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逆境 4生獲總統教育獎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總統教育獎名單公布,南市有南大附聰王龍承、永華國小郭權愷、崇明國中吳苙萌、仁德文賢國中顏詠羚等四名學生獲獎。 聽障王龍承 奮發向上證明自己 南大附聰王龍承。(教育局提供) 南大附聰王龍承與母親相依為命,家中經濟拮据,母子倆蝸居在五坪不到的租屋處。先天重度聽力損失的龍承,兩歲半才植入人工電子耳。聽力障礙讓學習充滿挑戰,過動症狀更導致他難以專注。所幸在師長循循善誘下,逐漸展現學習興趣。龍承利用每日通勤時間寫作業、閱讀、練習說話,書法、作文、體育表現優異,允文允武。難得的是,他並未被家庭環境困頓和身體缺陷擊倒。而是奮發向上,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待人和善、不卑不亢,贏得師生肯定。 玻璃娃娃郭權愷 吹奏生命樂章 永華國小郭權愷。(教育局提供) 永華國小郭權愷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是俗稱的玻璃娃娃。疾病導致他容易骨折、骨頭變形,日常生活和行動諸多不便。但權愷天性樂觀、積極進取,不因身體疾病自我設限。不僅成績名列前茅,擔任小老師指導同學課業,更熱心服務,在校人緣極佳。課餘時間權愷參加口琴樂團,認真練習拿到不少獎項。未來盼能吹出生命的樂章,透過音樂鼓勵、療癒他人。 脊萎吳苙萌 不畏復健辛勞向學 崇明國中吳苙萌。(教育局提供) 崇明國中吳苙萌自幼罹患脊髓肌肉萎縮症。為減緩萎縮速度,復健占去許多時間,過程極盡煎熬。即使如此,她仍堅持每日準時到校學習。也從不因身體障礙,閃躲任何課程。無法實際參與的活動,苙萌會在一旁全程觀賞。她自我要求高、努力向學,個性謙恭有禮,總是笑臉迎人。獲頒總統教育獎,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弱勢顏詠羚 旁聽學習精進琴藝 仁德文賢國中顏詠羚。(教育局提供) 仁德文賢國中顏詠羚來自單親家庭,與祖父、父親、弟弟一同生活。家中經濟支柱的爸爸,因工作所需經常早出晚歸。詠羚小小年紀就肩負起照顧弟弟和年邁祖父、幫忙做家事等任務。成熟懂事的她,小學接觸到二胡,開啟對國樂的興趣。經濟困窘,無力負擔學費,詠羚索性揹起二胡,假日跟隨老師行程。老師教課,她就在一旁學習,持續精進技藝。皇天不負苦心人,不僅參加音樂比賽屢獲佳績,今年更考取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朝夢想前進。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今年總統教育獎,南市有十五名學生通過初審。市府薦送其中八名特優學生,代表南市參加教育部複審,最終四名學生獲頒總統教育獎。

Read More

大廚到宅服務 南應大研發五星級冷凍調理包

南應大餐飲系因應疫後消費型態改變,呼應惜食減碳,研發製作之五香鹹豬肉(上)、日式八幡雞卷(下)產品。(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餐飲系因應疫後消費型態改變,呼應惜食減碳,由系上中、西餐專技教師群共同研發冷凍調理包,創造另類大廚到宅服務的體驗經濟,進而協助解決現代人在忙碌生活下的飲食需求。 南應大餐飲系研發的產品,除由五香鹹豬肉、日式八幡雞卷組成的「中西雙饗」外,還有家常小吃餛飩、水餃、特製肉燥以及冷凍麵條、白飯。分別由副教授洪世國、助理教授蔡安鎮及邱清祥共同研發,並帶領系上培訓隊學生一起製作,除在新饌餐廳提供學生校內實習外,並開放全校教職員生訂購,利用簡單的復熱方式,即可輕鬆上菜,在家也能享受「五星級飯店」的美味料理。 另外,簡單的餛飩、水餃,或是大廚特製肉燥,無論搭配麵條、白飯,一樣也能在家輕鬆做料理,即使是約會在家裡吃,感情也能在微料理烹煮調理包的過程中逐漸增溫。 因應時代發展趨勢、小家庭興起,以調理包或醬料為基底,為用餐輕鬆加上一道菜,不僅開啟自煮新模式,大幅提升餐飲產品的附加價值,同時也創造出另類的飲食體驗趣味。 餐飲系主任蘇宏文表示,隨著宅經濟發燒即食竄紅,透過料理包研發能減少小家庭或學生的過度採買,避免浪費又能呼應綠色餐飲精神,提供在家烹調及購買便利性小份量餐食享用的機會,照顧廣大外食族,即使是廚藝小白也能在忙碌生活中吃得到美味,吃出健康。

