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附小學童DIY西瓜綿 行銷學甲

南大附小學生向學甲區公所進行西瓜節提案簡報,贏得學甲區長張明寶讚賞。(南大附小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大附小師生自製薄鹽西瓜綿,經中華醫大食營系檢驗,確認未檢出大腸桿菌。四年級學童主動向學甲區公所提案,將在學甲西瓜節推廣薄鹽西瓜綿作法,宣傳台南在地好滋味。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團隊以「在阿嬤的古早味加點科學」為主題,入圍灃食教育基金會《灃食夢想計畫—夢想食驗事》。南大附小指導老師張景傑表示,師生以去皮西瓜綿重量的百分之二為比例加入食鹽,醃漬七天後風味絕佳。在中華醫大校長孫逸民、教授吳幸娟、張福林的《阿嬤的古老智慧》及《虱目魚の科學教室》國科會科普計畫團隊支持下,進行大腸桿菌檢測。同時開發出適合銀髮族質地飲食第七級的虱目魚肚佐西瓜綿御飯糰。 檢測由中華醫大教授賴錫淮指導學童參與。先將樣品置入無菌袋,加入滅菌水,以俗稱「鐵胃」的機器拍打,製作出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稀釋溶液。在培養箱放置四十八小時後,取得「大腸桿菌未檢出」檢驗結果,師生大為振奮。 彩虹斑馬團隊隨即派出四名四年級學生,向學甲區公所進行西瓜節提案簡報。小朋友設計「瓜魚闖關」、「特色料理」兩大活動,推廣薄鹽西瓜綿,介紹學甲特產虱目魚的構造。預計在學甲西瓜節送出一百份西瓜綿魚丸湯、三百張自製西瓜明信片。另由學童帶領長者現場DIY,製作虱目魚肚佐西瓜綿御飯糰。 學甲區長張明寶指出,學甲西瓜節產業文化活動預計四月二十一日在學甲華宗公園登場。屆時除了展售在地優良農漁特產,也將選出學甲西瓜王。南大附小指導老師陳怡均強調,料理就是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期望透過西瓜綿特色料理DIY,協助行銷學甲的華寶大西瓜。

Read More

新豐高中生追夢 學姐贈筆電

新豐高中校友徐英晏(左)返母校設助學金,贊助學弟、妹圓夢。(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新豐高中校友徐英晏創立米粒派對創意工作室,事業有成,回饋母校,成立獎助金嘉惠學弟妹。徐英晏認為,獎助金並不要能真正幫助處在社會邊緣、無法申請到任何補助的弱勢學生;除了協助生活,也要讓弱勢學生有追夢的權利,她願意盡自己所能,輔助學生正向地往前行。 校方表示,校友徐英晏一0二級畢業,她日前返回母校成立獎助學金。申請的學弟、妹必須提出創意企劃書,不限制企劃書的標準及形式,由該公司聘請業師審查其創意性及可執行性,公司將資助入選學弟、妹一年份的學習費用,公司會不定期抽查詢問是否有照著目標努力。 校方指出,就讀高一的唐姓學生對於繪圖、音樂很有興趣,從增能、行動、規劃、目標明確陳述,並提出具體作法,獲得徐英晏認可,並額外獲得一部筆電,讓家境不理想的她得以進行圓夢計劃。徐英晏表示,自己行有餘力,想把這份愛的力量當成善的循環傳遞下去。 新豐高中校長楊榮仁表示,該校學習歷程檔案撰寫及生涯規劃,除了有課程完整的指導實作、輔導室的引導,還有畢業校友提供豐富資源及相關管道,期望學生能找出志趣、築夢踏實。

Read More

紅球現身成大 畢業生搶合影

紅球現身成大未來館,成大應屆畢業生換上畢業學士服,結伴與紅球合影。(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街頭藝術巨型紅球快閃台南三天,成功聚焦、吸引大批遊客參觀互動。四月一日紅球現身成大未來館。成大配合舉辦紅球平行展,讓民眾了解「紅球台南」的行動意義,展期至四月十日。 繼接官亭、永樂市場、台南公園後,「紅球台南」來到第四站成功大學。一日並非假日,清晨還下了場傾盆大雨,但天氣放晴後,仍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成大未來館朝聖。成大應屆畢業生也換上畢業學士服,結伴與紅球合影,留下珍貴的畢業影像紀錄。 配合紅球快閃,成大同步舉辦「紅球台南-瑞波波 」歷史街區策展行動平行展。美國藝術家Kurt Perschke帶著直徑四點五公尺,重一百二十二公斤的紅球現身成大勝利校區未來館二樓門口,替為期兩週的紅球平行展揭開精彩序幕,並為成大帶來不一樣的校園風景。 成大助理副校長兼博物館館長吳秉聲表示,二0三一年成大將迎接創校一百年。藉由街頭藝術,以活潑有趣的方式觀看過去,能重新認識周遭環境、展望未來。紅球平行展由成大博物館與未來智慧工場合辦,展出內容涵蓋台南六大歷史街區特色、四百年來台南重要水文流域、紅球計畫介紹、紅球台南行動精神與內涵等四大單元。四月四日至四月七日清明連假期間照常開放。

