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成功國中多元學習 探索科學

配合全民科學日,成功國中全校師生一起玩科學。(記者施春瑛攝) 成功國中配合「2025台南市全民科學日」活動,運用同儕學習和學習共同體的方式,由高年級學長姐帶領學弟妹動手探索科學,從中感受科學原理的奧妙。 成功國中高年級的學生在活動開始前的幾個禮拜,就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進行科學實驗能力培訓,再利用同儕學習模式,以學生容易理解的角度和語言,引導低年級學生分組操作,針對此次活動設計的浮沉子、藍曬圖、糖水旋光性、非彈性碰撞等科學遊戲,藉此探討深奧的科學原理,並從而在生活中觀察科學的實際應用。 校長鄭文鵬表示,近年來學校課程教學著重多元智能開發,強調學生動手實作和表達,這也是符應未來世界公民生活的素養能力。目前除了既有在地眷村文化探索、雙語校園生活課程外,科技領域也是學校的發展重點方向,本次的校內科學闖關活動即是一個起點,透過活動培育學生探究科學知識,並學習解說與帶領的技巧。 鄭文鵬表示,目前學校也已爭取到社區營造計畫經費挹注,未來將持續帶領孩子以社區為本,透過人文美學、科技探索、雙語國際的校本課程結合社區,期望創造社區和學校共榮共生。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西港青銀共學 港明高中生體驗手中線

港明高中學生首做針線活,目不轉睛穿針引線,過程紓壓。(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西港區圖書館推動多元閱讀計畫,結合銀青共學,由永樂社區阿嬤指導港明高中學生,手作家鄉產業貴黍小吊飾,從未做過針線活的高中生,光是用針線纏繞綁貴黍一直無法上手,看似簡單的吊飾,花費三小時才完成。 西港區長李鴻裕指出,永樂社區早期種植貴黍,經過農村婦女加工綁成掃把銷日增加收入,但隨著時代變遷,這項技藝已沒落,多年前社區恢復手工做貴黍掃把,並研發多款可愛且實用的吊飾,讓參訪社區民眾了解早期種植盛況,也能手作吊飾帶回家。 貴黍吊飾除有避邪之意,也能清潔電腦鍵盤,西港區圖書館長蔡采真配合多元閱讀計畫,將這項傳統技藝深化到學校,由永樂社區阿嬤蔡素珠帶著港明高中近四十位一年級學生手作。 看似簡單的做法,實際操作並不容易,首先將貴黍整理排好,再以針線綑綁固定,社區阿嬤動作迅速,但對第一次拿針線的高中生覺得很難,光是用線繞來繞去,線就打結,最後只好幫阿嬤穿針引線。 港明高中學生首做針線活,目不轉睛穿針引線,過程紓壓。(記者盧萍珊攝) 港明學生表示,雖然手作貴黍吊飾要花費二、三個小時,但過程中覺得很療癒、紓壓,印證慢工出細活。