Read More

崑大空設畢製巡迴展 獲好評

崑大空設系蔡玗均之畢業製作品「集韻城事-運動鏈結生活新型態再造與對話」,獲得二0二四MUSE國際設計大獎室內設計類別銀獎。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畢業製作「築水。煦光之後」校內展後,陸續在高雄青春設計節、台北松菸畢業設計展等活動展出,共展示五十五組作品,學生作品除入圍青春設計節與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更榮獲二0二四Muse國際設計大獎室內設計類銀獎,實力備受肯定。 學生畢製作品也陸續在各項賽事中嶄露頭角,例如蔡玗均之作品「集韻城事-運動鏈結生活新型態再造與對話」,除入圍青春設計節,更奪下Muse國際設計大獎室內設計類別銀獎。另李珮淇「致新築;未來與未來」、范景翔「緊急短期 庇護所」、曾維城「七七事變」,與蔡玗均「集韻城事-運動鏈結生活新型態再造與對話」等四件作品入圍青春設計節創意設計競賽「建築與空間設計類」。 姜程翔之作品「路外孤島的另一種可能-城市運轉手的棲所」則入圍新一代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 畢業設計總召廖夆淇老師表示,設計課是系上核心課程,從大一基本概念設計,至大二、三的小規模空間與社區場域設計,最後到大四畢業設計,逐步延伸多元的議題探討,包括社會共融、土地關懷、都市計畫、閒置空間、產業文化等。

Read More

南台、文大USR交流綠能提案

南台「藏碳蘊漁」與文化「共創光明頂」USR計畫進行交流,促動兩校團隊相互觀摩與對話。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藏碳蘊漁」萌芽型USR團隊,前往文化大學與該校USR「共創光明頂」計畫團隊進行交流,以行動方案分享、場域導覽及相關工作坊,促動兩校團隊相互觀摩與對話,透過交流接觸跨域思維有助於在地行動方案持續滾動運行。 南台「藏碳蘊漁」計畫主持人陳宥任老師,及文化「共創光明頂」計畫主持人陳潁峰老師,將在地行動與綠能推廣作為交流主軸,並引導文科為主的文化團隊,機械系為主的南台團隊,於分享提案時展現彼此的優勢,相互觀摩學習,逐步建立跨域合作思維。南台學生從在地能源議題出發,分享波浪發電、小水力發電、風光互補等各式綠能提案。 交流活動以工作坊形式,引發學生、教師與業師三方知識與經驗交流,「磺溪小水力電廠藍圖想像工作坊」由南台學生進行小水力機組的建置發想,以磺溪環境數據與實地參訪時的觀察,考量河床深度、水質酸鹼、生態保護與景觀維持等條件,提出了阿基米德式、川流式等小水力設計方案,繪製出機組的想像藍圖並上台分享。

Read More

高醫大護理學系加冠導光典禮 期許學生點亮生命價值創造無限可能

高醫大護理學系舉行加冠導光典禮,期許學生點亮生命價值、創造無限可能。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大護理學系舉行「加冠導光」典禮,透過導光、加冠和宣誓的儀式,為即將進入醫院臨床實習的64位二年級學生「加冠導光」,盼學生們傳承南丁格爾和護理先進們的專業精神,在護理職場及工作職位上點亮自己,為他人服務和做貢獻,發揚南丁格爾的精神。 校方指出,所謂「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也意謂著學生爾後將承擔照護病人之重責大任,將所學應用於臨床工作中;今年加冠導光典禮的主題為「護理的一百種可能」,表示護理的未來不是只有一種選擇,學生走在這條充滿無限可能的道路上,可以發揮自我的潛能創造出一百種可能的工作價值,在每個人生時刻持續汲取經驗與克服挑戰,在護理職場及工作職位上點亮自己,為他人服務和做貢獻,發揚南丁格爾的精神。 校方指出,全球正面臨護理人力短缺的問題,台灣雖每年約有上萬名護理科系畢業生,真正投入護理臨床工作者約六成,高醫大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私立醫學大學,高醫大護理學系肩負護理師基礎和進階人才培育的重任,在少子化和護理人力短缺的環境變遷中,依然秉持全人教育理念,致力於卓越創新的教學、研究和服務,培育具有人本思維及國際觀之護理人才。 「加冠導光」典禮有眾多貴賓及師長、家長出席並傳遞祝福,更期勉初次踏入臨床實習的護理系學生,發揮敬業、樂群的專業態度,展現護理的知識與技能,抱持慈悲與智慧,提供視病猶親的護理照護,傳承護理薪火,保有護理初衷,期許自己為將來創造「護理的一百種可能」。

