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灣影視人才孵育基地 朝陽科大打造電影美術實作工作坊

電影美術設計與置景質感實作工作坊學員與金馬獎導師黃美清及陳新發。(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與中影八德公司主辦「中台灣影視基地人才培育計畫—2025電影美術設計與置景質感實作工作坊成果發表會」,25日於中台灣影視基地舉行。 工作坊課程採「實作導向+產學共創+專業場域訓練」三位一體模式,吸引來自海內外17所大專院校,包括電影系、劇場舞台設計系、室內設計系、視覺傳達系及傳播藝術系等12個學系百餘名學生報名,遴選24位學員參與17天密集實作課程。 今年首次開放業界從業人員參與,推動產業知識與技術的深度交流與傳承,更新增多所藝術與設計相關科系的大學教授,以「客座旁聽」形式進入現場課堂,深入了解當代影視實務技術與教學接軌趨勢。 臺中市新聞局副局長陳瑜(前排左四)及朝陽科大副校長徐松圻(前排右四)肯定中臺灣影視基地人才培育計畫之卓越成果。(朝陽科大提供) 新聞局副局長陳瑜表示,首屆的實驗計畫到如今的制度化與品牌化,市府投注資源,就是為了讓台中成為影視人才的孵育基地。前兩屆共培訓53位學員,已有15位投入影視產業與劇組實務工作。 朝陽科大副校長徐松圻說,傳播藝術系致力培育影視人才,屢獲國內外大獎,更在專業領域表現傑出。攜手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及中台灣影視基地,結合教育與產業,打造跨域創新平台,成就更多優秀的影視菁英。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支持的「中台灣影視基地人才培育計畫」,聚焦實務技術與產業接軌,成效獲得各界肯定。 工作坊以知名影集《四樓的天堂》導入劇本、場景製作、陳設與質感處理,還原度高。(朝陽科大提供) 工作坊以知名影集《四樓的天堂》為核心創作文本,導入劇本導讀、美術風格設定、搭景木工發包、場景製作、陳設與質感處理等完整工作流程,學員在實際攝影棚空間中操作1:1實景搭建,體驗電影美術組的實務運作。 課程由金馬獎美術指導黃美清與總導師暨電影質感師陳新發聯手授課,從專業知識到職場態度一手帶領。

Read More

台南4教育典範獲杏壇芬芳獎

仁德文賢國中教師黃鴻儒(右二)、仁德幼兒園園長石素瑜(左二)獲得全國杏壇芬芳獎。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教育部公布今年全國杏壇芬芳獎名單,個人部分南市有三名教育人員獲獎,分別為仁德文賢國中教師黃鴻儒、後壁國中運動教練方燕玲、仁德幼兒園園長石素瑜,團體部分則由玉山藝嵐愛文童軍教育團隊獲獎,獲獎者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動人故事,成為杏壇典範。 市長黃偉哲表示,杏壇芬芳獎每位獲獎者背後都有感人的故事,這個獎項所代表的意涵,不僅是對教師個人及學校團隊的肯定,更是對台南用心與努力推動教育的高度認可,感謝獲獎教師及團隊持續以愛與陪伴,成為孩子最溫暖且堅實的力量。 獲獎的仁德文賢國中教師黃鴻儒,,執教二十年來始終保持初心,深信教育是一段人與人互相感動的歷程,在他的課堂上只有樂在學習的孩子,沒有想要逃避的學生,經常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在冒險旅程勇敢挑戰前行。 後壁國中運動教練方燕玲將生活紀律融入學生訓練及生活常規中,督促孩子兼顧學業、練習、品行與健康,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讓自律的作息與強健的體魄成為孩子們追求夢想的基石。 仁德幼兒園園長石素瑜透過在專業上不斷自我精進,致力於幼兒教育向下扎根及向上永續發展。在教學的歷程中,從孩子的角度看見優勢能力進而因材施教,用心照顧成就每一位孩子。 團體組由玉山國小玉山藝嵐愛文童軍教育團隊和社區生態志工協同合作的方案「大自然IEP壯遊小狼邁向國際和平信使」方案獲獎,團隊運用在地山林溪流等山野資源,打造專屬玉山幼童軍的生態學習活教室,增進孩子多元探索體驗與真實情境問題解決能力。