Read More

114全國少年盃跆拳道 國風訓練中心奪2金1銀2銅2第五佳績

(花蓮陳廖霞老師提供) 記者黃秋儒/綜合報導 114年全國少年盃跆拳道錦標賽於新竹縣立體育館盛大舉行,吸引來自全國各縣市的小學跆拳道菁英齊聚競技。花蓮國風跆拳道訓練中心本次共派出9位選手參賽,新生代教練蔡念恩教練、謝鳴教練、張詠綺教練首度執掌率領參賽選手嶄露頭角,展現強勁實力與旺盛鬥志,榮獲 2金、1銀、2銅與2名全國第五名的亮眼佳績,為花蓮爭光,也為自己的跆拳道旅程寫下精彩篇章。 花蓮縣中正國小黃柏皓從小在林森道館學習跆拳道,也因如此更奠定良好扎實的動作,柏皓爸爸媽媽用心栽培陪伴孩子接受跆拳道訓練,在今年更考取國風國中體育班,進而在國風訓練中心開始準備全國少年盃的賽事,柏皓聰穎靈活,訓練百分百,這也是柏皓首次參加全國少年盃即大放異彩!從柏皓四強戰面對二連霸冠軍強敵,他冷靜應對、反應靈敏,化解對方一波波攻勢,挺進冠亞軍。冠軍戰中展現成熟的戰術思維與穩定節奏,最終脫穎而出,一舉奪下金牌。同是運動員出身媽媽在場邊更是感動以兒子的表現感到驕傲! (花蓮陳廖霞老師提供) 志學國小楊琳涵是個可愛大方的選手,從小就在志學國小跆拳道隊萌芽,後來更是來到國風訓練中心訓練,延續去年全國銀牌的氣勢,穩扎穩打,並在每一場銘記教練的提醒,靈活運用戰術,讓對手無法掌握攻勢,尤其在四強及冠亞軍賽力克桃園AB隊強敵,64公斤級圓夢奪金牌!在場邊加油吶喊的媽媽紅了眼眶,開心擁抱女兒! 明義國小徐沛緹以姊姊徐翊姍(全中運金牌選手)為偶像,是個全方位的選手,本次全國賽事沛緹為自己訂下目標,以凌厲的上端攻勢,一路過關斬將,進入冠亞軍決賽,在面對高了將近一顆頭的對手沛緹更是積極迎戰,勇奪銀牌。 (花蓮陳廖霞老師提供) 明廉國小陳澔恩、陳宥全,兩位小將從小就彼此鼓勵,在學習過程中都會一同朝目標前進,宥全本次直升29公斤級挑戰,在一年中加強自己的對抗性,更是善用自己的專長,連連報捷,榮獲銅牌。澔恩首次參加全國少年盃,卻能絲毫不畏懼、奮力出擊,一舉勇奪銅牌! 吉安國小朱宇晨、鑄強國小林典甯也是首次參賽即勇闖八強,在八強中都遇上冠軍選手,雖然在最後無法挺進四強,卻展現出無懼的態度與穩健腳步,也讓全場看見他們拚戰精神,獲得全國第五名的成績,展現無限潛力,令人期待未來的表現;北昌國小黃羽菲和宜昌國小廖怡宣表現不俗,雖然這次比賽沒有站上頒獎台,但表現早已贏得教練的肯定。每一次拚戰都是累積實力的養分,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長的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相信下次的你,會更加閃耀! (花蓮陳廖霞老師提供) 這些獎牌不僅象徵著選手們的實力與努力,更是無數日夜訓練、一次次突破的累積結果。每一滴汗水與淚水,都是堅持夢想的證明。國風跆拳訓練中心感謝各學校校長主任師長的肯定與支持,總是給予滿滿的後援。另外國風跆拳道訓練中心家長後援會黃育威會長及每一位家長的陪伴與支持,成為選手們最堅強的後盾,讓國風跆拳創造高峰。同時更離不開國風訓練中心教練團隊及道館教練的辛勞與用心,國風訓練中心也特別感謝花蓮縣政府、花蓮縣體育會大力支持體育,讓選手們能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訓練與比賽。 (花蓮陳廖霞老師提供) 國風訓練中心表示,這場賽事不僅是一場比拚,更是一段難能可貴的學習與成長旅程。特別感動的是新生代教練團(蔡念恩教練、謝鳴教練、張詠綺教練)全心付出,在選手時期就是國風訓練中心栽培的選手,現在更是最核心的教練團隊,念恩教練、謝鳴教練、詠綺教練不分你我,用心陪伴孩子們,勇敢追夢,堅持信念,在這一年三位教練傳承著核心精神,照顧栽培每一位選手,一同攜手孩子圓夢,未來我們要邁向更高的舞台,看我們的孩子展翅高飛!