Read More

崑大電機16生 將進職場實習

崑大電機系邀請企業進行AI檢測智慧製造就業學程廠商媒合會,提供學生實務訓練及就業機會。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機系鏈結業界實習,舉辦3D機器視覺之AI檢測智慧製造就業學程廠商媒合會,邀請六家企業提供學生實務訓練及就業機會,共計釋出六十二個實習機會,十六位學生獲得錄取,藉此提早了解業界需求,累積實務經驗,畢業能順利進入職場發揮所長。 崑大電機系就業學程廠商媒合會,邀請大成工程、榮剛材料科技、廣泰金屬工業、康聚醫學科技、牧陽能控及聖暉工程科技參與。各家廠商除說明介紹公司概況、職缺及訓練內容,並分享業界實務經驗。進行面試活動讓學生與廠商面對面交流,展現所學及職場技能。此次媒合會共有四十五名學生參加廠商說明會,其中廿九人參與面試,十六位獲得實習機會。 電機系教授王炳聰表示,此次媒合會成果豐碩,學生反應熱烈,也獲得廠商肯定。為因應產業需求,開設3D機器視覺之AI檢測智慧製造學程,以培育具備3D機器視覺、AI檢測及智慧製造技術之人才。學程課程內容涵蓋理論與實務,並安排最後一哩的職場實務訓練,讓學生畢業後能無縫接軌職場。 即將在二0二五年向勞動部提出就業學程申請的教授黃耿凌提到,透過就業學程學生可提早了解業界需求,並累積實務經驗,畢業後能更快進入職場。

Read More

害羞成大僑生 拍英文Vlog奪冠

成大舉辦英文日常Vlog比賽,計有全國二十八所大學一百零八件作品參賽。成績揭曉後,在成大歷史文物館舉行頒獎典禮。(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為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活用英文,藉由影像部落格紀錄生活點滴,成功大學雙語教學資源中心舉辦英英有代誌英文日常Vlog比賽,計有全國廿八所大學一0八件作品參賽。成績揭曉,成大生物科技產業科學系二年級的印尼僑生陳康雅奪冠,開心抱回兩萬元獎金。 來台求學第二年的陳康雅,今年寒假到桃園市觀音區全聯物流中心打工,她將打工體驗拍成長影片。陳康雅說,拍影片有許多挑戰。自己生性害羞,必須克服面對鏡頭講話的緊張心情,是最難的一環。身為印尼當地有名頻道「Leonardo Edwin」的忠實觀眾,希望未來可以跟這位拍攝美國留學生活的youtuber一樣,用鏡頭紀錄有趣的學校日常。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四年級袁榕奪得亞軍。擔任校內電台節目「星空週記」主持人的她個性活潑外向,志向是成為自媒體工作者。因此經常在instagram、抖音等社群平台分享採訪演藝人員的難得經驗。也上傳許多歌手、網紅、特效化妝師的工作內容與搞笑短影片。此次得獎作品是跟家人一起去菲律賓遊玩時拍攝的影片,也是首次全英文拍攝的作品,期待未來成立自己的youtube,繼續經營搞笑、旅遊相關頻道。 拿下季軍的,是就讀台北教育大學學習與教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碩二的方明任,他與朋友一起經營「快樂綠塔方程式」youtube頻道,分享生活、遊記。得獎作品係與南非同學一起踩點桃園南非餐廳拍下的過程。 成大教務長沈聖智表示,教育部於二0二一年九月啟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英英有代誌」英文日常Vlog比賽,希望呼應該計畫,強化學生使用英語契機,培養運用影音科技能力,營造友善雙語學習的校園環境。成大囊括第一名及佳作兩名,成績亮眼。

