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我愛哆啦A夢

台南市瑩青幼兒園大班  ◎黃云琪

Read More

新北攜手頂尖大學培育未來科技新星「Team NT 2.0」啟航

大合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記者蔡琇惠/ 新北報導 為銜接頂尖大學培育科技領航人才,新北市教育局今(27)日於海山高中舉辦第2屆「新北隊Team NT」開學典禮,共甄選54位具備科技數理潛能的國中應屆畢業生展開跨校共學,利用假期每週六進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資訊等深廣課程,協助學生探索專長、精準銜接大學生涯選系,打造新北下一代AI科技新星。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積極推動AI與科技教育,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教育大學、臺灣大學等頂尖學府,設計包括GSP幾何繪圖實作、DNA電泳與分析、再生能源應用、科學影片製作及AI影像辨識等跨域課程。透過專業師資與大學資源,讓學生於在地高中的科技數理課程就能接軌新興科技相關知識,培育新北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開學典禮中,特別邀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賴亦德執行長進行專題講座,從「學科知識能做什麼?」切入,引導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務應用,激發學習動機。錦和高中校長張純寧表示,社區高中以開放心態提供資源,讓跨校共學成為可能;海山高中校長葉俊士則分享,與大學合作的假日增能課程,有助於深化學習,實踐「在地就學、優質成長」的教育願景。 教育局提到,新北已設立錦和高中與樟樹國際實創高中為「AI+科技示範高中」,並在北大高中、三民高中、石碇高中、樹林高中、清水高中、樟樹國際實中及永平高中等7校成立「AI+科技實驗班」,逐步建構完整課程模組。同時攜手臺師大科技系及臺大系統,共同整合師資與課程,讓新北學子不必遠行,就能享有最優質的教育資源,為邁向AI科技時代奠定基礎。

Read More

從校園樹木到淨零行動 新北教育領航全國

自113年起啟動「校園樹木碳匯研習」,已舉辦8場,吸引超過800人次教師參與。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 新北報導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新北市教育局以校園為起點,全面推動永續教育。自113年起啟動「校園樹木碳匯研習」以來,至今已累積8場研習、超過800人次教師參與,帶動全市市302所高中、國中及國小校園展開系統性的樹木碳匯調查與環境教育實踐,成為全國永續教育的典範。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教育局統計,目前新北市302所高中、國中及國小校園內,共擁有超過7萬株樹木。這些樹木不僅是校園綠意盎然的象徵,更是學生理解氣候變遷、體驗生態價值的珍貴資源。為深化師生對碳匯的理解,教育局特別規劃9月25日在土城國小、11月13日在鷺江國中辦理研習,邀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退休教授邱祈榮親自授課,從科學模式到戶外實作,引導教師掌握碳吸存量調查方法,並將碳匯概念融入自然科學、公民教育與跨領域課程。 校園樹木碳匯數據,是新北淨零未來的基石。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邱祈榮教授指出,透過「理論+實作」的方式,教師能將抽象的碳匯概念轉化為可觀察、可測量的學習體驗。實務操作不僅讓教師回到校園能即時應用,也使學生透過課程直接感受「每一株樹木就是最好的環境老師」,讓永續教育從生活中自然扎根。 教育局表示,校園中的每一筆樹木碳匯數據,都是新北邁向淨零未來的重要基石。市府正以「校校有資料、人人能理解」為願景,建構全市性的樹木碳匯資料庫,讓數據化成果成為師生的教學資源,更可作為全國甚至國際交流的基礎,展現新北教育的前瞻布局與務實行動力。透過系統化的推動與跨領域教學應用,將讓永續教育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可被實證、可被傳承的具體行動。新北將持續以教育領航,串聯校園、社區與國際,打造孩子與地球都能共好的未來。