Read More

新北頒發逾400萬原住民學生獎學金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學習力與文化力雙軌並進 展現未來競爭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肯定原住民學生在學業及才藝上的卓越表現,新北市教育局於113學年度頒發原住民國小學生學業優秀與特殊才藝獎學金,共有1,344位學童獲獎,共發出獎金高達403萬2,000元。獲獎學生不僅成績優異,更在運動、音樂及文化傳承等多元領域表現亮眼,展現新北原民學童的多元潛能與文化自信。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每學期持續推動原住民學童的學業與才藝發展,凡前一學期學業總成績80分以上,或70分以上並具低收入戶身分者,均可申請優秀獎學金,特殊才藝獎則依比賽積分排序錄取,每人頒發獎金3,000元。原住民獎學金的頒發,除了鼓勵孩子精進學習,更希望他們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榮,在人生舞台上發光發熱。 來自海山國小的顏浚宇(Lowsing Imi),具備雲林閩南人及花蓮泰雅族血統,在多元文化中成長,從五歲起學習爵士鼓,音樂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同時浚宇也是學校運動會的常勝軍,用擅長的節奏感貫穿音樂與田徑,在學習與生活中展現潛能爆發力。近期他開始熱衷化學,會在家中進行安全的小實驗,展現旺盛的好奇心。難能可貴的是,他與阿公學習母語,並與從事原民工藝的姑媽參與市集活動販售手工飾品,推廣手作飾品與文化故事,是融合現代知識與原民根源的文化小尖兵。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樟樹國小的奇桹‧伊央‧撒耘,一位充滿學習熱情的撒奇萊雅族學生,以學習族語為起點,打開了連結家庭與文化的心靈之窗。他為了參加母語朗讀比賽,不僅在校向族語老師勤學苦練,回家更主動向父親與兄長兄互動練習發音。奇桹的學習方式充滿創意與實踐力,他運用情境模擬、音檔練習等多元方式強化語言能力,逐步熟記並理解朗讀內容。他把母語當作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成為他與原住民祖靈對話的方式及家人情感連結的生命橋梁。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教育發展,包含人才的培育及語言文化的延續,每年透過獎助學金提升原民學童學習動能,從語言復興、體育專才、文化活動到產業技能培訓,打造完整扶植系統,支持原住民學子具備跨文化與現代競爭力,未來成為社會與部落的關鍵力量。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及書法欣賞

台南市永信國小一年七班 媽媽與我  ◎楊雅淩 蘑菇村  ◎林阜邦 台南市後港國小二年甲班

Read More

成功國小校舍拆建後首度返校辦畢典,畢業生直呼「想留級重讀」

成功國小本屆畢業生開心回到原校區參加畢業典禮。(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中西區成功國小十四日下午在原校區全新落成的成功館舉辦畢業典禮,這也是自二0一八年校舍拆除重建、遷至文賢國中借址上課以來,首度返校舉辦畢典,本屆畢業生都是第一次踏進原校區,直呼「好可惜第一次進來就要畢業了,真想留級重讀」。教育局表示,校方已加緊準備返校作業,全力爭取一一四學年度順利返校。 成功國小因鄰近赤嵌樓、台灣縣署遺構等重要文化資產,納入赤嵌文化園區整體規劃,七年前校舍進行拆除重建,全校師生暫借文賢國中教室上課。如今工程已進入完工階段,校方特別回到原校區舉辦畢業典禮,希望讓這屆從未踏進校區的孩子留下在校回憶。 副市長葉澤山出席成功國小畢業典禮時表示,成功國小鄰近赤嵌樓,是台南最具代表性的百年名校之一,感謝全體師生的支持與體諒,如今讓大家引頸期盼的校舍風貌華麗轉身,成功國小將以嶄新面貌再啟歷史新頁。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在成功館舉辦畢業典禮,對遷校上課的師生而言格外振奮,學校已加緊腳步準備各項返校作業。市府持續透過每週工地協調會議嚴密掌握進度,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全力爭取一一四學年度順利返校。 校長陳建銘表示,本屆畢業典禮共有五十三名國小畢業生及十五幼兒園畢業生。典禮中也頒贈感謝狀給傑出校友、現任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醫師,感謝他多年來回饋母校,設立「杜元坤勵學獎學金」嘉惠學弟妹。 應屆畢業生在進入成功館參加畢業典禮前,先在校長帶領下進行校園巡禮。自治小市長鄭雨書說,成功國小新建後超級漂亮,成功館內部也很棒很舒適,可惜第一次來就要畢業了,無法使用到新校舍及籃球場,真想留級重讀。畢業生蔡涵瑀則說,雖然無法使用到新教室,但可以在成功館畢業已經很開心了。 成功國小畢業生在第一次踏進的原校區進行校園巡禮。(記者施春瑛攝) 現場也有多名畢業校友回到母校,兩年前畢業的王奕心說,她國小二年級時就遷到文賢國中上課,很可惜不能在成功國小校區畢業,得知這屆畢典要在成功館舉辦,她特別回到母校來看看新校舍建得如何,她並沒有跟同學約好,結果很多人都回來了。