Read More

美濃國中師生受邀參與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演出

美濃國中師生受邀參與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演出,讓全校師生備感榮耀。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美濃國中師生團隊二十日受邀參加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演出,首度登上國際級表演舞台、除為國家行政新氣象獻上祝福,也讓國內外看見台灣美濃客家鄉親最精彩的表演,讓美濃國中師生備感榮耀。 這次演出,師生以米篩裝飾客家花布、油桐花為道具編排舞蹈,透過肢體動作與隊形的變化呈現出六堆客家蘊涵的文化傳統、肅穆、潔淨、虔誠、祈福的精神 活動由學務處傅榮財主任、余佩怡組長與鍾淑英、林子傑老師、蘇志忠共同指導與陪同,演出者來自美濃國中藝文團隊七、八年級學生共十六位組成;其中指導老師鍾淑英去年榮獲客委會推動客語教學績優教師殊榮,是推動客家文化傳承最重要的推手。 校長利文鳳說,此次獲邀參與演出,師生都覺得非常開心與光榮,因為新任客委會古秀妃主委就是來自美濃的女兒,透過故鄉後生們的演出,希望讓大家看到客家文化與語言的推動與傳承。 七年級學生林恩羽、李云瑄說,能夠參加總統就職典禮,是以感恩的心情演出,謝謝有這個機會讓大家展現平日練習的成果,也覺得能參與演出很光榮;八年級朱洧霆同學也說,獲知能北上參加演出後,就開始練習走位、動作,從一開始的零零落落到現在動作熟練,整齊到位的過程,很有成就感。謝謝老師的辛苦指導,希望演出可以讓大家看見客家、看見美濃。

Read More

畢業季求職攻略全 鎖定高分署「翻轉勞動-南台灣就業讚」

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在高雄廣播電臺「翻轉勞動-南台灣就業讚」節目,呈現各種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相關資源。(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每年5月至7月畢業季是青年學子決定未來的重要時刻,對未來感到迷惘或徬徨的年輕朋友有福了,勞動部高屏澎東分署為青年朋友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從5月23日至7月25日,於每周四下午4點到5點在高雄廣播電臺FM94.3「翻轉勞動-南台灣就業讚」節目,帶給你一系列與青年議題相關的求職全攻略,讓收聽的青年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路! 「翻轉勞動-南台灣就業讚」廣播節目是由高屏澎東分署將專業的勞動議題,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帶給聽眾朋友,每周四下午4點到5點固定的時段,於高雄廣播電臺,呈現各種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相關資源、案例分享,並不定時的舉辦有獎徵答與聽眾進行互動,自今年1月開播以來,受到廣泛好評及回響。 針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季,節目安排一系列與青年求職議題相關的內容,將教導青年朋友如何運用勞動部「青年職得好評計畫」,透過深度就業諮詢找到自己的職涯定位,並於職涯履歷展現個人就業優勢。除此之外,節目中也會提供高分署安排的企業參訪、職涯講座等資訊,協助青年了解產業發展及各行業的職務內容。同時,節目亦會介紹如何善用「青年就業旗艦計畫」、「產業新尖兵」等職訓課程,強化你的求職技能。節目內容豐富精彩,協助青年朋友為求職做好充分準備! 高分署郭耿華分署長表示,無論你是想釐清職涯方向,還是想增加求職技巧,或是想培養一技之長,勞動部高分署將陪伴聽眾朋友們朝夢想啟航,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人才。歡迎每週四下午準時收聽FM94.3「翻轉勞動-南台灣就業讚」節目。若錯過精彩節目的朋友們,也可以到高雄廣播電臺官網節目重溫區再次收聽。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姑婆廟建醮 南台生扮護法將軍

南台官將首研習社參與永康區六甲頂姑婆廟建醮遶境大典,擔任守護姑婆祖駕前的護法將軍,展現傳統文化精髓。(南台提供) 南台科大官將首研習社參與永康區六甲頂姑婆廟建醮遶境大典,擔任守護姑婆祖駕前的護法將軍。吸引各界民眾一同參與體驗,包含祈福遶境、普度團拜等,充分展現出社團學生們對於官將首文化的熱誠,並積極延續傳統文化的精髓。 六甲頂姑婆廟三朝清醮大典是該廟建成30年來首次建醮活動,南台受副主任委員蔡茂林邀約,學務長鄭淑真協助媒合聘請官將首社同學擔任遶境守護姑婆祖駕前護法將軍。官將首社同學為使活動能更加完備,準備整整9個小時,包含開臉、治裝、焚香等,僅為以最佳狀態迎接這場盛大慶典。 慶典活動5位護法將軍隨姑婆祖神轎穿梭境內大街小巷,為共同居住在這片土地的大家祈福保佑,場面莊嚴祥和,同學們不僅展現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熱忱,更透過實際行動將官將首的精髓傳承延續下來。 在全台大專校院有官將首相關社團學校目前僅剩南台官將首社,這也賦予社團、學校更重大的傳承使命,期望藉由社團的量能、校方的重視,讓更多人了解官將首文化,尊重並認真看待傳統文化的永續。同學自發組織、策劃、執行此次協助姑婆廟遶境活動,充分展現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校方對於學生參與該活動給予絕對的支持與自主權,並給予他這個實踐中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此建醮遶境大典活動不僅僅是一場傳統文化的展示,更是對學生品格與價值觀的培養,沿路並發放象徵平安意義的「鹹光餅」給參與活動的孩童,保佑他們能平安健康成長。此外南台官將首社強調「不菸不酒不檳榔」的自我約束力,並隨手拾起人為垃圾,維護乾淨廟會的環境。 官將首創社長、指導老師陳燕儒表示,姑婆廟遶境活動不僅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彰顯學生社團自治的活力與意義,相信在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傳統文化必將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光大,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迎美國學生 平中展現人情味