Read More

元智大學EMBA三十週年盛會 師生校友齊聚共譜榮耀新頁

EMBA同學祝福老師教師節快樂。(元智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EMBA(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於九月二十七日舉辦「三十E聚」系列慶祝活動,邀請歷屆師長、校友及產官學界代表齊聚,共同見證三十年的辦學成果與榮耀傳承。 自一九九五年創立以來,元智EMBA已培育超過二千八百位高階管理人才,校友遍及科技、金融、製造、政府與創新創業領域,並通過國際AACSB商管學院認證。多年來,更連續獲《Cheers》雜誌評選為「三千大企業經理人最想就讀的私校EMBA」首選,成為企業領袖進修首選。 執行長羅懷均指出,元智EMBA為全台首創招收在職生的EMBA,開創「學術 × 實務」雙軌教學模式,及「修課終生保固」制度,讓校友能持續回校精進。他強調,三十年來不僅是人才培育的歷程,更建構了一個終身學習與深度連結的社群。 EMBA舉辦激勵與領導研習活動。(元智大學提供) 根據EMBA校友會統計,逾一成創業發展自有事業,並有多位校友晉升上市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或政府要職。其中九十一級校友魯明哲為多屆立法委員曾為公民團體評為「六星級立委」;九十一級校友葉迺迪董事長創辦泓格科技(股)公司為幸福企業,二0二四年獲勞動部「壯世代就業菁采獎」;一0五級校友余耀星創辦董事長耀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第十八屆金炬獎;一0六級校友楊詠絮總經理與夫婿創辦信統電產股份有限公司曾榮獲國家品質獎、國家磐石獎等;一0七級校友林竑源董事長創倢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選第四十六屆創業楷模獎(二0二三年),都親自出席盛會,展現校友網絡的能量與影響力。 元智大學EMBA畢業典禮。(元智大學提供) 下午二點於校內六館有庠廳舉辦「三十E聚E起精彩」,由清韻民歌合唱團以經典曲目揭開序幕,並推出「三十週年特展」,回顧歷屆班級風采與校友成就,吸引約二百位校友參與。活動中特別安排「致敬師恩感謝相守」橋段,向陪伴EMBA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師長致謝。

Read More

育達高中餐旅群科新生舉行拜師大典

育達高中餐旅群科新生在拜師大典前,師生共同吟頌「教師頌及父母頌」。(圖:育達高中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桃園育達高中餐旅群近三百位新生,二十六日於學校大禮堂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新生代表向至聖先師孔子像獻帛、獻爵、獻果,緊接著由新生代表向老師及主廚專業教師,奉上束脩六禮,並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達對師長的敬意。隨後,四位師長帶領學生一同敲擊象徵教化與啟發的木鐸,象徵知識與文化薪火相傳,永不斷絕。 學生代表向老師敬獻束脩六禮。(圖: 育達高中提供) 育達高中的拜師大典是由徐浩峰校長主持,與會的有國內餐旅界專業顧問、知名主廚及國中校長、主任等貴賓;徐浩峰校長表示,育達高中餐旅群已連續舉辦二十四年的拜師大典,這不僅是餐旅群科的傳統,更展現了同學尊師重道的學習精神,透過拜師大典,讓新生更堅定拜師學藝,心懷感恩之心。 新生代表之一的觀光科陳芷涵同學表示,國中就曾參加技藝教育課程,瞭解了性向,確立了自己對餐旅服務的興趣,高中志願選填就選擇就讀育達高中觀光科,並期許高中三年能勇敢挑戰、持續成長。 另一位新生代表是餐飲科李東諺同學,他在國中技藝競賽訓練中,從削馬鈴薯到煎早餐餅,經歷無數次嘗試與磨練,榮獲西餐組第四名。他表示,這段經歷讓他學會堅持與勇敢面對挑戰,希望未來三年能在育達高中老師的裁培下,榮耀自己和學校。

Read More

僑光產學鏈結中軟市集開幕 帶動地方產業升級與校園教學創新

僑光科大攜手經濟部台中軟體園區辦創意市集。(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僑光科大執行經濟部一一四年「產業園區智慧科技加值創新跨域推動計畫」,技術輔導台中軟體園區廠商,協助園區廠商創造商機,二十七日在大里的軟體園區舉辦「中軟創意市集」行銷園區。 僑光科技大學董事長陳伯濤指出,學校定位為實務教學與產業鏈結並重的應用型科技大學,透過「經濟部一校一園區專案輔導計畫」服務台中軟體園區廠商,形塑「產學合作—技術研發—教學回饋」良性循環,帶動地方產業升級與校園教學創新。 計畫主持人校長余致力說,僑光提供全方位產學鏈結服務,透過創意市集行銷融合科技與人文的中軟園區,產業園區所在地東湖里何天祿里長,帶領里民共同参與,呼應這次活動口號『產學鏈結、行銷中軟、社區共榮』。 經濟部台中軟體園區主任張茹娟表示,園區自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七年,目前已有超過一百五十家廠商進駐。此次舉辦「中軟市集」,有助於提升進駐廠商的能見度,強化園區的對外行銷,展現園區多元創新能量,促進與周邊社區的交流互動,達成產業發展與社區共榮的目標。 這次市集共有二十多個展售單位,如8C咖啡、三元實業、初元公司、魔域購、萬益食品、淳心食品、裕仁工業等,邀請知名管弦樂團及薩克斯風樂團帶來音樂演出,僑光科技大學 UPS 熱舞社同學呈現熱力四射的舞蹈表演。多元的展攤與豐富的藝文節目,吸引大批民眾到場參與。

