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培育女力 南女40生參訪

  成大半導體學院與美光科技合辦「SuperGirls in STEM」活動。(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啟發女高中生對科學與工程的學習興趣,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攜手美光科技舉辦「SuperGirls in STEM」活動,邀請台南女中四十位學生參與,帶領學生親身體驗前沿科技。 成大表示,成大半導體學院以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為核心,持續與產業共同合作推動STEM教育(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本次透過「SuperGirls in STEM」活動,期盼激發高中女生對科技的好奇與學習潛力,進一步為台灣未來的科技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女性人才。 活動內容安排豐富,從成大半導體學院簡介學院的發展方向與特色的介紹開始,隨後導覽參觀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TSRI)無塵室,讓學生能近距離實際觀摩半導體技術與研究環境。藉由現場專業講解與沉浸式體驗,學生得以了解半導體產業的實際應用與未來發展契機。 活動還安排美光科技兩名工程師到場分享職涯,以自身在STEM領域經歷為例,分享求學與職場中的挑戰與突破,鼓勵學生勇於追夢,堅定信心,期望透過榜樣力量,提升女學生對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的參與度與認同感。

Read More

身心樂活講座 邀跨界專家煲雞湯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攜手台南家庭教育中心舉辦的「身心樂活齊步走」系列講座,每場都是身心靈雞湯。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仁德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攜手台南家庭教育中心將於八月和九月連續六個週末舉辦「身心樂活齊步走」系列講座,首場八月二日將在台南市文化中心國際廳暨原生劇場地下一樓多功能會議室登場,六場講座邀請跨界專家帶來知識學習與身心靈成長的雞湯。 中華醫大表示,六場講座的內容涵蓋身心健康促進、疾病防治、消費權益及防詐、生活法律及飲食營養與健康等多面向,均是免報名、免費、開放自由入場,歡迎大家踴躍參與。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表示,目前正積極推動多元家庭教育,「身心樂活齊步走」系列講座,方便民眾假日充電學習,且都在週六上午舉辦。 首場八月二日邀請嘉南療養院醫師顏世卿演講「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的柔性領導」,將精闢剖析權力對不同性別自大與自我中心的影響,將先賢智慧運用於現代日常。 各場次主講人及講題依序是八月九日由執業律師江孟洵演講「漫談性別與法律」,解析多元社會性別平等在法律權益上的推動現況及案例分享。 八月十六日邀請檢察官劉榮華主講「消費糾紛及打詐防詐個案面面觀」,面對AI科技的千變萬化,消費糾紛時有所聞、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劉檢將透過案例分析來提升民眾的警覺性。八月三十日由台南市立醫院心臟科醫師劉力瑋演講「臉紅心跳─心血管警訊報你知」,由醫師解說從日常生活中如何透過不尋常的身體症狀辦識,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防治效果。

Read More

依仁國小科普營 尋溪記憶 學童踏查二仁溪生態

  崑大USR計畫在仁德依仁國小舉辦「暑期科普營」,透過生態體驗與地方踏查,啟發孩童環境行動力。(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USR計畫在仁德區依仁國小舉辦「暑期科普營–尋溪記憶」,由計畫主持人學務長暨企管系副教授楊泰和與協同主持人台南大學管理學院長劉子歆攜手,結合科普教育、生態體驗與地方踏查,推動大手攜小手陪伴學童探索家鄉、關心環境、培養行動力。 崑大USR「以技術為體、生活為用的循環經濟路徑—建構社區的永續韌性」深耕型計畫,營隊以二仁溪流域的生態與人文脈絡為主軸,設計三大教學模組,透過戲劇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我們的日常」與二仁溪的關聯,以情境解謎帶領學童認識這條河川自一九六0年代以來的汙染與轉變歷史,再藉由紀錄影片與團隊討論,鼓勵學生思考「我們的行動」能為未來帶來哪些改變。 依仁國小校長郭乃禎、楊泰和、劉子歆共同期許,學童們能從生活出發、認識在地自然資源,並激發對環境議題的敏感度與責任感。 營隊過程中,大學生與小學生分組共學,展現USR計畫強調的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也深化了大學生對社會參與與知識實踐的理解與體現。營隊也安排前後測問卷,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果與環境素養提升情況。 崑大USR計畫團隊持續以淨零永續連結在地需求,落實以人為本、以地為師的教學行動,透過一場場深入人心的教學與陪伴,讓學童從體驗中建立保育意識,讓環境的永續理念在教育扎根。郭乃禎給予肯定,並感謝崑大USR計畫團隊,期待未來能持續共創更多跨域合作的教育模式,為社區與學校帶來更多希望與改變。

