅廣告、南應大美術系、寶佳潭美共同舉辦,共計有廿一名學生參展,以繪畫、裝置及雕塑等多元創作形式,展出「無聲的自在」、「秋冬」、「雙胞胎」、「時光軌跡」、「刻-刺」、「映界」、「意念.靜謐之刻」等約五十件作品。 展出作品傳達「與生命相互映照」,不僅是藝術家的個人表達,也是與觀眾心靈的共鳴。藝術的創造源於生命的經驗,而藝術家的生命與作品相互交融,形成一種獨特的存在,或以輕盈筆觸幽默詮釋日常片段,或以銳利眼光凝視社會脈動,也有以出人意表的方式,開啟觀者從未見過的感知視野。 南應大美術系主任黃金福感謝恒鵬建設、海悅廣告和寶佳潭美提供如此美好的展場,讓南應學生優秀作品展出並且收藏,藉由產學跨領域結合的方式,期許這群藝術生力軍未來的藝術之路能夠走得更平穩,藝術創作的產能生生不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