Read More

謝師恩 官小畫卡片崑小奉茶

崑小家長會教師節敬師活動入班感謝老師辛勤教學,學生並向老師奉茶謝師恩,造出溫馨而深刻的尊師重道風氣。(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盧萍珊、汪惠松∕綜合報導 教師節前夕,官田國小舉辦感恩活動,學生們手繪卡片,貼滿整片公布欄,形成「感恩之牆」,以簡易、真誠的字句,寫出對老師的感動。永康區崑山國小透過創意比賽、手作卡片與奉茶謝師儀式,全校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 官田國小圖書館結合雲水書車,在教師節前夕,由學生們親手撰寫感謝卡,並貼滿圖書館公布欄形成「感恩之牆」。新任家長會長蔡佳峰送來「謝師禮」香水百合,因百合花語是高雅、尊敬與祝福,象徵學生對老師的心意。另也備有下午茶點心,供老師們品嘗放鬆心情。 今年教師節放假,官田國小家長會送來香水百合慶祝。(記者盧萍珊攝) 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表示,自民國九十六年起,相隔十七年後教師節再度放假深具意義。藉由教師節活動,提醒學生懂得感恩,並讓社會各界看見教師的辛苦與重要性。 五年級學生陳可唯以及張婕宜也分享,去年教師節送給老師在幸福農場親手栽種的菱角,今年因風災導致菱角短缺,所以寫上感謝卡表心意,雖然僅是短短幾句話,代表對老師滿滿感謝的心意。 永康區崑山國小精心策劃教師節敬師系列活動,低、中、高年級學生透過繪畫創意比賽、手作卡片外,有全校性「教師節感恩卡」傳情活動,讓每位學生寫下對老師的心意,並親自送上卡片大聲說出「謝謝老師」,讓許多老師感動不已。。 「奉茶謝師」儀式,象徵著學生對老師最深沉的敬意。當老師接過茶杯,孩子們齊聲祝賀「教師節快樂」的那一刻,校園裡回蕩著真摯的感恩氛圍,不少師長更在溫馨的氛圍中紅了眼眶。 敬師活動由校長王文玲親自領軍,內容多元而富有創意,其中「認識師長」藉由製作教師與行政團隊的介紹海報張貼於校園中,讓全校學生更加了解平日默默付出的師長們。

Read More

聆聽五條港 南台收集好聲音

  教師節前夕,官田國小學童手寫卡片,貼滿公布欄形成感恩之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將神農街建置成街區博物館,今年新願景為成立聲音資料庫,開設「城市博物館的探索」課程,由教師帶領學生到場域收集聲音,再與音樂創作人合作加入背景音樂,以襯托地景收集的聲音特質。 南台科大USR五條港神農街音樂工作坊課程,帶領學生到場域收集聲音,並與音樂創作人合作展現地景聲音特色。 (南台提供) 為讓五條港場域收集的聲音更多元豐富,邀請專業聲景團隊目目文創與《共聲島》聲音設計團隊舉辦「二0二五神農街音樂工作坊」。首先登場的是《共聲島》聲音設計的余楊心平老師,同樣也是〈你太白‧去曬黑〉的主唱,以「聲音設計與生活共創」為題,分享他在恆春半島將聲音設計與生活共創作結合的經驗。 同時舉辦半島歌謠祭到以恆春在地女性月琴傳人為主軸,所創作的《半島風聲相放伴》音樂劇,如何把場域收集的聲音融入音樂劇裡。後來還開發《共聲島》專案,採用聲音做景點的導覽介紹,開創一場以聲景為主的旅程。 目目文創總監楊欽榮則以「聲音‧景的聆聽練習」為題,講述與定義近年來聲景的發展與採集模式。另帶著學員做聲景的練習,讓大家走到神農街上塞上耳塞閉上眼聆聽聲音,可聽到最貼近自己的音源。並用紙條揉捏等方式來訓練學員們對聲音感知,及如何在重要地景收集最原始的聲音?創造該地景獨特歷史。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文化底蘊團隊讓博物館走在時代尖端,讓文化保存不僅是用眼睛看的視覺,更開拓用耳朵聽的聲音文化保存。為此開設課程帶學生走進場域聆聽五條港的聲響,並透過聲景的聲音工作坊與專業聲景團隊交流學習,以收集博物館場域裡獨特的聲音,值得嘉許。