安平國中學生帶領美國學生體驗玩風帆。(記者施春瑛攝) 安平國中積極推動國際交流,今年寒假劍獅鼓隊受邀訪美,向當地學生展示中華文化的藝術之美;日前美國猶他州的美國學生到台灣進行文化體驗之旅,平中不僅為來訪的美國學生安排多元的體驗課程,更擔任起接待家庭,讓美國學生感受到台灣濃濃的人情味。 安平國中表示,在蘇媽媽中文俱樂部的邀請下,今年寒假,劍獅鼓隊的黃崇軒教練、領隊陳慧娟以及國際交流唐郁涵老師帶領著鼓隊校友和在校生一同前往美國。在那次的交流活動中,鼓隊的學生們展現出帥氣的風采,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歡迎。 除了表演外,平中劍獅鼓隊還教授了當地學生舞獅和舞龍等傳統技藝。黃崇軒教練說,透過表演和互動,希望能將傳統技藝的藝術之美分享給其他國家的朋友,同時也讓自己的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中華文化。 今年4月,蘇媽媽中文俱樂部帶著11名美國猶他州學生展開為期兩週的台灣文化體驗之旅,並住在平中接待家庭。除了接待家庭體驗,也和平中學生一起參加各種特色活動:今年適逢安平400,由平中德國志工Franka Stolze製作了「認識安平,尋訪劍獅」的實境解謎,讓平中與美國學生合作尋寶。安平國中還安排鳳梨酥、波霸奶茶的製作和風帆體驗,讓美國學生直呼好好玩。 校長郭憲璋表示,這些年來,安平國中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相信學生將會更加開放、更具包容心,更深入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培育在地人才聚焦環境永續

崑大講座教授周煥銘(左4),帶領工學院USR團隊,與印尼全球農業進行交流,拓展連結國際社會培育人才。(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將校務治理與支持大學社會責任視為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致力於培育在地人才,並聚焦於解決大台南地區的環境永續、產業創生、人才就業及文化保存與創新等議題。在友善社區及環境中建立校園永續品牌口碑,且獲得社區、企業指名與合作。 校長李天祥表示,崑大以「永康工業區及鄰近區域暨國際化 綠色需求和永續發展」計畫,自2022年起已連續3年榮獲獲生態共好組楷模獎,更是唯一獲獎的私立科大。獲獎的崑大工學院USR團隊,自98年八八水災協助永康工業區服務中心修繕汙水處理廠起,已連續14年協助工業區持續解決空汙、廢水及節電議題。 計畫主持人周煥銘講座教授表示,崑大透過擔任全球發展合作協會理事長的該校講座教授李栢浡,協助擴展USR計畫國際領域部分,引薦印尼茂物農業大學(IPB),經由雙方會議交流探討與開會討論,針對此團隊具備競爭優勢的節能農業設施技術領域,同時鏈結印尼全球農業公司,從產業面向出發,開創符合產業需求及引領設施節能產業發展的技術,並與印尼茂物農業大學簽訂MOU,共同推展SDGs(6,7,11)。 不僅如此,崑大團隊藉由赴泰國姐姊妹校交流研習,開啟兩校師生重要交流橋梁與合作平台,該校對學生的跨域學習、國際移動力十分重視,特別由團隊研發長江智偉前往泰國,與泰國Mae Mae集團商談共同發展環保節能與ESG永續方案,希望藉由雙方學術交流和產學合作,培育國際移動人才,創造多贏,經由議題討論,與泰國─台灣(BDI)科技學院簽訂MOA、泰國台灣商會和相關企業簽署國際產學合作MOU,共同推展SDGs(6,7,11)。 近期盤點越南於再生能源發電、空汙防治及水資源短缺等均有實際需求,故同步以綠色課程培育崑大越南籍學生,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將大學社會責任拓展連結國際社會培育人才。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