Read More

許安綺扯鈴紀錄影片激發孩童學習

崑崑大媒藝所應屆畢業生許安綺(右三),在學期間勤學影像製作,與同學完成逐格動畫《扯鈴男孩》獲獎,並以一年時間完成碩士學位。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生許安綺,與同學完成逐格動畫作品《扯鈴男孩》,除獲得兩獎項,更結合扯鈴教學經驗拍攝紀錄片與撰寫畢業論文,並以一年時間完成碩士學位,展現在學術研究與影像創作上的扎實功力。 許安綺目前在永康區永康國小擔任體育科任教師,並兼任校內扯鈴隊行政管理與教練一職,職場經歷讓她體會到影像在教學應用上的價值,於是返校進修碩士學位,開啟其教育影像創作之路。 在學期間,許安綺除學習紀實影像、動畫與教育媒體製作技術,更透過跨領域課程結合藝術與教育,展現出豐富的創作成果,她與同學共同完成《扯鈴男孩》逐格動畫作品,獲得二0二四國際拍片運動Cinemasports International入圍獎,及今年「新銳藝術設計展」新銳獎。 此外,許安綺亦與扯鈴娛樂家謝東磬共同拍攝《台南市某國小扯鈴隊紀實影片》,記錄學生參與一一三年全民運動會的過程,從日常訓練到賽場實戰,展現選手的努力與堅持。 許安綺更以此作品進行學術研究,在視訊傳播設計系副教授李思欣指導下,以〈國小學童學習扯鈴活動之意願研究-以觀看台南市某國小扯鈴隊紀實影片為例〉為畢業論文主題,透過影像播放與問卷調查,探討學童觀看後的情緒反應與學習行動,結果顯示高達六成學童願意主動嘗試扯鈴技巧。

Read More

夏日樂學課程精彩 營隊秒殺

新南國小與安南國中分享夏日樂學成果。(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風災過後,多數學校已經完成校園清理,並陸續恢復舉辦暑期營隊。今年台南市共有一百八十四校申請「夏日樂學計畫」,課程內容多元,涵蓋本土語文、英語教學、自然科學與生活應用等領域,由於名額有限,部分學校的營隊甚至一開放報名就秒殺額滿,相當搶手。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夏日樂學課程涵蓋本土語文活動、英語主題式課程、自然科學實驗操作與整合式學習等類型,南市各校在課程設計上展現高度創意,靈活融入PBL專題導向學習與STEAM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孩子進行實際探究與創作,透過一系列有趣且富挑戰性的課程安排,讓孩子在暑假持續學習。 新南國小今年暑假就推出了三個夏日樂學營隊,除了有針對高年級學童的機器人課程,還有針對中年級小朋友設計的沉浸式英語課程,教師透過播放迪士尼影片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探索異國文化。 安南國中則將自然科學探究落實於暑期課程中,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從課前預習、動手實驗到撰寫報告與發表成果,完整經歷一場PBL專題式學習歷程。 日新國小則以STEAM教育為課程主軸,規劃機器人挑戰實作、創意程式設計與手擲機挑戰等單元。

Read More

全國技能競賽 南應服設系創作組奪金

應大服設系學生團隊在全國技能競賽中表現亮眼,拿下服裝創作組金、銅牌及國服組第四名與佳作。(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服飾設計管理系學生團隊,參加勞動部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獲得四個獎項,包括服裝創作組金牌林哲宇、銅牌郭千華,及國服組第四名呂羽昕、佳作吳琪瑩。服設系學生已連續三年獲得服創組金牌,展現服設專業教育與實務技能訓練實力。 此屆競賽同時為國手選拔賽,將選出代表台灣參加第三屆亞洲技能競賽與第四十八屆國際技能競賽(上海)的國手,讓世界看見台灣技能人才的培育實力。第五十四屆服裝創作組金牌選手同樣也是南應大服設系的學生蕭妤珊,和今年的金牌選手林哲宇,兩人將於九月參加國手選拔賽,爭取代表台灣參賽走上國際舞台。 指導老師鄢思宜表示,能連續三年奪得服裝創作組金牌就像站上最高榮耀的舞台,這不僅是選手們努力的結果,更是學校資源支持與團隊合作的結晶。每一針一線,都是他們用汗水編織的夢想。