Read More

新化高中師生 雙獲優秀青年表揚

新化高中教師蔡侑達(左二)、學生王鈺晴(右二)雙獲優秀青年表揚。(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新化高中英文教師蔡侑達在教學上有熱情和創意,更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擔任志工進行社會服務;學生王鈺晴擅長寫作,作品多次得獎,也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擔任志工並接熱情接待外國交換生。兩人雙獲台南市優秀青年表揚。 校方表示,蔡侑達教師任教英文,在新化高中服務近十年,常指導學生參與全國性比賽履獲獎項,更協助鄰近小學推展雙語課程,並積極推動國際教育,為新化高中與韓國吉原女子高校、日本富岡西高校建立友好的姊妹校關係。 蔡侑達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能力,因此結合社區發展,設計英文導覽課程,該教學創意教案更獲得全國教學創新方案特優的肯定。此外,他更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擔任志工進行社會服務,舉凡偏鄉小學營隊、老人照護中心陪伴長輩、與農會合作農事推廣、以及到鄰近國中小擔任課輔志工等,充份展現教育者的使命與責任。 學生王鈺晴多才多藝,目前擔任學校文苑社社長,帶領社員製作多項專題。她的文章曾連續五期刊登在南市青年,以及中華日報、中學生報等報紙,並獲全國高中學校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優等。她優異的藝術天賦不僅體現在繪製校刊封面上,還自己作詞、作曲在高一選修課的成果展上表演。此外,她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擔任志工並接熱情接待外國交換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家齊儀隊 南台灣最亮眼

現在連宴會式場也可看到儀隊的操槍表演。(記者陳俊文攝) 仿國軍儀隊的操搶表演在藝文體育活動中漸受到重視,連廟會陣頭也導入青春活力的儀隊擔任轎前前導,成軍於民國48年的家齊女中儀隊,近幾年在南台灣的能見度高,去年全運會開幕、春節文化局連3年邀請到土城聖母廟表演,在校方全力支持下,使得此一南台灣最嬌美的高中儀隊,一路推廣至今已65年不墜。 擔任家齊高中儀隊教練已8年的台南中央獅子會第54屆理事長方良仁表示,家齊高中儀隊目前有24名隊員,大部分是一、二年級學生,去年全運會開幕,他率家齊儀隊擔任開幕表演團隊,為演出完美,還自掏腰包5萬元贊助。 方良仁8年前因緣際會接下家齊高中儀隊教練職,每半年只支薪3200元,他自嘲連付停車費都不夠,完全是自身興趣和陸軍儀隊的神聖使命感鞭策他繼續在基層推廣。 台南市過去有很多學校有儀隊,但因現在的家長和小孩子的要求和以前不同,各校儀隊的招募都遇到瓶頸,很多有儀隊的傳統學校都面臨青黃不接問題。據了解,台南女中儀隊僅剩個位數; 南英商工儀隊形同解散;南商儀隊在今年三年級隊員畢業後也在未定之天,高中僅剩港明、南一中和家齊3校儀隊陣容比較整齊,但家齊今年也是有一半隊員進入三年級,面臨升學和功課壓力,就會離隊念書,只能期待9月開學後能招募到一年級的生力軍。 但身材高、清新脫俗的女性儀隊,先天較吃香,今年春節文化局贊助家齊儀隊到土城聖母廟表演,20餘隊員的操搶演出,令民眾印象深刻。 應台南市文化局邀請,春節期間在土城聖母廟演出的家齊高中儀隊。(記者陳俊文攝) 除文化展演,家齊女中儀隊也參與廟會活動演出,只是女孩子要操重達6公斤的M1步槍,不若男生的力道和威猛,所以都會搭配幾名大專男生共同演出,這就是府城仁德頂尖儀隊的由來。 目前台灣廟會儀隊最常見的三陣─國光、陸光和華天都在宜蘭,所以有廟宇要找儀隊就會把目標轉向學校,尤其是女生為主的儀隊,每次出現在廟宇最前頭,都是最亮麗而吸晴的另類「陣頭」。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特教系大專盃球賽 南大熱情款待

參加南區特殊教育學系大專盃的學生齊聚南大。(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日前承辦第30屆「南區特殊教育學系大專盃」球類競賽,此次比賽共有來自北、中、南地區的12所學校共兩百人參與,競技項目包括籃球、排球、羽球和桌球。 「南區特殊教育學系大專盃」是大專院校特殊教育學系的年度盛事,每年3月由南區各大專院校的特殊教育學系輪流主辦此項活動,參與者包括各校特殊教育學系的大學部和研究所學生,透過比賽促進校際間的交流合作。 今年的比賽由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承辦,主要賽事由大學部二年級系學會統籌,團隊在場地租借、交通安排和賽程規劃等精心策劃,不僅以球會友,也展現了南大的熱情,用心款待來自南區各校特教系團隊。 南大特殊教育學系主任李芃娟表示,本活動之前因疫情關係停辦,今年恰逢台南400,舉辦此活動別具意義,感謝台南市體育局提供比賽場地,並感謝友校積極參與,使得活動順利完成。同時也期許同學們除了學習學術專業領域知識外,也透過辦理此次活動的企劃、組織人力、經費編列運用等,學習溝通、領導與行政能力處理,有助於提升未來進入教學職場的教學與行政能力。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教練方良仁 出身陸軍儀隊