Read More

海報人氣票選 職涯發展與AI影響 南台辦成果展

南台機械系聯合通識中心與研產處執行教育部青發署大專院校推動職涯輔導計畫,透過聯合海報競賽暨成果展,讓學生們認識更多專業領域的職涯發展。(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機械系聯合通識中心與研產處職創組,執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一一四年大專院校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機械人生的情緒課」,透過聯合海報競賽暨成果展,邀請師生參觀並進行人氣票選,期許讓學生們認識更多專業領域的職涯發展。 此計畫共有六個班學生參與,課程帶領學生認識情緒、培養同理心,並引導學生思考未來職涯發展與AI的整合。其中大一「中文閱讀與表達」課程之競賽主題為「我們來自2035」,大三「工程倫理與社會」課程之競賽主題則是「同理心搭起職場工安的橋」。 計畫由南台機械系長期投入教育創新的教授許藝菊與通識中心講師林麗美跨領域合作,以未來角色扮演、同理心與職場倫理為切入點,期許學生成為具倫理素養的專業職人。 南台研發長郭聰源教授感謝計畫主持人許藝菊推動此次成果展暨競賽活動,回顧過去執行IEET初期推動職場倫理課程,至今已深化到跨領域合作,機械系與通識教育分別從專業與人文角度切入主題,使得課程更完整。因該門課新工程與其他跨域合作計畫才得以發酵。 近期AI崛起,淨零碳排、核能再起等議題更突顯工程倫理與社會的重要性,AI科技的倫理挑戰、AI生成著作權等,都將重新定義工程倫理;ESG理念、低碳與數位雙軸轉型,更是未來工程教育核心。許藝菊表示,學生能透過競賽展覽同理工安事件,體會職安重要性,且認知AI對未來職涯發展扮演關鍵角色,相信課程對學生職涯規劃將有重大益處。

Read More

從高雄到河內 光華國中學生用影像記錄跨國友情

  光華國中學生邀請高雄捷運吉祥物「蜜柑站長」前往越南參訪,展開「文化與交通」的奇幻遊學。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光華國中暑期至越南河內黃梅匯星學校,展開為期五天的國際交流學習之旅,兩校學生並完成去年相約拍攝「綠能捷運」影片,邀請高雄捷運吉祥物玩偶「蜜柑站長」首度隨團出國入鏡,一起與同學踏上越南遊學體驗,展開一場「文化與交通」的奇幻遊學,影片也於今天上線公布。 光華國中與越南學生去年十二月共同參與ASEP亞洲學生交流計畫,發表《高雄與越南的綠能捷運》專題時,當時學生就提出「應該拍攝捷運宣傳影片,讓更多人體驗淨零綠生活!」因此光華國中暑期特別邀請蜜柑站長出國拍攝影片,光華與越南學生實地走訪越南捷運站,分工合作拍攝影片,用鏡頭記錄蜜柑站長走過的每一處角落,留下來訪的足跡。 影片中蜜柑站長試圖以「刷臉」進站,但因系統不認得這位來自高雄的超人氣偶像,最後還是乖乖買票入站;這段趣味十足的過程,也被光華團隊拍成影片,讓更多人跟著蜜柑一起搭捷運、學文化、看世界。 除了交通體驗,學生們也與越南同學們一同上課、做美食、玩遊戲,並且寄宿到越南學生家庭中,真實感受當地日常生活。他們不僅在交流中增進語言與跨文化溝通能力,更用創意與熱情寫下最美的國際友誼篇章。 光華國中王小芬校長說,看到學生帶著蜜柑站長和當地同學一起上課、搭捷運,內心真的非常感動。蜜柑站長不只是高雄捷運的吉祥物,更像是一位小小文化大使,象徵著我們跨出校園、走向世界的行動力。