Read More

佛大新設「諮商心理組」為社會培育更多心理專業人才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舉辦「心理學系期末成果展暨臨床組授袍儀式」為實習心理師授袍儀式,同時宣布佛大心理學系將於一一四學年度新設「諮商心理組」。(佛光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舉辦「心理學系期末成果展暨臨床組授袍儀式」,發表三十四件學士與碩士生的研究成果,主題涵蓋心理健康、教育、成癮、記憶、情緒調節等多元領域,展現學生在專業研究上的創意思維與實務能力。活動同時舉行實習心理師授袍儀式,為即將前往醫療院所實習的八位碩士生獻上祝福,場面溫馨且具儀式感,象徵心理專業薪火相傳。 心理學系主任周蔚倫表示,碩士生須完成兩年專業學習,通過學術與實務門檻,才有資格申請臨床心理師實習,並需歷經一整年實習後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取得執照。近年全國臨床心理師平均錄取率約為七成,而佛光大學心理系的學生通過率連年超過九成,顯示佛大在心理專業人才培育上的堅實實力與辦學成果。 此次成果展作品多元精采,包括探討「短影音使用與情緒調節能力」、「音樂對反應能力的影響」、「心理急救團體」、「正向心理學對學生適應力的影響」、「失智與憂鬱鑑別分析」、「睡眠量表應用比較」、「醫療大麻應用可能性」、「迷幻蘑菇與成癮心理」、「民間信仰儀式與情緒歷程」、「心理實習中的倫理困境」等等涵蓋社會、文化、生理、臨床等多個面向,顯示心理系學生在議題探索與研究方法上的紮實訓練。 佛大心理系近年招生表現亮眼,不僅大學部報名踴躍、常年滿招,碩士班更吸引來自國立大學與知名私校心理系的學生報考。為因應社會對心理師的高度需求,佛大心理學系將於一一四學年度新設「諮商心理組」,為有志於投入諮商領域的學生提供完整且前瞻的專業學習環境,持續為社會培育具備實務力與人文關懷的心理專業人才。

Read More

河堤國小推動沉浸式茶道閱讀體驗 學會感恩與合作

河堤國小推動沉浸式茶道閱讀體驗,讓學生從中學會感恩與合作。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河堤國小舉辦結合茶道與說故事的主題活動,特邀「故事茶屋」的主人湯明潔老師,於校內辦理一場融合茶道與繪本的沉浸式學習活動;本次活動以二年級學生為對象,透過說故事與實作體驗,引導孩子在茶香中學習表達情感、培養合作精神,並感受茶文化的雅緻之美。 活動一開始,湯明潔老師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導讀繪本《善良的英雄小凡》,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節,並透過角色的心情轉折,帶領孩子們自然地展現情緒、釋放感受,現場氣氛熱絡且充滿歡笑。 隨後進行的茶道體驗由老師介紹了茶壺、茶海等常見茶具,並帶領孩子了解基本的泡茶步驟。學生們先品嘗冷泡茶的清爽滋味,再由各組的「小茶人」動手泡茶,與組員共享茶湯。小朋友在數秒計時的過程中,自主掌握節奏,專注觀察茶湯變化,充分享受動手體驗的樂趣。 在奉茶儀式中,孩子們不僅恭敬地奉茶給校長與主任,也主動奉茶給湯老師,讓故事茶屋的主人深受感動,現場洋溢著溫馨與感恩的氛圍。活動尾聲,學生們踴躍分享心得,有學生表示,泡茶的過程透過團隊合作,即使發生失誤也不用擔心,因為同學之間會彼此提醒與協助,一起泡出一杯好茶。 杜昌霖校長指出,這樣的活動非常符合本校重視學生「情感表達」與「文化素養」養成的教育理念。透過故事與茶道的結合,孩子們不僅學會傾聽與溝通,更體會到尊重與感恩,這是課本以外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 學生林昱岑說,我學會怎麼拿茶壺、怎麼奉茶,並發現泡茶很像照顧別人,要細心也要有耐心;學生魏妤卉說,茶道閱讀很有趣,我一開始很緊張,擔心會泡錯,可是同學會幫我一起倒數秒數,最後我泡的茶大家都說很好喝,能和大家一起喝涼涼的茶和熱熱的茶,很開心。 教務主任林群峰表示,這場充滿人文與溫度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說故事與茶道之美,也深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展現河堤國小推動生活美學與情意教育的實踐成果。