出身陸軍儀隊第62期的方良仁,年輕時穿著儀隊戎裝的模樣。 (記者陳俊文翻攝) 國軍儀隊的操搶表演永遠是表演會場最吸睛的一群,近年連廟會也邀請儀隊擔任遶境先鋒,男女操槍手耍弄重6公斤的步槍如探囊取物,但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台南家齊高中儀隊教練方良仁表示,訓練非常辛苦,現在的小孩又如此嬌貴,能維持65年不間斷,非常不容易。 目前國內3大職業儀隊都在宜蘭,除此以外也僅台南仁德頂尖儀隊一團,團長就是陸軍儀隊第62期、65期教育班長退役的方陳氏洋行負責人方良仁。 方良仁身高180公分,被選為陸軍儀隊,當年在國父紀念館輪值,冬天遇寒流,為美觀,儀隊都不能穿外套大衣,薄薄的軍裝,只能在裡面多塞報紙禦寒,兩道鼻水「共共流」,都只能靠好心的遊客幫忙擦拭,不論多冷,儀隊不能動就是不能動。 國內現在的職業儀隊都是過去儀隊退休隊員搞出來的,一場商演或隨廟遶境,35人出軍,費用都是26萬元起跳,若還把樂隊擴大,每人日薪至少7千元,還只能演出8小時,每加1小時再加500元,算一算也要3、40萬元,費用不低,一般只有大廟才請得起。 但儀隊好看在於操槍花樣和隊形變換,取代舞龍舞獅,走在隊伍最前頭,非常賞心悅目。 方良仁表示,學校推廣儀隊最大的問題,在於現在小孩子吃不了苦,加上家長貼身關切,各級學校除港明以儀隊招生之外,很多學校都青黃不接,尤其是升學學校,每次出軍都還要經過校方和家長同意,時間長的表演,還要家長簽下同意書。 方良仁指出,儀隊操槍使用的M1步槍,連刺刀長超過150公分,所以儀隊都要挑身材高的,國軍規定至少180公分,女學生更難找,所以才會另購輕薄短小的學生儀隊槍使用。 其它像服裝、馬靴和帽子,一套服裝加一加也要1萬元,這也是學校儀隊不易推廣的原因之一。 但方良仁把學校高中儀隊和大專學生混合組成一支青春洋溢的頂尖儀隊,陣容在南部最整齊,透過嚴格的訓練,成為今年9月底府城四百迎媽祖活動宮廟力邀的表演團體之一。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綠色教育 省躬童訪漁電共生養殖場

省躬國小師生參訪蝦電共生室內養殖場,培養綠能觀念,永續扎根。(記者施春瑛攝) 南區省躬國小辦理綠色教育參訪「蝦電共生」食魚嘗鮮趣課程,透過實地參訪南區億祥能源室內養殖場,讓省躬學童認識氣候變遷下能源轉型的蝦電共生的優點,帶領及反思深化學子對海洋環境的重視,也藉此培養小學生之綠能觀念,永續向下扎根。 省躬國小由學務主任張瑾玥規劃一系列海洋教育課程,日前與六年四班導師張義民帶領學生前往南區億祥能源室內養殖場參訪,由省躬國小名譽會長黃國勳、校友黃冠瑋、金華能源沈子耘及養蝦專業人員帶領學生認識蝦電共生的優點、蝦的養殖模式以及蝦電共生的科普知識,透過實地參訪蝦電共生案場與觀察草蝦,體會蝦電共生與生態保育的關係。 張瑾玥表示,由於學生喜歡吃蝦,所以安排此次綠色海洋教育參訪,透過觀察互動的課程,加深學生對綠能知識的印象增進環保綠能概念,並讓學生能從生活中去實踐環保行動,加深對綠色科技領域的認知。 學生蘇浚鋒說,他很好奇蝦子是藍色,結果煮熟後變紅色,原來,蝦類和人一樣有血液,人的血液中含有鐵,所以是紅色,而蝦類的血液含有銅,因此呈現藍色;又因蝦子的甲殼含有蝦色素,遇高溫被破壞後,顯現出相對較穩定的類胡蘿蔔素顏色所致,類胡蘿蔔素的顏色主要為紅、橘及黃色。 省躬校長謝辰育特別感謝名譽會長黃國勳,跨域結合以推廣國際綠色關懷為目標,持續著重於綠能、環保、能源轉型兼顧生態平衡與友善環境,打造多贏共好的永續環境。張瑾玥表示,綠色科技領域人才要從小培育,未來也將繼續規劃辦理綠色教育參訪活動,向下扎根。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