Read More

南台USR計畫 月津導覽 長輩講古憶當年

南台USR計畫在鹽水社區設置月津文化生活館,透過業師引導讓長者講古憶當年。(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持續與鹽水橋南社區發展協會合作,一一四年第四期於社區設置月津文化生活館,並以此為主導帶領社區朝永續經營目標邁進。延續過去五年來社區導覽培訓課程,以社區長輩講古作為培訓主軸,開創新型態旅遊導覽模式。 南台月津文化USR計畫讓長者在文化景點不是背誦基本資料,而是講自己孩提或年輕時代景點樣貌與自己當時的經歷,再融入一些景點的歷史與文化知識,用回憶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因長者真情流露的講古,也容易引導聽講的遊客進入當年的時空。 對此計畫團隊規劃了三天的培訓,以「你厭煩聽那千篇一律的景點介紹嗎?想不想以一個在地人的視角,用講古的方式來認識鹽水」,作為文宣的標語,帶出讓社區長者回憶自己年輕時期,在著名景點的點點滴滴,以說自己故事的方式搭配台語培力長者介紹社區各景點的解說,並用說學逗唱等技巧,讓長者成為社區駐點導覽志工,有別於一般導覽解說的模式,創造專屬於鹽水人巷仔內的導覽與遊程。 導覽培訓課程除有認識在地歷史人文、導覽解說的技巧與實務等基礎課程,更重要的是引導長輩學員說出在地特色故事,並收集有趣的地方趣聞。尤其是以導覽地圖概念引導學員回憶鹽水過往歷史街區的風華。

Read More

培育人才 瀛海淡大策略聯盟

淡江大學教務長蔡宗儒(右二)與瀛海中學校長沈樹林(左二)代表出席策略聯盟簽約發布會。(瀛海中學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瀛海中學與淡江大學二十四日舉行策略聯盟簽約發布會,瀛海正式成為淡江大學的策略聯盟高中,也是淡江大學在台南地區的第一所合作學校,未來兩校將深化合作,共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這場策略聯盟簽約發布會由淡江大學教務長蔡宗儒與瀛海中學校長沈樹林代表出席。蔡宗儒表示,淡江大學自二0一二年開始與各高中策略聯盟,瀛海中學是台南首間簽訂策略聯盟的合作學校,是淡江在南部地區發展重點高中之一。簽約後便會投入資源,提供或分享如課程教學、升學講座、面試模擬師資、科系參訪、數位資源分享及國際交流等經驗,因應聯盟高中的需求並協助其發展。 瀛海校長沈樹林則指出,希望透過舉辦雙語課程內容師資交換,搭配大學體驗課程及多元選修課程,讓學生能夠更穩健跨出學習大學課程的第一步,更能克服距離造成的學習困擾,提升學習成效。

Read More

推動「幸福省時易學」 南一中退休教師李福進獲教育奉獻獎

南一中退休教師李福進榮獲教育奉獻獎。(南一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一中退休教師李福進榮獲第二十屆教育奉獻獎。今年八十歲的李福進,長年耕耘於教學現場與政策倡議,致力推動「翻轉教育」與「幸福省時易學」等學習模式,退休後多次前往國中小分享教學方法,協助學校解決第一線教學困境,無償奉獻、堅毅不懈,榮獲教育奉獻獎實至名歸。 因憂心教育體制過度填鴨,李福進早在民國八十年時就致函教育部,主張以翻轉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並將其長達十五年的教學成果及十四年科教輔導團經驗無私奉獻社會。後來更發願推動「少功課、不補習、照樣升學」的幸福學習法,提前退休,展開自願巡迴教學之路。 退休後,李福進數度向總統陳情教育改革,倡議「幸福省時易學」希望工程。並且有長達七年的時間,他每週往返福智高中,指導教師運用邏輯心法,協助編寫教材並親入教室示範教學,實踐「德育為主、智育為輔」的教育理念。 此外,自一0八年以來,他曾至大成國中、公園國小、松林國小、崇明國中、忠孝國中、仁德國中、德高國小、沙崙國中等校進行教學分享與研習,並親身入班示範教學,所到之處均激發教師與學生熱烈迴響。他亦積極拜會各級民意代表與教育主管,提供教育建言,為教育改革不遺餘力。 李福進不僅深耕基層教學,更積極參與學術活動,包括受邀至國教院發表教學策略、在兩岸博士後課程講授「系統邏輯優化思維」、為成大教授師生舉辦研習會,近年亦多次與成大多位教授及單位研商通識課程設計,並加入向陽基金會擔任榮譽顧問暨志工培訓講師,持續擴大教育影響力。