Read More

中山高中領航「半導體STEAM」教育發展計畫

中山高中領航「半導體STEAM」教育,攜手大學打造科技與人文並重的學習環境。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中山高中發起「半導體STEAM教育」發展計畫,並與國立中山大學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攜手合作,結合大學在科學研究與師資培育資源,並邀請新加坡STEAM教育協會秘書長兼Edu-Aequitas (EA) 學術總監藍繼輝博士共同參與,讓半導體課程透過跨領域合作,在國高中日常教育課中共享。 藍繼輝博士長期致力於全球STEAM教育發展,他強調「不是要學知識,而是要學會如何運用知識」;他說,青少年階段是啟發創新思維的黃金時期,唯有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動手實作與跨領域理解,才能真正內化學習並轉化為未來競爭力;藍繼輝博士的加入,強化了比計畫的國際視野,促進中學與高等教育的理念融合與實踐對接。 中山高中發起「半導體STEAM教育」發展計畫並舉辦工作坊,期望透過跨校、跨國的專業合作,攜手打造高科技與跨領域素養兼具的中等教育課程體系;目標將高科技與跨域學習理念深入國中與高中的教育現場,厚植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林香吟校長說,中山高中以深化STEAM教育為目標,主動發起「半導體STEAM教育發展計畫」,不僅是一個營隊而已,更是深耕在學校教學日常的一環,如此學生才能獲得最紮實、最穩健的學習基礎,在未來科技浪潮中站穩腳步。 另中山高中也在此合作架構下,開發出獨具特色的「半導體財經課程」,讓學生不僅理解科技原理,更掌握背後的經濟意涵與產業趨勢。透過跨領域教學設計,科技與人文能夠相輔相成,為學生打造更完整、多元且具前瞻性的學習環境。 此次合作不僅是跨校、跨國的交流實踐,更是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無縫接軌的創新嘗試。透過結合大學與國中師資、科技中心的共同資源,讓半導體教育在國高中階段開枝散葉、深植人心,進一步擴大教育的廣度與深度。

Read More

大港國小畢業生拼貼藝術牆 留給母校紀念

大港國小畢業生用馬賽克磚創作拼貼藝術牆。(大港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大港國小應屆畢業生以「運動健康」為主題,分工合作用一塊塊馬賽克磚,拼貼創作了一面畢業藝術牆,不但象徵他們六年來在學校的活力與成長,也是留給母校最有意義的紀念品。 校長郭靜芳表示,大港國小每年會在學校選定一面牆,來讓畢業生創作藝術牆,透過新課綱課程設計跨領域教學,扎根孩子美學力,並讓作品牽繫住每位畢業生成長美好的記憶,也能美化校園。 畢業紀念牆指導老師顏宜皇、趙雯怡說,這面藝術牆不僅是一件藝術作品,更是大港畢業生們青春的見證,從創作設計圖到實際拼貼,盡情回憶六年來的學習歷程與精彩。 畢業生王奕傑說,此次的藝術牆創作是以「運動健康」為主題,所以他們以各式運動比賽來呈現,像是要掌握協調與節奏的跳繩、得克服恐懼的跳箱、強調音樂律動的健身操、表現團結合作的拔河、大隊接力等,這些都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脈動、汗水與榮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