Read More

崇實高工廖晏鮮獲杏壇芬芳獎 投身技職教育數十載

員林市崇實高工室內空間設計科主任廖晏鮮(右)榮獲杏壇芬芳獎。(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員林市崇實高工室內空間設計科主任廖晏鮮,數十年來致力技職教育、培育人才、提攜後進,投入技藝教學與教育革新,以實際行動落實「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精神,榮獲今年杏壇芬芳獎。 廖晏鮮出生於台東縣大麻里鄉,早年即以堅毅態度分擔家計,國中畢業後進入公東高工家具木工科就讀。在校期間半工半讀,歷經無數假日留校練習,精進木工技術與材料應用,參與各級技藝競賽獲獎無數。後續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家具工程組,期間獲得師大傑出學生、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等殊榮。更參加第三十一屆國際技能競賽(荷蘭阿姆斯特丹)榮獲門窗木工職類銀牌,為國爭光。 其自民國八十六年任教於崇實高工,二十八年來,全心投入教學與選手培訓,連續多年犧牲假期親自指導,成功翻轉學校長年未能於技能競賽中獲獎的窘境。他所指導的學生表現傲視全國。 他自擔任室設科主任以來,推動教學創新與環境改善,帶領室設科多次獲教育部教學評鑑「一等」肯定。他積極結合產官學資源,推動書籍閱讀、升學輔導、產業參訪、國中技藝班協作計畫等,全面提升學生多元學習力與實作力。 廖晏鮮亦熱心公益與社會回饋,長年協助彰化監獄家具木工訓練,輔導更生人學習技能,藉由技藝重拾自信與社會立足能力並進行義賣捐贈。 校長陳威男表示,廖晏鮮的事蹟證明「教育可以改變命運、技能可以創造未來」,他用生命傳承技藝的典範值得學習。  

Read More

宜大智慧永續工程博士班設立 115學年度開始招生

  宜蘭大學工學院「智慧永續工程博士班」已獲教育部核准增設,預計於一一五學年度(二0二六年)開始招生。(宜蘭大學提領)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國立宜蘭大學工學院「智慧永續工程博士班」已榮獲教育部核准增設,並預計於一一五學年度(二0二六年)開始招生,此為宜蘭大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博士班的設立,旨在積極回應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日益枯竭的嚴峻挑戰,透過融合智慧科技、循環經濟思維與深厚工程專業知識,致力於培育具備解決當前及未來工程問題能力的跨領域高階人才。 宜大表示,博士班的發展方向涵蓋「智慧製造」、「永續綠色科技」及「智慧永續工程整合」三大主軸。為吸引優秀生源,博士班將提供無專職學生「三年學雜費全免」的優渥獎助方案,此為全國少數大學提供的福利。 此外,博士班的設立填補了東部地區在智慧及永續領域高階人才培育機構的長期空白,為宜蘭學子及宜蘭大學工學院每年逾四百位的畢業生提供了在地深造的寶貴機會。儘管國內博士生招生不易,但資料顯示,智慧永續領域的博士生新生註冊率與報考人數均呈現遞增趨勢,再再顯示產官學界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正驅動學生攻讀意願。 博士班深耕產學合作,已與德國西門子、台泥集團、中鼎工程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提供定向研究獎學金、聯合指導及實習機會,並將邀請企業參與課程規劃,提升專案式學習的品質。畢業生將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可望投入智慧製造、綠能科技、半導體、環境工程顧問及公共基礎建設等國家重點產業,成為推動產業智慧化升級與淨零碳排的生力軍,為臺灣邁向智慧與永續發展的未來貢獻關鍵力量。