Read More

南市率先全國升級智慧學習空間

  市長黃偉哲到校運用智慧型觸控大電視與防塵水擦黑板宣導防疫。 臺南教育大突破!繼全市國中小教室冷氣裝設全面完成後,市府於一0七年至一一四年間投入近五億五千萬元,全面升級南市所屬高國中小普通班教室智慧型觸控大電視與琺瑯水擦黑板,揭開「無塵、健康、數位化」智慧教室的新紀元,全市超過十三萬名學生直接受惠,師生反應熱烈,紛紛直呼「上課變得更不一樣了!」。 市長黃偉哲指出,教育建設是城市發展最長遠、最有價值的投資。他強調,新設備讓學習環境全面升級,不僅提供孩子們更高品質、更健康的學習空間,更象徵臺南教育走在全國前段班,成為其他縣市追隨的典範,也為教育數位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 教育局長鄭新輝補充,這項計畫涵蓋南市所屬高國中小普通班教室,過去教師常抱怨投影設備老舊,畫面模糊、易故障,如今全數被高畫質觸控大電視取代,教學互動翻轉升級。學生能透過多點觸控主動參與學習,大幅提升學習效益。而琺瑯水擦黑板可耐用二十年以上,搭配水擦粉筆無塵無異味的特性,徹底解決班班有冷氣密閉空間內飄散粉筆粉塵的健康隱憂,讓老師與學生在空調教室中也能安心呼吸,更加健康。 教育局進一步說明,智慧大電視不僅畫面更清晰,觸控互動也更直觀,使得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教師可輕鬆展示多媒體內容,增強學生參與感。學生們也表示,新設備讓上課更加生動,觸控功能讓他們能更主動參與討論,對學習也更感興趣。 教育局補充,這不只是硬體的更新,更是臺南教育的一場數位革新。未來還將推動專業教師培訓,發展教案,確保設備能發揮最大效能,真正把智慧教室轉化為智慧學習。臺南市政府將持續加碼投資教育,為孩子們打造安全、舒適、富有創造力的學習天地。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廣告)

Read More

走讀中寮山 崑大帶領居民影像創作

崑大資管系輔導高雄燕巢DOC走讀中寮山,學員透過數位生態系課程結合實地導覽與影像創作,學習影片剪輯技巧。(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資管系南高輔導團隊協助高雄燕巢數位機會中心(DOC)辦理「走讀中寮山:數位生態系課程結合實地導覽與影像創作」活動,讓學員不僅學會數位影像的應用技巧,更重新發現中寮山之美,展現出結合科技與自然的全新學習樣貌。 燕巢DOC設立於燕巢圖書館內,此次活動與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合作,特別規劃「數位生態系」主題,帶領學員實際走訪燕巢區的中寮山步道,更透過數位影像創作課程,將生態環境、自然故事與居民視角融入數位記錄中。 活動課程由專業講師進行室內課程,介紹中寮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特色與生物多樣性,並延伸至如何運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數位攝影工具,將所見所聞完整保存。 南高輔導團隊計畫主持人暨資管系副教授賴正文表示,此次活動促進跨世代的交流,參加學員中有中高齡居民、青年學子,大家在共同學習與拍攝的過程中互相協助,例如年輕人熟悉手機操作,主動幫助長者掌握拍攝技巧;而長者則分享自己對中寮山的記憶與故事,成為影像內容的靈感來源。這樣的互動讓課程更具溫度,也展現DOC作為社區交流平台的重要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