Read More

官學合作培育青年參與市政 新北市府與台北大學簽署MOU

新北市政府積極鼓勵青年參與市政,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合作,啟動「114年度大專院校參與市政跨領域規劃計畫」。(新北市青年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積極鼓勵青年參與市政,今年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合作,啟動「114年度大專院校參與市政跨領域規劃計畫」,今(24)日由副市長劉和然代表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明燦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續將由臺北大學教授帶領120名大四學生與市府相關局處同仁,共同研討社會住宅、都市更新、智慧治理及環境永續等多項市政議題。透過官學交流,將青世代觀點融入城市發展,落實永續理念。 劉和然表示,新北市一直鼓勵年輕世代積極參與市政,透過教授與同學們的努力,共同推動具前瞻性、可行性之都市發展策略。今天很感謝陳明燦院長率羅至美副院長、游舜德主任、彭惠君主任、葉佳宗所長及各位老師參與,此次合作將先由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挑選「實務議題」並帶領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後續有機會也將擴及其他相關科系課程。新北市政府也會依校方所擬議題性質安排相關局處參與課程討論,並提供實務經驗及資訊。目的除了強化青年在都市發展與永續領域的參與,也幫助學生更早接觸實務,為未來就業發展奠定基礎。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明燦於致詞時提到,「學而優則仕」,作為學者都希望做出好的研究能提供給政府,也讓學生看見自己的專長能創造出實質改變。透過此次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之簽約,雙方合作對象除此次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之外,未來將包括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例如公共治理)、財政學系(例如財政治理)、都市計畫研究所(例如城鄉治理)以及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例如環境治理)等學術單位加入官學合作陣容,冀望身處新北市內的國立臺北大學也能貢獻一己棉薄之力,攜手新北市政府共創更美好願景與未來。 本次合作將以「實務議題」帶領學生分析及討論,後續有機會也將擴及其他相關科系課程。(新北市青年局提供) 新北市青年局長邱兆梅指出,青年局為市府推動青年公共事務的窗口,歷年來推動「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Social Designer」、「飛鳶盃公共事務個案競賽」、「青春還鄉–地方創生微電影競賽」、「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的出題單位等活動,因此本次由青年局協助串聯跨局處資源,提供青年學子務實經驗,期待5個月後獲得各面向之市政建議,未來將持續與各單位交流,共創共好。本次計畫為期5個月,課程結束後學生將進行議題成果發表。此官學合作不僅是新北市推動青年參與市政、連結校園與城市的重要一步,更象徵市府對培育未來城市治理人才的重視與承諾,期盼透過跨領域對話,攜手共創更具韌性、創新與人本關懷的城市。

Read More

發揮所學救回球友 長庚大學醫學系校友邵柏為:會持續懷抱初衷

今年甫從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邵柏為。(圖/長庚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今年甫從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邵柏為,國考前夕在籃球場上為一名突失生命徵象的球友急救,臨危不亂的發揮所學,成功挽救一條人命。事件經媒體披露後,他的義舉獲得各方肯定。邵柏為表示,當下雖然會緊張,不過在醫院學過相關急救術,加上醫學教育中學習到的責任感,讓他自覺責無旁貸,挺身而出。 邵柏為說,「我是個行動派的人。」從小到大任何的防災演習,他都會做得比別人更到位、更認真。事發當時,他想著要與時間賽跑,在醫院學習過的基本救命術(BLS)、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讓他不只敢勇於行動,更有底氣行動。邵柏為除了冷靜思考每個施作步驟,也透過電話與119連線並即時討論,最終順利救回人命。 長庚大學醫學系校友邵柏為會懷抱著學醫的初衷,在未來2年的PGY訓練中好好探索。(圖/長庚大學提供) 邵柏為剛完成大五、大六的實習,他表示,在醫院學習很有挑戰性,相較之下,在長庚大學的四年就是好好念書當學生,是一段快樂學習的時光。邵柏為特別推崇長庚大學醫學系會依學生興趣媒合醫師,從大四下開始做學術研究,他選擇跟著骨科醫師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及早建立人脈,還能在畢業前產出第一篇論文,有助於未來職涯發展,將臨床經驗結合研究,為推動醫學知識進步盡心力。 另一方面,邵柏為也談到,進入醫院實習後,不同於在學校上課是老師與學生的身分,他在醫院跟著許多醫師貼身學習,包括醫學系主任謝明儒、通識中心主任方基存等師長,深刻感受到醫學前輩們所展現的專業素養、人文社會關懷以及身為醫者的自覺,讓人嚮往。對他而言,臨床教師的身教與言教,就是最好的人文醫學教育,讓他獲益良多。 邵柏為表示,20多歲時能在全世界最大的醫療體系長庚紀念醫院實習,讓他眼界大開,跟著醫師老師們學習的這些日子,深感「長庚醫療團隊真的很強」,醫院緊湊的步調也督促著他自己不能鬆懈,要動起來。即將踏入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PGY訓練),邵柏為直言自己還沒有想好未來要選擇哪一個專科,可以確定的是,他會懷抱著學醫的初衷,在未來2年的PGY訓練中好好探索。

Read More