Read More

屏科大農學院「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揭牌啟用

屏科大農學院「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由屏科大校長張金龍(右二)台灣海博特公司董事長張簡慶賓(左二)等人共同揭牌啟用。(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為強化智慧農業研究能量,三十日於農學院暨熱帶農業研究大樓舉行「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揭牌典禮」,該實驗室表型感測儀器與智慧農業設備係由台灣海博特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屏科大校長張金龍特別頒發感謝狀及獎座感謝該公司推動農業科技研究,更樹立產學合作新典範。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表示,台灣海博特公司捐贈先進表型感測儀器與智慧農業設施,對屏科大農學院是一重大助力,透過高階設備精準掌握作物生理與環境條件,推動農業數據化與自動化,期許實驗室成為智慧農業的核心基地,並逐步打造屏科大為具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重鎮。 台灣海博特公司董事長張簡慶賓則指出,此次合作不僅是設備捐贈,更象徵雙方長期合作關係的深化,期望該實驗室能成為推動智慧農業研究與國際人才交流的重要基地。 屏科大表示此次農學院新建置之「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整合高通量感測與人工智慧AI分析技術,探索作物外觀、生理與性狀變化。實驗室建置有多光譜影像平台與高光譜影像系統、植物影像拍攝棚、3D重建與點雲分析工具及自動化數據分析系統,具備完整的作物非破壞性分析能力。研究團隊透過這些設備,將開發可量化、可視化並可預測作物生長與表現的關鍵技術。 屏科大「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配備有兩間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可調光譜與光量之人工光、降加溫、加除濕、風速及二氧化碳濃度等皆可控制。(記者鄭伯勝攝) 實驗室同時配備有兩間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可調光譜與光量之人工光、降溫、加溫、加濕、除濕、風速,以及二氧化碳濃度等皆可控制。能模擬出各種環境下植物生長不同之表型,再藉由多種光學相機累積數據,成為未來屏科大農學院邁向AI農業的重要武器。 屏科大強調,此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未來研究主軸,包含高通量表型分析技術開發,使用多種感測技術快速蒐集作物特徵資訊,透過AI與機器學習應用,發展影像辨識與演算法,應用於病害偵測、生長監控與產量預測。並針對G×P×E交互研究,結合基因型、表型與環境因子,支援育種與栽培管理決策。此一「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的啟用,將能更有效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為台灣農業的永續未來注入強勁動力。

Read More

播下信仰種子 南大營隊走讀府城隍廟

  南大行管系暑期高中營隊到台灣府城隍廟參訪觀摩。(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辦理「管你行不行」暑期高中營隊,帶領高中生走進台灣府城隍廟,在廟方人員的介紹下,深入了解廟宇的文化背景、管理系統與社會功能,認識宗教機構如何結合文化傳承與現代治理,實現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南大行政管理學系表示,此次帶領學員到台灣府城隍廟參訪,除了讓學生透過導覽,了解城隍爺「威靈公」的職責與冊封制度,也觀賞了廟內重要文物,理解城隍文化如何透過象徵符號強化倫理與秩序觀念。 除了文化層面,此次參訪亦著重於行政管理與數位治理的實務學習,廟方說明中元普度等重要祭典的標準作業流程,從供品採購、人員分工、儀式安排到後續收尾,皆有清楚圖示與流程指引,展現了高度的制度化與效率,同時也觀摩了文物編號系統、神像管理方式與數位修繕登錄系統,親身體會行政管理知識在宗教場域的應用。 在廟宇行銷與公關面向,學生觀察到城隍廟也積極經營社群媒體、舉辦考試祈福與遊戲體驗《陰陽審判局》等活動,希望藉由年輕族群熟悉的方式拉近信仰與民眾的距離,達到文化傳承與現代行銷的雙重目標。

Read More

南應大旅館系獲國科會3補助

  南應大旅館系三項提案通過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補助,展現學生兼備跨領域研究創新能力。(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旅館管理系在一一四年度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中,一舉獲得三項提案計畫補助,總金額達十四點四萬元,展現出學生不僅具備實務技能,更兼備跨領域研究的創新能力。 南應大三項研究計畫中,《國內旅遊持續不振好悲哀(BI)?利用Power-BI工具與因果檢定探討影響國人旅遊選擇背後的因素》,由旅館管理系三年級學生蔡昀臻提出,她結合系上課程所學與AI工具應用,嘗試利用Power-BI視覺化分析,深入探討國人旅遊選擇的關鍵因素,期望為觀光產業提供新的策略思維與參考依據。 《剪刀經濟喀擦喀擦—消費者食物喜新恐新、涉入程度、知覺風險、購買意願與購後行為關聯性之研究》提案,是三年級學生陳俐慈兼具學術研究與活動參與實績,觀察到冷凍調理食品因應單身經濟與雙薪家庭的崛起而成為市場趨勢。此研究聚焦人口統計變數與消費者心理因素,分析其對購買行為的影響,期望喚起業者與消費者對此議題的關注。 還有由康乃馨親善大使團長、三年級學生尤姿旻提出的《「泰勒絲效應」在台灣存在嗎?粉絲涉入程度對知覺價值、忠誠度、消費意願之研究》,探討近年熱門的「泰勒絲效應」是否也能在台灣複製,並分析粉絲涉入程度對地方觀光及經濟的推動效果,兼具娛樂性與學術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